《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使用新技术可以完善已 有的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开发电子控制技术在发 动机上应用的新领域。如网络技术在汽车上的应 用,通过汽车内部网络的信息通信完成系统之间的 各种必要的信息传送与接收,实现高度集中控制及 集中故障诊断的“整车控制技术” 集中故障诊断的“整车控制技术”,成为当今汽车 的 新技术点,如上所示。 此外,除电子技术以外的新技术在发动机上的 应用也有待开发。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和污染两 大问题,新燃料发动机和汽车新动力也必然是汽车 发动机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开发潜力的发动 机新技术有如下几项:
今天的维修人员要具有更多的能 力。所面对的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 多变的系统: ● 诊断和维修信息量不断大幅度增长 , 查找正确的信息并且辨认是否与一项 特定的维修作业有关,便成为一种重 要的能力。 ● 现代汽车技术复杂多变,要想做好诊 断工作,必须彻底弄懂系统的组成、 工作情况和工作原理,这是非常重要 的。因此,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 技术的能力。
三、现代发动机融入多种技术
现代发动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成果。是在 原有基础的、传统的技术上,不断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如计 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动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 术等。现在这些技术也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新 的变化。但是对发动机而言,总体目标仍然是提高动力性、 经济性和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所有的技术均是为实现总体 目标而发展的。为此,发动机所表现出的技术特点不仅具有 时代的特征,也保留着传统的技术特点。从工作原理到结构 组成、从燃烧理论到运转特性都还保留着基本的特征。而新 技术主要应用在如何实现最佳控制,以获得最有利的效果。 技术延续性的发展,使得发动机维修成为扩大的综合技 术领域,技术之间保持因承关系,不因新技术的发展而偏颇 或废掉其它技术。技术的不排它性使得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更 要具备综合技术知识,掌握综合运用技术知识的能力。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电子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电子教案

第1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1.1 概述1.1.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主要是为改善部分性能而对汽车电器产品进行技术改造。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汽车安全问题和排放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危机的影响更加突出。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主要体现在以“人-车-环境”为主线的系统工程整体的优化上。

1.1.2 电控技术对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影响1.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2.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3.改善发动机的加速或减速性能。

4.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5.降低排放污染。

6.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

1.2 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目前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上常用的电子控制系统主要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怠速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增压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警告提示系统、自诊断与报警系统、失效保护系统和应急备用系统。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是根据进气量确定基本的喷油量,再根据其他传感器(如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信号对喷油量进行修正,使发动机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均能获得最佳浓度的混合气。

2.电控点火系统电控点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控制点火提前角。

该系统根据各相关传感器信号判断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和运行条件,选择最理想的点火提前角点燃混合气,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3.怠速控制系统根据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空调压缩机是否工作、变速器是否挂入挡位等状况,并通过怠速控制阀对发动机进气量进行控制,使发动机随时以最佳怠速转速运转。

4.进气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对发动机的进气进行控制,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从而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

5.排放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对发动机排放控制装置的工作实行电子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定义。

2.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案例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案例分析: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实例。

4. 总结:强调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章: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 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 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示意图。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示意图分析:分析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4.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5. 总结:强调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第三章:燃油喷射控制技术一、教学目标1. 了解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类型。

3. 理解燃油喷射控制技术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2.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类型。

3.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3. 熟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4. 学会诊断和排除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电控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电控单元(ECU)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线束和连接器3.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燃油喷射控制策略4.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的类型点火塞和点火线圈的工作原理点火控制策略5. 排放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组成催化转化器的工作原理排放控制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工作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电控技术应用的理解。

3. 实操演示法:演示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故障诊断方法。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2. 课件:PowerPoint 或其他演示软件3. 实车或发动机电控系统模型4. 故障诊断工具和设备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2. 考试成绩:笔试和实践操作考试3. 综合评价:小组讨论表现、故障诊断案例分析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0课时,实践操作12课时。

2. 教学计划: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课时。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2.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控单元(ECU)、传感器、执行器等。

3. 分析工作原理:讲解各个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如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和排放控制系统。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车或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设计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设计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设计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发展,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已经成为汽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首先,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掌握汽车发动机概念和构造原理。

2.理解汽车电控技术在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

3.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4.掌握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和维修技能。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工作原理。

3.发动机热力学循环。

4.汽车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第二章汽车电控技术1.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2.汽车电控技术的应用。

3.汽车电控系统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4.汽车电控系统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1.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

2.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

3.发动机传感器的种类和作用。

4.发动机执行器的种类和作用。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应用1.发动机参数检测与诊断技术。

2.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3.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技术。

4.发动机性能优化技术。

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除了教学内容外,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听讲授课,学习发动机电控技术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实现控制策略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诊断与维修方法。

3.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了解实际应用环境和工作流程。

4.学习资料:提供相应的教材、视频、工具和软件,让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获得更深刻的知识理解。

总结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设计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和管理。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理解电控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其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

掌握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理解各个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能够简单分析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1.3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电控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电子控制单元(ECU)、传感器、执行器等。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电控系统的定义。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和作用。

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和作用,通过小组报告进行展示。

第二章:电子控制单元(ECU)2.1 教学目标理解ECU的作用和功能。

掌握ECU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了解ECU在汽车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ECU的作用和功能:控制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点火时机等。

ECU的组成: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ECU的工作原理:信号采集、数据处理、控制指令输出。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ECU的作用和功能、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ECU在汽车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ECU作用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ECU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小组报告进行展示。

第三章:传感器3.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理解传感器在电控系统中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传感器的作用:获取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外部环境信息。

传感器的分类: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等。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电子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电子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1.2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1.3 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第二章:电控发动机燃油系统2.1 燃油喷射系统的基本原理2.2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2.3 燃油喷射控制策略及算法第三章: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3.1 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3.2 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3.3 点火控制策略及算法第四章:电控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4.1 排放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4.2 电控排放控制系统的组成4.3 排放控制策略及算法第五章: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5.1 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5.2 故障诊断工具及设备5.3 常见故障案例分析与维修方法第六章:电控发动机进气控制系统6.1 进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6.2 电控进气控制系统的组成6.3 进气控制策略及算法第七章:电控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7.1 怠速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7.2 电控怠速控制系统的组成7.3 怠速控制策略及算法第八章:电控发动机性能测试8.1 发动机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8.2 电控发动机性能测试设备及工具8.3 发动机性能测试案例及数据分析第九章: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9.1 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与步骤9.2 故障诊断工具及设备的使用9.3 典型故障案例分析与维修方法第十章:电控发动机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概述电控发动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2 讨论新能源和混合动力汽车对电控技术的挑战和机遇10.3 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时代下电控发动机的发展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电控技术的发展背景、关键技术突破、未来发展趋势。

难点:电控技术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技术特点和影响。

二、电控发动机燃油系统重点:燃油喷射系统的原理、组成、控制策略。

难点:燃油喷射控制算法的复杂性和实时性。

三、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重点:点火系统的原理、组成、控制策略。

难点:点火时机控制的精确性和抗干扰能力。

四、电控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重点:排放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组成、控制策略。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第1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1.1 概述1.1.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主要是为改善部分性能而对汽车电器产品进行技术改造。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汽车安全问题和排放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危机的影响更加突出。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主要体现在以“人-车-环境”为主线的系统工程整体的优化上。

1.1.2 电控技术对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影响1.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2.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3.改善发动机的加速或减速性能。

4.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5.降低排放污染。

6.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

1.2 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目前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上常用的电子控制系统主要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怠速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增压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警告提示系统、自诊断与报警系统、失效保护系统和应急备用系统。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是根据进气量确定基本的喷油量,再根据其他传感器(如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信号对喷油量进行修正,使发动机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均能获得最佳浓度的混合气。

2.电控点火系统电控点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控制点火提前角。

该系统根据各相关传感器信号判断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和运行条件,选择最理想的点火提前角点燃混合气,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3.怠速控制系统根据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空调压缩机是否工作、变速器是否挂入挡位等状况,并通过怠速控制阀对发动机进气量进行控制,使发动机随时以最佳怠速转速运转。

4.进气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对发动机的进气进行控制,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从而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

5.排放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对发动机排放控制装置的工作实行电子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案2010 ~ 2011 学年度上学期课程名称: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授课教师:计端课程所属系(部):汽车与环境工程系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授课班级:2009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2、3班2009汽车电子技术班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总学时:96学分:5使用教材:杨庆彪李佳音主编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教学方法、手段: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主要参考书目:1、邹长庚主编《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构造原理与故障诊断(发动机部分)》北京理工版2、(美)汤姆逊学习公司编《发动机机械和发动机性能修理训练》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3、李东江主编《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技巧》北京理工大学出版出版标题:课题一:发动机无法起动故障的检修1.1燃油系统原理、点火系统原理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2、能指出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主要部件的具体位置3、初步了解电控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内容4、熟悉电控发动机的各主要部件的名称授课时数:4课时教学重点:能指出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主要部件的具体位置教学内容及过程:知识讲授:※1、概论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二、国外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的概况1、动力传动系统的控制(一)发动机部分的电子控制(二)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2、底盘方面的控制3、车身方面的控制三、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内容主要控制——汽油喷射(喷射量、喷射定时)、点火控制(点火时刻、闭合角、爆震的防止)辅助控制——怠速控制、进气控制、排放控制等四、发动机汽油喷射的发展过程60S 机械式67S K,KE,D,型73S L型79S 集中控制80S TBI83S 单点,a/n※2、发动机燃油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一、按喷油器安装位置分类1、缸内喷射2、缸外喷射二、按喷油方式分类1、连续喷射系统2、间歇喷射系统三、按喷射时序分类1、同时喷射2、分组喷射3、顺序喷射四、按喷射装置的控制方式分类1、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2、机电结合式汽油喷射系统3、电控式汽油喷射系统五、按空气量的检测方式分类1、L型-质量流量型(热线式、热膜式)2、L型-体积流量型(翼片式、卡们漩涡式)3、D型(歧管压力计量式)※3、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一、进气控制系统空气滤清器、节气门(节流阀)、进气总管、进气歧管、涡轮增压器、可变气门系统二、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燃油泵、燃油虑清器、燃油脉动减振器、喷油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及供油总管三、点火控制系统点火电子组件、点火线圈、火花塞及高压导线四、排放控制系统五、电控单元I/O口、ECU、PROM等学生活动安排:一、认识常见发动机的电控系统各部件1、观察电控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特点1、比较电控发动机与化油器式发动机各工况工作的异同。

2、注意观察启动、怠速的工作特点。

2、观察电控发动机电子点火系统找到各发动机火花塞、点火线圈、点火器、分电器、曲轴位置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的位置。

●比较传统有触点式分电器、无触点式分电器、双缸同时点火等点火方式的异同。

3、观察电控发动机燃油系统●找到油泵、汽油格、高压油轨、油压调节器、喷油器的具体位置。

●比较L型与D型发动机的燃油系统具体区别。

●比较单点与多点喷射的区别二、认识常见车辆上各主要电控单元部件的位置思考与讨论:1、比较电控发动机与化油器发动机的组成有哪些区别?2、电控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特点?3、作业:完成工作页相关内容课后小记:标题: 1.2点火系统的检修教学目标与要求:1、熟悉电控发动机的点火电路各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位置2、能诊断发动机无法起动的故障原因3、能诊断并修理发动机无点火故障4、能检测点火电路各主要部件5、会读常见车型点火电路图授课时数:8课时(2次)教学重点:能诊断发动机无法起动的故障原因、能诊断并修理发动机无点火故障教学内容及过程:课后小记:标题: 1.3燃油供给系统的检修教学目标与要求:1、熟悉电控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各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位置2、能诊断发动机无油压的故障原因3、会读常见车型油泵控制电路图4、能对燃油供给系各部件进行修理授课时数:8课时(2次)教学重点:能诊断发动机无法起动的故障原因、能诊断并修理发动机无点火故障教学内容及过程:课后小记:标题: 1.4五菱荣光轿车无法起动故障检修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诊断发动机无法起动的故障原因2、能在实车上找到各传感器、执行器、保险、继电器的位置3、会读常见车型电路图授课时数:12课时(3次)教学重点:能诊断发动机无法起动的故障原因、能诊断并修理发动机无点火故障教学内容及过程:课后小记:标题: 课题3:发动机加速不良故障的检修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分析出发动机加速不良的故障原因2、能设计诊断发动机加速不良故障的诊断流程3、能通过专业设备查询实车上的各传感器、执行器、保险、继电器的位置4、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6、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程、规范操作的专业素养授课时数:4课时教学重点:能分析并总结发动机无法起动的故障原因总教学内容及过程:课后小记:标题:进气系统的结构与原理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够识别进气系统各元件的位置2、能够检测进气系统的各个传感器授课时数:6课时教学重点:各传感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教学内容及过程:一、进气系统的组成二、进气温度传感器1、结构与作用2、控制电路三、空气流量计1、种类:体积流量型:翼片式/量芯式/卡门涡流式——需要有进气温度传感器进行补偿修正质量流量型:热线式/热膜式——不需进气温度传感器目前最常见的形式是热线式/热膜式热线式:三菱、尼桑、福特等车型热膜式:以大众车型为代表端子数:一般为6端,特殊的有3端的形式2、热线式原理:热线式流量计接线端子图:有A、B、C、D、E、F六个端子。

端子作用:A:可变电阻器B:输出电压C:接地D:搭铁E:蓄电池电压(12V)F:自洁信号3、检测方法:(1)车下测量:将12V电压加于D、E间,测B、D间电压值为1.6+0.5V(或1-1.5V),,同时给传感器吹气,B、D间电压值应上升2—4V。

(2)车上测量:插好插座,点火开关置ON档。

不起动发动机,B、D间电压值应为2—4V。

起动后,B、D间电压值应为1-1.5V。

(3)测自洁信号:在水温60℃、发动机在1500r/min,熄火瞬间:测量F与D之间的电压:应先下降为0,5秒内跃升,1秒后再下降为0四、进气压力传感器(MAP)1、种类:半导体压敏电阻式/电容式/表面弹性波式/可变电感式常见的有半导体压敏电阻式,由压敏应变电阻惠斯通电桥和放大电路组成。

端子数:3(VC、VO、GND/VC、PIM、E2),意义:电源供电、信号输出、接地注意:桑塔纳AFE电控发动机的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制造在同一器件上3—VC;4—VS;1—E1;2—THA。

2、工作原理:利用半导体压敏电阻(桥)在压力下的应变引起电阻值变化。

3、检测方法:步骤内容①拔下传感器插头后,测量接线端子的电压值,以此判断传感器供电和接地是否正常;②启动发动机运行后,使节气门在不同开度,测量MAP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变化③用真空泵模拟真空条件给传感器抽气,传感器输出电压值应与气压成正比。

检测数据:VC与E2之间电压:4.8—5.1V,供电电压基本不变。

PIM与E之间电压:真空度高时:1.5—2.1V (压力低即真空度高时)真空度低时:3.9—4.8V(压力高即真空度低时)输出信号电压随着进气管压力在0-电源电压间呈增函数变化。

五、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1、种类:a.开关式/b.线形输出式(综合式)――可变电阻式常见类型有后两种2、工作原理:a.开关式,PSW、TL或E、IDL、Accb.综合式――电位计的串联分压原理具体结构、端子数4、3(VC、VTA、IDL、E2),3端型少一IDL端子。

3、检测方法:一般测量步骤:检测数据:注——测该传感器的电阻值提倡用指针式万用表欧姆×10或者×100档。

VC-E2的电阻值:5千欧姆左右(电阻值恒定不变)VTA-E2的电阻值:几十欧姆-5千欧姆(电阻值随节气门开度连续增大)IDL-E2的电阻值:节气门全关:0或者几十欧姆;节气门打开:无穷大VC-E2的电压值:5伏特左右(供电电压恒定不变)VTA-E2的电压值:0.1-5伏特(输出电压随节气门开度连续增大)IDL-E2的电压值:节气门全关:接近5伏特;节气门打开:迅速降为0伏特。

六.怠速控制装置(怠速空气调整器)1.种类:怠速空气阀(机械式):包括双金属片式和石蜡式怠速控制阀(ISCV电子式);按进气途径分为旁通气道型和气门直动型。

旁通气道型——包括旋转滑阀、步进电机、比例电磁阀(平动电磁阀)——大部分电控发动机气门直动型——包括一个控制节气门微开的直流减速电动机——桑塔纳2000GSi2.工作原理与检测石蜡式:水温低时,弹簧力作用将阀门打开,空气经怠速通道可以流入燃烧室。

ECU同时控制喷油器多喷油,实现.快怠速暖机。

暖机结束后,水温已升高,石蜡融化,膨胀克服弹簧的作用将阀口逐渐关闭。

怠速进气由怠速调整螺钉所在通道进入燃烧室,满足正常怠速的进气需要。

局限性:只能实现.快怠速暖机功能。

检修:观察阀门在水温高时能否关闭,水温低时能否打开。

旋转滑阀式:ECU用占空比信号控制旋转滑阀偏转在不同开度,实现了怠速进气通道面积的可调。

检测:测量内部2组线圈的电阻值,每组线圈值的电阻值为10—15Ω,以证明是否存在短路。

发动机在怠速过程中,测量1、3端是否有脉冲,可打开空调进一步测试,若无,说明线路存在短路、断路或ECU故障。

步进电机式:ECU交替的给各组线圈依次通电(输送脉冲),控制步进电机的正反转,丝杠机构将电机的圆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实现阀口的不同开度。

检测:测线圈电阻,应为15—20欧姆动作检查,用蓄电池模拟步进电机的工作状态。

给各组线圈依次通电,电机应能实现正转或反转。

熄火检查:熄火瞬间,听步进电机能运转片刻(阀口在熄火后开至最大位置)。

比例电磁阀:ECU控制了通过电磁阀线圈的电流,从而可以控制线圈产生的电磁力。

磁场力与阀门弹簧力平衡时,阀口位置处于稳定状态。

电磁力大,阀口开度大,电磁力小或者消失,阀门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关闭。

比例电磁阀(平动电磁阀)※气门直动式工作特征:没有怠速旁通气道,怠速进气依靠节气门打开微小开度实现。

节气门的微开由一个直流电动机通过减速齿轮带动。

微开度受电机控制。

作业:57页1、2、3课后小记:标题: 实验——传感器、执行器的检测教学目标与要求:1、熟悉电控发动机各传感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电控发动机各传感器、执行器的检测方法授课时数:10课时教学重点:电控发动机各传感器、执行器的检测方法教学内容及过程:一、翼板式空气流量计的检测1、静态检测Vc. Vs . Foc . THA与E1的电阻2、动态随车检测Vc.Vs电压一、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检测1、静态检测2、动态检测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1、静态检测IDL.Vc.VTA与E1的电阻三、氧传感器的检测1、动态检测电压的变化四、水温传感器的检测1、动态检测电阻―――――负温度系数五、喷油器的检测1、静态测量电阻――14欧姆3、检测喷油器喷雾质量的好坏4、各缸喷油器的喷油量均衡的测试(讲解)5、清洗喷油器六、燃油系统的检测1、系统油压的检测(1)零流量压力(讲解)(2)检测电控发动机工作压力2、油压与真空度的对应关系绘制“油压-气压”对应曲线3、油压与转速及节气门开度的关系绘制“油压-转速”对应曲线作业:实验报告课后小记:标题:燃油供给系统的结构与原理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够识别燃油供给系统各元件的位置2、能够检测进气系统的各个传感器3、掌握燃油供给系的工作原理授课时数:6课时教学重点: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一、燃油供给系的组成见15页表1-2-1二、燃油滤清器1、作用2、位置3、结构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三、电动汽油泵(燃油泵)1.作用:为整个供油系统提供喷射需要的高压燃油,建立供油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