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韩回忆钱钟书
回忆钱钟书先生阅读答案

回忆钱钟书先⽣阅读答案 钱钟书,中国现代作家、⽂学研究家。
钱钟书的代表作有《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边上》等。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回忆钱钟书先⽣阅读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回忆钱钟书先⽣阅读材料 我最初知道钱钟书的名字⼤约是在1947年。
记得当时⾃⼰去西单商场书肆闲逛,见到开明书店印⾏的⼀本讲⽂论的书,书名叫《谈艺录》。
初读之后留给我的最深印象便是作者学问的渊博,在古⽂与好⼏种外⽂中任意驰骋,左右逢源。
这令我对作者钱钟书很好奇,因为⼀般使⽤⽂⾔写书的⼈多半不长于西⽂,⽽专攻西学的⼈通常不会⽤⽂⾔著书⽴说。
能够兼备这两种能⼒的⼈实在是少⽽⼜少。
1950年,我听清华外语系学⽣说钱先⽣讲课如何精彩,于是转投清华外语系三年级。
虽被录取,但终因舍不得离开北⼤燕⼘荪教授⽽未去清华报到。
未曾听过钱先⽣讲课,也算是⼀件憾事。
1952年,北⼤、清华、燕⼤有⼀部分外语系毕业⽣于暑假后临时调到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作,我被分配到笔译处。
当时许多英语专家如朱光潜、钱钟书、许国璋、萧乾、卞之琳、杨宪益、李赋宁、杨周翰等⼈也来此担任翻译⼯作。
朱光潜和钱钟书分别是英译中、中译英的最后定稿⼈。
记得⼀天下午,当时有些专家正在为⼀个定冠词是否该⽤⽽难以决定,碰巧钱先⽣(此时只有四⼗多岁)精神奕奕⾛了进来,只听他说了⼀句“怎么不能⽤”,全室的⼈顿时鸦雀⽆声,不再议论。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家对钱先⽣学识的信赖。
这是我第⼀次近距离地看到钱先⽣本⼈。
时光⼀晃便到了六⼗年代。
⼤约在1964年,我去东城乾⾯胡同看望卞之琳先⽣,不巧卞先⽣下农村参加四清运动去了。
于是我便打听到钱先⽣的住所,冒昧登门拜访。
在这位仰慕已久的学者⾯前,我请教了很多问题。
我当时正在翻译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著作《⼈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
当我提到该书的书名时,他不加思索即刻⽤英⽂解释说:“What it includes and what it excludes.”⼀下⼦就把Scope和limits两个词的涵义点活了。
晚年钱钟书

不满意袁也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写遥 在谈到是否要写回
电视台播出这样的治丧信息尤让那些关心钱钟书的
忆录时袁钱钟书说一个作家不是一只狗袁一只狗屙了
友人和读者们大为意外遥 大家本认为袁病重期间引起
屎袁撒了尿之后袁走回头时会找自己留下的痕迹闻一
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的钱钟书先生袁 其身后必定备
闻袁至少他不想那么做曰回忆是最靠不住的袁一个人
多次向有关方面问及钱钟书先生的近况遥 李瑞环尧李
潮遥 远在美国的叶 世界日报曳 隔日即以叶 认为回忆最靠
岚清尧李铁映尧荣毅仁尧王兆国尧胡绳等领导同志袁也
不住袁掖 围城业 作者不留回忆录曳 为题袁撰写社论痛悼
曾多次前去探望并打电话表示慰问遥 冶
这位一生淡泊名利的国学大师遥 该文写道院野 钱钟书
文名满天下袁但他也有谦虚和幽默的一面遥 钱钟书的
钟书先生于昨天上午 7 时 38 分
在北京医院安详地与世长辞袁享
年 88 岁遥钱钟书先生逝世后杨绛
先生随即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
公布了钱钟书先生关于自己后事
的遗嘱院耶 遗体只要两三个亲友送
送袁不举行任何仪式袁恳辞花篮花
圈袁不留骨灰遥 爷噎噎冶尽管遗嘱惜
钱钟书与杨绛
墨如金袁 但是国内各报仍然在第 一时间转载了新华社的这个寓意
数年前袁钱钟书就患有肾病遥可他一直并不介意袁 每日仍然埋头于写作和著述遥 早在 1992 年 12 月袁北 京正值滴水成冰的严冬时节袁住在三里河南沙沟的钱 钟书就曾在小便时出现了白血球遥 一位老友想来看 他袁钱钟书却写信劝阻袁在谈及自己的病情时说院野 我 入冬突然宿疾复动袁又以小便多白血球袁服药三周未 减遥 后日将至医院彻底检查袁结果是否严重袁不得而 知遥 冶1993 年 3 月袁钱钟书才迟迟住进了北京医院遥 经
【课外阅读】钱钟书当年是怎样读书的

【课外阅读】钱钟书当年是怎样读书的20世纪中国有几位学贯中西的文化巨人,钱钟书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他是一位中外公认的才子,具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精通英、法、意、拉丁、西班牙等多国语言,其著作《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宋诗选注》,纵贯古今,沟通中外,学问渊博在当代中国可谓首屈一指。
钱钟书这样的一代才子是如何成就的?一方面,因为钱钟书有着惊人的天赋;另一方面,这与他极其用功勤奋分不开。
本书作者以翔实的资料和严谨的态度作了介绍。
现摘录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打出来的“八行书”郑朝宗先生在《但开风气不为师》一文中说:“钱(钟书)先生有与众不同的特点,除本身条件之外,家庭和学校教学对他无疑也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尊人子泉(基博)老先生是著名的学者和文豪。
钱钟书幼承家学,在钱老直接指导下,博读群书,精于写作,古文根底非常雄厚。
进入学校后,他念的中学、大学及国外的高等学府全是第一流的。
”钱基博对钱钟书影响之大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钱基博是一位极其保守的儒家学者,不顾时代潮流,对于20世纪排山倒海的西学东渐新思潮视若无睹。
可是时代变了,在钱钟书出生前五年,清廷已停考乡试、会试。
科举废除,一切士子都要从新式学堂出身。
钱基博仍希望他的子弟也像他一样能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这该怎么办呢?钱基博要钱钟书在学堂放学后跟他念古文。
所以钱钟书从识字开始未脱离过正统的儒家教育。
他开蒙亦早,幼时读过《毛诗》。
据钱钟书在《槐聚诗存》序文里回忆说:“余童时从先伯父与先君读书,经、史、‘古文’而外,有《唐诗三百首》,心焉好之。
”钱钟书伯父去世后,由父亲钱基博直接管教,而他父亲,正如钱穆所说:“子泉提倡古文辞”,是“负盛名”的大师。
据钱钟韩(钱钟书弟弟)回忆说,当他们两人在东林小学读书时,每天下午放学后,钱基博(时在无锡第三师范任教)就要他们去他办公室自修或教读古文,等到在校学生晚餐后,才带钟书和钟韩两兄弟回家。
钱钟书除学校规定的作业外,还得读古文名著。
钱钟书的教育生简介简短100字

钱钟书的教育生简介简短100字
案例一
钱基博和钱钟书
但伯父对他采取的是放羊式教育,每天下午授课,上午则带着他上茶馆、听说书、品民间小吃,他玩得非常开心,逐渐染上了晚起晚睡、贪吃贪玩的坏习惯。
生父钱基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惩戒儿子,又担心兄长不满,遂提出让锺书进入新式小学读书。
因为钱锺书之前没有学过数学,再加上他天性“不喜欢循规蹈矩”(钱钟韩语),进入小学后数学课跟不上。
钱基博亲自为他恶补数学,可儿子似乎长进不大,情急之下,他拧儿子的皮肉,甚至饱以老拳。
案例二
1929年钱钟书考进清华大学,刚入清华大学不久,钱钟书就因超高的国文、英文水平名震校园,父亲钱基博在信中说:“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
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胜我,我心尤慰!”告诫他“儿之天分学力,我之所知;将来高名厚实,儿所自有!立身务正大。
待人务忠恕”。
还要求儿子“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
父亲又在信中对儿子提出希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给儿子的信中,钱基博还写道:
“子弟中,自以汝和钟韩为秀出,然钟韩厚重少文,而为深沉之思,独汝才辩纵横,神采飞扬,而沉潜远不如,勿以才华超绝前贤为喜,而以学养不及古圣贤为愧,”
“纬、英两儿中资,不能为大善,也无力为大恶,独汝才辩可喜,然才辩而或恶化,则尤可危!吾之所谓恶化,也非寻常子弟之过,世所称一般之名流伟人自吾观之,皆恶化也,皆增进危险于中国也!汝头角渐露,需认清路头,故不得不为汝谆谆言之!”。
民国第一毒舌,熊孩子钱钟书

民国第一毒舌,熊孩子钱钟书作者:乌潘潘来源:《视野》2017年第07期钱钟书是一座学贯中西、记忆超群的活体图书馆。
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学理论家,一个功能强劲的搜索数据库。
钱钟书因周岁“抓周”时抓住一本书,被长辈取名“钟书”。
人如其名,钱钟书一生钟情于书,嗜书如命。
1929 年,19 岁的钱钟书参加当时的高考,国文成绩特优,外语成绩满分,数学只考了 15 分,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总分在清华大学录取的 174 名男生中位列第 57 名。
一件著名的逸事是,在清华图书馆,曹禺见吴组缃进来,便偷偷对他说:“你看,钱钟书就坐在那里,还不赶紧叫他给你开几本英文淫书?” 吴组缃听罢,便走到钱钟书桌边,请他给自己开录三本英文黄书。
钱钟书也不推辞,随手拿过一张纸,飞快地写满正反两面。
吴组缃接过一看,数了数,竟记录了 40 几本英文淫书的名字,还包括作者姓名与内容特征,不禁叹服。
老司机飙车了!钱钟书的学术代表作《管锥编》,在 1960 至 1970 年代用古文笔记体写成,约 130 万字,论述了由先秦到唐之前的词章和义理,打通了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垒,光是引用,就引了 4000 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钱钟书还对读字典、辞典有特别的兴趣,而且深得其乐,许多大部头的字典、辞典、百科全书他都读过,他还说“字典是旅途的良伴。
随翻随玩,遇到几个生冷的字,还可以多记几个字的用法。
更可喜的是,前人所著字典,常常记载旧时口语,表现旧时之习俗,趣味之深,不足为外人道也。
”钱钟书也是一位孤独的美食家。
他的藏书不多,但凡读书必做笔记,这是他在英国牛津大学时期泡图书馆养成的习惯,也是他过目不忘的原因:他留下了 5 万页中文笔记,摘记了 3000 余种中文书籍;还有 3.5 万页外文笔记,摘记了 4000 余种外文书籍。
多卷本文集仅算作“一本”,没有摘抄的书就更无法考证了。
深切怀念钱钟书先生阅读理解

深切怀念钱钟书先生阅读理解钟书先生活了八十八岁。
他生于一九一○年,大我十四岁。
五十年代在北京和钱先生、季康夫人①有了交往。
有一晚下大雪,我跟从文表叔、钱先生在一个什么馆子吃过饭,再到民族饭店去看一位外地前来开会的朋友。
那位朋友住在双人房,不久同房的人回来了,是位当红的学者。
他穿着水獭皮领子黑呢大衣,原也是沈、钱的熟人,一边寒暄一边拍抖大衣上的雪屑:“就在刚才,周扬②同志请吃饭……哎呀!太破费了,叫了那么多菜,就我们三个人,周扬同志坐中间,我坐周扬同志左边,红线女坐周扬同志右边……真叫人担心啦!周扬同志这几天患感冒了,这么大的雪还要抱病请我吃饭,真叫人担心啦……”探访朋友的时空让这位幸福的学者覆盖了。
钱先生嫣然地征求我们的意见:“我看,我们告辞了罢?”受访的朋友挽留不住,在房门口握了手。
“四人帮”覆亡之后,钱先生和季康夫人从干面胡同宿舍搬到西郊三里河的住处,我有幸搬到那里。
二十多年来,相距二百米的路我只去探访过钱家一两次。
我不是不想去,只是自爱,只是珍惜他们的时间。
有时南方家乡送来春茶或者春笋,先打个电话,东西送到门口也就罢了。
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一番好意也是人之常情,钱家都在做事,放下事情走去开门,来人说了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先生只露出一些门缝说:“谢谢!谢谢!我很忙!我很忙!谢谢!谢谢!”那人当然不高兴,说钱钟书不近人情。
事实上,钱家夫妇是真在忙着写东西,有他们的工作计划,你是个富贵闲人,你一来,打断了思路,那真是伤天害理到家。
人应该谅解和理会的。
“四人帮”横行的时候,忽然大发慈悲通知学部要钱先生去参加国宴。
办公室派人去通知钱先生。
钱先生说:“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哈!”“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钱先生没有出门。
八十年代我差点出了一次丑,是钱先生给我解的围。
碧海掣鲸闲此手——钱钟书故居探联

也是著 名作家 。
秩秩 斯干 ,爰
《=围城)更是树立了 一座丰碑 。其夫人杨绛 .绳武 堂门柱 有
血写下了 (管锥编)等数百万字著作 ,小说 射 钱塘 江潮头 ,与
学 、文化 批评等领 域卓 有成 就 ,一生 呕 心沥 学家钱易的字 ,相
社会科 学院 副院 长 。在 文 学 、同故 、比较 文
绳武堂 ~的花岗 岩界 石各 一方 。钱 钟书在 这 居 系钱 钟 书 祖 父 钱 福炯 筹 建 于 一九 三 二 南 北朝 冒 作 者
居门墙的左右墙角,至今还镶嵌着阴刻 一钱 堂 兄弟在 此读书 、听讲 、习字 、作 文 。这座 故 缕的 头绪 。 太 史子 家 祖遗 产 业 钱 绳武 堂 。在 这幢 旧式 民 名 为 一后东塾 钱 钟书 少年 时期 常 和几位 用 以收藏 文献或文
入东林小学上学,十六岁以前很顽皮 ,学习 了 ,别人告诉他会酬谢 一笔钱 ,他淡淡 一 效 仿继承
出版的著作。钱钟书六岁入私塾认字,十岁 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钟书 ,被他婉拒 放 翁名诗
故 居里展 出了 钱钟书 用过的 笔墨 砚 和 年,全国十 八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 《=中国 道
长空 有所 思 。
物气质,而且直言不讳 。被他批评的人中有 多 不作 复 。他从来 不为自 己庆寿 ,一九 九零 尽道
成大才。钱钟书性格很独特,有 一种恃才傲 友 ,也讨厌别人拜访,客来常 以病谢 ,积函 亭
狠狠打了他几顿,此后钱钟书发愤读书,致 东西吗 他潜 心读书研究,不去拜客访 风
不用功 ,大伯 父因 是继 父管教 不严 ,父亲便 笑:一我都姓了 一辈子 ]钱L了 ,还会迷信这 绍兴
导师。 其率真狂傲可见 一斑 。他不走冷门 , 京逝世后 ,杨绛遵照钱钟书遗愿,后事 一切 绍
钱钟书少年故事

钱钟书少年故事
钱钟书14岁时,和弟弟钱钟韩一起考入了苏州桃坞中学。
因他的兴趣和天赋在文学上,习惯海天阔地联想和自由发挥,对按部就班逻辑推理的数理十分厌恶,也就不大用功,所以成绩平平,没有引起教师们的注意。
然而,在一次每年例行的全校国文、英文作文竞赛中,他居然取得了第七名。
一个初中新生取得这样高的名次,在桃坞中学是史无前例的。
学校校长特别关照,尽管他理科成绩不佳,而由于中、英文成绩好被特殊照顾,保护过关,桃坞中学是座教会学校,英文、地理等科目由外藉教师担任,于是英文引起了钟书的兴趣。
不过,他的用功不表现在课堂学,而是在课堂上悄悄地读他感兴趣的外文小说和外文词典。
尽管他课上不好好听讲、记笔记,但每回考试,他总是全班第一。
到初三时,他的中、英文成绩已居全校之首,发音纯正和外籍教师不相上下。
基于他成绩卓著,老师派他当了班长。
只是这位班长在生活方面有点“痴气”盎然——分不清东西南北,一出门就迷失方向,穿鞋有时也不分左右。
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作为班长,他的英文口令喊得洪亮、准确,“向右看齐——,向左转——”但他自己却左右不分,乱转乱看,闹得上班同学哄堂大笑,他自己还莫名其妙。
老师看出他不是“当官”的料,只两个星期,就把他罢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钟韩回忆钱钟书
真正的大牛人总是默默无闻,专心致志做自己分内的事,像咬牙切齿却不作声的大力士竭尽一生推动历史的车轮,偶尔又会像坐在舞台最后一排的观众那样欣赏世人的表演。
真正的大牛人没有故事,但是再千回百转的故事也不能和他们媲美,他们是一群掌握人生终极真理并亲历亲为贯穿始终的人。
钱钟书先生堂弟钱钟韩院士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大牛人。
他老人家的一生用一句北京糙话来形容就是:真TM点儿正。
笔者有幸于钱钟韩先生去世前一年的2001年1月9号在电话里和前辈交谈。
谈话的中心便是先生的堂兄------钱锺书
在开始之前,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钱钟韩老先生令人汗颜的事迹:钱钟韩(1911—2002)从小和堂兄钟书在学习上较劲。
他与钱钟书同窗读书13年,一起参加1929年的高考,钟韩名列清华大学考试全国第二名,堂兄钟书则列40名开外。
为了显示和钟书走不同道路,钱钟韩后改入上海交大电机系。
据交大校友回忆:到1933年毕业,他八个学期平均总分竟达98分,这就破了一位交大老校友(土木学院教授)的90分纪录,可以说前无古人了。
当年大一英语是由唐庆诒先生教授,他是唐文治先生的公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校英语演说比赛得过第一名,其文字精辟流畅,语调抑扬顿挫,早已有口皆碑,为学生所倾倒。
但他有一种癖好,喜欢当场难倒学生并加以讥笑。
他讲课前常按座次要学生起来诵读课文,又要学生在黑板上写中文短句(文体不拘,难易均可),要另外学生当场译成英语,彼此刁难,引人失笑,唐先生亦加说几句俏皮话,译者失措,举座轰堂。
钱钟韩的叔父钱基博是国学大师,久承家教,熟悉古文,自然游刃有余,常受唐先生称许。
但是有一次唐先生叫他诵读课文,他的无锡口音很重,念成无锡腔英语,在座同学都掩口葫芦,可是唐先生正襟危坐并未一露笑齿,从此不再叫他起来诵读,这是因为他的英文作文都是A+,并被唐先生评为有麦考莱文彩。
当年交大规定,各种试验做完后必须在一周内送实验报告,由助教评阅,逾期就不受理。
唯独钱的报告,虽逾期,助教亦不敢催,因为报告宛如用一个科研项目来做,引伸推论,深远广阔。
当时一些助教要很费力方能看懂,只好与钱协商,请不要太费时间推敲,他们等得太久,看得太费力了。
1933年夏,江苏省开考赴英留学,钱去报名应考,一问才知道不是电机工程专业而是机械工程专业。
交大三年级起就分电机和机械二院了,专业课要差十几门。
那年江苏省留英考试,从基础课一直考到专业课,包括中文、英文、数、理、化,报考者多是等了好几年的大学教师。
钱在交大毕业考试后,赶读机械工程所有课本,匆匆应试。
他每考一门,回来就大发牢骚,异常颓丧。
同学们猜测是考试失利,都劝慰他,说你是学电机工程的,临时自学机械工程课,考不好是难怪的,何必介意。
钱答:这次题目太容易了,不像考出国留学。
我一向不怕题目难,现在如此容易,大家都会做,我如何能与有后台的人竞争呢,所以我失望。
大家觉得无以劝慰。
等到发榜,钱钟韩名列榜首,总分80分,第二名某君,总分仅59分。
大牛人的事迹都是相同的,不再一一列举了,用一句外国人形容大牛人的话就是:The Rest Is History。
后来,钱先生入世界著名的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
先生不慕虚名,没拿学位就急忙回国,投身水深火热的抗战时期的教学工作。
26岁便受校长竺可桢邀请成为浙江大学工程系教授。
苍天有眼,钱先生后来以学术教授之身官至江苏省政协主席,并连任2届。
书归正传,笔者2001年1月9号把电话直接打到江苏人民医院,当时钱钟韩先生长了肿瘤,留院休养。
他口音很重,思路非常清晰。
他在电话里回答笔者的提问时说钱钟书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一个原因是家学,另一原因就是天资。
钱钟韩先生坦言在他的兄弟,同学,朋友之间极少见像钱钟书这样聪明的人。
“可以说平生中所遇唯一的一位。
”他说钱钟书小时候看书很快,一两天就消灭一本。
看完书总是批评。
看完后还能讲出详细,书中的人物故事看过一遍就能记住。
他自叹向堂兄钟书学了几年也赶不上他。
他还透露堂兄初一入学英文不及格,但是两年之内就成为全班第一。
启蒙读物便是英文版《圣经》。
堂兄钟书根本不听老师的话,从来不读教科书。
“同学中有一批人崇拜他,周围有一个小圈子。
”钟书“从不锻炼,体格特好,我都白发,他还是黑发。
”钟书“从不画画儿,我的一个物理老师,也是我们家的亲戚,有一天到家里请钱钟书帮他写一篇第二天要在酒宴上答诗酬对的文章,打个稿子,老师请学生写文章,可见他在学校名气之大。
”“他学不好数学因为他不喜欢循规蹈矩,所以第一步就没迈好。
他根本不学数学,考15分还算不错了呢。
”钱钟韩特别向笔者强调一般人不要学钱钟书。
“他天资那么好,怎么学得到?他跑跑脑袋就会了,你不行。
读书还是要慢慢思考。
先弄懂书本意思,再想想它是不是正确。
然后再多找几本书来比较。
你说我说得对不对?”钱钟韩院士说自己太老了,握笔写不了字了,就是能写,对以前的事也说不清楚了。
我们的谈话持续了近半个小时。
钱钟韩先生曾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说家里认为他不够聪明,所以叫他去学工(据2005年2月3号韦钰个人的blog)。
钱老先生自己也曾说过“小时候,钱钟书一直压得我抬不起头”因为小时候他的文化成绩一直都不如钱钟书的好,家里人都说他是个笨蛋。
但是,在我们凡人眼中,钱钟韩院士这么牛,他却说堂兄钱钟书牛,所以结论:钱默存钟书先生真的是
太牛了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