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合集下载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拒绝承 认它是“公社社员墙”?简述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2)拒绝承认的理由:① “公社社员墙”不能展现无 产阶级英勇斗争精神;②是“《献给历次革命受难者 墙》”而不是单纯纪念巴黎公社;③不主张暴力革命; ④“受难者”包括敌对双方,作者站在阶级调和立场上, 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 历史意义: ①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③显示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趋势;④体现了无产阶 级大无畏的革命战斗精神。
【例题展示】
法国菲利普•埃尔朗热在《克雷孟梭传》中写道:“公社 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 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作者认为 A. 巴黎公社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产物 B. 巴黎公社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C.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 D. 巴黎公社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解析】巴黎公社革命运动是在当时法国内外各种因素作 用下发生的,是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公社成员并没有意 识到自己会创造历史,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社”蓝图
傅立叶 欧文
【思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 壮大。请列举19世纪前半期工人运动的具体史实, 试归纳其特点,并分析这些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
【答案】 史实: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即法 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 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特点:独立的政治斗争。 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答案】①巴黎公社的措施(略)。②其性质为无产阶级政权。
3.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失败原因:
⑴主观原因: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②没有同外 省革命者取得联系。③没有建立工农联盟。④没有 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⑵客观原因:临时政府反动势力强大,普鲁士军队 协助法国临时政府。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生产力尚 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堂练习
• 1、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
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这种理
论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新青年>>创刊
C.<<人权宣言>>颁布
D.巴黎公社成立
2、《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 义诞生的标志,主要因为它( )
D 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力量壮大,工人
运动兴起,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作指导。 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1831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昂 工人起义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
提供
迫切
条件
需要 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织
工起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6、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 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 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4)巴黎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 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 不朽。
第一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诞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 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
资本主 义制度 的弊端
含义: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经济 第一次: 1825年,在英国爆发 危机 危害: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根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 有之间的矛盾
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 1871年5月28日 )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 年 月 日
思考: 思考:导 致巴黎公 社失败的 原因是什 么?
主观原因: 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 主观原因:A 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造 成后来财政拮据; 成后来财政拮据;B 没有同外省的革命 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广大农民, 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造成 后来孤军奋战; 后来孤军奋战;C 没有乘机向凡尔赛进 造成临时政府的反扑。 军,造成临时政府的反扑。 客观原因:临时政府集结力量发动进攻, 客观原因:临时政府集结力量发动进攻, 而且力量强大
《共产党宣言》第一版封面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手稿中的一页 共产党宣言》
二、第一国际的成立 条 件 ①19世纪50、60年代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19世纪50、60年代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世纪50 年代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社会矛盾激化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社会矛盾激化; ②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社会矛盾激化; 工人运动高涨并走上国际联合; ③工人运动高涨并走上国际联合; 恩为建立第一国际作理论准备。 ④马、恩为建立第一国际作理论准备。 时间: 时间: 1864年 年 成 立 : 国 :国际工人 会 际 : 国际性工人 马 动国际社会 工人运动 运动 第一国
阶级矛 盾尖锐
工人阶级为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 况,同资产阶级展开多种形式的斗 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年和 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昂 年和 年的法国里昂 工人起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世纪三四十年代 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 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织 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织 工起义 迫切 提供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标要求1.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重点难点:重点:《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和教训难点:空想社会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1. 社会经济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已暴露出来。

(1)原因:①19世纪初,西欧和北美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②资本主义制度在此地区少数国家的确立③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2)表现:①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便频繁发生。

②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且公开化,即工人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

2.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1)时间:19世纪三四十年代(2)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逐渐明显暴露出来,促使阶级矛盾尖锐化。

(3)事件: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意义:①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由经济斗争发展到争取获得政治权利②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③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3.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思想基础)(1)空想社会主义盛行时间:19世纪初(2)空想社会主义兴起主要原因:①19世纪初西欧和北美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制度在此地区少数国家的确立和发展。

③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日益暴露。

(3)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亦称乌托邦社会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就产生了批判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设计改造社会蓝图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共产党的宣言》:《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近代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革命理论家。

他的观点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

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共产党宣言》(1848年)、《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等;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方针。

恩格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恩格斯国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近代共产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还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还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

在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成为第一国际的领导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专题八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18世纪60年代,回荡在英国上空的机器轰鸣声,拉开了的序幕,推动了的发展,但资本主义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出来,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给劳动人民带来灾难,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1931年和1934年两次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1844年的工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

同时也证明革命斗争需要的指导才能胜利。

3. 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意志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4. 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的研究和投身各种革命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的努力:出生于。

柏林大学期间,马克思参加了的活动,并吸取了。

毕业后,又接触了哲学家用的思想。

后被聘为的主编。

1843年,来到了,在这里是马克思一生的转折点:他深入研究了,直接参加工人活动。

1844年,发表了,第一次指明了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

使他从一个转变为。

恩格斯的努力:出生于,在英国的营业所工作,密切与工人联系,通过自己的实践,形成了,转变为一个。

1842年,在第一次遇见了马克思,1844年,在巴黎第二次与马克思见面,1845年,他们在第三次见面,从此开始了共同的战斗历程。

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的优秀成果科学地改选和吸收: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这成为马克思的二)、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1)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其内容有:A《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基本任务和策略原则;批判了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科学的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伟大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里就觉得难过。他们结婚成家靠的是工资, 意料不到每5-6年就失业一次,于是他们 只好在街头卖唱,用这种体面的方法行乞。 ——司汤达《一个旅行者的见闻录》
■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工 业 革 命 引 起 的 深 刻 变 化
1.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 资本主 义生产 的发展
生产社会化 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私有 制 使社会分 裂为两大 对立阶级
4、失败原因
没有乘胜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找出失败的原因: 1、“法国整个资产阶级、所有的地主、工厂主都联合 打击敌人
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起来反对公社,他们层层包围了半个巴黎(另一半被德 军事准备 军包围)。”—— 列宁 没有割断敌人 2、“当凡尔赛在磨刀霍霍时,巴黎却沉浸在起义胜利 不足 的欢乐中,他们认为继续向凡尔赛进军是在挑起内战。” 经济命脉 3、“一些大炮在寻找他们的炮架,而在不远处,炮架 却在哭着寻找他们的大炮。” 4、“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而公社不愿给 人留下强盗、小偷的印象,在斗争的中途停了下来,没 缺乏工农联盟 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银行)。” 5、“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革命的独唱,就会 变成哀歌”
科学社会 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运动实践 5、理论基础: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 主义
二、《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英国 欧文
建立合作组织 “法郎吉”
实行实业制度 建立合作组织 “新和谐公社”
主观条件:马、恩的革命理论的研 究和实践活动 伟大友谊开端 马、恩在《新莱茵报》编辑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写成的 B、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纲领 C、最早提出了国际共产主义纲领 D、第一次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
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思想来源包括(
C

①德国的古典哲学②法国启蒙思想③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④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分析了资产 阶级及无产阶级的壮大
③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意义: ②是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推动 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经济基础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诞 生
条件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个人努力
时间
标志 《共产党宣言》 内容 意义
1、在马克思诞生的条件中,最基本的是( B、早期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没有统一革命政党的领导
没有乘胜到法兰西银行的支持,力量强大
法国当时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力量弱 小,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 熟。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教训
1、无产阶级必须掌握武器,坚持暴力革命。 2、无产阶级必须同农民结成联盟,争取农 民的广泛支持。 3、无产阶级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要有一个 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领导。
圣西门主张新社会实行实业制度,被公认为“工业社 会”的最早预言家。 傅立叶的理想社会是和谐制度,主张阶级调和与合作, 他构想了名为“法郎吉”的协作社,人人都可以按兴趣爱 好从事工作,而且可以随时变换工作。
欧文是社会主义的实验者。他花钱在美国建立了 实验基地“新和谐公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历史条件
①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一方面1825年英国爆发了
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后周期性的发生,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②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31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
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实践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④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A、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B、另一方面广泛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并加以批判继承;
C、积极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1847年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①时间:1848年2月
②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取代;指出
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③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

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知道;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二、第一国际的成立
1、成立条件:①客观条件: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并逐
渐走向国际联合——原因:
A、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欧洲出现了反动政治局面,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B、1857年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②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
2、成立时间:1864年
3、正式名称:国际工人协会
4、成立地点:英国伦敦
5、成立意义:国际工人协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国际联合)阶段
三、巴黎公社
1、成立背景:
①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②资产阶级先后成立了国防政府和临时政府,对逼近巴黎的普军采取屈膝投降的态度——1871年临时政府同德国草签条约,同意向德国
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省的一部分;同时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

2、成立过程:①1871年3月18日革命: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市内的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巴黎人民起义,临时政府逃出巴黎。

②不久,巴黎公社成立。

3、政权性质: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巴黎公社的许多领导人是第一国际的成员
4、革命措施:①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
(实质即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②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社职员的薪金最高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等
5、失败原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

6、历史意义:①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③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④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1、19世纪的工人运动分为两个阶段:
①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任务尚未完成,工业革命还在进行中。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还不成熟,相对民主的政治经济
模式尚未建立起来,这使得工人阶级政治上无权,经济上遭受手段原始残暴的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因而早期工人运动非常激烈,一般这个时期的工人运动都带有政治斗争、暴力斗争、自发分散的特点。

“三大工人运动”和1848年法国“六月起义”都是这些斗争的突出代表。

空想社会主义等理论虽反映了不成熟的无产阶级的美好愿望,但其致命的弱点使其无法指导工人运动。

为了适应时代和工人运动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它的诞生。

从此,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作为新的历史潮流发展起来。

这个时期的无产阶级虽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还没有提出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纲领,还未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其基本口号和要求尚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其斗争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

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9世纪中期的工人运动又有了进一步
发展,其最重要的体现有: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它与工人运动的密切结合,这个时期的工人运动开始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工人运动开始由分散走向国际联合,第一国际的成立即是证明。

工人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19世纪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大总结,它体现了这一时期工人运动所具有的政治斗争、暴力斗争、一定程度的组织性、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等特点。

同时公社还创造了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和经验。

从主导方面看,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的客观历史作用,主要还是资本主义运动的辅助力量,为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扫清障碍仍是当时社会的进步力量。

2、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的原因、特点和失败原因
原因:当时资产阶级沿用传统经营方式,以剥削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即采用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等手段,以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因此,工人的处境十分悲惨,一旦起来斗争就会带有暴力性质;当时工人还未充分组织起来,仍有自发性特点,巴黎公社等斗争都没有事先计划;当时工人运动以政治斗争为主,如巴黎公社直接夺取政权。

这是因为各国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充分开展,工人将争取政治权利当作其改善处境和提高地位的途径。

特点:暴力斗争、自发性、以政治斗争为主是其三大特点。

失败原因:首先,自发分散的暴力斗争很难取得胜利;其次,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毕竟诞生不久,在欧洲也只是社会主义流派之一,没有取得主导地位;最后,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的客观历史作用,主要还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辅助力量。

二、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

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
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

《共产党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

《宣言》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

《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宣言》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

《宣言》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宣言》刚刚发表,就迎来了欧洲1848年的革命风暴。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

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

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