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出现了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国外广泛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政治思想,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能够用较为开放的心态来审视和对待西方各种政治学说。
各种各样的“主义”涌入中国,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他于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当时译为“麦喀士”,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学说,朱执信还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进行了评述。
当时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思想。
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当时的知识分子并不理解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
2.正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
在中国第一个扛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
此外,他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相关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
在李大钊的影响下,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大量阅读了关于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并积极投身到改造中国的实践中来,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转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张PPT)

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何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核心倡导作用。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成为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他们通过办报刊、成立社团及翻译马克思 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 进知识分子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 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先进知识分子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 认真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
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传播方式: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 2.广泛传播 (1)团队实践:以“工读互助团”为代表的社团进行了广泛实践,但最终 失败。这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 造。 (2)三次论战:1919 年李大钊和胡适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讨论;1920 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分别 进行了论战。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 (3)学会宣传:1920 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 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开始传入 (1)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2)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3)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2.正式传播 (1)主要原因: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 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对资本主义失望 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 (2)代表人物: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他歌颂十月革 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9 年 5 月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备用资源
新村主义:是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 提倡的小资产阶级思潮。五四前就流传 入中国,影响较小。主要宣传者是一些 留学生。他们主张在新村里过一种共同 劳动、相互协作、共同消费的生活。
பைடு நூலகம்
备用资源
工读互助团:‚五四‛时期,许多新青年将欧文的空想社 会主义、日本武者小路的‚新村运动‛、克鲁泡特金的互助主 义、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以及当时广为流传的‚劳工神 圣‛、‚与劳动为伍‛等一类观念和主张相结合,创立了大量 中国式的工读互助组织,企图以此手段来逐步实现社会的改良。 (1)代表人物:王光祈 。(2)主要主张和实践:幻想通过 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打破劳力和劳心的界 线,从而逐步实现社会的改良。1912年在北京成立了一个以北 京大学生为主的‚工读互助团‛,曾经吸引了许多青年,他们 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积极投身这一实践。工读互助团的组织 者已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与被剥削的本质,并力图加以 改造。但是,他们反对用激烈的改造方法,所以采用和平的方 法,试图通过办工读互助团来救济社会。当然这种愿望在军阀 专制统治之下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2)十月革命后: 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开设了《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 《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
了解历史
1.背景
新思潮的竞起
(1)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 (2)许多刊物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好感。 2.主要思潮 (1)无政府主义 (2)新村主义 (3)工读互助运动 (4)实用主义 (5)基尔特社会主义
备用资源
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是当时流行较早、影响较大的小资产 阶级思潮。(1)代表人物:刘师复。(2)主要主张:个人绝对自由, 反对一切强权和政府,反对任何形式的组织和纪律,废除任何法律 和军队;消灭国家,希望建立一个无政府的、绝对自由的共产主义 社会。其实质是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线,主张不经过社 会主义阶段就直接实现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它反对马克思的科学 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潮反映了当时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 现状不满的一种消极失望情绪,也表达了他们希望摆脱剥削压迫的 强烈愿望。(3)传播概况:由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这些主张对青 年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十月革命后无政府主义在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中得到很大发展。全国出现三十多个无政府主义小团体,在一 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都有。如实社、进 化社、奋斗社等。同时,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达七十余种,如 《进化》、《奋斗》、《学生周刊》等。
马克思传入中国的影响

影响: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促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方向。
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5、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传播者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传播者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和社会理论,它的伟大传播者指的是那些以不同方式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推广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
这些人物通过他们的著作、演讲、组织活动等形式,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入到世界各地,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社会变革。
一、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伟大传播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先驱者。
他们通过合作撰写的著作《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指导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两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原则,为世界各地的读者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二、列宁的伟大传播列宁是俄国革命的伟大导师,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立者和践行者。
他通过自己的著作《帝国主义论》和《国家与革命》,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特征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
列宁的思想和实践为俄国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同时也对世界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毛泽东的伟大传播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者和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传播者。
他通过自己的著作《毛泽东选集》和《红宝书》,深入解读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
毛泽东的思想,特别是他领导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传播者除了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践行者,世界各地还有许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意大利的安东尼奥·格兰齐、德国的罗莎·卢森堡、法国的路易斯·阿尔都塞等人,他们通过自己的著作和组织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力,并促进了各国的革命斗争。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传播者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于推动社会变革、促进公平正义和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
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年4月)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 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 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 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3)特点: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只是初步接触,所 以宣传并不全面,其中不乏误解和歪曲, 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因此马 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并不大。
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
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
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
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
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
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
1、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 (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2、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3、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列主义政党 (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4、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 之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
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失败原因有哪些? 一是因为经济上入不敷出; 二是因为内部意见不合和热情减退,但最根本是因 为缺乏存在的社会条件。 (2)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使许多青年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于是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客观上使马克思主义 得到更进一步传播。
开始 传播
正式 李大钊 传播
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队伍壮大,并接触西方各种政治思想。 梁启超:较早提及 朱执信介绍部分学说和理论 一些无政府主义者 主要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活动 作用 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开设课程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 │ 要点探究
(4)翻译著作:如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等。 (5)开设课程:如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 分别开设了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 (6)论战:如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 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等。 2.意义 (1)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在此过程 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 此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专题总结提升 │ 整合拓展
第二阶段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君主立宪制方 案,掀起了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一次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等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掀起了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二次潮 流。 第三阶段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学习西 方民主思想,向封建伦理道德宣战,并逐步发展成为以宣传马克 思主义为主流的文化运动,掀起了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三次潮流。 但以上各个阶段学习西方并未与中国实践真正结合起来,而 真正完成这一任务的,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三 │ 课前梳理
②1919年5月,发表了《___ ____________》,介绍了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③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 的课程,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思考] 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是其他非 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所无法比拟的;通过宣传论 战、鉴别比较、实践扬弃,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根本解 决中国问题;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世界观和阶级属性都 已发生了变化,必然要选择能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指导思想。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纵观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由众多因素促成的:既有多方面的国内条件,又有多种有利的国际因素,还有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
纵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而中国的内在因素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实践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国内因素马克思主义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广泛传播并被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所信仰,从此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演进,五四时期的中国已经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多种因素。
1.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对中国封建主义发动了空前猛烈的进攻。
新文化运动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武器批判中国的封建专制,批判维护封建专制的纲常礼教。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沉重地打击了中国的封建主义,砸碎了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使中国人民获得了思想上的解放。
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国已经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二十年代初,中国的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一战以后西方各国受到很大的创伤,给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机会,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黄金时代”。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外国在华企业的增加,到五四时期,中国的产业工人已有约200万人。
虽然中国的产业工人总数还不多,且有一定数量的女工和童工,但中国的无产阶级有其独特的优点:第一,因受三重压迫,已经积蓄了很强的反抗力量。
第二,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及一些行业,便于组织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民族工业与工人阶级中国民族工业自从19世纪70年代产生后,在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排挤下,发展缓慢。
辛亥革命后政府鼓励实业,民族工业开始迅速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与此同时,中国工人阶级得到较快发展,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左右。
与西方的工人阶级相比,中国的工人阶级有明显的特点。
当时民族工业的繁荣
1.人数不多但高度集中,便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主要集中于上海、武汉、天津、广州、香港等沿海十几个大城市。
2.所受压迫极为严重和残酷,同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重压迫,所受压迫深重,因此革命性极强。
3.多数来源于农民,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斗争中容易与农民阶级结成联盟,使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这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必然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毛泽东论中国的工人阶级
当时工人阶级的斗争有了很大发展,罢工次数增多,规模扩大,近代工会也开始出现,在以往经济斗争基础上,开始具有政治斗争性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为中国革命的新发展准备了条件。
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与早期斗争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正当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的时候,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布尔
什维克党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革命新时代的开始。
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深刻影响,孙中山对十月革命表示了真挚的同情和欢迎,并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十月革命的历史功绩
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学习、宣传和研究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在1918年7月和11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俄国十月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指出这个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李大钊研究李大钊文集北京大学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自诞生后,在欧洲广为传播,而在中国,直到俄国十月革命前,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很肤浅,也没有系统和准确的介绍与认识。
十月革命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注意到俄国革命的意义,其代表人物是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引进阶段
1918年7月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认为俄国革命的胜利,表明劳工阶级开始掌握自己并支配世界的命运。
过去人们相信中国只有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才有希望,现在李大钊告诉人们,资本主义与皇帝、贵族、军阀、官僚一样,在历史上也是落后的东西,认为今后的世界,将要变成劳工的世界。
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声呼喊。
此后中国出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潮。
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五四时期思想解放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初,还没有彻底地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所理解,他们没有系统阅读马克思的理论著作,主要是根据日本人写作和翻译的著作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这对以后的中国革命,会带来某些不良的影响。
留日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早期共产主义者及其活动在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李达、恽代英、瞿秋白、陈望道等人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出身于知识分子,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经过五四运动的锻炼,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他们思想的变化,是从爱国主义思想开始,通过对民主主义的不断理解,和参加工农运动的实际斗争,最终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生平毛泽东传周恩来传陈独秀选集纪念李大钊周恩来纪念馆
当时,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掀起了赴法、赴俄勤工俭学的热潮。
1919到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达到高潮。
留法学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直接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各国的革命经验,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提高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赴法勤工俭学照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与此同时,中国先进分子也开始关注俄国。
1920年8月,毛泽东和何叔衡、彭璜等人在长沙发起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会”,该会先后派出两批学生到俄国学习,那时其他地方也相继有人赴俄学习。
这对于中国人进一步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对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成长,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