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矫直机的调整矫直机的调整
钢筋调直弯曲机操作规程

钢筋调直弯曲机操作规程一、钢筋调直机操作规程1、按所调直钢筋直径,选用适当的调直块、拽引轮槽及传动速度。
调直块的孔径应比钢筋直径大2~5mm,曳引轮槽宽与所调直钢筋直径相同2、调直块的调整。
一般的调直筒内有五个调直块,第1、5两个调一)直块须放在中必线上,中间三个可偏离中心线。
先使钢筋偏移3mm左右的偏移量,经过试调,如钢筋仍有慢弯,逐渐加大偏移量,直到调直为止。
3、切断三、四根钢筋后需停机检查长度是否合适,如有偏差,可调整限位开关或定尺板,直至适合为止。
4、在导向管的前部应安装一根1米左右的钢筋。
被调直的钢筋应先穿过钢管,再穿入导向筒和调直筒,以防止每盘钢筋接近调直完毕时弹出伤人。
5、在调直块未固定,防护罩未盖好前,不得穿入钢筋以防止开动机器后,调直块飞出伤人。
6、机械上不准堆放物体,以防止机械振动物体落入机体。
钢筋装入压滚,手与滚筒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机器运转中不得调整滚筒,严禁戴手套操作。
7、钢筋调直到未端时,人员必须躲开,以防甩动伤人.短于2m或直径大于9mm的钢筋调直,应低速加工。
二、钢筋弯曲机操作规程1、弯曲机使用前须检查机械运转是否正常,有否漏电,电源线须进漏电开关,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保护。
2、工作台和弯曲机台面应保持水平,并准备好各种芯轴及工具。
3、弯曲钢的芯轴直径应为钢筋直径的 2.5倍,弯曲机操作贴身面应有防护装置,送料台与机器应放稳。
4、作业时,严禁更换芯轴,销子和变换角度以及调速等作业。
5、弯曲区域两端要设防护挡板,并有醍目警告标志。
6、弯曲钢筋时,严禁超过本机规定的钢筋直径根数及机械转速。
7、工作场地及时清理,成品堆放整齐。
钢管矫直机的调整矫直机的调整

钢管矫直机的调整矫直机的调整矫直机的速度根据钢管的弯曲度和材质调整。
一般是弯曲度愈大、愈硬,速度愈慢,反之则快。
矫直辊的角度则以保证钢管与辊子表面达到良好的接触原则,对于新辊角度调整数值如图2。
辊子经磨损后,可以根据情况调整。
初调整时,可以将钢管送入辊中,使辊身长度4分之3与管子接触。
辊子与管子的接触部分间隙一般不大于0.05~0.1毫米(用塞尺检查),以免发生矫凹缺陷。
表-2 辊子调整角度钢管直径、毫米20 38 50 76 89 102 114辊子旋转角度25°20′26°13′26°53′28°10′28°19′29°25′30°00矫直压下量的调整是根据被矫钢管的材质、弯曲度和所要求的精度,通过调整上下辊之间的距离来实现的。
一般钢管压下量调整规律是随钢管的硬度、壁厚、直径、弯曲度的大小而变化,也就是被矫钢管的硬度、壁厚、直径、弯曲度愈大,则压下量也应愈大;反之则应减小。
压下量调整时从小到大循环进行,调整量在0.5~2.0毫米之内,根据矫直效果分别对各辊施加不同压力。
第一对辊主要用于咬入轧件,第二对下辊对钢管矫直起着极重大作用;当第三对上辊或第一对下辊与钢管接触不理想时,通过第二对辊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弥补;第四对上辊压下量可以大些,调整范围1~5毫米。
正常工作情况下第二对辊子禁止随意调动。
当钢管不直时,第二对辊可同时上下调整。
为使钢管顺利喂入,第一对辊子前面装有导筒,导筒的直径根据被矫钢管的直径来选择,内孔直径应大于钢管外径10~20毫米。
当辊子角度、压下量初调好以后,用1~3根钢管试矫一次,当其弯曲度、椭圆度及表面质量合乎技术要求且咬入平稳、矫直顺利时可以正常生产。
表-3 矫直缺陷及调整缺陷种类产生原因消除方法螺旋形矫凹 1. 角度小。
2.孔型磨损部俊。
1.调整角度。
2.加大角度、减小压下量或更换新辊子。
螺旋形压痕角度过大减小角度螺旋形划痕 1. 导筒不光滑;2. 导筒位置不当;3. 第四对上辊压力过大;4. 辊子轴承盖螺丝过长; 1. 更换导筒;2. 调整导筒位置;3. 减小输出辊道压力;4. 重新安装或减短螺丝;钢管表面有等距离的压痕 1.辊子表面硬度不均、磨损不一致或表面凹凸不平或粘有硬杂物 1.经常检查辊子表面清洁钢管直径增大或减小 1. 辊子角度大小不一致;2. 辊子速度不一致;将角度调整一致椭圆度压下量过大减小压下量钢管不要入 1. 导筒内径较大位置不合适;2. 第一对辊角度不一样;3. 上下辊转动速度不同;4. 管子前端弯曲大; 1. 更换或改变导筒距离;2. 调整达到一致;3. 加大压力;4. 弯曲度太大不矫(〉30毫米/米)管子咬入后停滞不前 1. 第一对辊子压下量过大或过小;2. 第二、三对辊子压下量过大;3. 管子后端有硬弯外径太小;4. 第一对辊子调整不当; 1. 适当调整压下量;2. 减小二、三对辊子压力;3. 管子缺陷不超出允许范围;4. 调整角度;矫不直 1. 前端不直;2. 后端不直;3. 中间不直; 1. 调整第三对辊子压下量和角度;2. 调整第一对辊子压下量和角度;3. 调整第三对辊子压下量和角度;矫方上下辊压下量不一致压下量过大调整角度和压下量。
矫直机调试——精选推荐

一、设备基准矫直机本体随机备有一根直径为325mm的样棒,用于在安装时辅助确定矫直机的标高和机器的中心,确定矫直机辊的基准角度和基准辊缝值。
调整矫直棍的高度和角度,使矫直辊的曲面与样棒能够进行最大长度的接触,其间的间隙为0.1-0.2mm。
本机在新的矫直辊使用样棒对应的角度是:30°。
在此位置校对矫直机机械的指示值和电器控制系统中的设定值。
矫直辊中心的找正方法:安装好的矫直机,必须将矫直辊的辊面中心调整到与矫直线一致的时候,才能够保证矫直过程的稳定性。
方法1 样棒找正法需要的工具:长度200mm的塞尺。
量程800mm的钢板尺,长度1000mm的细线,重锤4个,扳手。
找正步骤:1、延长钢管将样棒放置在矫直机的2个下边辊上,细线的两端系牢重锤,悬挂在重锤的两端,用钢板尺量取细线与立柱内侧的距离。
调整两个边辊的角度和中心位置,使样棒的中心到矫直机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两侧立柱的距离相等,在上述过程中,用塞尺检查样棒与辊面保持0.1mm的间隙。
2、调整下中辊的高度和角度、辊面中心线的位置,达到同边辊相同的接触效果。
落下3个上辊,逐渐调整每个辊子的高度、角度、用辊子装配固定端的调整螺丝钉使每个辊面与样棒的接触达到0.1mm。
当6个辊子与样棒的接触达到0.1mm后,矫直棍的中心调整完毕,固定辊子轴承座的紧固螺栓;3、与电气人员校对(标定)矫直棍的转角30°,然后用卡尺测量每个调角丝杠尾部到其护罩端部的距离,并记录。
作为今后找角度的依据。
注:调整过程中,要不断检查样棒与立柱之间的距离。
样棒的中心必须与机架的中心线重合,误差小于0.5mm。
这种方法要求调整者细致,可以随时检查。
工作量相对较小。
方法2 立柱辊端面找正法这种方法用于跟换矫直辊后,利用换辊时间一次完成辊子中心线的调整。
需要的工具:长度4m的直尺,量程1000mm的内径千分尺,2吨的导链2个,扳手。
当6个新的矫直辊固定在矫直机的转盘和下辊座上后,继续保持与矫直线垂直的状态;用导链吊起并固定直尺,调整人员用千分尺测量矫直辊面与直尺之间的距离(根据图纸计算),调整辊子固定端的螺丝,使得同一个辊子在轴承座两侧面的端面之距离偏差小于0.2mm ‘当6个辊子调整一致后,矫直辊的中心调整完毕,固定辊子轴承座的紧固螺栓;转动辊子的转角到工作位置。
钢管调直机操作规程

钢管调直机操作规程钢管调直机操作规程一、操作目的钢管调直机是一种专门用于将弯曲的钢管调整并使其恢复到直线状态的设备。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安全、高效和正确地进行钢管调直机的操作,并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二、操作人员的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熟悉钢管调直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手套等,并保持仪容整洁。
3.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及时报告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三、设备准备1. 检查钢管调直机的电源是否正常,并确保连接牢固。
2. 检查钢管调直机的液压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包括油泵、油管和液压缸。
3. 检查钢管调直机的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并测试各个按钮和开关的功能。
4. 清理工作区域,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以免影响操作和运行。
四、操作步骤1. 将钢管放置在钢管调直机的工作台上,并调整夹具将钢管固定住,确保夹紧力不会过大导致钢管变形或破裂。
2. 打开钢管调直机的电源开关,并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启动,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各个部件的工作情况。
3. 使用控制系统中的按钮和开关,将钢管从端部逐渐调整到直线状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次调整和校正,直至钢管完全恢复直线。
4. 在调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钢管的形变情况,及时调整夹具的夹紧力,以保证钢管不会发生损坏。
5. 调直完成后,关闭钢管调直机的电源开关,并进行设备的冷却和清洁工作。
6. 将钢管从钢管调直机上取下,并进行目视检查,确保钢管完全恢复到直线状态。
7. 根据工作要求,及时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钢管的规格、调直程度和操作时间等信息。
五、注意事项1. 在操作钢管调直机时,严禁戴手套操作,以免手套卷入钢管夹具或其他部位,造成事故。
2. 注意观察油压表和油液温度表的读数,确保液压系统的工作正常。
3. 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4. 钢管调直机的液压系统需要定期更换油液,清洗油滤器和检查油泵的工作情况。
威海钢管调直机操作规程

威海钢管调直机操作规程一、操作概述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威海钢管调直机的操作人员,主要介绍了钢管调直机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操作步骤1. 打开钢管调直机•检查钢管调直机的电源和紧急停止按钮是否正常工作。
•打开钢管调直机电源开关并确保电源指示灯点亮。
•按下启动按钮,启动钢管调直机。
2. 调整机头前端•使用合适的工具,将钢管调直机前端调整到与待加工钢管直径相匹配的位置。
•使用螺杆旋转机头,确保机头和管材的接触位置准确。
3. 调整机头后端•使用合适的工具,将钢管调直机后端调整到与待加工钢管直径相匹配的位置。
•使用螺杆旋转机头,确保机头和管材的接触位置准确。
4. 设定调直参数•根据待加工钢管的直径和长度,设定合适的调直参数,包括入口和出口速度、机头间距等。
•调整辊轮的高度和角度,以确保钢管能够顺利通过且获得良好的调直效果。
5. 加工钢管•将待加工的钢管放入钢管调直机的入口,并确保钢管与辊轮接触良好。
•按下启动按钮,开始钢管的调直加工。
•注意观察调直效果和机器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
6. 完成加工•当钢管通过钢管调直机,且达到要求的直径精度后,停止机器运行。
•关闭钢管调直机的电源开关,确保机器彻底停止运行。
•检查加工后的钢管质量,及时清理工作区域。
三、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检查并确保钢管调直机的电源和紧急停止按钮正常工作,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报修。
2.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设备,包括手套、护目镜等。
3.在操作钢管调直机时,不得戴任何首饰或者长发等可能被卷入机器运转部件的物品。
4.禁止在机器运行时乱动和触摸机器的运转部件。
5.在调整机头位置时,应注意机头和管材的接触位置,避免机头产生偏差。
6.在设定调直参数时,应根据钢管的直径和长度合理设定,避免调直力度过大或过小。
7.加工钢管时,应确保钢管与辊轮接触良好,避免钢管产生偏移。
8.在清理加工后的钢管时,应注意使用适当的工具和安全措施,避免被钢管的锋利边缘割伤。
钢管调直机调直步骤及参数

更多产品信息请打开企业网站:
钢管调直机调直步骤
1.钢管上有大块附着物时请先清除
2.启动机器
3.弯曲的钢管弯头向上或向下放入机器调直
4.拉动手柄使偏心角度定位保持不变,旋转手轮使调直压块下压到调直位置
钢筋调直机的技术参数与机器特点:
1、不扭曲钢筋,不伤肋
2、调直线速度:60m/min~120m/min
3、可调直的钢筋直径范围:Φ6~12
4、装机总容量:37KW+5.5KW(其他厂家75kw)
5、可切断钢筋长度:230mm-12m
6、机器重量:2.5t
7、调速方式:变频调速
更多产品信息请打开企业网站:
8、钢筋切断方式:液压切断
9、机器的安装长度:30m
10、延伸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任意延伸。
管材矫直机工作原理和方法

管材矫直机工作原理和方法管材矫直机是一种用于对金属管材进行矫直的设备,可以将弯曲、扭曲或变形的管材恢复到原有的直线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管材矫直机的工作原理和方法。
一、工作原理1.1弯曲机械原理管材矫直机主要通过机械力的作用,将弯曲的管材恢复到直线状态。
当管材进入矫直机时,通过传动装置将管材传送到矫直位,并夹紧管材。
然后,机械臂或辊轮夹持管材的一端,并施加反向的力,使管材产生相反方向的弯曲。
通过连续调整夹紧的位置和施加的力,逐渐将管材的弯曲部分矫正,直至恢复到所需直线状态。
1.2热矫直原理热矫直是通过应用热能对管材进行矫直。
首先,将管材进入加热区域,使管材变软,然后通过外力或机械臂来矫正弯曲的管材。
加热后的管材由于软化,可以更容易地被机械力矫正,达到所需的直线状态。
最后,将管材冷却,使其固化并保持直线状态。
二、工作方法2.1机械矫直方法机械矫直方法适用于对管材进行弯曲度较小的矫正,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管材。
以下是机械矫直方法的步骤:步骤一:确定矫直的管材尺寸和需求;步骤二:将管材送入矫直机,夹住需要矫直的部分;步骤三:由机械臂或辊轮施加反向力,逐渐矫直管材;步骤四:根据需求检查管材矫直程度,如有需求进行再次矫直。
2.2热矫直方法热矫直方法适用于对管材进行较大弯曲度的矫正,可用于直径较大的管材。
以下是热矫直方法的步骤:步骤一:将管材进入加热区域,适度加热(通常采用火焰喷枪或电加热);步骤二:保持管材在加热区域的一段时间,使其变软;步骤三:将管材送入矫直机,夹紧需要矫直的部分;步骤四:通过外力或机械臂逐渐矫直管材;步骤五:冷却管材,使其固化并保持直线状态;步骤六:检查管材矫直结果,并进行必要的再次矫直。
管材矫直机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将弯曲、扭曲或变形的管材恢复到原有的直线状态。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管材尺寸,可以选择机械矫直方法或热矫直方法。
机械矫直方法适用于弯曲度较小的管材,而热矫直方法适用于较大弯曲度的管材。
矫直机调角技巧【大全】

矫直机在实际矫直过程中即使是矫直直径的圆材时也可能遇到麻烦,因为实际圆材的材料常数与设计时理想的材料常数未必一样,所以就出现矫直效果不好的现象,另外对实际使用矫直机的工人师傅,只是按照厂家给的方法调节辊子斜角向大了调或者向小了调。
因此现场矫直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的矫直质量。
有人认为随着被矫圆材的直径的增大,应该减小辊子斜角,这是为了保证圆材在矫直过程中应该有足够的反弯曲率;也有人从理论证明出了相反的调角方法,那就是随着被矫圆材直径的增加,应该增大辊子斜角,也是有道理的,那么到底应该怎么调呢?青岛铁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二十几年专注研发生产矫直机,我们每出一台设备,都会给出具体的调角方式和调角大小,而不是让工人师傅去自己摸索调整方法,这样大大节省了矫正时间,并能达到理想的精密矫直,辊缝值的设定也会更简单更可靠。
在使用矫直机矫直的过程中,要尽量按照说明来操作,避免出现因操作不当导致对设备或管材的损伤。
⒈. 认真观测钢管直度,初调整时确保钢管与矫直辊身四分之三接触,并保证其间隙不大于0.1mm。
⒉. 矫直速度要根据钢管的弯曲程度以及被矫钢管的材质来合理调整。
⒊. 根据钢管的材质、弯曲度及所要求的精度来调整上下辊之间的距离,保证矫直压下量。
⒋. 矫管过程中严禁用手触摸矫直辊及运动中的钢管,并注意钢管表面质量,防止钢管表面划伤及压痕产生。
扩展资料:矫直过程:辊子的位置与被矫直制品运动方向成某种角度,两个或三个大的是主动压力辊,由电动机带动作同方向旋转,另一边的若干个小辊是从动的压力辊,它们是靠着旋转着的圆棒或管材摩擦力使之旋转的。
为了达到辊子对制品所要求的压缩,这些小辊可以同时或分别向前或向后调整位置,一般辊子的数目越多,矫直后制品精度越高。
制品被辊子咬入之后,不断地作直线或旋转运动,因而使制品承受各方面的压缩、弯曲、压扁等变形,最后达到矫直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管矫直机的调整矫直机的调整
矫直机的速度根据钢管的弯曲度和材质调整。
一般是弯曲度愈大、愈硬,速度愈慢,反之则快。
矫直辊的角度则以保证钢管与辊子表面达到良好的接触原则,对于新辊角度调整数值如图2。
辊子经磨损后,可以根据情况调整。
初调整时,可以将钢管送入辊中,使辊身长度4分之3与管子接触。
辊子与管子的接触部分间隙一般不大于0.05~0.1毫米(用塞尺检查),以免发生矫凹缺陷。
表-2 辊子调整角度
钢管直径、毫米20 38 50 76 89 102 114
辊子旋转角度25°20′26°13′26°53′28°10′28°19′29°25′30°00
矫直压下量的调整是根据被矫钢管的材质、弯曲度和所要求的精度,通过调整上下辊之间的距离来实现的。
一般钢管压下量调整规律是随钢管的硬度、壁厚、直径、弯曲度的大小而变化,也就是被矫钢管的硬度、壁厚、直径、弯曲度愈大,则压下量也应愈大;反之则应减小。
压下量调整时从小到大循环进行,调整量在0.5~2.0毫米之内,根据矫直效果分别对各辊施加不同压力。
第一对辊主要用于咬入轧件,第二对下辊对钢管矫直起着极重大作用;当第三对上辊或第一对下辊与钢管接触不理想时,通过第二对辊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弥补;第四对上辊压下量可以大些,调整范围1~5毫米。
正常工作情况下第二对辊子禁止随意调动。
当钢管不直时,第二对辊可同时上下调整。
为使钢管顺利喂入,第一对辊子前面装有导筒,导筒的直径根据被矫钢管的直径来选择,内孔直径应大于钢管外径10~20毫米。
当辊子角度、压下量初调好以后,用1~3根钢管试矫一次,当其弯曲度、椭圆度及表面质量合乎技术要求且咬入平稳、矫直顺利时可以正常生产。
表-3 矫直缺陷及调整
缺陷种类产生原因消除方法
螺旋形矫凹 1. 角度小。
2.孔型磨损部俊。
1.调整角度。
2.加大角度、减小压下量或更换新辊子。
螺旋形压痕角度过大减小角度
螺旋形划痕 1. 导筒不光滑;
2. 导筒位置不当;
3. 第四对上辊压力过大;
4. 辊子轴承盖螺丝过长; 1. 更换导筒;
2. 调整导筒位置;
3. 减小输出辊道压力;
4. 重新安装或减短螺丝;
钢管表面有等距离的压痕 1.辊子表面硬度不均、磨损不一致或表面凹凸不平或粘有硬杂物 1.经常检查辊子表面清洁
钢管直径增大或减小 1. 辊子角度大小不一致;
2. 辊子速度不一致;将角度调整一致
椭圆度压下量过大减小压下量
钢管不要入 1. 导筒内径较大位置不合适;
2. 第一对辊角度不一样;
3. 上下辊转动速度不同;
4. 管子前端弯曲大; 1. 更换或改变导筒距离;
2. 调整达到一致;
3. 加大压力;
4. 弯曲度太大不矫(〉30毫米/米)
管子咬入后停滞不前 1. 第一对辊子压下量过大或过小;
2. 第二、三对辊子压下量过大;
3. 管子后端有硬弯外径太小;
4. 第一对辊子调整不当; 1. 适当调整压下量;
2. 减小二、三对辊子压力;
3. 管子缺陷不超出允许范围;
4. 调整角度;
矫不直 1. 前端不直;
2. 后端不直;
3. 中间不直; 1. 调整第三对辊子压下量和角度;
2. 调整第一对辊子压下量和角度;
3. 调整第三对辊子压下量和角度;
矫方上下辊压下量不一致压下量过大调整角度和压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