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黄煌语录26条

合集下载

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

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

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
管隽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07(038)006
【摘要】黄煌教授擅长于经方的研究和运用,在临证中总结出了治疗情志疾病两张有效方--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疗效颇佳.现通过应用两方的几则医案,总结两方方证,并介绍其临床运用,以飨同道.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管隽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6
【相关文献】
1.八味解郁汤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J], 王亚军;吕永慧
2.八味解郁汤临床验案举隅 [J], 洪建勋;李慧;洪彩芳;占美平;李宇涛
3.八味顾步汤合芷黄十味生肌膏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108例 [J], 缠双鸾;白克昌
4.用八味解郁汤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抑郁症的效果研究 [J], 段春梅;李娜;美娜·斯拉木江
5.18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及自拟八味解郁汤治疗 [J], 孙彧;金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煌:出神入化黄芩汤@八味逐瘀汤及四味健步汤@八味除烦汤@八味解郁汤

△△黄煌:出神入化黄芩汤@八味逐瘀汤及四味健步汤@八味除烦汤@八味解郁汤

△△黄煌:出神入化黄芩汤@八味逐瘀汤及四味健步汤@八味除烦汤@八味解郁汤★能治痛经的黄芩汤近来接到几位痛经患者的反馈,黄芩汤有效。

W女士,37岁,体态丰腴,头发乌黑油亮,面润唇红。

痛经4年。

每次剧痛,在床上打滚,甚至晕厥,经常使用止痛栓剂,最多一次经期用12片。

诊断为子宫腺肌症。

去年11月下旬来诊。

询得其月经量大,烦躁怕热,入睡难,夜间盗汗一夜更衣数次,痔疮常发,断为热性痛经。

处方:黄芩20克、白芍20克、生甘草5克、红枣20克,水煎服,每周服5剂。

此方间断服用至今年3月,疼痛明显缓解,无需止痛栓。

T女士,46岁,中等身材,脸颊虽有少量色斑,但明眸红唇,风韵犹存。

去年11月来诊,诉经来腹痛剧烈,并下肢抽筋。

检查雌二醇674 pmol/L(卵泡期),查子宫肌瘤36*24毫米。

用黄芩汤:黄芩15克、生白芍20克、生甘草5克、红枣20克,20剂,每周服5剂,今年3月初复诊,告知痛经消失,查雌二醇降至168 pmol/L(卵泡期),子宫肌瘤30*25毫米。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中医认为的原因很多,寒凝、气滞、湿热、血虚、瘀血等均有,用方也很多,黄芩汤适用的仅仅是一种热性痛经。

其病大多痛势剧烈,常常翻滚惨叫,或依赖止痛剂。

月经量大有血块,经血粘稠色深红。

检查多见子宫增大,或有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

其人大多唇红舌红,烦躁难眠,手足心热,脉多滑数;或有痔疮肛裂便血,或有身热盗汗,或晨僵关节肿痛,或干呕腹泻,或头痛乳胀;其大便或泻臭秽,或干结难解,大多肛门口灼热。

黄芩汤是《伤寒论》方,原文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后世多用黄芩汤治疗热利,如痢疾肠炎等。

为何能治痛经?这与黄芩汤的主治有关。

黄芩汤方用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全方可以看作是黄芩与芍药甘草汤的组合。

芍药甘草汤专治“脚挛急”,而痛经本身就是一种子宫平滑肌的挛急状态。

临床所见,适用黄芩汤的痛经患者,常常伴有腹肌拘挛,或腹痛便秘腹泻交替,或腰痛腿痛,或头痛,或乳房疼痛,特别是下肢易于抽筋。

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八大体质用方

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八大体质用方

6五积散(麻黄证+白术证+干姜证的组合)(抓葛根汤+当归芍药散+五苓散证)
(五)郁体方
1柴龙牡(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证)(抓原文)
2四逆散(舒缓神经,放松身心)(抓柴胡证+芍药证)
3小柴胡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脉搏弦细)
(抓柴胡证+黄芩证+半夏 生姜证+人参 大枣 甘草人)
2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1)抑郁、疲劳、怕冷:柴胡证;
(2)焦虑、心烦、口苦:黄芩证;
(3)头汗、失眠、心中悸动、脐腹悸动:桂枝、甘草、牡蛎证(平冲气);
(4)口中干、大便干:天花粉证;
(5)肠鸣下利,舌面水润:干姜证。
3大黄附子细辛汤(大黄证+附子证+细辛证的组合)(抓大黄证+附子证+细辛证)
(四)实体方
1大柴胡汤(柴胡证+半夏证+大黄腹)(抓柴胡证+半夏证+大黄人)
2大承气汤(大黄腹、大实痛)(抓大黄证+厚朴、枳实证)
3防风通圣散(麻黄证+石膏证+大黄人的组合,强人!)(抓麻黄证+石膏证+大黄人)
4芍药甘草汤(骨骼肌结实有力易痉挛、平滑肌易痉挛)(抓芍药证)
5桃核承气汤(血气上冲—其人如狂---桂枝证;盆腔瘀血—少腹急结—桃仁证;大便干结---大黄证)(抓气上冲的桂枝证、盆腔瘀血的桃仁证、大便干结的大黄证)
8栀子柏皮汤(黄连解毒汤的缩减版)
9八味除烦汤(气-火病)(栀子厚朴汤的扩充版,抓栀子证+厚朴、枳壳证)
(三)虚体方
1桂枝汤(桂枝人调体方、强壮方)(抓桂枝人)

黄煌医案-黄波评点

黄煌医案-黄波评点

黄煌医案“波按”集一、经方思路:方证相应的证不是单个症状,方证相应的证,是证据的意思,是安全有效地使用某方的证据。

经方治病针对的不是单个的症状,而是隐藏在症状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不是虚无的病机概念,而是黄师一直所强调的客观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证据,具体包括疾病和体质两个方面。

二、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强壮性温阳镇痛剂,其主治并不拘泥于有汗无汗,而是针对一种体质状态,只要是麻黄体质患者伴有严重的恶寒感和极度的疲倦感时,就可使用。

黄师将桂枝汤视为强壮剂和疲劳恢复剂,将桂枝加附子汤视为强壮回阳镇痛剂是非常精当的。

三、干姜与红枣乃黄师常用护胃药,且有骄味的作用。

四、“我理解刘老使用此方(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要是以西医的肝病为目标。

即肝炎是基础病,然后再发生腹胀腹痛与大便溏薄那样的状态。

-温小文”说得真好。

经方选方的关键为疾病与体质。

此为胆囊炎、胆石症之充实性体质的患者,有“口苦、胃中胀痛等”胃炎的表现,故选用含有芩连的大柴胡汤加减方。

此人身疲乏力, 可能为精神不佳,缺乏兴趣而致,也可能为当时血压偏高;患者冷食后胃中不适亦为其人敏感的表现。

清热缓急后症状好转,大略正所谓古语“邪之所凑,其气必 虚”。

xuetu 2007-01-21 22:50想就次病例请教黄波老师自己不明的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去大黄?记得黄煌老师的《经方一百首》中大柴胡汤讲解中提到大黄的用处在此不在于通便,而在于泻热,大柴胡证的病人不管大便秘结或是便稀均可应用。

在此为何要去掉。

2.为何要去大黄而加黄连,黄连在此起什么样的作用?黄连在黄老师的《张仲景50味药证》中主治心中烦,兼治心下痞,下利。

从次病案而言好像没有上述病症。

3.赤芍在方中什么考虑?4.言大柴胡汤去大黄加黄连,可是从实际开方中没有黄连,是遗漏吗?谢谢!黄波 2007-01-22 23:061)对不起,关于黄连要补充说明一下。

该处方为首诊用方,患者间断性服药几周后复诊胃中不适感减轻,然出现晨起口苦、早醒等后黄师处方加入黄连3克。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常用合方版!!!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常用合方版!!!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常用合方版医品阁 202106261半夏厚朴汤加减法:(1)痰多、呕甚、惊恐、焦虑、失眠严重:重用半夏(2)眩晕、心悸+水舌、水肿、小便不利+胃内振水音:重用小半夏加茯苓汤(3)胸闷、腹胀,舌苔厚腻:重用厚朴(4)胸闷、腹胀、手脚冰凉、便秘+脉弦长有力:合四逆散(5)眩晕、心悸、失眠:合温胆汤(6)焦虑失眠:合酸枣仁汤(7)腹痛腹泻:合黄芩汤(8)心烦焦虑失眠+腹中胀满:合栀子厚朴汤2半夏泻心汤加减法:(1)上消化道出血、舌苔黄腻、腹胀腹痛、大便不畅:加制大黄(2)腹胀气多,叩之如鼓:加厚朴(增加胃肠动力)(3)舌不红、面黄、消瘦:加肉桂(4)咽痛充血、胸闷、身躁热:加连翘、栀子。

3白虎汤加减法:(1)消瘦、口渴、舟状腹:加人参(白虎加人参汤)(2)关节疼痛+气上冲:加桂枝(白虎加桂枝汤)(3)关节疼痛+口中粘、苔厚腻:加苍术(苍术白虎汤)(4)高热不退、发斑、吐血、衄血、谵语躁扰:加水牛角、玄参(化斑汤)(5)甲亢:合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白虎汤)。

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法:(1)其人如狂、少腹疼痛、大便秘结:合桃核承气汤(2)脑梗死:合桂枝茯苓丸(3)心烦失眠、舌体紫暗、面色暗红:合桂枝茯苓丸(4)失眠头痛恍惚舌淡红:合酸枣仁汤(5)高血压烦躁+心下痞(黄连证):合三黄泻心汤(6)焦虑不安+胸闷腹胀:合栀子厚朴汤。

5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法:(1)腹中疼痛+面黄、眩晕:合当归芍药散(2)口渴(水少)+浮肿(水多):合五苓散(3)腹胀腹痛:合四逆散。

6大柴胡汤加减法:(1)心中烦+心下痞(黄连证):合三黄泻心汤(2)面红赤、舌紫暗+少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3)焦虑+腹满胀气:合栀子厚朴汤(4)咽喉异物感:合半夏厚朴汤(5)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合黄连解毒汤(6)急性感染:合黄连解毒汤(中药抗菌素)(7)哮喘见痰稠难咯:合排脓(痰)散(8)胸痛、痰黄、便秘:合小陷胸汤。

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八大体质用方

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八大体质用方

6甘姜苓术汤(肌肉、关节冷痛、重痛+干姜舌+肥胖女人)(抓肌肉 关节冷痛、重痛+干姜舌+肥胖女人+大量清稀寒冷分泌物)
7五苓散(水体调体方,注意苍白术)(抓白术证)
8小青龙汤(呼吸道寒饮方,呼吸道有大量水样分泌物。本方与治疗消化道寒饮的吴茱萸汤,相互对偶)(抓咳喘+水舌、水涕、水痰)
9猪苓汤(1阴虚+水饮证;2尿路感染专方)(抓病!)
2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1)抑郁、疲劳、怕冷:柴胡证;
(2)焦虑、心烦、口苦:黄芩证;
(3)头汗、失眠、心中悸动、脐腹悸动:桂枝、甘草、牡蛎证(平冲气);
(4)口中干、大便干:天花粉证;
(5)肠鸣下利,舌面水润:干姜证。
3大黄附子细辛汤(大黄证+附子证+细辛证的组合)(抓大黄证+附子证+细辛证)
2苓桂枣甘汤(整体羸瘦----大枣、甘草;水气上冲致动悸、急迫、冲击----桂枝、茯苓)
(抓大枣、甘草证的人羸瘦;桂枝证的气上冲症候群;茯苓证的水舌)
3苓桂味甘汤(整体羸瘦----甘草;虚劳人 虚喘证 虚冒证----五味子;气上冲致动悸、急迫、冲击----桂枝;水舌---茯苓)
(抓整体羸瘦----甘草证;
10真武汤(眩、悸、颤+水肿+附子证)(抓眩、悸、颤+白术、茯苓证+附子证)
11八味通阳汤(痰湿水体的调体专方)(抓舌苔白厚,胃腹胀满+浮肿 大便稀 小便少 水舌 肥白 易汗)
(九)错杂方
1半夏泻心汤运用的三种思路:
(1)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专方;
(2)对人:人参、大枣、甘草;
4枳实芍药散(中药阿托品,解痉止痛方)(抓枳实证+芍药证)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2010-02-15 20:45:21黄煌教授常用的几张经方一、半夏厚朴汤组成: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经典方证: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五条》)咽中如有炙脔,即咽喉异物感,这是本方证最关键的指证。

咽喉异物感包括咽痛、咽痒、咽干燥、咽中有粘痰,咽中有鱼骨梗阻感等;胸部的重压感、呼吸不畅感、呼吸表浅感,以及有气流向上攻撑感、经常嗳气等也可认为是咽喉异物感的延伸。

此外,各种感觉异常均可以看作是咽喉异物感的全身表现。

除咽喉异物感以外,以药测证,本方证还应具有如下指证:1、腹胀,恶心呕吐,不思饮食;2、或然证:或咳嗽气喘,或痰多,或胸闷,或眩晕,或心悸,或失眠多梦,或身体痛。

经验用量:姜半夏15克、厚朴15克、茯苓15克、苏梗15克、生姜15克或干姜5克。

水煎,日分2-4次,空腹服用。

主治疾病谱1、各类神经症,如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癔病、抑郁症、焦虑症等;2、咽喉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喉源性咳嗽、声带水肿、声带麻痹等;3、食道痉挛;4、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出现腹胀者;5、肠道易激综合症;6、小儿厌食症;7、夏秋季的感冒。

体质要求:此方证多见敏感的半夏体质,也就是痰体。

并有比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表现区间为咽—食管—胃。

上腹部的胀满,为鉴别要点之一。

说明1、本方证常见齿痕舌。

这与患者心情低落,不大讲话有关。

也与咽喉部的炎症充血等因素有关。

2、方中苏叶通常用苏梗,取其理气宽中的功效,且煎出的汤液比苏叶清淡些,患者容易接受。

3、症状明显的患者,本方服法应遵循仲景“日三夜一”的经验,以保证足够的药量。

如作为维持量,也可改为每天服两次或一次。

避免心理依赖。

4、八味解郁汤:本人经验方,是半夏厚朴汤与四逆散的合方,有理气化痰、解痉止痛的作用。

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

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

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栀子、厚朴、枳实、黄芩、连翘、半夏、茯苓、苏梗。

有尿黄尿痛者,加六一散,心下痞痛者,加黄连。

证见头昏头痛、失眠多梦、身困乏力、精神不振、咳嗽。

[处方] 山栀子6-10-15克、黄芩6-10-15克、连翘12-15-20克、枳壳10-15-20克、姜制半夏10-15-20克、厚朴10-12-15克、茯苓10-15-20克、苏梗10-12-15克或苏叶6-10-12克、生姜3-4-5片或干姜3-6-10克[煎服法] 水煎,日2-3服[体质要求]面色滋润,唇舌多红,主诉以失眠、胸闷、腹胀为多。

易急躁、焦虑、多疑多虑、易惊恐,易哄热汗出,常有夜汗,易恶心呕吐,易心慌心悸,易头胀痛,易咽喉肿痛,易小便涩痛,或有鼻钮,脉多滑数。

[主治疾病谱] 更年期综合症、焦虑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妇人痛经,座疮、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急慢性胃肠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厌食,小儿过敏性紫癜,色痛症等。

[加减法]伴有尿急尿痛、小便色黄者可加入滑石、甘草。

[注意事项] 使用本方多需配合心理疏导。

山栀子、黄芩等含有色素,多服后可能导致眼圈发黑,停药后即可好转。

经方半夏厚朴汤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再加上连翘、黄芩,因药共八味,所以又名八味除烦汤。

除烦的名称,是根据张仲景栀子厚朴汤证的经典表述“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而来。

第一,除烦。

烦,是古病名,是一个综合症,包括失眠、胸闷、头昏、心悸、汗出阵阵,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决断力下降等,也包括强迫、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在内。

许多患者反映,除烦汤服用后,睡眠改善,脑子清楚,胸不闷,腹不胀,心神安定,很舒服!第二,消除异物感。

临床发现,许多患者不仅有心烦不安、胸闷腹胀等症状外,还有许多恼人的异物感。

有的是咽喉的异味感,如有梅核,如罩粘痰,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有的是鼻咽部的异物感,如鼻涕,如米粒,擤不掉,吭不出;有的是口腔的异物感,或如薄膜覆盖,或有胶水在口,或口干舌燥如砂皮;有的是口腔异味感,漱之不除,或舌苔粘腻,刷之不清;还有的是舌头的异样感觉,或麻木,或疼痛,或灼热如糜烂,但检查无异常;还有的味觉异常,或口苦,或口甜,或酸,或咸,各种感觉,不一而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黄煌语录26条作者:管隽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摘要:黄煌教授擅长于经方的研究和运用,在临证中总结出了治疗情志疾病两张有效方———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 疗效颇佳。

现通过应用两方的几则医案,总结两方方证,并介绍其临床运用,以飨同道。

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煌,擅长经方的研究和运用,在临证中总结出了两张有效方———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分别针对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疾病,疗效颇佳。

笔者有幸随师临证,现介绍几则医案, 总结两方方证临床运用,与同道探讨。

1 八味解郁汤方证及其应用1.1 八味解郁汤方证八味解郁汤为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枳实换成枳壳),由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半夏、厚朴、茯苓、苏梗组成。

在临床上,黄师发现许多(包括梅核气)以身体感觉异常为表现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兼有四逆散证(譬如手冷等), 将两方合用,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精神状态改善尤其明显。

八味解郁汤方证特征如下:(1)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咽中如有炙脔)。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第五条曰: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黄师认为此咽喉异物感不仅包括咽痛、痒、干燥,咽中有粘痰、鱼骨梗阻感等,还包括胸部的重压感、呼吸不畅感、呼吸表浅感,以及有气流向上攻撑至咽喉感、经常嗳气等。

有时患者自述咽痛,但咽喉并不充血红肿,扁桃体也不肿;咽痒有时可表现为越紧张越痒;自觉咽中有痰者,总是吐不出,即便吐出也仅有少许白痰。

(2)消化道症状。

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

(3) 四肢常冷,精神紧张、月经期和生气时更甚。

(4)胸胁苦满。

除自觉胸痛胸闷以外,尚有客观的“硬满” , 即通过腹诊按、诊发现胸胁部、腹部绷硬,按压有抵抗感;或头侧面、肩颈部、胸腹部、身体两侧有肿块及疼痛,包括乳房肿块,乳腺小叶增生,肩颈部酸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

(5)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多属于敏感性体质。

常无阳性体征或器质性病变;体质尚可,但对外界刺激反应较大,情绪不稳,常处于抑郁状态,喜叹息;有时可见欲望低下,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女性可有月经周期不准。

(6)或然证。

或咳嗽气喘,痰多胸闷,或眩晕心悸,失眠多梦, 或小便不利,便秘,里急后重。

可伴有心血管、肺及呼吸道、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

(7)脉多弦滑。

1.2 验案陈某某, 男,44 岁,2006 年10 月25 日初诊。

近来受凉后剑突下疼痛, 脸色暗黄。

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

常有嗳气,欲呕,食欲不佳,食后胃脘不舒,大便如水样,不易入睡,疲乏。

平日较为在意他人想法及评论, 追求完美,情绪不稳定,近日有不顺心之事, 舌暗淡有齿痕、苔薄,脉弦。

黄师处以八味解郁汤: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2g,生甘草3g,姜半夏12g,茯苓12g,厚朴12g, 苏梗12g, 干姜6g, 红枣20g 。

并嘱咐患者:虽形体偏弱,但无大病,只是比较敏感,所以不能受惊吓,有心事要尽早解决;多进行愉悦性的锻炼,秋天多晒太阳。

1 周后患者诸症均好转。

按: 黄师临床以八味解郁汤证治疗患者甚多,大多为工作压力较大的白领,检查大多无器质性的病变,自觉症状较多。

此案较为典型,患者剑突下疼痛,嗳气分别是胸胁苦满和咽喉异物感的延伸;欲呕,食欲不佳,食后胃脘不舒,大便如水样,敏感的性格及体质状态,舌苔脉象都符合方证。

加干姜、红枣取其温中散寒,调理脾胃。

因病情和情志有关,黄师则加以心理疏导;秋日寂寥易使人悲秋,多晒太阳可避免不良情绪的加重,使人以阳光般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八味解郁汤方证辨证有几个要点: 首先,患者往往同时具有消化系统和精神神经系统的症状,如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容易紧张、发怒、压抑,睡眠不佳、感觉异常等;其次,特征性的症状甚为关键,如咽喉异物感、四肢常冷等;再者,对患者体质状态要准确把握,此类患者的体质可总结为“敏感” , 对外界刺激无论生理或心理耐受力都不高, 譬如对疼痛、天气变化敏感,对别人看法十分在意等等,性格多思多虑,情绪容易波动,肌肉较坚紧,腹部按之有抵抗感或胀痛,腹直肌多呈紧张状态,肤色多暗,呈青黄色或黄暗。

最后, 方证的延伸也很重要,咽喉异物感、胸胁苦满等所涵盖的面很宽,在方证中已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2 八味除烦汤方证及其应用2.1 八味除烦汤方证八味除烦汤为半夏厚朴汤加黄芩、连翘、栀子、枳壳组成。

后世一直把半夏厚朴汤当成用来治疗咽喉有异物感的专方。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是人反应特别敏感的部位,与情绪的变化有很大影响,所以不仅在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及胃肠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时会感觉不适,在情绪不佳如烦躁、焦虑、抑郁等情况下也会出现咽喉的不适感,同时伴有胸闷、呼吸不畅等,此即所谓的痰气交阻,黄师谓此时用半夏厚朴汤最有效果。

《伤寒论》中栀子厚朴汤的指证很明确: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很多患者压抑日久会出现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胸闷腹满的症状,所以黄师常以此方配合半夏厚朴汤,药后患者往往腹胀消除,睡眠改善,则患者的精神状态随之好转。

另外,当咽喉不适时,往往会有咽喉疼痛、红肿、唇红、舌质红等上焦风热症,此时加用黄芩、连翘效果更佳。

栀子、连翘是黄师根据《伤寒论》的栀子豉汤改进的良方,避免了原方豆豉因炮制不规范而导致的弊病,代以轻宣力量较好又能流通十二经气血功能的连翘,使得原方清热除烦的功效大大增强,黄师谓其能治疗心烦而咽中痛,且消除淋巴结肿大效果颇佳。

黄师将其命名为八味除烦汤,用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以及与精神有关的哮喘、胃炎、肠炎、盆腔炎、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

表现为失眠多梦,焦虑心烦,情绪不稳,咽喉异物感, 腹胀胸闷,恶心呕吐,或咳嗽气喘,或不思饮食,或眩晕心悸,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数有力等,临床效果甚好。

此方证以春天多见。

2.2 验案三则案1.顾某某,女,36 岁,形体壮实,2005 年12 月31 日初诊。

患者刺激性呛咳1 周,痰多质粘, 脸红,鼻子容易出血,鼻涕中有血丝,睡眠易醒,唇红,舌淡红。

黄师处以八味除烦汤合桔梗甘草汤加减:山栀12g, 厚朴12g, 枳壳10g,制半夏12g,茯苓12g,桔梗6g,生甘草3g,连翘20g,黄芩10g 。

药后3 天咳嗽渐愈,鼻涕中血丝不显,睡眠好转。

案2.丁某某,女,49岁,形体中等,偏壮实,2006 年2月14日初诊。

胃脘隐痛两月余。

检查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有HP(+), 有子宫肌瘤、乳腺小叶增生史,平日易发口腔溃疡。

刻下:胃痛阵作,反流、烧心感,时有烘热,唇红咽红,两侧扁桃体稍肿大,容易烦躁,大便不成形,舌红苔白。

黄师处以八味除烦汤:姜半夏12g,厚朴12g,茯苓12g,苏梗12g,枳壳12g,黄苓10g,连翘20g,山梔12g,干姜6g,红枣20g。

药后1周,胃痛,反流、烧心感等症状减轻,3 周后胃痛、反流、烧心感消失,口腔溃疡消失。

案3.朱某某,女,40 岁,形体瘦小,2005 年3月26 日初诊。

尿频眼睑浮肿1 年余,未做任何检查。

刻下:患者自觉心慌手抖, 紧张后为甚,咽喉中有异物感,自觉有焦虑情绪,自己不能控制夜梦多梦,经前乳胀,月经有血块,大便粘而不爽,舌红苔薄腻。

黄师处以八味除烦汤加味:山梔12g,连翘20g,黄苓10g,制半夏10g,厚朴12g,茯苓12g,苏梗12g,枳实12g,六一散20g(包煎),猪苓12g。

药后1周,患者尿频好转,大便畅。

原方加减1 个半月后,患者小便畅,咽喉异物感减少,夜寐改善,心情明显好转。

2006 年3 月随访诸症至今未犯。

按:八味除烦汤方证是建立在半夏厚朴汤方证基础上的,即患者会有咽喉异物感等感觉异常, 有消化道的不适症状, 以及情绪波动较大,为人较敏感等。

此外还会有“热”的症状,在精神上则表现为“烦” , 案一的夜寐易醒、案二的自觉烦躁、案三的焦虑不能自控、夜梦多梦均体现了这一点。

黄师认为睡眠状况最能体现“烦”的程度,尤其在患者自觉烦躁、焦虑不明显时,睡眠不佳更是“烦” 的有效客观指征。

服药后,患者睡眠状态和精神状况的改善往往最为明显。

“热”在生理上则表现为“红、肿、热、痛”。

案一的痰多质粘、鼻易出血、涕中血丝、脸红唇红;案二的易发口腔溃疡、反流烧心感、时有烘热、唇红咽红、两侧扁桃体肿大、舌红;案三的经前乳胀,月经有血块、大便粘而不爽、舌红,都反映了“热”的症状,尤其是和消化道有关。

虽然三者主诉不同,但同样可以抓住其主证,即八味除烦汤方证,异病同治, 方证相应,取效颇捷。

黄煌语录26 条1、我不是神医,不可能对所有的病人都能开出十分完美恰当的处方。

我每次门诊,都是思考良久,唯恐不对证,唯恐对不起病人对我的信任。

但临床还有很多无效的患者,究其原因,有疾病本身的原因,有药物质量的原因,也有病人自身没有配合的原因,更有我思路、技术、行医技巧上的原因。

没有开出一张好方,是其中我经常检讨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开不出好方?有的是没有好方可用,有的是有好方我不会用或不晓得用。

做中医,很难啊!中医也不是万能的!医学的能力是有限的。

2 、小青龙汤证的脸色发青发白,无红光,有全身的恶寒感,无渴感。

痰涕如水;小柴胡汤证的脸色发黄或发红,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痰涕多粘也有初如水继而黏黄者;小青龙汤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应用最多,小柴胡汤对变态反应性鼻炎、鼻窦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应用较多。

前者的体质状态较差,老年人多见;后者的体质状态较好,青年人多见。

3 、我用桂枝肉桂,要看人的唇舌,其色暗淡者,最有效,最安全。

4、三黄(泻心汤)也能治疗心下痞,特别是有高血压、有胃出血、有便秘的胃病患者,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少量制大黄,效果更好。

5、温经汤可以取20 或30 剂药,加上桂圆肉、冰糖等熬膏服用更方便。

6 、我们用麻黄时配伍石膏、黄连、甘草等,也能防止心悸、不眠的副反应。

7 、芍药可以通大便。

我用大剂量芍药时,常常询问患者的大便是否干结。

芍药对大便干结如栗者,最为适合。

8、有毒药物的使用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凡名中医,均能用好毒药,也就是说,名中医是在安全有效地使用有毒药物上具有独特经验的医生。

张仲景就是使用麻黄附子乌头甘遂的高手。

如果只能用点菊花枸杞太子参麦芽山楂鸡内金,如何去应对临床大病重症?9 、排痰散中用的是白芍,哮喘病人的胸闷是可以用白芍的。

小青龙汤中也有芍药。

后世有用芍药甘草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报道。

10 、小青龙汤起效是很快的。

其证是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

许多患者床前有大量插鼻涕的卫生纸,有的吐出的痰液入地即化。

还有,患者多怕冷,面色发青。

11 、月经衍期,用葛根汤、桂枝茯苓丸等是有效的,你还可以继续观察。

其实用麻黄效果更好。

12 、风湿免疫科疾病非常难治,也不是小柴胡汤加味就能包打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