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肾气丸方义探讨

合集下载

金匮肾气丸立法浅析

金匮肾气丸立法浅析

而不觉也 。《 神农本草经》 指 出茯苓 “ 味 甘平 ……利 小便 ,
久服安魂养神 , 不 饥延 年” 。泽泻乃通利脾 胃之药 , 且能下
达膀胱 , 使湿 自膀胱而出。《 神农本 草经》 认 为泽泻 “ 味 甘
寒……消水 , 养 五脏 , 益气 力 ” 。金匮 肾气丸 中茯苓 、 泽 泻 利水泄浊 , 用 为佐 药。
2 利湿 浊 . 通阳气
肾精亏损 , 肾气化功能障碍 , 津 液停滞 , 导致水湿痰 饮 阻滞体 内, 水 湿痰 饮形 成之后 , 可阻滞气机 , 进一步导致 肾 中精气 的蒸腾气化失 常 , 故 茯苓 、 泽泻 之用 实乃祛 邪 以扶 正之举 , 祛除水湿浊邪使阳气通畅 , 故有利 于肾阳的复苏 , 此 即利水 以通 阳之法 , 清代 医学家陈 修园指 出“ 六 味丸 补 肾水 , 八 味丸补肾气 , 而其妙则在于利水 ” 。清代 名医叶天 士指 出“ 通 阳不在 温 , 而在利 小便 ” , 一 语切 中病机 。茯苓 极轻淡 , 属土 , 土胜水 能疏之 涤之 , 令从 膀胱 以 出, 病渐 去
2 0 1 3年 1 1月第 3 5卷 第 1 1 期
H e b e i J T C i V l 。 N o v e m b e r 2 0 1 3 , V o l 3 5, N o . 1 1
1 6 4 9
金 匮 肾气 丸 立 法 浅 析 ※
郭小舟 闫顺新 1 0 2 1 0 0
味地 黄丸 、 济生 肾气丸 、 知柏 地黄 丸等 。金 匮肾气 丸制 方 严谨 , 配伍精 当 , 疗效显著 , 至今在临床广 泛应 用 。金 匮 肾 气 丸由 8味药组 成 : 干地 黄 、 山茱 萸 、 . 山药 、 泽泻 、 牡 丹皮 、 茯苓 、 桂枝 、 附子 ( 炮) , 配伍 比例 是 8 : 4 : 4 : 3 : 3 : 3 : 1 : 1 , 为 君一 臣二佐 三使二 。干地 黄滋阴补 肾, 为君药 ; 山药 、 山茱 萸养 阴益气 , 补益肝 肾 , 助君药 以补 肾精 , 为臣药 ; 泽泻 、 茯 苓利水 泄浊 , 牡丹皮 活血散瘀 , 和通 经脉 , 为佐 药 ; 桂枝 、 附 子 助阳生气 , 为使药。金 匮肾气 丸组 方合 理 , 君 臣佐使 得 当, 方性平和 , 甘淡寒温融 于一方 , 恰到好处 。 金 匮肾气丸针对 的病 机是 阴虚及 阳, 火不 蒸腾 , 水 饮 停留, 瘀血 阻内 , 肾气不化 , 多 由病程 日久 、 年老 肾衰 、 房 事 不节 导致 阴精耗伤 , 阴虚及 阳 , 命 火失 蒸 , 气不 化水 , 瘀 血

论《金贵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论《金贵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论《金匮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肾气丸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肾气丸、崔氏八味丸、桂附八味丸等,主治肾阳亏虚的“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5种病证,后世医家通过不断临床实践和总结,不仅扩大了临床使用范围,而且衍化出许多名方,现就肾气丸的临床运用作一探讨。

一.肾的生理特点、治疗要点1.1肾的生理特点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主藏精[1],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具充脑、荣发、坚骨、固齿之用,有生发、温煦、滋养五脏六腑之功,只宜固藏,不宜泄露,所以肾病的证候特征以虚证为主,故有“肾无实证”之说。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肾病常见的证候有肾气不固、肾阳虚衰、肾阴亏虚,以及在虚的基础上形成的本虚标实证如阳虚水泛、阴虚火旺等。

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膀胱的气化赖肾气之蒸腾,所以肾的病变常常影响膀胱,而导致膀胱气化失司,引起尿量、排尿次数、排尿时间的改变。

膀胱的病变有虚有实,以实为主,实证常见膀胱湿热,以及尿路结石、血瘀、气滞等证候;虚证如遗尿等常由肾虚引起。

1.2治疗要点肾病多虚,宜“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2]。

肾阴亏虚,宜滋养肾阴;肾阳虚衰,宜温补肾阳,但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在滋补肾阴的同时,应适当配伍补阳之品,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在温补肾阳的同时,又应适当配伍补阴药物,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肾虚之证,分为阴虚、阳虚两类。

阳虚之变,为寒证;阴虚之变,为热证。

治疗肾阴虚忌用辛燥,忌过于苦寒,宜施甘润益肾之剂,使虚火降而阴自复,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疗肾阳虚忌用凉润和表散,宜施甘温助阳之晶,使沉寒散而阳能旺,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若阴阳俱虚,精气两伤,则当两补阴阳。

肾为阴阳之根而藏精,“精气夺则虚”,肾阴肾阳亏虚,其病往往深重,治此纯虚之证,宜酌情佐以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益髓,资其生化之源。

金匮肾气丸方义发挥

金匮肾气丸方义发挥

金匮肾气丸方义发挥【关键词】金匮肾气丸;周易;八卦;象数摘要:运用周易八卦象数分析金匮肾气丸方证的本质及组方配伍、选药用量。

认为该方囊括乾坤天地之道,阴阳气血升降之机,脏腑气化之理,五行制化之妙。

凡肾之阴阳不足,水火不交诸证均可选用。

倘能潜心揣摩,认真体会,明了其中滋味,则医道思过半矣。

关键词:金匮肾气丸;周易;八卦;象数金匮肾气丸(下简称肾气丸)是汉代医圣张仲景创制的一首著名方剂,该方组方配伍、选药用量均严谨有度,深合易经原旨。

今不揣浅陋,试用易理探究其奥义,以期烛幽发微,昭明医圣未言之义,以广其方之用。

1 肾气丸方证的本质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凡五用:治脚气入腹、虚劳腰痛、短气有微饮、男子消渴和妇人转胞。

上述病证虽各不相同,然究其病机则一,均可用未济卦释之。

该卦上离下坎。

离者,火也:坎者,水也。

火性炎上,水性润下。

今火上水下,水火不能相交,是为未济。

在人身,心为离属火,肾为坎属水,水火不交即心肾不交。

正如《类经附翼・医易义》所云:“……未济一卦,坎上离下,即火在上,水在下,以烹饪来说则食物不能熟,以救火来说则火不能灭,故象征心火肾水不相交济之象。

”而造成心肾不交的原因在于肾之阴阳俱不足。

阴无阳而不升,水不足以济火,则病消渴,烦热不得卧。

阳无阴而不降,火不足以温水,则见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或短气有微饮诸证。

故《千金方衍义》认为本方为“治虚劳不足,水火不交,下元亏损之首方”;《摄生众妙方》则曰本方“阴阳双补”[1]。

本方仲景冠之以肾气丸,不曰补肾,而曰肾气,其义深刻。

盖气即为易学之关键,也是中医学的根本。

人之一身,不外乎一气之旋转。

肾位居下,为黄泉之分,于象为水,于卦为坎。

坎卦外阴内阳,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恰似阳气藏于黄泉之中,暖暖而生辉,是阴平阳秘之象。

故古人以肾为水火之宅,元气之根,精气之海,生死之窦。

肾气强则高下相召,水火既济,金木和谐,升降不息,斡旋脾土,灌溉四旁。

肾气常盛不衰,则康泰健壮,生命常驻。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李 颖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50004) 摘 要:就张仲景名方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作者从月经失常及不孕症、小便失常、大便失常、体温失常4个方面论述了临床应用肾气丸的辨治经验和体会,并从肾气丸的配伍组方、治病病机、愈病途径3方面阐述了本方的作用机理。

主题词:金匮肾气丸 治疗应用 金匮肾气丸 药效学 金匮肾气丸为医圣张仲景的名方之一,功能填精益髓,温补肾阳。

临床应用颇为广泛,《太平圣惠和剂局方》谓:“八味丸,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旋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黎黑,不思饮食,又治脚气上冲,少腹不仁,及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小便不通,并宜服之。

”尤在泾赞肾气丸“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阳之溺可以化水。

”近年来,在仲景方药应用方面,金匮肾气丸是笔者用量最大、治疗病症最多的方药。

现就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作一简论。

1 临床应用1.1 月经失常及不孕症:《内经》云:肾藏精与志。

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是生长发育的先天之本,同时也指人体本身具有繁殖后代能力的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要继续发挥其生命力,必须有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而后天之精的化生,又必须依赖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二者相互依赖。

所化之气,即为肾气。

肾精所以能发挥作用,是和肾气分不开。

因此,肾精充沛,则肾气旺盛;肾精不足,则肾气随之而衰减。

人的生殖能力和生长发育及衰老过程,主要是由肾的精气盛衰所决定。

由于肾气逐渐充盛,发育到青春期,肾气充盛,发育完全,产生天癸,按期排卵。

凡是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出现异常,无不与肾有关。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深有体悟,某些月经失常,小儿发育迟缓,筋骨痿软等症,常由肾气虚衰所致,临床表现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频数等肾阳不足等症状,也可出现子宫虚寒不孕等病变。

故透过补肾阳之法,即可达到治愈上述病症之目的。

千古疑案肾气丸

千古疑案肾气丸

千古疑案肾气丸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世称金匮肾气丸、八味地黄丸、阳八味等。

其书中凡五见,分别是脚气、虚劳、转胞、痰饮、消渴,应用较广。

但本方非仲景所创,乃引用崔氏方。

通观【金匮要略】全书,非仲景原创而又应用如此广泛的方子并不多见,可见仲景对本方之推崇。

后世用之亦极广,如【千金要方】、【和剂局方】、【薛氏医案】、【吴氏医方考】等书中均有应用,刘河间之地黄饮子、张景岳之右归丸、严用和之济生肾气丸皆于此化裁而成。

近代医家应用之经验更不胜枚举。

但遗憾的是,应用如此广泛的千古名方却在理论上存在着巨大的争议,集中在其是补阳方还是阴阳双补之剂上。

明代温补派三巨匠赵献可、薛立斋、张景岳等人对本方推崇备至,力推其为补阳之祖方。

特别是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为该方补阳做了理论概括和升华,此言一出,举世宗之而不疑,影响极大。

但到了晚清,随着郑钦安学术上的成熟,对于张景岳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在【医法圆通卷二。

反胃】中攻击张景岳最为用力,其文如下:“试问即曰命门无火,理宜专用桂附以补火,何得用地枣以滋阴、丹皮以泻火乎?此皆景岳不读仲景之书,而未明阴阳之道也。

在景岳以为善补阳者,于阴中求阳,故用一派养阴之药、杂一二味补火之品于中,而谓阴中求阳至极无二之法,独不思仲景为立法之祖,于纯阴无阳之证,只用姜附草三味,即能起死回生,并不杂一养阴之品,未必仲景不知阴中求阳乎?仲景求阳在人身坎宫中说法,景岳求阳在药味养阴里注解,相隔天渊,无人窥破,蒙蔽有年,不忍坐视,故特申言之。

”言辞尖锐、直指要害。

郑氏认为景岳“不读仲景书, 未明阴阳之道”,虽属过激之辞,恐非,但“仲景求阳在人身坎宫中说法,景岳求阳在药味养阴里注解”确实高度概括了二张在扶阳理念上的区别。

考【金匮】中肾气丸凡五见,但无一专为扶阳而设,而仲景助阳、固阳、护阳、温阳、回阳诸法亦皆不取肾气丸,可见仲景之用肾气丸,确非为补肾阳专设。

当然,仲景不用肾气丸补肾阳,并不能就说明别人用就是错的,这是唯心的辩证法,不是科学的发展眼光,为吾所不取,故必在方剂本身上去探讨。

金匮肾气丸:补益肾气的原创思想不可丢弃

金匮肾气丸:补益肾气的原创思想不可丢弃

⾦匮肾⽓丸:补益肾⽓的原创思想不可丢弃⾦匮肾⽓丸:补益肾⽓的原创思想不可丢弃⾦匮肾⽓丸的五点思考河南中医学院经⽅研究所后世对张仲景⾦匮肾⽓丸的功效说法不⼀,本⽂着重从“回归经典”、“仲景⽅名”、“精⽓阴阳”、“阴中求阳”“后世应⽤”五⽅⾯加以阐述,提出了此⽅补益肾⽓的原创思想不可丢弃。

张仲景《⾦匮要略》载⾦匮肾⽓丸由⼲地黄⼋两、⼭药四两、⼭茱萸四两(酒炙)、茯苓三两、牡丹⽪三两、泽泻三两、桂枝⼀两、炮附⼦⼀枚组成,该⽅配⽅严谨,疗效显著,后世⼴为应⽤。

肾⽓丸的具体功效仁者见,智者见智,认为“补阳”者居多。

后世对其多有发挥,在⼀定程度上扩⼤了仲景⽅主治范同,但不能等同于仲景最初⽤意。

笔者认为仲景原⽅为后世⽴下补益肾⽓的标杆,是仲景严谨的辨证论治思想的具体体现。

仲景的这⼀原创思想不可丢弃,它是我们继承和发展经⽅之源,以下略陈五点思考,以期更好理解仲景制⽅之旨。

1 回归经典,溯本求源张仲景在《⾦匮要略》中论述肾⽓丸共计五条,具体见于: (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载:“崔⽒⼋味丸治脚⽓上⼊,少腹不仁”(2 ) 《⾎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载:“虚劳腰痛,少腹拘急,⼩便不利者,⼋味肾⽓丸主之。

” (3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载:“夫短⽓有微饮,当从⼩便去之,苓桂术⽢汤主之。

肾⽓丸亦主之。

”(4 ) 《消渴⼩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四》载:“男⼦消渴,⼩便反多,以饮⼀⽃,⼩便⼀⽃,肾⽓丸主之。

”(5 )《妇⼈杂病脉证并治第⼆⼗⼆》载:“问⽇:妇⼈病饮⾷如故,烦热不得卧,⽽反倚息者,何也? 师⽇: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便则愈,宜肾⽓丸主之。

”从上述主要症状看,并没有体现肾阳虚的标准定性因⼦【1】:“畏寒怕冷、腰背发冷、四肢发冷,其次是性与⽣殖功能减退相关的症状,亦看不出五⼼烦热、潮热盗汗等典型阴虚表现,故不能武断定位为阳虚或是阴虚。

张⼭雷的《⼩⼉药证直诀笺正》最为直接地指出“‘仲师⼋味,全为肾⽓不充,不能⿎舞真阳,⽽⼩便不利设法’,故以桂附温煦肾阳,地黄滋养阴液,萸⾁收摄耗散,⽽既以丹⽪泄导湿热,茯苓、泽泻渗利膀胱,其⽤⼭药者,实脾以堤⽔也。

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异病同治的思考

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异病同治的思考

㊀㊀㊀㊀㊀㊀㊀理论探讨中国民间疗法㊀㊀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F e b.2016,V o l.24N o.2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异病同治的思考申宝林(山西省中医院,太原030012)㊀㊀ʌ关键词ɔ㊀«金匮要略»;肾气丸;异病同治;情志调适㊀㊀肾气丸一方源于«金匮要略»,该方配伍严谨㊁方证结合㊁构思独特.五种不同的疾病,仲景用同一方治疗,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病机 肾气虚衰,所谓 病异而证同,证同而治同 ,即异病同治的原则.张仲景对肾气丸的妙用1 肾气丸的组成和方义.组成:干地黄八两㊁山药四两㊁山茱萸四两㊁泽泻三两㊁茯苓三两㊁牡丹皮三两㊁桂枝一两㊁炮附子一两.方义: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内寄元阴元阳,凡肾虚则包括阴虚㊁阳虚两个方面,故在确立补肾治法时,既要补肾阴,又要助肾阳;即使表现为单纯的肾阴虚或肾阳虚,在补肾时也不可单纯滋补肾阴或温补肾阳,否则易碍阳或竭阴.肾气丸方中重用干地黄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为君药;臣以山药㊁山茱萸补肝脾而益精血;加附子㊁桂枝之辛热,助命门以温阳化气.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又配泽泻㊁茯苓利水渗湿㊁健脾泄热;牡丹皮清热凉血㊁活血散瘀.方中三补三泻,少佐桂附,取 少火生气 之功.方名为肾气丸,意在补肾中之精气,调肾中之阴阳.正如«伤寒来苏集»所言: 此肾气丸纳桂㊁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曰肾气. 肾气丸方药配伍补泻兼施,阴阳并调,阴中求阳,且以丸药缓图,在虚损治疗中独树一帜.2 «金匮要略»中肾气丸的应用.«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曰: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气而不泄;腰为肾之府,若肾精不足,濡养功能失常,则出现 不荣则痛 .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开合失司,故见少腹拘急㊁小便不利.治用八味肾气丸益气补肾.«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曰: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底涌泉穴,循行小腿内侧,直行于腹腔内,止于舌根两旁.肝肾气血亏虚,正气不足,寒气夹湿,沿肾经上行,致少腹痹着不仁.«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饮邪停滞,影响脏腑气机,导致短气.肾主水,脾主运化水液,饮邪为患,脾肾二脏功能失调,故治疗饮邪,当从脾肾.苓桂术甘汤与肾气丸都有温而不燥㊁补而兼消的配伍特点,同为 温药和之 的代表方,可以治疗狭义痰饮轻证,其辨证要点都有短气㊁小便不利,病机均为脾肾阳气不化,治疗上均遵从 当从小便去之 的治疗原则.所不同者,苓桂术甘汤重在治脾,病机以脾阳虚为主,其症兼见胸胁支满㊁目眩㊁心悸,治以温脾阳以化饮;肾气丸重在治肾,病机以肾阳虚为主,其症兼见腰痛㊁少腹拘急不仁㊁畏寒足冷,治以温肾阳以化饮.有同病异治蕴含其中.«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曰: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若津液内伤,为口渴兼小便短少,今小便反多,为肾阳虚衰,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化气以摄水,故出现消渴及小便多.肾气丸主治下消,以渴喜热饮㊁小便清长而甜㊁消瘦㊁腰膝酸软㊁脚肿或见手足心热㊁唇淡舌淡㊁舌润无苔或少苔乏津㊁尺脉细弱等症为辨证要点.因此,在辨证时以尿多清长为要点,伴有肾阴阳两虚之证.治宜滋养肾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温复肾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肾气丸使肾能摄水而不直驱下源,肾气上蒸则能化生津液,消渴自可缓解.«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胞 即膀胱, 胞系了戾 指膀胱之系缭绕不顺.妇人转胞的主症是小便不通,脐下急迫.病在下焦,中焦无病,饮食如故;由于小便不通,浊气上逆,故烦热不得卧,只能倚靠着呼吸.不过须知:转胞除9中国民间疗法2016年2月第24卷第2期㊀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理论探讨中国民间疗法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F e b.2016,V o l.24N o.2㊀㊀肾气不举,膀胱气化不行而致外,中焦脾虚中气下陷,上焦肺虚,气化不及州都,通调失职;妊娠胎气不举,压迫膀胱;忍尿入房等,都可导致胞系了戾而小便不通,朱丹溪用补中益气汤,程钟龄用茯苓升麻汤均为同病异治的具体应用.综上所述,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肾气丸治疗以上五种疾病,其中虚劳㊁痰饮㊁妇人转胞不得溺均有小便不利的症状,而消渴病则为小便反多.因肾主水,司开合,为胃之关.气化正常,则开合有度,小便排泄正常.虚劳㊁痰饮㊁妇人转胞中的小便不利,均为肾阳㊁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利,失其 开 之职所致.而消渴病,因肾阴阳两虚,肾气虚弱,不得化气行水,失其 合 之职,故小便反多.小便不利与小便反多,症状虽不同,然两者病机相同,为肾阴阳两虚,肾虚气化失司,开合异常所致,故均可用具有补肾益阴助阳的肾气丸治疗.寒湿脚气亦为肾气不足,寒湿之气才得以循经上入.根据 异病同治 的基本理论可知,无论任何杂病,凡符合肾气不足的病机,均可选肾气丸加减应用.现代临床在肾虚辨证的基础上,应用肾气丸治疗病种很多,如慢性支气管炎㊁肺心病㊁慢性肾炎㊁慢性尿路感染㊁尿路结石㊁尿潴留㊁尿崩症㊁糖尿病㊁泄泻㊁便秘㊁前列腺肥大㊁更年期综合征㊁性功能障碍㊁不育症㊁甲低性神经衰弱㊁老年性白内障等均为依 异病同治 之法,活用肾气丸之例.本方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在其基础上发展了两类补肾方剂:一类温补肾阳,从阴中求阳,如右归丸㊁右归饮等;一类则在原方中除去温阳暖肾药物,以滋阴补肾为主,如六味地黄丸㊁左归丸㊁左归饮,以及在该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杞菊地黄丸㊁知柏地黄丸㊁七味都气丸㊁麦味地黄丸等.张景岳创立阴阳并补的大补元煎,适用于元阴元阳俱虚之证[1].这些经典的方剂均是师仲景法而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就是仲景诊治杂病原则的具体体现.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㊁病机㊁体质以及病位的不同,导致证候不同,故治亦不同.典型案例例1 患者,女,38岁.主诉:闭经11个月伴腰困乏力.现病史:患者1年前因药流不全大出血,之后闭经,曾服补血调经药效果不佳,渐感腰困㊁乏力,纳食不香,面色萎黄,畏寒脱发,性欲低下,小便清长.舌体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彩超示:子宫内膜3m m.化验检查E2㊁P均低于正常值.曾行宫腔镜检查:子宫腔形态大致正常.证属虚劳;辨证为脾肾两虚;治宜补肾健脾;方用肾气丸加减.药用熟地黄15g,山茱萸12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2g,泽泻10g,附子6g,肉桂6g,党参12g,炒白术12g,黄芪15g,阿胶6g(烊化),女贞子12g,旱莲草12g,菟丝子15g,炙甘草6g.大枣5枚(擘),14剂,水煎2h,早晚2次分服.二诊:患者精神好转,畏寒减轻,上方加鸡血藤30g,当归12g,川牛膝15g以活血调经,两月后患者月经来潮.方中用肉桂代替桂枝,因桂枝善于通阳,其性走而不守,对于水饮停聚,用之较妥;肉桂善于纳气,引火归原,其性守而不走,故对命门火衰㊁虚火上浮㊁肾不纳气㊁下焦虚寒㊁真阳亏损,用之较宜.原方干地黄,今用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该患者因为失血而病,为何用补血调经药效果不佳?是因为冲任气血不足,脾虚生化乏源;血虚日久,久病及肾.正如«景岳全书 妇人规»所云: 欲其不枯,无如养营,欲以通之,无如充之,但使雪消则春水自来.例2 患者,女,31岁.主诉:剖宫产术后1月小便不通.现病史:患者1月前行剖宫产术,拔尿管后小便不畅,1月来逐渐加重,无尿痛.伴胸中烦闷,腰膝酸软,小腹胀满,恶露净,乳汁较少,纳食一般,睡眠差,大便如常,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化验尿常规未见异常.证属转胞;辨证为肾气虚衰,气化不行;治宜温肾化气行水.方用肾气丸加减.药用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5g,牡丹皮9g,茯苓9g,泽泻9g,炮附子3g,桂枝3g,炒枣仁15g,益母草12g,通草12g,菟丝子15g,怀牛膝9g,甘草6g.5剂,水煎2h,早晚2次分服.经随访得知,患者服药后小便通畅.对妇科 异病同治 的思考异病同治的基础是证同治亦同. 同治 并非一成不变.从疾病本身来看,临床上要考虑到病的差异性.既然为 异病 ,必然有其疾病的特点与表现,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发展转归.从发病的个体来看,每个人的体质均有所差异.所谓体质是指人体阴阳气血的强弱多寡和脏腑功能的盛衰.就女性个体而言,又有因特殊生理而形成的体质差异.如正处经㊁孕㊁产㊁乳的某个阶段,其体质可有某些暂时的变化.一年四季及南北地域的气候不同对用药均有影响.因此,在临证中,必须根据每一位患者疾病的特点和规律,据其发病的病因㊁病位㊁体质等具体情况,对处方的剂量和药物进行恰当地增减变化,方能保证临床疗效.如01㊀中国民间疗法2016年2月第24卷第2期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㊀㊀㊀理论探讨中国民间疗法㊀㊀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16,V o l .24N o .2不孕症肾阳虚的患者,在选用右归丸温肾暖宫㊁益冲种子的同时,如患者兼脾虚,则加党参㊁白术㊁黄芪等健脾益气;如兼痰湿则加胆南星㊁苍术㊁陈皮等祛痰燥湿.有同道认为 同治 既可以是狭义的同一个方剂,也可以是广义的治法[2].对此笔者深表赞同.对于有相同证候的患者,临床可以同治,却不一定用同方.如对于肾阳亏损证所致的不孕症,罗元凯教授用右归丸加淫羊藿㊁艾叶,«傅青主女科»用温胞饮,«沈氏尊生书»则用艾附暖宫丸.在相同的治则下,灵活变更,疗效卓著.回顾古今验案可以看出,真正懂得 异病同治 的医家,更深谙疾病本身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异病同治 时绝不可忽略 病证结合 ,应该既重视证的同一性,又了解病的差异性,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所言: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情志调摄法在妇科 异病同治 中的应用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乙癸同源.«张氏医通»有言: 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为血. 从五行来看,肝为肾之子,«傅青主女科»云: 夫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 治法宜舒肝之郁,即开肾之郁也[3].从妇科病总的病机来看,由于妇女素禀不足,早婚多产,房事不节,常损伤肾气;又由于妇女生理上数伤于血,以致气分偏盛,性情易于波动,常影响到肝.从情志致病来分析,女性发生的怒㊁思㊁恐等强烈的情志变化,可以使人体气机失调,导致气血病变,并且可以导致肝㊁脾㊁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如临床诊疗中,常见到某些职业女性受到家庭婚姻与工作的双重压力致情志不畅,而全职太太们又常因为放慢了前进的步伐,面临婚姻危机而心绪不宁㊁肝气不疏.笔者作为一名妇科医生,在27年的临床诊疗实践中,对于因情志不畅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后期㊁月经先后无定期㊁痛经㊁闭经㊁不孕症等妇科疾病,参照异病同治的原则,一方面开出方药,另一方面笔者认识到与患者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正如华佗«青囊秘录»所言: 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在与患者的交谈中,用心去倾听她们的所思所苦,换位思考,用温馨委婉之语去治疗她们心灵的创伤.闻其言,观其色,测其情,宽其心,顺其志; 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道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 ,打消患者的思想顾虑,消除患者的消极状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通过言语疏导和情志治疗,患者亲其医,信其药,便可逐渐康复.纵观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心理治疗在临床上的运用,有时了解患者的心比了解其病更重要.笔者在实践中也深切感悟到 药之所占只有一半,另一半则全不系药方,而是心药也 .针对患者个体采用不同方式的心理治疗是笔者临床工作中的一大亮点.比如,对于职业女性的肝郁,笔者认为 凡病起于过用 .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具有适应或承受一定限度刺激的能力,但如果超出了人体自身的适应程度或调控能力时,就会发病.过劳则气耗,过怒则伤肝,过思则伤脾,我们只要做到自己的最好就足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钟南山教授认为: 健康的一半为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为心理疾病. 目前,新的医学模式为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每一个人都是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一员,精神心理因素对患病和治疗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相类似的精神心理因素可以导致不同的疾病,所以笔者为不同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调适,亦可谓 异病同治 ,其效甚佳.结语综上所述,«金匮要略»肾气丸是补肾气的代表方剂,其证治体现了异病同治的原则,后世医家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扩大了肾气丸的应用范围. 异病同治 要辨证使用.师古而不泥古, 同治 可以不同方,亦可为广义的治法.心病还须心药医,遵循 异病同治 之法,注重心理抚慰和调适,体现了医疗中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精神. 异病同治 ㊁ 同病异治 都是建立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将继续指导我们,并会得到更为广阔的拓展和应用.参考文献[1]姜德友,黄仰模 金匮要略(案例版)[M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8[2]关静,李峰,宋月晗 异病同治 的理论探讨[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9):650G651 [3]傅山 傅青主女科[M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6(收稿日期2015G06G08)11中国民间疗法2016年2月第24卷第2期㊀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金匮》肾气丸用方琐谈(陈绍宏)

《金匮》肾气丸用方琐谈(陈绍宏)

《金匮》肾气丸用方琐谈(陈绍宏)一、用方心法《金匮》肾气丸为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温阳之桂附二品,也称桂附八味丸。

其方意源于阴阳互根之理,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生化无穷”。

故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用肉桂、附子温补肾阳,则能补水中之火,温肾中之阳。

“虚劳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用其治肾虚腰痛、消渴,后世医家注解甚多,喻嘉言之言尤为精妙:“《金匮》用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者。

脚气即阴气,其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则因过劳其肾,阴气逆于少腹,阻碍膀胱气化,小便不能通利,故用之以收肾气。

其短气有微饮者,饮亦阴类,阻其胸中之阳,故而短气,故用之引饮下出,以安胸中也。

消渴病,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此肾气不能摄水,小便恣出,源泉有立竭之势,故急用以逆折其水也。

夫肾水下趋之消,肾气不上升之渴,非用此以蛰护封藏,蒸动水气……后人谓八味丸为治消渴之圣药,得其旨矣。

”可知凡肾气不足所致的腰痛、肢冷、水肿、小便不利或频数、消渴、咳喘、心悸、眩晕等病,皆可随症选用。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用好此方辨证是关键。

而怎样辨证呢?笔者认为,内伤杂病最好选用脏腑辨证,而在运用脏腑辨证之前,先以八纲辨证,分清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则用方不致大谬矣。

其次,进行脏腑辨证,以肾系疾患为例,须先熟知肾的各种生理功能,如肾藏精,肾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

了然于心,结合肾系疾患的各种病理临床表现即可推断出肾脏气血阴阳失常所致各种病症的发生机理,从而辨出其为肾气、肾阴、肾阳或阴阳亏虚,而对证选方,自能获效。

二、验案举例验案1陈某,男,72岁。

1982年5月7日初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在(160~190)/(100~110)mmHg之间,长期用硝苯地平、复方降压片、利舍平等药治疗,血压始终无明显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金匮肾气丸方义探讨
作者:张家玮, 鲁兆麟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室,北京,100029
刊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5,28(6)
被引用次数:1次
1.广州中医学院方剂学 1979
2.许济群方剂学 1985
3.缪正来实用方剂辞典 1989
4.巢因慈.郁觉初肾气丸主药辨 1988(01)
5.华青是补肾阳还是益肾气--《金匮》肾气丸刍议 1983(03)
6.刘昭纯肾气丸的方义及演变 1984(03)
7.张伯臾中医内科学 1985
8.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 1984
9.《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简明中医辞典 1986
10.王君.赵家俭金匮肾气丸刍议 1991(05)
11.杜天植肾气丸之我见 1996(11)
1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1974
13.刘诗发金匮肾气丸中桂枝考证[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6)
1.张存悌名人与中医(10)[期刊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
2.田玉娥.刘江杰冬季治疗足癣31例[期刊论文]-新疆中医药2004,22(5)
3.李希新手足癣临床治验[期刊论文]-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1)
4.李鑫辉.杜建芳金匮肾气丸防治老年病的研究纂要[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2004,22(3)
5.高励聪.李春梅.李志鸿金匮肾气丸防治内科病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
6.王毓昌"八味六味左归右归"说[期刊论文]-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1)
7.甄栋钦.温树东.陈亚发知柏八味口服液治疗眼科慢性炎症验案3则[期刊论文]-新中医2000,32(10)
8.杨俊.Yang Jun张仲景舌诊规律初探[期刊论文]-浙江中医杂志2006,41(2)
9.董坚.蔡敏肾气丸临床新用[期刊论文]-海南医学2001,12(5)
10.夏晓红艾灸肾俞、足三里治疗瘀血腰痛38例[期刊论文]-河北中医2001,23(11)
1.展照双肾气丸方义及临床应用研究[期刊论文]-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bjzyydxxb200506004.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