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图像专题
初中物理运动图像专项检测题(带答案)

运动图像专项训练1.小华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
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A.小华步行的速度为90m/minB.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800mC.小华骑车的速度为360m/sD.小华在图中AB段的是骑自行车2.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B.AB 段汽车处于匀速运动状态C.BC 段汽车水平方向的受力不平衡D.前3小时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km/h3.已知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且运动8s时,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大于5m,关于两车运动的s﹣t图象,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D.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D.甲和乙都做变速直线运动5.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6.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如图所示的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v﹣t图象中,正确()A.B.C.D.7.如下四个图象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运动图象。
其中,运动形式相同的物体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8.如图是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则该物体的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A.B.C.D.9.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C.甲、乙两车都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D.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10.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0~5s甲车匀速运动B.5s~6s甲车匀速运动C.0~5s乙车速度为2.0m/s D.5s~6s乙车静止1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甲车的速度最快B.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后运动C.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D.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12.如图所示,为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
专题二十 初中物理图像问题

专题二十初中物理图像问题利用图像分析处理物理问题是一种科学方法,各个版本物理教材在研究物理规律时,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图像,这个图像能直观形象的给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结合物理公式就能知道其它量的数值。
物理学科的力电热光知识体系的问题都离不开图像法。
每年全国各地每年中考试题里都含有图像题,重视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是毕业班学生提高成绩的不可忽视的创新举措。
一、物理图像题1.图像内容对于图像类问题,主要考察温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质量——体积图像;电流——电压图像、电阻——温度图象、电阻——压力图象;压强——深度图像;像距——物距图像;力——时间图像;浮力——深度图像;大气压——高度图像等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让学生在深层次上掌握图像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
利用物理图象比较物理量、根据规律选择图象、利用图象获取信息、利用图象进行计算、绘制图象等。
利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是考试说明强调的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2.图像题考法图像问题涵盖面广,在选择题、填空题、分析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中都能经常遇到图像问题,要高度重视。
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河北省在中考试卷中,每年都在最后两道大题其中的一道题里出现一个涉及利用图象提供信息的计算题。
分值可观,加强训练。
二、用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基本思路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初中物理13专题:路程-时间图像(学生版)

专题:路程-时间图像一、课程目标1、根据路程---时间图像特点解决问题;2、了解v-t图二、知识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
特点:(1)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2)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匀速直线运动也可用速度-时间(v-t)图像来表示。
由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t轴的直线。
s-t图简单问题例题1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1)(2)求该物体的速度.该物体在秒内通过的路程.练习1(1)(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求:秒钟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物体运动的速度.s-t图上前后速度变化例题2A.物体的速度是B.该物体的速度是C.该物体处静止状态D.物体的速度是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练习2A.内的平均速度是 B.段物体是运动的C.段平均速度大于段的平均速度D.段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如图是某物体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同一s-t图上的多运动比较例题3A.,米 B.,米C.,米D.,米甲、乙两车同时从点出发沿直线向点运动,甲的图像如图所示.当乙车到达点时,甲车刚好运动了秒,距离点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两点的距离为,则()甲乙甲乙甲乙甲乙甲乙练习3甲车从点、乙车从点沿直线同向而行,、是同一直线上相距米距离的两个点.若乙车在甲车运动秒后才开始运动,当甲车运动秒时两车恰好相遇,甲车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乙车的速度( )A.一定是米/秒 B.可能是米/秒 C.可能是米/秒 D.可能是米/秒例题4A.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小B.甲车所受合力比乙车大C.运动秒两车可能相距米D.运动秒两车可能相距米甲、乙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水平地面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练习4A.甲的图一定为图线B.甲的图可能为图线C.乙的图可能为图线D.甲的图可能为图线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图像是如图所示、、、四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秒时甲、乙间的距离不小于米,则( )例题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反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图象为图所示、两条线.求:(1)(2)乙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秒甲、乙间的距离.甲练习5(1)(2)甲、乙两车同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图如图,乙的速度为米/秒.求:甲运动米所用的时间.此时乙通过的路程.两个s-t图上的速度计算与比较例题6A.一定为米 B.可能为米 C.一定为米 D.可能为米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两点,同时开始沿直线做匀速运动,它们的图像分别如果图乙(a)和(b)所示.若两车运动秒时相遇,则、两点的距离( )练习6、是同一直线上相距米的两点,甲、乙两辆电动小车分别从、同时出发沿直线运动,如图(a)、(b)所示分别是甲、乙两辆电动小车的路程时间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A.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B.经过秒,两车一定相距米 C.经过秒,两车可能相距米D.经过秒,两车可能相距米例题7(1)(2)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相同方向在平直路面上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请计算甲、乙两辆小车的速度.运动秒时,甲、乙两车相距多少距离.练习7(1)(2)、是同一直线上相距米两点,甲从点、乙从点同时沿直线而行,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求:甲的速度.秒后甲、乙两车可能相距的距离.甲v-t图例题8A.在末,乙追上甲 B.前甲比乙运动快,后乙比甲运动快C.前甲在乙的前方,后乙在甲的前方D.在前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质点甲与乙,同时同地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如下图,则( )练习8A. B.C. D.下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表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v-t 图与s-t图的运动对应例题9A.(1)和(4)B.(2)和(3)下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或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C.(2)和(4)D.(1)、(2)、(3)、(4)练习9A.B.C.D.根据图中所给、两物体的图像,判断对应的图像哪个是正确的( )s-t图与v-t图综合应用例题10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练习10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A.甲车加速运动B.乙车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一定相遇D.甲车和乙车速度相同三、你讲我听重点复述通常用字母表示速度,用字母表示路程,用字母表示时间,那么有学生讲题能讲清楚一道题的解决过程和解题逻辑是衡量是否学懂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准.请你认真讲解本节课的【例题5】或【例题 10】,讲清楚题目的考点、方法、逻辑和步骤,培养有条理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形成对题目更深的理解.四、课后测评A.在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C.在内小车移动的距离为D.在内小车移动的距离为1.如图所示是一辆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 )2.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A.B.C.D.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内,小车的速度在变大内,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小车在内比在内运动的慢A.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多B.相遇时通过的路程相等C.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少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两地相距米,智能机器人甲从地、乙地从地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图像分别如图所示.乙比甲晚出发秒钟,根据图像分析可知( )A.B.C.D.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右上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华小明前内,小华跑得较快两人都做变速运动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等于小明的平均速度5.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D.经过,甲乙相距A.甲物体运动的较快B.乙物体的速度是C.相同时间内,D.运动时,甲、乙两物体相距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甲乙7.、两车均做匀速直线向东运动,运动路程和时间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两车速度之比为,则甲描述的是 车的图像(选填“”或“”);若、两车行驶的路程之比为,则所需时间之比是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8.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在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处相遇C.在内,乙同学静止不动D.在内,乙同学的速度为9.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直线运动的路程()或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能表示物体做同一运动的是( )A. B.C. D.。
初中物理图像专题复习PPT课件

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G=F=1400N 对应着AB段
F浮=ρ水g V排 F浮=G-F F=F浮-G 钢丝绳的拉力减小 对应着BC段
F浮不变,F不变 对应着CD段
解:由图可知,圆柱体下底从接触水面到下底接触湖
底所用的时间为t=120s-20s=100s
(1)湖水的深度为:
h=vt=0.1m/s×100s=10m
V
P
ab R0
S 甲
U
O A
U
U
U
L
xO
L
B
xoC L x 乙
o Lx D
二、物理图象中各部分表示的物理意义
y
s/m
G/N
Y
S
G
o
Xx
图1 y=KX
M/Kg m
o
t t/s
图2 s-t图象
I/A I
o
m M/kg
图3 G-m图象
o
v V/m2
图4 M-v
o
u u/v
图5 I-u图象
图1: 正比例函数,K为常数。
0 图7:v-t的图象
4 t/s
图象中各部分的物理意义:
“线”: 表示一个特定的物理量。 “线段”: 表示一个物理过程。 “点”: 表示一个物理状态。 “面”: 可能表示一个物理量。
三、物理图象提供的信息,反映的物 理过程,基本解决方法
例1,如图8所示是不同时刻测量一段(随温度发生均匀变化的)
镍铬合金线的电阻值的R-t测量图象,与时刻t1相比,时刻t 2的
的读数为___________A. (3) 已知该弹簧伸长的长度ΔL与所受拉力F间的关系如图乙
所示。通过计算说明, 开关S闭合后,当电流表指针指在 0.3A处,作用在拉环上水平向右的拉力为多大?
专题十 初中物理图像题考法及其解答技巧

专题十初中物理图像题考法及其解答技巧利用图像分析处理物理问题是一种科学方法,各个版本物理教材在研究物理规律时,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图像,这个图像能直观形象的给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结合物理公式就能知道其它量的数值。
物理学科的力电热光知识体系的问题都离不开图像法。
每年全国各地每年中考试题里都含有图像题,重视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是毕业班学生提高成绩的不可忽视的创新举措。
一、物理图像题考什么与怎样考1.中考考什么对于图像类问题,主要考察温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质量——体积图像;电流——电压图像、电阻——温度图象、电阻——压力图象;压强——深度图像;像距——物距图像;力——时间图像;浮力——深度图像;大气压——高度图像等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让学生在深层次上掌握图像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
利用物理图象比较物理量、根据规律选择图象、利用图象获取信息、利用图象进行计算、绘制图象等。
利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是考试说明强调的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2.中考怎么考图像问题涵盖面广,在选择题、填空题、分析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中都能经常遇到图像问题,要高度重视。
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河北省在中考试卷中,每年都在最后两道大题其中的一道题里出现一个涉及利用图象提供信息的计算题。
分值可观,加强训练。
二、用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基本思路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初中物理图像专题教案

初中物理图像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像的基本概念,了解图像在物理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图像的识别、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2. 物理图像的应用:力学图像、电学图像、热学图像等。
3. 图像的识别与分析:如何识别图像类型、如何分析图像信息。
4. 图像的实际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如物体运动、电路分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图像的基本概念,物理图像的应用。
2. 难点:图像的识别与分析,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图像的基本概念和物理图像的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图像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和分析图像。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图像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像,引导学生关注图像在物理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图像的基本概念,介绍物理图像的分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图像实例,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分析图像。
4. 实践操作: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图像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像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图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图像基本概念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对物理图像应用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识别和分析图像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图像知识的实际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图像实例:收集各种物理图像实例,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 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图像知识解决。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图像的基本概念,讲解物理图像的分类和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具体图像实例,教授识别和分析图像的方法。
3. 第三课时:布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图像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电学图像专题复习

4、面积 某些物理图像其图线与横坐标轴
的某一区间的图线所围成的面积又 常表示一个新的物理量的大小。
例如图中的阴影部分 面积的大小等于物体 在0~t0时间内所通 过的路程.
例4、某型号电饭煲有加热和保温功 能,如下图甲所示为其内部电路原理 图,如图乙是该电饭煲工作时电功率 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则图中阴影部分 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 _加___热__时__电__流___所__做__功___,其大小为 _4_._8_×__1_0_5。J
动态电路----利用图像求极值
4、如图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后示电,数则 析压分滑I可:的U表析片判变=P的解:在P断9化示析由当Va当电关时数时:b滑U端源系,为,由到由=I滑电如9最=坐a坐V端到压图大1标时标.时a5是..端图,A图即I,=,可可为滑19电.知知电5动A压,源V变,,表电阻示压器数值U为与0电,流此表时
解析::当P在b端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大,电流 最I压小U=电=I当所09=源∴.V0P以5。.在A电RR:5,abP总bA定压端 总,=值=定=UR时UU=总电总值/,9II阻–V=电电=。9R9RV路和阻V×=/1的变R008.和总.Ω阻55A电变器A-==64阻R阻1.Ωa58b最串器WΩ=大1联R2,aΩ分b串电得联流电最,源小电为
例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 额定电压为12V,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最右端 滑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小灯泡的I﹣U关系图象如
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2__4_____W,, 电源电压为__1_2___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_9_____Ω
3、斜率 斜率=纵坐标物理量的增量/横坐标物 理量的增量
电学图像专题复习
图像的作用
初中物理物体运动的图像

例1.(2017∙大庆)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 运动 的s-t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0~t1 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 乙向东运动 B.t1~t3 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 t2 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2~t4 时间内,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0~t4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要大
物体运动的图像
路程—时间图像 s/m
t/s s-t 图像
速度—时间图像 v/m∙s-1
t/s v-t 图像
s-t 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反映物体运动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甲物体速度保持不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匀速直线运动
v甲 < v乙
①相同时间, 比较路程 乙运动的路程比甲运动的路程要大
②相同路程, 比较时间 运动时间越短, 速度越快
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也就越大
s-t 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反映物体运动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静止不动
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也就越大
v-t 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反映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v/m∙s-1(速度)
v/m∙s-1
甲 t/s(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
乙 t/s 加速运动
例2.(2015∙南安市校级期中)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 同 时向一个方向运动, 甲乙两个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 则 (C) A.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甲物体在第3秒内朝负方向运动 C.甲乙两物体在第2s末相遇 D.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谢谢观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图像专题
复习目标
1、 能结合图像利用控制变量法比较物理量得大小。
2、 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挖掘已知条件,解决问题。
3、当堂学习
一·图像类型一
特点:图像时过坐标原点得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即图像上
任一点对应得横纵坐标得比值不变,成正比。
常见得有:(1)Y –X 图像:Y 与X 成正比,比值就是定值。
(2)s -t 图象:研究物体运动形式。
(3)G -m 图象:描述星球表面物体受到重力与物体质量关系。
(4)m -V 图象:图象描述得就是物质得一种特性。
(5)U -I 图线:U -I 图象用来描述得导体导电能力得
例1、甲、乙两种物质,它们得质量跟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ρ甲__ρ乙 (选填“>”、“<”或“=”),其中乙物质可能就是____。
针对练习1、两定值电阻甲、乙中得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所示,现在将甲与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 得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得就是( )
A.甲得电阻值大于乙得电阻值
B.甲得电压大于乙得电压
C.甲消耗得电功率大于乙消耗得电功率
D.甲得电流等于乙得电流
2、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
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就是她两
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得距离随时间变化
得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木块两次受到得拉力与摩擦力均相等
B.木块第1次受到得拉力较大
C.木块两次得动能一样多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得功一样多
二·图像类型二
特点:图像时曲线型,解题时瞧清图像得变化趋势。
例2、灯泡L 得额定电压为6V 、小明通过实验测得电流随电压变化得曲线如图。
由图可知,当灯泡L 正常发光时,通过其灯丝得电流就是 A,此时灯泡L 得电阻就是 Ω;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L 两端得电压为3V,则此时灯泡L 消耗得实际功率为 W 。
针对练习1、如图3所示就是标有“2、5V ”字样得小灯泡L 得电阻随它两端电压变化得图象。
将小灯泡L 与电阻R 接入图4所示得电路中,电源1题
例2 图3
R /Ω 0 1
2 3 、 U /V 2 4 6 8
1
、
电压为6V 。
当开关S 断开时,小灯泡得阻值为 Ω;当开关S 闭合时,小灯泡恰能正常发光,则电阻R 消耗得功率为 W 。
2、如图5所示就是电阻甲与乙得U-I 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电阻甲与乙都就是阻值不变得电阻
B.当乙两端电压为2V 时,R 乙=5Ω
C.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0、2A 时,源电压为2V
D.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2V 时,电路总功率为1、2W
三·图像类型三
特点:图像就是折线型(图像就是分段得)。
解这类图像时,弄清每段图形所描述得物理过程。
例3、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得高度处。
图乙就是绳子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得图像,取g=10N/Kg 。
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判断正确得就是( )
A 、该金属块重力得大小为34N
B 、浸没在水中得金属块受到得浮力大小就是20N
C 、在t 1至t 2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得浮力逐渐增大
D 、该金属块得密度就是3、4×103Kg/m 3
针对练习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得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得同学根据测得得数据绘制了如图9所示得图象。
(1)由图象可瞧出该物质得熔点就是____℃,在第2min 末该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得特点就是不断吸热,温度_____,内能增大。
(3)比较图中AB段与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得温度,____段吸收得热量较多。
2、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得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得
水平拉力F 得作用,F 得大小与时间t 得关系如图乙所示,对应得物体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得关系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t=1s 时,物体受到得摩擦力为 N,当t=3s 时,物体受到得摩擦力为 N,物体受到得合力为 N,4—6s 拉力得功率为 W ,拉力做得功为 J 、
反思总结
巩固提升
1.质量相同得A 、B 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得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得s -t 图象分别如图8120甲、乙所示,则( )
图8120
A.两件货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6秒A 货物得平均速度小于B 货物得平均速度 图9 2
2
-4
4-A
C.吊车钢索对A货物得拉力大于A货物得重力
D.B货物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2.一长方体铁块按图所示,从下表面与液面刚刚接触时下放至图中虚线位置。
能大致反映铁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浮力得大小F浮与铁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深关系得图像就是( )K
b1 、C om
3、一定质量得货物在吊车钢索得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不考虑空气得阻力与钢索重力),货物运动得路程(s)一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得就是:( )
A.2s时钢索得拉力大小等于8s时钢索得拉力大小
B.货物竖直向上运动时,4s时得速度小于10s时得速度
C.0至6s内钢索拉力做得功小于6s至12s内钢索拉力做得功
D.货物在0至12s内得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钢索拉力得功率保持不变
4.如甲图所示得电加热恒温箱,由控制电路与加热电路两部分构成,其中控制电路由U1=6V得电源、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忽略不计)、热敏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而成.加热电路由U2=220V得电源与R0=48、4Ω得电热丝串联而成.恒温箱内包含了图中虚线框内得电热丝R0与热敏电阻R1.乙图就是热敏电阻R1得阻值随温度变化得图象.当控制电路中得电流达到0、05A时,衔铁被吸下来,触点处断开,加热电路停止工作,当控制电路中得电流小于0、05A时,衔铁被弹回,触点处接通,加热电路正常工作,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当恒温箱中温度保持在60℃时,在乙图中读出对应得热敏电阻得阻值为多大?
(2)加热电路正常工作1min,电热丝R0产生得电热就是多少?
(3)通过调节控制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得电阻,就能调节恒温箱中需要设定得不同温度.如果滑动变阻器R2得最大电阻为90Ω,该恒温箱能够设定得温度范围就是多少?
5、如图17所示,某工程队在一次施工作业中,以恒定速度沿竖直方向将质量为5×103kg
得圆柱形实心工件从深水中吊起至距水面某一高度。
绳子作用在工件上端得拉力F得功率P随工件上升高度h变化得图象如图18所示,不计水得阻力(ρ水=1、0×103kg/m3,g 取10N/kg),求:
⑴工件上升得速度大小?
⑵当工件露出水面得1/2时所受得浮力大小?
⑶工件得横截面积S就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