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展示复习任务目标:(学生读)1、记住我国的地理位置并会评价其特点;2、记住我国领土面积和疆域范围、濒临海洋、内海、半岛、岛屿和海峡、邻国;3、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4、记住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位置;5、记住我国目前的人口数量及增长趋势;6、知道我国的人口密度及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7、理解我国人口政策;8、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9、知道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及主要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环节一:1、幻灯片出示地图由学生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强调学生注意几条特殊经纬线)2、由学生回答我国四个端点展示我国的疆域辽阔;3、用两组图片反应我国跨经度广和纬度广所展现的不同景观(时差和气候的差异)4、我国陆地面积广阔960 万平方千米,同时我国也是个海洋大国。
由学生在幻灯片上指出我国濒临的海洋、海峡、主要的岛屿、半岛。
(注意两个内海、钓鱼岛、南海的三沙市)5、由我国陆疆2 万多千米,海疆1.8 万多千米引出我国邻国众多,让学生指出我国的陆上和海上邻国。
(注意位置)6、我国的疆域辽阔,为了更好的管理划分了行政区划,要求学生介绍划分了几级行政区划,共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划。
7、检查学生对行政区划的掌握情况(检查方向: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和轮廓)老师指学生说和老师说学生指。
8、由图分析出我国人口信息,并回答问题: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 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请分析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放慢的原因?(人口政策,计划生育和二胎政策)9、人口的分布,出示人口密度分布图幻灯片(学生回答,人口密度的公式,人口分界线)10、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生回答后展示幻灯片)老师再进行归纳总结11、人口政策和民族内容以填空的形式检查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专题16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复习讲义)-2022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专题16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复习讲义)【课程标准|要点图解|考点梳理|典例解析】1.区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量及其特点。
●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和民族●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测。
●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经纬位置(1)我国南北纬度相差近50°,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2)我国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两端的地方时相差4个多小时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2.辽阔的疆域(1)领土四至点东至点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西至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北至点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北的村——北极村南至点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南的地级市——三沙市(2)陆地大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按逆时针方向排列: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3)海洋大国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临海四海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一洋太平洋内海渤海、琼州海峡岛屿半岛自北向南主要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面积较大的岛屿台湾岛(第一大岛)、海南岛(第二大岛)、崇明岛(最大冲积岛)群岛舟山群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列岛和面积较小的南海诸岛等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6个)3.我国地理位置及国土辽阔的优越性1.行政区划三级划分2.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3.特殊省级行政区同时濒临渤海、黄海辽宁省、山东省既有海岸线又有国境线辽宁省、广西壮族自治区1.人口数量世界第一:我国总人口为13.7亿(2010年),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分布不均。
中考地理第八章疆域和人口民族复习教案

民族1.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人口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及分布教学难点:各民族的名称及分布3. 教学用具课件4. 教学过程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
接着,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
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了解到有些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字。
老师在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3.完成了以上几项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4.讲解少数民族的概念。
首先列出汉族的人口数和全国人口总数,其次让学生计算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最后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1.读课本图1-3-1“我国民族的分布”。
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4.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与反思-星球版

1、使用中国疆域示意图,地球仪演示。2师生活动、生生活动或小组活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我国的陆上邻国的名称和位置。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学习了世界各地的地理状况,今天开始学习我国的情况。
简单回忆上一学年内容
1、(拿出地球仪)请同学们参考地球仪和以前所学内容,分析我国的位置,从海陆和纬度两个方面。
2、对比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蒙古、日本,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板书:一、优越的地理性
讲解:我们的国家海陆兼备,纬度适中,是一个位置优越的国家。
读5页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分析其南北和东西的距离。
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分析海陆位置,找出我国临的大洋河所在的大洲。另外一个分析纬度位置,找出中国所在的半球,所处了温度带。
分成两个小组,一个找海洋,包括临海和内海。另外一个找国家,说明分别位于东面还是东南。
上黑板给同学们指出并说明。
提高学生的读图技能。强化知识的运用。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重视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性,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多样的学习方式,注意应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学环境尤其是问题情景的创设教学用具的使用等有针对、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 知道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3、 了解我国所临海洋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三、学习者特征
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中国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不好,主要是在读图方面较弱,部分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所以加强读图练习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
中考地理第八章疆域和人口复习教案

疆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及邻国;2.知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想像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与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意识;2.了解香港、澳门与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局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述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相关地图、地球仪。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伴随着炎热的酷暑渐渐消散,金色的九月把大家迎入了初中的第二个学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地理课将要学习哪些知识呢?请大家翻开目录,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学年我们将学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方方面面。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板书)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讲授新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初一学过的,关于地球与地球仪的根底知识。
(活动)大屏幕展示世界政区图1.请大家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以下特殊的经纬线:0°经线,180°经线,20°W经线,160°E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纬30°、60°纬线。
(请同学上前在大屏幕地图上一一指出)2.提问,请同学指图答复: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五带的划分;低、中、高纬的划分。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用红色胶带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东西半球界限,并用黄色胶带粘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把红色胶带剪成的五角星贴在首都北京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洲及欧洲的分界限。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教学设计,主要涵盖了中国疆域的地理位置、面积、邻国、行政区划以及人口分布、人口政策等内容。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基本地理情况的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之前的学习,对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我国疆域的边界、人口政策等细节内容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复习过程中进行强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邻国、行政区划等基本概况;理解我国的人口分布、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大事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邻国、行政区划;我国的人口分布、人口政策。
2.难点:我国疆域边界的具体位置;人口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创设情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疆域情况。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地理位置、邻国、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疆域的面积、边界等详细信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疆域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及其影响。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我国疆域和人口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在疆域和人口方面的新政策及其意义。
第一章_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教案 (2)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序号:课时1 课时1、记住我国人口总数。
2、运用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人口政策。
3、运用人口分布图,叙述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重点)4、运用民族分布图,叙述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复习方法:运用地图,会读图、填图,讲练结合。
知识梳理: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总人口约为________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_____,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________至云南省的________一线,该线以东人口________(多、少),以西人口________(多、少)。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政府把实行____________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1、我国共有______个民族。
其中,________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民族占8.5%,称为________民族。
2、我国共有_____个少数民族,其中______族人口最多。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汉族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______部和______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地区,。
)4、民族风情:如:____族的泼水节、______族的那达慕大会、汉族的赛龙舟等。
课堂练习:1.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总数是( )A.12.95亿 B.11.95亿C.13.41亿 D.13.95亿2.我国人口地理界线是()A.漠河—腾冲一线 B.漠河—拉萨一线C.黑河—腾冲一线 D.黑河—昆明一线3.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是()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D.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不协调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省区是()A.新 B.桂 C.藏 D.内蒙古5.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的大家庭,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A.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B.各民族居住地区相互独立C.各民族居住地区相互交错,均匀分布D.集中分布,不均匀6、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A、西北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C、西南地区D、东北地区7、2011年分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近13.41亿,我国人口总数规模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国防兵力不足B.劳动力短缺C.耕地闲置D.交通拥挤、住房紧张8、我国少数民族与其特点组合正确的是()A.壮族—孔雀舞B.回族----分布最广C.满族----人口最多D.藏族----泼水节9、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C、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D、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10、下图中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活动判断正确的是()11.读下图,完成问题。
九年级地理综合复习教案七篇

九年级地理综合复习教案七篇九年级地理综合复习教案【篇1】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两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板书设计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二、辽阔的国土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跨近50个纬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资中县龙山镇中心学校兰波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使学生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明确我国的的四至点,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复习巩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轮廓。
3、复习巩固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特点,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4、复习巩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掌握主要少数民族风俗及其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的位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知识梳理
1、中国的位置和疆域
学生根据课件提示,完成我国的位置及优越性,陆界和邻国,海洋三部分的知识。
老师点拨。
2、三级行政区划
明确三级行政区,利用课件重点帮助学生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及位置和轮廓(抓住轮廓特征)。
3、人口和民族
据课件提示,完成我国的人口,民族部分的知识梳理。
老师提示一些民族的习俗,节日、服饰等.
三、例题精练。
读右面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中分别代表的少数民族是:
A____ __族B___ __族
C___ __族D_____族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对图(填字母)的生活环境描写。
图中他们正在进行______大会节日中的一项摔跤。
(3)B图的舞蹈是__________;可以判定,该民族主要居住在__________省,简称是_________,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
以下的为其省区轮廓图。
学生先做题,教师再讲解,让学生明白本章节知识的基础性和综合性。
四、组织知识竞赛
学生分四组,每组分别完成A、B、C、D四套习题,每套习题为9个选择题,1个综合题。
各小组抽3名同学来进行汇报,当一组在汇报时,其它组的组员判断其对错,最后根据各组得分确定优秀小组。
教师进行活动小结。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