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演示教学
数字推理的步骤和技巧

第一步:整体观察,若有线性趋势则走思路A,若没有线性趋势或线性趋势不明显则走思路B。
注:线性趋势是指数列总体上往一个方向发展,即数值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且直观上数值的大小变化跟项数本身有直接关联(别觉得太玄乎,其实大家做过一些题后都能有这个直觉)第二步思路A:分析趋势1,增幅(包括减幅)一般做加减。
基本方法是做差,但如果做差超过三级仍找不到规律,立即转换思路,因为公考没有考过三级以上的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1:-8,15,39,65,94,128,170,()A.180 B.210 C. 225 D 25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数值逐渐增大,且增幅一般,考虑做差,得出差23,24,26,29,34,42,再度形成一个增幅很小的线性数列,再做差得出1,2,3,5,8,很明显的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5+8=13,因而二级差数列的下一项是42+13=55,因此一级数列的下一项是170+55=225,选C。
总结:做差不会超过三级;一些典型的数列要熟记在心2,增幅较大做乘除例2:0.25,0.25,0.5,2,16,()A.32 B. 64 C.128 D.25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从0.25增到16,增幅较大考虑做乘除,后项除以前项得出1,2,4,8,典型的等比数列,二级数列下一项是8*2=16,因此原数列下一项是16*16=256总结:做商也不会超过三级3,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例3:2,5,28,257,()A.2006 B。
1342 C。
3503 D。
312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最大数规律较明显是该题的突破口,注意到257附近有幂次数256,同理28附近有27、25,5附近有4、8,2附近有1、4。
而数列的每一项必与其项数有关,所以与原数列相关的幂次数列应是1,4,27,256(原数列各项加1所得)即1^1,2^2,3^3,4^4,下一项应该是5^5,即3125,所以选D总结:对幂次数要熟悉第二步思路B:寻找视觉冲击点注:视觉冲击点是指数列中存在着的相对特殊、与众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是解题思路的导引视觉冲击点1:长数列,项数在6项以上。
数字推理解题技巧

数字推理解题技巧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数字推理是我国目前所有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的必考题形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数字和基本数列的敏感程度,也是反映考生基本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增加这方面的练习也能有效的锻炼考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图形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一些题型的深度把握也有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数字推理中应用到的三种思维模式。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三种思维模式中的第一种,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模式,那就是横向递推的思维模式。
横向递推的思维模式是指在一组数列中,由数字的前几项,经过一定的线性组合,得到下一项的思维模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
5 11 23 47 ( )根据横向递推的思维模式,思考方向是如何从5得到11,会想到乘2再加1,按照这样的思路继续向下推,发现,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再加1,于是找出规律,这里应该填95。
再举一例。
2 3 5 8 13 ( )这个数列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基本数列,和数列。
这一类数列是前几项加和会得到下一项。
这里应该填8于13的和,21。
我们总结一下横向递推思维模式的解题思路特点,在这种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我们总是习惯于在给出数列的本身上去找连续几项之间的线性组合规律,这也是这一思维模式的根本所在。
相较于横向递推思维模式,稍为复杂的就是纵向延伸的思维模式。
他不再是简单的考虑数列本身,而是把数列当中的每一个数,都表示为另外一种形式,从中找到新的规律。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
1/9 1 7 36 ( )注意这样一个数列,如果我们把36换成35的话,我们会发现,前后项之间会出现微妙的倍数变化关系,即后向除前项得到数列9 7 5 3,这里可以填上105。
但这里时36的话就没有这样的倍数变化关系了。
那么我们可以用纵向延伸的思维模式,把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述,即9-1 80 71 62 53,这里可以填125。
数字推理答题技巧(公开版)

数字推理答题技巧施久亮解题突破五大要诀――抓住数列的阿喀琉斯之踵一、先加减,后乘除,根据数字大小变化的规律判断属于何种数列类型1、数字快速增减的2、数字平稳增减的3、数字高低起伏的4、数字非常接近的二、分析项数,确定关键项,注意项与项之间关系,注意数列的级数(确定是几项关联、几级数列或组合还是间隔)1、项数低于或等于5项的2、项数为6项的3、项数大于6项的4、项数超多的三、抓住关键项,分析敏感数字1、平方数、立方数及其相邻数2、0、1及其相邻数以及常见变化3、基本数列4、分数题注意通分后的变化,关注小分子分母项四、找准起步点1、特别注意1、2项之间的关系五、寻找薄弱环节,确定关键数字,一举突破1、数列的不和谐部分、与众不同部分2、敏感数字,如0或1及其附近数3、从选项中找突破口基本功练习一、心算练习二、数字基础三、熟练基本数列四、中央及浙江真题练习数字推理基础一、基本数列(加减乘除)1、加减法数列差的几种形式:等差(常数):3例1:2 5 8 11 14自然顺序数:1、2、3、4、5例1:2 3 5 8 12 17平方数或立方数例1:5 6 10 19 45 70加减法单项数列1、2、3、4、5加减法双项数列2 3 5 8 13 21 例1:56,79,129,202,325 ()例2:3,-1,5,1,()A.3B.7.C.25D.64加减法三项数列例1:1 2 4 7 13 24 ()例2:1 4 3 5 2 6 4 7 ()2、乘除法数列乘除法单项数列乘除法双项数列例1:3,4,12,48,()A 96B 36C 192D 5763、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数列例1:16 17 36 111 448 ( )例2:5,( ),39,60,105.A.10B.14C.25D.30例3:-2 ,-1, 1, 5 () 29A.17B.15C.13D.11例4:172,84,40,18,()例5:-1,0,1,2,9,()A.11B.82C.729D.730例6:3, 7, 16, 107,()A.1707B.1704C.1086D.1072二、数列的组合和延伸一级数列二级数列三级数列间隔组合数列分段组合数列对称组合数列三、题目类型1、单项数列例1:27 16 5 ()1/7例2:1\7 1\26 1\63 1\124 ( )例3:-1,0,27,()。
数字推理讲义(完整篇)

数字推理讲义(作者:天字1号-徐克猛)版权所有,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严禁转载和用作商业用途!一、规律的基本认识1、数字推理是什么,实则就是寻找规律的一种形式,这就划分为2个问题就研究(1).什么才是规律?(2).怎么找出来?数字推理题主要用来测查应试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该类题通常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规律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奇百怪,每个人心目中对规律的判断尺度也是不尽相同,这就导致我们在学习数字推理的过程中有些迷茫:为什么有时候国家这等权威机构出的数推会有2种答案呢?究竟哪个才是得分点呢?对此就要大家对规律有一个相对客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规律从宏观角度来说,是一种多种相同性质的形式周期性重复出现的表现。
如:1,11,6,7,8,1,11,6,7,8,1,11,6,7,8......2、数字推理的规律的基本特点要求:(1).已给数推的项至少要构成3项或者3项以上的表现形式,除复杂的多项混合运算的除外。
例1:11,13,16,21,28,()A.37B.39C.40D.41【解答】一级差值:2,3,5,7,(11)一目了然为质数序列。
例2:2,3,13,175,()A.30625B.30651C.30759D.30952【解答】要结合选项来看,选项如此之大,且均为5位数,运算形式不是乘积就是次方、阶乘构成。
乘积上看13×175的结果远远不能达到其选项范围,而阶乘的形式:1,2,6,24,120,720..... 跟项序列所表现的数字有差距,因此重点先考虑含次方。
在这个条件下,我们发现175^2= 30625 接近选项。
故而考虑后者项的平方数。
用小数字验证,即2和3的平方如何得到13呢?2×2+3^2=13,3×2+13^2=175.故而总结出规律表达式为A^2+B^2=C.从上述2个例子当中可以看出,例题1是较为规范的规律形式表现,通过给出的最直接的四个规律数字2,3,5,7 可以推断11,规律直接项越多,所表现的规律形式就会越少,其结果的唯一性就会增大。
十大数字推理规律详解

请开始答题: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7,11,15,( )A .19B .20C .22D. 25【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
(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例题】7,11,16,22,( )A.28B.29C.32D.33【答案】B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22+7=29。
即答案为B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例题】7,11,13,14,( )A.15B.14.5C.16D.17【答案】B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1。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则第五个数为14+0.5=14.5。
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例题】7,11,6,12,( )A.5C.16D.15【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
图形数字推理技巧

行测考试中图形数字推理备考要点目前,图形数字推理常见的题型有三种:㈠圆圈型数字推理:1、有心圆圈型;2、无心圆圈型;㈡九宫格数字推理:3×3网格形式;㈢其他几何型数字推理:1、三角形;2、环形;3、正方形;4、长方形一、圆圈型数字推理1、有心圆圈型:周边数字通过运算得到中间圈内的数字。
2、无心圆圈型:周边数字之间满足一个基本运算等式。
解题一般规律1、基本规律是通过加减乘除,较少情况用到“倍数”和“乘方”。
2、运算方向一般为上下、左右、交叉(交叉最常见)。
(一) 有心圆圈型1、奇数法则:(1)如果每个圆圈中都是偶数个奇数,那么解题一般从“加减”入手。
(2)如果有一个圆圈中有奇数个奇数,那么这道题一般无法通过“加减”完成,应该优先考虑“乘法”和“除法”。
2、非奇数解法:(1)先加减,后相乘。
如果前面两个中心数字容易分解,先对其分解,然后在周边数字中构造因数。
(2)先乘除,后加减。
如果两个中心数字有一个较大且不易分解,应先从周边数字出发,选取两个先相乘,然后进行修正。
(二)无心圆圈型1、运算目标:有心圆圈型一般以中心数字为运算目标,而无心圆圈型从形式上看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那么一般的运算目标我们定位为,圆圈中的两个数字的加减乘除=两外两个数字的加减乘除。
2、当无心圆圈型涉及到乘法,优先考虑较小数字相乘。
3、把一个两位数字拆分成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放在圆圈的两个位臵得考法,大家一定要注意。
二、九宫格数字推理(一)等差等比型(最简单,越来越少考):数字沿行方向与列方向呈等比或等差规律。
(二)分组计算型:九宫格中按照行和列分组计算,得到的结果呈简单规律。
(三)线性递推型(较常见):一般模式为“第一列的a倍加上第二列的b倍等于第三列”,但目标数列可能是第一列,也可能是第三列。
三、其他几何型数字推理(一)三角形:中心数字为运算的目标数字。
(二)正方形(略)(三)五格型(略)图形形式数字推理常见题型一、圆圈形式数字推理此类题型题干是几个圆圈,每个圆圈被分成四份,考生需要总结前几个圆圈中数字之间的关系,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使得最后一个圆圈也符合前面的规律。
数字推理PPT课件

A.180 B.210 C.225 D.256
解析 -8 15 39 65 94 128 170(225)
二级 23 24 26 29 34 42(55)
三级 数列
1 2 3 5 8 (13)递推
答案 C
第五节 做商多级数列
基本特征:数字之间倍数关系比较明显
三大趋势:
(1)数字分数化,小数化 (2)两两做商得到一个“非等差形式” 简单数列
答案 C
例3 3,4,8,26,122,( ) A.722 B.727 C.729 D.731
解析 敏感数字26和122 3=1!+2;4=2!+2;8=3!+2;26=4!+2; 122=5!+2;(722)=6!+2
答案 A
二、多数字联系 即从题目中所给的某些数字组合出发,寻找之
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解析试题的思维方式。 经研究,大约75%的情况下考虑“三个数片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五、周期数列 重复出现前面相同(相似)项的数列叫做
周期数列。 例如(1)2,8,9,2,8,9
(2)6,11,6,11,6,11 (3)1,2,6,-1,-2,-6
一般说来,周期数列(包括未知项)至少 应出现两个“3循环节”,或三个“2循环 节”,所以要判断有无周期规律,加上未知 项至少要有六项。
例1 3,5,22,42,83,( ) A.133 B.156 C.163
D.164
解析 3 5 22 42 83 (133) 做和 8 27 64 125(216)立方 数列
答案 A
例2 1/3,3,1/12,4/3,3/64,( ) A.13/84 B.64/75 C.3/52 D.3/32
数字推理步骤

数推解题的一般步骤1,首先我们一看到数字题目,第一感觉就能快速、准确的找到思路。
这当然是最好的,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需要平时大量的练习,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就是我们常说的秒杀了。
(5秒钟可以做出来)例:4,4,6,12,30,90,()A300 B315 C325 D360【解析】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一看数列,就应该能快速的想到,这个考察的等比树立了。
4,46,1230,90两项两项的看,都是在提醒我们了选择B。
B/A为1,1.5,2,2.5,3,3.5。
2,当我们第一眼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这时候往往可以尝试用做差来看,好多题目其实做差以后就发现规律了。
这个最基本的规律千万不能忘记。
(5秒)例:3,4,4,6,4,()A4 B6 C8 D10【解析】选择D。
这个题目我们一看,估计是没什么思路的,数字很接近,而且不在一些特殊数列的附近,那我们就做差。
1,0,2,-2,6-1,2,-4,8这时候我们就发现了求了二次差以后就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了。
3,做差不行,下面就要仔细观察数字,分析并找出具体的规律了。
(20-30秒)分析的时候要整体观察和部分观察相结合。
整体观察:是用来确定题目大概是什么规律,如平方,立方数的附近,递推思路,质数,合数数列等等。
这里如果数列只有四项,让你求第五项,一般都是考虑数字本身的变化,不是两,三项之间相互的变化。
超过五项,让你求第六项,第七项……,那就要通过部分观察来分析题目了。
部分观察:是二项或者三项放在一起分析,同时大胆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整个数列,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出规律;如果没有得到验证,要迅速改变思考角度,尝试另外一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止。
例1:2,3,3,6,12,()A60 B20 C36 D40【解析】这个题目,我们三项放在一起看3,6,12我们乘方口诀是很熟悉的2*6=12,这里有个3,那是不是第一项要减去1,然后乘以第二项等于第三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一.题型:●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 1】2,5,8,()A 10B 11C 12D 13【解答】从上题的前 3 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 5,第一个数字为 2,两者的差为 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 8+3=11,第四项应该是 11,即答案为 B.【例题 2】3,4,6,9,(),18A 11B 12C 13D 14【解答】答案为C.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差数列 1,2,3,4,5,…….显然,括号内的数字应填13.在这种题中,虽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例题 3】3,9,27,81()A 243B 342C 433D 135【解答】答案为A.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其特点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该题中后项与前项相除得数均为 3,故括号内的数字应填 243.【例题 4】8,8,12,24,60,()A 90B 120C 180D 240【解答】答案为C.该题难度较大,可以视为等比数列的一个变形.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括号内的数字应为 60×3=180.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我们在这里作为例题专门加以强调.该题是 1997 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例题 5】8,14,26,50,()A 76B 98C 100D 104【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等比数列的变式,前后两项不是直接的比例关系,而是中间绕了一个弯,前一项的 2 倍减 2 之后得到后一项.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 50×2-2=98.●等差与等比混合式【例题 6】5,4,10,8,15,16,(),()A 20,18B 18,32C 20,32D 18,32【解答】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等差、等比数列的混合题.其中奇数项是以 5 为首项、等差为 5 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以 4 为首项、等比为 2 的等比数列.这样一来答案就可以容易得知是C.这种题型的灵活度高,可以随意地拆加或重新组合,可以说是在等比和等差数列当中的最有难度的一种题型.●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例题 7】34,35,69,104,()A 138B 139C 173D 179【解答】答案为C.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这种假想的规律迅速在下一个数字中进行检验,35+69=104,得到了验证,说明假设的规律正确,以此规律得到该题的正确答案为173.在数字推理测验中,前两项或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例题 8】5,3,2,1,1,()A -3B -2C 0D 2【解答】这题与上题同属一个类型,有点不同的是上题是相加形式的,而这题属于相减形式,即第一项 5 与第二项 3 的差等于第三项 2,第四项又是第二项和第三项之差……所以,第四项和第五项之差就是未知项,即 1-1=0,故答案为 C.●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例题 9】2,5,10,50,()A 100B 200C 250D 500【解答】这是一道相乘形式的题,由观察可知这个数列中的第三项 10 等于第一、第二项之积,第四项则是第二、第三两项之积,可知未知项应该是第三、第四项之积,故答案应为D.【例题 10】100,50,2,25,()A 1B 3C 2/25D 2/5【解答】这个数列则是相除形式的数列,即后一项是前两项之比,所以未知项应该是 2/25,即选 C.●求平方数及其变式【例题 11】1,4,9,(),25,36A 10B 14C 20D 16【解答】答案为 D.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试题,直觉力强的考生马上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反应,第一个数字是 1 的平方,第二个数字是 2 的平方,第三个数字是 3 的平方,第五和第六个数字分别是 5、6 的平方,所以第四个数字必定是 4 的平方.对于这类问题,要想迅速作出反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是很有必要的.【例题 12】66,83,102,123,()A 144B 145C 146D 147【解答】答案为 C.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 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 12 的平方再加 2,得 146.这种在平方数列基础上加减乘除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数列,初看起来显得理不出头绪,不知从哪里下手,但只要把握住平方规律,问题就可以划繁为简了.●求立方数及其变式【例题 13】1,8,27,()A 36B 64C 72 D81【解答】答案为 B.各项分别是 1,2,3,4 的立方,故括号内应填的数字是 64.【例题 14】0,6,24,60,120,()A 186B 210C 220D 226【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比较有难度的题目,但如果你能想到它是立方型的变式,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至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道题的规律是:第一个数是 1 的立方减 1,第二个数是 2 的立方减 2,第三个数是 3的立方减 3,第四个数是 4 的立方减4,依此类推,空格处应为 6 的立方减 6,即 210.●双重数列【例题 15】257,178,259,173,261,168,263,()A 275B 279C 164D 163【解答】答案为D.通过考察数字排列的特征,我们会发现,第一个数较大,第二个数较小,第三个数较大,第四个数较小,…….也就是说,奇数项的都是大数,而偶数项的都是小数.可以判断,这是两项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排列方式.在这类题目中,规律不能在邻项之间寻找,而必须在隔项中寻找.我们可以看到,奇数项是257,259,261,263,是一种等差数列的排列方式.而偶数项是 178,173,168,(),也是一个等差数列,所以括号中的数应为 168-5=163.顺便说一下,该题中的两个数列都是以等差数列的规律排列,但也有一些题目中两个数列是按不同规律排列的,不过题目的实质没有变化.两个数列交替排列在一列数字中,也是数字推理测验中一种较常见的形式.只有当你把这一列数字判断为多组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时,才算找到了正确解答这道题的方向,你的成功就已经 80%了.●简单有理化式二、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方法数字推理题难度较大,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解答数字推理问题大有帮助.1 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面的数,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出规律,问题即迎刃而解;如果假设被否定,立即改变思考角度,提出另外一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止.2 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3 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导规律;空缺项在最前面的,则从后往前寻找规律;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两边同时推导.4 若自己一时难以找出规律,可用常见的规律来“对号入座”,加以验证.常见的排列规律有:(1)奇偶数规律:各个数都是奇数(单数)或偶数(双数);(2)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3)等比: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如:2 4 8 16 32 64()这是一个“公比”为 2(即相邻数之间的比值为 2)的等比数列,空缺项应为 128.(4)二级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如:4 2 2 3 6 15相邻数之间的比是一个等差数列,依次为:0.5、1、1.5、2、2.5.(5)二级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比数理;如:0 1 3 7 15 31()相邻数之间的差是一个等比数列,依次为 1、2、4、8、16,空缺项应为 63.(6)加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如例题 23;(7)减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如:5 3 2 1 1 0 1()相邻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空缺项应为-1.(8)乘法(除法)规律:前两个数之乘积(或相除)等于第三个数;(9)完全平方数:数列中蕴含着一个完全平方数序列,或明显、或隐含;如:2 3 10 15 26 35()1*1+1=2, 2*2-1=3,3*3+1=10,4*4-1=15......空缺项应为 50.(10)混合型规律:由以上基本规律组合而成,可以是二级、三级的基本规律,也可能是两个规律的数列交叉组合成一个数列.如:1 2 6 15 31()相邻数之间的差是完全平方序列,依次为 1、4、9、16,空缺项应为 31+25=56.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汇总1、15,18,54,(),210A 106B 107C 123D 1122、1988 的 1989 次方+1989 的 1988 的次方……个位数是多少呢?3、1/2,1/3,2/3,6/3,( ),54/36A 9/12,B 18/3 ,C 18/6 ,D 18/364、4,3,2,0,1,-3,( )A -6 ,B -2 ,C 1/2 ,D 05、16,718,9110,()A 10110,B 11112,C 11102,D 101116、3/2,9/4,25/8,( )A 65/16,B 41/8,C 49/16,D 57/87、5,( ),39,60,105.A.10B.14C.25D.308、8754896×48933=()A.5966B.5876C.9557D.59689、今天是星期二,55×50 天之后().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三D.星期四10、一段布料,正好做 12 套儿童服装或 9 套成人服装,已知做 3 套成人服装比做 2 套儿童服装多用布 6 米,这段布有多长?A 24B 36 C54 D 4811、有一桶水第一次倒出其中的 6 分之一,第二次倒出 3 分之一,最后倒出 4 分之一,此时连水带桶有 20 千克,桶重为 5 千克,,问桶中最初有多少千克水?A 50B 80C 100D 3612、甲数比乙数大 25%,则乙数比甲数小()A 20%B 30%C 25%D 33%13、一条街上,一个骑车人和一个步行人相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的 3 倍,每个隔10 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行人.每个隔 20 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骑车人,如果公交车从始发站每隔相同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间隔几分钟发一辆公交车?A 10B 8C 6 D414、某校转来 6 名新生,校长要把他们安排在三个班,每班两人,有多少中安排方法?A 18B 24C 36D 4615、某人把 60000 元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其中股票的年回报率为 6%,债券的年回报率为10%.如果这个人一年的总投资收益为 4200 元,那么他用了多少钱买债券?A. 45000B. 15000C. 6000D. 480016、一粮站原有粮食 272 吨,上午存粮增加 25%,下午存粮减少 20%,则此时的存粮为( )吨.A. 340B. 292C. 272D. 26817、3 2 5\3 3\2 ( )A.7/5 B.5/6 C.3/5 D.3/418、1\7 1\26 1\63 1\124 ( )19、-2 ,-1, 1, 5 () 29(2000 年题)A.17B.15C.13D.1120、5 9 15 17 ( )A 21B 24C 32D 3421、81301512() {江苏的真题}A10B8 C13D1422、3,2,53,32,( ) A 75 B 5 6 C 35 D 3423、2,3,28,65,( )A 214B 83C 414D 31424、0 ,1, 3 ,8 ,21, ( ) ,14425、2,15,7,40,77,( )A96 ,B126, C138,, D15626、4,4,6,12,(),9027、56,79,129,202 ()A、331B、269C、304D、33328、2,3,6,9,17,()A 19B 27C 33D 4529、5,6,6,9,(),90A 12,B 15,C 18,D 2130、16 17 18 20 ()A21B22 C23D2431、9、12、21、48、()32、172、84、40、18、()答案1、答案是 A 能被 3 整除嘛2、答:应该也是找规律的吧,1988 的 4 次个位就是 6,六的任何次数都是六,所以,1988 的 1999 次数个位和 1988的一次相等,也就是 8后面那个相同的方法个位是 1忘说一句了,6 乘 8 个位也是 83、C (1/3)/(1/2)=2/3 以此类推4、c 两个数列 4,2,1-〉1/2(依次除以 2);3,0,-35、答案是 11112分成三部分:从左往右数第一位数分别是:5、7、9、11 从左往右数第二位数都是:1 从左往右数第三位数分别是:6、8、10、126、思路:原数列可化为 1 又 1/2, 2 又 1/4, 3 又 1/8.故答案为 4 又 1/16 = 65/167、答案 B. 5=2^2+1,14=4^2-2,39=6^2+3,60=8^2-4,105=10^2+58、答直接末尾相乘,几得 8,选 D.9 、解题思路:从 55 是 7 的倍数减 1,50 是 7 的倍数加 1,快速推出少 1 天.如果用55×50÷7=396 余 6,也可推出答案,但较费时10、思路:设儿童为 x,成人为 y,则列出等式 12X=9Y 2X=3Y-6 得出,x=3,则布为 3*12=36,选 B11、答 5/6*2/3*3/4X=15 得出,x=36 答案为 D12、已 X,甲 1.25X ,结果就是 0.25/1.25=20% 答案为 A13、B14、无答案公布 sorry 大家来给些答案吧15、0.06x+0.1y=4200 , x+y=60000, 即可解出.答案为 B16、272*1.25*0.8=272 答案为 C17、分数变形:A 数列可化为:3/1 4/2 5/3 6/4 7/518、依次为 2^3-1,3^3-1,……,得出 6^3-119、依次为 2^3-1,3^3-1,……,得出 6^3-120、思路:5 和 15 差 10,9 和 17 差 8,那 15 和( ?)差 65+10=15 9+8=17 15+6=2121、81/3+3=30,30/3+5=15,15/3+7=12,12/3+9=13 答案为 132222、思路:小公的讲解2,3,5,7,11,13,17.....变成 2,3,53,32,75,53,32,117,75,53,32......3,2,(这是一段,由 2 和 3 组成的),53,32(这是第二段,由 2、3、5 组成的)75,53,32(这是第三段,由 2、3、5、7 组成的),117,75,53,32()这是由 2、3、5、7、11 组成的)不是,首先看题目,有 2,3,5,然后看选项,最适合的是 75(出现了 7,有了 7 就有了质数列的基础),然后就找数字组成的规律,就是复合型数字,而 A 符合这两个规律,所以才选 A 2,3,5,后面接什么?按题干的规律,只有接 7 才是成为一个常见的数列:质数列,如果看 BCD 接 4 和 6 的话,组成的分别是 2,3,5,6(规律不简单)和 2,3,5,4(4 怎么会在 5 的后面?也不对)质数列就是由质数组成的从 2 开始递增的数列23、无思路!暂定思路为:2*65+3*28=214,24、0+3=1*3,1+8=3*3,3+21=8*3,21+144=?*3.得出?=55.25、这题有点变态,不讲了,看了没有好处26、答案 30.4/4=1,6/12=1/2,?/90=1/327、不知道思路,经过讨论:79-56=23 129-79=50 202-129=73 因为 23+50=73,所以下一项和差必定为 50+73=123 ?-202=123,得出?=325,无此选项!28、三个相加成数列,3 个相加为 11,18,32,7 的级差,则此处级差应该是 21,则相加为53,则 53-17-9=27答案,分别是 27.29、答案为 C思路: 5×6/5=6,6*6/4=9,6*9/3=18(5-3)*(6-3)=6(6-3)*(6-3)=9精品文档(6-3)*(9-3)=1830、思路:22、23 结果未定,等待大家答复!31、答案为 1299+3=12 ,12+3 平方=21 ,21+3 立方=4832、答案为 7172/2-2=84 84/2-2=40 40/2-2=18 18/2-2=7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