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

[注释]
❖ [1]此诗描写一个将军之家的豪奴,春天时仗势调笑独自在店中卖酒的年轻胡姬。胡姬不 为豪奴的权势及外表所惑,以商女特有的超常智慧和语言表达能力,巧妙地消除了豪奴的 非分之想。羽林郎:统率汉代皇室禁卫军的军官,《后汉书·百官志二》注引蔡质《汉仪》: “羽林郎百二十八人,无常员。”羽林:言其快速如鸟,挺立如林。一说如林之多。 [2]霍家奴:西汉昭帝时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家奴。奴,一作姝(shú),姝,美好。 冯子都:霍光家总管的名字,多为不法。见《汉书·霍光传》。古时美男称子都,犹美女称 西施。《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传》:“子都,世之美好 者也。”《孟子·告子》上:“不见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诗言此人既为羽林军官,又 是大臣家奴,貌亦俊美,故得骄宠。 [3]酒家胡:酒家胡姬。胡:西域人。
[7]鬟(huán):盘成环状的发髻及其装饰的珠翠。窈窕(yǎo tiǎo):美好。 ❖ [8]金吾子:对执金吾的尊称,犹战国末楚人称登徒(官名)为登徒子。班固《汉书·司
马迁传》亦载:“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执金吾:羽林军中的髙级军官。 掌巡逻京师,汉初称中尉,武帝时改称执金吾,地位与卿同。金吾本是一种铜棒,汉代卫 戍京城的武官手执金吾巡夜,故名。冯子都未任执金吾,清人朱干《乐府正义》认为“此 诗疑为窦景而作,盖託往事以讽今也”。《后汉书·窦融传》载,大将军窦融之弟窦景为执 金吾,权贵显赫,骄纵尤甚。 娉婷(pīng tíng):美好。此指刻意修饰,忸怩作态。
饮马长城窟行
❖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 ❖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乐府诗的名字

乐府诗的名字
以下是9首乐府诗的名字:
1.《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长篇叙事诗,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
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2.《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后人把它与《孔雀东南飞》
合称为“乐府双璧”。
3.《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
又名《艳歌罗敷行》、
《日出东南隅行》。
4.《上邪》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
情的自誓之词。
5.《长歌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这是作者借乐府古题而创作的一首五言
古诗。
6.《白头吟》,相传为汉代才女卓文君所作,是一首被收录在汉乐府的民歌。
7.《秦妇吟》是唐末五代诗人韦庄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后人把此诗与汉乐府《孔
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木兰诗》并称为“乐府三绝”。
8.《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
9.《上山采蘼芜》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后人常拿它与《诗经》中的《卫风·氓》、
《邶风·谷风》等媲美,和汉乐府民歌中的《白头吟》、《怨歌行》等名篇并提。
1/ 1。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译:园中有碧绿的葵菜, 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描绘葵的形象。托物起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就是春天 布:散布,洒满 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 生:动词,呈现。 光辉:一派繁荣
德泽:恩泽。春天把阳光、 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 一种恩惠。
译: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 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用比喻修辞,比喻人的青春年华。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一首 《长歌行》
正音、解释下列枯黄 通“花” 白白的
衰(cuī)
焜(kūn)黄 华 (huā)
徒(tú)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青青:碧绿 园:园圃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朝露:清晨的露水 待:动词,等待。 日:太阳。 晞:晒干。
品味名句
全诗最有名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 所发明创造,就应该从青年起努力学 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 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这 两句诗是古代诗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 的人生格言,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 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艺术提升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 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 物起兴”,即先述说其他事物,用来引 起所歌咏的内容。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哀 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文人诗, 可以说是一首与时代唱反调的诗,一首 难能可贵的佳作。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副词,时常 恐:动词,担心 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 华:同“花” 衰:衰败
秋节:秋季 至:动词,到
译: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 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古诗三百首: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古诗三百首:长歌行(汉乐府民歌)###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古诗三百首:长歌行(汉乐府民歌)》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能够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百川:河流。
译文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所以都表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解题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
汉代的五言古诗,很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即时行乐的。
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
汉乐府民歌

五、赏析
《东门行》叙事曲折、形象逼真,语言质 朴、挥洒自如、气韵天然。 全篇不到八十个 字 ,对话一结束,全诗也完篇,如同剧终幕 落,留下一片黑暗、一片宁静,让读者面对 着急落的幕布去猜测主人公未来的命运,留 给读者深深的思考。 这是对封建统治者的最 强烈的控诉。
六、人物形象
丈夫: 妻子:
粗鲁、果敢同 时又是被迫无奈、 铤而走险的汉子形 象
汉乐府民歌
东门行
一、出处
《东门行》是一首汉乐府诗歌, 出自宋朝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 集》。郭茂倩《乐府诗集》一百卷, 其中相和清商杂曲诸类中不乏优秀 作品,《东门行》当推其首。
二、原文
出东门,不顾①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②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③糜④ 。 上用⑤仓浪天⑥故,下当用此黄口儿⑦。 今非⑧ !” “咄⑨ !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⑩ 难久居。” 作者:(汉· 无名氏)
八、美学价值
前半段,通过主人公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叙, 把主人公推向矛盾的顶点。诗中入情入理地 写出此君之所以走上这样一条可怕的道路, 乃是为贫穷所逼。诗的主题建立在这样一个 现实基础之上,就不致使人产生伦理上的厌 恶之感。这便是此
后半段采用对话的方式表现了十分强烈 的戏剧冲突。妻子的规劝和哀求不仅是对主 人公不顾一切的行为的戏剧性烘托,而且还 对前文主人公极度矛盾的心理作了注脚,同 时前后照应,加深了诗篇的悲剧美内涵。男 子的回答短促有力,声情毕肖地表现了主人 公的决难回转 ,表明了主人公看穿了罪恶的 人生。
三、注释
①顾:思,念。 ②盎(àng昂):腹大口小的瓦罐。 ③餔:吃。 ④糜:粥。 ⑤用:为了。 ⑥仓浪天:苍天。 ⑦黄口儿:幼儿。 ⑧今非:这样做,不对。 ⑨咄(duō多):拒绝妻子劝告而发出的呵叱声。 ⑩下:脱落。
汉乐府民歌及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羽林郎】 (杂曲歌辞)辛延年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孤儿行】(相和歌辞)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手为错,足下无菲。
怆怆履霜,中多蒺藜。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春气动,草萌芽。
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来到还家。
瓜车反复,助我者少,啗瓜者多。
原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
当与较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妇病行】(相和歌辞)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
“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平陵东】(相和歌辞)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刦义公。
汉乐府民歌

重灾难。
3.爱情、婚姻、家庭问题,歌颂当
时人们追求的坚贞爱情和反抗封建 礼教的斗争。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安排情节。 2.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划人
物的性格特征。
3.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
烘托手法。
4.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
有《青青陵上柏》和《明月皎夜光》二首。
第三,表现对个体生命的唯物认识和新的人
生选择。有《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 门》、《生年不满百》三首。
第四,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共十一
首。
秉烛的诗句
白居易《惜牡丹花》:惆怅阶前红牡丹,晚
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气应吹尽,夜惜衰红 把火看。
李商隐《花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
倚树 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 残花。 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
杜甫《羌村三首》:夜阑更秉烛,
相对如梦寐。
晏几道《鹧鸪天》:从别后,忆相
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
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行动描写,表
现了老兵归来后孤独凄凉的处境和 心情。
语言朴实自然,生动活泼,句式整
齐,全用五言。
汉代文人诗
《古诗十九首》,则标志着文人
五言诗进入成熟阶段。
这组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
中下层文人。
第一,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有《今日
良宴会》、《西北有高楼》等三首。
第二,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与痛苦。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两汉乐府民歌

• 4、描写爱情婚姻的。如《江南》 《有所思》 《上邪》 《艳歌何尝行》《陌上桑》 《上 山采蘼芜》 《孔雀东南飞》 等。 • 5、表达人生哲理的。如《长歌行》 《薤露》 《蒿里》等。 • 总之,汉乐府民歌是“感于哀乐,缘事而 发”的,这是对《诗经》民歌现实主义创 作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 第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许多民歌都有 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的形象。 • 第二,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既有直抒 胸臆的作品,也有借用比兴、叙描等手法 的作品。 • 第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形式上突 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体例,而以杂言和五 言为主,结构上不再有重章。语言质朴浅 白,往往使用口语。
两汉乐府民歌
• 乐府一词的含义:最初是指管理音乐的机 关,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 称为乐府。作为管理音乐的机关,乐府有 采集民间歌诗、组织文人创作以及负责演 唱等职责,它演唱的乐府诗歌,包括民歌 和贵族、文人的创作。 • 两汉乐府民歌的精华是民歌,大多保存在 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里。
汉乐府民歌的内容
第四节 异曲新声与诗体的演变
• 楚声——三言句式、七言句式 • 北狄西域乐——杂言体 • 中土乐—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 就。 • 2、名词解释:乐府 • 3、背诵作品选里的两汉乐府民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 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蒿里 蒿里谁家地? 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 人命不得少踟蹰!
感叹在死神的催促下,无论贤者、愚者, 都不能稍有停留,都成了草中枯骨。
2、表现游子的漂泊之悲
❖ 2.1漂泊怀乡的文化情怀及其形成的文化原因 ❖ 漂泊怀乡,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
1、表现底层人民在艰难时世中的痛苦与不平
❖ “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汉 书·食货志》)。
❖ 《妇病行》 ——作者真实地叙述了一个城 邑贫困家庭的悲惨生活,但是它以鲜明的 形象集中描绘了城邑下层人民之间的情谊, 而将上层不恤民生的冷漠置于言外,令人 悲伤,发人深省。
❖ 《东门行》——一位城邑贫民的不平之词。
❖ 乐府诗的界定
❖ 文学史上的乐府诗,首先应是指汉代兴起的那种入 乐可歌的“歌诗”,其次包括后世文人模拟乐府旧 题或自创乐府新题的作品。
三、乐府诗的特点
❖ 1、诗题 ❖ 乐府诗题同一般诗歌题目有不同,它原
先不仅是歌辞的题目,还兼指歌辞的声 谱,有点类似后来的词牌名。因此乐府 诗的题目,明显带有音乐性的标识。
掌管音乐的官方机
构,早在先秦时就已 经有了。但以“乐府” 为这种机构的名称, 可能始于秦代。1977 年在秦始皇陵墓附近 出土的秦代编钟上, 铸有秦篆的“乐府” 二字,可以为证。
❖ 西汉乐府机关的扩充和发展是在 汉武帝时期。
❖ 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 乐府的昌盛期。
❖ 西汉末年,哀帝刘欣不喜“俗 乐”,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 乐府人员,将当时829名乐府职员 裁去441人。
❖ 郭茂倩《乐府诗集》:“汉魏之世,歌 咏杂兴,而诗之流乃有八名:曰行,曰 引,曰歌,曰谣,曰吟,曰咏,曰怨, 曰叹,皆诗人六艺之余也。”
❖ 2、形式结构
❖ 乐府诗最初的可歌性在形式结构上也留 下了一些音乐标记,我们现在部分乐府 诗中仍然可以看到的“解”、“艳”、 “趋”、“乱”、“和”、“送”等。
五 、乐府诗的思想内容与情感特色
❖ 萧涤非:“自今论之,民间乐府之于两汉,一如 《诗》、《骚》之于周、楚,其文学价值之高以及对 于后世影响之大,皆足以追配《诗经》、《楚辞》鼎 足而三。”(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4年版)
❖ 作为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珍品,汉乐府民歌是“汉世 街陌谣讴”,这些作品在思想上有一个总体特征,就 是从广大农村和城邑人民的生活的实际体验出发,广 泛地反映了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与情绪。在中国文学 史上,城邑下层人民的艰难的生活状况及其痛苦心灵, 第一次在诗歌中得到具体、深入、全面的反映。
现在所能见到的西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的作 品有《大风歌》、《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 19章、《铙歌》18首,以及为数不多的几首民歌。 其他乐府诗都作于东汉。
至于留存至今的汉乐府民歌,不过六十首左右, 而且大多是东汉时的作品。
❖ 南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现存 成书最早、流行最广而收罗乐府诗最完备 的一部总集。此书辑录了从汉魏到唐五代 的乐府诗。全书共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 度把作品分为十二大类:
❖
妇病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 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 寒!有过慎莫笪笞, 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 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 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四、《乐府诗集》中的汉代乐府诗
《汉书·艺文志》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 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西汉歌诗凡28家,314 篇,基本为乐府诗(其中民歌约有130余篇,数字已经接
近《诗经》中的《国风》。可惜这些民歌大都已经亡佚了)
❖ 3、汉相和歌辞
❖ 相和歌,其曲调源于民间,演唱时“丝 竹更相和”,所以被称为相和歌。“丝 竹”即指弦乐器和管乐器,如笙、笛、 琴、瑟、筝、琵琶多种。现存汉相和歌 辞32首,是汉乐府诗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 4、杂曲歌辞
❖ 杂曲歌辞是因其曲调性质、歌辞内容都 比较庞杂,故而得名。汉代的杂曲歌辞 数量较少,仅存十多首,风格内容与相 和歌辞极为相似,《孔雀东南飞》即列 其中,代表了汉乐府诗的最高成就。
❖ 1、汉郊庙歌辞
❖ 郊庙歌辞是封建帝王郊祭时颂扬天帝、 庙祭时颂扬祖宗的乐歌歌辞。《乐府诗 集》里郊庙歌辞收有用于郊祭的汉《郊 祀歌》十九章,和用于庙祭的《安世房 中歌》十七章。
❖ 2、汉鼓吹曲辞
❖ 鼓吹曲在汉代原是军乐,声调雄壮。乐 器主要有鼓、萧和笳。“鼓吹”即是击 鼓吹箫笳之意。《乐府诗集》载录的 《鐃歌》十八曲,是汉代仅存的鼓吹曲 辞。
❖ 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 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二、乐府涵义的演变
1 、 原为音乐机构的名称,负责收集创作乐曲,训 练乐工等; 2、 指乐府收集、保留下来的谱过曲的、能够配乐 演唱的诗词,为作品名称; 3、 后来指仿照乐府格式、采用乐府旧题而作的诗 词,不都用于演唱,也用于吟诵了; 4、 唐代新乐府运动中指按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写 作的诗,又称“新乐府”或“系乐府”。 5、 宋元后又用作为词、曲的别称。
❖ 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 辞;4、横吹曲辞 5、相和歌辞;6、清 商曲辞;7、舞曲歌辞 8、琴曲歌辞;9、 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 辞;12、新乐府辞
❖ 现存的两汉乐府诗,除燕射歌、横吹曲二 类全部亡佚,郊庙歌、舞曲中大抵是御用 文人作品,大多是歌功颂德,风格典雅而 缺乏生气,文学价值不高。两汉乐府中的 精华是民歌,它们主要录存在鼓吹曲、相 和歌和杂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