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ppt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ppt
君先乎臣,其义一也。
——《礼记·郊特牲》
(3) 三从四德之礼
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礼记 》
女子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礼者也,是故无专制之义而有
三从之道。
——《孔子家语》
妇德:不需要才能出众,幽娴贞静,守节整齐, 行已有耻,动静有法。妇言:不必利言善辩。择词而 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妇容:不必颜 色美丽,洗净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 妇功:不必功巧过人,专心纺织,不好嬉笑,洁齐酒 食,而奉宾客。
2、血缘婚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 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 以为夫妻,以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 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 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 即合,其妹即来就兄,妹以扇蔽面。
——《独异志》
3、抢亲婚
(1)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易经》
(2)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易经》
——《礼记·曲礼》
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掌万民
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
令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
者,皆书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
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
无夫家者而会之…
——《周礼》
(1)非媒不娶
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 县以礼聘娶。
第四步:纳征。
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 ——《仪礼·士昏礼 》
(2)明媒正娶
第五步:请期。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诺诺复 尔尔。……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
第六步:亲迎。 大婚既至,冕而亲迎。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课件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课件

重个体权利的社会价值观相悖。
传统礼教与性别平等的对立
03
古代婚姻制度中男尊女卑的现象与现代社会追求性别平等的趋
势形成对比。
法律与习俗的博弈
国家法律与地方习俗的差异
在制定和执行婚姻法律时,需平衡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定与各地习 俗的多样性。
法律进步与保守势力的博弈
随着社会发展,法律对于婚姻制度的规范和保护不断完善,但保守 势力可能阻碍法律改革进程。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主 要内容
婚姻的缔结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门当户对
在古代中国,婚姻的缔结必须经过父母同 意,并通过媒人介绍。这是为了确保婚姻 的合理性和家庭的利益。
婚姻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状况需要 相当,以确保婚姻的稳定和家族的利益。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演 变与现代启示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
01
在婚姻制度演变过程中,传统观念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与现代强调的自由恋爱、个人选择产生冲突。
家庭与个人权利的博弈
02
古代婚姻多以家族利益为重,个人意愿常被忽视,这与现代尊
特点和变化。
婚姻观念与习俗
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婚 姻观念和习俗的演变, 如门第观念、聘礼习俗
等。
婚姻法律与规定
探讨了古代婚姻法律的 内容和实施情况,以及 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婚姻与家庭关系
研究了婚姻在古代家庭 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 夫妻、亲子等家庭关系

《中国古代婚姻史》PPT课件

《中国古代婚姻史》PPT课件

闹房
五、冥 婚
《昨梦录》 :“北俗,男女年当婚嫁,未婚而死者,两家命媒互求之,谓之鬼 媒人。通家状细帖,各以父母命,祷而卜之,得卜,即制冥衣,男冠带,女裙 帔等毕备。媒者就男墓,备酒果,祭以合婚,设二座相并,各立小幡长尺余者 于座后。其未奠也,两幡凝然,直垂不动,奠毕,祝请男女相就,若合卺然。 其相喜者,则二幡微动,以致相合。若一不喜者,幡不为动。”
福建民谣
闽风生女半不举,长大期之作烈女。 婿死无端女亦亡,鸩酒在尊绳在梁。 女儿贪生奈逼迫,肠断幽怨在胸臆。 族人欢笑女儿死,请旌藉以传姓氏。 三丈华表朝树门,夜闻新鬼求返魂。
人为什么会堕入情 网呢?没有比这更复 杂的了,因为这是冬 天,因为这是夏天; 因为劳累过度,因为 闲极无聊;因为软弱, 因为刚强;因为需要 安全,因为喜欢冒险, 因为绝望,因为希望, 因为有人爱您,因为 有人不爱您。
《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妇殉夫”
老孺人道:“你怎的越老越呆了!一个女儿要死, 你该劝他,怎么倒叫他死?这是甚么话说!”王玉 辉道:“这样事你们是不晓得的。”老孺人听见, 痛哭流涕,连忙叫了轿子,去劝女儿,到亲家家去 了。王玉辉在家,依旧看书写字,候女儿的信息。 老孺人劝女儿,那里劝的转。一般每日梳洗,陪着 母亲坐,只是茶饭全然不吃。母亲和婆婆着实劝着, 千方百计,总不肯吃。饿到六天上,不能起床。母 亲看着,伤心惨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抬了 回来,在家睡着。
女教书
“即至村姑里 妇未尽识字,而 一门之内父兄 子弟为之陈述 故事、讲说遗 文,亦必有心 领神会随事感 发之处。”
节烈妇女
徽州詹氏,年二十归王文焯,廿八夫故,遗孤林丰三岁。詹氏纺线赡养病姑,养 育儿子,卒年七十,守节四十三年。
张氏翠玉,金玉琪妻,夫亡誓不再适,归宁母家,欲夺其志,张度不能自全,遂 缢死母家。

第五章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PPT课件

第五章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PPT课件
②《左传·闵公二年》:“初,(卫)惠公(公子朔) 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公子顽,急子的同胞兄弟 ,惠公之庶兄)蒸于宣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 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18
③《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娶于贾,无子。蒸于齐姜 ,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 小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 子。” 齐姜,武公妾。
30
4.纳征 《仪礼·士昏礼》说:“纳征,玄纁、束帛、俪皮,如纳吉礼 。”
5.请期 《仪礼·士昏礼》说:“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 如纳征礼。” 择定吉日成婚,是婚礼程序中的大事。
31
6.亲迎 夫妻同食称“同牢”;各取一卺饮酒,称“合卺
”;就寝时,新郎入室中亲手解下新娘束发的丝绳, 称“结发”;翌日清晨,新妇沐浴梳妆后拜见公婆, 并侍候公婆进食,表示孝顺,称“妇见舅姑”。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3
2.男女青年私订婚约和私奔的事件屡见不鲜
《周礼·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 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16
4.“蒸”、“报”婚(也称“转房制”或“收继 制”) 一夫一妻制后,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叫作 “蒸”。 兄、叔死后,弟侄可以娶寡嫂或婶母,叫作“ 报”。 原因:经济基础——妻子成为丈夫的财产。 社会基础——妇女地位下降。
17
①《左传·桓公十六年》:“初,卫宣公蒸于夷姜,生 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 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夷姜缢。” 夷姜,宣公之庶母也。

第五章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ppt课件

第五章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ppt课件

《礼记·昏义》:“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
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学。习交流”PPT
15
4.“蒸”、“报”婚(也称“转房制”或“收继 制”)
一夫一妻制后,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叫作 “蒸”。
兄、叔死后,弟侄可以娶寡嫂或婶母,叫作“ 报”。
原因:经济基础——妻子成为丈夫的财产。
社会基础——妇女地位下降。
夫兄弟者,依其数角。” 多蔑国,“其人短小,兄弟共娶一妻,妇总发为角,
辨夫之多少。” 吐火罗,“俗奉佛,多男,少妇人,故兄弟通室,妇
人五夫则戴五角,十夫戴十角。男子无兄弟者,则与 他人结为昆季,方始得妻,不然,终身无妇矣。”
学习交流PPT
9
4.对偶婚
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 间内实行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 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对偶婚为一种 两相情愿、不受约束而稍有固定的成对同居形式。 其形式有走婚,望门居,不落夫家等 。
学习交流PPT
12
2.男女青年私订婚约和私奔的事件屡见不鲜
《周礼·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 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国语·周语上》:恭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有 三女奔之。
学习交流PPT
13
• 3.婚姻观 婚姻,先秦时写为“昏姻”。
班固《白虎通·嫁娶》:“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 ,故谓之婚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
一说姻同“因”。《广雅·释诂》:“因,亲也。”
据此,则婚姻即“昏因”,意思是男女在黄昏结
合,成为亲密的伴侣。
学习交流PPT
14
先秦时期的人们对于婚姻的认识很深刻。当时 的人们认为,男女结合,其主要目的是生儿育女 ,传宗接代。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婚姻制度(课堂PPT)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婚姻制度(课堂PPT)
鸳鸯问:“那一个朱大娘?”平儿 道:“就是官媒婆那朱嫂子。因有 什么孙大人家来和咱们求亲,所以 他这两日天天弄个帖子来赖死赖 活。”《红楼梦》第72回
30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 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 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 春之月,令会男女,於是时也。奔者不 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 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 纯帛无过五两。禁迁葬者与嫁殇者,男 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于刑 者,归之于士。”《周礼·地官司徒》
19
汉与乌孙的和亲
(《汉书·西域传》)
汉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赐乘舆服 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乌孙昆莫以 为右夫人。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昆莫年 老,欲使其孙岑陬尚公主。公主不听,上书言状,天子报 曰:“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岑陬遂妻公主。昆 莫死,岑陬代立。岑陬者,官号也,名军须靡。昆莫,王 号也,名猎骄靡。后书“昆弥”云。岑陬尚江都公主,生 一女少夫。公主死,汉复以楚王戊之孙解忧为公主,妻岑 陬。岑陬胡妇子泥靡尚小,岑陬且死,以国与季父大禄子 翁归靡,曰:“泥靡大,以国归之。”
26
媒妁 主婚 婚龄
27
主 婚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诗 经·齐风·南山》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 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 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 之。” 《孟子·滕文公》 主持嫁娶及婚礼者,称主婚人。 主婚人必先尊而后卑,先亲而后
17
两个不同姓的家族通过协议,互换 异性子女互为配偶的婚姻方法。一 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必须以一女 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条件。
和亲 交换婚

中国古代婚嫁习俗的演变ppt课件

中国古代婚嫁习俗的演变ppt课件

早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带普遍性的习俗. 《后汉书 任延传》载,东汉建武初,
这种普遍性表现在“纵”、“横”两个方面.
任延为九真太守,当时"骆越之民无 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
从纵的方面看,三国、两晋、南北朝各个时期都
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 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
有大量的早婚记载;
《三国志 魏书 邴原传》载:"原女早亡,时 太祖爱子仓舒亦没,太祖欲求合葬.
冥婚是一种变态的婚姻,其存 在与流传,既有历史传统的影 响,又有现实宗教及伦理方面 的原因,它与人世间的正常婚 姻意义是不同的. 冥婚的事例 中,大部分是为早夭的爱子,爱 女所举行的,它形式上是为亡 者完婚,实际上是生者对自己 心理上的一种安慰。
它的特点特点是在同血缘的氏族内相同辈分的男女亏为夫妻即所有的祖父祖母所有的父亲母亲所有的兄弟姐妹按辈数亏为夫妻只要是同辈男女都可以自由的发生性兰系但排斥祖孙奷传说丨的伏羲呾女娲兄妹结为夫妻生下一丧肉团里面有15对童男童女他仧有亏相结合生男育女才有了人类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
“问名” 是男方派人送信给女方,问女方的出生年月和名字,女方复信具告。
“纳吉”是问名以后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字通过巫师卜卦,卜的吉祥即可相配;凶则 女方告吹。古人迷信,这一礼至关重要。
“纳征”是经占卜可以成亲,男方正式给女方下聘礼,历代礼物不同,不外Leabharlann 金银 布帛茶。女方收到,事就定了,
“请期”是请巫师选一即日经双方议定嫁娶的日子。
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 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在远古时代,人类群居野处,男女混杂, 是一种非常混乱而又自由的性关系,并没 有什么婚姻概念。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课件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课件

05
请期:男方请媒人向女方询问结婚日期,女 方同意后,男方再正式确定结婚日期
06
亲迎:结婚当天,男方亲自前往女方家中迎 娶新娘,婚礼仪式完成后,夫妻正式成婚
05
婚姻的法律地位和 权利义务
THEME TEMPLATE
婚姻的法律地位
婚姻的法律地位: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受到法律的保护和 规范
婚姻的法律地位: 夫妻双方在婚姻中 享有平等的权利和 义务
04
婚姻的程序和礼仪
THEME TEMPLATE
婚姻的程序
添加标题
提亲:男方请媒人 向女方提亲
添加标题
纳采:男方送礼并 请媒人向女方提亲
添加标题
问名:男方请媒人 向女方询问生辰八 字
添加标题
纳吉:男方请媒人 向女方送聘礼
添加标题
纳征:男方请媒人 向女方送彩礼
添加标题
请期:男方请媒人 向女方商议婚期
添加标题
亲迎:男方到女方 家迎娶新娘
婚姻的礼仪
01
纳采: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女方同意后, 男方再正式向女方求婚
02
问名:男方请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 字,以便占卜婚姻是否合适
03
纳吉:男方将占卜结果通知女方,如果占卜 结果吉利,男方会向女方送聘礼
04
纳征:男方送聘礼给女方,女方接受聘礼后, 婚姻关系正式确立
婚姻的法律地位: 婚姻是社会的基本 单位,对社会的稳 定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婚姻的法律地位: 婚姻的法律地位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 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Hale Waihona Puke 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夫妻双方享有姓名权、人身 自由权、继承权等
夫妻在婚姻关系中的法律地 位平等
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夫妻双方有互相忠实的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2.男女青年私订婚约和私奔的事件屡见不鲜
《周礼·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 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国语·周语上》:恭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有 三女奔之。
14
❖ 3.婚姻观 婚姻,先秦时写为“昏姻”。 班固《白虎通·嫁娶》:“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 ,故谓之婚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 一说姻同“因”。《广雅·释诂》:“因,亲也。” 据此,则婚姻即“昏因”,意思是男女在黄昏结 合,成为亲密的伴侣。
多蔑国,“其人短小,兄弟共娶一妻,妇总发为角, 辨夫之多少。”
吐火罗,“俗奉佛,多男,少妇人,故兄弟通室,妇 人五夫则戴五角,十夫戴十角。男子无兄弟者,则 与他人结为昆季,方始得妻,不然,终身无妇矣。”
10
4.对偶婚 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实行
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 一种婚姻形式。对偶婚为一种两相情愿、不受约束而稍有 固定的成对同居形式。其形式有走婚,望门居,不落夫家 等。
兢。……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 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 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岂非命也哉?(《史 记•外戚世家序》)
4
❖ 3.社会制度造成的悲剧——男女授受不亲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媒之女,丑而不信。 痴心女子负心汉。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5
“扶桑国者……估其婚法,则壻往女家,门外作屋,晨 夕洒扫,经年而女不悦即驱之,相悦乃成婚。”
11
5.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婚 原始社会末期,父权制取代母权制
确立这种婚姻形式,主要由于私有制的发 展,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里,男子掌握经 济大权,女子处于从属地位。父亲的财产只能 由出自父亲的子女继承,因此作为妻子必须严 格保持贞操和对丈夫绝对服从。
8
3.亚血族婚(族外群婚) 本氏族的兄弟姐妹已不能通婚。本氏族的兄
弟或姐妹必须在互相通婚的对方氏族的女子或 男子中寻找配偶。对方氏族中的兄弟或姊妹则 在本氏族的女子或男子中寻找配偶。这样,父 亲是集体父辈,母亲是集体母辈,成为共夫或 共妻。
9
例如:
挹怛人,“兄弟同妻。妇人有一夫者,冠一角帽。 夫兄弟者,依其数角。”
②《左传·闵公二年》:“初,(卫)惠公(公子朔) 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公子顽,急子的同胞兄弟 ,惠公之庶兄)蒸于宣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 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18
③《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娶于贾,无子。蒸于齐姜 ,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 小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 子。” 齐姜,武公妾。
12
第三节 夏商周时期的婚姻
1.青年男女的关系 青年男女之间的关系是比较自由的,相互之间的 交往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5
先秦时期的人们对于婚姻的认识很深刻。当时的人们 认为,男女结合,其主要目的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礼记·郊特牲》:“夫昏礼,万世之始也。” 《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 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礼记·昏义》:“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 下以继后世也。” 《礼记·哀公问》:“大昏,万世之嗣也。”
云南四川的泸沽湖地区的纳西族人中盛行的阿注婚, 还有杂婚的体现。如叔侄共阿注、伯父与侄女为阿注。
7
2.血族婚(族内群婚) 随着历史的发展,原始群落开始分成一个
个血缘氏族,此时不同辈分之间的通婚被禁止 ,只允许同辈男女之间的通婚。这就叫血族婚 。因为一个血缘氏族,既是一个生产单位,又是 一个通婚集团,所以这又可叫做“族内群婚”。
婚姻的意义
古代宗法社会对婚姻的目的的认识: ❖ 传宗接代; ❖ 祭祀祖先; ❖ 增加劳力; ❖ 防男女淫乱。
6
第二节 上古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 ❖ 1.杂婚(乱婚)
在原始群中,两性关系完全是出于生理的要求,是极 其自由、不受任何束缚的,这就是乱婚(或称为杂婚)。 《列子·汤问》:“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16
4.“蒸”、“报”婚(也称“转房制”或“收继 制”) 一夫一妻制后,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叫作 “蒸”。 兄、叔死后,弟侄可以娶寡嫂或婶母,叫作“ 报”。 原因:经济基础——妻子成为丈夫的财产。 社会基础——妇女地位下降。
17
①《左传·桓公十六年》:“初,卫宣公蒸于夷姜,生 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 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夷姜缢。” 夷姜,宣公之庶母也。
第五讲 中国 古代婚姻制度
1
பைடு நூலகம்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2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第一节 古代婚姻观念
1.社会婚姻状况关涉到社会治乱,婚姻关系是 构成尊卑上下等级关系的基础。
古代婚礼场景
3
❖ 2.感情专一、姻缘天定 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
④《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惠公,晋献公三子,夷吾)之 入也,秦穆姬属贾君焉,且曰:‘尽纳群公子。’晋侯蒸于贾 君,又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
19
❖ “蒸”、“报”婚的特点:
第一,蒸、报婚是儿子与庶母、侄子与婶婶、弟弟与 寡嫂之间的婚配关系; 第二,蒸、报婚所生的子女是享有合法地位的、是 可以继承父亲的地位成为诸侯的,或可以嫁给他国 诸侯为嫡夫人的; 第三,蒸、报婚是当时的社会和人们都认可的合法 的婚姻关系。 “蒸”、“报”婚随着汉代儒家学说成为正统学说之 后,被斥为“淫乱”,在中原地区渐渐消失了。但 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长期存在。
20
蒙古族“蒸”、“报”婚消亡与残留: 一方面受到汉族伦理道德礼教的影响,蒙古族对收 继制婚加以改革,在法律上作出“守志妇不得收继 ”,以及“兄不得收继弟妇”等规定。 另一方面,蒙古族带来的婚俗又引起汉族旧有的“ 蒸”、“报”婚遗俗的回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