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婚姻及婚姻制度 ppt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h
9
h
10
h
4
(3)关于结婚的规定
①一夫一妻多妾制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礼记》 ②同姓不婚 “娶妻不娶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卜之。”-----《礼记》 ③五不娶
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疾不取;丧妇长女不 取。 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⑤婚姻程序: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关于休妻,也要制定合法文书,否则要接受处罚。
◊《汉律》将“七弃三不去”入律,内容与《大戴礼记》基本相同,但是以 礼入律,提高了法律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门第婚,要求门当户对,为了巩固政治联盟,上等门 第不得与下等门第联姻,否则以违制论罪。
◊南北朝时期还禁止与母同姓者为婚,弥补了只对男性“同姓不婚”的片面 性。
◊秦代法律并不禁止夫死妻嫁的行为。在汉代,在夫妻解除婚姻方面,妇女 也有一定的主动权。
h
7
四、唐代婚姻制度
1、订婚制度
①以“报婚书”或聘财私约作为订婚的法律程序。2、结婚的禁止条件
①禁止同行为婚和亲属为婚
②禁止良贱为婚
③禁娶逃亡妇女为妻妾
④监临官禁娶监临女
h
2
二、西周的婚姻制度
1.宗法父系家长制的确立与周公制礼
(1)宗法制度
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确立与西周。
一族之中,先祖的直接继承人(嫡长子、嫡长孙)称为“宗子”, 其余无继承权的人称为“宗人”。宗人必须共同尊重宗子。
宗子掌握以下权利:
①宗族祭祀权
②全族共有财产权
③宗子是全族内日常事务的最后裁决者。
家长制下,晚辈要服从长辈,夫妻之间,夫为贵,妻为贱,子女之 间,重男轻女,重嫡轻庶。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课件

重个体权利的社会价值观相悖。
传统礼教与性别平等的对立
03
古代婚姻制度中男尊女卑的现象与现代社会追求性别平等的趋
势形成对比。
法律与习俗的博弈
国家法律与地方习俗的差异
在制定和执行婚姻法律时,需平衡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定与各地习 俗的多样性。
法律进步与保守势力的博弈
随着社会发展,法律对于婚姻制度的规范和保护不断完善,但保守 势力可能阻碍法律改革进程。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主 要内容
婚姻的缔结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门当户对
在古代中国,婚姻的缔结必须经过父母同 意,并通过媒人介绍。这是为了确保婚姻 的合理性和家庭的利益。
婚姻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状况需要 相当,以确保婚姻的稳定和家族的利益。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演 变与现代启示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
01
在婚姻制度演变过程中,传统观念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与现代强调的自由恋爱、个人选择产生冲突。
家庭与个人权利的博弈
02
古代婚姻多以家族利益为重,个人意愿常被忽视,这与现代尊
特点和变化。
婚姻观念与习俗
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婚 姻观念和习俗的演变, 如门第观念、聘礼习俗
等。
婚姻法律与规定
探讨了古代婚姻法律的 内容和实施情况,以及 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婚姻与家庭关系
研究了婚姻在古代家庭 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 夫妻、亲子等家庭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 婚姻

(1)“不顺父母” 亦即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理 由是“逆德”。
(2)无子
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理由是绝后。 (3)谣僻
亦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性 关系,理由“乱族”。
(4)嫉妒
★ ★ ★ ★ ★
指妻子好嫉妒。 ★ 理由是“乱家”亦即认为妻子的凶悍 嫉妒会造成家庭不和。
(5)恶疾 指妻子患了严重的疾病 理由是,不能一起参加祭祀。
和离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 允许夫妻通过协议自愿离异的 法律制度行为。
2.政治联姻 政治联姻,即统治阶层利用婚姻血 缘关系来调节政治关系,扩大政治 势力。 (1)有为政治上的结盟而联姻的。 (2)有施美人计,以图报雪耻而联 姻的。 (3)也有为民族关系而嫁女和即 某一部落的男子可以到另一部落中 间去抢掠女子为妻。 “娶”字由“取”和“女”构成,《 解字》中定义为“取”捕取也,就是 抢,占有的意思。
(2)赐婚 是指帝王将相或匪头贼手把自己手 中的女人当奖品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7、指腹婚
又称“胎婚”一般是两家夫人同时 怀孕,又是至交,便指腹相约, 如生一男一女则结为夫妻。
8、交换婚 是中国历史上很典型的一种婚姻形 式,它是指两个不同的姓的家族通 过协议,互换异性子女互为配偶的 婚姻方法,一家男子去另一家女子 ,必须以一女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 条件。
传统婚礼程式 1.纳采 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之义婚 男方再准备礼去女方家求婚,礼物 是“雁”
2.问名 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八字 准备合婚的仪式
3.结吉
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结果通知女方 的仪式,后世也叫“订盟”现称“订婚
4.纳征
又称“纳币”是订盟之后男方将聘礼 送往女方家,请入成婚阶段的重要 礼仪。
《说文解字》中对“姻”字的解释为,“姻,婿家 也,女之所因,故曰姻。“姻”字在古代代表“席 ”引申为凭靠之意,意思是女方嫁到婿家,就有依 靠了。
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制度的演变引言:婚姻与家庭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不断演变,并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制度的演变,经历了远古时期的原始婚姻制度、周代的宗法婚姻制度、秦汉时期的均田制婚姻制度、唐宋时期的封建婚姻制度等不同的阶段。
本文将从这些不同的阶段入手,详细探讨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制度的演变。
一、远古时期的原始婚姻制度在远古时期的中国社会,人们生活在原始社会的阶段。
这个时期,婚姻制度还十分原始,常常以部落和氏族为单位,通过原始的婚姻方式进行联姻,以达到巩固族群和部落的力量。
1. 单配制度在这个时期,由于氏族的力量主导社会,婚姻制度采用的是一夫一妻的单配制度。
即一个男性只能与一个女性结合,不允许同时娶妻或纳妾。
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力量相对较小,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资源的适度分配。
2. 母系氏族制度在远古时期,婚姻制度还常常与氏族制度相结合,以母系氏族制度为主。
这意味着家族的血缘关系主要通过母亲而确定,婚姻中女性地位相对较高,而男性则以娶妻的方式来加入女性的氏族。
3. 宗法婚姻制度的形成在后期的远古时期,由于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竞争加剧,氏族之间的联系难以维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宗法婚姻制度逐渐形成。
这个制度通过以男性的姓氏为血统传承的基础,确立了父系氏族的地位,同时也限制了婚配的自由。
二、周代的宗法婚姻制度周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宗法婚姻制度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度发展。
1. 宗法婚姻的特点在周代,宗法婚姻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男性的婚姻自由权受到限制,需要遵循社会的阶层和等级规定;其次,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低下,从此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第三,婚姻成为一种政治手段,用于巩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2. 周公制定的婚姻制度周公制定的婚姻制度规定,王室成员和贵族只能娶亲族之间的女性,这种婚姻制度被称为姻亲制。
通过这种制度,周王朝对贵族家族的控制得以进一步加强,同时也确保了贵族之间的联系和亲和。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ppt详解.

第二节 上古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
亚血族婚(族外群婚、普那路亚婚)
举例: 从田野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男女分区聚集 埋葬的墓地。山东兖州王因村有男性同葬墓十座, 女性同葬墓七座。华阳县横郑村有妇女与幼儿合葬 墓。这正是族外婚在葬俗上的反映。
第34页,共126页。
第二节 上古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
亚血族婚(族外群婚、普那路亚婚)
第16页,共126页。
家庭的分类
1.核心家庭:
指两代人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的成员是夫妻两人及 其未婚孩子。
第17页,共126页。
核心家庭满足性需要,减少导致家庭破裂的性竞争。
核心家庭保证妇女在其怀孕和哺乳期间受到保护。 核心家庭是濡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一起生活的成年的男
子和女子才有足够的知识使男孩子和女孩子濡化。
第2页,共126页。
2.儒家经典对婚姻的认识:婚礼是人伦之始;婚礼是礼的 根本;社会婚姻状况关涉到社会治乱,婚姻关系是构成尊 卑上下等级关系的基础。
古代婚礼场景
第3页,共126页。
二、婚姻的意义
1.古代宗法社会对婚姻的目的的认识:
传宗接代;
祭祀祖先;
增加劳力;
防男女淫乱。
第4页,共126页。
(一)原始群婚
1.这是人类祖先实行的一种两性偶合的关系,它出现于人
类的童年时期。
当时人群居野处,既无固定的配偶,两性交往也无 任何习俗和理性的约束,因此不可能构成家族。男女 无别,媾合无禁,两性关系纯任自然。
第5页,共126页。
古代群婚
古 代 群 婚
第6页,共126页。
(二)血缘婚
1.在血缘家族内部,开始产生 婚姻禁例,即排斥亲(父母) 子(子女)通婚,只允许同辈 男女(兄妹)发生两性关系。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婚姻制度11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 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 坐,奠之而后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湢 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 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男子入内,不 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 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道路, 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礼记· 内则》
郑板桥《姑恶》
小妇年十二,辞家事翁姑。未知伉俪情,以哥呼阿夫。两小 各羞态,欲言先嗫嚅。翁令处闺阁,织作新流苏。姑令杂作 苦,持刀入中厨。切肉不成块,礧磈登盘簋 。作羹不成味, 酸辣无别殊。析薪纤手破,执热十指枯。翁曰是幼小,教导 当徐徐。姑曰幼不教,长大谁管拘?恃其桀傲性,将欺颓老 躯。恃其娇纵资,吾儿将伏蒲。今日肆詈辱,明日鞭挞俱。 五日无完衣,十日无完肤。吞声向暗壁,啾唧微叹吁。姑云 是诅咒,执杖持刀铻。汝肉尚可切,颇肥未为癯;汝头尚有 发,薅尽为秋壶;与汝不同生,汝活吾命殂。鸠盘老形貌, 怒目真凶屠;阿夫略顾视,便嗔羞耻无;阿翁略劝慰,便嗔 昏老奴;邻里略探问,便嗔何与渠! 嗟嗟贫家女,何不投江 湖? 江湖饱鱼鳖,免受此毒荼! 嗟者天听卑,岂不闻怨呼? 人间为小妇,沉痛结冤诬! 饱食偿一刀,愿作牛羊猪! 岂无 父母来? 洗泪饰欢娱。岂无兄弟问? 忍痛称姑劬。疤痕掩破 襟,秃发云病疏。一言及姑恶,生命无须臾!
民间传说中婚姻礼制源 头两大创始人
女娲 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 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 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 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 万物。女娲就成了第一个媒 人,被后世尊奉为媒神,又 称“高媒” 。 月老 (唐)伏羲女娲图
绢本设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
一夫一妻的个体婚
(二)、奴隶制的婚姻形式
“蒸”、“报”婚(也称“转房制”或“收继制”) 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叫作“蒸”。 兄、叔死后,弟弟或侄儿可以娶寡嫂或婶母,叫 做“报”。 超出这种情况的两性关系,称为“通”,或“傍 淫”。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 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 许穆夫人。 ” 《左传· 闵公二年》 “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 《后汉 书· 南匈奴传》
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婚姻制度

第二节 上古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
对偶婚 举例: “高句丽,其先出自夫余。……其婚嫁者,皆就妇家,
生子长大,然后将还。” “扶桑国者……估其婚法,则壻往女家,门外作屋,晨
夕洒扫,经年而女不悦即驱之,相悦乃成婚。”
云南纳西族的“阿注婚”、海南岛黎族的“放 寮”,摩梭人的“阿夏婚”等均是对偶婚这种婚 姻形态在现代的遗存。
对偶婚是一种两相情愿、不受约束而稍有固定的 成对同居形式。其间,“与长姊配偶的男性有权 把她的达到一定年龄的姊妹也娶为妻”,叫做 “妻姊妹婚”。
第二节 上古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
对偶婚
举例: 《史记·五帝本纪·帝尧纪》索引皇甫谧云:“尧娶散 宜氏之女,曰女皇,生朱丹。又有庶子九人。” 传说中记载帝舜的父亲曰瞽叟,禹的父亲曰鲧,又谓舜 是其母感姚墟之大虹而生,禹是其母感贯昂之流星而 生。这只能意味着瞽叟、鲧是舜、禹的母亲之主夫,因 而也只能是舜、禹名义上的父亲。
第二节 上古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
亚血族婚(族外群婚、普那路亚婚) 举例:
从田野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男女分区聚集埋 葬的墓地。山东兖州王因村有男性同葬墓十座,女性 同葬墓七座。华阳县横郑村有妇女与幼儿合葬墓。这 正是族外婚在葬俗上的反映。
第二节 上古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
亚血族婚(族外群婚、普那路亚婚)
第二节 上古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
3、亚血族婚(族外群婚、普那路亚婚) 定义:
本氏族的兄弟姊妹已不能通婚。本氏族的兄弟或姊妹必须在互 相通婚的对方氏族的女子或男子中寻找配偶。对方氏族中的兄 弟或姊妹则在本氏族的女子或男子中寻找配偶。这样,父亲是 集体父辈,母亲是集体母辈,成为共夫或共妻。亚血族的共夫 与共妻,使父亲无法知道自己的子女,子女更无从知道自己的 生身父亲,
中国古代的家庭与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的家庭与婚姻制度中国古代的家庭与婚姻制度是一个与现代有着很大不同的系统。
在这个制度中,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婚姻则被认为是家庭建立的必要条件。
古代中国的家庭与婚姻制度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之上的,它们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本文将从婚姻对象的选择、婚姻仪式、家庭地位和子女教育等方面来介绍中国古代的家庭与婚姻制度。
一、婚姻对象的选择在古代中国,婚姻对象的选择往往是由家长或媒人来进行安排的。
虽然婚姻没有绝对的自由,但家长们通常会考虑亲戚关系、家族地位、财富和社会地位等因素。
此外,男女在选择婚姻对象时也会倾向于选择同胞,保持家族的延续和血脉的纯正。
婚姻对象的选择既是个人的选择,也是家庭和社会的选择。
二、婚姻仪式古代中国的婚姻仪式十分庄重且具有一定的规矩。
婚姻仪式通常会分为三个环节:聘礼、过程和婚礼。
在聘礼阶段,男方会给女方家送聘金以示诚意。
过程阶段是男方前往女方家中接娶新娘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还会进行一些象征意义的仪式,如敬酒、行礼等。
最后的婚礼是在新娘嫁入男方家后举行的,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婚的喜悦。
三、家庭地位在古代中国,男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女性则相对较被动。
男性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负责外出工作养家糊口,而女性则负责家务和孩子的抚养。
妻子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需服从丈夫的意愿。
此外,古代中国对于男性的家庭地位有着明确的规定,如儿子独享家产,而女儿则会被送入婆家。
四、子女教育在古代中国,子女教育被认为是家庭的重要职责。
家长们会将教育视为一种责任和使命,并致力于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才能。
男孩通常会接受更多的教育资源,因为他们被认为能够延续家族的血脉和地位。
女孩的教育相对较少,更多地注重于家庭技能的培养。
尽管存在着性别不平等,但古代中国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家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传承。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家庭与婚姻制度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注重家族的延续和血脉的纯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对偶婚是群婚到专偶婚的过渡。
对偶婚双方不以感情为基础。
+ 对偶婚缩小或限制了人类两性关系的对象范 围,不仅有利于人类人口再生产质量的进一 步提高,而且为人类新生人口确认亲生父亲 提供了可能性。
-
12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婚礼
+ 六礼
+ 正婚礼
-
13
六礼
+ 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 + 问名:----问女方的名字、排行出生年月日 + 纳吉: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
-
18
第四节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婚俗
+ 契丹族婚俗 + 蒙古族婚俗 + 满族婚俗
-
19
在祖庙进行占卜 + 纳征: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家 + 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
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 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
14
+ 拜堂
正婚礼
撒谷豆
-
15
-
16
射煞
跨马鞍 火盆
-
17
传席 “何处春深好,春深嫁女家。
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白居易 《春深嫁女家》
拜堂:三拜 坐帐 早生贵子 同牢合卺
姻
郑玄注 婿之父母为姻,妻之父母为婚 ——《尔雅·释亲》
-
9
+ 传宗接代(首要目的)
《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 庙,下以继后世”。
+ 祭祀祖先
《唐律疏议·户婚》:“妻者,传家事,承祭祀。”
+ 防止男女淫乱 + 增加劳力
-
10
今天,中国婚姻的意义 是什么?为了经济、子 女,还是爱情?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婚姻与 婚姻制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
关于婚姻,您怎么看?
-
2
名人谈婚姻
传 “婚姻就如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
统 走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
婚
——钱钟书
姻
但也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很多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能够入土 为安的爱情总比暴尸街头要好。”
-
3
如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传
渴望爱情 → 不知死活
-
7
什么是婚姻?
传 统 婚 姻
2、什么是“姻”? 《说文解字》中对“姻”字的解释为:“姻,
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 “姻”字在古代代表“席子”,引申为凭靠之
意,意思是女方到了婿家,就有依靠了。
-
8
究竟什么是婚姻?
古
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
代
婚 《诗经·郑风》孔颖达疏 婿曰婚,妻曰姻——《礼记·经解》
婚
——《诗经·邶风·击鼓》,
姻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
5
知识结构图
返回
-
第一页
6
什么是婚姻?
传 统 婚 姻
1、什么是“婚”?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由於 古人娶妻,婚礼的亲迎是在黄昏时进行,这时太阳 将要下山,月亮就要出来,含有「阳往阴来」的意 思,因而得名,后来才加上「女」字偏旁写作「婚 礼」。
统
物色对象 → 活得不耐烦了
婚
相亲 → 为自己的墓地看风水
姻
结婚 →双双殉情
结婚宴客 → 超渡法会
公证结婚 → 由法院出具死亡证明
结婚纪念日 → 清明扫墓节
一般状况结婚 → 寿终正寝
闪电结婚 → 猝死
假结婚 → 装死
异国之恋 → 客死他乡
-
4
携手同游人间
传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统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