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情景练习题(二)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六年级情景练习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情景练习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情景练习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提供一些小学语文六年级的情景练习题,帮助您巩固和提升语文知识和能力。

下面是一些题目,每个题目都后跟着对应的题目。

题目一:诗歌欣赏
请阅读以下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天的风儿吹过原野,
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摆。

果实红艳艳的挂满枝头,
小鸟们高兴地欢叫着。

你能从该诗中感受到什么气氛?请写出你的回答。

题目二:成语拼图
请根据以下描述,填写正确的成语。

描述:形容一个人胸怀宽广,心地善良。

成语:_____
题目三:阅读理解
请阅读以下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春天到了,小鸟们正在卖力地筑巢,为即将到来的宝宝做准备。


明也想亲眼目睹小鸟筑巢的过程,于是他在后花园放了一只小摄像机。

一天晚上,小明和爸爸一起看到了录像。

录像显示,小鸟们各自找到了一根根细长的树枝,然后用它们构建
巢的框架。

接着,它们用口中的泥巴一点点地将树枝粘在一起,最终
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巢。

问题:小鸟是用什么将树枝粘在一起的?请写出你的回答。

题目四:字词辨析
请根据以下描述,选择合适的字或词填空。

描述:他努力学习了很久,终于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选择: A.付出 B.降低 C.上升
以上是一些小学语文六年级情景练习题,希望能帮助您巩固和提升
语文知识和能力。

完成这些题目后,可以通过对比答案来检验您的答
题情况。

祝您学习进步!。

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古诗词三首时练习(含答案)(2)

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古诗词三首时练习(含答案)(2)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古诗词三首第3课时1、背诵《清平乐·村居》2、写一写。

3、比一比,组词语。

茅()檐()翁()剥()赖()矛()赡()嗡()绿()懒()4、同音字组词。

bō剥()广()()浪()动yán屋()语()()格边()5、多音字组词。

剥bō()()bāo()()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清平乐·村居》是代词人写的。

词中描写一家五口人相亲相爱的各种和。

表达了词作家对乡村生活的之情。

(2)读《清平乐·村居》下阙,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填空。

()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面的豆田里();二儿子正在院子里用()的双手纺织(),()的小儿子正()在溪边,()地哼着歌儿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综合训练 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综合训练 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综合训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画上“”。

(3分)学习了“古诗词诵读”这个单元,我收获颇多:知道了好雨也“知时节”,它会“当春乃.(nǎi lǎi)发生”;领略到了“天街小雨润如酥.(sū shū)”的滋润、细密;感受到了“客舍.(shě shè)青青柳色新”的清新;明白了江上渔者“出没.(mò méi)风波里”的艰辛;了解到了“京口瓜洲一水间.(jiān jiàn)”的遥远;体会到了诗人王安石的思乡之苦——“明月何时照我还.(hái huán)”。

二、选一选。

(1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A.渭.城(wèi)浣.溪沙(wǎn)B.鸣啭.(zhuǎn)柴扉.(fēi)C.屐.齿(jī)浥.轻尘(yì)D.无行.路(hánɡ)数重.山(chónɡ)2.给下列加点的字或词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括号里。

(6分)(1)渭城朝雨浥.轻尘()A.湿润,沾湿B.液体C.都城(2)萧萧暮雨子规..啼()A.百灵鸟B.黄莺C.杜鹃鸟(3)送鲍浩然之.浙东()A.的B.往,去C.人称代词(4)才始..送春归()A.方才B.开始C.因为(5)应.怜屐齿印苍苔()A.答应B.应付C.大概,表示猜测(6)但.爱鲈鱼美()A.但是B.也许C.单单,只是3.()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分)A.王观B.李白C.苏轼4.唐代诗人王维有“()”之称。

(1分)A.诗仙B.诗佛C.诗圣5.下列对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B.这两句诗于小中见大、于所见推想未见:虽未亲眼得见“满园春色”,却能从出墙的这“一枝”,想象墙内诸多花木该是怎样争奇斗艳C.诗人想到园中游览一番却进不了园门,难免遗憾;但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由此想象园内百花盛开,又转为惊喜D.园子的主人闭门不见,诗人用出墙的“一枝红杏”反衬主人的自私与孤独。

小学语文-有答案-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第28课_古诗二首_别董大》同步练习卷(2)

小学语文-有答案-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第28课_古诗二首_别董大》同步练习卷(2)

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第28课古诗二首别董大》同步练习卷(2)一、基础知识达标)1. 《别董大》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2. 《别董大》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描写。

3. 《别董大》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4. 《别董大》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________5. (《别董大》)“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________6. (《别董大》)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7. 阅读后回答送人之松江宋•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袂:袖子。

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第28课古诗二首别董大》同步练习卷(2)一、基础知识达标1.【答案】唐,高适,送别,对友人远行依依惜别【考点】诗的思想情感别董大【解析】考查了文学常识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

结合课内的学习和理解完成。

【解答】《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出自《高常待集》,体裁属于七言绝句,是一首送别诗。

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译文: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2.【答案】环境【考点】诗歌写作手法别董大【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所学古诗《别董大》的理解与掌握,结合课内的学习与理解完成。

五年级语文古诗鉴赏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古诗鉴赏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古诗鉴赏练习题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鉴赏古诗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几道适合五年级学生的古诗鉴赏练习题,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练习题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请解答以下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描述了什么场景?3. 为什么诗人望着月亮会让他想起故乡?练习题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解答以下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诗人在哪里登楼?3. 为什么诗人想要再登上一层楼?练习题三:《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请解答以下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诗人怀念的是谁?3. 为什么诗人会夜不能寐?练习题四:《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请解答以下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描绘了什么景象?3. 诗人在最高层时有什么感受?练习题五:《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请解答以下问题:1. 这首小诗的作者是谁?2. 描绘了什么鸟?3. 诗人给鹅赋予了什么样的形象?通过完成上述练习题,学生可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并进一步培养对语言和文学的感知能力。

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参考诗中的细节、意境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主题。

总结:古诗鉴赏练习题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

通过对经典古诗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对诗歌情感的体验。

希望以上练习题能够帮助五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练习题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练习题篇1一、读拼音,写词语。

sūn bó bo()把船tíng bó()在hé pàn(),自己上岸,走进sì miào()。

二、写出以下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浣:()2.随便春芳歇。

歇:()3.身向榆关那畔行。

畔:()4.聒碎乡心梦不成。

聒:()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以下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文内容梳理。

《山居秋暝》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对______________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枫桥夜泊》表达出诗人满怀的__________;《长相思》则表达出对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五、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美丽。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把你知道的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和大家共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孙伯伯停靠河畔寺庙二、1.洗衣服 2.尽 3.边 4.声音嘈杂三、1.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2.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好像充满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模糊的枫树和江中闪耀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小学语文诗词试题练习

小学语文诗词试题练习

小学语文诗词试题练习(一)根据上句对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1、煮豆燃豆萁,□□□□□。

(曹植《七步诗》)2、□□□□□,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3、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咏柳》)4、□□□□□,人来鸟不惊。

(王维《画》)5、众鸟高飞尽,□□□□□。

(李白《独坐敬亭山》)6、□□□□□,桂树何团团。

(李白《古朗月行》)7、黑发不知勤学早,□□□□□□□。

(颜真卿《劝学》)8、□□□□□,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9、江碧鸟逾白,□□□□□。

(杜甫《绝句》)10、□□□□□,岂能长少年。

(孟郊《劝学》)11、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望洞庭》)12、□□□□□,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池上》)13、弄石临溪坐,□□□□□。

(白居易《遗爱寺》)14、□□□□□□□,我来施食尔垂钩。

(白居易《观游鱼》)15、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小儿垂钓》)16、□□□□□,霜刃未曾试。

(贾岛《剑客》)17、何当金络脑,□□□□□。

(李贺《马诗·其五》)18、□□□□□,独自占芳辰。

(欧阳修《和梅圣俞杏花》)19、千门万户曈曈日,□□□□□□□。

(王安石《元日》)20、□□□□□□□,却教明月送将来。

(苏轼《花影》)21、小儿何所爱?□□□□□。

(汪洙《言志》)22、□□□□□,日日报平安。

(汪洙《绿竹》)23、舍后荒畦犹绿秀,□□□□□□□。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春日》)24、□□□□□□□,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25、未觉池塘春草梦,□□□□□□□。

(朱熹《偶成》)26、□□□□□□□,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27、春雨断桥人不度,□□□□□□□。

(徐俯《春游湖》)28、□□□□□□□,全凭老干为扶持。

(郑燮《新竹》)29、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30、□□□□□,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31、天门中断楚江开,□□□□□□□。

部编版小学语文常考【古诗情境】测试题二(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常考【古诗情境】测试题二(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常考【古诗情境】测试题二(附答案)1.“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临终前还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呐喊。

3.秋天的古诗:(1)秋“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秋“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秋“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秋“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写出了敬亭山的百看不厌。

5.“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古诗中的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根据“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3句相关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古诗情景练习题(一)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也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

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

爷爷高兴地笑了。

11、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

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12、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

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12)有的同学在总结反思时,总是羡慕别人的优秀,总是抱怨自己不够细心,事后又总不知努力,我真想对他们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1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

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4、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

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二)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我们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2)中秋佳节,皓月当空。

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3)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

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

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诗来。

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4)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

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便是一个例子。

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5)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

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穷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7)齐敏明天就要随爸爸转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读书了,小强在送他的时候拍拍他的肩膀,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赠汪伦》一诗中,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来表达他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3〉《示儿》一诗中,写作者心事的诗句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8、小明来到草原旅游,看到草原的美景,不禁吟诵起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动现牛羊1 、当你看到草原上生机勃勃的小草时,你会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远眺洞庭,平静的湖面在皎洁的月光的辉映下,明亮而迷蒙,美丽的君山在其中,你不由吟道:“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中秋的夜晚,小芳在院子里对着一轮圆月,想着远在异乡的朋友,祈祷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小明读了战争的资料,想起了以前那么艰苦的边塞生活,说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到瀑布脚下,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

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来。

7、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便是一个例子。

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9、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10、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满腔豪情。

11、月亮渐渐西沉,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3、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如李白的《赠汪伦》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写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4、人们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来表白自己坚贞的操守,光明磊落的品格。

曹植质问哥哥苦苦相逼的诗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5、导游小姜领着一队华侨周游全国。

应游客的要求,需要边赏景边吟诗。

猜猜看,小姜会怎么应答:站在庐山脚下,小姜吟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听到瘦西湖内的民乐演奏,小姜吟道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来到高邮湖边,小姜吟道夜半湖心明月上,还疑神女弄珠游……16、毕业在即,同学们请你在留言本上写毕业赠言。

小明平时不珍惜时间,你可以送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或者“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寸光阴”这句话(格言)与他共勉;小江是你视为知己的朋友,你可以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来表达你与他依依惜别之情;对有远大志向的小刚,你会用“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来祝福他;对为你操劳的班主任老师,你会这样赞美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8、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9、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读书,正如宋代大文字家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然,光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做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必须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正如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1、《暮江吟》这首诗,“一道残阳铺水中”一句交待“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原因。

2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诗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阳春三月,地点是黄鹤楼,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扬州。

原诗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3、古诗《泊船瓜洲》中的疑问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作者是宋代王安石,我们还读过他的《元日》、《梅花》24 、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25 、《清平乐•村居》中的词牌名是清平乐,词的作者是辛弃疾,抒发了词人对乡村悠闲自得生活的向往,你知道的词牌名还有令奴娇、西江月、满江红等。

26 、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 常常引用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写作文时,有时我们无从下笔,经过冥思苦想,突然间文思泉涌,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7、“嫦娥一号”的升空让我们浮想联翩:寂寞的牛郎织女,“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些诗句都是关于你们的,今天,你们是否可以坐上我们的飞船相聚呢?可是“台独分子”的言行又让我们气愤不已,我想对他们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即使你们想阻挡两地统一的进程,但是,大部分台湾人民还是希望回到日益强大的祖国怀抱的。

28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29、灾情就是命令,解放军官兵义无反顾地奔赴灾区抗震救灾。

他们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争分夺秒地抢救被困者。

我想对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们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你们将永留史册!30、汶川地震发生后,很多地方顷刻间夷为平地,面对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灾民,我想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