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一、课程背景与目的模具设计课程是一门针对模具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

本课程通过讲授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不同复杂程度的模具设计工作。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的模具设计理论与原则,在设计阶段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2. 熟练掌握常用的模具设计软件和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

3. 能够独立完成常用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制造工程师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合作。

三、教学内容1. 模具设计基础知识a. 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b. 模具设计流程和步骤c. 模具材料的选择与使用d. 模具加工工艺与技术e. 模具组成部件及其功能2. 模具设计软件应用a. 常用模具设计软件的介绍与使用方法b. 模具设计软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c. 模具设计软件与其他相关软件的配合使用3. 模具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a. 基于真实工程案例的模具设计实践b.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模具设计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c. 模具设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技能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a. 教师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b. 提供课堂讲义和阅读材料,供学生深入学习与参考2. 实践操作a. 提供模具设计软件和实验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b. 指导学生进行模具设计实践和实验3. 案例分析与讨论a. 教师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b.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模具设计中的问题4. 小组合作学习a. 分配小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b.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模具设计项目,进行合作与讨论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评估a. 平时课堂参与情况评定b. 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2. 课程设计实践报告a.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的课程设计实践,撰写实验报告b. 考核学生对模具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3. 期末考试a. 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六、参考教材1. 《模具设计与制造》,李小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2. 《模具设计实用教程》,王绪东,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3. 《模具设计基础》,李明,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七、参考资源1. 各类模具设计软件的官方网站和用户手册2. 相关论文与研究报告的学术数据库八、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教学大纲年秋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教学大纲年秋

数控技术专业(专科)《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教学大纲(送审稿、供参考)2008年9月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数控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

众所周知:我国是模具大国,数控加工技术的对象包括复杂精密零件和模具两类。

因此,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选修课,是为了适应我国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模具产品的生产工艺,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模具加工和装配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具设计与制造涉及的面较广,该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

如可以冲压模具为主、也可以注塑模具为主。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模具产品成型的基本原理。

2、掌握模具的类型和特点。

3、掌握不同模具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特点,常用设备及主要功能。

4、了解模具的常用材料和各自的特点,掌握典型模具材料的选择原则。

5、了解典型模具的结构,掌握典型模具设计的主要步骤及基本方法。

6、掌握典型模具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7、掌握模具加工、装配、调试的基本知识。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以《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工艺》为其先修课程,与《CAD/CAM软件应用》、《数控加工综合实训》等课程紧密联系。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教学要求中,所列内容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基本层次要求。

1、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

2、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重要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3、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所学的内容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一、课程教学总时数和学分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为54学时,开设一学期。

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 课程背景A. 课程简介B. 课程目标C. 教学方法二. 教学内容A. 入门知识1. 模具设计概述2. 模具设计的重要性3. 模具工艺流程B. 基础知识1. 模具材料2. 模具零部件及标准件3. 模具设计原理4. 模具设计软件的使用C. 进阶知识1. 模具结构设计a. 分模设计b. 浇注系统设计c. 冷却系统设计d. 顶出系统设计2. 模具流道设计3. 模具周边设备的选择和使用D. 实践操作1. 模具设计案例分析2. 模具工艺参数的优化3. 模具加工工艺演示三. 教学流程A.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1. 授课内容2. 课堂讨论3. 作业布置B.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1. 设计软件的使用2. 模具设计案例分析3. 模具加工演示C.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1. 模具设计项目2. 模具优化与改进3. 实际模具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四. 教学评估A. 学生作业评估B. 期末考试C. 课堂表现评估D. 学生反馈调查五. 参考资料A. 教材B. 参考书籍C. 相关网站D. 实验教材六. 教学资源A. 设备B. 软件C. 实验室和设施七. 教学团队A. 主讲教师B. 助教八. 课程评价及改进A. 教学效果评价B. 课程改进建议九. 其他注意事项A. 课程要求和作业要求B. 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C. 学习时间和地点安排总结:模具设计课程是为学生提供模具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能够运用模具设计软件进行模具设计,并更好地理解模具结构设计、流道设计以及周边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学生将有机会进行模具设计案例分析和模具加工工艺演示,培养解决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评估,学生将得到指导和反馈,以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质量。

模具设计与制造大纲815

模具设计与制造大纲815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大纲汇编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全校公共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计算机通用能力,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及计算机网络的各项操作,同时具有使用计算机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识,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为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与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讲授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选择安装计算机硬件、安装软件的方法;能开启与关闭计算机;学会管理计算机,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 Windows 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和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Word进行图文处理的方法;熟练掌握使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熟练掌握因特网(Internet)基本操作,学会使用IE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了解计算机病毒防护等基本知识。

二、《机械制图》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机械制图是机械行业中进行技术交流的专用语言,是机械工程人员的重要基础。

所以,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及与机械工程技术有较密切联系的其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应用正投影的方法,分析由立体到视图,由视图到立体的变换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了解机械图样的画法规定,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单元制图的基本知识介绍《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有关规定,并通过绘制几何图形掌握《国家标准》关于图幅、图线、图面布局的有关规定和领悟绘图技巧。

第二单元正投影与立体的三面视图分析投影的概念及正投影的条件下直线、多边形的投影特性,如何用正投影的方法绘制立体的三视图,并通过木模测绘,对立体三视图有深刻认识。

分析点、直线、平面等要素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位置定义,如何用三面投影图表达这些要素的空间位置。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大纲本科(1)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大纲本科(1)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大纲本科(1)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二、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三、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具有从事模具设计、加工制造与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模具设计基础:模具设计原理、模具设计流程、模具设计方法、模具结构设计、模具零件设计等。

2、模具材料与制造工艺:常用模具材料、模具生产工艺、模具制造加工工艺等。

3、数控加工基础:数控加工原理、数控编程、加工工艺规划等。

4、热流道模具与塑料制品成型技术:热流道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材料加工流程、塑料制品成型技术等。

5、配置CAD/CAM/CAE软件:软件基本原理、软件操作流程、软件应用实例等。

五、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教学、作业实践、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模具设计制造的基本技能。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模具设计案例,让学生掌握模具设计思路和方法。

4、讲座报告: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模具设计制造领域前沿知识的分享和讲解。

六、教学要求:1、全面了解模具设计原理和技术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模具设计流程和方法;2、能够熟练掌握模具材料及制造工艺,有相关数控加工基础;3、熟练使用CAD/CAM/CAE软件,能够独立完成模具设计和编程任务;4、有一定的热流道模具设计和制造经验,了解塑料材料加工流程和成型技术;5、了解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具备综合应用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力,能够开展实用型研究工作。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1、《模具设计手册》主编:彭庆兰州理工大学出版社2、《数控技术与应用》主编:民卫勇机械工业出版社3、《塑料成型工艺与设备》主编:罗清华科学出版社4、《CAD/CAM/CAE技术及应用》主编:张仁东清华大学出版社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模具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模具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模具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第一篇:《模具设计基础》教学大纲《模具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模具设计基础学时数:60 学分:3 适用专业:数控专业两后生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1.学习目的《模具设计基础》是一门专业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注塑模具及其他模具)的基础知识,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

授课时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介绍常用模具的典型知识、设计方法和成形设备的选用。

力求学生修完本课后,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成形设备,能进行简单的模具设计。

2.主要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① 冷冲压成形工艺的基本知识,包括成形工艺过程、常见模具种类、模具材料,冷冲压成形设备的应用。

② 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等冷冲模具的成形原理、工艺过程、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模具设计步骤等。

③ 塑料成形工艺的基本知识,包括塑料原料、塑料制造品的工艺性、注射成形、挤出和压塑的工艺过程及成形设备等。

④ 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注塑模、挤出模、压塑模等塑料模具的制品工艺性,设计计算基础及常见的基本结构设计和模具设计步骤等。

3.基本要求(1)掌握模制产品的成形方法,了解模制产品的成形方法。

(2)了解冲裁模等主要冷冲模(五金模具)设计的一般知识和相关的注意事项,认识各种常见的基础模具结构。

(3)了解和掌握注塑成型工艺与设备的一般知识和相关的注意事项,认识各种常见的基础模具结构。

二、课程内容简介及学时分配第1章冷冲压成形工艺概论(6)1.1 冷冲压工艺概述 1.2 模具分类及结构 1.3 工艺中常用材料 1.4 冲压设备第2章冲裁工艺及冲裁模具的设计(8)2.1 冲裁基本概念2.2 冲裁模设计与有关工艺计算 2.3 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结构 2.4 模具结构设计 2.5 冲模的设计步骤及实例第3章弯曲(6)3.1 弯曲模基础3.2 弯曲模实例分析——多部位弯曲模第4章拉深(8)4.1 拉深工艺概述4.2 圆筒形拉深件拉深工艺4.3 拉深模典型结构 4.4 压边装置4.5 拉深模工作部分设计第5章其他冷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6)5.1 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5.2 冷挤压第6章塑料与塑料成型工艺(8)6.1 塑料及塑料制品 6.2 塑料的成型工艺性能 6.3 塑件的工艺性6.4 塑料注射成型工艺与设备 6.5 塑料挤出成型 6.6 压缩成型和压注成型第7章塑料注射模设计(12)7.1 塑件的工艺性7.2 塑料注射模具的分类和典型结构 7.3 塑料制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 7.4 成型零件的设计 7.5 浇注系统设计 7.6 结构零件的设计 7.7 推出机构设计7.8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7.9 模具加热与冷却系统设计 7.10 塑料模的设计程序第八章其他塑料成型模具(6)8.1 压缩成型模具 8.2 压注模设计8.3 挤塑模设计三、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以教师讲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辅以多媒体教学,修完本课后,进行考试。

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一、引言模具设计是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到工业生产中的模具制造和应用。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模具设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为了培养具备模具设计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制定一份全面且符合实际需求的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程目标1.了解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模具设计任务;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其与他人协作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模具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

三、课程内容1.模具设计基础知识a.模具设计的定义和分类b.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c.模具材料的选择和应用d.模具加工工艺和设备2.模具设计软件的应用a.常用模具设计软件介绍及操作技巧b.模具设计软件的模型建立和装配c.模具设计软件的分析和优化3.模具设计案例分析a.常见模具设计案例的分析和讨论b.模具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c.模具设计案例的实践操作和优化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模具设计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实践操作:通过使用模具设计软件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团队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3.设计项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模具设计项目,并进行答辩;4.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模具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六、教材参考1.《模具设计基础》2.《模具设计与制造》3.《模具设计与分析》七、总结通过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模具设计教学大纲

模具设计教学大纲

模具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的设计和制造工作。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能够运用常用的模具设计软件进行模具设计;3. 能够根据产品需求进行模具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4. 能够进行模具的制造工艺规划和工时计算。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1. 模具设计基础知识(10学时)1.1 模具设计的定义和作用1.2 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1.3 模具设计的相关术语和标准2. 模具设计软件应用(20学时)2.1 常用模具设计软件介绍2.2 模具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2.3 模具设计软件的高级应用技巧3. 模具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30学时)3.1 模具的结构类型和功能需求3.2 模具各部件的设计原则和标准3.3 模具材料的选择与性能分析4. 模具制造工艺规划与工时计算(20学时) 4.1 模具制造流程和工艺分析4.2 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方法4.3 模具制造的工时计算方法和实例分析5. 模具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40学时)5.1 典型模具设计案例分析5.2 模具设计实践与模拟项目5.3 模具设计项目策划与报告撰写四、教学方法1. 授课形式: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2.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课堂讨论等;3. 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教材、模具设计软件、实验室设备等。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3. 课程设计报告:根据实际模具设计项目进行设计方案撰写和评审展示。

六、参考教材1. 《现代模具设计》许良旺,机械工业出版社2.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张XX,清华大学出版社3. 《模具CAD/CAM与快速成型技术》杨XX,机械工业出版社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具有丰富模具设计与制造经验的教师组成,包括模具设计师和工程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授课
先修课程
设计基础(二)
毕业要求(专业培养能力)
本课程对学生达到如下毕业要求有如下贡献:1、2、3、4、8
1.设计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将艺术与设计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用于解决复杂的设计实践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设计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并通过文献研究以识别、表达和分析复杂的设计问题。
(3)科学的工作方法:对设计体系的初步认识,对设计过程的感性认识和一般了解,对中外日用陶瓷设计经典造型进行初步的学习、临摹、评价,并能完成模具的设计制作。[1、2、4]
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教授石膏模具成型的设计理论与实践,包括模具成型的概念、工艺特征、工艺要素及模具设计制作的工艺流程,并配合实际课题,对模具设计从造型特征、体量关系、细化设计、设计制图、模具车制、车制工具及使用等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实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本科生了解模具成型是陶瓷创作,尤其是日用陶瓷和卫生陶瓷等生活陶瓷批量化生产制作的一种重要成型方法,并了解石膏模具成型工艺的特征,同时了解工具的运用特性,更好的解决批量化生产以及复杂的实用型陶瓷生产的成型方法。了解模具成型设计的研究领域,掌握模具成型的流程,熟悉模具成型制作工艺与设计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区分各类设计方法的不同运用与侧重。
(Special Training Ability)
This course has the following contributions to students who meet the following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1,2,3,4,8
1. Design knowledge: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to the art and design expertise and theory to solve complex design practice problems.
掌握知识的要求:通过对石膏模具成型工艺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概念及基本知识,掌握模具成型的方法步骤,包括石膏浆的调制、同心圆造型、异型造型的车削翻模等等。
实验教学(包括上机学时、实验学时、实践学时)
上机学时:0实验学时:32实践学时:0实创学时:64学时
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课外作业、综合讨论、网络以及授课教师的科研项目于积累等共同实施。
Credits
5
Semester
3rdsemester
Institute
Institute of Design
Program Oriented
Product Design
Teaching Language
Chinese
Prerequisites
Design Basis(II)
Student Outcomes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产品设计的创新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设计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
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1)循序渐进的设计理论体系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模具成型规范、理论概念和实践工艺[1、2、8]
(2)进行初步的模具设计思维和专业现代基本工具使用技能的训练。[1、2、3、4]
3. Design / development solutions: to design solutions for complex product design, design to meet specific needs of various product design and service system design, and to reflect the design aspects of innovation awareness, consider the economy, cul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beauty and other factors.
考核方式
课程提交石膏模具一套,内容包括:
(1)前期资料收集和分析;
(2)设计的立意和主题;
(3)手绘草图;
(4)手绘设计制图;
(5)石膏模具一套;
出勤:20%平时成绩:30%课程作业:50%
教材及参考书
现用教材:
[1]张文兵,阎飞编著,陶瓷模型制作,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2]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重点图书
2. Problem Analysis: Ability to apply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design, and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to identify, express and analyze complex design issues.
(4)模具设计制图8学时
(三)模具设计制作64学时
(1)石膏模具成型的工具与材料4学时
(2)同心圆模具的制作16学时
(3)异型模具的制作16学时
(4)模具造型各配件的制作16学时
(5)石膏模具的装饰工艺12学时
难点与重点:指导学生掌握石膏模具设计制作的工艺流程,以及石膏模具与生产实践之间的各项工艺特性与关系。
《模具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172415
课程名称
模具设计与制作
英文名称
Mold design and production
课程类别
专业领域课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
总学时:96学时上机学时:0实验学时:32实践学时:0实创学时:64学时
学分
5.0
开课学期
第三学期
开课单位
设计学院
适用专业
产品设计
授课语言
8. Occupational norms: 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literacy,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product design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to understand and comply with the desig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norms, to fulfill their responsibilities.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产品设计复杂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各类产品设计及服务系统设计,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经济、文化、环保、安全、技术、美观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设计及艺术的基本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产品设计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地域文化与艺术思潮,在信息采集与梳理的过程中形成合理有效的设计成果。
Course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system teaches the desig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laster mold forming, including the concept of mold form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technological elements and mold design process, and with the actual subject, the mold design from the modeling characteristics, volume relationship, Design, design drawing, mold car system, vehicle tools and the use of the entire practice process for training. Through this course of study, requir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mold is a ceramic creation, especially ceramics for daily use and sanitary ceramics and other ceramic production of mass production of an important molding method, and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ypsum mold forming process, while understanding tools The use of characteristics, a better solution to the mass produc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complex practical ceramic molding method. Understand the mold molding design of the field, master the mold forming process, familiar with the mold forming process and design methods, in the design proces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design methods and focus on the use.
Teaching Objectives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 students will have the following abilities:
(1) design theory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basic knowledge step by step, master the mold forming specifications, theoretical concepts and practical process [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