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治疗肠胃炎修订稿

合集下载

【名医效方:胃炎方】

【名医效方:胃炎方】

【名医效方:胃炎方】萎缩性胃炎方【方源】杨继荪效验方【组成用法】黄芪15g 党参12g 北沙参15g 麦冬12g 制玉竹12g 石斛30g 蒲公英30g佛手柑12g 炙甘草5g 乌梅9g 无花果15g 炒枳壳12g 赤芍12g 白芍12g 丹参30g 延胡索15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益气养阴,和中活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阴虚型(阴阳两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上腹部隐痛,伴餐后脘胀、嗳气、纳差,或胃中热灼、嘈杂、大便干燥、口干或苦,喜饮水;舌质虽淡,多偏干或苔微黄者。

肥厚性胃炎方【方源】杨继荪效验方【组成用法】黄连5g 黄芩12g 蒲公英30g 厚朴12g 枳壳12g 姜半夏9g 佩兰12g 吴茱萸1g 延胡索30g 娑罗子12g 炒白芍12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清热化湿,健脾和胃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肥厚性胃炎,症见上腹部胀痛,嗳气、泛酸、热灼,纳食减退,口苦而干;苔黄根腻;脉象弦滑者。

【加减应用】腹胀甚者,加白蔻仁粉6g (冲服),炒莱菔子12g;泛酸者,加白螺壳30g,或海贝散;大便秘结者,加决明子30g,全瓜蒌30g。

化腐复胃汤【方源】李玉奇效验方【组成用法】黄芪40g 重楼10g 甘草20g 苦参20g 皂刺10g 刺猬皮10g 白术20g 山药20g 莪术15g 桃仁15g 浙贝20g 白花蛇舌草40g 射干15g 蚕砂15g 香橼15g 砂仁20g 知母20g 天冬20g 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功效主治】本方有益气养阴,祛腐生新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胃津已亏,阴虚火旺,水火不济的萎缩性胃炎,症见面色灰垢无华,面容憔悴,神疲倦怠,懒言,消瘦,脉多弦实有力。

【加减应用】口吐苦水者,加黄连;口吐清水者,加干姜;多睡而不止者,加益智仁20g,射干10g;口吐酸水者,加红豆蔻、乌贼骨;经久便秘者,加桃仁、杏仁、郁李仁、皂角子、黑芝麻;厌食者,加蓼实子、马蔺子;体重骤减者,加山药40g;伴有低热(结核除外)者,加鳖甲40g;乏酸者,加马齿苋40g,乌梅10g;少寐多梦者,加合欢、莲子心;妇女更年期,身痛浮肿者,加柴胡30g,桑皮40g;呕吐(吐食)者,加薏苡仁40g,当归20g,茴香5g;服药过敏起皮疹者,加白鲜皮、蝉蜕;服药呕吐者,加半夏、干姜;服药立即泄下者,加党参40g,升麻15g,白芍20g,大枣15g。

肠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肠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肠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肠胃炎中医疗法需辨证施治,常用方剂包括:
(1)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

(2)寒湿阻滞:呕吐清水。

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灞。

治法: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方药: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10克、紫苏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中成药:霍香正气水。

(3)食滞肠胃: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莱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10弱。

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方药:人参3克、白术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陈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治疗肠胃炎的中医方子

治疗肠胃炎的中医方子

治疗肠胃炎的中医方子肠胃炎的出现,肯定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健康,甚至会导致胃病发生。

治疗肠胃炎非常重要。

与西医相比,中医治疗肠胃炎的效果更佳,也更彻底。

如果你出现了肠胃炎,小编建议你不妨试试中医治疗方案。

下面,具体介绍了一些治疗肠胃炎的中医方子,一起来看看。

中医药治疗(1)外邪犯胃:发热恶寒,胸脘闷满,甚则疼痛,恶心呕吐,或大便泻泄,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方药: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桔梗、茯苓、橘皮、白术、厚朴、半夏曲,大枣。

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

(2)饮食停滞:脘腹胀满拒按,嗳腐吞酸,得食愈甚,吐后症减,泻下臭秽,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炒莱菔子。

中成药:加味保和丸。

(3)痰热内阻:脘痞恶主,吐泻频作,其气臭秽,心烦口渴,可伴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和中止泻。

方药:厚朴、黄连、半夏、石菖蒲、豆豉、山栀、芦根。

中成药:加味香连丸。

(4)淤血阻络:胃脘疼痛频作,持续不减,或痛如针刺,痛有定处,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淤,理气止痛。

方药:炒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枳壳、丹皮、赤芍、乌药、元胡、三七粉、炒浦黄。

今天介绍的四个方子,都是用于治疗肠胃炎的。

如果你有肠胃炎问题,不妨试试这些方子。

小编提示中医可以治疗肠胃炎的方案有很多,我们在挑选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病症来选择。

除了可以用中药治疗肠胃炎外,肠胃炎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调理,改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医疗药品)胃炎中药方剂

(医疗药品)胃炎中药方剂

五灵脂8两、香附米8两、二丑2两、枳实2两、山楂2两,一起碾碎后加入1斤陈醋搅拌均匀,晒干成粉末状即可。

舀一汤匙药粉配合姜汤服下,一天服两次,早起和晚上临睡前【辨证】虚寒挟热。

【治法】温中补脾,清热理气。

【方名】胃炎验方。

【组成】太子参10克,吴萸3克,焦栀仁9克,枳壳9克,木香9克,薤白9克,香附9克,炒神曲9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每天仙鹤草50克,水煎三次,将药液混在一起,分三次服。

连服3天灵药妙方苑心胃门沉香至珍丸治九种心痛。

一切胃疼,两胁胀满。

真沉香二钱丁香二钱木香二钱青皮(醋炒)五钱黄连五钱陈皮五钱莪术(煨)五钱上为末,面糊为丸,黍米大。

每用十丸,姜汤下。

治胃疼方广木香二钱三分乳香一钱三分雄黄二钱二分明矾四分共为细末。

每服五钱,黄酒送下。

又方用淡豆豉五钱,煎汤半茶盅,服之立愈。

治胃脘大疼方大栀子七个或九个,炒焦。

用水二盅煎八分,加生姜自然汁二、三分,服之立愈。

又方黑枣三枚,去核,填明矾令满,炭火烧枯存性,研末酒下,被盖暖,片时即效。

又方用古铜钱烧红,淬入陈醋中,令微热服之,自效。

治胃气冷疼方用白砂糖五钱熬水,热服,加生姜一片。

治心疼方将饭粒粘白矾为丸,每服三分即愈。

又方真麻油一盅,煎滚,冲入烧酒一小杯,乘热饮之即愈。

男女心疯白矾三钱郁金七钱共为末,面糊丸,桐子大。

每服三钱,白汤送下。

胃气疼沉香木香五灵脂乳香使君子肉陈皮茯苓各等分甘草少许共为细末。

每服一钱,滚酒送下即止。

大小男女一切心气疼马兜铃一个,灯上烧,存性为末,温酒调服立效。

冷气抢心,一发即死,及久患心腹痛绝根蓬莪术二两(醋煮)木香一两(煨)共为末。

每服五分,淡醋汤下,发时服。

胃脘血气疼红花一大撮,水二盅,煎一盅服。

延胡散治冷气心疼及疝气腹痛。

延胡索胡椒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服。

神效散治心疼作酸,又治水停心作声如雷,口眼歪斜,不省人事。

胆矾一分为末,温黄酒送下,以吐尽痰为度。

心如刀刺(口吐清水有虫)生艾杵汁一大碗,先半日勿吃晚饭,次日五鼓先嚼烧肉于口内,切勿吞下,候口中水入肚,虫闻香则头朝上矣。

『经方集』经方辨治肠胃炎

『经方集』经方辨治肠胃炎

『经方集』经方辨治肠胃炎
梁某,男,57岁,郑州人。

有多年慢性肠胃炎病史,虽多次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近因腹泻、胃脘满闷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大便溏泻胶结不爽,每日五六次,腹中夹水声,偶尔腹痛,胃脘满闷,头晕目眩,倦怠乏力,手足不温,腹中怕冷,舌质淡,苔腻略滑,脉沉弱。

辨为痰饮胶结,阳虚不化证,治当攻逐痰饮,温阳化气,给予甘遂半夏汤与苓术甘汤合方加味,甘遂5g,生半夏12g,白芍15g,茯苓12g,桂枝10g,白术6g,红参10g,干姜10g,附子10g,炙甘草6g。

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20分钟,合并分3服,每日1剂。

二诊:腹泻每日三次,以前方6剂。

三诊:手足转温,腹中怕冷减轻,以前方减附子为5g,6剂。

四诊:不思饮食,以前方加生山楂24g,6剂。

五诊:大便溏泻胶结不爽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六诊:诸证基本缓解,以前方6剂。

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又治疗20余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大便胶结、腹中夹水声辨为痰饮,再根据手足不温、腹中怕冷辨为寒,因倦怠乏力,头晕目眩辨为气虚,以此辨为痰饮胶结,阳虚不化证。

方以甘遂半夏汤攻逐痰饮;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化痰,加红参温补脾胃,干姜、附子温阳化饮。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经方治疗胃肠病方

经方治疗胃肠病方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肠胃病方一、半夏泻心汤经方:半夏半升黄芩3两干姜3两人参3两甘草3两黄连1两大枣12枚黄煌:半夏6~12g 黄芩6~12g 干姜6~12g 党参6~12g 炙甘草3~6g 黄连2~6g大枣15~30g1. 本方为胃病专方,治疗痞证、心下痞、满而不痛(上腹不适)上消化道之炎症、溃疡(例如: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瀰漫性胃炎、反瘤性胃炎、12指肠溃疡….)抗幽门螺旋杆菌,参与免疫调节,保护黏膜,通降,止血为古时“苦辛法”代表方,治疗中虚热痞(心烦、口苦、口干、腹泻)苦辛法—苦泻辛开苦~清热(黄连、黄芩) ;辛~开湿、理气(理中汤-人参、甘草、干姜、白朮)(此方病人服后不觉苦因为方组加入甘枣, 以及病人本身口苦)2. 伴有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心下痞、腹泻)之神经症:失眠、心律不齐、醉酒(黄连除烦)3. 本方方证多见于体质较好之中青年男子,其红唇,舌红(苔黄腻),伴有睡眠障碍(少眠失眠、易醒),大便易拉面有菜色者较无效舌苔黄腻:消化道有热且较脏唇与消化道黏膜特性相关脉:无特别脉象因为饮食及体质等种种原因,此方亚洲人使用机会较高(欧美人舌苔较干净)4. 服本方有效后,需小剂量守方长服(约3个月),慢性病犹然;停药后~日常则服用姜枣汤保养5. 原方为佳,不必加减,免失疗效6. 常用加味法则:(1) 加肉桂3~10g (交泰丸):治疗胃病久治不愈,面色晦暗,舌淡红(2) 加山栀子6~12g、连翘15~30g:治疗咽喉痛(咽喉通红)、胸闷(肺胃有热)(3) 加制大黄3~10g: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然严重、出血、瀰漫性胃炎二、黄芩汤经方:黄芩3两芍药2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黄煌:黄芩10~20g 白芍10~20g 生甘草3~10g 大枣15~30g(黄芩→出血性疾病;芍药、甘草→痛、痉)1. 本方多用于下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肠胃炎、菌痢(拉白冻、红冻→土方马齿苋、车前草)肛裂(会有灼热感)、痔疮出血、溃疡性结肠炎(拉黏液)、便血2. 【患者唇色多深红如朱、舌质多暗红、脉多滑数(内有伏热)】→黄芩体质3. 加减:(1) 重用黄芩可至30g:出血粘稠、量多、有血块(子宫、月经出血→可单用黄芩:子芩丸)(2) 重用芍药可至30g:腹痛严重者(3) 加大黄3~10g:腹痛拒按(4) 加黄连3~10g:腹泻、烦热(5) 加阿胶(止血)10~20g:出血多(6) 加半夏、生姜各6~12g:呕吐三、葛根芩连汤(味苦)经方:葛根半升甘草2两黄芩3两黄连3两黄煌:葛根20~60g 生甘草3~6g 黄芩6~12g 黄连6~12g1. 本方适用急性肠炎、热痢、细菌性痢疾(黄连→腹泻)(比土霉素佳,小儿恐因味苦不食黄连可减至6g)2. 亦可治糖尿病、酒后腹泻或醉酒(醉酒综合症),黄连大约使用6~12g,若量少不行。

通治一切胃病的好药方,有效率98%

通治一切胃病的好药方,有效率98%

通治一切胃病的好药方,有效率98%
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胀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等一切胃肠疾病。

总有效率达98%以上,无任何毒副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已治好无数病例,实乃天下奇珍之方!
如果单纯治疗胃病: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涨,胃虚,胃寒,看似普通,见效如神。

【配方】:甘草10克,红枣15个(剪两半),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先浸泡半小时或生用半斤),丹参10克,田七10克,鸡内金10克(吃素者不加)糯米50克。

(糯米多少不限)。

【用法】:洗净加水煎滚,再改小火煎半小时。

一天一剂,早晚煎服。

【疗效】:普通患者3剂即可恢复到70%,但要巩固疗效连服7剂以上。

有效率达98%以上。

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转帖】。

中草药治疗急慢性肠炎、结肠炎的中药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

中草药治疗急慢性肠炎、结肠炎的中药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

中草药治疗急慢性肠炎、结肠炎的中药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第一部分:中草药秘验方治疗急慢性肠炎肠炎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肠粘膜的炎性病变。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以前者为多见。

慢性肠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肠粘膜炎性病变。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5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可达50%。

1、归芍莱菔汤治肠道疾病[方剂]当归120克,白芍60克,甘草、槟榔、枳壳、车前子各10克,莱菔子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热,健脾利湿,疏肝理气,行血止痛。

[验证]病例一:工x,男,34岁,农民,1950年8月5日初诊。

患泄泻下痢4载,每于夏秋反复,经治疗无效。

表现:下痢糊状大便,味腐臭,时呈红棕色豆瓣酱状,挟带少量脓血,里急后重,日夜两行,脐周及左下腹钝痛,舌红、苔淡黄,脉沉细滑。

大便镜检红细胞(+++),脓细胞(++),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方予归芍莱旅汤加马齿览30克,并配用鸦胆子3克,用桂元肉包裹成胶囊状,用上药液送服。

9剂诸恙皆除。

再以原法配香砂六君子丸调理而愈。

随访至今9年,无复发,多次检查大便常规均正常。

病例二:黄x,女,32岁,工人,1979年6月2日初诊,自诉于1976年5月初,因误食不洁之物而致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带有红白粘冻,日间3、4次,肛周及外阴俱痒,屡用消炎、杀菌、解毒等法治疗3年,疗效不佳,病情无明显好转。

大便多次化验霉菌阳性。

表现: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口干晨苦,舌苔白,脉沉细弦。

拟归芍莱菔汤加黄连、荆芥、艾叶炭、贯众各10克,连服2剂,腹痛已止,余症皆轻。

药已显效,乘势驱病,续进上方l 剂,症消病愈。

随访至今未复发。

[备注]临床上根据疾病的情况,可随证加减,该方对慢性阿米巴痢疾、霉菌性肠炎、肠管硬化症、血吸虫病并直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滴虫性肠炎等均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2、苦参液灌肠治慢性结肠炎[方剂]苦参30克。

[制用法]将苦参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80-100毫升,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处方治疗肠胃炎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药处方治疗肠胃炎
肠胃不好,主在脾胃虚弱,肠内湿热,但其形成原因也是复杂的,所以用中药处方治疗肠胃炎,必须先摸清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肠胃炎,方可用药。

肠胃炎处于人体中焦,即躯体中部,中部有病,根治起来疗程是比较长的,需要耐心治疗方可痊愈。

中药治疗肠胃炎,轻者需服用中药1月,中度者3月,重度者6月以上。

只要服用后觉得症状减轻,就应坚持服用,若症状加重或不见好转,则应立即停药,到医院做器械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胃气虚,。

【治法】止泻。

【方名】益气汤。

【组成】黄芪12克,12克,10克,获苓10克,10克,赤石脂10克,10克,炭6克,炭6克,6克,6克,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失健运,蕴于肠中,肝脾气滞。

【治法】健脾温中,清肠化湿。

【方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3克,6克,9克,9克,9克,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治法】温阳益气,涩肠止泻。

【方名】赤石脂汤。

【组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9克,石榴皮9克,9克,3克,黄连3克,炮姜6克,6克,赤石脂30克,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四)
【辨证】湿热邪毒壅滞胃肠。

【治法】,健脾和胃。

【方名】解毒清肠汤。

【组成】30克,秦皮20克,12克,黄连16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12克,茯苓30克,16克,匾蓄16克,山药30克,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