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耐挫力差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论中学生耐挫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技巧

论中学生耐挫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技巧

OCCUPATION1032010 2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既是人格塑造比较理想的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易发期。

这个时期的中学生面临着生理上的成熟和各种压力。

现实与理想、偏激与理智、自觉与被动等复杂的矛盾相互交织,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情感脆弱、耐挫力差便是其中突出的表现。

这些障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少数学生甚至出现精神失常、离家出走、轻生自杀、走上犯罪道路等现象。

本文就青少年耐挫力的培养策略与途径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造成青少年心理脆弱的原因造成青少年心理脆弱的问题,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问题源于家长家长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特别是父辈没得到很好发展的家庭,更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他们只求孩子学习成绩好,一切事情都替孩子做出选择,为孩子创设了过于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种种优越条件,让他们免受一切挫折,以致使孩子缺乏生活的锻炼,养成依赖心理和养尊处优的不良品格,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极差,一旦面临挫折,就会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甚至因绝望而产生轻生念头。

2.问题源于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有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会教书不会育人,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视方法能力的培养,只压制不疏导,只批评不鼓励,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一切为了升学率,不顾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不注重学生意志力和耐挫力的培养,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

3.问题源于自我中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把学习成绩看得很重。

在群体中考试成绩总是不平衡的,有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学习方法、能力等原因造成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还有些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加,自卑感越来越重,承受失败的能力越来越差;而优秀生,基本上从小学开始,他们的成长就伴随着老师、家长的赞誉,同学的羡慕,优越感很强,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长期的顺境使得他们在实现其目标过程中,对失败的因素以及可能带来的负效应一般考虑很少,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心理承受能力极差,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勇气面对暂时的失败。

青少年挫折感的原因与疏导建议

青少年挫折感的原因与疏导建议

青少年挫折感的原因与疏导建议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扰。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遇到挫折和困惑,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挫折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来疏导和帮助他们应对挫折。

青少年挫折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学业压力青少年时期,学业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之一。

学习压力来源于学校和家庭的期望,以及紧张的考试和竞争。

当他们无法达到自己或他人的期望时,会感到挫折。

2. 人际关系问题青少年正在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各种挑战。

这包括友谊的建立、解决冲突、面对排斥等。

当他们在人际关系中遭遇失败或困惑时,会产生挫折感。

3. 自我认同与身份认同问题青少年正试图了解自己并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他们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这可能导致自我认同的困惑和挫折感。

他们还可能受到来自社会和媒体的影响,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和个性产生负面情绪。

4. 情绪管理能力不足青少年正处于情绪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可能尚未完全掌握情绪管理技巧。

当他们面临挫折时,情绪可能无法得到有效的释放和平衡。

这可能导致愤怒、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出现。

5. 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不良的家庭关系、家庭暴力或缺乏支持和疏导等问题,都可能增加青少年的挫折感。

为了帮助青少年应对挫折并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以下是一些建议: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非常重要。

家长、老师和辅导员等成人应该倾听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并提供恰当的指导和支持。

2.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青少年需要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适合的活动,如运动、绘画、音乐等,以帮助他们释放情绪和保持心理平衡。

3. 培养积极心态积极心态对应对挫折至关重要。

鼓励青少年培养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

4.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帮助青少年树立信心和自尊。

浅谈学生心理耐挫力差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学生心理耐挫力差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学生心理耐挫力差的原因及对策学生心理耐挫力差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教育方式的问题、家庭环境的影响、学业压力的增加等因素。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

教育方式的问题是造成学生心理耐挫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的,缺乏实践和探索的机会。

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培养出学生对困难和挫折的恐惧感,缺乏面对挑战的能力。

我们应改变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耐挫力。

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耐挫力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而家庭的支持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分呵护或溺爱,没有给予孩子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机会,那么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就会显得无助和失落。

家长应该适度地给予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的心理耐挫力。

学业压力的增加也是学生心理耐挫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长时间的学习和考试准备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压力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耐挫力。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调整好心理状态。

学校也应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教导学生如何应对学业压力,构建积极的心理品质。

针对学生心理耐挫力差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改善情况。

教育部门应该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和探索,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耐挫力。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适度地给予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的心理耐挫力。

学校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状态,应对学业压力。

学生心理耐挫力差的原因有很多,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育方式、关注家庭环境、减轻学业压力等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中学生挫折承受力影响因素探究及其对策

中学生挫折承受力影响因素探究及其对策

中学生挫折承受力影响因素探究及其对策魏伯河当前,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现象普遍比较严重,探讨其原因并研究其对策,关系到我们的教育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很有必要。

这一问题的大面积解决,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居于其中枢纽的地位,我们应当从自己的班级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学生做起。

下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原因之一:心理半封闭。

学生步入青春期,已经开始存有了个人的秘密,本属于正常。

但部分学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由此发展至自我半封闭,讨厌离群索居,不愿与人相处,更不愿向人袒露心扉。

因而碰到苦恼时,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适当对策可以实行:1、新生入校一周内,举行集体谈心会,班主任先自我介绍有关经历(包含走到的弯路)、性格特点(甚至包含某些搞过的蠢事)等,再使学生逐一自我介绍,达至并使师生、同学之间在互相重新认识姓名、外貌的基础上加深介绍的目的。

2、向学生讲清楚较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事业成功的关键促进作用,平时鼓励学生既要与全班同学友好相处,也必须存有几位关系密切的好朋友,能互相说道说心里话。

教师尤其班主任则必须谋求沦为学生信赖的良师益友。

3、存有计划地非政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文学社团、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旅游参观等活动,并在活动中特别高度关注那些心理半封闭的学生,使得其袒露心扉。

这类学生心理半封闭状态一旦超越,承受能力便可以有效率提升。

原因之二:压力过大。

父母望子成龙,教师期望过高,“片追”风屡禁不止,学习、升学压力沉重地压迫着学生的身心。

有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升学无望,便忧虑重重,丧失信心。

如缺乏指导,易走极端。

相应对策可采取:1、全面加强理想前途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懂得学习是为了发展提高自己,只要刻苦努力就有收获和进步,考大学并非唯一出路,任何行业都可以成才等道理。

2、学校从严控制考试次数,必要的考试也要淡化名次观念,不能搞公开的成绩排队。

浅谈学生心理耐挫力差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学生心理耐挫力差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学生心理耐挫力差的原因及对策学生心理耐挫力差是指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或压力时,往往表现出消极、退缩、困惑等不良心理反应,难以积极面对和克服问题。

学生心理耐挫力差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家庭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学生心理耐挫力的培养起到重要影响。

如果家庭教育缺乏耐心、关爱和理解,过分保护和溺爱,让学生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导致学生心理耐挫力差。

二、学校环境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氛围对学生心理耐挫力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学校注重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过分偏重应试教育而忽略学生自主发展,容易导致学生心理耐挫力差。

三、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学生生活的大舞台,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对学生心理耐挫力的塑造也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学生长时间处于安逸和舒适的环境中,很少面临困难和挫折,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压力,容易导致学生心理耐挫力差。

针对学生心理耐挫力差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家庭教育重视培养: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理解和关爱孩子,在孩子面临挫折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提高心理耐挫力。

二、学校教育注重综合素养培养: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展多样化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学会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

三、社会环境提供适当挑战:社会环境应提供适当的竞争和挑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心理耐挫力。

学生心理耐挫力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提供积极的教育环境和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心理耐挫力的提高。

只有通过多方位的努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发展出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

抗挫折能力差的原因

抗挫折能力差的原因

抗挫折能力差的原因
1.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是抗挫折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信心可以让人在面对挫折时更加坚强和勇敢,而缺乏自信心会让人产生消极的情绪,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恐惧之中。

2. 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很多人在面对挫折时缺乏应对的能力,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经验、知识和技能,或者是因为他们没有充分的准备。

3. 缺乏坚持的决心:坚持是战胜挫折的关键。

缺乏坚持的决心会让人在面对挫折时轻易放弃,失去前进的动力。

4. 处理挫折的方式不正确:很多人在面对挫折时,处理方式不正确,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适当的思考和决策能力,或者是因为他们处于情绪波动的状态,无法冷静应对挫折。

5. 心态不正确:心态不正确是导致抗挫折能力差的另一个原因。

心态不正确可能是因为负面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或者是因为个人价值观与现实情况不符,缺乏正确的认知和理解。

- 1 -。

浅析青少年耐挫力差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学习资料

浅析青少年耐挫力差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学习资料

浅析青少年耐挫力差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摘要: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来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青少年耐挫力差形成原因对策以前,几乎每家都有几个儿女,父母为了生计,为了填饱孩子的肚子,几乎没有时间顾及他们的其他,然而就在那样艰辛的生活环境中造就了他们的自立、自强、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个性。

而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好吃的好喝的先是他们的,做任何事都由着性子来。

就有这么一个女孩,从小活泼开朗,爱说爱笑,是爸妈、老师眼中的快乐天使,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乐观的孩子,刚刚被父母送进音乐学校的殿堂,就因为喜欢上一个男孩遭到拒绝后,跳楼自杀了。

我不想说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有多么的可惜,我只想到她的父母是多么可怜,孩子是他们的一切,而今却落了个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一切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深思: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经不起一点儿挫折?一、优越的生活条件造就了孩子们自私的个性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为孩子造就了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

他们不再为吃穿发愁,发愁的是他们的父母(孩子怎么不好好吃饭);他们不再为玩具动脑筋,因为一切都为他们设计的天衣无缝:游乐场、游戏机,各种各样精彩纷呈的玩具;他们不再会动手缝制沙包,动脑构思游戏,这一切都有大人为他们包办了;上学要挑最好的学校,似乎进了重点学校等于为孩子的将来买了保险,孩子学与不学不再重要。

这现成的一切,让孩子们不知道吃苦是什么,甚至玩着玩着都觉得无聊,于是便整天泡在刺激的电子游戏中。

如何培养青少年抗挫折能力

如何培养青少年抗挫折能力

如何培养青少年抗挫折能力【摘要】中学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他们积极热情,勇于展示自我,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意志力薄弱,很容易遭受挫折,那么,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呢?本文重点从青少年缺乏抗挫折能力的原因、如何培养他们抗挫折能力等方面做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挫折抗挫折能力自我调节“挫折”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

这在人生道路上是难以避免的,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在挫折面前,消极、颓废、悲观、终日郁郁寡欢,甚至酿成悲剧;有的人却不屈不挠、顽强进取,能很快摆脱挫折压力的困境,解除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他们积极热情,勇于展示自我,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意志力薄弱,很容易遭受挫折,正确对待挫折,才是青少年必须直面和解决的。

一、青少年学生缺乏抗挫折能力的原因1.独生子女家庭容易给孩子带来挫败感。

现代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

父母对孩子关爱有加,甚至多为溺爱。

很多父母已经替孩子完成了许多事情,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缺乏基本处理问题的能力,一旦遇到困难就觉得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哪怕是小小的困难,都会引起他们较大的思想波动,甚至会出现消极沮丧的心理状态。

2.自我认识能力发展的局限。

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认识能力不够成熟,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更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突出表现在经常过高地估计自己。

一旦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便无法接受,甚至自暴自弃,从而产生挫败感。

3.学习方面的挫折。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优异,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学习成绩不理想,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就会产生挫败感。

二、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抗挫折能力1.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抗挫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青少年耐挫力差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
摘要: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来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青少年耐挫力差形成原因对策
以前,几乎每家都有几个儿女,父母为了生计,为了填饱孩子的肚子,几乎没有时间顾及他们的其他,然而就在那样艰辛的生活环境中造就了他们的自立、自强、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个性。

而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好吃的好喝的先是他们的,做任何事都由着性子来。

就有这么一个女孩,从小活泼开朗,爱说爱笑,是爸妈、老师眼中的快乐天使,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乐观的孩子,刚刚被父母送进音乐学校的殿堂,就因为喜欢上一个男孩遭到拒绝后,跳楼自杀了。

我不想说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有多么的可惜,我只想到她的父母是多么可怜,孩子是他们的一切,而今却落了个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一切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深思: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经不起一点儿挫折?
一、优越的生活条件造就了孩子们自私的个性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为孩子造就了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

他们不再为吃穿发愁,发愁的是他们的父母(孩子怎么不好好吃饭);他们不再为玩具动脑筋,因为一切都为他们设计的天衣无缝:游乐场、游戏机,各种各样精彩纷呈的玩具;他们不再会动手缝制沙包,动脑构思游戏,这一切都有大人为他们包办了;上学要挑最好的学校,似乎进了重点学校等于为孩子的将来买了保险,孩子学与不学不再重要。

这现成的一切,让孩子们不知道吃苦是什么,甚至玩着玩着都觉得无聊,于是便整天泡在刺激的电子游戏中。

于是不知道珍惜,不知道创造,不知道除他之外这世上还有别人,似乎这世上的一切,都可以随手拿来。

甚至于那些家境并不富裕的父母,也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一样而拼命挣钱。

于是垃圾箱中,满是一口未吃只为拿走其中玩具的方便面;于是大街上,随处可见孩子哭闹着要求大人买这买那的情景;于是稍不如意,便认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吃了天大的苦,熟不知道吃苦真正为何物。

二、家长的娇纵与老师的无奈造就了他们任性的个性。

从孩子刚生下来开始,吃的、用的就是最好的;幼儿园里,孩子更不能吃一点亏,常看见一些家长为孩子吵架的情景;在已经很安全的软包游乐园里,也常看见家长花钱陪孩子玩耍的身影;孩子摔倒了,妈妈赶紧把孩子抱起来并使劲跺几下地:“为什么把我们宝宝摔倒了?”学校里,老师利用放学的时间给孩子补课,家长会说:“孩子还没吃饭呢!”的情景也屡见不鲜;为了给孩子安排一个理想的座位,为了让孩子成为班上的小干部,家长可以不惜重金为孩子购买;低年级的教室里,每到放学时,打扫教室的往往是家长而不是孩子;为了让孩子参加早上的锻炼,老师得先费尽口舌的做好家长的工作;班级的一次正常活动,也的先让家长签字同意,老师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来自各方面的责难;一个体重早已超标的孩子,依然被廋弱的妈妈风力来雨里去的接送,用***话说:“走那么远,让孩子累着。

”两个孩子在嬉闹中无意留下了轻微的抓伤,也许会闹的最后对簿公堂------如果从生下来,就不给孩子最好的,他一定知道什么叫吃苦的滋味;如果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他一定会知道,摔倒了怪自己,爬起来也要靠自己;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他一定会知道父母的辛劳,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如果让孩子坚持自己上学,参加锻炼,超
重的孩子一定会数量大减,更多的孩子一定会早早地自立自强;如果在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家长教给孩子的是宽容,他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如果------家长这样做了,孩子怎么会这样呢?
三、畸形的爱与过重的学习压力造就了一颗易碎的童心
家长在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上,可以说要啥给啥,但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方面,稍不如意便会给孩子当头一棒。

在学校里,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多重压力,使得老师也看不到孩子的其他优点与不足,老师的眼中也只有成绩和分数。

于是学习成绩便成了衡量孩子好与坏的唯一标准,于是高成绩也就成了孩子奋斗的唯一目标,于是各种补习班应运而生。

难得的周末又被没完没了的补习班所占领,孩子的一个周末比正常上课还紧张。

为的就是孩子不能落后,孩子得走到他人的前面。

可谁也不想,孩子本身就存在差异,你的孩子也许在其他方面更有发展前途,而这一点恰恰被你所安排的内容挤掉了。

于是少儿剑桥英语学习班门口常常被家长挤得水泄不通。

看着一双双焦灼的眼神,一个个疲惫的身影,不由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这颗父母心,孩子向着高分拚搏着;为了看见老师欣慰的笑脸,孩子竭尽全力努力着;可一旦付出得不到应有的成果,想到无法面对家长,面对老师,于是------
四、媒体的负面影响,让老师无力可使,让孩子为所欲为
不知从何时起,各种媒体开始频频报道有关中小学生如何受到伤害,如何受到“体罚”,如何走上“绝路”的消息。

人们在谴责老师的同时,为什么不先说说,谁造成了这一切,为什么不追根究底的研究一下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为什么不说说这样一个耐不住一点挫折的人,即使走上社会又有何用。

于是,老师稍不注意就成了众失之的;于是,孩子们有了“效仿”的榜样,稍不随心,便闹的家里、学校鸡犬不宁,只得随心所愿。

如此循环下去,可想而知,我们的下一代是什么样子。

曾有一个小学生,动不动便离家出走,这可不得了,全家老小包括老师全体出去寻找,每次不折腾到三更半夜,决不罢休。

有心人说:“你们就让他在外面过一夜试试!”可遭到的却是一顿白眼:“孩子不是你的,你当然不心疼!”试问一下,他心疼过年迈的爷爷奶奶吗?心疼过汗流浃背的父母、老师吗?
由此看出,青少年耐挫力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从不同的渠道运用综合的手段予以纠正克服。

一、首先,应提高为人父母者的素质,开办家长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高素质的家长必定能带出高素质的孩子。

而且孩子不能只看做是一个人的,还应看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的接班人。

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对那些初为人父母者,开设一些家长学校,帮助他们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做一个成功的父母。

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给孩子的不能只是优越的生活条件,不能只是一味的溺爱,不能只是包办代替,------而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具有坚强的意志,如何自立自强,如何乐观向上,如何善待他人,如何劳动创造。

要让家长认识到,孩子掌握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提高其综合能力更重要;教孩子拥有一技之长是可取的,但必须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兴趣出发、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广博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二、教育改革须落在实处,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彻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明确规定试卷成绩绝不是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唯一途径。

正是由于这一张张成绩单,令多少教师、家长变得“残酷无情”,又让多少学生自感“无地自容”。

我们更呼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不要给教师排队,应给教师一个自由施展才华的空间。

学生的负担实际上是教师负担的一个转嫁形式。

可能强压政策下会出一些“优等生”,然而又抹杀了多少学生的天性和健全的心理。

因此,一所好学校绝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所好学校应是一所特色学校,应是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参加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

决不能在让孩子读死书,死读书,不能再让他们成为书面考试的殉葬品。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向发达国家学习。

三、教师继续教育应落在实处,尤其应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为重点。

一个具有师德修养的老师,他起码知道爱学生,因为爱可以扫去孩子的一切阴云,因为爱可以抚平孩子受创的心灵,因为爱可以让孩子每天都阳光灿烂,因为爱才能让他们知道失败只意味着过去,应抬起头去迎接明天的新太阳。

一个具有新的教育观念的老师,他知道教给学生的首先应该是怎样做人。

因为一个心理健全乐观向上的普通人他最起码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一个心里不健全的人,即使是所谓的“优等生”,天知道他将来会干什么?因此,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应该如何创造,而且应把这看成是为人师表的法宝。

四、最后,社会各界都应正确关注教育,把对下一代的教育看作我们共同的事业。

新闻媒体应本着教育好下一代的出发点去报道,应多从正面报道广大教师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不要反复渲染教师的个别不良事件;对于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不可过于指责教育者的失职,而是应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孩子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活动。

综上所述,只要社会、家庭、学校携起手来,一定会培养出一只只能搏击风雨雷电,能在广袤的天宇中自由翱翔的雄鹰。

参考书目:《小学教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