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五、治疗
(三)根据病理分型治疗
(2)免疫抑制剂
①环磷酰胺(CTX): (1)剂量750mg/M2/次,每月一次,共6次;继之为 每2~3月一次,至完全缓解1年,但不超过3年。 (2)剂量8~10mg/kg/次,每2周连用二次,总剂量 达到150mg/kg时逐渐减为每3月连用2次,至完全缓解, 再巩固1年,此期间内每半年连用2次。
(1)肾上腺皮质激素
B.活动性SLE伴肾炎综合征+病理改变呈Ⅳ型、 严重Ⅲ型或Ⅴ型c、 d者 强的松量加至40~60mg/d + 细胞毒类药物。
C.活动性LN,伴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者 MP冲击(15~30mg/kg×3天) →口服强的松 60mg/d + 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
如MP冲击不能控制病情,可试用血浆置换、环 孢菌素A等治疗。
导致肾损伤、肾炎的重要病因。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发病机理
(2)Ts细胞功能下降,Ts诱导细胞功能缺 陷,某些T细胞亚群对B细胞过度辅助,存 在抗淋巴细胞抗体等。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发病机理
(3)NK细胞异常,对B细胞抗体的抑制作用丧失, 辅助作用增强,细胞因子产生异常。
电镜:电子致密物多部位沉积。 活动性病变——内皮下大块电子致密物沉积。 非活动性病变——单纯上皮下或系膜区电子 致密物沉积。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临床表现
(三)狼疮肾炎的全身表现
1.皮肤、粘膜 2.关节、肌肉 3.浆膜 4.心脏 5.肺 6.消化系统 7.神经系统 8.淋巴结 9.血液系统
3.病毒感染 病毒抗体滴度增高,皮肤、血管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JIANGXI30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王志敏(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台州318000)摘要:综合分析近十年来有关文献,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病机特点上先天禀赋不耐多为各家所主张。
大量研究证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治疗可以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
对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进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来撂讨其治疗IM的机理是近年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R256.51文献标识码:A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lupus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且严重的内脏损害。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LN是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SLE的主要合并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
在SLE患者中,70%有明显的肾损害。
肾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下显示90%的患者有肾损害。
结合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检:则SLE100%累及肾脏,在我国肾活检病例中占继发性肾脏病之首位…,而约20%患者将在五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因此LN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西医多使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及多种新方法(血浆置换、干细胞移植、生物制剂)治疗该病,虽然1在控制狼疮活动,减少尿蛋白及改善肾功能方面有其优势,但却存在诸如价格昂贵、有些治疗方法疗效尚需进一步评估、长期使用副作用多、停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LN取得~定疗效,显示了广阔的前景,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现就近年来有关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分期论治李氏…按照西医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将LN分为初用激素期、大量长时间应用激素期、减量应用激素期和应用免疫抑制剂期四个阶段。
其中激素初用时多表现为疾病本身的病证,常表现为热毒炽盛,可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散加减;而大剂量长时间应用激素期宜养阴清热,可用知柏地黄汤、杞菊地黄汤、麦味地黄汤加减;减量应用激素期则常表现为脾肾阴虚或反跳现象,可用五苓散、实脾饮、真武汤;而应用免疫抑制剂时,多表现为气血亏虚、气阴两亏,可用归脾汤、八珍汤、生脉饮、六味地黄汤加减。
狼疮性肾炎维持阶段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L N漫长 的病情 演变过程 中, 要全 面把 握患者 的情 况 , 动态分析 是维持治疗阶段的关键 。
病情 的演变 , 权衡治疗 中的利 弊得 失 , 与其说 是一 门科 学 , 不 倒
下 与同道交 流。 1 狼疮性 肾炎 维持性治疗现状
如说是一 门艺术 J 。笔者就个 人l 临床感悟并结合文献 , 撰文 如 低补体 C 持续高血 压 和血肌 酐增 高是 病情 复 发 的独立 危 险 因素 。近年来 , 国内外 学者作 了大 量 的研究 , 图 明确 S E 试 L
tmclp se te aou ,L ) e i uu r hm tssS E 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 y 也是继 发 是药价方面均无法令人乐观 。事实 上 ,N病情 复杂多变 , L 不可
性 肾病导致终末期肾衰竭 的常见病 因之一 。L N一旦起病便 呈 能依靠一种方案达 到维 持 阶段 的理想结 果 。那 么 , N维 持 治 L 发作 与缓 解相互交替的临床过程 , 其肾病理特点 为不同 的病 理 疗阶段的关键是什么?个人认为在 L N患者漫长 的临床 随访 过 类型相互重叠 , 并且 随着 疾病 活动性和治疗效果 的变化互 相转 程 中, 能及 时识 别每一次 肾脏 急性 炎性病 变并 予 以有效控 制 , 化 。影响。 肾脏长期预后 的往往不是确诊 时的病情 活动程度 , 而 防止病情反复发作 , 对延缓 肾脏慢性化进程 十分 重要 。 是慢性化病变 。肾脏 的慢 性化 过程 则是 由多次 反复 的急性 病
及L N病情 活动 的血 清学标志性 指标 , 研究 较 多的是 自身抗 体
和补体水平变化 与狼 疮活 动 的关系 , 如有 报 道 C q 抗 C q 抗 ,、 ,、
狼疮性 肾炎治疗 的最终 目标是 防止 L N复发 , 护肾功能 , d —D A、 N A、 一C P与 狼疮 活动 密切 相关 , 以作 为 判 保 s N AC 抗 R 可 尽 可能减少并发症 , 进患 者 的恢 复 。L 促 N治疗 可分 为两个 部 断病情活 动 的特 异性 指标 。其 中尤 其对 抗 Cq研 究 较 ¨ J 分: 诱导缓解 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诱导缓解 阶段 目的是使 急 多 , 也有结果显示抗 C q抗体 与 S E全身性 活 动相关 , 与 但 , L 而 性 炎症状态尽快缓解 ( 3~6个月 内) 尽 可能减少 肾实质 受损 。 狼疮性 肾炎活 动并 无特异性 。在一项 对 S E患者临床 活动 , L 维 持治疗阶段 的 目的是用最 小的有 效药 物剂 量使疾 病处 于非 和血清标 记物 相关 性为期 8年 的前瞻性 队列 研 究结果 观察 到 活动状态 , 防止疾病复发 和 肾功 能进 展性损 伤 , 时尽量 减少 4种情况 : 清学 和临床 活动 相 当、 同 血 临床静 止期 和血 清学部 分 药物 的副作用 。但迄今 为止国际上对 L N的维持治疗方 案未达 活动、 临床静 止 期 但 血 清学 明显 活 动 、 临床 活 动但 血清 学 静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22例

续减量至维持量 ( . g- / g , 0 2m d k ) 至少服用 2 年。 ② 细胞毒药物 : 常用环磷酰胺( T ) C X 和硫 唑嘌呤, 以
前者疗效较好。C X冲击疗法 : T 在标 准激素疗程基
础 上 加 用 C X, 急 重 症 L 治疗 期 , 脉 滴 注 T 在 N 静 C X, T 每次 8— 2m / g 加入 10m . / 1 gk , 0 l 0g L氯化 9
钠 注 射液 中静 滴 , 间不 少 于 1h 连 用 2d 每 天 1 时 , ,
将我院 20 00年至 20 0 5年住 院符合 18 92年美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4期 20 07年 8 月
安
徽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V 12 N . o.6 o4
Au 2 07 g. 0
J RNAL OF ANHUIT OU CM OL E C L GE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狼疮 性 肾炎 2 2例
型3 , 例 Ⅲ型 8例 , Ⅳ型 8 V型 1 中医证型分 例, 例; 布: 热毒 炽盛 型 6例 , 阴盛 内热型 4例 , 肾阴虚 型 5 肝
例 , 肾气虚型 5 。 脾 例
两组资料在性别构成 、 年龄 、 病理类型及中医证
候分 型等 方 面经 统 计 学 处 理 , 异 无 显 著 性 ( > 差 P
g 。生地 黄 1 , 2g 知母 、 牡丹 皮 、 冬 、 柏 、 麦 黄 山药 、 沙 参 各 1 o有 阴虚 火 旺 加 用 鳖 甲 、 板 。肝 肾阴 虚 0g 龟 型治 宜 滋补 肝 肾为 主 。常 用 组方 : 生地 黄 、 山药 、 女 贞子 、 知母 、 益母 草 、 莲 草 各 1 , 旱 5g 黄柏 、 山茱 萸 各
中西医结合治疗科普之狼疮性肾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科普之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我国有着50/10万的患病率,近半数的患者并发肾损伤,也就是狼疮性肾炎(LN),我国LN的10年肾存活率81%-98%,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常见病因之一,也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此类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以往都是以西医为主,近些年来逐渐推崇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可以保证疗效,又可以减少副作用。
那么,西医和中医是如何治疗的呢?本文进行相关知识科普。
西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方法LN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肾脏病理改变多样化,LN患者推荐行肾活检病理检查。
肾活检病理改变是LN治疗方案选择的基础。
LN的治疗需要从诱导环境到维持治疗连续的长期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的剂量及用法取决于肾脏损伤的类型、活动性、严重程度及其它器官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活动增生性LN(Ⅲ型、Ⅳ型、Ⅲ/Ⅳ+Ⅴ型)及伴有狼疮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LN,先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静脉冲击治疗(MP 500mg/d或750mg/d iv 连续3d),后续口服泼尼松(或甲泼尼龙)0.5-0.6mg/kg/d。
病变特别严重的患者(如新月体比例超过50%)MP静脉冲击治疗可重复一个疗程。
其它类型LN可口服泼尼松,剂量为0.5-1mg/kg/d,4-6周后逐步减量。
长期维持激素最好能减量至7.5mg/d以内,如果条件允许则停用。
2、细胞毒性药物:如果患者病情重,单独使用激素治疗无效,可以与此类药物联合使用,能有效改善病情;另外,与激素合用后能够缩短疗程,并让激素使用剂量降低,减少副作用。
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等都是临床中常用的此类药物,其中环磷酰胺为传统的免疫抑制剂,此类药物常采用静脉冲击治疗:激素标准疗程的基础上使用环磷酰胺,每月0.5-1.0g/m2 BSA 静脉注射,疗程6个月。
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给药,滴注持续时间最少一小时,期间患者需要多排尿、多喝水;由于环磷酰胺有性腺抑制的副作用,对于需要保留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可优选选择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我国临床研究中使用的MMF的剂量为1.5-2.0g/d,MMF的维持剂量通常为1.0g/d或更低。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45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45例疗效观察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肾脏并发症,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目前,中医药在治疗狼疮性肾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在结合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观察4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2024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4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岁。
患者入组前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检查,包括尿液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免疫学检测。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治疗以激素为基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年龄选择激素的剂量和疗程。
患者口服泼尼松(Prednisone)起始剂量为0.8-1.0mg/kg.d,缓慢减量至0.2-0.3mg/kg.d以维持疗效。
对于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患者,可考虑添加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或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等免疫抑制剂。
中医治疗以中药汤剂为主,根据患者具体辨证施治。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潜血及免疫学指标,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及治疗结束时进行检测并记录。
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血肌酐水平下降,尿潜血变阴性,免疫学指标改善。
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症状进一步减轻,尿蛋白水平进一步下降,血肌酐水平进一步降低,尿潜血持续阴性,免疫学指标进一步改善。
治疗12个月及治疗结束时,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稳定控制,尿蛋白水平基本正常,血肌酐水平接近正常范围,尿潜血持续阴性,免疫学指标正常。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症状,达到稳定控制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32例临床观察

2 3 疗 效标 准 : . 临床 治愈 : 状 体征及 实验 室检 查基 本恢 复正 常 , 症 能 正 常工作 或正 常从 事 体力 劳 动 者 ; 显效 : 状 体征 及 实 验 室 检查 显 著 改 症 善, 能从 事 一般 活 动者 ; 转 : 好 症状 体 征 及 实验 室 检查 有所 改善 ; 无效 : 症 状体 征实验 室检 查无 好转 或加 重者 。 2 4 统计 学方 法 : . 采用 S S 1 . P S 3 0统 计 软 件 进行 数 据 处理 , 间 及 组 治疗 前后 比较用 t 检验 , 效 比效 用 Y 疗 检 验 。
( 表 3 见 )
表 3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肾 功 能 比 较 ( s x± )
注 : 治 疗 前 比 较 P < 0 0 , 对 照 组 比 较 P < 0 0 与 . 5与 .1 3 3 副 反应发 生 率 比较 : . 白细 胞减 少 , 肝损 害 , 消化 道症状 , 感染 , 柯
中医中 ・ 焉 中西医结 合
21年8 第2@ 第8 00 , 9 3 期
医 学 信 息
i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狼 疮 性 肾 炎 3 2例 临 床 观 察
刘 爱 华
【 要】 摘 目的 : 观察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狼疮 性 肾炎 的临床 疗效 。方 法 : 6 将 4例该病 患者 随机 分 成 治疗 组和 对 照 组各 3 2例 。 对照 组 用强 的松 、 环磷 酰 胺等 西药 治疗 。治疗 组在 对照 组的基 础上 加 用 自拟 解毒 活血 补 肾方 治疗 。结果 : 疗组 总有效 率 8 . 明显 高 于单纯 西药组 5 . 。 副作 用发 生率 治 44 3O ( 7 9 明显低 于单 纯 西药组 ( 7 3 。结论 : 西 医结 合治 疗狼疮 性 肾炎疗 效提 高 , 3 . %) 7 . %) 中 副作 用减 少 。 【 键词】 关 狼疮 性 肾 炎; 强的松 ; 磷酰 胺 ; 环 自拟解毒 活血补 肾方 ; 中西 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为今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LN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采用前瞻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LN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各30例,西医治疗组采用激素常规疗程(标准剂量的强的松)+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LN的中医分型和不同阶段特点,应用中西医联合的方法进行辨证施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补体C3、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Scr)及血清白蛋白,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
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优于西医治疗组76.67%(P<0.05),联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补体C3、Scr、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与西医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低于西医治疗组(76.67%)(P <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LN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对提高缓解率、改善预后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狼疮性肾炎;中西医联合;辨证施治;临床观察狼疮性肾炎(LN)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且伴有明显肾脏损害的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性肾炎,同时也是SLE最常见的内脏损害[1,2]。
SLE患者70%表现出明显肾脏损害,病理检查肾活检光镜显示肾损害达90%,而结合免疫荧光和电镜几乎100%显示有肾脏病变[3]。
目前,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为主,病人预后有很大改变,但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4],致使许多患者不能长期坚持,故寻求临床效果可靠且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是肾内科医师一直探索的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
发表时间:2013-07-25T15:35:30.0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陈长青[导读] 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西医组,尽管在无效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
陈长青(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工业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2000)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脾肾两虚
【中图分类号】R593.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221-0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脏器,具有自身抗体的自体免疫性疾病,以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者,称为狼疮性肾炎,是继发性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是主要的治疗药物,狼疮性肾炎治疗效果一方面取决于病理类型,另一方面取决于足量和足疗程的药物治疗。
但在治疗期间,由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不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使治疗被迫中断。
为减轻激素和免疫抑制性的副作用,增加治疗效果,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狼疮性肾炎3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61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15~52岁,平均(25.6±8.4)岁,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轻度肌酐升高者(SCr<300μmol/L)为入选对象,伴有中枢神经病变、严重心肺功能异常者及肌酐升高SCr>300μmol/L者除外。
1.2 分组及治疗
分中西医结合组38例和西医组23例。
西医组给予强的松1mg/(kg•d),2个月后减量,或联合环磷酰胺1g/次,每月一次,半年后改为3个月1次,总量为150 mg/kg,以及其他对症药物。
中西医结合组除上述西药外,辩证加入中药。
中药基本方:生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金银花15g,蒲公英20g,半支莲20g,水蛭5g,生地20g,当归20g,桃仁10g,白茅根20g,丹皮15g,热甚者加生石膏、柴胡;阳虚者加附子、肉桂;阴虚者加麦冬、知母。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6个月的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肝功能等相应的实验室指标和激素、免疫抑制性的副作用如感染、骨髓抑制等临床表现。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判断。
显效: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下降50%以上,临床症状消失。
好转: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下降20%~50%,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无效: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变化。
恶化: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2.2 结果
如表1所示,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西医组,尽管在无效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在恶化率和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被迫停药而中断治疗的比率方面,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低于西药组。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0%~80%有肾脏损害的表现,肾活检几乎都有肾脏改变。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狼疮性肾炎,取得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达73.7%,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中医辨证施治应谨守病机,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标本兼治。
根据中医学理论,狼疮性肾炎的主要病机在于脾肾两虚、素瘀内盛、证属本虚标实。
本虚指脾肾两虚。
正气不足、抗邪无力、正不胜邪,邪患乘虚而入,邪实指热素炽盛,耗气伤阴,气血运行不畅,瘀热互结。
治疗上宜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补肾之品。
方用金银花、蒲公英、半枝莲清热解毒,水蛭、桃仁、当归、红花活血化瘀,丹皮的主要成分丹皮酚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调节免疫、改善凝血的作用。
生地黄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且可扩张肾血管、利尿消肿。
黄花、党参、枸杞、白术补肾健脾,全方标本兼治,配合激素免抑制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明显减轻。
参考文献
[1]Brennen MB,Recter FC. The Kidney [M]. 4ed. Phila-delphia:Saunders,1996:1280.
[2]章灵华,肖培根,黄艺等.丹皮酚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3):187-188.
[3]冯建民,赵仁.三种地黄炮制品现代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3(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