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期临床路径
儿童腹膜后肿瘤累及重要血管的手术处理

c i rnw t v so r e e s l. eh d 7c s s f hl h o t 】 p r 0 e lu r icu i g 2 a e f h l e i i a in o a g s es M t o s 4 a e c i o d 一 e i n a t m0 s n l d n s s d hn tl v o d r ( t 2 c o n u o lso , a e o g n l c tma n 9c s s f in S u ro ti e n sa e rs tt le e t nw t h e r ba tma 6e s s f a gi y0 a d1 a e o W h ’t mo , b an do e t g go s oa r s ci 0 o i ht e g i eo s ua k ltl a in a dmu t l n p lt n o l td v s es u d f Va c lr e eai t n l p ema i uai f ea e e s l S z o i o r .Re u t ie yt ec n e t f s l Gu d d b o c p s h o
儿 童腹膜后肿瘤 累及重要血管 的手术处理
刘洲禄 肖元宏 陈迪祥 王 政 彭 少林 苏 刚 刘贵麟
【 要 】 目的 总结儿童常见腹膜后肿瘤累及重要血管时的手术处理经验。 方法 摘
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路径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Ⅰ-Ⅱ期)临床路径一、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Ⅰ-Ⅱ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Ⅰ-Ⅱ期)(ICD-10:D36.153)。
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ICD-9:54.4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小儿外科学》(第5版,蔡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临床表现:腹部肿块,可有腹痛,可有儿茶酚胺代谢(VMA/HVA)异常及相应并发症状或血管活性物质增多导致的相应并发症。
2.体格检查:上腹部肿块;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
3.辅助检查:腹部超声、胸部、腹部、盆腔增强CT,建议三维成像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并符合Ⅰ-Ⅱ期肿瘤,MRI 可用于检查周围组织浸润及转移。
选择性行PET/CT检查。
4.手术情况:术中探查和完整切除情况符合Ⅰ-Ⅱ期肿瘤。
5.术后病理证实切缘阴性或仅有镜下残留。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小儿外科学》(第5版,蔡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ICD-9:54.4003)(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神经母细胞瘤疾病编码(ICD-10:D36.153)术前评估属Ⅰ-Ⅱ期病例,可行手术切除。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术前评估属Ⅲ、Ⅳ、ⅣS期者不进入路径:如肿瘤巨大、区域淋巴结受累、术前发现骨髓转移、骨转移或其他位置有远处转移、发现基于影像学定义的危险因子,估计肿瘤无法切除等;或术中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乳糜漏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治疗。
神经母细胞瘤37例临床分析

Cl i a a y i f3 te t t u o l so a i c lAn l sso 7 Pa in swi Ne r b a t m n h
Y —e gLn Qa—a i , u — i i i n i , iodnLu1 Y nf a 。 n , 2 eX
【 摘要 】 背景 与 目的 : 神经 母 细胞 瘤是 儿 童的 常见 肿瘤 , 预后差 。本 研究 探 讨神 经母 细 胞瘤 (erbatm ,B nu ls a ) o 0 N
的 临床 特 征 、 治疗 方法 及 预后 。 方法 : 1 9 年 6 至 2 0 年 1 月 中山 大学 肿 瘤 防治 中 心收 治 的 3 例 神 经母 对 98 月 07 1 7 细 胞瘤 患 者 的临床 表 现 、 治疗 方法 、 治疗疗 效 及不 良预后 因素 进行 分 析 ; 用 K pa - ee 法计 算全 组 生 存 率 . 采 a ln M ir 组 间 比较 用 lg rn o —a k检 验 , 采 用 C x模型 进 行多 因素 分析 。 并 o 结果 :7例患 者 中男 女 比例 为 2 :, 3 . 1 中位 年龄 4岁 : 7 常
po u ain a d r mans ci c l hal n e. e p o n ss f e p l t n e i a lnia c le g Th r g o i o n umbl tm a i h t rg n o o s a o s e eo e e us rngn fo a ig r m
1 Sa e a oa r n o g o tenC ia G agh u 5 0 6 P R C ia . t eK yLb r oyo O el yi S uh r hn, un zo , 1 0  ̄ . . hn t t f o n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PPT课件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2019/11/27
.
1
病例3
• 男,6y • 门诊患者,发现腹部肿块
2019/11/27
.
2
2019/11/27
.
3
2019/11/27
.
4
• 病理:神经母细胞瘤
2019/11/27
.
5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 (RNB )
临床要点:
RNB是一种胚胎性肿瘤,来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是小儿最常见的恶 性实体肿瘤之一。肾上腺、腹膜后脊柱旁、后纵隔、盆腔和颈部都可发生。发生 于腹膜后的NB约2/3位于肾上腺髓质。临床上以5岁以下小儿多见,一般情况较 差,贫血貌,可有发热,较早出现转移,表现为头部包块、眼球突出、肝大、四 肢痛等。90%-95%尿香草扁桃酸(VMA)和高香草酸(HVA)升高,是诊断本 病的重要指标。
2019/11/27
.
6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 (RNB )
• 影像要点:
• CT:75%-80%患者出现钙化,其中沙砾状钙化较为特征。瘤体向周围浸润生 长,易侵犯肾脏,并包绕大血管及其主要分支,称为“血管包埋征”,是与其他 腹膜后恶性肿瘤不同之处,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可更清晰显示大血管包埋征。 病变早期就可侵犯周围淋巴结,可见淋巴结肿大或钙化。远处转移可发生于骨、 头颅、肝、皮肤、胸部等。
2019/11/27
.
8
鉴别诊断
• 神经节细胞瘤:与本病同源,好发部位相近,密度均匀, 很少出现囊变坏死,对周围血管以推挤为主。
2019/11/27
.
9
鉴别诊断
• 腹膜后脂肪瘤 • 畸胎瘤
2019/11/27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修改版课件

治疗与康复
1
手术切除
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主要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辅助治疗
术后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可以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3
康复
康复过程包括医学遵循、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和心对 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健康产生 长期影响。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基因突变与遗传因素
一些基因突变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生有关,遗传因素也是该病的重要因素。
2 病理生理过程
神经母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生长导致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形成。
3 诱发因素和风险因素
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或环境因素可能增加患上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
常见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 腹部肿块 • 腹痛和不适 • 压迫性症状,如便秘或尿频
• 超声、CT和MRI可以帮 助发现和定位肿瘤
• 血液和尿液检查可以提 供额外的诊断信息
确诊的标准和方法
• 活检是确诊腹膜后神经 母细胞瘤的主要方法
• 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 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进行诊断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严重影响的肿瘤,发生在腹膜后区域。 本课件将介绍该病的背景、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以及治疗与 康复。
背景介绍
什么是腹膜后神经母细 胞瘤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 恶性肿瘤,起源于神经母细 胞。
发病率和患者特征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在儿童 和年轻人中发病率较高,有 一定遗传倾向。
手术后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临床路径

手术后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临床路径一、手术后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手术后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术后化疗)(ICD-10:Z51.102)行神经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Z51.102手术后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术后化疗)疾病编码。
2.已排除患儿复发及恶病质等。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化疗前准备1-2天。
一.必需的检查项目:1、确诊检查(1)病理检查:肿块切除,切开活检或穿刺活检;(2)骨髓涂片或活检、基于GD2免疫细胞学检测;(3)24 h尿VMA或HVA定量(必要时留置导尿);(4)影像学依据;(5)血NSE。
2、分期检查(1)胸部CT增强;(2)腹部及盆腔增强CT,B型超声;(3)眼球B型超声(选择性);(4)ECT全身骨扫描;(5)髂后骨髓涂片+MD 检测;(6)MRI;(7)PET-CT(选择性)。
3、基因分子检测(1)N—MYC扩增倍数;(2)DNA倍性;(3)lp缺失(选择性);(4)1lq缺失(选择性)。
4、各脏器功能检查(1)全血象;(2)肝肾功能,电解质;(3)血清LDH;(4)EEG,EKG;(5)流病检测;(6)听力检查。
二、危险度分级低危:①所有1期;②<1岁所有2期;③>1岁MYCN未扩增2期;④>1岁,MYCN虽扩增但INPC为预后良好型2期;⑤MYCN未扩增,INPC 为预后良好型且DNA为多倍体4S期。
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CT特征分析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r e t r o p e r i t o n e a l n e u r o h l a s t o ma a n d t o
i n h o mo g e n e o u s d e n s i t y ,s h a p e w a s i r r e g u l a r ,n e c r o s i s wa s c o mmo n ,a n d c a l c i i f c a t i o n wa s i d e n t i i f e d i n 3 3 e a s e s .Va g u e
病灶 , 其 余 均 为单 发 。 瘤体多 巨大 , 形 态 不规 则 , 密度不均 不 清 ,
1 5例 界 限 清 晰 。 增 强 后 大 多 数 肿 瘤 呈 轻 至 中 度不 均 匀 强 化 , 发 现 腹 膜 后 淋 巴结 转 移 8例 , 颈 部 淋 巴 结 转 移 3例 。 肿
【 关键词】 腹膜后 ; 神经母细胞瘤 ; 体层摄影术 , X线 计 算 机 ; 儿 童 D O I : 1 0 . 3 8 7 4  ̄ . i s s n . 1 6 7 4 - 1 8 9 7 . 2 0 1 4 . 0 2 . L 0 2 0 2
C T f e a t u r e s o f r e t r o p e r i t o n e a l h e u r o b l a s t o ma i n c h i l d r e n L I U J i n g h u a , Z HU Z h e n , Z H A N G J i , S H I Q i n g . I ma g i n g
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

【 sr c】Ob et eT n lz h T c aatr t so hlrnw t erp ro e l e rbatmaa dt vlaete Ab ta t jci oa a eteC h rcei i fc i e i rt ei n a n uo ls n oeau t h v y sc d h o t o
水 合 氯醛 05 m /g灌 肠 , 多 不超 过 1 . Lk 最 0mL, 部 病 例 均 行 全
平 扫 及增 强 扫描 。增 强 : 采用 非 离 子 型对 比剂 欧 乃派 克 使 用
高压 注 射 器 经 肘 静 脉 注 入 , ( .~ .)mLk 按 1 20 5 /g给予 , 射 速 注 率 (~ ) /。 2 3 mLs
・
医学影像 ・
22 4 第 0 第0 0年 月 5 l 1 卷 期
儿童腹 膜 后神经母 细胞 瘤 的 C T特征 及诊 断价值
蒋 光 仲
广 西壮 族 自治 区桂林 市 妇女 儿 童 医 院放射 科 , 西桂 林 广
5 10 40 1
[ 要】目的 探讨 腹 膜后 神 经 母细 胞 瘤 的 C 摘 T特征 及诊 断 价值 。 方 法 回顾 性分 析 2 5例 经手 术 、活检 和 病 理证 实 为 儿 童腹 膜 后 神经 母 细 胞 瘤 的 C T征 象 。 结 果 肿 瘤 位 于右 侧 1 例 , 侧 1 1 左 4例 , 中原 发 于 。 其 肾上腺 1 9例 , 旁 交 感 椎
痛 、 频 、 急 、 热 、 关 节疼 痛 、 尿 尿 发 骨 消瘦 及 贫血 等 。 尿 3 甲 一
9 2 中 国现 代 医 生 CH N ・ RN DOC OR I A MODE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Ⅰ-Ⅱ期)临床路径
一、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Ⅰ-Ⅱ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Ⅰ-Ⅱ期)(ICD-10:D36.153)。
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ICD-9:54.4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小儿外科学》(第5版,蔡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临床表现:腹部肿块,可伴腹痛,可有儿茶酚胺代谢(VMA/HVA)异常及相应并发症状或血管活性物质增多导致的相应并发症。
2.体格检查:上腹部肿块;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
3.辅助检查:腹部超声、胸部、腹部、盆腔增强CT,建议三维成像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并符合Ⅰ-Ⅱ期肿瘤,MRI 可用于检查周围组织浸润及转移。
选择性行PET/CT检查。
4.手术情况:术中探查和完整切除情况符合Ⅰ-Ⅱ期肿瘤。
5.术后病理证实切缘阴性或仅有镜下残留。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小儿外科学》(第5版,蔡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ICD-9:54.4003)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神经母细胞瘤疾病编码(ICD-10:D36.153)术前评估属Ⅰ-Ⅱ期病例,可行手术切除。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术前评估属Ⅲ、Ⅳ、ⅣS期者不进入路径:如肿瘤巨大、区域淋巴结受累、术前发现骨髓转移、骨转移或其他位置有远处转移、发现基于影像学定义的危险因子,估计肿瘤无法切除等;或术中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乳糜漏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术前准备1–5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功能、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VMA/HV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碱性磷酸酶(LDH)、铁蛋
白、感染性疾病筛查,根据病情可选择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项目;
2.胸部X线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3.腹部超声、CT(腹部增强+三维重建,肺部增强,盆腔增强);
4.骨髓穿刺涂片,神经母细胞瘤微量肿瘤病灶(MRD)检测;
5.必要时行核素骨扫描或PET/CT检查。
6.肿瘤N-myc扩增检查
7.根据具体实施条件,推荐检测DNA倍性,1p缺失和11q缺失。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并结合患儿病情决定选择。
2.药物治疗方案(推荐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药物)。
(八)手术。
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术中抗菌药物给药方法:静脉输入,切开皮肤前30min 开始给药,手术延长到3h以上或大量失血,补充一个剂量(用头孢曲松时无须追加剂量)。
3.手术方式: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4.手术内置物:无。
5.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
术后住院恢复7–9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或其他检测异常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并根据患儿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
3.化疗:术后7-10天,根据石蜡切片病理结果,选择化疗方案。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进食良好,无腹胀,大、小便正常。
3.伤口愈合良好。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后病理提示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或“恶性畸胎瘤”等其他腹膜后恶性肿瘤致使治疗方案变更,围手术期并发症或化疗不良反应,造成住院时间延长或费用增加。
2.术中探查示区域淋巴结受累,周围血管、器官、组织受侵犯,或肿瘤无法完整切除,提示患儿已不属Ⅰ-Ⅱ期病例,
则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二、神经母细胞瘤(Ⅰ-Ⅱ期)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Ⅰ-Ⅱ期)(ICD-10:D36.153);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ICD-9:54.400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