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淀粉生产

合集下载

淀粉生产

淀粉生产

淀粉生产淀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个领域的生物聚合物。

它的生产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原料处理、加工生产和质量控制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淀粉的生产流程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

淀粉的生产主要以植物淀粉为原料,常用的植物包括玉米、马铃薯和木薯等。

首先,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

比如,在玉米淀粉生产中,将玉米进行脱水、研磨等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水分。

研磨后的玉米会被送入浸泡池,并添加适量的水和硫酸,通过浸泡来分离淀粉。

浸泡后,需要将浸泡浆与杂质进行分离。

这一步骤称为研磨分离,它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重力和大小来分离出含有淀粉的部分。

然后,将分离出的含有淀粉的浆液进行筛分,去除其中的杂质,获得纯净的淀粉浆。

接下来,需要对淀粉浆进行精炼和浓缩。

首先,将淀粉浆送入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出淀粉和含水碎屑。

然后,将离心机中的淀粉浆送入脱水机,通过机械力去除浆液中的水分。

这样可以得到含有一定水分的淀粉酥状物。

脱水后的淀粉酥状物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使其含水率低于13%。

干燥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烘干和喷雾干燥。

烘干是将淀粉酥状物送入烘箱,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喷雾干燥则是将淀粉酥状物转化为粉末,通过高温风机迅速干燥。

干燥后的淀粉需要进行粉碎和筛分,以获得符合质量标准的淀粉粉末。

粉碎和筛分的过程通常需要利用粉碎机和振动筛等设备来完成。

最后,通过质量控制和包装,完成淀粉的生产过程。

质量控制是淀粉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淀粉样品的化学指标和物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确保每批淀粉产品的质量稳定。

总结一下,淀粉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加工生产和质量控制。

原料处理包括预处理和浸泡分离;加工生产包括研磨分离、精炼浓缩、干燥、粉碎和筛分;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对淀粉样品进行分析和测定,确保产品质量。

这些环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淀粉的生产。

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聚合物,在食品及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淀粉糖品生产与应用手册

淀粉糖品生产与应用手册

淀粉糖品生产与应用手册尤新主编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淀粉糖品的内涵赋予了全新的内容,特别是生物技术的进展,不仅使淀粉糖生产工艺有了新的突破,实现了高温喷射液化和快速糖化,使淀粉糖化的转化率大幅度提高,糖液DE值从90%-92%提高到97%-98%。

既节约了粮食又提高了纯度,从而使酶法糖化也能生产针剂葡萄糖,而且生物技术也使淀粉糖衍生物的品种增加,功能增加。

过去淀粉糖主要是作为食品工业的甜味料,为增加甜食品的花色品种和提高档次作出贡献。

随着麦芽糖醇和山梨醇等糖醇的出现,市场上防龋齿食品和糖尿病人专用的无糖食品也迅速发展。

近年来由于酶技术的进展,使淀粉糖品的大家庭中又增加了低聚糖新成员,使淀粉糖品不仅有甜味,能防龋,能作糖尿病人的食品,而且对人体肠道有益的双歧杆菌有增殖作用。

从而提高了人体健康素质。

最近科技界又成功地从淀粉研制成了多糖及海藻等具有特种生理的淀粉糖品,从此淀粉糖品将会对人类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使淀粉糖行业的广大职工及使用淀粉糖品的食品加工业的职工和广大消费者了解我国淀粉糖品的发展现状,淀粉糖品的性质、生产技术和用途,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特组织了全国从事多年淀粉糖品研制开发和生产的专家,经过一年多的辛勤总结和编写,完成了这部淀粉糖品最新的实用生产技术手册。

各章节由下列人员执笔。

第一章淀粉原料及生产赵继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光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二章淀粉糖品生产用酶制剂王家勤高级工程师,冯德清高级工程师。

第三章双酶法液化糖化技术王兆光副教授第四章麦芽糊精的生产及应用卢义成工程师第五章酸法葡萄糖李含明高级工程师第六章麦芽糖浆、高麦芽糖浆、麦芽糖胡学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七章果葡糖浆何开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八章结晶葡萄糖佟毓芳高级工程师第九章全糖尤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十章低聚糖金其荣教授第十一章海藻糖陈瑞娟高级工程师第十二章糖醇尤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附录一余淑敏工程师、王家勤高级工程师附录二赵继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附录三赵继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此外,手册还附有国内外淀粉糖品的技术经济资料和淀粉糖品的生产技术理化参数,可以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自行编写的第一部淀粉糖品技术手册。

淀粉生产

淀粉生产

淀粉生产淀粉是一种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无色无味,在水中可以溶解成粘稠状。

淀粉的生产流程包括原料选择、研磨、浆液制备、提取、干燥和包装等环节。

本文将介绍淀粉的生产过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淀粉的生产过程通常以谷物和根茎类作物作为原料,如小麦、玉米、马铃薯等。

首先,原料经过清洗和磨碎,去除杂质和外皮,得到纯净的淀粉原料。

然后,将原料与水混合搅拌,形成浆液。

浆液经过蒸煮或加热处理,使淀粉颗粒糊化,在此过程中可加入酶类或化学试剂来促进糊化过程。

接下来,糊化浆液通过过滤和离心等工艺,将淀粉提取出来。

提取后的淀粉经过洗涤、脱水和干燥等处理,最终制成成品淀粉。

最后,淀粉通过包装和贮存等环节,保持其质量和品质。

淀粉在食品加工中有广泛应用。

它被用作增稠剂、稳定剂、结合剂和增加口感的剂量。

在面食、饼干、糕点等食品中,淀粉能增加黏性和弹性,提高食品的质感和口感。

在牛奶制品、肉制品等食品中,淀粉能增加稳定性和延长保质期。

此外,淀粉还可以用于制作果冻、糖果和冰淇淋等甜品,为其提供所需的粘稠度和纹理。

在工业生产领域,淀粉也有重要应用。

它被用作纺织工业中的浆粉,用于纺织品的浆洗和染色。

此外,淀粉还可以用于纸浆和纸张工业中,作为增稠剂和表面处理剂。

淀粉还可以用于制备生物降解塑料和颗粒板等新型材料,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淀粉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目前,一些新型酶类技术被应用于淀粉生产中,可以提高淀粉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通过改良淀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结构,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淀粉。

例如,改性淀粉可以用于制备无糖和低糖食品,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另外,基于淀粉的新型材料和产品也在不断涌现,如淀粉包装材料、生物塑料和纤维素醋酸等。

总结而言,淀粉是一种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在食品加工、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淀粉的生产过程包括选择原料、研磨、浆液制备、提取、干燥和包装等环节。

食品加工 第6章 第2节-玉米淀粉

食品加工 第6章 第2节-玉米淀粉
(1)经过破碎和分离胚芽之后,由淀粉粒、麸质、皮层和含有大量淀粉 的胚乳碎粒等组成破碎浆料,要经过离心式冲击磨进行精细磨碎。
(2)为了达到磨碎效果,进入磨碎的浆料应具有30~35℃的温度,稠度 120~220 g/L。
D 纤维分离
(1)细磨浆料中以皮层为主的纤维成分 是通过曲筛逆流筛洗工艺从淀粉和蛋白质 乳液中被分离出去。
2.玉米籽粒的结构特征
皮层:它是由坚硬而紧密的细胞(果皮)和一 层很薄的不具备细胞构造的半透明膜(种皮) 所组成。
胚芽:位于靠近子粒基部的位置,含油量高, 营养丰富,韧性强占子粒纵切面面积近1/3, 占子粒质量的8%~14%。
胚乳:是子粒的主要部分,胚乳细胞里充满 了淀粉,约占子粒质量的82%。
3.玉米籽粒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
一、玉米籽粒结构及化学组成
1.玉米的类型及分布
➢玉米类型:如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甜质型、糯质型、爆裂、半马齿型和硬粒型玉米。 ➢适合生产淀粉的原料主要是:马齿型,糯质型和高直链淀粉型玉米是专用淀 粉的原料。
a)、静止浸泡法:在独立的浸泡罐中完成浸泡过程 。
b)、逆流浸泡法:是将多个浸泡罐通过管路串联起来,组成浸泡罐组,通过泵的 作用,使浸泡液沿着装玉米相反的方向流动。
c)、连续浸泡:是从串联罐组的一个方向装入玉米,通过升液器装置使玉米从一 个罐向另一个罐转移,而浸泡液则逆着玉米转移的方向流动。
B 玉米的粗破碎与胚芽分离
(2)曲筛又叫1200压力曲筛,筛面呈圆 弧形,筛孔50 um,浆料冲击到筛面上的 压力要达到2.1~2.8 kg/cm。筛面宽度为 61 cm,由6或7个曲筛组成筛洗流程。
Sheny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我说课的内容是探究实验>。

本次说课包括四个部分:说教材、说教学设计思路、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本节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与前两节内容联系紧密。

它是在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

它也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的其他产物和原料、呼吸作用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究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及掌握淀粉的鉴定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探究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

(四)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分析实验结果。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器材: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镊子、火柴、自来水、酒精、碘液、滴管等。

2、指导组长在课前一天,将天竺葵用黑色塑料袋罩上一昼夜。

(暗处理)3、指导组长在第二天早晨用一定形状的黑纸片、透明胶片上画人头像、自己的黑白照片、彩色照片、照片底片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放在阳光下照射。

(遮光、光照)学生准备:1、预习实验内容,提出问题。

2、带自己的黑白照片、彩色照片、照片底片、透明胶片、剪刀等。

二、说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本实验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课前预习,产生问题,课上探究,表达、交流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分组:分4大组,每组12人。

三、说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叶片“照片”(天竺葵叶片上印有一个人头像),学生想:“人头像怎么会印到叶片上去呢?”教师说: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把自己的头像印在叶片上。

《粮油加工学》课程教案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撰稿

《粮油加工学》课程教案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撰稿

《粮油加工学》课程教案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撰稿人:涂瑾2008年 07月教学课题:第一章 概述课型:理论课对象:食品工程教学目的:1、掌握:粮油加工学的范畴;本门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

2、熟悉:粮油加工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展望。

重点与难点::粮油加工学的范畴;本门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总学时为2学时教学步骤、内容一、粮油加工学的范畴二、粮油加工的历史和现状三、粮油加工学的主要内容三、开创粮油加工业的新局面思考题:1、查阅资料了解目前粮油加工最新研究进展。

教学课题:第二章 稻谷制米课型:理论课对象:食品工程教学目的:1、掌握:稻谷的工艺品质;稻谷制米的主要工艺过程,各道工序的目的和原理;稻谷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2、熟悉:稻谷品种与大米品质关系。

重点:稻谷制米的主要工艺过程,各道工序的目的和原理。

难点:稻谷的工艺品质。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总学时为2学时教学步骤、内容一、稻谷的工艺品质1、稻谷的分类、子粒结构和化学组成2、稻谷子粒的物理性质及结构力学性质二、稻谷的清理1、清理的目的与要求2、清理方法及机理3、常规稻谷加工清理流程三、砻谷及砻下物分离1、砻谷2、谷壳分离3、谷糙分离四、碾米的基本原理五、成品及副产品的整理六、稻谷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1、稻壳综合利用2、米糠综合利用思考题:1、为什么要砻谷?不经砻谷而直接碾米行否?为什么?2、糙米的营养价值优于精米,为什么还要碾米?教学课题:第三章 稻谷精深加工课型:理论课对象:食品工程教学目的:1、掌握:蒸谷米,免淘洗米,营养强化米,米粉的概念,加工原理和工艺过程。

2、熟悉:稻谷精深加工的目的及意义;各种米制品的类型。

重点:几种米制品生产工艺过程。

难点:稻米的营养强化。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总学时为4学时教学步骤、内容一、蒸谷米的加工1、蒸谷米的特点2、蒸谷米的生产二、免淘洗米加工三、营养强化米加工四、米粉和米制品的加工1、米粉的加工2、方便米粉的加工思考题:1、为什么要对米进行营养强化?2、蒸谷米营养保持的原理是什么?教学课题:第四章 小麦制粉课型:理论课对象:食品工程教学目的:1、掌握:小麦的种类和加工特性;配麦,润麦的概念;小麦制粉的基本原理,过程和机械设备;粉路的概念和粉路的设计;专用粉和等级粉的概念和生产方法。

淀粉生产工艺流程

淀粉生产工艺流程

淀粉生产工艺流程淀粉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经变得更加高效和环保。

下面将介绍淀粉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

首先,原料的选择非常关键。

淀粉的原料主要包括玉米、马铃薯、小麦等。

在生产过程中,选择优质的原料能够提高淀粉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在生产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质量检测,确保原料的优良品质。

接下来是淀粉的提取工艺。

通常采用湿法提取和干法提取两种方法。

湿法提取是将原料浸泡在水中,经过破碎、过滤等步骤,将淀粉颗粒从纤维素、蛋白质等杂质中分离出来。

而干法提取则是通过研磨和筛分等工艺,将淀粉颗粒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提取工艺。

随后是淀粉的精制和干燥。

在提取出淀粉颗粒后,需要进行精制处理,去除杂质和水分,提高淀粉的纯度和稳定性。

精制过程通常包括脱水、脱蛋白、脱脂等步骤,确保淀粉的质量符合要求。

而干燥是将精制后的淀粉颗粒进行干燥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水分含量,方便包装和储存。

最后是淀粉的包装和储存。

生产完成的淀粉需要进行包装,通常采用纸箱、编织袋等包装材料,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同时,淀粉的储存也非常重要,需要选择干燥通风的环境进行储存,避免潮湿和受潮,影响淀粉的品质。

总的来说,淀粉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原料选择、提取、精制、干燥、包装和储存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确保淀粉的质量和安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淀粉生产工艺将会变得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

希望本文对淀粉生产工艺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淀粉制糖技术

淀粉制糖技术

淀粉制糖技术第六章淀粉制糖技术本章重点和学习目标各种淀粉糖的性质及应用,淀粉糖的生产原理和工艺,酶液化和酶糖化的工艺方法及工艺要点,果葡糖浆的生产原理及工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淀粉制糖生产中的应用。

淀粉糖是以淀粉为原料,通过酸或酶的催化水解反应生产的糖品的总称,是淀粉深加工的主要产品。

在美国,淀粉糖年产量已达1 000万t,占玉米深加工总量的60,,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国内淀粉糖消费量已超过蔗糖。

我国淀粉糖工业目前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生产淀粉糖所用酶制剂品种的增加及质量的提高,使淀粉糖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产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而且品种也日益增加,形成了各种不同甜度及功能的麦芽糊精、葡萄糖、麦芽糖、功能性糖及糖醇等几大系列的淀粉糖产品。

淀粉糖的原料是淀粉,任何含淀粉的农作物,如玉米、大米、木薯等均可用来生产淀粉糖,生产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

淀粉糖在口感、功能性上比蔗糖更能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并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加工性能,如低聚异麦芽糖可以增殖双歧杆菌、防龋齿;麦芽糖浆、淀粉糖浆在糖果、蜜饯制造中代替部分蔗糖可防止“返砂”、“发烊”等,这些都是蔗糖无可比拟的。

因此,淀粉糖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第一节淀粉糖的种类及特性一、淀粉糖的种类淀粉糖种类按成分组成来分大致可分为液体葡萄糖、结晶葡萄糖(全糖)、麦芽糖浆(饴糖、高麦芽糖浆、麦芽糖)、麦芽糊精、麦芽低聚糖、果葡糖浆等。

1 液体葡萄糖:是控制淀粉适度水解得到的以葡萄糖、麦芽糖以及麦芽低聚糖组成的混合糖浆,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属于还原性较强的糖,淀粉水解程度越大,葡萄糖等含量越高,还原性越强。

淀粉糖工业上常用葡萄糖值(dextrose equivalent)简称DE值(糖化液中还原性糖全部当做葡萄糖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率称葡萄糖值)来表示淀粉水解的程度。

液体葡萄糖按转化程度可分为高、中、低3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也是玉米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
►(五)我国玉米分类
►1、按中国国家标准(GB1953-1999)分类: ►黄玉米 ►白玉米 ►混合玉米:混入本类以外超过5%的 ►2、按粒形、硬度及用途分 ►(1)普通玉米:马齿型、硬粒型、中间型、硬
偏马型(硬占75%)、马偏硬型。 ►(2)特种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直链玉米、
10.26
8.74
-14.48
► 戊糖
5.34
5.93
+9.21
► 纤维素
2.37
2.32
-2.11
► 灰分
1.4
0.59
-57.86
► 水溶物质 6.15
3.16
-48.62
► 亚硫酸浓度对淀粉提取率的影响
亚硫酸的浓度 浸渍时间(h)淀粉提取率(%)
►0.1% SO2
24
82
►0.2% SO2
24
►第六章 淀粉生产
第一节 概述
►一、淀粉的理化性质 ►(一)、淀粉粒的一般性状: ►1、环层结构; ►2、偏光十字。 ►(二)、淀粉的分子结构:直链与支链。 ►(三)、淀粉的性质: ►1、 物理性质:白粉、吸湿、比重大于水、
但不溶于冷水;
► 2、化学性质:淀粉→可溶性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各种糊精的特性
►(二)我国玉米生产加工现状
►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淀粉生产先进技术的引 进,先后有十多家工厂全套引进淀粉和淀粉糖的 生产技术和设备,经过科技攻关,我国小型规模 装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并替代进口;
► 在淀粉深加工方面,先后开发了数十种变性 淀粉产品,另外,低聚糖、l-乳酸、赖氨酸等的 开发研究已具有一定水平;我国已具有3万~5万 吨/年的低聚糖生产能力,约2万吨/年的乳酸生产 能力。完全中国自主产权的生物降解塑料技术, 其淀粉添加量已达70%以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键,提出淀粉可溶物,使淀粉吸水膨胀,皮层 胚芽、胚乳易于分离。
►机理:用一定浓度的亚硫酸水溶液增加皮层 膜透性,打开蛋白质网膜,抑制微生物活动。
► 当SO2的浓度降到0.05%时会引起乳酸发 酵,从而降低pH值,限制其他有害菌体的生 长,同时乳酸菌还可以促进玉米蛋白质的软 化与膨胀。
► 乳酸不挥发,在浓缩浸泡水时仍残留在 浓缩液中,保持溶液中的Mg2+和Ca2+,有利于 减少蒸发设备加热体上不溶性物质的沉淀。
83
►0.3% SO2
24
88
►0.4% SO2
24
89
►亚硫酸浓度对蛋白质溶出率的影响
SO2含量0.04 0.1 0.15 0.18 0.25 0.4 0.8 溶出 11.47 15.52 16.27 16.1 13.26 11.4 10.76
► 在欧洲目前淀粉年总产量约800万吨,其中 一半转化为淀粉糖;在亚洲的日本、韩国都是进 口玉米生产淀粉糖,目前日本淀粉糖产量近百万 吨,韩国已达30多万吨,我国淀粉糖产量只有约 60万吨。
►玉米变性淀粉在欧美已发展成熟,美国每年玉米 变性淀粉的产量约90万吨,其中造纸用65%,食 用25%,其他10%。美国的斯特利公司和国家淀 粉化学公司都是提供全系列变性淀粉的国际大型 公司,另外还有美国CPC国际公司、荷兰AVEBE 公司、日本CPCNSK技术株式会社、德国汉高公 司、丹麦DDS罗那公司等。



玉米粗破碎



胚芽分离→胚芽→胚芽油



浆料磨细



筛分与洗涤→皮渣→饲料



蛋白质分离→淀粉粒的洗涤→干燥→成品

►(二)工艺原理及操作 ►1、 玉米清理: ►⑴筛选;⑵密度分选(去石机);⑶磁选; ►⑷清洗,可用洗涤机进行清洗。 ►2、玉米浸泡: ►⑴目的和作用机理: ►目的:降低玉米籽粒的机械牢固性,削弱连结
高油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
►第二节 玉米淀粉提取工艺
►(一)对原料的技术要求

淀粉含量≥70% 油脂≥4.5%

籽粒发芽率≥50% 千粒质量210-220g

籽粒密度≥700kg/m3 含水量≥15%

杂质含量底,无害虫感染等(马齿型和
半马齿型玉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原料玉米



清理


► H2SO3水→浸泡 →浸泡液(浓缩)→玉米浆
►⑵工艺条件:

H2SO3水溶液浓度: 0.2-0.3%

PH值:3.5

温度:48-55℃,太高会使

淀粉糊化

时间:60-70h
►浸泡前后玉米化学组成变化
► 化学组成 浸泡前% 浸泡后% 组分变化量

(占原含量%)
► 淀粉
69.37
73.86
+6.47
► 油脂
5.06
5.4
+5.72
► 蛋白质
►存在的问题: ►1、规模小,产品单一,综合利用率低 ►2、行业整体水平不高,生产技术落后 ►3、加工企业点多面广,缺乏统一的行业规划和
管理,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4、产品开发缺乏可持续性,开发周期长
►(三)国外玉米工业发展现状
► 当前国际上以美国为主。食品饮料用高果糖 浆和汽车用燃料酒精已成为玉米深加工的两大支 柱产业。同时,造纸用变性淀粉、淀粉降解塑料、 超级吸水剂等已形成工业规模,年消耗均在150 多万吨以上。
二 、玉米加工概述
►(一)发展历史: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年总产量约6 亿吨;美、中分别占34%和22%。我国玉米 75%用作饲料,10%食用,15%工业原料; 美国90%以上均经不同程度加工开发,用作 工业原料和饲料。
►玉米深加工开始于美国国内战争期间,以托 马思.金斯福特(Thomas Kingsford)开发的 玉米淀粉水解工艺为标志。1844年在新泽西 州泽西市成立第一个玉米淀粉生产厂。
(四)玉米深加工产品种类
►1、淀粉糖类
►2、变性淀粉类
►3、发酵制品类:酵母、酒精、甘油、丙酮、丁 酸、乳酸、柠檬酸、葡萄糖酸、味精、赖氨酸、 苏氨酸、色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黄原胶、 茁霉多糖、环状糊精、酶制剂、单细胞蛋白、红 曲色素、抗菌素等。
►4、以上产品进一步深加工产品:维生素C、淀粉 降解塑料、乳酸钙、乳酸乙酯、酵母提取物和各 种添加剂等。
►1866年用淀粉酶水解技术生产葡萄糖,随着15 年后结晶葡萄糖制造工艺的开发,玉米甜味剂等 其他产品的开发也开始了。
►1882年第一次生产出玉米蛋白饲料,1889年商 品玉米油上市。1893年开始回收浸泡玉米的浸泡 水,浓缩后作饲料。
►1900年酸变性淀粉工业化生产,15年后氧化淀 粉问世。1945年至1955年间开发交联糯玉米淀 粉、阳离子淀粉和羟乙基淀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