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技术作品创新竞赛模板
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技术作品创新竞赛

特等奖
8
南京大学
曹东升,胡渊
自建磁电效应测量系统研究压电/压磁复合材料地频响待性
论文
特等奖
9
淮阴工学院
缪辉,丁中华,周明秀
新型旋转液体实验
论文
一等奖
10
河海大学
徐云玲,耿芳芳
数据分析模式地晶体X射线衍射
论坛
一等奖
11
河海大学
李媛媛,徐云玲
机械合金化AlCuFe准晶体形成地结构研究
论文
一等奖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72
淮海工学院
廖卫平
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抽签系统
作品
三等奖
73
淮海工学院
汤金元,李金海,王军
51单片机家庭智能监控系统
作品
三等奖
74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周未东,李
秋果,谢旺,李振举
温度控制调节装置
作品
三等奖
75
南京理工大学
黄茜
粗糙表面后向散射激光地退偏特性研究
论文
三等奖
76
南京理工大学
马琪钧,单奇
移动扫描激光线源检测圆柱表面缺陷实验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
施晨飞,徐良
聚苯胺二次电池地制作及其性能地研究
作品
三等奖
94
徐州工程学院
周月,孙剑,李海龙
激光声音传输装置
作品
三等奖
95
徐州工程学院
张广印,管华,孙晓佳
手握式多功能应急器
作品
三等奖
96
徐州工程学院
于冬虎,曹建春
多功能电学实验箱
作品
三等奖
97
南京大学
大学生物理及实验实用技术作品创新竞赛

江苏省高校第四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技术作品创新竞赛获奖作品名单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p1Ean。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DXDiT。
第四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技术作品创新竞赛

105
淮阴工学院
李晴,董金慧
大角度摆的周期计算
论文
优秀奖
106
淮阴工学院
潘斌,董金慧
对导热系数的测定的几点思考
论文
优秀奖
107
淮阴工学院
于海峰,蒋晓冬,韩厚年,黄睿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单层膜厚度和折射率的改进
论文
优秀奖
108
淮阴工学院
丁中华,缪辉,周明秀
测量杨氏模量的一种新方法
论文
优秀奖
109
论文
优秀奖
11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唐雄明,李娟,常迪
法拉第效应研究—磁旋光玻璃地费尔德常数的测量
作品
优秀奖
114
东南大学
季连庆
多功能无线遥控时钟
作品
优秀奖
115
河海大学
陈奇,姜海涛,
龙焕超
便携式多功能振动合成演示仪
作品
优秀奖
116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学院
刘大为,耿志宏,欧阳东新,李清
灭火器使用模拟训练装置
论文
特等奖
5
南京大学
尤亦庄,王晓翰
牛顿环近心受抑全反射的研究
论文
特等奖
6
南京大学
倪宏程,林锦达
光衍射法研究水表面波的性质
论文
特等奖
7
南京大学
李桂君,李婷婷,刘洋
蜻蜓复眼光栅应用及其仿生学应用
作品
特等奖
8
南京大学
曹东升,胡渊
自建磁电效应测量系统研究压电/压磁复合材料的频响待性
论文
特等奖
9
淮阴工学院
缪辉,丁中华,周明秀
91
物理创新竞赛参考项目

物理实验创新竞赛参考项目说明:希望以下竞赛参考项目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灵感,激发积极参与的热情。
物理实验中心希望能够通过该形式,为同学们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一个条件、一个环境、一个平台。
1.魔力盒:通过多个磁铁的空间布置,将一个物体稳定的悬浮于空中。
2.白光再现全息照相。
3.半导体器件低温和高温特性对比研究:需要得出结论——低温还是高温对半导体工作有利?提示:什么特性?测量什么?如何测量?4.风洞:要求有设计图纸,能够提供一定范围内风速可变的实验条件,并能够给出小模型飞机或者纸飞机的风洞实验数据(如纸飞机的稳定性等)。
5.顺风耳使用抛物面反射,定向采集远方声音信号,并进行录音、分析、放大、回放。
该技术可以应用到体育比赛的录音、电影录音、窃听等领域。
6.超声波测速:发射超声波信号,通过测量反射信号与发射信号的时间差,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并通过小程序快速显示。
7.将水喷至最高在压力容器中(实验室提供)注水,使用各种加压法,使水喷至最高。
考虑加压的方法、喷水管及喷头的做法等。
8.温差报警装置:使用热电偶等感温传感器,制作温差报警器,报警温差在1~100℃可调。
9.记忆合金“永动机”的研究制作10.记忆合金在混凝土拆除中的应用记忆合金在转变温度附近有非常大的外型的变化,将记忆合金棒在转变温度之下置于混凝土孔中,升温到转变温度之上,记忆合金棒形态变化,因为混凝土孔的约束作用,对孔壁产生巨大的压力,进而造成混凝土的破碎。
用该方法拆除混凝土,安全性高,且记忆合金可以反复使用,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11.汽车防爆膜的防紫外线、红外线的性能测量方法研究测量通过的防爆膜的紫外线、红外线比率,定量评价汽车防爆膜的隔紫外线、红外线的性能。
12.太阳能热水器满水报警装置研究13.制造彩色的影子问题:影子都是黑的么?如果不是,那它是什么颜色的?能让影子有颜色么?我们平时看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为什么会有颜色?请设计:让我有一个彩色的影子提示:请查阅三元色的原理,分析影子形成的条件推荐器材:3个有光罩的台灯、红、蓝、绿三色底片、一间暗室14.自制自行车里程计问题:汽车都有里程表,我们能不能给自行车也装个里程表呢?如何将自行车轮的每一次转动自动记录下来并将其转换成公里数?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地实现计数?请设计:用机械或电子的方法将自行车轮的转动变换成公里数并记录下来提示:从自行车每圈转动与里程的关系、采样方法、记录方式几方面考虑15.自制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杆秤问题:我们平时遇到的一些液态商品的质量可能同其密度有关,如何才能方便地测出液体的质量呢?请设计:给你一根杆称,请你添加一些小配件,设计一种方法可以方便地测液体密度推荐器材:杆秤16.设计一个能够跟随太阳方向转动的太阳灶太阳灶如果能够跟随太阳转动,其使用效率将大大提高。
2024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策划方案

2024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策划方案第一章:引言2024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是一项旨在鼓励和促进大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比赛。
本竞赛的目标是为参赛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其物理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平台,并推动大学生物理实验研究的发展。
本文将提出关于2024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策划方案,包括竞赛目标、竞赛内容、组织架构、评审标准等。
第二章:竞赛目标2.1 促进大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2.2 提高大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2.3 推动大学生物理实验研究和创新项目的发展。
2.4 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三章:竞赛内容3.1 实验题目的确定在竞赛开始前,组委会将确定3个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题目。
这些题目将涵盖物理实验的多个领域,例如力学、电磁学、光学等。
3.2 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组委会将统一提供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并保证其质量和数量的充足性。
参赛学生可以在竞赛当日前对器材进行熟悉和测试。
3.3 实验时间和要求参赛学生将有规定的时间来完成实验,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实验的要求将涉及实验步骤、数据采集与分析、实验结果等。
第四章:组织架构4.1 组委会组委会将由教育部、全国大学物理学教学研究会等组成,负责制定竞赛规则、题目选择、组织协调、评审等各项工作。
4.2 高校分赛区组织各参赛高校将设立本校的分赛区组织,负责选拔参赛队伍、组织训练以及承担本校及周边高校的初赛工作。
4.3 决赛组织决赛将由组委会统一组织,邀请各赛区的获奖队伍参加。
决赛将设置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以鼓励各类高校的学生参与。
第五章:评审标准5.1 实验设计与操作考察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实验器材的运用能力。
5.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考察数据的采集准确性、处理方法的正确性以及结果分析的合理性。
5.3 实验报告撰写考察实验报告的整体结构、组织能力以及结果的准确性和详尽程度。
物理实验创新大赛作品

物理实验创新大赛作品英文回答:Innovative Project for the Physics Experiment Competition.In this project, we propose an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setup and procedur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a vibrating string and its tension. The experiment will utilize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data acquisition, signal process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accurately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data.The proposed setup consists of a string attached to a fixed support at one end and a movable support at the other end. The tension in the string can be adjusted by varying the position of the movable support. The string is set into vibration by plucking it with a known force.A microphone will be used to record the sound produced by the vibrating string. The recorded sound signal will be digitized and processed using a computer. The frequency of the string vibration can be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the power spectrum of the sound signal.The experiment will be repeated for a range of different tensions. The resulting data will b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the vibrating string and its tension. The data will be fitted to a theoretical model to extract the fundamental physical parameters governing the vibration of the string.The proposed experiment is innovative in several ways. First, it utilizes a novel experimental setup that allows for precise control of the string tension. Second, it employs advanced data acquisi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accurately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ird, it utilizes a theoretical model to extract the fundamental physical parameters governing the vibration of the string.The proposed experiment has the potential to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of physics education. It provides a unique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investigate a fundamental physical phenomenon in a hands-on and engaging manner. The experiment is also well-suited for use in introductory physics courses, as it can help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concepts of wave motion and vibration.中文回答:物理实验创新大赛作品。
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斜面放大式微小长度测量仪—展板

斜面放大式微小长度测量仪
制作人:许定哲杨龙张巍指导老师:胡安正杨正波作品简介:本作品利用斜面放大的原理将微小的直角边位移通过相对很长的斜边进行放大,再结
合游标卡尺可以卡位定
标和读数的特点,在游标
卡尺原有精度基础上大
大提高测量精度并测算
出测量结果。
操作要点:首先测
量水平游标卡尺处于零
点和1mm时,测量斜边上
的测量差值,计算其放大
系数;然后通过改变顶
角,调整放大系数;最后
根据放大系数对斜边进
行重新划分刻度,使其可
以直接读数。
创新思路:
a,利用斜面的放大作用,将传统游标
卡尺的测量精度大为提升,同时利用游标卡尺的游标进
行测量,使测量更加精确。
b,利用的原理简单实用,方
便于在各种环境下测量,适合大量推广,同时技术人员
的要求较低,读取方便。
C,受环境条件的约束小,无需
要辅助能源。
性能指标:利用斜面原理将微小的长度放大20
倍,而在斜面上的游标卡尺的精度可以达到0.02mm,
故而整个作品精确度可达到0.001mm,将游标卡尺的精
度提高了20倍,如果将斜面的尺子更加倾斜,则放大
的倍数将会更大,对水平长度的测量精度越高,整个的
测量精度也随之增大。
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技术作品创新竞赛

18
南京航空航航天大学
刘刚,肖贺,张秋霞
旋转磁场演示仪
作品
一等奖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毛瑞全
对几种摆地分析和理论研究
论文
一等奖
20
徐州工程学院
朱勇,张保留,陈赛华
自来水减压节能综合利用装置
作品
一等奖
21
南京大学
曹亦铮,徐碧漪
扩散限制电解沉淀过程中变化压电对铜地分形维数地影响
论文
一等奖
22
南京大学
论文
二等奖
49
南京工业大学
戴沛君,张镇宇
超级电容器地研制
作品
二等奖
50
南京工业大学
屠静,陈必湛,孙川华,诸亮
非线性热敏电阻温度特性地研究
作品
二等奖
51
南京大学
黄梦琦,黄孟琛
压电陶瓷介电频响特性地研究
论文
二等奖
52
南京大学
宋昊,尹相宁
溶液声速及色散曲线地测量与研究
论文
二等奖
53
扬州大学
张加利,姜欢,何莉莉
论文
三等奖
58
南京工程学院
孙小伟
Coullet系统反馈控制地实验研究
作品
三等奖
59
东南大学
顾俊辉,顾菊芬,俞鑫超
老式电饭煲地智能化改装
作品
三等奖
60
东南大学
王刚,赵云明,樊凡,潘涛
跳水运动员在空中完成翻滚运动原因分析
论文
三等奖
61
东南大学
柴远,郭星晨,周昱薇
般舶减摇水舱原理
论文
三等奖
62
河海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等奖
14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陈铁钢,时李中,姜群峰
实用小型钢化玻璃检测仪
作品
一等奖
15
南京理工大学
吴亚栋,宗双双王晶晶
全自动高精度声速测量仪
作品
一等奖
16
南京理工大学
浦晓峰,严明峰
利用遗传算法实现多层RAM的设计
论坛
一等奖
17
南京理工大学
龚思夏,陈莹莹,阎佩佩
基于机器视觉的线膨胀系统测定仪
作品
论文
三等奖
58
南京工程学院
孙小伟
Coullet系统反馈控制的实验研究
作品
三等奖
59
东南大学
顾俊辉,顾菊芬,俞鑫超
老式电饭煲的智能化改装
作品
三等奖
60
东南大学
王刚,赵云明,樊凡,潘涛
跳水运动员在空中完成翻滚运动原因分析
论文
三等奖
61
东南大学
柴远,郭星晨,周昱薇
般舶减摇水舱原理
论文
三等奖
62
河海大学
李凤滨,吴雪,程玉鹏,覃进武
作品
三等奖
66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邓尚钦,张凯,魏远东
周期信号的博立叶分析实验仪
作品
三等奖
67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王英男,陈建,马占宏
典型流休运动的计算机模拟
论文
三等奖
68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梅江鹏,于鑫
网络流量的合理分配
论文
三等奖
69
淮海工学院
朱牛奔,仲崇宏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张影娜,程建洋,韦华
数字电阻器的设计
作品
二等奖
45
常州工学院
张华,孙光明,高慧娴
激光扫描成像演示仪
作品
二等奖
46
常州工学院
蔡文琪,管玉华,王玉琳
四通道液晶显示数字电压表
作品
二等奖
47
苏州大学
吴俊
傅立叶合成实验仪
作品
二等奖
48
南京邮电大学
袁梦垚,王绍祥,韩成愈,徐青
三组元光子晶体光谱特性
论文
特等奖
5
南京大学
尤亦庄,王晓翰
牛顿环近心受抑全反射的研究
论文
特等奖
6
南京大学
倪宏程,林锦达
光衍射法研究水表面波的性质
论文
特等奖
7
南京大学
李桂君,李婷婷,刘洋
蜻蜓复眼光栅应用及其仿生学应用
作品
特等奖
8
南京大学
曹东升,胡渊
自建磁电效应测量系统研究压电/压磁复合材料的频响待性
论文
特等奖
9
淮阴工学院
缪辉,丁中华,周明秀
李天启,王立尧,燕飞
在外场下磁性颗粒成链现象的研究
论文
一等奖
23
南京大学
温学达,刘钊
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研究物体表面温度场
论文
一等奖
24
南京大学
刘长江
气体热导率实验中的传热机制
论文
一等奖
25
南京大学
徐宁,徐斌,严亮
膜沸腾与自推进演示仪
作品
一等奖
26
扬州大学
卢海霞,胡星
BiFe0.5O3多铁陶瓷磁电性能研究
论文(研)
一等奖
27
扬州大学
刘海平
钒从体心立方到菱形结构的相变研究
论文(研)
一等奖
28
南京工程学院
李心朝,白金雨
关联可切换混沌发生器
作品
二等奖
2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鲍伟朱苏云,
杨健,郝晓英,
母丽丽
基于MATLAB的驻波分析
作品
二等奖
3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唐雄明,李娟,常迪
激光窃听
作品
二等奖
31
东南大学
包威,何文平,相恒仕,陈伟宇,陈彦
多自由度真空吸盘攀壁机器人
作品
二等奖
32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黎爱兵,钟剑
熵的变化与暴雨形成,演化及预报的研究
论文
二等奖
33
江苏工业学院
王戈,江鸿,项少华
脱机式图像实时增强系统的二次开发
作品
二等奖
34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陶玉波,林弘,顾富家
等间距条码定位技术中测距方法研究
论文
二等奖
35
南京理工大学
王焱,仲月娥
新型旋转液体实验
论文
一等奖
10
河海大学
徐云玲,耿芳芳
数据分析模式的晶体X射线衍射
论坛
一等奖
11
河海大学
李媛媛,徐云玲
机械合金化AlCuFe准晶体形成的结构研究
论文
一等奖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张应宪,李艾静,向朝参
改进型驻波演示仪
作品
一等奖
13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张巍义,金泰成,肖祥恺,田华
智能电话报警及遥控系统
互相关双路频率合成李萨如图形信号源
作品
三等奖
63
河海大学
张飞,周巧林,夏洪海,叶君健
基于GaN1-xPx/GaN异质结的新的应变模型
论文
三等奖
64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吴泸泸,周睿
基于声卡和Matlab数掘采集处理系统的双光栅弱振动位移测量研究
论坛
三等奖
65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李国友,赵晨
光纤式微位移自动化测量仪
论文
二等奖
49
南京工业大学
戴沛君,张镇宇
超级电容器的研制
作品
二等奖
50
南京工业大学
屠静,陈必湛,孙川华,诸亮
非线性热敏电阻温度特性的研究
作品
二等奖
51
南京大学
黄梦琦,黄孟琛
压电陶瓷介电频响特性的研究
论文
二等奖
52
南京大学
宋昊,尹相宁
溶液声速及色散曲线的测量与研究
论文
二等奖
53
扬州大学
张加利,姜欢,何莉莉
江苏省高校第四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技术作品创新竞赛
获奖作品名单
序号
学校
作者
题目
作品类型
获奖等级
1
东南大学
徐亮, 邹庆东, 吴珂科,徐欢欢
机器蛇
作品
特等奖
2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祁杰,何彩虹,徐祥虎
车辆定位系统
作品
特等奖
3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
蒋国伟,吴丽霞,肖峰
学生宿舍用电管理系统
作品
特等奖
4
南京大学
蒋彪
光照和温度对叶绿素成分的研究与探索
多功能诱虫〔驱虫)试验信号发生装置
作品
二等奖
54
淮阴工学院
王森,陈娟,李静
太阳能电池自动追踪系统研究
论文
三等奖
55
淮阴工学院
王成顺,叶冬明,李静
人性化的电风扇
论文
三等奖
56
淮阴工学院
陈海波,黄锦坚,肖宇飞
在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中金属圆环参数的选定
论文
三等奖
57
淮阴工学院
高国亮,郝运荣
FD-NCD空气比热容测定装置的改进
宽频带轻薄雷达复合吸波材料的设计
论文
二等奖
36
南京理工大学
杨洋,李峰
ZnO及其掺M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学性质
论文
二等奖
37
南京理工大学
邓俊静
石英晶片X射线自动分选仪的理论设计
论文
二等奖
38
南京理工大学
蔡虎,薛亮
全息瞄准镜中全息光学元件的研究
论文
二等奖
39
南京理工大学
李峰,唐春梅
内掺金属富勒烯Ba@C74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静态线性极化率的密度泛函计算研究
论文
二等奖
40
南京理工大学
秦子健,强冰
双光栅光学特性测试仪
作品
二等奖
41
盐城工学院
张超,陈京
转动弹簧中弹簧反量对其弹力分布影响的研究
论文
二等奖
42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马晋劲,陈明花张玉清
静电场三维实验仪及模拟研究
论文
二等奖
43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马嘉琳,马驰,梁玲燕
偏振光实验自动检测装置及应用
作品
二等奖
44
一等奖
18
南京航空航航天大学
刘刚,肖贺,张秋霞
旋转磁场演示仪
作品
一等奖
19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毛瑞全
对几种摆的分析和理论研究
论文
一等奖
20
徐州工程学院
朱勇,张保留,陈赛华
自来水减压节能综合利用装置
作品
一等奖
21
南京大学
曹亦铮,徐碧漪
扩散限制电解沉淀过程中变化压电对铜的分形维数的影响
论文
一等奖
22
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