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及病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案例分析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案例分析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案例分析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1.×市×区区属图书馆为办好图书事业,满足该区群众读书的要求,特向区政府请示增加经费,并将该请示抄送该区人事局、劳动局、物价局、财政局。

错误。

抄送单位应当是与该请示事项有关的单位。

“人事局、劳动局、物价局”与区图书馆申请经费无关,不应将该请示抄送给他们。

2.某县人事局向县直属各单位下发年终考核工作通知,抄报于该县政府办公室正确。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抄报上级机关,目的是为了让上级了解情况,避免出现工作中的被动情况。

3.×省×市×区区属瓷器厂因税务问题受到该区税务所的处罚,该厂认为处罚不符合国家税法,特向市税务局申诉,并同时向×省税务厅申诉,并抄报于×市政府、×区政府。

错误。

主送单位应当是一个,同时主送,搞乱了行文关系。

抄送单位应当是与该申诉事项有关的单位。

“×市政府、×区人民政府”,与税务申诉事项无关,不应将该申诉抄送给他们。

4.某县农林局写例行报告,一向县政府汇报1995年全年工作,二在报告中请示了1996年增建农机站的事项,三建议对困难地区减免乡政府提留费用。

错误。

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且应“一文一事”。

5.×市×工业总公司因市属重点企业×××电器厂因领导班子个别人贪污犯罪,准备调整该厂领导班子,特向市政府请示。

并将该请示抄送于该厂办公室。

错误。

请示不能抄送下级机关。

6.×市纪检委员会将1997年纪检情况通报于市各直属机关和各局。

正确。

该通报属于情况通报,为知照类文件,可以有多个主送机关。

7.中共××市委与市委宣传部就学习贯彻中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联合向下发出通知。

错误。

为了维护文件的权威性和法定效用,联合行文的单位应当是同级单位。

公文标题中常见病例分析

公文标题中常见病例分析

公文标题中常见病例分析在行政公文写作中,一个准确、简洁、明确的标题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不够规范的标题,这些标题或冗长拖沓,或词义含糊,或主旨不明,或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本文将对这四种常见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冗长拖沓病例:关于请求拨付财政经费支持开展年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汇报分析:这个标题过于冗长,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使得读者难以快速理解标题的含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尽量让标题简洁明了,直接点明主题。

建议:将标题简化为“关于年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及经费需求的汇报”,这样既简洁又明了地表达了主题。

二、词义含糊病例: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分析:这个标题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没有具体指出是哪方面的环境保护工作,因此容易引起歧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尽量让标题的含义明确,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汇。

建议:将标题具体化为“关于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方案”,这样更具体地表达了主题,减少了歧义的可能性。

三、主旨不明病例:关于召开座谈会的通知分析:这个标题没有明确指出座谈会的主题是什么,读者无法从标题中得知座谈会的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在标题中明确指出主题,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公文的主旨。

建议:将标题修改为“关于召开加强部门协作座谈会的通知”,这样既明确了座谈会的主题,也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通知的内容。

四、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病例:关于加强市容环境整治的通告(试行)分析:这个标题中,“通告”后面不需要加括号,因为“通告”本身已经是一种公文形式,括号内的内容可以作为标题的补充说明。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确保标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建议:将标题修改为“关于加强市容环境整治的通告(试行)”,这样更加规范和准确。

同时,还应该注意其他标点符号的使用,如逗号、句号等,以确保公文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总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公文内容选择适当的标题形式。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剖析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剖析

(2)语意不清。
如:“2009年1至8月,我市吸收香港 服务项目25个,占港商投资项目28.5%; 实际利用港资2.5亿美元,占 23.9%……”,第二分句中的“占23.9%” 是指哪方面占的比例就让人费解了。
5. 数值范围表示错。
如:“征集的男兵为年满18至20 岁的男青年……”,“18至20岁”表 示错误,正确的写法应该是“18岁至 20岁”。 又如:“经费预算按2—2.3%核 定 ……”,“2—2.3% ”表示错误, 正确写法应该是“2%—2.3% ”。
6. 数字表示错误。
(1)没有按规定使用阿拉伯数字 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 充数和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词 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 阿拉伯数字表述。如“(肝吸虫病)流行区人群 平均感染率达16.42%,其中约三分之二的感染者 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胆系统、……症状,……”, “三分之二”表示错误,正确的写法应该主 “2/3”。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剖析
(一) (二) (三) (四) (五) 眉首常见错误。 标题常见错误。 行文错误。 附件错误。 主题词错误。
(一)眉首常见错误。
1. 缺漏秘密等级。 2. 紧急程度标识不规范 。 按照规定,公文的紧急程度,除了 函件标识在平行发文字号的左侧外, 其余文件都是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
(2)制定 — 制订 “制定”与“制订” 的主要区别在于:“制定”强调法规等的 定型和拍板定案,强调动作已完成; “制订” 强调方案、计划等形成过程。“制定”的 对象多是路线、方针、政策、法令、规章 制度等; “制订”的对象多是方案、计划、 规划。“制定”突出法律、规章等表示抽 象和大方面者居多;“制订”表示具体形象 者居多。如“研究制定现代粮食流通业发 展规划”。这里“制定”的对象是 “规 划”,不符合“制定”的用法,正确的写 法应该是“制订现代粮食流通业发展规 划”。

公文写作常见病例及修改

公文写作常见病例及修改
公文写作常见病例及修改
目 录
• 公文写作常见病例 • 病例修改方法 • 公文写作技巧 • 公文写作实例分析
01
公文写作常见病例
语言不规范
总结词
用词不当、语法错误、口语化表达
详细描述
公文写作中,语言应当准确、规范、严谨,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随意的措辞 。常见的语言不规范问题包括用词不当、语法错误等,如错别字、搭配不当、 时态错误等。
实例三:请示的写作
总结词
请求事项不明确,缺乏必要说明
详细描述
请示中没有明确提出请求的事项,缺乏必要的背景和 说明,导致接收单位无法准确理解请示的意图。
实例四:函的写作
总结词
格式不规范,语气不适当
详细描述
函的开头没有按照规范写明发函单位和收函单位,正文 内容表述过于生硬,语气不够委婉,结尾也未按照规范 署名和日期。
详细描述
公文写作中,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和政策要求。内容不准确会导致公文失 去可信度,甚至产生误导和不良影响。常见的内容问题包括信息来源不明、数据不准确、事实依据不 足等。
逻辑不清晰
总结词
结构混乱、条理不清、缺乏逻辑性
详描述
公文写作中,逻辑应当清晰、严密,能够让读者快速理解公文的主旨和要点。逻辑不清晰会导致读者对公文的理 解产生困难,甚至产生歧义和误解。常见的逻辑问题包括结构混乱、条理不清、缺乏过渡和衔接等。
熟悉公文格式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助 于提高公文的规范性和正式性。
详细描述
公文具有特定的格式要求,包括标题、正文 、落款等部分。在写作过程中,应遵循相应 的格式规范,确保公文的正式性和规范性。 同时,要注意不同类型公文的格式差异,如 通知、通报、函等,以符合相应文种的格式 要求。

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案例解读

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案例解读

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案例解读公文处理是指对公文进行审阅、修改、撰写和归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在公文处理中,常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会影响公文的准确性、规范性甚至影响到公文的效力。

下面将对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解读来具体说明。

1.语法错误语法错误是公文处理中很常见的错误,包括拼写错误、语法搭配错误等。

例如,单位向上级报告时写成“报告事项”而不是“报告事例”,导致出现了拼写错误。

这种错误会影响到公文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2.表达不清、不准确在公文处理中,有时由于表达不清或不准确会导致内外部的误解。

例如,公司的内部通知中写道:“请员工按时发放薪水。

”这个表达方式不准确,可能会让员工误以为薪水发放的时间可以灵活处理。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请员工按照规定时间发放薪水。

”3.格式错误4.逻辑错误逻辑错误主要是指在公文处理中漏掉重要信息,或者在行文中出现信息不连贯的情况。

例如,文件中在表述项决策时漏掉了具体执行措施,导致决策难以落地。

这种错误会影响到公文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文处理中的错误主要涉及语法、表达、格式和逻辑等方面。

这些错误不仅影响到公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也可能在具体工作中产生误解和延误。

因此,我们在公文处理时应该特别注意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

案例解读:公司在处理一份重要的公文时,出现了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

这份公文是向上级部门汇报公司近期的工作情况和成果。

在报告中,句话的表达方式不准确,导致公文的内容产生误解。

句子是这样写的:“公司本期实现利润增长,以此表明公司的经营状况趋于稳定。

”由于句子中的“以此”没有明确指代前文中的具体内容,上级部门无法准确理解该公司的工作成果是什么。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引发了沟通障碍,还可能影响到上级部门对公司的评估和认可。

为了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我们在公文处理过程中应该注意:1.语法准确性:认真审阅公文,注意拼写和语法的准确性,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

公文写作中常见错误分析

公文写作中常见错误分析

公文写作中常见错误分析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官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严肃、规范的特点。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公文写作中常见一些错误。

本文将对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语法错误、用词错误、结构错误和格式错误等。

首先,语法错误是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之一、这种错误主要表现为主谓不一致、动词时态、语态错误等。

例如,一些人会在公文中使用“有些……有些……”这样的句式,但在这里“有些”应该是相对特指的,因此应改为“一些……另一些……”。

另外,动词时态错误也很常见,比如将已发生的事情表述为将要发生的事情,这会给读者带来困惑和误解。

其次,用词错误是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之二、这种错误主要表现为词义不当、词语搭配不当等。

公文写作要求用词准确、简练,不能出现夸张、主观色彩浓厚的用词。

另外,公文中有一些特定的用词搭配要求,如称呼与职务对应、正式的表达方式等,如果使用不当,会给读者留下不专业、不严谨的印象。

再次,结构错误是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之三、这种错误主要表现为段落不清晰、逻辑关系不连贯等。

公文写作要求结构严谨,段落之间应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以保证信息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另外,在段落中应注意信息的组织和排列,避免过于庞杂和冗长的表达,以免读者对信息的理解产生困难。

最后,格式错误是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之四、这种错误主要表现为格式不规范、缺少必要的标点符号等。

公文写作要求格式清晰、规范,表格、图表等要与正文相配合。

在公文中,需要使用特定的标点符号来标示不同的含义,如逗号、句号、引号等,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信息的传达不准确、不完整。

综上所述,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主要体现在语法错误、用词错误、结构错误和格式错误等方面。

为了提高公文写作的质量,我们应该加强对语法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适当性,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段落,以及熟悉并遵守公文写作的格式规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规范、准确、得体的公文,提高文档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例析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例析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例析写一篇公文写作常见错误例析公文写作是每个公务员都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公文的准确、简洁和规范是其素质的重要体现。

然而,由于许多公务员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导致公文质量不高。

本文将对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进行例析,希望能给广大公务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错误一:语言庞杂、冗长有些公务员在公文写作中喜欢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冗长的句子,以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高水平。

然而,这样的写作风格不仅给读者造成困扰,还容易引发误解。

比如,下面是一个例子:原文:根据本单位组织委员会会议决议精神和领导同志的指示,我单位决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并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汇报。

修正:根据会议决定和领导指示,我单位决定积极推进工作,并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错误二:篇幅过长、信息重复有些公务员在写公文时常常出现篇幅过长和信息重复的问题,导致读者阅读疲劳,并且容易造成信息的混乱。

原文:根据我单位领导同志的指示,我单位组织了一次专题座谈会,与会人员主要是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会上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我将会上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

修正:根据领导同志的指示,我单位组织了一次专题座谈会,与会人员主要是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会上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进行讨论情况总结。

错误三:用词不准确、不规范在公文写作中,用词不准确和不规范同样是常见的错误。

不准确的用词容易导致信息传递不清晰,不规范的用词则会降低公文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原文:根据研究决定,我单位决定对该问题进行评估。

修正:根据研究决议,我单位决定对该问题进行评估。

错误四:格式错误、排版不规范公文的格式和排版是其正式性和规范性的重要体现。

然而,一些公务员在公文写作中存在格式错误和排版不规范的问题,使得公文显得不够整齐和美观。

原文:尚方宝剑指引着古老的中国,隆重的国家内部和国际权威性,茂密的数以百计的树木覆盖着红土地,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例析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例析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例析目前在公文写作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从格式到内容都存在不规范之处,造成公文写作的混乱状况,影响了公文的质量。

本文试就写作中常见错误例析如下,以求公文写作的规范化。

一、发文字号编写不当发文字号简称文号,又称公文编号,是发文机关同一年度公文排列的顺序号,是公文特定的标志。

正式公文均应标注发文字号,它为检索和引用公文提供专指性较强的代号,为管理和统计公文提供依据。

2001年1月1日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新国标”)规定:“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

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插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在实践中,常出现以下错误:1、机关代字混淆。

机关代字是发文机关全称的简缩语,就是选用最能反映发文机关本质属性的字词作为本机关的代字。

如国务院制发公文,其代字为“国发”,川省人事厅发文,其发文字号为“川人”。

若简缩不当,易造成混淆,起不到代字作用。

如“华东师范大学”,它的代字不能写成“华师大”,因为另外还有“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如用“华师大”就不能分辨,而应写为“华东师大”。

2、年份不全,乱用括号。

例如:①金计生(96)第15号;②夹民政(2003)16号。

例①年份不全,应写为“1996”;使用圆括号也不正确,应用方括号“[]”;“第”字多余,应删去。

例②年份应置于六角括号“〔〕”内。

3 机关代字、年份、序号次序颠倒。

例如:①成保[96]劳人字第51号;②[2000]外经贸发展函字第2691号。

例①的错误是机关代字分列年份两边,且年份不全,“第”、“字”多余,应该是“成保劳人[1996]51号”;②年份在发文机关代字前,“字”、“第”多余,应改为“外经贸发展审函[2000]2691号”。

二、标题拟写不当公文的标题与一般的文章标题不同,其拟写有严格的规范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及病例分析
一、公文常见错误
(一)行文中的常见错误
1.滥发文件。

主要表现:(1)所发公文属可发可不发之列。

(2)所发公文只是照抄照转上级的公文(翻印即可,不必转发)。

(3)所发公文容空洞,无具体措施,不解决问题。

(4)行文所涉及的问题可用口头请示、汇报或开会等形式解决。

(5)行文所涉及的容已在报上全文公布过。

(6)在部门之间意见分歧,未经协商一致时就行文。

2.行文关系混乱。

主要表现:(1)应该党政分开行文的未分开行文。

(2)应该一个机关单独行文的搞成几个机关联合行文。

(3)该职能部门行文的“升格”为党委、政府级行文。

(4)该党委、政府级行文的“降格”为职能部门行文。

(二)文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自制文种。

在正式文种之外,随心所欲,生造公文文种并俨然以正式公文行文。

常见的有:“请示报告”、“工作思路”、“情况”、“汇报”、“申请”、“重声明”等。

2.误用文种。

把属于机关其他应用文,特别是事务文书中的文种,误作为正式公文文种使用的情况。

常见的有:把计划类文种“要点”、“打算”、“安排”、“设想”等作为公文文种直接使用,如《××单位××××年工作要点》。

把属于总结类的文种“小结”、“总结”,以及把属于规章制度类的文种“办法”、“规程”、“须知”、“实施细则”等作为正式文种直接使用。

但是,如果将上述应用文用转发或印发通知的形式发布,则是规用法。

如“××单位关于印发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3.混用文种。

不按文种的功能和适用围去选用文种,而造成临近文种相互混用,导致行文关系不清,行文目的不明,行文性质混淆。

常见的有:“公告”与“通知”、“决议”与“决定”、“请示”与“报告”、“请示”与“函”混用。

主要表现为将通告误用为通知,将通知误用为通告,将请示误用为报告,将报告误用为请示,将“请示”、“报告”合用为“请示报告”,“请示”和“报告”本身是两个文种,将决定误用为决议,将决议误用为决定,将函误用为请示或报告,将复函误用为批复。

(三)版头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使用非标准版头。

使用设计或印刷不标准的版头。

常见的是:格式不对、尺寸不标准、非红色印刷、发文机关字体不庄重等。

2.使用没有版头的白纸印发文件。

(四)发文字号中的常见错误
1.年号不全。

如:将“1997”省略为“97”。

2.括弧不对。

发文年度用六角方括弧“〔〕”括入。

错用成圆括弧“()”、方括弧“[]”、方头括弧“【】”。

3.位置不当。

将发文年度位置提前到了机关代字前面。

如:将“办〔1997〕×号”错用为“〔1997〕办×号”。

4.序号累赘。

发文顺序号中多加了“0”。

如:错误写法“办〔1997〕01号”,正确应为“办〔1997〕1号”;错误写法“1997年01月01日”,正确应为“1997年1月1日”。

5.一文多字号。

联合发文时并用了几个单位的发文字号。

6.一字号多文。

用同一发文字号制作两份不同的文件。

7.跳号。

没有按自然数的顺序依次排列,中间出现跳号现象。

8.自制发文字号。

未按规定要求编制发文字号。

(五)签发人标注中的常见错误
1.上行文未标注签发人。

2.下行文也标注了签发人。

3.标注不规。

签发人标注位置错误;签发人标注的字体字号错误;“签发人”与签发者之间未加冒号。

(六)主送机关中的常见错误
1.一般文件都必须标明主送机关。

但有的文种如会议纪要等,主送机关一般放在文尾末页下端。

2.主送机关表述不规,未按顺序排列;未用全称或规化简称;分类排列时未按类用顿号、类间用逗号的原则办理;随意使用统称,如“各单位”。

3.多头主送机关。

向上级机关行文,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的形式,但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

4.主送个人公文不得主送领导者个人。

5.越级主送一般不得越级请示,特别情况下必须越级请示时,应当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七)正文中的常见错误
1.错别字主要表现。

(1)因粗心大意,将“宏观”错成“客观”,“拨款”错成“拔款”,“突击”错成“突出”等。

(2)因辨析不准,将“淡薄”错成“淡簿”,“渎职”错成“赎职”,“严厉”错成“严励”等。

2.标点符号错误。

常见顿号与逗号混用,逗号与句号混用,六角括号与方括号混用,书名号与引号混用等。

3.数字使用不规。

应该用阿拉伯数字的用了汉字,如“20世纪90年代”错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应该用汉字的用了阿拉伯数字,如“党的十七大”错成“党的17大”。

正文中的数字,部分结构层次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用汉字书写,其余的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4.随意简称。

如将“宣传贯彻”简称为“宣贯”。

5.引文标注错误。

公文引用的标题和发文字号顺序错误。

如“你公司××〔2012〕×号文件《关于委托贷款的请示》已收悉。

”,正确应为“你公司《关于委托贷款的请示》(××〔2012〕×号)已收悉”。

6.随意使用字体字号。

正确正文字体为3号仿宋体。

7.随意设定行距。

正确行距为28磅。

(八)正文标识中的常见错误
常见错误,如正文结尾与成文日期未在一页时标注“此页无正文”,正确应为排版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行距(行距最大不超过32磅,最小不低于26磅),将正文与成文日期部分排放在一页。

(九)附件标识中的错误
1.有附件不标注。

2.附件名未标全称。

3.标注不规。

“附件”二字未顶格标注(正确的是顶格标注);只标了一个“附”字(正确的是标“附件”二字);附件未全部标注;附件标题末尾使用标
点符号(正确的是不标注标点符号)。

(十)成文日期标识中的常见错误
1.将拟稿日期作为成文日期。

2.将打印日期作为成文日期。

3.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乱用。

成文日期错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二○○五年三月二十日”,正确应为“2005年3月20日”。

4.标识不全只署月日不署年份,如:“3月20日”,只署月日不署年份。

正式公文成文时期必须将年月日标注完整。

5.将月日写成“分子式”如把一月一日写成“1/元”或“1/1”。

(十一)机关印章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漏盖、错盖印章。

2.位置不当。

用印时未下压成文日期。

3.模糊不清未及时清洗印章,使印记模糊不清。

(十二)抄送机关标识中的常见错误
1.使用已废除了的“抄报”或“报”、“送”、“发”。

2.抄送个人公文不能抄送个人,需要送某位领导阅否由收文机关秘书部门决定。

3.抄送主送机关既然是主送机关就不必再抄送了。

4.滥抄滥送。

将向上级机关的“请示”同时抄送平级机关或下级机关;将公文抄送给与公文容无关的机关。

5.标识不规。

抄送机关未分类或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二、公文标题中常见病例分析
标题是行政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文字简洁、格式规,是拟写案卷标题和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的唯一依据。

据此,须精心制作。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公文标题存在病句,最常见的有两大类:一是语句不合语法规;二是请示、函、报告三者混淆使用。

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如下:
(一)语句不合语法规
例1:×××部、×××部、×××部、×××部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
学技术管理专家生活待遇的通知。

例2:×××高校关于认真做好一九九四年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通知。

病例分析:
例1的介词“关于”应用未用。

以标题中四个机关联合发文,其办文意图应是面向全国各单位的,但也可理解为只是面向本系统,易产生歧义,其原因是在发文机关与理由之间缺少了介词“关于”,应补上。

例2缺宾语。

此标题动词是“做好”后面缺少宾语“工作”应补上。

(二)请示、函、报告三者混淆
例3:×××关于更换一台锅炉并大修一台锅炉的报告。

例4:×××关于申请2015年公费医疗补助费的报告。

病例分析:
例3的标题容十分明确,就是要求解决问题,关键词是“请示”,“请示”的标题可直接准确概括出“请示”的容,使人一目了然。

正确的作法应是将“报告”两字替换为“请示”。

例4的标题容是某高校请求某市批准“医疗补助费问题”,他们之间不属于隶属关系,是属于平行关系,理应删除“报告”,将“报告”两字改为“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