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心理危机干预案例选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5篇篇一: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
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
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一次,当时还在全校范围内被点名批评,他满肚子的委屈想找人诉说,怎想回到家,由于父母不会教育,又被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
那时他年龄尚小,属于弱势群体,于是就拼命压抑自己,什么都不说。
但阴影已经埋下,等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出来。
心理专家指出,吴某在小的时候认知受到压抑,于是初中借助细小的事情就爆发了出来,属于迟发性应激障碍。
因此首先要让他把过去受压抑的东西发泄出来,调节他的善恶观。
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问题,告诉他遇到问题可以发泄,但不能伤害别人,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对象。
其次,可以教他一些制怒的技巧,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
比如要发怒时把眼睛抬起来,别盯着对方看,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
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
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
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0个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0个1.自律注意力训练:一名高中生发现自己经常分心,于是他开始进行自律注意力训练,通过专注于一件事情并屏蔽外界干扰来提高注意力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的分心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
3.焦虑症干预:一位初中生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出现焦虑症状。
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向学生介绍了放松技巧和自我调节方法。
通过教育和训练,他学会了应对焦虑情绪的方法,并逐渐减轻了焦虑症状。
4.自尊心理教育:一位小学生在与同学相处时缺乏自信,总是被动地退缩。
学校开展了自尊心理教育活动,鼓励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提升自信心。
通过和同学的互动和教师的指导,他逐渐变得自信,并能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
5.解决冲突的技巧:一位中学生在班级中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导致关系紧张。
学校组织了冲突管理培训,向学生介绍了解决冲突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培训,他们学会了有效的沟通和妥协,从而改善了班级的氛围和同学关系。
6.父母教育:一位小学生在家中经常与父母发生矛盾,并出现逆反行为。
学校开展了父母教育课程,向父母介绍了良好的育儿方式和家庭沟通技巧。
通过课程,他们改变了教育方式,与孩子建立了更好的沟通和理解关系。
7.压力管理:一位大学生在备考期间遇到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导致身心疲惫。
他开始参加学校提供的压力管理课程,学习放松技巧和时间管理策略。
通过课程的帮助,他学会了平衡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并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
8.上瘾行为干预:一位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长时间使用手机并影响学习和家庭生活。
学校开展了上瘾行为干预活动,向学生和家长介绍了网络成瘾的危害和管理方法。
通过干预,他逐渐改变了对游戏的依赖,重拾学习动力。
9.情绪管理:一位初中生在家庭变故后情绪波动较大,常常陷入抑郁和愤怒之中。
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了情绪管理干预,通过情绪表达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帮助他学会了积极应对负面情绪,并逐渐恢复了心理健康。
10.接纳他人的差异:一位小学生在与同学相处时经常发生冲突,因为无法接受他人的差异而引起矛盾。
事故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一、案例背景2022年某月,我国某城市发生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多车连环相撞,造成多人伤亡。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开展救援工作。
同时,心理危机干预团队也迅速赶赴现场,对伤亡者家属、伤者及救援人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
二、案例概述1. 事故基本情况事故发生在该市某主干道,一辆大货车失控,与多辆小型车辆发生碰撞,导致多车连环相撞。
事故发生后,共有10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2人死亡。
2. 心理危机干预对象(1)伤亡者家属:事故发生后,伤亡者家属情绪激动,无法接受亲人离世的事实,表现出悲伤、愤怒、无助等情绪。
(2)伤者:部分伤者由于伤势较重,身体疼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出现焦虑、恐惧、绝望等情绪。
(3)救援人员: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长时间工作,身心疲惫,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心理危机干预措施1. 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志愿者等组成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负责对伤亡者家属、伤者及救援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2. 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1)针对伤亡者家属:开展哀伤辅导,帮助家属接受亲人离世的事实,缓解悲伤情绪。
(2)针对伤者:进行心理评估,根据伤者心理状况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3)针对救援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救援人员缓解心理压力,恢复身心健康。
3. 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活动(1)伤亡者家属:组织心理辅导课程,邀请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开展哀伤团体辅导。
(2)伤者:开展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3)救援人员:组织心理疏导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团辅等,帮助救援人员缓解心理压力。
4.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1)成立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为伤亡者家属、伤者及救援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3)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档案,对伤亡者家属、伤者及救援人员心理状况进行跟踪评估。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一:某高中一名学生小明因家庭问题一度出现情绪低落、自卑的情况。
班主任观察到了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学校心理老师联系,共同展开干预工作。
首先,心理老师安排与小明的面谈,以了解他的内心状况和问题的具体原因。
在面谈中,小明表达了自己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支持的感受,导致他产生了自卑和情绪低落的情况。
心理老师耐心倾听并给予他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他感受到学校对他的重视和关怀。
其次,学校组织了一场家长会,邀请了小明的父母参加。
在会上,学校心理老师提到了小明的情况,并与父母共同探讨如何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小明的自尊和自信。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指导,父母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小明成长中的不足,并表示会加强对小明的关爱与支持。
最后,学校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课程,提供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同时,学校也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开展家长讲座,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和关心,小明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自尊和自信也得到了提升。
他开始主动参与学校活动,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学校明确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建立了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环境。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二:某大学一名大一新生小张在适应新环境时出现了心理危机。
她经历了分离焦虑,面临着学业压力和与新同学交往的困难。
学校心理老师得知她的情况后,与她进行了面谈。
在面谈中,小张透露出她离开家乡感到孤独和不适应的情绪。
心理老师通过倾听和理解,让她感受到了学校对她的关心和支持,并提出了一些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学校心理老师联系了小张所在的班主任,共同为她提供帮助。
班主任与小张进行了交流,给予她鼓励和引导,帮助她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取得积极进展。
班上的同学也向小张伸出了友谊之手,给予她理解和支持,帮助她逐渐融入新的集体。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记录例1

自杀干预案例午夜时分,一个电话惊醒了刚刚入睡的咨询师。
“我不想活了。
”对方(女)平静地说。
咨询师:“你给我打电话,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呢?”女(沉默了几分钟):“只是希望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再找个人说说话。
”咨询师:“你已经决定自杀了吗?”女:“是的。
”咨询师:“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女:“吃安眠药。
”咨询师:“哦。
你手里有药吗?有多少药片?”女:“有整整1瓶,100片,足够了。
”咨询师:“真的足够了吗?你不是医生吧?你愿意听听一个医生给你讲讲安眠药的知识吗?”女:“……你说吧。
”咨询师:“过去,100片安眠药确实足够自杀用了。
可是现在,安眠药物类的安全性已经越来越高了,安眠药的致死量越来越大。
再加上人的个体差异,有的人吃几十瓶安眠药才能死去。
你上网查查,吃了几百片最后照样被救过来的大有人在,有的人被抢救过来以后还留下了各种严重的后遗症,肝脏和肾脏功能损伤还不算最坏的,有的人大脑功能受损,变得痴痴呆呆的,多惨啊。
”女:(沉默)咨询师:“服药自杀的人本来都是想安安静静漂漂亮亮地离开的。
的确,服用安眠药是最好的自杀方式:跳楼要摔成一团肉浆;上吊样子太难看;跳河过程太慢太痛苦;割腕太疼;卧轨吧又死得支离破碎,让中国人很难接受。
”女:(沉默,但是电话里传来的呼吸声越来越急促。
)咨询师:“你知道吗,现在服安眠药自杀的成功率只有不到10%,每天医院都里都要送出来这样的自杀未遂的人。
而他们出院以后即使很幸运,没有什么后遗症,至少也要考虑该如何再去面对亲人、朋友、单位的同事和左邻右舍等等,也许你折腾了一圈、受够了痛苦,最后还要去接受心理治疗。
”女:“可是,我死的决心已定。
我会再想别的办法的。
”咨询师:“那好吧,你的生命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没有人能够留住一个决心要离开的人。
不过,在你离开之前,你还有什么没有完成的事情吗?”女:“无所谓了……”咨询师:“你留下临终遗言或者遗嘱了吗?”女:“留了一封信。
青少年心理危机教育案例(2篇)

第1篇案例背景:小明,15岁,是一名初中生。
近期,小明在学校的表现突然变得异常,他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下降,经常独自一人在教室的角落里发呆。
班主任注意到这些变化后,与小明进行了沟通,但小明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心事。
案例经过:1. 班主任介入:班主任发现小明的异常表现后,决定深入了解情况。
她与小明进行了多次谈话,但小明始终不愿透露自己的困扰。
2. 心理辅导老师介入:班主任将情况告知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决定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
3. 心理辅导过程: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小明逐渐敞开心扉,向心理辅导老师透露了自己的困境。
原来,小明近期遭遇了家庭变故,父母离异,这让他倍感痛苦和迷茫。
4. 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辅导老师根据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首先,帮助小明调整心态,正视家庭变故;其次,指导小明学会情绪管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最后,帮助小明重建自信,勇敢面对生活。
5. 家校合作:心理辅导老师与小明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共同关注小明的心理状况。
在家长的支持下,小明逐渐走出了心理困境。
案例总结: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心理危机教育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针对青少年心理危机教育的建议:1. 加强心理教育:学校和家庭应重视青少年心理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师和家长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4.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和教师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5. 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学校和教师应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为青少年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
总之,青少年心理危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16岁,某中学高二学生。
近期,小明因为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紧张以及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优秀心理危机干预案例选

优秀心理危机干预案例选-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优秀心理危机干预案例选篇一: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432字)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
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
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一次,当时还在全校范围内被点名批评,他满肚子的委屈想找人诉说,怎想回到家,由于父母不会教育,又被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
那时他年龄尚小,属于弱势群体,于是就拼命压抑自己,什么都不说。
但阴影已经埋下,等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出来。
心理专家指出,吴某在小的时候认知受到压抑,于是初中借助细小的事情就爆发了出来,属于迟发性应激障碍。
因此首先要让他把过去受压抑的东西发泄出来,调节他的善恶观。
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问题,告诉他遇到问题可以发泄,但不能伤害别人,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对象。
其次,可以教他一些制怒的技巧,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
比如要发怒时把眼睛抬起来,别盯着对方看,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篇二: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402字)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
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
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
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因为家庭问题,他日常生活中情绪低落,经常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最近一段时间,小明的情绪波动变得更加明显,有时会突然发脾气,有时则沉默寡言,不再参与课堂讨论和与同学的互动。
小明的老师觉察到了这些变化,并决定进行心理干预。
干预过程:1.观察: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仔细观察了小明的情绪变化。
老师发现小明情绪低落时的表情和举止与以往不同,喜欢的活动也不再感兴趣。
此外,小明与同学的互动变少,日常表现出疏离感和消极情绪。
2.倾听:老师决定与小明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倾听他的所思所想。
在谈话中,老师提供一个安全、开放的环境,避免打断和评价小明的感受。
小明逐渐敞开心扉,与老师分享了他的内心困扰。
3.沟通:在与小明的谈话中,老师通过耐心询问和倾听,了解到小明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架。
他表示自己无法把这些情绪释放掉,陷入了负面的情绪循环中,进一步影响了学习和社交表现。
老师通过与小明的沟通,让他感受到自己被关心和重视。
4.引导:老师通过倾听和沟通后,与小明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提醒小明如何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情绪,如运动、写作和与朋友聊天等。
同时,老师鼓励小明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尝试与他们沟通并解决家庭问题。
结论:通过倾听、沟通和引导,教师成功地进行了对小明的心理干预。
通过及时了解他的困境、提供支持和解决方法,小明的情绪得到了缓解,他开始寻找积极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这个案例表明,学校和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及时的干预,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心理危机干预案例选
篇一: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432字)
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
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
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一次,当时还在全校范围内被点名批评,他满肚子的委屈想找人诉说,怎想回到家,由于父母不会教育,又被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
那时他年龄尚小,属于弱势群体,于是就拼命压抑自己,什么都不说。
但阴影已经埋下,等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出来。
心理专家指出,吴某在小的时候认知受到压抑,于是初中借助细小的事情就爆发了出来,属于迟发性应激障碍。
因此首先要让他把过去受压抑的东西发泄出来,调节他的善恶观。
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问题,告诉他遇到问题可以发泄,但不能伤害别人,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对象。
其次,可以教他一些制怒的技巧,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
比如要发怒时把眼睛抬起来,别盯着对方看,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篇二: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402字)
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
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
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
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篇三: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481字)
小文上五年级,钢琴准备考六级,兴趣不高,而且越来越差,总是被妈妈骂着练琴,文化课学习下滑快。
常为学习的事被妈妈打。
为了逃避,不得不把卷子藏起,开始说谎,找来妈妈更多的打骂。
我看到她时,眼睛里带着恐惧,说到作业中一半以上的错误时,有些慌,眼镜观察着大人的表情,给自己编排一大堆的理由。
我觉得问题在家长身上,和家长长谈了三次,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
家长在孩子身上不惜投入精力物力,就是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幻想没有实现的都转嫁给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未来,随
自己设计,摆弄。
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有生命有情感的独立体。
爱护有余,尊重不足。
当家长明白自己做的这些都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对孩子自身能力的扼杀,潜能发挥的压制。
后悔莫及,情绪变得激动。
我教他这样做:找出一百个理由来表扬孩子,对孩子学习的负担和困难理解,(因为这本来也不是孩子的错),当参谋不成就做一个陪伴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伙伴。
把学习的事情交给老师。
特别是,征求孩子意见后,停掉钢琴学习,辅导文化课程,一个月后考试成绩提升,孩子情感有很大变化,并表示会努力去考钢琴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