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方法(外标法)
任务4外标法定量

测定过程演示2
标样及试样配制 叶酸标准品:精密称取0.01g叶酸对照品,置50mL容量瓶中,加 30ml0.5%的氨水溶解,再用纯水定容至刻度。 叶酸试样(5mg/片):取叶酸片40片,精确称量,研磨至均匀,精 确称取二片重量的叶酸粉未于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30ml0.5%氨水, 在热水浴中振摇20分钟,冷却后用纯水定容至刻度,摇匀,过滤。 打开检测器、高压泵的电源开关,按上述分离条件设置参数;打开 排放阀,“purge”1-2分钟,关闭“purge”,使仪器在设定的条件下平 衡。
流动相在使用前都应用0.45μm的滤膜过滤,以保持贮液器的清洁;要定 期清洗贮液器,以防滋长微生物。
高压输液泵 所用流动相或溶剂均过滤和脱气;开泵时应放空排气,工作结束后从泵 中洗去缓冲液;不让水或腐蚀性溶剂滞留泵中
进样器 进样前应使样品混合均匀,无可溶解的污染物,以免堵塞六通阀;液相 进样针应为平头针;每次工作结束后应冲洗整个系统;以防止缓冲盐和 其它残留物留在进样系统中,。
常见减压蒸馏和气流吹蒸两种方式
样品的预处理技术(续)
衍生化 所谓衍生化,就是将用通常检测方法不能直接检测或检测灵敏度比较 低的物质与某种试剂(即衍生化试剂)反应,使之生成易于检测的化合物。 按衍生化的方法可以分为柱前衍生化和柱后衍生化。按生成衍生物的类型 又可分为紫外-可见光衍生化、荧光衍生化、拉曼衍生化和电化学衍化。 衍生化技术不仅使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体系复杂化,而且需要消耗时间, 增加分析成本,有的衍生化反应还需要控制严格的反应条件。因此,只有 在找不到方便而灵敏的检测方法,或为了提高分离和检测的选择性时才考 虑用衍生化技术。
液相色谱分析法模块之
任务4 外标法定量
能力目标
完成叶酸片中叶酸含量的测定 能进行定的一种物质,它能促进胎儿脑神经的发育, 也能防止人体贫血,你能设计一可行的分析方案,检测某药厂 的叶酸片中的叶酸的含量吗? 常用的方法是化学分析法、液相色谱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本项目采用外标法测定叶酸片中叶酸的含量 叶酸片是药物制剂,除了主成分外,还含有大量的淀粉、糊精 等辅料,因此样品处理非常重要。
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异同

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异同内标法和外标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两种定量分析方法。
虽然它们都是用于确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但它们在原理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异同。
首先,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原理不同。
内标法通过向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内标物,即一个与目标物质类似的化合物,来确定目标物质的含量。
内标物与目标物质一起经历样品前处理、提取、分离等分析步骤,并在最终的测定中参与反应或检测。
内标物的浓度在样品和参比物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用于校正实验中的波动。
最常见的内标法是内标定量法。
而外标法,则是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外部标准溶液来建立标准曲线,根据被测样品的吸光度或其他测定结果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目标物质的含量。
外标法通常涉及一系列浓度逐渐增加或递减的标准溶液,以测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最常见的外标法是标准曲线法。
其次,内标法和外标法在分析结果的精确性上有所差异。
内标法可以消除实验过程中的反应和检测条件的影响,减小由于实验人员、仪器和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通过内标物与目标物质的相似性,内标法可以更准确地校正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内标法在含量较低、样品复杂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优势。
而外标法的准确性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比如样品的前处理过程、样品来源的不确定性等。
在样品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外标法很容易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然而,外标法对于简单的样品、测定原理简单且容易操作的情况下,仍然是一种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
此外,内标法和外标法在实验过程中的难度和时间上也有所不同。
内标法需要选取适合的内标物,并进行反应的前处理和测定步骤,相对较为繁琐。
而外标法通常只需要准备一系列标准溶液和建立标准曲线,操作相对简便。
外标法可以节省实验的时间和耗材成本,特别是当需要同时测定多个样品时更加高效。
总而言之,内标法和外标法作为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在原理、应用和结果准确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同。
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分析的目标、样品性质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
气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在气
相色谱分析中,定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样品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定量方法。
下面将介绍气相色谱的几种常见的定量方法。
首先,最常用的定量方法是内标法。
内标法是在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通过内标物质与待测成分的响应因子相等来进行定量分析。
内标法可以减少仪器的误差,提高定量的准确性。
内标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其次,外标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定量方法。
外标法是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来进行定
量分析,首先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外标溶液,然后测定它们的峰面积或峰高,绘制标准曲线,最后根据待测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在标准曲线上进行定量分析。
外标法适用于对待测成分浓度较高的样品,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
另外,面积归一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方法。
面积归一法是通过将待测成分的
峰面积与内标物质的峰面积进行比较来进行定量分析。
面积归一法适用于待测成分浓度相对较低的样品,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除了上述常见的定量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定量方法,如标准加入法、内标
比法等。
这些定量方法在特定的分析场合下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主要包括内标法、外标法、面积归一法等几种
常见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样品类型和分析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析目的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为您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的定量方法选择提供一些帮助。
外标法与内标法的比较

外标法与内标法的比较
外标法和内标法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两种定量方法,用于测定分析物的含量。
在这两种方法中,外标法是最常见的一种,它以已知浓度的化合物作为参照物,进行实验分析来确定分析物的浓度。
而内标法是以已知浓度的化合物作为内标,来校正样品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变化,从而得到更准确和稳定的结果。
在外标法和内标法之间,存在一些区别和优缺点,下面我们来进行比较。
1. 经济性
外标法通常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参照物,使其浓度完全符合分析物,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多次使用外标物可能会导致其浓度变化,这需要定期重新校准。
因此,外标法的经济性较低。
内标法则是在分析物的浓度变化下仍然能够保持稳定和准确,只需要用一定量的内标物即可,且很少需要更换内标物,故其经济性较高。
2. 灵敏度
外标法在分析物与参照物的浓度不一致时可能出现灵敏度不足的情况,需要调整比例才能获得准确结果。
而内标法采用的是与分析物相同的浓度,因此它的灵敏度更高。
3. 稳定性
外标法的稳定性仅受校准参照物浓度的影响,因此如果校准方法不正确,则可能导致误差。
内标法则是采用与分析物相同的内标物来消除局部误差,从而获得更稳定和准确的测量结果。
4. 处理时间
外标法需要准备参照物并进行校准,这需要多次操作。
内标法只需要在样品中添加内标物,稍微混合即可,节省时间。
在分析化学应用中,通常采用外标法和内标法的组合,来获得更准确和稳定的测量结果。
当使用外标法时,内标法可以用来纠正样品的变化,从而更好地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反,当使用内标法时,外标法可以作为验证方法,确保精确的分析结果。
化学分析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

化学分析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摘要: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色谱定量计算方法很多,目前比较广泛应用的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摘要:化学分析内标法外标法一、内标法:1定义: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选一与欲测组分相近但能完全分离的组分做内标物(内标物是样品中没有的组分),然后配制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混合标准溶液,进样得相对校正因子。
再将内标物加入欲测组分的样品中,进样后测得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定量参数。
2内标物: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选择内标物有4个要求:1.内标物应是该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2.它必须完全溶于试样中,并与试样中各组分的色谱峰能完全分离;3.加入内标物的量应接近于被测组分;4.色谱峰的位置应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的位置相近,或在几个被测组分色谱峰中间。
3影响因素: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外标法与内标法的区别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
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
工作曲线法是用对照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准确进样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根据待测组分的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
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
工作曲线的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外标一点法是用一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的含量。
将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样,测得峰面积的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组分的量:W=A(W)/(A)式中W与A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的峰面积。
(W)及(A)分别代表在对照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峰面积。
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
但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
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色谱分析中的一种定量方法,它不是把标准物质加入到被测样品中,而是在与被测样品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单独测定,把得到的色谱峰面积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
色谱的定量分析

色谱的定量分析1.色谱分析有几种定量方法色谱分析常用的定量方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内加(增量)内标法、外标法。
1、面积归一化法优点是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变化时对结果影响较小,宜于分析多组分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
但是试样中所有组分必须全部出峰,因此,此法在使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2、外标法是用纯物质配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或直接购买不同浓度标准溶液)分别取一定体积,注入色谱仪,根据峰面积和浓度做标准曲线。
在分析未知样时按与标准曲线相同的操作条件和方法,由标准曲线查出所需组分的浓度(现在在工作站上直接就能求出浓度)。
此法要求进样准确,操作条件稳定,分析样品和标准曲线条件必须一致。
3、内标法是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只要求测定试样中某个或某几个组分时,可采用此法。
内标法是在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中,加入一定的标准物质(内标物),根据内标物和试样的质量以及色谱图上的相应峰面积,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内标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内标物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物质与被测物质相近,能溶于样品中,但不能于样品发生反应。
此法比较费事,一般不使用于快速分析。
2.常用的层析分析方法有哪些在分离分析特别是蛋白质分离分析中,层析是相当重要、且相当常见的一种技术,其原理较为复杂,对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这里只能做一个相对简单的介绍。
一、吸附层析1、吸附柱层析吸附柱层析是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或缓冲液为流动相构成柱的一种层析方法。
2、薄层层析薄层层析是以涂布于玻板或涤纶片等载体上的基质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流动相的一种层析方法。
这种层析方法是把吸附剂等物质涂布于载体上形成薄层,然后按纸层析操作进行展层。
3、聚酰胺薄膜层析聚酰胺对极性物质的吸附作用是由于它能和被分离物之间形成氢键。
这种氢键的强弱就决定了被分离物与聚酰胺薄膜之间吸附能力的大小。
层析时,展层剂与被分离物在聚酰胺膜表面竞争形成氢键。
因此选择适当的展层剂使分离在聚酰胺膜表面发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连续过程,就能导致分离物质达到分离目的。
液质联用外标法和内标法

液质联用外标法和内标法
液质联用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
境等领域。
在液质联用技术中,外标法和内标法是常用的两种定量方法。
本文将从原理、优缺点、应用等方面介绍液质联用外标法和内标法。
一、外标法
外标法是指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通过比较标准物质和
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响应值,计算出目标物质的浓度。
外标法的优点是
简单易行,适用于大多数分析物。
但是,外标法的缺点是受到样品制备、仪器响应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误差。
二、内标法
内标法是指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通过比较内标物质和
目标物质的响应值,计算出目标物质的浓度。
内标法的优点是可以消
除样品制备、仪器响应等因素的影响,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但是,内标法需要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且内标物质的浓度应与目标物质的
浓度相近,否则会影响分析结果。
三、应用
液质联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在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可以使用外标法和内标法测定药物
在体内的浓度变化;在环境监测中,可以使用外标法和内标法测定水
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等。
总之,液质联用外标法和内标法是常用的定量方法,各有优缺点,应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样品制备、仪器响应等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20
由于还没有输入对应的面积信息 纵坐标均为零
Page 21
现在输入三个浓度对应的数据文件
使曲线的纵坐标形成
Page 22
打开.RST文件(结果文件)
Page 23
Page 24
可以点击CTRL键同时打开多个数据
Page 25
依次add不同水平对应的数据文件
Page 26
水平1
定量方法(外标法)
点击graphic edit
Page 2
优化积分参数
Page 3
优化积分参数
Page 4
目标化合物被积分
Page 5
化合物命名
Page 6
化合物命名
Page 7
化合物命名
Page 8
Page 9
两个化合物都已命名
Page 10
由other切换到method
Page 11
Page 12
Page 13
没有校准曲线
Page 14
点击edit compound
Page 15
点击
Page 16
校准类型选择曲线
选择合适的拟合类型
Page 17
输入三个水平的浓度
PagPage 19
曲线的横坐标形成了(由于还没有输入对应的面积信息 纵坐标均为零)
Page 27
Page 28
水平2
Page 29
水平3
Page 30
曲线形成了
Page 31
校正因子和回归方程在这里
Page 32
相关的定量信息
Page 33
保存方法
Page 34
Page 35
方法保存为WAIBIAO.MTH
Page 36
现在就可以进入graphic edit中计算未知化合物浓度了(可以在报告模板修改后进入)
Page 44
Raw amount即为计算出的未知化合物浓度
Page 45
报告模板的编辑步骤在本教程中省略 参看其它教程
Page 46
Page 37
打开目标数据
Page 38
由于方法文件不是刚才的WAIBIAO.MTH,所以化合物命名信息错误
Page 39
打开方法文件WAIBIAO.MTH
Page 40
命名正确
Page 41
点击peak report
Page 42
点击预览
Page 43
用外标标准曲线法计算的化合物浓度显示在报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