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跪拜教学设计之不足与改进
藏羚羊跪拜教案(5篇)

藏羚羊跪拜教案(5篇)第一篇:藏羚羊跪拜教案藏羚羊跪拜导入新课同学们,在青藏高原西北部,有着世界上仅存的古老、原始而又完整的生态环境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可可西里,而在这片青色山脉中居住着矫健、善跑的“高原精灵”——藏羚羊。
它们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它们与冰雪为伴,与严寒为友,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
就是这种不怕严寒,不屈服于自然界任何灾难的藏羚羊面对猎人枪口却选择了跪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藏羚羊的文章,看看,一则发生在藏羚羊身上的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藏羚羊跪拜》。
一、作者简介王宗仁,生于1939年,散文家,现代作家,陕西扶风人。
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出版多部散文集。
有些散文如《女兵墓》、《藏羚羊跪拜》、《拉萨的天空》被选入小学、中学和中专语文课本,成为广为流传的美文。
王宗仁的散文创作一直扎根于青藏大地,以独特的话语和方式阐释散文的内在精神和外在风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一)快速浏览课文,圈划生字,正字正音出示小黑板:凤毛麟角朝觐杈子枪悲悯蹊跷狩猎忐忑开膛扒皮(二)教师朗读全文,初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提问:哪位同学说说本文围绕藏羚羊和老猎人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提示: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情节、高潮等来叙述;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提示:谁应该是故事的主要人物?)(提示:如何确定哪里应该是故事的高潮?——哪里最让你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感到震惊?)(参考:一位老猎人无视藏羚羊的跪拜,猎杀了一只怀孕的藏羚羊,在真相面前,老猎人埋掉了自己的杈子枪,销声匿迹了。
)三、重点研读:细节把握,揣摩人物心理,感受藏羚羊的母爱1、问题设置:弱小的动物一般都非常敏感,当意识到危险靠近时,它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逃生,那么,这只藏羚羊在看到老猎人之后,它的反应有什么奇特之处?请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
(明确指出朗读第四段中的片断,随机纠错)“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

《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准确的理解藏羚羊的母爱行为和老猎人人性的可贵,也为了更深入挖掘感悟出世间所有母性的情感都是弥足珍贵的,我精心的进行教学设计和准备课件制作,还特地请语文教研组前来听课指点,在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同事们的帮助下,这节课愈发成熟。
下面我就谈一谈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教学目标明确。
根据学生的实际,我紧扣新课标的三维要求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品味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
㈡过程与方法:在听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圈画分析和讨论交流中理解藏羚羊跪拜的情感和老猎人的心理;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深刻涵义;㈢情感目标与价值观:感受藏羚羊的母爱、老猎人的慈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其次,课前的音乐对于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情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接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歌词中的内容也与本文相关,对于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音乐与语文课是分不开的,不要忽视音乐的重要性。
再次,在本课中我采用了抓住重点字词体会人物心理的方法,教会了学生的阅读方法,对于学生理解其他的文章也有所帮助。
在文章高潮部分带领学生反复朗读,揣摩,学生深受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尤其是学习第4段对藏羚羊的描写和第6节中写老猎人手上的动作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再抓住望、跪、泪几个关键词反复进行诵读,揣摩人物心理。
我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因为读到这里学生的眼眶都湿润了,最后,在课的结尾部分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本文的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主旨。
我进行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想一想老猎人的改变与藏羚羊的跪拜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进一步体会对生命的敬畏,珍爱生命。
2、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课文上完之后,我再次研读教材,发现自己在处理教材和实施教学是仍有不少显而易见的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时间的紧迫和内容的繁多,整节课在抓文章的主线时觉得涉及的面很广,但每一个面都没有深深的去体会,结果在结尾揭示文章的主旨时学生理解的不够透。
《藏羚羊》教学反思

《藏羚羊》教学反思《藏羚羊》教学反思《藏羚羊》是一篇以藏羚羊为主题的课文,通过对藏羚羊的生活习性、生存现状以及保护措施的介绍,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篇课文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对课文的讲解和分析,学生们对藏羚羊的生活习性、生存现状以及保护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藏羚羊的生存现状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藏羚羊会面临灭绝的危险,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不仅对藏羚羊的生存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藏羚羊的生活习性时,我采用了演示法,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藏羚羊的生活习性。
在讲解藏羚羊的生存现状时,我采用了讨论法,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为什么藏羚羊会面临灭绝的危险,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不仅对藏羚羊的生存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
例如,在讲解藏羚羊的生活习性时,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讲解的内容过于复杂,导致学生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在讲解藏羚羊的生存现状时,我没有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些保护措施,没有让学生们真正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着教学语言不够生动、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二册 《藏羚羊跪拜》教学设计

《藏羚羊跪拜》教学设计教学说明:一、教材分析:《藏羚羊跪拜》是语文试验教材六年级第六单元“动物世界”中的一课。
是王宗仁先生的叙述藏北高原上一个老猎人的一次经历的文章,文章情感厚重而深沉,适宜朗读。
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设计注重体现新教材教学的一些特点和变化:1、教学理念的改变:注重运用已知来探求未知,激发学生内在的语言潜能。
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的积累,与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整合,不断挖掘学生的语言潜能。
语言是负载文化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是生活的状态、生存的方式。
语文学习包含着文化、文学的学习。
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也力求充分体现这样的理念,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思考读书在生活中的意义。
2、目标定位的意义:新教材的每一单元、每一课都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是随文而设的,要求教师自己制定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后,我感到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感受、体验来落实的。
3、阅读上的突破:将生活的思考与语文的学习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一点思考。
在阅读中抓住学生曾经有所共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从中获得个人体验和思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悟母性的伟大和老猎人的慈善情怀。
2、学习在细节描写中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朗读、小组合作讨论、课堂交流、教师讲解等方法达成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与人都享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应当尊重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感悟文章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教学过程:。
藏羚羊的跪拜教案

藏羚羊的跪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藏羚羊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生存现状。
(2)让学生掌握藏羚羊跪拜的原因及其背后的故事。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藏羚羊的生活习性、特点及生存现状。
(2)藏羚羊跪拜的原因及其背后的故事。
2. 教学难点:(1)藏羚羊跪拜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2)如何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藏羚羊跪拜的原因及其背后的故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藏羚羊的生活习性、特点及生存现状。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藏羚羊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有关藏羚羊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藏羚羊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藏羚羊的特点。
(2)提问:你们听说过藏羚羊跪拜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藏羚羊的生活习性、特点及生存现状。
(2)让学生分析藏羚羊跪拜的原因及其背后的故事。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分析结果,互相交流意见。
(2)全班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藏羚羊跪拜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4.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关注藏羚羊的生存现状,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5. 课堂小结(2)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2)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存现状,并提出保护建议。
六、教学拓展1. 展示其他动物的跪拜行为,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感恩、求救等行为。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动物会有这些行为?它们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藏羚羊跪拜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情感。
《藏羚羊的跪拜》教学反思

VS
反馈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 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不 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这个环节的设计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04
完善课堂管理
确保课堂秩序井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质 量和效果。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教学反思的收获
学生对文章主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藏羚羊的跪拜》这篇文章的主旨 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情感纽
带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内容,提高
学生参与度
学生参与度评估
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大部分 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这表明学生对于课堂活动 具有较高的兴趣和热情。
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 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引入更多的互动环 节,如辩论、角色扮演等,以吸引更 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氛围控制
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藏羚羊的跪拜》教学中,我注重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 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交流。
课堂纪律维护
在维护课堂纪律方面,我强调学生的 自律性和规则意识。对于违反纪律的 行为,我会及时提醒和纠正,以确保 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03
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导入
我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方式,通过讲述藏羚羊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个环节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藏羚羊跪拜》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请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藏羚羊和可可西里的资料——
二、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并概括本文主要围绕藏羚羊 和老猎人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一个老猎人无视藏羚羊的跪拜,猎杀了这只怀孕的藏羚羊,在真相面前,老猎人埋掉了自己 的杈子枪。
三、你认为老猎人是怎样一个人?从文中找出依据。
通过拓展,比较阅读,感受 生命中母爱共通的伟大,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与人都享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应当尊重生命。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杀生: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
藏 牦牛驮着沉甸甸的猎物
丝毫没有犹豫,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
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
慈善: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教学说明:
一、教材分析:
《藏羚羊跪拜》是语文试验教材六年级第六单元“动物世界”中的一课。是王宗仁先生的叙述藏北高原上一个老猎人的一次经历的文章,文章情感厚重而深沉,适宜朗读。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设计注重体现新教材教学的一些特点和变化:
1、 教学理念的改变:注重运用已知来探求未知,激发学生内在的语言潜能。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的积累,与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整合,不断挖掘学生的语言潜能。语言是负载文化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生活的状态、生存的方式。语文学习包含着文化、文学的学习。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也力求充分体现这样的理念,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思考读书在生活中的意义。
(母爱的伟大是自然界共同拥有的,人非草木,情感是丰富的,但在对待动物朋友上有时会有藐视其它动物的生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尊重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他们和我们共享着这个美好的世界。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 自己。)
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

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藏羚羊跪拜》是王宗仁先生叙述藏北高原上一位老猎人的经历:藏羚羊为了保护自己未出世的孩子,以跪拜的方式乞求猎人放生,而老猎人在杀死藏羚羊母子后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悔恨中,从此在藏北高原消失。
作者意在借这一凄美悲壮的故事,唤起人们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的健康情感。
课文对人物内心的复杂变化描写得很好,要把握文章两个主人公:一是藏羚羊;二是老猎人;注重对老猎人的传神之笔的理解,文章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及动作,揭示了人物的心理及动作,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第二篇:藏羚羊跪拜《藏羚羊跪拜》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悟藏羚羊的母爱和老猎人的慈善情怀。
引导学生反思人类自身的行为,初步认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及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2.知识与能力:借助圈划等手段,把握文中描写老猎人和藏羚羊的语句,学习在细节描写中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细节渗透情感及通过心理活动表现人性的表现方式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感受生命中母爱共通的伟大,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与人都享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应当尊重生命。
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领下运用话题讨论法,品味语言,感知文章整体内容。
学生学法:通过圈划词句、话题讨论,促进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自主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以及透射出的人文情怀。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有关藏羚羊的图片2.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藏羚羊跪拜》,谁能简介一下你所知道的有关藏羚羊的知识?3.教师展示有关介绍藏羚羊的资料4.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什么?5.教师展示藏羚羊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资料6.藏羚羊为什么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7.教师展示有关可爱藏羚羊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几大理由的资料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1.讨论:面对老猎人的枪口,藏羚羊有怎样的表现?跪拜(第4节90页第4行)2.让学生朗读描写藏羚羊跪拜的的语句(第4节90页第4行)3.讨论:藏羚羊为什么要跪拜?(第90页第6节第2行——第5行)4.讨论:面对老猎人的枪口,藏羚羊为什么不赶快逃走,反而“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藏羚羊跪拜的原因—藏羚羊母亲面对老猎人的枪口,两腿一跪,两泪一挂,乍看是求生的本能使然,其实是为了腹中的小生命,它是在恳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小生命,原来天下的母爱—无论人还是动物—都是一样的神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羚羊跪拜》教学设计之不足与改进
尊敬的评委老师,因为我是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这篇课文是职业教育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人与自然单元的第四篇文章。
《藏羚羊跪拜》一文是人教版基础模块中的一篇文章,我将首先从自己基于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部分内容开始,分析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计划方法。
教学设计部分内容如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理解神态、动作描写对表现藏羚羊深深的母爱和老猎人复杂心理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讨论学习,以及教师引导下的多种形式朗读、对关键词句的品味,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把握藏羚羊跪拜的细节,懂得母爱的伟大以及树立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难点:通过揣摩老猎人的复杂心理理解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平时喜欢看《动物世界》或是《人与自然》的电视节目吗?在这里面我们认识了这个星球上未知的动物。
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才使得地球更加美好。
但是总有人不断的去破坏美好,让他们无家可回,甚至面临这宗族灭绝的悲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人和动物的文章。
看看他们之间上演着一场什么样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播放FLASH
2、学生再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生字词,一起交流学习。
3、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要求学生用情节的四要素: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有条理的慨括,师生一起评价)
三、研读课文
1、这篇课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是片段是什么?读出来并说出你的理由。
2、作者把哪个环节通过怎样的手法写得详细的?
明确:藏羚羊跪拜老猎人的画面写得很详细:
乞求的眼神(神态描写和人格化的描写,把它走投无路的无奈和可怜写得栩栩如生)
冲着他前行两步(动作描写,写出了藏羚羊步履维艰,踉跄的装态,更加表现他的勇敢和义无反顾)
扑通一声跪(动作描写,藏羚羊的干脆利落,表现它内心的坚定)
两行长泪(细节描写,写出了藏羚羊无比伤心,绝望的心情,令人同情)
3、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详细的写藏羚羊的跪拜的?
明确:藏羚羊跪拜体现了深深的母爱之情。
是“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的具体体现。
4、面对如此通人性的藏羚羊的举动,我们感受到动物那份母爱的伟大,现在结合你们生活所观所悟,谈谈你们的感想。
明确:主要让学生从自我感恩入手,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转变为当事者,让学生说说妈妈是怎么爱自己的。
5、老猎人围绕藏羚羊做了哪些行为,我们一起来理清思路,并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四、课文延伸
据不完全统计,地球将近13000万生物正处在水生火热之中,它们濒临着种族灭绝。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其中的动物。
(图片展示)看完之后我们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动物变得越来越少,甚至绝种了?
明确:
1、人类肆意的猎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劣。
2、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是保护动物的小卫士的你如果看到老猎人你将做些什么?把你想说的想做得都说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观点。
3、假如你是能会说话的藏羚羊,面对拿着刀枪的猎人,你将做什么或是说些什么?
五、课文小结
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副人与动物的悲壮的图画,让我们从藏羚羊身上读懂了世上最深沉的情感那就是母爱,在动物面前我们人类更应该要反思自己的行为,让地球之花和谐的绽放。
六、作业布置
1、以我和“”(一种动物)为题写一个200-300字的片段。
2、收集整理关于动物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
不足之处及改进计划:
1、自己在教学目标这点上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教学设计只是停留在完成“教学内容”的水平,而没有达到完成“教学目的”的高度。
虽然这篇文章表面上讲的是一个老猎人的一次狩猎经历,但彰显的应该是人性的伟大,所以教学目标应该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们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感悟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所以自己在通晓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让自己和学生都能透过文章表面领悟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上一定要注意教学目标这一点,偏离了教学目标,这篇文章的教学就不算成功了。
2、由于自己对教学时间不能合理把握,总要求自己必须在规定的课时之内把课文讲解完,所以课堂上基本以我中心,给学生的时间就很少,这样他们参与到这篇文章的时间就很少,我们要求学生能表现自己,完善自己,创造自己,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留一定时间给学生是不能达到这一要求的。
比如教学过程的整体感知部分,要求学生用情节的四要素: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有条理的慨括,师生一起评价。
自己应该做到能让学生讲解,这不但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
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和老师之间达到心灵共通,及时了解他们所欠缺的以及自己需要注意的。
在课文延伸部分,也应该留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发挥思维想象,积极讨论,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
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已达到教师用时最少,教学质量最高这一最优的教学结构。
3、在研读课文这一部分,太注重课文内容,给学生设计的情景太少,这样学生的思维尽限于课文之内,没给他们拓展思维的空间。
以后的教学设计中,在教学过程这一块,自己应该做到既不偏离文章,也能做到少“平静”多“情景”,即多点拨,少讲解。
让学生觉得课堂不应该是肃静的,课文不应该是死板的。
4、现在的教学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学会学以致用,也不应该给他们施加压力,诚然一定的压力对学生是好的,但过重的作业负担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负担,所以自己在作业布置这一块做得并不合理。
作业“2、收集整理关于动物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不应该布置给学生,他们每天课程繁多,课外时间本来就很少,周末每科都布置得有作业,而这个作业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这势必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和抵触情绪。
这一块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尽量做到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更多的东西,当然这要求我们能有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做的教学设计也比较多了,但是通过这次远程培训,发现自己在设计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不是忽略了某一块就是对某以内容太过重视,总之很不科学。
教学设计事关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必须引起自己的重视。
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自己会结合本次远程培训学到的知识要点,严格要求自己。
自己也应该积极探索,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做到简而精,既不忽视课文内容,也能让学生富有创造性,这样课堂质量也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