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分流暂堵宽带压裂新技术及其先导试验_杨衍东
最新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资料

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长城钻探工程技术公司)在近年油气探明储量中,低渗透储量所占比例上升速度在逐年加大。
低渗透油气藏渗透率、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绝大多数油气井必须实施压裂增产措施后方见产能,压裂增产技术在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1、压裂技术发展历程自1947年美国Kansas的Houghton油田成功进行世界第一口井压裂试验以来,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压裂技术从工艺、压裂材料到压裂设备都得到快速的发展,已成为提高单井产量及改善油气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
压裂从开始的单井小型压裂发展到目前的区块体积压裂,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1]:(1)1947年-1970年:单井小型压裂。
压裂设备大多为水泥车,压裂施工规模比较小,压裂以解除近井周围污染为主,在玉门等油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970年-1990年:中型压裂。
通过引进千型压裂车组,压裂施工规模得到提高,形成长缝增大了储层改造体积,提高了低渗透油层的导流能力,这期间压裂技术推动了大港等油田的开发。
(3)1990年-1999年:整体压裂。
压裂技术开始以油藏整体为单元,在低渗透油气藏形成了整体压裂技术,支撑剂和压裂液得到规模化应用,大幅度提高储层的导流能力,整体压裂技术在长庆等油田开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4)1999年-2005年:开发压裂。
考虑井距、井排与裂缝长度的关系,形成最优开发井网,从油藏系统出发,应用开发压裂技术进一步提高区块整体改造体积,在大庆、长庆等油田开始推广应用。
(5)2005年-今:广义的体积压裂。
从过去的限流法压裂到现在的直井细分层压裂、水平井分段压裂,增大储层改造体积,提高了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效果。
2、压裂技术发展现状经过五个阶段的发展,压裂技术日趋完善,形成了三维压裂设计软件和压裂井动态预测模型,研制出环保的清洁压裂液体系和低密度支撑剂体系,配备高性能、大功率的压裂车组,使压裂技术成为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超低渗油藏整体宽带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41长庆油田采油三厂靖安油田D油藏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无断层发育,属于典型的超低渗的油藏。
随着油田持续开采,油藏开发进入开发中期,开发面临的问题矛盾日益突出,油井长期低产低效问题难以解决[1]。
采用常规压裂措施后产量稳产期短,含水升幅高[2],无法满足当前阶段的油田生产开发需要,因此,亟需研究新的工艺方法解决当前油井低产低效的现状。
近年来,为了改善井网的水驱效果,长庆油田开始试验了宽带压裂技术,先后在多个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3-5]。
宽带压裂技术是在初次常规压裂的基础上对油藏进行二次重复压裂改造的过程,通过缝端暂堵及缝内多级暂堵技术提高侧向压力梯度,增大了裂缝的侧向波及范围,改变了优势水驱方向,并且通过对堵剂的不断优化,实现了提液控含水、提高单井产量,有效的降低油藏递减速度,为采油三厂中高含水阶段油藏高效开发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 宽带压裂技术实施背景1.1 储层物性差,低产低效井占比高靖安油田D油藏北部、东部、西北部物性相对较好,单井产量相对较高,油藏南部、西南部物性较差,单井产量低。
经过统计发现,油藏物性较差部位油井低产低效占比高,为30%。
分析认为,由于储层物性差,导致注采系统主、向侧向井无法形成有效驱替是造成油井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
而宽带压裂技术通过“控制缝长、增加带宽”的思路对储层进行大规模改造,主向裂缝半长控制在110~120m,侧向裂缝带宽控制在50~60m,可以建立超低渗透D油藏井组的有效驱替,实现油藏高效开发。
1.2 常规压裂效果差,侧向剩余油动用少通过对靖安油田D油藏2018—2021年常规压裂实施效果进行统计。
结果表明:四年内实施常规压裂后油井平均单井日增油0.76t,措施增油水平较低,难以充分动用侧向剩余油;措施后油井含水达60%,含水增幅超过20%,达到21.1%,这对中含水期油藏开发非常不利。
因此需要对常规压裂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提高单井增油的基础上控制含水上升幅度,见表1。
国内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 水力压裂技术的概述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用于释放和采集地下岩石中储存的天然气或石油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高压水将岩石破碎,使储层中的油气能够流动到井口并采集出来。
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已经成为当今油气勘探和生产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艺。
2. 国内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2.1 技术进展近年来,中国在水力压裂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国内开展了一系列水力压裂试验和生产实践,并不断优化了水力压裂液的配方和压裂参数,提高了技术效果。
目前,国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力压裂能力,大规模商业化的水力压裂项目也在逐渐增加。
2.2 技术挑战然而,国内水力压裂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水力压裂参数的优化和设计仍需进一步完善。
水力压裂过程中对水和化学药剂的需求量较大,对水资源的消耗和环境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
国内水力压裂技术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也亟待完善。
3. 国外水力压裂技术的现状3.1 技术领先相比之下,国外水力压裂技术相对更为成熟和领先。
美国作为全球水力压裂技术的发源地和领导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也在水力压裂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3.2 发展趋势在国外,水力压裂技术正朝着更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技术创新持续推动着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如改良水力压裂液配方、增加试验参数、提高水力压裂设备效率等。
另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也推动了水力压裂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减少用水量、降低化学品使用、加强废水处理等。
4. 对水力压裂技术的观点和理解4.1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水力压裂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油气勘探和生产工艺,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资源的逐渐减少,水力压裂技术有望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支撑。
4.2 重视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水力压裂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我们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优化水力压裂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探索更环保、可持续的水力压裂技术路径。
国内外智能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智能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蒋廷学;周珺;廖璐璐
【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
【年(卷),期】2022(50)3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油气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压裂技术取得较大的进展,包括裂缝参数及压裂参数智能优化、智能压裂流体及材料、智能
压裂设备及工具、压裂风险智能预警系统、压裂参数实时优化智能控制和压裂裂缝智能监测技术等方面,但其智能化程度不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压裂技术体系。
在分析智能压裂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智能压裂的发展趋势,包括开展小数据样
本的深度挖掘、建立基于三维甜点分布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智能决策平台、研制智能响应性压裂流体及材料、研制裂缝扩展四维智能监控模型并实现可视化、研制无人值守压裂设备及智能工具等,这对于形成完整统一的智能压裂技术体系,实现新
一轮水力压裂技术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9页(P1-9)
【作者】蒋廷学;周珺;廖璐璐
【作者单位】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
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3
【相关文献】
1.国内外低渗油气藏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国内外压裂泵的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3.国内外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完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4.国内外干热岩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
5.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压裂改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采页岩气的压裂新技术

与大家共享:开采页岩气的压裂新技术潘存焕(2012年8月)常规的页岩气开采技术主要是水力压裂技术。
所谓的水力压裂就是通过将压裂液压入油井中,将岩层压裂,产生高导流能力的裂缝通道,再注入支撑剂(主要是石英砂)撑住裂缝,进而提高油气采收率的一种石油开采工艺。
在页岩气开采所使用的压裂液中,98%都是水,剩下2%的成分是化学添加剂。
在压裂结束后,约有30%-70%的压裂液会被抽回地面,称之为“返排水”。
这些返排水通常会有四种处理方式:循环利用、处理后排放到河流中、注入地下水以及储存在露天的蓄水池中。
一些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水力压裂会造成压裂液中的化学物质和页岩气(主要是甲烷)混入地下水中,返排液处置不当也会污染地表水。
因此,随着人们对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视,国外各公司都加大了水力压裂替代技术的投入。
2011年11月第一届世界页岩气大会将创新奖颁给了加拿大Gas Frac公司,以奖励他们在无水压裂技术上的突破性贡献——LPG(液化石油气)压裂。
LPG压裂在地下的表现完全与水力压裂不同。
LPG 在压裂过程中会因为压力和高温而气化,因此会与天然气一起被重新抽回地面,进行分离并最终做到重复利用。
这种压裂手段相比于传统的水力压裂技术来说基本不需要水,也无需投入成本处理废水,极大地缓解了对环境和水资源的压力。
但这项技术的推广现在还存在难度,首先是LPG比水的成本要高,而且美国工业界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力压裂作业体系,生产商缺乏技术替换的动力。
其次是该技术尚不成熟,其安全性还有待检验。
2011年1月,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一个采用LPG压裂技术的开采现场发生了一起火灾,三名工人被烧伤。
Gas Frac公司表示未被检测到的LPG泄漏是该起事故的罪魁祸首。
现在,该公司正不断改进技术并完善安全标准,同时也希望到那些对环境和水资源要求高的页岩气产地进行作业。
一些对水力压裂持反对态度的地方,比如美国纽约州,也将本地区页岩气资源开发的希望寄托在了LPG压裂等无水压裂技术的进步上。
暂堵压裂工艺适用性分析及效果评价

暂堵压裂工艺适用性分析及效果评价作者:葛婧楠李然舒东楚李涛张科潘丹丹来源:《当代化工》2020年第09期摘要:目前页岩气开采规模日渐扩大,由于页岩储层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缝网系统复杂、断层遮挡众多,压裂施工中套变等井下事故频发,常规压裂工艺面临重大挑战。
在井筒变形、工具入井困难的情况下,常规的分段压裂改造技术无法实施,应用暂堵分段和暂堵转向压裂技术,通过不同粒径暂堵剂的组合使用,实现堵塞井筒炮眼,在近井缝口或远场缝端产生致密的暂堵剂封堵带,迫使流体转向,产生新裂缝或分支缝,同时增加裂缝复杂程度,提高储层动用程度。
关键词:暂堵分段;暂堵转向;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TE35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20)09-2028-05Abstract: At present, the scale of shale gas recovery is expanding day by day. Due to tight lithology, strong heterogeneity, complex fracture network system, and many faults in shale reservoirs, downhole accidents frequently happen,such as casing changes during fracturing construction and so on, the conventional fracturing process faces major challenges. When the wellbore is deformed and the tool is difficult to enter the well, the conventional staged fracturing technology cannot be implemented.The application of temporary block segmentation and temporary blockage steering fracturing technology can block the wellbore blasthole, and produce a dense temporary plugging agent sealing band at the near well or the far field seam end, forcing the fluid to turn, creating new cracks or branch joints to simultaneously increase the complexity of cracks and increase the degree of reservoir utilization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temporary blocking agents.Key words: Temporary blocking segment; Temporary blocking steering; Effectiveness analysis选取某页岩气示范区全水平段暂堵的A井结合微地震分析,说明遇阻后实施暂堵分段工艺的可行性;选取B平台说明压裂中主动实施暂堵转向工艺是对常规压裂工艺的重要补充。
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技术(yida)

二、破裂机理研究 三、新裂缝延伸方式
五、堵剂体系
六、配套工艺 七、效果分析
四、时机研究
八、结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低渗油藏必须进行压裂改造,才能获得较好 的效果。随着开采程度的深入,老裂缝控制的原 油已近全部采出,可以实施暂堵转向重复压裂, 纵向和平面上开启新层,开采出老裂缝控制区以
效的物质基础; • 研究暂堵转向重复压裂的影响因素、重复压裂时机确定是 获得措施增产的关键; • 堵剂的筛选,确定合适的暂堵剂,是确定施工成败的主要 因素; • 暂堵转向重复压裂可以沟通新的泄油区、启动二、三类油
层,是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效益的重要技术手段。
5
本次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效果
力1.0t
日产液量 日产油量 含水
压裂后日产液9.5m3,日产油7.4t,含水22.1%,日增油能
本次压裂前日产液10.6m3,日产油6.4t,含水39.6%,
0 20 40 60 80
100
八、结论
• 裂缝诱导应力、生产诱导应力叠加决定重复压裂新裂缝是 否转向;
• 目的层控制的剩余油可采储量是暂堵转向重复压裂能否高
外的原油,有效的稳油控水、提高原油产量和油田
采收率,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意义重大。
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技术原理:
压裂时可以应用化学暂堵剂暂堵老缝,压开新缝。 纵向新层开启;平面裂缝转向。 实施方法:向地层加入暂堵剂,使裂缝或高渗透 层产生滤饼桥堵,后续工作液不能进入,促使新缝 产生。暂堵剂施工完成后解堵。
裂缝中流动,并在裂缝顶部和底部形成人工遮挡层,
阻止裂缝中压力向上下传播,控制裂缝在高度方向上 进一步延伸,形成较长的支撑裂缝。 • 对于暂堵转向的重复压裂改造井,控缝高技术是一 项必要配套技术。
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技术(yida)

裂缝方位:支撑裂缝诱导应力、生产诱导应力
重复压裂材料:压裂液、支撑剂
2、选井选层原则
• 油井控制足够的剩余可采储量和地层能量; • 前次压裂的规模偏小,产量下降较快的井; • 前次压裂的支撑裂缝已失效,产量下降快; • 前次压裂施工失败的井; • 前次压裂目的层跨度大,油层未得到充分改
造。
3、压裂时机确定
(4)判断裂缝是否继续扩展 ,若扩展,计算
;
1
(5)计算重复压裂转向裂缝延伸轨迹坐标方程和转向裂
缝延伸长度。
(6)当裂缝与初始水力裂缝平行或者 Keq KIC 时,转 向裂缝延伸完毕,否则,回到步骤(3)继续计算 。
因此,垂直裂缝井新裂缝的 延伸可能由三部分组成 : 应力转向区内垂直初始裂缝 缝长方向,穿透深度为 ;
压裂层段的物性解释显示6#-10#层沙岩段集中,厚度大,易形成主要压 开层,测井曲线证明中段油层为主产层。
裂缝暂堵重复压裂1-17#。油管合压,加砂25m3,加砂强度0.83m3/m,平均 砂比25.8%,排量4.2-5m3/min破裂压力68.7MPa,停泵压力32.7MPa。 压后井温显示1-5#未压开、6-12#井温有异常,14-17#砂埋未测出。 未开启的1-5#仍然未压开,堵老缝压新缝未能在纵向上开启初次未压开层。
重复压裂时机是重复压裂成败的关键之一 , 通常有如下两个确定准则: 当第一次压裂失效后进行重复压裂; 当地层压力系数达到一定值时进行重复压裂。
五、堵剂要求
1、堵剂性能要求
强度高 形成滤饼 可溶性好
有利于返排 方法操作简单 时间可控
2、堵剂体系
悬浮性堵剂:因为紊流作用和炮眼变形难以形成很大的压 差阻力,封堵率只能达到70%,不能形成滤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0
100 10
9000
90 9
8000
80 8
7000
70 7
6000
60 6
5000
50 5
4000
40 4
3000
30 3
2000
20 21000源自10 100
0
00∶46∶42 01∶11∶42 01∶36∶42 02∶01∶42 02∶26∶42
时间
时间
(a) 对照井的典型施工曲线图
(b) 新工艺实施井的典型施工曲线图
复合压裂液在应用井中的实际测试表明:暂堵 材 料 能 够 承 受 至 少 25.5MPa 的 压 差 , 这 一 暂 堵 新 增 的 压 力 足 够 压 裂 液 分 流 转 向[4]。 3.3 暂堵材料的降解实验研究
设计实验研究复合压裂液中的固体暂堵颗粒 降解动力学,用一定数量的固体暂堵颗粒与水混合 后 放 入 100mL 的 密 闭 瓶 中 , 放 入 烘 箱 内 加 热 , 对 样 品中不能降解的物质烘干后称重。 降解固体暂堵颗 粒在缺水的状态下进行降解研究,因为在实际工况 下,暂堵段塞有可能因致密压缩而接触水不多。 此 实验来证明缺水的状态不会影响固体暂堵颗粒的
降解。 固体暂堵颗粒完全降解所需要的时间由井底 的温度决定。 图 2 显示了水中各种不同尺寸的固体 暂堵颗粒在不同温度下完全降解所需要的时间。
100
90
80
70
0 . 15mm , 100 ℃
60
0 . 15mm , 90 ℃
1mm , 100 ℃
50
1mm , 90 ℃
40
30
20
10
0 0 24 48 72 168 192 216 240
溶解时间/h
图 2 水 中 直 径 为 1mm 及 0.15mm 暂 堵 颗 粒
在 90℃及 100℃下 的 溶 解 曲 线
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暂堵颗 粒的大小对降解速度没有太大的影响,其溶解过程 由体积降解控制而非表面积降解控制。
以上实验模拟的是在水充足情况下的降解情 况。 同样,也模拟了在井底缺水环境下的降解实验。 当 水 的 质 量 与 暂 堵 颗 粒 的 质 量 比 低 至 0.25∶1 时 ,实 验测试的结果表明,暂堵颗粒的降解速率并没有因 为 水 的 减 少 而 变 慢[4]。 4 工艺设计
采用可降解的纤维和暂堵球, 在低应力区完成改造后迫使工作液转向高应力区, 把未改造到或者改造不充分的那 部分射孔簇充分改造,从而实现井筒最大覆盖和油气藏接触的最大化、增加产量和提高采收率。 室内实验主要着眼 对 暂 堵 材 料 的 优 选 和 评 价 , 先 导 应 用 井 共 实 施 11 段 分 流 暂 堵 施 工 , 测 得 转 向 压 力 范 围 在 3.38~20.67MPa 之 间 , 平 均 8.28MPa ; 模 拟 计 算 表 明 , 在 暂 堵 材 料 用 量 及 各 项 主 要 工 艺 参 数 未 变 的 情 况 下 , 各 段 转 向 压 力 的 不 同 主 要 由 排 量 在 各 个射孔簇的分配及新旧裂缝破裂压力的不同引起。 先导井各段的瞬时停泵压力、裂缝监测、压后产量对比等工程特 征 协 同 说 明 暂 堵 转 向 成 功 。 经 过 160d 的 生 产 , 新 工 艺 实 施 井 比 对 照 井 标 准 化 累 计 产 油 当 量 提 升 15% 。
快钻式桥塞分段射孔加砂压裂在两个桥塞之 间 一 般 有 4~6 个 射 孔 簇 甚 至 更 多[3],而 分 流 暂 堵 宽 带压裂工艺第一步压裂时,压裂液首先进入应力较 低的簇进行改造, 当达到优化设计的液量和砂量 后, 泵入可降解纤维和不同目数的可降解暂堵球,
在缝口和炮眼处进行暂堵,迫使工作液转向,转向 高应力区射孔簇。 这样,卡在两个桥塞之间的高、低 应力区所有簇均得到比较充分的改造,扩大了井筒 覆盖与接触面积, 形成了一条高速的人工裂缝宽 带,所以能提高油气的产量。 由于分流暂堵宽带压 裂新技术与传统的分段压裂相比,储层的改造动用 率更充分,所以累计产量及最终采收率得到提高。 3 暂堵材料 3.1 暂堵球大小比例分布的优化
图 3 传统工艺与暂堵转向新工艺施工曲线对比
施工泵压; 排量; 砂浓度; 井底砂浓度
说 明 :1psi=6895Pa, 下 同 ; 砂 浓 度 = 压 裂 砂 重 (0.45kg)/ 压 裂 液 体 积 (0.0045m3)
考虑到脱砂的高风险,新工艺井趾端第一段应 用 传 统 的 通 道 压 裂 技 术 , 后 续 11 段 全 部 应 用 分 流 暂堵宽带压裂技术,每一段暂堵复合压裂液用量相 同。 依据前面的研究结论,新工艺井在第一大作业 步 骤 快 要 结 束 时 排 量 由 9.6m3/min 降 为 8.8m3/min。 复 合 压 裂 液 进 入 射 孔 炮 眼 前 , 排 量 降 至 3.2m3/min 左右并保持不变,降排量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暂堵剂 进入炮眼后形成的压力尖峰。
D20mm
色谱泵
45° 70mm
20cm
图 1 桥接装置简图
复合压裂液被泵送至模拟人工裂缝内,泵送排 量 为 100~999mL/min; 暂 堵 颗 粒 被 管 路 内 的 压 力 加 压铺置在人工裂缝处,并对整个管路和人工裂缝加 热; 加载的压力及加热温度在几小时内保持恒定。 测 试 结 果 : 复 合 压 裂 液 在 8.3MPa 的 压 差 下 保 持 4h 有效,这一时间超过了正常情况桥塞分段压裂时分 流暂堵压裂所需要保持的有效时间,测试的温度为 45~95℃, 所 有 的 实 验 均 未 观 察 到 暂 堵 材 料 从 模 拟 人工裂缝内被推挤出。 这一实验结果是段塞暂堵能 力的有效证明,而且也没有观察到液体从暂堵段塞 中渗流或者从两旁绕流出来。
排量。 第二个大作业步骤的前置开始实施,后续的 与第一个作业步骤相同,只是每一个作业步骤支撑 剂和液体的量是传统作业的一半,因此,分流宽带 压裂所用的支撑剂和液体总量与传统的压裂作业 基 本 保 持 不 变[4]。 5 先导试验
为研究分流暂堵宽带压裂新技术的效果,一口 新工艺实施井和一口传统工艺对比井均用了施工 压力监测和微地震监测进行评估,对照井所有的段 均 应 用 传 统 的 通 道 压 裂 技 术 [4,7][ 见 图 3(a)], 而 新 工 艺应用井采用两个大步骤的分流暂堵通道压裂技 术, 即中间使用复合压裂液使射孔簇产生暂堵,迫 使工作液转向[见图 3(b)]。
新 工 艺 现 场 实 施 井 美 国 Eagle Ford 页 岩 气 区 块 地 层 参 数 如 下 : 井 底 温 度 131.7~148.9℃ , 平 均 垂 深 3507.5m, 水 平 段 长 1403~2196m。 分 段 数 12~23 段 , 段 间 距 91.5~122m, 所 有 的 井 每 段 6 簇 射 孔 , 每 簇 长 0.305m, 孔 密 6 孔/ft, 每 段 共 射 36 孔 ; 压 裂 作 业 时 间 平 均 每 井 8d。 每 一 段 的 加 砂 规 模 为 73.9 ~ 94.3t,并 用 30/50 目 及 20/40 目 的 复 合 支 撑 剂 ,加 砂 尾 追 阶 段 优 化 用 20/40 目 的 覆 膜 支 撑 剂 。
为优化暂堵球大小比例分布,设计一套连接注 射 器 及 模 拟 裂 缝 腔 体 (缝 宽 8~16mm) 的 实 验 装 置 。 裂缝腔体内装有筛网,筛网的直径小于最大暂堵球 的直径但大于剩余的其他暂堵球的直径,腔体内金 属丝线充当滤网,以此阻挡最大的暂堵球,从而模 拟最大暂堵球暂堵裂缝入口处的情况。 实验所使用 的 液 体 为 0.5% 的 瓜 胶 溶 液 和 暂 堵 球 的 复 合 压 裂 液, 注射器把复合压裂液驱入模拟裂缝腔体内,从 而形成暂堵段塞。 详细记录模拟裂缝腔体内暂堵段 塞形成所需要的复合压裂液体积与各种类型暂堵 球 的 大 小 并 可 作 图 分 析[4]。
第 10 期
中外能源 SINO-GLOBAL ENERGY
· 65 ·
国外分流暂堵宽带压裂新技术及其先导试验
杨衍东,刘 林,黄禹忠,王兴文,黄小军
( 中 国 石 化 西 南 油 气 分 公 司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院 , 四 川 德 阳 618000)
摘 要 分流暂堵宽带压裂技术是最近两年出现的非常规储层改造新工艺,该工艺在快钻式桥塞分段射孔加砂压裂的基础上,
作 者 简 介 : 杨 衍 东 , 高 级 工 程 师 ,2006 年 获 得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油 气 田开发专业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储层改造设计、 研究及现场服 务 等 工 作 。 E-mail :2694887636@
· 66 ·
中外能源 SINO-GLOBAL ENERGY
关键词 非常规储层 页岩气 分流暂堵宽带压裂 转向 可降解 增产
1 前言 对于非常规储层,油公司或油服公司往往通过
压 裂 及 重 复 压 裂— —— 又 快 又 好 地 达 到 井 筒 覆 盖 和 储层充分接触, 从而提高油气井的产量和采收率。 快钻式桥塞分段射孔加砂压裂技术是北美地区页 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的主流技术,该技术可在水平 段形成多条裂缝, 压裂后形成的缝网更加复杂,有 效 改 造 体 积 更 大 ,从 而 获 得 更 好 的 增 产 效 果[1,2]。 但 这种传统的非常规储层完井改造方式其局限性逐 渐 显 现 : 如 Barnett 某 页 岩 气 井 通 过 生 产 测 井 分 析 大 约 50%的 射 孔 簇 无 效 、21%的 射 孔 簇 贡 献 了 70% 的 产 量 、29% 射 孔 簇 低 效 ; 通 过 100 多 口 页 岩 气 水 平井生产测井分析出有效射孔簇占总射孔簇的比 例 为 20%~40%。 分 流 暂 堵 宽 带 压 裂 增 产 技 术 能 通 过液体转向,把未改造到或者改造不充分的那部分 射孔簇充分改造,从而实现井筒最大覆盖和油气藏 接触的最大化、增加产量和提高采收率,把传统工 艺 条 件 下 40%的 不 经 济 井 往 100%的 经 济 井 提 升 。 2 技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