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李白——友情篇
追寻李白之友情篇

《追寻李白之友情篇》教学设计设计者:振头小学东里小学东良厢小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霭、郭、兹、萧、郎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3.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想象诗中描写的新颖别致的送别场景,体会诗中游子意、故人情,从而更深入的认识李白其人。
(二)策略与方法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送别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教师准备: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四)课时数: 三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前四首古诗我们跟随李白一同去游历了名山古城。
其实李白不光游历广泛,同时还交友广泛,他的朋友上至文人墨客,下至农民、矿工。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李白,体会他与朋友之间的真情实意。
谈谈学过哪些关于朋友的诗,学生朗诵曾经学过的诗人的诗句,激发诵读兴趣。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小组互相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师生交流:“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这句诗,看似是对环境的描写,在离别时提起,却将自己与朋友的感情喻情山水之中,好似是,山依着水,水恋着城,然后水毕竟要流去,而山却依然留驻,将自己与朋友的惜别之情隐喻于山水之中。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
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去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追寻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幼年时随父迁入蜀中。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让我们看到了儿时天真烂漫的李白。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让我们看到了寄情山水的李白。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让我们看到了注重友情的李白。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们看到了思念故土的李白。
(5)“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写出了他仗剑江湖之侠气。
(6)“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是他屡遭挫折、报国无门的感叹。
(7)“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是他执著地追求理想的表现。
(8)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让我看到了一个胸怀磊落、蔑视权贵的李白。
(9)剑在古代曾被誉为“百兵之君”,唐代佩剑之风遍于朝野。
李白少年时习剑,从青年时代起,祖传的龙泉宝剑便伴随着他,不断赋予他诗人的灵感和丰富的想象。
(10)李白爱月,他留下了很多歌咏月亮的诗篇。
民间还流传着他“醉入水中捉月,跨鲸背仙游羽化”的传说。
一位作家这样写道:“夜,已深了;人,已醉了;歌,已终了;泪,已尽了;李白的生命也到了最后一刻了。
(11)一次,李白去拜见一位宰相,递上的名帖写的是“海上钓鳌客李白”。
宰相问:“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李白答道:“风波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
”宰相又问:“何物为饵?”李白说:“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
”宰相听了悚然不语。
李白游历诗四篇: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译文:清晨,我告别了高入云霄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追寻李白

[单元主旨]单元定位在“追寻李白”,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比较系统地、全面地、立体地认识被誉为“诗仙”的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作品,了解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的李白文化的相关信息,并开展有关李白的文化活动。
单元将选取的代表李白写作特点、性格特点的十首诗共分成了三个部分:山水篇、友情篇、理想篇,从而让学习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李白、亲近李白、追寻到李白不朽的魂。
山水诗篇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寄情山水间潇洒豪放,喜好游历的李白;友情诗篇中让我们认识的是一位有情有意,不拘小节的鲜活李白;理想诗篇中则让我们更深刻地感悟到李白的率真与傲骨,贯穿一生的理想与抱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围绕这句牵引学生追寻李白之魂的总领句,重新去品读山水诗、友情诗就会与李白的性情、追求、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起来,从而真正追寻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将其作品艺术成就、人格魅力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生命认识当中。
追寻李白——山水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能够有感情朗诵李白的四首山水诗。
B、能够初步掌握搜集信息的能力,并借助搜集的资料与课后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C、体会李白抒写山水诗的表达方法,感受情景交融、想象大胆奇特的浪漫主义诗风。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品读诗歌,培养语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古诗的内容,品味诗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寄情山水的心境,感受诗人寄情山水间的那份洒脱、爽朗与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能够自己借助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从中感受诗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作品,感受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1、搜集李白的有关知识及优秀作品。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
对一代诗仙,我们并不陌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那“儿时天真浪漫”“寄情山水”“注重友情”“思念故土”的印象似曾相识。
五年级语文追寻李白友情篇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追寻李白友情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了解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友情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李白诗歌中的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对友情的真挚和执着;(2)学会珍惜友谊,传递正能量;(3)激发学生对李白诗歌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2.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 了解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友情观。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2. 学会欣赏李白诗歌中的美;3. 培养学生对友情的认识和珍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课本和学习用品;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李白诗歌的朗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2)学生分享对李白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学生圈画出诗歌中的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解答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含义;(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意境,体会李白对友情的真挚;(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白友情观的重要性;(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鼓励学生珍惜友谊。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2)写一篇关于李白友情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李白与友人的故事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李白的友情观;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4.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
五年级语文追寻李白友情篇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五年级语文追寻李白友情篇教案设计2. 学科:语文3. 年级:五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掌握李白的生平简介和诗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2)学会欣赏李白诗歌中的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诗歌中的友情情怀,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品质;(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敢于表达、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李白诗歌的特点;(3)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含义的把握;(2)欣赏李白诗歌中的意境美;(3)敢于表达、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李白的生平简介资料;(2)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诗歌作品;(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时安排:第1课时:了解李白生平简介,学习诗歌《赠汪伦》第2课时:学习诗歌《庐山谣》,总结李白诗歌特点3.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介绍李白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李白与友情的相关故事;(2)学习诗歌《赠汪伦》: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歌表达的友情情感;(3)背诵诗歌:让学生多次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背诵;(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谊。
追寻李白的足迹作文

追寻李白的足迹作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啊李白,你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留下无尽的光芒和神秘。
我这个小小的追星族,就想追寻着你的足迹,去感受你那肆意洒脱的一生。
我来到了你的故乡——江油。
这里山清水秀,仿佛自带一种诗意的灵气。
我站在青莲镇的街头,想象着你小时候在这里嬉戏玩耍的模样。
是不是那时候的你,就已经对月亮情有独钟,常常在月下吟诗诵文呢?我走进那古色古香的李白故居,看着那些陈列的文物,感觉离你又近了一步。
墙上的字画诉说着你的故事,那笔墨间似乎还残留着你的豪情壮志。
然后,我又追寻到了长安。
那可是你心心念念想要大展宏图的地方啊。
我仿佛看到你穿着一袭白衣,风度翩翩地走进那繁华的京城。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在长安的街头巷尾,你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达官贵人,也有贫苦百姓。
你怀着满腔的抱负,想要在朝堂上干一番大事业。
你在金銮殿上,让贵妃研墨,力士脱靴,那是何等的潇洒不羁。
可这官场的黑暗也让你无奈,那些阿谀奉承之辈容不下你这个率真的天才。
我走在长安古老的石板路上,心里为你感到愤愤不平。
离开长安后,你开始了游历天下的旅程。
我也跟着你的脚步,来到了庐山。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站在庐山瀑布下,那巨大的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水花溅到脸上,凉丝丝的。
我在想,你当时看到这壮观的景色时,内心该是多么的震撼啊。
你一定是灵感突发,才写出了这么气势磅礴的诗句。
我沿着山间小道前行,仿佛你就在我前面,一边饮酒,一边吟诗,那酒葫芦里装的可不仅仅是酒,更是你无尽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再后来,你到了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此时的你,是不是有些孤独呢?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起起落落之后,你坐在敬亭山脚下,看着鸟儿飞走,云朵飘远,只有这山默默地陪伴着你。
我也在敬亭山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感受着那种宁静。
这里没有官场的喧嚣,没有尘世的纷扰,只有你和山的对话。
追寻着你的足迹,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和你一起经历了喜怒哀乐。
追寻李白作文三篇

追寻李白作文三篇追寻李白作文三篇追寻李白作文(一)打开那尘封已久的历史,走进李白的灵魂深处,去感受他那酸甜苦辣的人生。
在那只有金钱与名利的世界,我们的生命都在那迷茫的世界中变得一文不值,我们前进的脚步也在那世界中迷失了方向,只有金钱与名利才是那时人们所追求的。
然而,只有一个人没有在那乱世中迷失方向,他就是李白,他放弃金钱与名利,隐居山林,坐了一个豪情诗人。
在他有困难时,亲人们一个个离他而去,只有一座敬亭山没离他而去。
他独自坐在敬亭山上,写下了《独坐敬亭山》。
然而,有谁能够感受到李白此时内心的纠结,又有谁能够读懂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一喝酒就会诗兴大发,写出一首首美妙绝伦的好诗,来表达他内心复杂的情感。
李白使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他的诗中表达的淋漓尽致,他决不允许金钱与名利玷污他那高洁的灵魂。
也许,他在物质上很穷,但他的精神和灵魂却超越了众人。
他用他的诗增加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用他的诗使众人不再迷茫,使他们重拾生命的方向!走进李白的诗里,去感受他那复杂的情感,会让我们对历史有新的认识!追寻李白作文(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让我看到了儿时天真烂漫的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让我看到了寄情山水的李白。
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是在游历中度过的。
“一生好入名山游”,多年的游历既丰富者他的生活,又对他的诗歌创作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我看到了注重友情的李白,李白有情有义,坦诚率真。
他一生广交朋友,他的朋友中既有我们熟悉的汪伦,也有农民、船夫、矿工,当然也有贺知章、高适、孟浩然等文人墨客、社会名流,被誉为“诗仙”的他与被誉为“诗圣”的杜甫的交往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
李白胸怀远大,志向不凡,关心国事,关心民众。
生活的沧桑丰富了李白的人生感悟,也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
寻李白作文(精选29篇)

寻李白作文寻李白作文(精选29篇)李白,自号青莲居士。
突然忆起那浮于水面的莲花,不蔓不枝,亭亭净植;而李白,高洁亦傲然脱俗。
以莲为号,于是莲的清香与李白的傲气交糅而来。
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寻李白作文,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寻李白作文篇1幽幽杯影,举杯邀月。
醉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手举酒杯,遥望悠悠月光;你嘴里呢喃,只为一个知音;你脸上僵笑,只为自己的一生;你爱酒,但却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你饮酒,也明白“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你醉酒,大声喊“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你醉了,高举施了魔咒的酒壶,人们都认为你醉了,而你却明白:众人皆醉而你独醒,天下混沌而你独清;牵绊你的——酒壶而已。
我在酒杯中寻居士,自号青莲……望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你凝望月光,幽幽月影如你的心,清凉而幽静。
你在月中彷徨,半生浮名只是虚妄,如月晕,虚无!你望月,凝视她的美:“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你望影,望着一生的悲凉。
你狂,你傲,你一生的傲骨,在月下挺拔傲立!你的身躯高大,屹立如松!我在月中寻仙,赞名诗仙……我寻你,寻你一生的傲骨,寻你清洁的一生!我寻你,寻你的才华,寻你清高!寻李白作文篇2“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题记远远的,我看见一袭素衣的你。
是黄河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马高歌的歌者吗?是访遍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歌者吗?还是在那时人们所希望考场受举,赢得一官半职的学者?遥想当初,金殿上你让高力士脱靴,贵妃研磨。
天下之人,谁人不羡,无人不妒,发丝与风拂起,一身白衣的你如同谪仙降临于世。
罢了,自从贺知章老眼昏花认你做谪仙,这仙也便唯有你一人可胜。
你那耀眼的光芒却刺痛了那些早已熟悉黑暗的人,你注定要承受从朝野泼向你的一滩污水,玄宗耳边的细语,满朝文武的排挤……一句“可怜飞燕倚新妆”把你推向深渊,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翩然离去。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那一杆御赐的笔砚至今还握在杨贵妃懊恼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
四、体会意境,追寻李白。
1、明确要求,自学古诗。
借助查找的资料和课后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大概的意思。
2、小组讨论。
指名说诗歌大意。
3、全班交流。
生:我从《送友人》中读到一个重情重意的李白。
生: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山白水都是眼前所见的景色。山依着城,水恋着城,水毕竟要东流去,而青山却依然留驻。
这些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去感受李白与朋友之间浓浓的真情。
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谁也喜欢这首诗,也来试着读一读。(师生相机纠错)
课程系统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三、借助资料、注释,了解诗意,初建画面。
学生带着感情,读诗
预习
追寻李白——理想篇
诗人写送别友人,却在诗中进行了大量的景物描写,你认为这些景物描写在这首诗当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能不能带着你的体会在深情的朗读一下?
小结: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课堂小结:
李白一生游历,好入名山,广交朋友。虽胸怀抱负,却历经坎坷,但仍不失大鹏之志,生活的沧桑只是更丰富了他的人生感悟,丰富了他诗歌的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追寻诗仙李白的足迹。请大家做好预习。
学生
李白的诗学过很多,但对李白的了解还是很欠缺,未有系统学习,有待于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A、学会诗中六个生字,积累词语。
B、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C、体会李白诗歌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过程
与
方法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品读诗歌,培养语感,并体会诗人浪漫主义的诗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思维的能力。
师:李白将对朋友的深厚感情蕴涵在了哪些诗句当中呢?
1、此处表面在写景,却依然景中有情。
2、这里既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又表现出了诗人的满怀豪情。
3、从这里看到一个被离情愁肠萦绕着的李白。
4、这里写出了李白不堪忍受分离,但却并不悲伤的内心感受。
课程系统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五、课堂小结
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课后系统
教学后记
或
教学反思
课件出示:
《送友人》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李白惜别友人,情牵友人,思寄友人,他把真挚的情感借助“浮云、落日、明月、古树”等景物尽情抒发,从他的这些作品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课时
2
课题名称
追寻李白——友情篇
课时系统
教学分析
大纲
或
课标
李白是我国唐代杰出的伟大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现存的有900多首。比较系统地、全面地、立体地认识被誉为“诗仙”的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作品,了解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的李白文化的相关信息,并开展有关李白的文化活动。
教材
唐宋诗词鉴赏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进而对李白重情重义、豪爽洒脱的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应用
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教学内容
重点
学会诗中的生字,积累词语,能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
难点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品读诗歌,培养语感,并体会诗人浪漫主义的诗风。进而对李白重情重义、豪爽洒脱的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黑板,PPT
课程系统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议论、回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自读古诗。
2、指名朗读。
导语设计:
追寻着一代诗仙李白的足迹,我们感受到了他开朗高远的个性,在一日可还的千里江陵,在手可摘星辰的危楼之上,我们体会到了他浪漫主义的诗风。李白一生游历、广交朋友,他有情有意,坦诚率直.你们知道他有哪些抒发与朋友间深情厚谊的诗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