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李白友情篇教学设计修订稿
追寻李白——友情篇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
四、体会意境,追寻李白。
1、明确要求,自学古诗。
借助查找的资料和课后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大概的意思。
2、小组讨论。
指名说诗歌大意。
3、全班交流。
生:我从《送友人》中读到一个重情重意的李白。
生: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山白水都是眼前所见的景色。山依着城,水恋着城,水毕竟要东流去,而青山却依然留驻。
这些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去感受李白与朋友之间浓浓的真情。
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谁也喜欢这首诗,也来试着读一读。(师生相机纠错)
课程系统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三、借助资料、注释,了解诗意,初建画面。
学生带着感情,读诗
预习
追寻李白——理想篇
诗人写送别友人,却在诗中进行了大量的景物描写,你认为这些景物描写在这首诗当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能不能带着你的体会在深情的朗读一下?
小结: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课堂小结:
李白一生游历,好入名山,广交朋友。虽胸怀抱负,却历经坎坷,但仍不失大鹏之志,生活的沧桑只是更丰富了他的人生感悟,丰富了他诗歌的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追寻诗仙李白的足迹。请大家做好预习。
学生
李白的诗学过很多,但对李白的了解还是很欠缺,未有系统学习,有待于加强。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2)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2)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追寻李白》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师:(边讲边板书:情感)诗歌鉴赏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理解诗的情感,体味它的情趣。
如果你不知道这首诗具体是怎样的情感,就谈不上对诗的鉴赏。
那么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你体会到了他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诗中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切、高兴的心情。
)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
这既是写景,又是写人,更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啊!希望大家带着体会再来读诗。
4、赏析《独坐敬亭山》(1)、出示本诗,讲解: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鉴赏本诗,可从意境的角度去体悟,(板书:意境)你能描述诗中体现了怎样的意境吗?(2)、诵读赏析,进入诗的意境。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5、赏析《夜宿山寺》(1)、出示本诗,你觉得这首诗从哪个角度来赏析合适?(板书:修辞)(李白写诗的时候最善于联想,所以同学们读他的诗的时候,也要和他一起展开联想。
)(2)、感受诗句中夸张的修辞与联想的手法。
6、总结赏析方法(课件出示:“学会赏析”赏析的角度可以选取:字词品味,诗意解析,画面欣赏,修辞辨识,情感体会,意境领悟)【设计意图】:要鉴赏诗歌,就应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要想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意象,以人为本,仔细品味诗人的情感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感悟。
追寻李白之友情篇

《追寻李白之友情篇》教学设计设计者:振头小学东里小学东良厢小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霭、郭、兹、萧、郎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3.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想象诗中描写的新颖别致的送别场景,体会诗中游子意、故人情,从而更深入的认识李白其人。
(二)策略与方法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送别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教师准备: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四)课时数: 三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前四首古诗我们跟随李白一同去游历了名山古城。
其实李白不光游历广泛,同时还交友广泛,他的朋友上至文人墨客,下至农民、矿工。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李白,体会他与朋友之间的真情实意。
谈谈学过哪些关于朋友的诗,学生朗诵曾经学过的诗人的诗句,激发诵读兴趣。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小组互相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师生交流:“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这句诗,看似是对环境的描写,在离别时提起,却将自己与朋友的感情喻情山水之中,好似是,山依着水,水恋着城,然后水毕竟要流去,而山却依然留驻,将自己与朋友的惜别之情隐喻于山水之中。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
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去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单元主旨]单元定位在“追寻李白”,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比较系统地、全面地、立体地认识被誉为“诗仙”的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作品,了解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的李白文化的相关信息,并开展有关李白的文化活动。
单元将选取的代表李白写作特点、性格特点的十首诗共分成了三个部分:山水篇、友情篇、理想篇,从而让学习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李白、亲近李白、追寻到李白不朽的魂。
山水诗篇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寄情山水间潇洒豪放,喜好游历的李白;友情诗篇中让我们认识的是一位有情有意,不拘小节的鲜活李白;理想诗篇中则让我们更深刻地感悟到李白的率真与傲骨,贯穿一生的理想与抱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围绕这句牵引学生追寻李白之魂的总领句,重新去品读山水诗、友情诗就会与李白的性情、追求、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起来,从而真正追寻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将其作品艺术成就、人格魅力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生命认识当中。
追寻李白————山水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能够有感情朗诵李白的四首山水诗。
B、能够初步掌握搜集信息的能力,并借助搜集的资料与课后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C、体会李白抒写山水诗的表达方法,感受情景交融、想象大胆奇特的浪漫主义诗风。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品读诗歌,培养语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古诗的内容,品味诗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寄情山水的心境,感受诗人寄情山水间的那份洒脱、爽朗与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能够自己借助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从中感受诗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作品,感受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1、搜集李白的有关知识及优秀作品。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
对一代诗仙,我们并不陌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那“儿时天真浪漫”“寄情山水”“注重友情”“思念故土”的印象似曾相识。
五年级语文追寻李白友情篇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追寻李白友情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了解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友情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李白诗歌中的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对友情的真挚和执着;(2)学会珍惜友谊,传递正能量;(3)激发学生对李白诗歌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2.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 了解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友情观。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2. 学会欣赏李白诗歌中的美;3. 培养学生对友情的认识和珍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课本和学习用品;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李白诗歌的朗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2)学生分享对李白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学生圈画出诗歌中的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解答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含义;(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意境,体会李白对友情的真挚;(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白友情观的重要性;(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鼓励学生珍惜友谊。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2)写一篇关于李白友情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李白与友人的故事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李白的友情观;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4.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
五年级语文追寻李白友情篇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五年级语文追寻李白友情篇教案设计2. 学科:语文3. 年级:五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掌握李白的生平简介和诗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2)学会欣赏李白诗歌中的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诗歌中的友情情怀,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品质;(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敢于表达、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李白诗歌的特点;(3)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含义的把握;(2)欣赏李白诗歌中的意境美;(3)敢于表达、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李白的生平简介资料;(2)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诗歌作品;(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时安排:第1课时:了解李白生平简介,学习诗歌《赠汪伦》第2课时:学习诗歌《庐山谣》,总结李白诗歌特点3.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介绍李白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李白与友情的相关故事;(2)学习诗歌《赠汪伦》: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歌表达的友情情感;(3)背诵诗歌:让学生多次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背诵;(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谊。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找寻李白板块:教课方案教材剖析:本文在认识李白的诗歌作品和主要经历的基础上,阅读有关李白的短文、诗歌,促进学生对李白的性情和思想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利用工具书阅读短文,认识李白的主要经历和人物件行,掌握李白心里世界。
2.依照课本供给的内容为索引,采集和阅读有关诗歌。
3.借助文中散文优美、富裕诗意的语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培育学生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经过查阅工具书认识有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的境界。
培育学生采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思想的能力,掌握李白心里世界。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散文的阅读,进一步认识、认识、亲密李白,找寻李白的傲骨与精神,理解他“大鹏一日同风起”的人生志向。
重难点剖析:让学生经过频频朗诵、品读,培育语感,并领会诗人浪漫主义的诗风。
找寻李白的踪迹,领会他的傲骨与人生志向。
可以初步掌握采集信息的能力,培育他们采集、办理和沟通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1.预习散文,采集剑魂、月影的诗词。
2.课件。
教课过程与设计说明:教课过程设计说明一、回首李白诗句,领会诗人特点。
(一)在找寻李白的过程中,你最喜爱李白的哪首诗,试着背诵。
回首李白诗歌,重温李白其人,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李白的诗让你沉醉,从诗中你感觉李白是一个如何的人?山川诗篇中让我们感觉到的是一个寄情山水间潇洒豪放,爱好游览的李白;友谊诗篇中让我们认识的是一位有情存心,不拘细节的鲜活李白;理想诗篇中则让我们更深刻地感悟到李白的率直与傲骨,贯串一世的理想与志向(三)再次品读。
“大鹏一日同风起,青云直上九万里。
”环绕这句牵引学生找寻李白之魂的总领句,重新去品读山川诗、友谊诗就会与李白的性情、追求、人生经历息息有关起来,进而真实找寻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
二、阅读文本,感觉李白的铮铮傲骨。
被世人称为诗仙的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那份才华与狂气,在他少年时就已经彰明昭着了。
五年级语文追寻李白友情篇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追寻李白友情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中李白的诗歌。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李白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李白与友人的交往故事,体会李白对友情的珍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领会李白的诗歌风格。
(2)学会欣赏李白诗歌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李白与友人的交往故事,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李白诗歌的正确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李白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体会李白对友情的珍视,培养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李白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欣赏李白诗歌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相关资料,如李白生平介绍、诗歌赏析等。
2. 学生准备课文原文和注释,提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白诗歌,分享学习心得。
(2)简介李白生平,激发学生对李白的崇敬之情。
2.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 品词析句(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李白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合作探讨5. 欣赏与拓展(1)学生欣赏李白其他诗歌,体会李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李白为题材,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诗歌,了解了李白与友人的交往故事,体会了李白对友情的珍视。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身边的友情,关爱他人。
7.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原文。
(2)写一篇关于李白诗歌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