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储量计算新标准

合集下载

国土资源部文件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关规定.

国土资源部文件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关规定.
2. 5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原则 上没有工程间距要求,达刭《总则》规定的稀疏 工程控制即可。在普查阶段,分布面积较大的层 状矿床,可采用2-3倍控制的工程间距(视矿床 稳定程度)估算333,以便区别334。
2. 6 内蕴经济资源量包括331、332和333, 因未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或开采,经济意义不 明,界于经济的到次边际经济的之间,下列情形 属于此类: 2. 6. 1 完成地质勘查工作,只进行概略研 究的; 2. 6. 2 基础储量以外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 的; 2. 6. 3 因矿层薄、矿体小、开采难度大或 开采成本高,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或矿山 设计未予利用的; 2.6. 4 矿山关闭后残留的矿产资源;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准则 ——指导意见CMV13051-2007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二00七年一月二十日第一届笫一次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
1.前言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简称新分类标 准)已发布实施多年,但在矿产储量评审、矿业权评估、 矿山地质测量(储量核实)过程中,对新分类标准的资源 储量类型的确定还存在模糊认识。为进一步理解新分类标 准,正确划分资源储量类型,并与国际开展有效的对比和 交流,在征求各方意见、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中国矿 业权评估师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 形成本指导意见。 2.基本概念理解
国土资源部文件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关规定
国土资源部文件
国土资发(2007)68号
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环境厅、圄 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 局):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 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和各矿类(种) 地质勘查规范行业标准(以下统称新标准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对指 导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起刭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实际 工作中仍存在新旧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些 问题。为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统一的 基础数据,方便社会各界正确使用地质勘查成果和矿产资源储量信息, 现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施新标准规范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最新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最新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储量reserves矿产储量(mineral reserves)的简称。

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

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

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

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

[1](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

矿产资源储量级别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

矿井储量技术规范

矿井储量技术规范

矿井地质储量技术规范矿井地质储量技术规范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能源。

为贯彻国家矿产资源法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加强生产矿井煤炭资源的管理,进行合理开采,减少损失,特制定本规范。

一、储量计算图1、矿井储量计算图(1:5000)半年或年终各一张(内容主要包括剩余永久煤柱、三下压煤、呆滞煤量、小煤窑破坏和剩余可供利用储量、有工作面摊销、永久煤柱、注明面积、煤厚、储量等)。

①必须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计算,有盘区界线、圈出的工作面(包括已回采过的或新形成的工作面)。

②工作面或掘进巷道必须有进尺(半年或年终)。

③采区煤柱:a、和工作面推进方向分布相同的煤柱(如阶段煤柱等),可按当期工作面推进长度直接算出来,随工作面推进,随进随摊,不需计算摊销系数;b、和工作面推进方向分布不同的煤柱(如采区上、下山煤柱、采区石门煤柱、采区边界煤柱等),计算摊销量时,应先求出该煤柱的摊销系数,再用此系数求出煤柱应摊销的损失量。

若是多煤层联合布置的开拓方式,应分别计算各个煤层煤柱的摊销量,各个摊销损失量分式,请参考储量规程;c、为避免重复摊销,每一个工作面回采时,只摊销沿工作面倾斜方向上部的煤柱,其下部的煤柱随下一个阶段工作面开采进行摊销;d、按《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规定,用不同颜色表示的各级储量块段,一般分为(A、B、C、D级),A级、B级是高级储量;e、除去工作面回采的或掘进工作面所掘进了的产量,除去采区摊销和全矿井永久煤柱摊销,剩下的就是全矿井的保有储量。

(A级储量在图上用红颜色标注,B级储量用蓝颜色标注,C级储量用黄颜色标注,采区摊销在图上用紫颜色标注,永久煤柱用黑颜色标注)2、采区储量计算图基础与全矿井储量计算图一样,只是把全矿井储量计算图分成了各个盘区来计算。

注;有图签、图例;图签内应有图名、制图者、审核者签名、注明日期。

数据不得有矛盾。

)二、储量台帐包括:矿井储量计算基础和汇总数字台帐,矿井储量变动审批情况台帐,矿井储量动态数字台帐,永久煤柱台帐。

煤层气储量规范-第三章煤层气规范

煤层气储量规范-第三章煤层气规范

采收率参数可采用与国内外相同地质条件类比和数值模拟等其他方法
法取得。
3 术语和定义
3.3.3 经济可采储量 economic recoverable reserve
可采储量的一部分。是指在现行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下,通过理
论估算或类比的方法的可采出的煤层气总量。按勘查程度分为控制的 和探明的两级。
3.3.4 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工程的基础上部署。其工程布置及密度应达到划分勘查区内不同参数类型的 地质块段的目的,并满足计算控制可采储量所需参数的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4.3 排采井(组)
为取得产气量、气体成分、储层压力、产水量、水质及井间干扰试验为
主要目的的工程井(组)。排采井一般应在完成探井和参数井工程的基础上 部署,其工程布置及密度应满足计算探明可采储量所需参数的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3 煤层气储量 coalbed methane reserve
3.3.1 地质储量 coalbed methane in place
在原始状态下,赋存于已发现的具有明确估算边界的煤层中、有现实 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总量。按勘查程度分为预测的、控制的和探明的三
级。
3.3.2 可采储量 recoverable reserve 地质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现行法规政策和市场条件下,采用 现有的技术,通过理论计算或类比的方法算得,从已知煤层中可采出 的煤层气总量。按勘查程度分为控制的和探明的两级。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规范
国土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 2012年9月22日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规范
目 录
第一章 我国油气资源储量管理体系 第二章 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状况 第二章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规范

煤炭储量计算新标准

煤炭储量计算新标准

煤炭储量计算新标准1. 引言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全球各地广泛应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煤炭资源的储量,制定和更新相应的计算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煤炭储量计算的新标准,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2. 传统煤炭储量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在过去的煤炭储量计算中,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经验公式和统计推算的方式。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估算出煤炭储量,但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首先,传统方法的计算依赖于有限的数据样本,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煤炭资源的实际情况。

其次,传统方法未能充分考虑煤炭资源在地质条件、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方面的差异,导致储量估算结果存在较大偏差。

3. 新标准的制定背景为了克服传统煤炭储量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制定新的计算标准迫在眉睫。

新标准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因素:地质条件的多样性、采矿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需求的变化等。

制定新标准的目标是提高煤炭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 新标准的框架结构新标准的制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储量计算的基本原则、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计算模型和方法的选择等。

具体的框架结构如下:4.1. 储量计算的基本原则新标准需要明确储量计算的基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科学性、公正性、可比性、可持续性等。

这些原则将为煤炭储量计算提供指导,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2.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新标准应明确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采集数据的来源、采集时的条件和要求、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步骤等。

合理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是保证储量计算准确性的基础。

4.3. 计算模型和方法的选择制定新标准时需要选择适用的计算模型和方法。

这些模型和方法应考虑到煤炭资源的地质特征、采矿技术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以提高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新标准的应用案例为验证新标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提供一个应用案例。

以某煤矿为例,对其煤炭储量进行计算,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煤矿储量_

煤矿储量_

本规定。

第1.2条 提高煤炭资源回收,是缓和条掘接替紧张、延长矿井寿命、提高
经济效益的有效 措施,也是煤矿企业调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领导要广
宣传提高回采率的重大意义, 提高广大职工珍惜国家煤炭资源的自觉性,形
一种保护资源光荣、浪费资源可耻的社会风 尚,努力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

第1.3条 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工作,要由主管生产的局长、
• 2、 当矿井(露天)的“当年计划年产量”未
达到核定能力时,计算开拓煤量及准备煤量可 采期的公式中,母项应用“核定能力”及“平均月 核定能力”。
• 3、上两项中所指核定能力是指: • 3.1、 已经过核定能力的矿井(露天)。
• 3.2、未核定能力的矿井(露天),以该矿
井(露天)原有设计能力为准。
是煤炭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 五、煤的全硫分:

是存在于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中的硫成分的总
,符号“S”。高硫煤在发电、气化或炼焦用当中,都
会带来很大危害,因之全硫也是煤炭计价的主要指
之一。
• 六、煤的发热量:

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发出的热量。
号为“Q”计算单位为“百万焦耳/公斤”。

1 千卡=4.181 6×10-6百万焦耳
• 七、含矸率:

指煤中粒度全部煤量的百分数
在煤矿实际生产中,要求提供原煤灰分、原煤含矸
原煤全水分等。
矿产资源补偿费

一、开采回采率系数的确定
•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

• 矿产资源补偿费按下列公式计算:
• 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金额=矿产品销售收入×
复杂程度、煤层结构和稳定性、 开采技术条件和经济效果,并 认真核实过去实际达到的回采率水平,具体确定所属矿井工作 面回采率和采区回采率指标,上报省(区)煤炭局(厅)审批 。各矿务局的回采率计划,要 在上报次年生产计划的同时一并 上报,并作为考核各局、矿当年回采率指标完成情况的依据 。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6—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reserves2002-12-17发布 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次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总则4 定义4.1 煤层气4.2 煤层气资源4.3 煤层气勘查4.4 煤层气开发5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5.1 分类分级原则5.2 分类5.3 分级5.4 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体系6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6.1 储量起算条件和计算单元6.2 储量计算方法7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的选用和取值7.1 体积法参数确定7.2 数值模拟法和产量递减法参数的确定7.3 储量计算参数取值8 煤层气储量评价8.1 地质综合评价8.2 经济评价8.3 储量报告附录A(规范性附录)煤层气储量计算参数名称、符号、单位及取值有效位数的规定附录B(规范性附录)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关于储层的基本井(孔)控要求附录C(资料性附录)煤层气探明储量报告的编写要求C.1 报告正文C.2 报告附图表C.3 报告附件前言煤层气是重要的洁净新能源,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油气)准则相衔接的煤层气储量计算、评价和管理规范,可以促进煤层气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于目前没有通用的储量分类标准和计算方法,为规范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和计算,并促进国际交流,根据GBn/T 270—88《天然气储量规范》、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并参考了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SPE)和世界石油大会(WPC)、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以及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等颁布的有关储量分类标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凡报批的煤层气储量报告,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2021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2021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核定煤矿生产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以万t/a为计量单位,年工作日按330d计。

第三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应当逐项核定各主要生产系统(环节)的能力,取其中最小能力为煤矿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核查煤炭资源可采储量、服务年限以及是否具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井工煤矿主要核定提升系统、井下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和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

矿井压风、防灭火、防尘、通信、监测监控、降温制冷系统能力和地面运输能力、选煤厂洗选能力等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要。

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事故,灾害等级升级或工作面回采深度突破1000m的,需重新评估并核定生产能力时,取安全生产系数0.85,且不得增加生产能力。

露天煤矿主要核定钻爆、采装、运输、排土等环节的能力。

防尘、防灭火、供电、疏干排水、边坡防护、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要。

第四条 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所用参数,必须采用已公布或批准的生产技术指标、现场实测和合法检测机构的测试数据。

第二章 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核查第五条 煤矿资源储量核查内容及标准:(一)有依法认定的资源储量文件。

(二)有上年度核实或检测的资源储量数据。

(三)采(盘)区回采率达到规定标准。

(四)安全煤柱的留设符合有关规定。

(五)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符合要求。

(六)上行开采及特殊开采的论证文件。

(七)厚薄煤层、难易开采煤层、不同煤种煤质煤层合理配采。

(八)按规定批准的资源储量的增减情况(注销、报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和转入、转出等)。

(九)无超层越界开采行为。

第六条提高煤矿核定生产能力应有资源保障,核定生产能力后的服务年限应与煤矿设计规范一致。

已完成资源整合、通过能力核增可达到中型及以上规模的煤矿,剩余服务年限不得少于1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 量(333)。
3) 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
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 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 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 细分为3个类型:
第七节 储量计算
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 矿体圈定及块段划分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储量精度估计及其评价方法
基本概念
矿产储量,简称储量,一般是指具有一 定地质研究与控制程度的已查明的矿产 资源。
它是国家和地方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制定国民 经济计划与资源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优化市场 资源配置,实施资源宏观调控,安排矿产勘查 计划、矿山开发与生产计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
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
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新《总则》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
2 基础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
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 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 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 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 资源。
级别可靠程度
2.可行性(技术经济)研究程度
我国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 将之分为: 可行性研究(010) 预可行性研究(020) 概略研究(030)
l 3.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
在我国老的矿产储量分类中根据矿床开发的经济 意义将其分为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
我国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则 分为: • 经济的(100) • 边际经济的(2M00) • 次边际经济的(2S00) • 内蕴经济的(300) • 经济意义未定的(?)
(三)资源量和储量类别的具体划分 1.《总则》(92年)的储量分类
能利用储量:又称表内储量,是指符合当前的工 业技术条件和相关法规、政策,可以被工业开 采利用的矿产储量。
暂不能利用储量:又称表外储量,是指不符合当 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和相关的法规、政策,暂 时不能被经济开采利用的矿产储量。划归这一 类是因为:矿贫、矿薄、难采、难选冶及外部 条件差。
便于全国性的矿产储量统计、规划、平衡,保 证矿产资源合理利用。
(二)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分级依据
1的地质研究可靠程度
对储量的地质研究程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不 同的理解。在我国的储量规范中是指矿体的 局部地段(块段)。根据 1)矿体外部形态要素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2)对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的控制和研究 程度; 3)矿体内部结构要素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新《总则》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
2)经济基础储量 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
收益率,即经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属于经济的, 未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扣除之后为储量)。
又可分为3个类型,与储量中的3 个类型呈 对应关系: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 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划分出不同级别的矿产储量。
我国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 分为勘探、详查、普查和预查4个勘查阶段。
相应的地质可靠程度为:
探明的(001)-勘探
控制的(002)-勘探、详查
推断的(003)-勘探、详查、普查
预测的(004)-
普查和预查
对应关系:低级别勘查阶段不能对应高级别 可靠程度,高级别勘查阶段可以对应一定的低
《总则》(92年)的储量分级
根据储量分级三标准的控制程度的不同:准确、详细、 基本、初步、大致,将储量分为A、B、C、D、E五级。 其中: 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 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 分布在矿山先期开采地段。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D级其用途有: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 设远景规划的储量,对于复杂矿床可作为设计依据。 E级为远景资源。
新《总则》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
3 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
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 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 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 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储量是 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
新《总则》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
1)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即内部收益率介于国家或行业基准收益率与
0之间的那部分,未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有3个 类型: 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 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 控制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一. 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一) 几个概念:
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是现行可采 或潜在可采的天然产出于地壳内或地表的固、 液、气态矿产物质的堆积体(美国矿业局, 1996)。
储量(reserves)已查明且具有现行可开采价 值的那一部分资源量(同上)。
矿产资源总量=能利用的储量+暂不能利用的储 量+尚未发现的资源量
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分级的含义
就是根据矿产资源及储量精确性及可靠程度、 工业用途及技术经济可行性的不同,对矿产资 源及储量所作的详细划分。
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分级的意义
客观地反映了由于不同的观测尺度、勘查技术 手段及其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所获得的矿产 资源在精度和可靠程度上的差别;
反映了国民经济对于具有不同工业用途的矿产 资源和储量的不同要求;
(P187表)
新《总则》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
1 资源量 1) 预测资源量
经预查,依据已有资料分析对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 (334)?,也是资源量的一种,属潜在矿产资源。
2) 内蕴经济资源量 矿产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
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 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 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资源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