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药与进口药

合集下载

国产和进口替莫唑胺胶囊治疗脑胶质瘤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国产和进口替莫唑胺胶囊治疗脑胶质瘤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临床评价】国产和进口替莫唑胺胶囊治疗脑胶质瘤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刁长冬〃,汪雄h2,刘金梅李石军\袁琦朱海霞张玉史琛1〃•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湖北武汉4300222. 湖北省重大疾病精准用药临床医学中心,湖北武汉430022摘要: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替莫唑胺胶囊临床疗效与成本差异,对两者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

方法收集2008年1月一 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治疗过的240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宄,其中符合纳 入标准的脑胶质瘤患者共103例。

其中使用了国产替莫唑胺胶囊进行治疗的患者72例,归为蒂清组:使用了进口替莫唑胺 胶囊进行治疗的患者31例,归为泰道组。

计算2年疾病控制率和生存率,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2年疾 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 F S)及总体生存时间(O S),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两组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

结果蒂清组和泰道组2年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2.8%和67.7°/。

;2年生存率分别为68.10% 丨74.20%:蒂清组和泰道组总费用/2年疾病控 制率分别为2 349.43和为2 307.07;总费用/2年生存率分别为丨821.58和2 104.97。

结论国产替莫唑胺胶囊相对于进口替莫 唑胺胶囊在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药物经济学优势。

关键词:替莫唑胺胶囊:脑胶质瘤;成本-效果比:药物经济学评价:疾病控制率中图分类号:R97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76 (2021) 01-0111-05DOI :10.7501 /j .issn. 1674-6376.2021.01.014Pharm acoeconom ic evaluation of dom estic and im p o rted Temozolomide Capsules in trea tm e n t of gliomaDIAO Changdong'2,WANG Xiong'% LIU Jinmei'2,LI Shijun1,YUAN Qi12,ZHU Haixia12,ZHANG Yu12,SHI Chen1.2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430022, China2. Hubei Province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Precision Medicine for Critical Illness, Wuhan 43002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ost of domestic and imported Temozolomide Capsules, and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carried ou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240 patients with glioma treated in the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8, among them, 103 patients with glioma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mong them, 72 patients treated with domestic Temozolomide Capsules were classified as diqing group. 31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imported Temozolomide Capsules were classified as the Taidao group. The 2-year disease control rate and survival rate were calculated. The 2-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 time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time (OS)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 and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for two groups. Results The 2-year disease control rates in the Tiqing and Taitao groups were 52.8% and 67.7%, respectively, the 2-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68.10% and 74.20%, respectively. The total cost/2-year disease control rates for the Tiqing and Taitao groups were 2 349.43 and 2 307.07, respectively, the total cost/2-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1821.58 and 2 104.9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imported Temozolomide Capsules, domestic Temozolomide Capsules have some advantages in drug economics in treatment of glioma patients. Key words: Temozolomide Capsules; glioma;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disease control rate *收稿日期:2020-07-2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丨7Y F C0909900)第一作者:刁长冬,男,药师,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

(附解说词)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区别-0703

(附解说词)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区别-0703

A+1.80s表示含量均匀度,此值越小越好,代表每片含量均匀,差异小,
唐素芳, 安彦, 陈蕾. 天津药学. 2009; 21(3): 15-18
小结:艾可拓®完胜所有国产盐酸吡格列酮仿制品
盐酸吡格列酮仿制品A
进口原研药
艾可拓®
盐酸吡格列酮仿制品B
VS.
盐酸吡格列酮 仿制品C
盐酸吡格列酮 仿制品D
艾可拓® 杂质含量少 溶出度高 含量均匀度最好 完胜所有国产仿制药
国 产 仿 制 药
艾可 拓®
B C D E F
进口 未检出
未检出
0.06
0.02
0.02
0.08
有关物质及此处的杂质含量
唐素芳, 安彦, 陈蕾. 天津药学. 2009; 21(3): 15-18
艾可拓®溶出度最好,国产各仿制品溶出速度慢
较好的溶出度是保证产品较好生物利用度的先决条件,体外溶出性能与原辅料质
进口原研药精良的原辅料及制作工艺,高标准的质量评价标准,成就优秀的临床疗效
谢 谢 !
10

制作工艺:不同制作工艺,溶出过程不同,导致临床使用中起效快慢不一
原研药和仿制药,质量决定疗效
原研药久经考验、质量更有保障

质量执行标准高 研究和临床试验时间长,规模大,疗效及安全性经过验证
专利保护期内广泛、长期使用,在实践中得到了确切考察,疗效及安全性有保障
原研药与仿制品质量差异对患者的影响.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09;30(1):1 谈原研药与仿制药的不同. 北方药学. 2011;8(8):83-84
唐素芳, 安彦, 陈蕾. 天津药学. 2009; 21(3): 15-18
艾可拓®杂质含量最少,国产各仿制品杂质含量层次不齐

“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最新评价分析

“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最新评价分析

“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我院的影响分析介于当前医疗市场的主要问题,国家前几年先后推出医药分家,药品零加成等政策,但我国医疗市场的主要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

然而最近两年医药行业新词汇,比如“4+7”、“带量采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层出不穷,时而占据新闻头条,渐渐进入大众视线。

本文笔者就当前医疗市场新改革政策展开简单的解读和分析,希望能给临床医生普及相关知识,响应政府决策,解除困惑,促进更科学、更合理的用药。

在2018年11月15日这一天,《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正式公布,采购目录共31个品种。

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的范围包括了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7个副省级城市——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共11个城市,业内称为“4+7”带量采购政策。

“带量采购” 指的是在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开展招投标或谈判议价时,要明确采购数量,让企业针对具体的药品数量报价。

大家可以简单认为,带量采购就是大型“团购”活动,明确采购量,低价者中标,带量采购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市场化竞价,通过降低采购药品的价格,提高成交数量,起到以量换价的作用。

“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本质上是“以价换量”的集采模式,以60%~70%的市场份额,锁定一定期限(比如12月甚至36个月),换取药品的最低价,从而降低医保支付额度和压力。

发展到了2020年,为解决各地价格不平衡等问题,“4+7”带量采购已发展从11个城市扩围到25个省份,从一家中选企业扩展为三家。

“4+7”政策主要是针对“仿制药”,而不是“原研药”,所以参与“4+7”的前提是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否则不能进入集采范围。

这里需要明确三个概念:原研药指原创性的新药,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层层筛选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才得以获准上市。

需要花费15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和数亿美元,目前只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才有能力研制。

在我国,“原研药”主要是指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进口药;仿制药是指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不管如何服用)、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它具有降低医疗支出、提高药品可及性、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对药品研发的影响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对药品研发的影响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对药品研发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5-06T05:55:30.085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1月第2期作者:雷小妹[导读] 中国的药品注册管理始于1963年颁布的几项药品管理条例雷小妹身份证号码:45032219880928****摘要:中国的药品注册管理始于1963年颁布的几项药品管理条例,要求药品必须经过批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药品注册管理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药品注册改革已经开始。

中国的药品注册主要分为五类: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药、天然药品和进口药品。

本文所说的药品注册改革,是指化学药品的注册和分类改革。

药品注册改革从药品注册分类改革、药品申请数据改革、药品上市许可证制度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制度四个方面入手,对我国医药行业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制药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消费者和政府。

关键词: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药品研发;影响 1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的重要变化 1.1 分类依据改变,注重临床价值在旧版《申购药品管理法》的注册过程中,分类库对创新的要求很高,对化学方法的研发和生产更加重视。

修订后的注册规划基础不仅对创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对临床价值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1-2.3类的描述可以发现,新注册处强调化学品必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益,所有企业都应将临床优势作为化学品研发和生产维持的重要指标。

和国际发展的步伐。

在化学品方面,按性质和燃烧可分为仿制药和新药。

新药尚未上市。

根据药物的来源,新药可分为改良药和新药。

新药重视新药的药理作用、成分和生产,强调药物必须具有相当的临床价值。

新开发的药物应在原有活性成分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改进,充分体现药物的“好”特性,即与传统药物相比,新药应具有显着的优势和特点。

仿制药可分为在中国销售的仿制药、在国外销售但不在中国销售的仿制药和在中国销售的非处方药。

1.2 降低新药限量,增加壁垒随着药品目录的修订,化学药品的新定义发生了变化。

原研药、仿制药、原料药有何区别

原研药、仿制药、原料药有何区别

原研药、仿制药、原料药有何区别所谓原研药,就是正版药,是指原创性的药物,是在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做层层筛选和严格的临床试验后,得以获准上市的药物。

从一般情况来看,原研药所花费的研发时间比较长,以目前的原研药实践为例做分析,一般周期为5~15年,投入的成本通常都大得惊人。

原研药上市一般需要经历如下步骤:(1)立项,这是原研药上市的基础环节之一,一般消耗周期为4个月左右。

(2)临床前研究,主要指的是基础资料的收集,这个过程一般为9~24个月。

(3)临床研究申请,这个环节是原研药研发过程中必须要强调的内容,一般的周期在1年以上。

(4)临床试验批件。

(5)临床研究,主要指的是药物的临床试验效果研究,一般的周期是3~5年。

(6)生产申请,在临床研究的基礎上总结药物实效,并基于药物的具体效果提出生产申请,一般的周期为1年以上。

(7)受理通知书后的审核与现场考察,主要是确定药物生产的安全性。

(8)获批生产上市,一般的时间周期是6个月。

(9)监测期,即对出售药物的临床效果等进行监测,以此来收集更加广泛的药物数据。

从原研药的生产步骤入手做分析可知,原研药生产环节众多,且各个环节都会有巨大的成本消耗,所以原研药在刚刚进入市场的时候,其价格比较高。

原研药受到专利的保护,当专利到期之后,其他公司就可以申请制造并销售这类药,这就形成了仿制药。

“仿制药”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相同的规格,相同的给药途径,还与原研药有相同的通用名。

仿制药复制原研药的主要分子结构,省时省资省力,研发成本低,故价格上一般会比原研药便宜许多。

但仿制药与原研药一样要经过程序化审批,是法律认可的药品,疗效也相当。

在《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中,徐峥饰演的药贩子所售卖的印度仿制药便是原研药格列卫的仿制药。

很多患者会疑惑,仿制药会不会存在质量问题?对此,美国FDA规定,仿制药必须和它相仿的专利药在“有效成分、剂量、安全性、效力和作用以及针对的疾病上完全相同”。

正大天晴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与进口恩替卡韦的专利之争

正大天晴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与进口恩替卡韦的专利之争

正大天晴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与进口恩替卡韦的专利之争正大天晴公司持续专注于肝病健康领域,已有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名正阿德福韦酯胶囊等多个肝病产品面世,并且在国内肝病治疗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正大天晴公司在国内推出首仿新一代抗乙肝病毒药物“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于2010年正式上市。

上市不久,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以其良好的抗病毒疗效和亲民的价格赢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欢迎,打破了跨国企业在慢性乙肝抗病毒领域的垄断。

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上市3年即在抗病毒市场占有率达到37.5%,仅次于原研厂家。

2014年,“润众”实现销售21.7亿元。

恩替卡韦的前世今生恩替卡韦是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原研药,具有病毒抑制作用强,耐药率低等特点,一经上市,即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但近40元/日的高昂治疗费用,让国内更多的乙肝患者望而却步。

在恩替卡韦上市后,国内众多生产厂家纷纷投身于仿制行列。

正大天晴的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作为首个进口恩替卡韦仿制品,不仅填补了国产恩替卡韦的空白,更是以独有的工艺和高性价比优势,给国内乙肝患者带来希望。

目前,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的日治疗费用在20元上下。

年轻药企PK跨国巨头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施贵宝公司的关注,后者认为其侵犯了200510128719.4号、名称为“低剂量艾替开韦制剂及其应用”的中国发明专利。

面对质疑,正大天晴公司不甘示弱,不仅直面应诉,而且还提起反诉,应对国际巨头的“挑衅”,于2013年12月上诉北京高院。

正大天晴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大天晴拥有企业内部严格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早在正大天晴启动“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研发之际,正大天晴就对涉诉专利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并通过避开对方专利设计方式,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合成工艺路线和制剂。

正大天晴分析认为,百时美施贵宝的恩替卡韦并未取得化合物专利,只是还存在着大量的周边专利,仿制只要采取正确的专利策略就可以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为患者及时提供质优价廉的药品。

什么叫原型药,原研药,创新药,me-too药,仿制药,新药,特药,新特药,专利药(专业研究)

什么叫原型药,原研药,创新药,me-too药,仿制药,新药,特药,新特药,专利药(专业研究)

中国创新药咨询与服务先锋CRO 新药审批流程及审批时间一. 原型药原型药物:随着对生理生化机制的了解,得到了一些疾病治疗的突破性药物,这些药物不仅在医疗效果方面,而且在医药市场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这些药物通常被称为原型药物(prototype drug)。

随之出现了大量的"me-too"药物。

二. 原研药原研药:即指原创性的新药,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层层筛选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才得以获准上市。

需要花费15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和数亿美元,目前只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才有能力研制。

在我国,“原研药”主要是指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进口药。

三. Me - too”药物"me-too"药物:特指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其药效和同类的突破性的药物相当。

这种旨在避开“专利”药物的产权保护的新药研究,大都以现有的药物为先导物进行研究。

研究的要点是找到不受专利保护的相似的化学结构,这种研究有时可能得到比原“突破性”药物活性更好或有药代动力学特色的药物。

【例】最早治疗胃溃疡,是用胃舒平中和胃酸,此疗法治标不治本。

后来科学家发现:人体中的胃组胺H2受体一旦激动,就会分泌胃酸。

科学家因此发明了西米替丁药,阻断胃组胺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使溃疡逐渐愈合。

此药一上市,就受到广泛追捧,科学家稍稍改变了西米替丁的化学结构,开发出了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胃药。

这些后来的派生药,就被人称为Me-too药。

四. 新药(NewDrugs)新药(New Drugs):系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但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以及增加新适应症的注册申请获得批准后不发给新药证书(靶向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除外)。

新药经申请、检验、审评、生产现场检查合格后,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审核发给新药证书,申请人已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具备生产条件的。

Am04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分类指导意见

Am04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分类指导意见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分类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推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现对品种的分类情况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原研进口上市品种。

无需开展一致性评价,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核确定发布后,可选择为参比制剂。

二、原研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上市的品种。

原研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上市的品种,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核确定发布后,可选择为参比制剂。

三、进口仿制品种。

(一)上市前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申报和审评的,由企业提交申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事项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接收资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审核并提出意见,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二)上市前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申报和审评的,需按有关规定开展一致性评价。

四、国内仿制品种。

上市前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申报和审评的,按照上述第三条第一款规定的程序执行;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申报和审评的,需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一致性评价。

五、改规格、改剂型、改盐基的仿制品种。

需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中改规格药品(口服固体制剂)评价一般考虑》《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中改剂型药品(口服固体制剂)评价一般考虑》《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中改盐基药品评价一般考虑》等指导原则开展一致性评价。

六、国内特有品种。

由企业选择可重新开展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有效性,并参照《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试行)》提交申请,后续审核通过后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企业未选择重新开展临床试验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公布其缺乏有效性数据,不建议使用。

七、遇有重大技术性问题和分歧意见,召开专家委员会论证。

关于进一步做好289基药目录中国内特有品种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为落实总局《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2017年第100号)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国内特有品种的评价工作,我办梳理了289目录中的国内特有品种,初步形成了特有品种名单(见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制药与原研药疗效上-存差异
到今年年底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将完成75个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拟全面提升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随着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鼓励首仿药等政策的出台,一批质量低下,重复率高的仿制药将被市场淘汰。

目前中国医药市场有97%的份额被仿制药占据,药品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成为整个行业的短板,国内药企在仿制药领域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仿制药都没有临床数据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仿制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无临床数据
目前国内仿制药一般是针对化合物专利过期的外资或合资“原研药”而言,企业通过开展相同化合物的仿制生产,力图制造出安全性、有效性相同的药品。

但实际上,被仿制的原研药与仿制药之间的疗效差异是不能回避的。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对于部分国内制药企业来说,其参照的仿制药标准就不完整、规范,有些甚至是依照其他仿制药的标准来生产的,不可避免的与原研药在安全性、有效性差距巨大。

而原研药通常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疗效性和安全性已经被临床医生认可,但仿制药由于没有临床实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一般不会被医生推荐。

我国仿制药生产一直被“只仿药,不仿工艺、流程及晶型”难题困扰,虽然掌握原研药的化学成分、原料药、辅料等信息,但是对于原研药通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特殊工艺、质量控制流程,以及化合物晶型等关键技术节点重视程度不够。

以原研药甲磺酸伊马替尼为例,这一针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所研制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使这一致命血液肿瘤转变成为可控的慢性疾病。

随着此药的仿制品在中东、印度等地区的上市推广,关于仿制药疗效一致性的讨论日趋激烈。

甲磺酸伊马替尼原研药化合物采用β晶型,在140℃以下热稳定性好,同时不易吸潮、变质且流动性好,易于运输存储,从而保证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其十多年的临床应用中也证实了β晶型的明显优势。

但由于工艺、晶型专利,尤其是成本的限制,在中东地区上市的甲磺酸伊马替尼仿制药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选用低稳定性、吸水性很强的α晶型,这就可能导致遗传毒性物质的产生,其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也严重缺乏。

相关数据显示,90%以上的甲磺酸伊马替尼仿制药无法满足药品制造国际标准,安全性尚且不能保证,等效性就更需要进一步完善,仿制药的上市反而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获益。

仿制药与原研究治疗效果存差异
就目前国内仿制药而言,其与外资或合资原研药之间的价差历来是热议的话题之一,此次“质量一致性评价”也寄希望通过推出安全性、有效性都达到一定程度的仿制药,降低患者、医疗机构所承担的医疗负担。

目前仿制药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一些仿制药也在搞买赠促销活动,但实际算下来比原研药便宜不了太多。

而在疗效方面,仿制药出现副作用的比例可能要比原液药高很多。

以格列卫为例,迄今为止最大型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一线治疗药物研究“IRIS”8年结果表明,该药治疗CML患者最佳主要分子学缓解率为86%,总生存率达85%,疗效显著且耐受性好。

2011年EHA报道了一个研究显示,伊拉克为评估是否可以用较低价格的格列卫仿制品替代格列卫,设计并实施了格列卫换用仿制品的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126名CML慢性期患者,在服用该药获得CHR之后,换用α晶型仿制药治疗,3个月后,就有17%的患者疾病进展到晚期;6个月后,又有16%的患者丧失疗效。

基于这个研究,著名的药物经济学专家Botteman等人,对患者进行生存模型分析,换用仿制品的患者平均1.58年就出现疾病恶化,而继续原研药治疗的患者14.51年无疾病进展。

与此结果类似的是,接受格列卫原研药治疗的患者平均质量调整生存年长达13.44年,α晶型仿制药治疗最好和最差的情况下分别为9.57和1.80年,患者QAL Y降低达3.87-11.64年,该研究也在2012年的欧洲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ISPOR)年会上进行了报道。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说明,工艺、质量控制和晶型达不到一定标准的仿制药不能很好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反而可能延误患者的病情,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失去改善生活质量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