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南齐各州地图(上)

合集下载

南北朝北魏各州地图

南北朝北魏各州地图

可点击“编辑” - “显示比例”进行放大查看
北朝魏-并州、肆州、恒州、朔州、汾州(公元497)
北朝魏-河州、凉州、郭煌镇(公元497)
北朝魏-司州、豫州、荆州、洛州、东荆州、东豫州、南兖州(公元
北朝魏- 武川镇、御夷镇、怀荒镇、柔玄镇、抚冥镇(公元497)
497)
北朝魏-相州、冀州、幽州、平州、瀛州、安州、定州、营州(公元497)
北朝魏-兖州、青州、齐州、徐州、南青州、济州(公元497)
北朝魏- 雍州、豳州、夏州、华州、泰州、东泰州、泾州、岐州、西安州、伏野镇、博骨津镇(公元497 )
VMIWfra

1'«

J3w<*
>*Kt
α

ΛT<
F⅛*il∙√
P 川
Ul

*
r
Λ,
C-J
<*<<
Λ*∣

7
嘶'
安附近
:

J/
N
沃、
W
"宕
*
S M 了2
■ ■
UZ
t V
XRIB Y J SH ^>w ・ ∕ψ^gpC

4ΛO ∙ 1州(IM I P^⅛r ς∕
• √l 飙嗨"・1

! V

西
Γ \. ( > ■
V
、 N ([J 2≡J5 .、⅛-
._《1
∙‰t I
/ ♦ ♦ A
F«® <
<≡S。

三国时期州郡地图全图

三国时期州郡地图全图

三国时期州郡地图全图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

1、曹魏疆域: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

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

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

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2、蜀汉疆域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

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

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

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

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东吴疆域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

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

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

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

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扩展资料:三国时期县、郡、州的由来:1、县的含义分为三个阶段。

县鄙之县:西周时的“县”指的是国都之外的郊区,与“鄙”同义。

县邑之县:春秋中后期,楚国最早出现了作为行政单位但长官世袭的县,与邑(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同义。

郡县之县:由于《史记》的记载,人们通常认为公元前688年,秦武公设置的邽县(今甘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东)是最早的建制县。

各朝代疆域地图

各朝代疆域地图

各朝代疆域地图夏
夏朝地图

商朝疆域图
西周
西周疆域图
春秋
春秋疆域图
战国
战国疆域图

秦朝疆域图
西汉
西汉疆域图
东汉
东汉疆域图
东汉西域图
三国
三国疆域图
西晋
西晋疆域图
西晋八王封国疆域图
东晋
16国疆域图
16国疆域图
16国疆域图
16国疆域图
16国疆域图
东晋后赵疆域图
南北朝
宋与北魏疆域图
齐与北魏疆域图
梁与东魏、西魏疆域图
陈与北齐、北周疆域图

隋朝疆域图

唐总章二年(669年)疆域图
唐朝疆域图
唐朝疆域图
东突厥
五代
五代十国前期疆域图(914)
五代十国后期疆域图(943)
后梁疆域图(911)
后唐疆域图(934)
后晋疆域图(943)
后汉疆域图(949)
后周疆域图(959)
北宋
北宋疆域图(1111)
北宋、辽、西夏疆域图(1111)
南宋
南宋、金、西夏、西辽疆域图(1142)
南宋、金、西夏、西辽、蒙古疆域(1208)
南宋疆域图(1208)
元朝
蒙古疆域图(十三世纪初)
元朝疆域图(1330)
蒙古帝国疆域图(黑白)
蒙古帝国疆域图(彩色)
明朝
明朝疆域图(1438)
清朝
清朝疆域图(1820)
清朝疆域图(1908)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疆域图。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

辽金时期
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朝行政区划大体上是道、府 县三级。共有5京、6府,156州309县。辽分5个道,每个 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合称 五京道:上京道、东京道、中京道、南京道、西京道。
金行政区域实行路、府、县三级管理,路为一级行政区。 西夏等为其属国。金采宋制,曾分境内为17路、20路,分 别置于皇统二年和大定二十九年。泰和五年金章宗并临潢 路于北京路,是为19路。路下辖府、州,府、州下领县。 泰和五年时,金国境内有府、州179,县683。
东晋南北朝
东晋政区袭承西晋,也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是其州郡 越分越多,辖区缩小。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 偏安江左,宋、齐、梁、陈先后承袭,社会局势一直不安 宁,北方在十六国统治之下更是兵戈扰攘,各国在统治所 及的较小区域中分置了许多州,并且变幻无常,州制又陷 于混乱。
据《通典·州郡典》等记载,东晋时南方有十多个州,南 朝宋、齐时增至20多个州,到梁朝后期竟增至一百零七州。 以疆域相差无几的南朝陈国和三国吴相比较,陈国的州数 是吴国的16倍。北魏统一北方后,太武帝真君元年(440 年)有实州15,孝文帝太和中增至38州,太和末年则达80 余州。至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方的州竟达211个。 州置如此之滥,郡、县的设置也就可想而知,据《南齐 书·州郡志》记载:南朝后期的郡达380余个。真是“百室 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
西晋
西晋行政区划,继续承袭了东汉末年奠定的州、郡、县三 级制。晋武帝结束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乱,于是对天下 州郡重新进行合并划分,但是基本保留了三国的州制,对 于原蜀汉和辽东等较难管控的地区实行进一步的划分,建 立了十九个州。但是西晋的统一十分短暂,仅三十多年后 就面临灭亡的局面,在此期间又分出了两个州,最终灭亡 时共有二十一州。

地图上的南北朝(14幅地图)

地图上的南北朝(14幅地图)

地图上的南北朝(14幅地图)汉末三国时期,华夏大地战乱频繁,最终蜀汉灭于曹魏,东吴灭于西晋,天下归于一统。

然而好景不长,西晋仅仅持续了51年(若从灭东吴统一全国始为37年),北方又陷入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混乱状态。

虽然前秦短暂统一北方,但在淝水之前秦战败于东晋后,北方再次四分五裂。

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珪在牛川称王,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称帝,建立北魏。

南方的东晋也叛乱不断,桓玄篡晋,废帝自立。

大将刘裕平定桓玄之乱,匡扶晋室,因功掌朝政大权。

东晋偏安江南,不忘北伐,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等先后北伐未能成功。

公元409年,南燕慕容超纵兵掠淮北,刘裕率军北上,破南燕都城,收复青州、兖州。

之后,刘裕又向西收复巴蜀,趁后秦内乱时,出兵攻克洛阳、长安,灭亡后秦。

但坐镇朝廷的刘穆之病故,刘裕怕大权旁落,匆匆返回建康。

留守长安的晋军内讧,夏主郝连勃勃趁机夺取关中。

刘裕北伐势如破竹,使东晋似乎看到了光复中原的希望之光。

掌握朝廷军政大权的刘裕威望如日中天,野心越来越大。

420年,刘裕废恭帝自立,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公元396年,北魏败北燕,将关东地区收入囊中。

公元427年,北魏攻破夏都统万城。

之后又向北奔袭漠北,大破柔然。

公元430年至439年,北魏夺取关中,并先后灭夏、北燕、北凉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

至此,刘宋和北魏南北对峙,中国历史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北朝(386-581)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朝(420年-589年)有宋、齐、梁、陈四朝。

南朝因嫡传华夏之正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奉南朝为正统。

史书将南北朝起始时间定于公元420年,是因为北魏拓跋珪称帝早于刘裕,尽管当时北方还没有统一。

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吸取东晋灭亡教训,重用寒门,压制豪门世族,推行土断等。

宋文帝继位后,继续推行刘裕的治国方略,整饬吏治、兴修水利、轻徭薄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力日强,史称“元嘉之治”。

中国宋魏地图及其说明

中国宋魏地图及其说明

中国宋魏地图及其说明张书林编辑宋魏时期图说420年刘裕受晋禅称帝,是为南朝宋朝,传至479年禅于齐。

北朝始于鲜卑拓跋氏的魏,原先是十六国时的代国,338年称王建号,376年为前秦所并,386年复国,同年改号魏,398年称帝。

439年灭北凉完成北方统一,史称北魏。

传至534年,分裂为东西二魏。

本图以449年为准,南朝为宋元嘉二十六年,北朝为魏太平真君十年。

其明年,南北爆发大战,从此南朝转衰,北朝转盛。

其时宋都建康,有州十八:扬治建康南徐分西晋扬州江南置,治京口徐治彭城南兖分西晋徐州淮南置,治广陵南豫分西晋扬州江南置,治姑熟豫分西晋扬州淮南置,治寿春江治寻阳青改东晋末北青置,治东阳冀分青州置,治历城荆治江陵湘治临湘雍分西晋荆州北境置,治襄阳梁治南郑秦分梁州置,寄治南郑益治成都宁治味广治番禺交治龙编《宋书·州郡志》所载凡二十二州,二百七十余郡国。

其兖、司、郢、越四州皆元嘉末年以后所置,故与此不同。

元嘉时郡国数不详,图中仅画出一部分。

魏都平城,太行山右为司、肆、并、东雍、东秦等州,山左为冀、相、定、幽、平、营等州,河南为洛、豫、荆、兖、济等州,关右为雍、华、秦、泾、渭等州。

又置镇于边境,有敦煌、凉州、高平、薄骨律、统万、沃野、怀朔、柔玄、怀荒、抱罕、武都、御夷等镇。

镇将统兵屯戍防御,主一方城隍仓库守土之责,与刺史同。

其时魏之西界包有焉耆、鄯善。

焉耆于448年攻下,鄯善于445年攻下,“赋役其民,比于郡县”,置西戎校尉以镇之。

东界止于辽西,辽东之地则于十六国后期已为高句丽所占有。

东北境外为契丹、库莫奚、地豆于、乌洛侯、失韦、豆莫娄、勿吉。

漠北为柔然、高车、契骨。

西域则高昌为北凉沮渠氏之裔所据;乌孙南迁,其故地为匈奴后裔悦般所据;仍有疏勒、龟兹、于阗、且末等。

青藏高原东北部为吐谷浑地,迤南为党项、白兰羌,西南则为宝髻、象雄、女国等。

宋之东南海上,仍为朱崖洲、夷洲。

南北朝历史大事记(网络版本)

南北朝历史大事记(网络版本)

南北朝历史大事记(网络版本)南北朝历史大事记(网络版本)一、刘宋南朝(420-479年)420年:刘裕于东晋崩溃后称帝,建立刘宋,开启南北朝时代。

422年:攻灭东晋最后一方离殇帝,统一南方。

424年:刘裕去世,继位的文帝实行文治政策,稳定刘宋政权。

432年:文帝去世,废太子,立刘劭为帝,引发内乱。

453年:刘劭被袁粲废黜,刘义符登基,是为孝文帝。

464年:孝文帝去世,废太子刘子业,立刘子弼为帝。

479年:刘子弼去世,刘宋灭亡。

二、南齐(479-502年)479年:齐武帝刘昱建立南齐。

502年:南齐灭亡,南梁政权建立。

三、南梁(502-557年)502年:南齐灭亡,朱异称帝,建立南梁,开启五梁时期。

557年:南梁灭亡,南陈政权建立。

四、南陈(557-589年)557年:南梁灭亡,陈霸先称帝,建立南陈。

569年:侵占北方,灭北齐。

577年:侵占北方,灭北周。

589年:南陈灭亡,开启隋朝统一中国时代。

五、南齐时期重要事件:- 南齐是唐朝之前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南朝政权。

- 齐武帝刘昱是南齐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改革政策,兴修水利,提倡农桑,为南齐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 南齐时期文化繁荣,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如谢灵运、萧统、王僧虔等。

六、南梁时期重要事件:- 朱异是南梁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法制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南梁政权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 宋弘文是南梁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是梁武帝之子,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被誉为“南朝文学第一家”。

七、南陈时期重要事件:- 陈霸先是南陈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改革政策,加强军事力量,对北方进行了多次战争,扩大了南陈的领土。

- 南陈时期文化繁荣,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和音乐家,如陆机、萧统、谢灵运等。

附件:1、附件一、南北朝地图2、附件二、南北朝各政权世系图法律名词及注释:- 文治:指以文化教育和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进行治国理政。

中国历史上最乱的南北朝、五代十国太杂,掌握这些就容易记住啦!

中国历史上最乱的南北朝、五代十国太杂,掌握这些就容易记住啦!

中国历史上最乱的南北朝、五代十国太杂,掌握这些就容易记住啦!南北朝、五代十国与春秋战国一样,是中国的两个大分裂时期。

南北朝大致分界图南北朝,分为南朝和北朝。

南朝依次是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其中刘宋是南朝四个朝代存在时间最久的,共60年;北朝依次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五代是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

十国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北汉。

要熟练记住南北朝、五代十国,我们就需先了解下其中的情况,掌握来龙去脉,以便加强记忆。

后面我们将给大家整理分享记忆诀窍,也欢迎朋友们补充。

一、南北朝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对峙长达169年,介入晋朝与隋朝之间。

南北朝前面为东晋十六国,后面为隋文帝杨坚建立的隋朝。

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是中国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开启了胡人政权逐鹿中原的先例。

南北朝其实都有好几次统一的机会,前秦统一北方,刘裕北伐,北魏统一北方,北周统一北方,这么四次机会。

最后,随朝统一也是经过,宇文泰宇文邕两个强人铺路,杨坚最后瓜熟蒂落,统一天下。

南北朝形成之前(东晋十六国)南朝作为汉族政权和东晋的延续,其各朝皇族主要是士族或次级士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士族或次级士族等担任。

北朝则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朝代。

北魏皇室多为鲜卑族。

而鲜卑皇室也逐渐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

后来,北朝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

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其军力比较强盛。

由于其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以及统治者为鲜卑化汉人的原因,使得北齐主要提倡鲜卑文化。

北周在立国时鲜卑军不如北齐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人尽量消除胡汉隔阂。

南北朝后期形势简图总的来说,南北两朝都挺乱,北面五胡乱华中汉化,而南面就四个字:阀、腐、乱、僭——其实就是文化退却,或说停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