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怎么划分的呢【健康必备常识】

合集下载

多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多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多层 螺 旋 C T诊 断 不 同 程 度 冠 状 动 脉 狭 窄 的 临 床 价 值
邵 维 霞 楚 文彬 李 宏 文 ( 甘 肃省 武威 市第二人 民医院 C T室 甘 肃 武威
7 3 3 0 0 9 )
【 摘 要】 目的 : 探究对不 同程度 的冠状动脉狭窄进行 多层螺旋 c T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 法: 选取我院 2 0 1 2 年 9月至2 0 1 3 年 6月收治入院 的冠 心病疑似 病例 8 4例, 对其进行 多层螺旋 C T冠状 动脉 的成像检查 诊断, 同时与常规 的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 比, 观察 多层螺旋 C 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度 、 诊断准确率 以及特异性。结果 : 成像 诊断结果 显示,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 、 中、 重度 患者 的狭 窄测量敏感性分别 为 6 6 . 4 %、 7 4 . 0 %、 8 9 . 4 %, 诊 断准确 率分别为 9 3 . 3 %、 9 4 . 4 %、 9 5 . 4 %, 特异 性分别为 9 8 . 6 %、 9 7 . 7 %、 9 7 . 6 %%。结论 : 对不 同程度冠状功脉狭 窄的患者进行 多层螺旋 C T检查有 明显的准确 率高低趋势 , , 具有较 为显著的临床价值。 【 关键词】 冠状 动脉狭 窄;多层螺旋 C T ; 不 同程度 ; 诊断价 值 【 中图分类号 】 1 1 7 2 2 . 1 2 【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1 0 0 4— 4 9 4 9 ( 2 0 1 4 ) l 0— 0 1 l 5 ~ 0 2

比较见表 1 , 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
表1 一般情况 比
1 . 2方法 米 索组 : 米索前列醇 1 片( O . Z n i g / 片) , 生理盐 水浸湿置 于阴道后 穹窿处 , 并 告之患 者可能出现下腹 轻微 坠胀 , 嘱减少 活动 3— 4小 时后 取 I U D 。对照 组 : 取I U D 前不使用任何药 物。 1 . 3宫颈软化效果判定 ①宫颈软化好 : 宫 明扩 张, 用 4号扩张器可无 阻力出入宫颈 内1 2 1 ; ②宫颈软化 中, 宫 口未开 , 但 使用探 针可 无阻力 自由出入 宫颈 内 口; ③ 宫 颈软化 差: 宫 口未开 , 且探针通 过宫颈内 口有阻力。 1 . 4统计学处理 采用 t 检验及 x 检验 。 2结 果 2 . 1 两组取 I U D情况 比较 两组各有一例 I U D嵌顿于肌 层紧密未 能取出 , 一月后 转 入上级医院行宫腔镜取 I U D, 其 他比较见表 2 , 两组 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P< 0 . O 1 ) 。 表2 两组取 I U D情况比较

CT对不同程度心脏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CT对不同程度心脏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CT对不同程度心脏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吴兰萍;王枫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下旬刊)》
【年(卷),期】2011(024)001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128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狭窄检查的患者,检查前均对每一患者进行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和对比. 结果:128例患者心率均控制在75次以下,共有112例患者图像质量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所有患者均留置套管针,无一例渗漏,无一例过敏.结论:64层CT对冠脉动脉的可评价率高,对诊断轻、中、重度冠动脉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且各百分率有随冠动脉造影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且发现排除性指标优于诊断性指标.
【总页数】1页(P23-23)
【作者】吴兰萍;王枫
【作者单位】274400,山东省曹县县立医院;274400,山东省曹县县立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3
【相关文献】
1.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J], 王建
2.多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研究 [J], 张薇;杨川;庞文跃;孙英贤;侯阳
3.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J], 张锐
4.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J], 张锐;
5.CT对不同程度心脏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J], 吴兰萍;王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脉病变分级

冠脉病变分级

冠脉病变分级1988年美国ACC/AHA根据PCI的成功率和危险性,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B、C三种类型,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分型标准(见表1)。

其中B型病变分为两个亚型,仅有一种病变特征为B1型病变,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变特征则为B2型病变。

表1 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冠状动脉病变分型病变特征A型病变B型病变C型病变病变范围局限性,<10mm 管状,10-20mm 弥漫,>20mm病变形态同心性偏心性————是否容易接近容易近段血管中度弯曲近段血管极度弯曲是否成角不成角(<45。

)中度成角(>45。

但<90。

)严重成角(>90。

)病变外形管壁光滑管壁不规则————钙化程度无或轻度中重度————闭塞程度非完全闭塞完全闭塞<3个月完全闭塞>3个月病变部位非开口部开口部————分支是否受累无需要导丝保护的分叉病变有不能保护的大分支血栓形成无有————静脉旁路移植血管————- 脆性退行性病变成功率>85% 60%-85% <60%危险性低中等高近年随着器械的改进和术者经验的积累,尤其冠状动脉支架的广泛应用,PCI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下降,按上述分型预测PCI成功率和并发症的价值有所下降。

目前,将病变分为低、中、高危险性(见表2)。

表2 病变的危险度分级低危险中危险高危险孤立性短病变(<10mm)管状病变(10-20mm)弥漫性病变(>20mm)对成性病变偏心病变瘤样扩张非成角病变中度成角(>45。

但<90。

)重度成角(>90。

)近段无弯曲近段轻至中度弯曲近段严重弯曲管壁光滑管壁不光滑非完全闭塞完全闭塞<3个月完全闭塞>3个月,有桥状侧枝非开口病变开口病变左主干病变未累及大分支需要导丝保护的分叉病变有不能保护的大分支不存在血栓少量血栓大量血栓或静脉桥退行性病变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即TIMI分级,原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像学分级,现常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流状况的评价。

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冠状动脉狭窄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也是导致心脏疾病发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冠脉造影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位置,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却一直缺乏统一和标准化,导致不同医疗机构或医生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差异性。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对现有的评判标准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和客观的冠状动脉狭窄评估方式,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冠心病的治疗和管理。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推动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的统一和标准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介绍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文章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在正文部分,将从冠脉造影的重要性、冠脉狭窄的诊断方法以及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的重要性,展望其应用前景,并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归纳。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的相关知识,并对其应用和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冠脉造影术中狭窄的评判标准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有效的诊断依据,从而提高冠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同时,通过对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的研究,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和参考,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进展和临床应用。

2.正文2.1 冠脉造影的重要性冠脉造影是一种重要的心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

通过冠脉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形态特征和血流情况,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疾病常识】 冠状动脉病

【冠心病疾病常识】 冠状动脉病

冠状动脉病的症状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

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

发生在冠状动脉上的动脉粥样硬化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Atherosclerotic)。

它是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肌壁外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近侧段之所以好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它比所有器官动脉都靠近心室,因而承受最大的收缩压撞击。

再者,冠状动脉血管树由于心脏的形状而有多数方向改变,因此亦承受较大的血流剪应力。

好发部位:据我国的尸检统计资料,病变的总检出率、狭窄检出率和平均级别均以前降支最高,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

性别差异:20~50岁病变检出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60岁以后男女无明显差异。

病变特点病变特点: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多在近侧段,且在分支口处较重;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性分布,随着疾病的进展,相邻的斑块可互相融合。

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形,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

有时可并发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

根据斑块引起管腔狭窄的程度可将其分为4级:Ⅰ级,管腔狭窄在25%以下;Ⅱ级,狭窄在26%~50%;Ⅲ级,狭窄51%~75%;Ⅳ级,管腔狭窄在76%以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伴发冠状动脉痉挛,痉挛可使原有的管腔狭窄程度加剧,甚至导致供血的中断,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的心脏病变(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可成为心源性猝死的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一系列心、脑血管病的基础,以下我们就来简单的讲述一下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理。

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当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活性氧(ROS)等自由基氧化后叫着“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简称“Ox-LDL”,他就会进入血管壁,1.Ox-LDL损坏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并且让内皮细胞间隙变大;2.Ox-LDL刺激单核细胞游走进入血管壁;3.OX-LDL被巨噬细胞以及血管的平滑肌细胞的受体所吞噬,----形成泡沫细胞,4.Ox-LDL使上述两种泡沫细胞坏死崩解,形成糜粥样坏死物,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冠脉病变评分

冠脉病变评分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冠脉Gensini 评分
狭窄程度评分病变部位评分
01 %〜25 %1左主干5
26 %〜50 %2左前降支或回旋支近段 2.5
51 %〜75 %4左前降支中段 1.5
76 %〜90 %8左前降支远段 1.0
91 %〜99 %16左回旋支中、远段 1.0
全闭32右冠状动脉 1. 0
小分支0. 5
,每位患者的积分为所有病变积分的注:每处病变的积分为狭窄程度评分乘以病变部位评分总
和。

Gensini评分系统
对每支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定,首先根据冠脉狭窄程度确定基本评分,狭
窄直径V 25%计1分,》25%〜V 50%计2分,》50%〜V 75%计4分,》75%〜V 90% 计8分,》90%〜V 99%计16分,99%〜100%计32分,再根据不同冠脉分支确定相应系数,分别为:左主干(LM)病变X 5;左前降支(LAD)病变:近段X 2.5,中段X 1.5,远段X 1;对角支病变:D1 X 1, D2 X 0.5;左回旋支(LCX)病变:近段X 2.5,钝缘支X 1,远段X 1, 后降支X 1,后侧支X 0.5;右冠状动脉(RCA)病变:近、中、远和后降支均X 1。

以每一冠状动脉的狭窄基本评分乘以该病变部位的系数,即为该病变血管的评分,各病变血管得分总和
即为该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总评分。

只供学习与交流。

RFR:冠脉功能学评价的“金标准”

RFR:冠脉功能学评价的“金标准”

66健康生活 ·体检之窗编辑/邱婷婷****************RFR:冠脉功能学评价的“金标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王 珂/李春梅重庆合川的张先生,出现劳力性胸闷(即活动后出现胸痛、胸闷不适)3年,后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3个月前,张先生无论在休息还是活动状态下,胸骨后闷胀不适程度加重,伴头痛、大汗、恶心,休息约20分钟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CT检查显示,其左冠前降支近段轻-中度狭窄,右冠状动脉近中段轻-中度狭窄;而根据造影结果判断,前降支狭窄处于临界病变,但分支对角支狭窄严重。

这种情况下,若对分支行支架处理,必然会影响到前降支。

那是否需要采取双支架术式同时对前降支临界病变进行介入治疗呢?我们决定采用冠脉功能学检查——RFR,对张先生的前降支近段病变进行功能学评价。

检查结果RFR值为0.92,说明前降支近段狭窄并未对血管远端供血造成影响,血管远端所覆盖的心肌并未缺血。

就是说,张先生前降支近段的狭窄病变并非引起他胸闷症状的“犯罪病变”。

结合造影图像判断,闭塞的第一对角支才是本次发病的“靶病变”,故本次不需要对前降支进行介入干预,只需开通第一对角支,并采用球囊扩张技术,完成血运重建即可。

照此方案实施手术后,张先生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RFR(Resting Full-Cycle Ratio,静息全周期比率)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扫描心脏舒张期和心脏收缩期,经特定信号处理后,获得5个连续完整的心动周期内冠脉狭窄病变远端平均压和主动脉平均压之比(Pd/Pa)最小值的均值。

RFR是对冠脉狭窄的功能性评价方法,是公认的有创评价冠脉病变功能学的理想指标。

它其实是在有冠脉狭窄功能性评价“金标准”之称的血流储备分数(FFR)基础上衍生而来。

血流储备分数能够特异性地反映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学严重程度。

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以FFR指导无缺血证据的临界病变或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血运重建策略。

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

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

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冠脉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心脏诊断检查方法,通过注射造影剂进入冠脉,利用X光透视等技术观察冠脉的情况,以评估冠脉是否有狭窄等异常情况。

冠脉狭窄是导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狭窄的程度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准确评判冠脉造影狭窄的程度,在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一些标准来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1. Gensini评分法Gensini评分法是一种常用的评分方法,通过对狭窄程度、病变位置、血管大小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给出一个综合评分,来反映冠脉的整体狭窄情况。

根据评分结果,可以判断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

2.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CC/AHA)评分法ACC/AHA评分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评分方法,也是一种综合评估冠脉狭窄情况的方法。

该评分方法根据病变的长度、程度、血管内径等因素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结果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根据狭窄程度来划分根据狭窄的程度,一般可以将冠脉狭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轻度狭窄一般是指狭窄程度在30%以下,中度狭窄为30%-70%,重度狭窄为70%以上。

不同程度的狭窄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4. 根据影像学表现来评判除了以上常用的评分方法外,还可以根据冠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来评判狭窄的情况。

狭窄部位的长度、形态、血流速度等都可以作为评判的依据。

冠脉造影狭窄评判标准是一种很重要的评估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评判方法,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评判标准,以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疾病情况的变化。

【字数】第二篇示例:冠脉造影是一种用于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怎么划分的呢
文章导读
\n \xa0 冠状动脉狭窄其实就是血管狭窄,冠状动脉狭窄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不论哪一种都是不容乐观的,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

许多冠心病患者都担心自己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已经很高了,但是自己又没有办法得知自己的情况到底如何。

所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冠状动脉狭窄的分级情况。

\xa0
\xa0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冠状动脉狭窄以管腔面积的缩小分为4级。

Ⅰ级病变:
管腔面积缩小1%~25%;Ⅱ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26%~50%;Ⅲ级病变:管腔面积缩
小51%~75%;Ⅳ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76%~100%。

1支或1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
(指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Ⅲ级,诊断为冠心病。

\xa0 TIMI试验提出的分级指标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xa0 ①0级,无血流灌注,闭塞血管远端无血流。

\xa0 ②Ⅰ级,部分造影剂通过,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不能完全充盈。

\xa0 ③Ⅱ级,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可以完全充盈,但显影慢,造影剂消除慢。

\xa0 ④Ⅲ级,冠状动脉远端完全而且迅速充盈与消除,与正常冠状动脉相同。

\xa0 以上就是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分级。

狭窄程度比较高的一般就是冠心病的患者,
冠心病患者日常要注意许多。

但就算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高,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好的心态才有助于病情的缓解。

消极的心态会对治疗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