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密功筑基功法,筑基功,百日筑基,睡功初级入门功法图片,12功法养生功

禅密功筑基功法,筑基功,百日筑基,睡功初级入门功法图

片,12 功法养生功

练功夫,先要讲筑基,这是宝贵的经验。练气功,要求

得气,这是练功的关键。建房有筑基的过程,没有坚实的房基,硬是要加砖添瓦,也垒不起高楼大厦。学气功也是这样:练不好筑基功,不能尽快得到“气”和它的良好作用,不仅不能收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出现

不良反应,即“出偏” 气功流派多,功法相异,但各有所长,学练的人

均想有所收获,但结果不尽然。究其原因,大多是急于求成,忽略了

筑基功夫,在起步伊始就犯了关键性的错误。错误定型后,

纠正起来,煞费力气。由古至今,众多师辈强调筑基,如

百日筑基”等等,理由就在这里。寸光阴一寸金

光阴”,在这里说的是筑基过程或功夫,“金”,喻做成效即得气;就是说,花费时日和气力,扎扎实实练好筑基功,是必需的。这种“花费”正是“积累“;有了积累,尔后练功将一劳永逸。反之,好高骛远,草率从事,或单从姿势

和动作方面考究,不能体用气及其效应,走弯路、出偏差,

因而不得不半途而废,这才是个浪费。面说的是练气功

必须有的前提――筑基功夫。禅密功的筑基功自成,又层

次分明,是一整套得气方法。健康人欲治病于未然,可练筑基功,进而全面锻炼。有人因为自身“不宜入静”和“活

动受限”,或者客观的“环境不佳”和“时间短缺” ,只能操 练禅密功

筑基功。实践证明,这些人由原来的以医药为主、

卧床疗养,到后来又站起来重新踏上工作岗位,这都在

气的练功方法、行之有效的筑基功夫,谈变化万千、一劳永

力”、“三点一线”和“四动” (蛹动、扭动,摆动和蠕动 )及 其逐渐扩

展和深化的“由里及表、内外相合” 、“洗髓观想、 摄本归周”等。 一、

姿势与要求 站、坐、卧均可,以舒适 自然为原则。阖目 (轻轻地闭起

眼 ) ,自然呼吸。不要故意把

呼吸拉长、缩短或 者中间停顿,最好把呼吸忘掉,即“忘 息" 。最后过渡

到似有似无, “似有者尚有有, 似无者未

即所谓 “止息”。 操练筑基功全过程,均阖目、自然呼吸。

中 理与法 慧中,亦称缘中、慧目,位于两眉头上凹陷 慈爱和吉祥。 它,是人体发放气功信息 (发射某种特异物质流, 但又不只限于已测

示出的光、电、磁和 声等,古人说是出

神光” ) 的一个主要窗口。 这个窗口,不仅可发,而且能 收。发,是

为了探索,有其目的,有它的价值,收,是为了

明禅密功筑基功是行之有效的,有其独到之处。

众多人反 映: 学练禅密功三五日就有“气感”

其原因是先学练了 筑基功”。 由于首先狠抓筑基功夫,

即得气方法的锻炼, 所以还没有发现谁患了“出偏”症。

功 法 ——从迅速得

逸的筑基功。

本部功法有“展慧中 ” 、“松密处”、“三七分

真无”

展慧

处(不是一个点,是个窝。 (图 1)。它,象征和表达智 慧、

辨别,有作用, 有效应。 收,是对宇宙场的万有能而言。

功有素者, 发射气功信息 (即“神光”),可以作用于外

们又可以通过气功手段有选择地摄取外界 无限的“质”和

成有计划的自我调节,或者进行助功 和施治于他人。

要点 展慧中,与“愁眉苦脸”相反,是把眉头舒展开,有

中表达出“发自内心”的开朗、坦白、纯洁、爱慕、善良、 慈祥和布施于人

的愿望等等,是由内向 外的。换言之,不 是斤斤于肉体的某一部位及其笑

的广度,说是“似笑非笑” 还不到家,而是重在精神方面, 发自内心的笑

及深度,是

笑从内心起的笑不休”—一笑得开心,笑得永恒,即“涅 磐笑”。 体

松、心笑、息平,三者融会贯通,化为一,即可

阴平阳秘,真气从之,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加速 步入 法 密处,亦

称海底、地户。男子,是位于阴囊与肛门之间; 女子,在大阴后联合与肛门

之间。它 不是一个小点或部位 的表面,而是一个“体” ,其深度和广度可

连通小腹腔。它

可以接受外界的赐予,又可 以由此摄取,再通透全身 A 进行 冲洗,

吐故纳新, 它可以媾合人体先天气 (生前固有的生命能 ) 和后天气 (生

后 所具有的生命力 ) ,进行“法 !!!##!!! 轮 运转”。可以助人,可

以与天地交换信息,取得能量,进而。 他(她 ) “厶匕”

能,通过发——收——发这一循环激发和交换过程,形

笑意。这种笑,不仅仅是着重在慧中部,更主要

的是从慧

气功态”,尽快地收到锻炼和治疗的效果。 松密处 理与

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它是从“人天相应”着手,取得“人天效

应” ,达到“人天合一”目的的必由之路。

点密处,是气机运行的主要通道和枢纽重地,但很不容易松开。被喻为“铁门” 。欲想松开它,必须理解和掌握松开的方法和适度。说是“似尿非屎”还不够,方法是用意不用力。松下来之后,两大腿里侧(相当于中国经络学说中的阴跷脉)有温热感,外阴部有轻微的电麻感和稍微的性感,这是适度。展慧中与松密处,上下配合而同步,阴阳交泰之后,即可“体酥:心融、乐陶陶” ,这是效果和目的。展慧中和松密处,不限姿势,可随时随地操练,要“念兹(常想),在兹(常练),常惺惺(经常体察和保持气感)"。展慧中和松密

处,是禅密功的组成部分,是练任何一部功法(包括派生功法)密处之后,在站势中的要求:①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稍外撇),把体重的7/10 平均分另别落在两个脚跟上,3/10 在脚掌(脚趾要松散、平铺,要微微地动)。②两膝既不弯曲

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功夫。三七分力理与法展慧中和松

又不僵直,膝关节保持滑利状态在微微地动(图2)。③髋关

节要松。松的窍点在腰,把腰椎生理性前弯消灭掉,即收臀;

或者把跨部微微向前挺一些就可以了(图3)。④松肩,腋胁要空虚(两肘尖略向外撑即可);两臂下垂,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地动。

⑤颈椎竖立,头部略有向上提或顶的感觉。

上述要求,用口诀来概括,就是“指、趾散,腋胁空,头颈

虚顶、密处松,体重落于踵” 。 这些要求,是为了便于全身 放松,有利于

气血运行,与展慧中相配合,即可调身宁神、 身心轻安自在, 自身的生理

功能和精神状态得到大火改善。

练功到此阶段, 自觉先手足、 后全身出现从来没有过的感觉,

谓之“得气”。这是“气”作用于生理进而进入生化过程又

反馈于心理时的现象,是良性反应,是 在受益,可以说是

站势是我们习惯了的,很自然很舒适,应该如此。禅密功要 求一切顺乎自

然,在操练站势中已 有体现。坐和卧的姿势,

理所当然也是以舒适、自然为原则的,不必一反常态,改变

是美的,又总是对的。 但,不论姿势如何,仍要展慧中和 松密处。展慧中

和松密处是禅密功极为重要和宝贵的功法, 不可轻视。 在练功中它又是不

可轻意地省略的。即使在日

常生活中,亦要“念兹,在兹,常惺惺 " ,须臾不可离, 持 气中

气,炼就金刚身” 。 三点一线 理与法 此要求只限 于站势。 头顶 (我们

叫“天顶” )、密处和两脚开立后两脚跟

(双踵 )联线的中点,这上、中 功用:可使身躯中正,不偏不倚,

重心稳定,它是“三七分 力”的补充,有利于全身放松。 这个要求,从

力、意、气 等各方面讲,它与“真人之息以踵”相呼应。反之,身体歪 如轻微、舒适的温热、清凉、电麻或性感,

即“气感”,或

已经气到生效了。 要点关于坐和卧的姿势问题:

述那种

如今坐椅子和沙发的 习惯而去跪或席地盘腿而坐。

自然总

、下三点垂直一线

(图 4)。

斜,身体重心落于脚 掌,或者落在体外,身躯某些肌肉处 于收缩状态,加

之精神紧张,不宜入静,久之,肌肉酸痛、

颤抖甚至 痉挛等等,轻者得不到练功预期效果,重者在练

松密处、三七分力和三点一线等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各个功 法之间相互维

系、制约 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其内核就是

松”。 “松后能静, 静中有定, 定中有悟, 悟中生慧

中、松密处、三七分力、三点一线,阖目、

视”脊柱。 自尾骨 (骶椎 )开始,做极为轻、柔、缓、圆的波 浪式 (蛇

形 )的前后蛹动, 一节一节连续地向上走, 经过腰 椎、 胸椎和颈椎,依

次向上蛹动。然后,再一节一节连续地往下 蛹动(图5?10)。由下到上,

继而再由上到 下为1遍,操 练 3 遍或 6 遍或 9 遍 (女是 2 或 4 或 6

遍 )。亦可视时 间条件、身体情况和病情需要,根据自 己感觉的最佳适

度,

选择遍数以下皆同 )。 动 理与法 坐和卧势除去不需要“三

求练功。

摆动 接上势。由尾骨开始,做极为轻、柔、缓、圆的波浪

式(蛇形 )的左右横向摆动,一节一节连续地向 上走,经过腰 功中会出现不适感,或谓之“偏差”

要 点 综合展慧中、

松无有不松” ,“松”是重要的第 f 匕 、四 蛹动 蛹动

七分力” 和“三点一线”以外,与站势一样,均要按下列要

要点 一节一节连续地动”魁内视着重部位的依次顺序。

一节” 虽然是指一个椎体, 但不是此节动其它节 不动。

椎、胸椎和颈椎依次向上摆动。然后,再一节一节连续地向

F摆动(图11?17)。由下到上,再由上到下为1遍,或3 或6 或9 遍(女2 或4 或6 遍)。扭动接上势。由尾骨开始,做极为轻,柔、缓、圆的或左或右平面旋转式的扭动。

节一节连续地向上走,经过腰椎、胸椎和颈椎,依次向上扭动。然后,再一节一节连续地向下扭动(18?27)。扭动的遍数与蛹动、摆动同。

蠕动是把脊柱的蛹动,摆动、扭动揉合到一起,互相交叉(不是交替)又相互推动,进行综合性整体运动的导引动作。

练时,蛹中有摆有扭,摆中有扭有蛹,扭中有蛹有摆,即所

这种三合一的运动形态,会因人而异,

也很难描绘,因为它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万千。初练时,

不易掌握,“不在窍” 。熟练后,很是自得,已有妙”,耐人

寻味。要点练功到此阶段,气感更加明显,收效更为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