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园林: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名词解释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如:北海琼华岛5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
如香山的静宜园。
如:香山静宜园6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
如:承德避暑山庄 7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
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
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
园说共四篇。
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
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中国古代几乎每个朝代都留下了精美的皇家园林,这些园林不仅成为皇帝居住休闲的场所,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
以下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发展的历史概述。
1.秦汉时期:秦始皇修建了终南山的圣湖、汉武帝修筑了汉宫,这两座园林奠定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基本格局。
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洛阳和南京,如兴平宫、明德园等。
3.隋唐时期:隋文帝、唐太宗等皇帝修建了不少园林,如隋文帝的大明宫、唐太宗的显庆宫等,这些园林采用了湖河交错的布局,并注重山水相融的构思,成为后来园林的模板。
4.宋代:宋代皇帝更加注重园林的陈设和构造,北宋的皇家园林以温泉为主,如开封的胜览园;南宋的皇家园林以山水园为主,如临安的花果山、梁山、天鹅湖等。
5.元代:元代皇帝更重视园林的艺术性,使得园林建筑更加精细、独特,如元世祖的大都行宫、元英宗的勾漏园等。
6.明代:明代的皇家园林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具有明代特色的园林形式。
明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有明成祖的颐和园、明宣宗的圆明园等。
7.清代:清代的皇家园林达到了巅峰,充分体现了封建帝王的统治权威和园林艺术的精湛水平。
最具代表性的清代皇家园林有圆明园和颐和园,这两个园林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巅峰之作。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每个朝代都给予园林不同的风格、布局和装饰,丰富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内涵。
这些皇家园林不仅是皇帝的居所和游乐场所,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分类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分类与特征基本分类:1.皇家园林:这类园林主要供皇室使用,是中国皇家宫廷建筑的组成部分,规模宏大,布局严谨。
代表性的有北京故宫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这类园林主要由贵族、富商或文人所建,规模相对较小,注重艺术性与使用功能的结合。
代表性的有苏州拙政园、杭州西湖等。
3.寺庙园林:这类园林主要供佛教寺庙及寺内僧侣修行之用,具有宗教色彩。
代表性的有重庆大佛寺、成都武侯祠等。
4.文人园林:这类园林主要由文人墨客所建,注重景观的雅致与品味,常与书画、诗词等艺术形式结合。
代表性的有苏州退思园、杭州狮子林等。
特征:1.园林体块组织:中国古典园林通常采用“三进院落”的布局,第一进是大门、走廊等,第二进是主体的植被景观,第三进是居住区或者内园。
每个进院都要经过精心设计,通过门廊、廊舍、石桥、湖泊、假山等景观元素使之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和谐舒适的整体。
2.人工湖泊:中国古典园林以水景为主要特色之一,常常在园林内布置人工湖泊。
湖泊可以将不同的景观元素连接起来,形成景深和变化的景观效果。
湖泊常常用石桥和岛屿相连,增加景观层次感,同时也可以供人游览、垂钓和观赏。
3.人工山石:中国古典园林以人工山石为主要景观元素之一、通过创造性地塑造假山、奇石等人工山石,园林创造了一种独特而富有趣味性的景观效果。
假山和奇石的形状和造型多样,常常与树木、花草和水景相结合,形成和谐统一的景观。
4.园林结构的多样性: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常常在一个园林中设置多个景点。
园林内的各个景点之间通过小径、曲桥和转角相互衔接,形成一个错落有致的景点序列。
而每个景点也经过精心设计,细节之处考究,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对于细节和规则的追求。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分类和特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这些园林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的高峰,也蕴含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审美追求。
旅游文化知识:皇家园林游——探寻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

旅游文化知识:皇家园林游——探寻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旅游文化知识:皇家园林游——探寻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在世界园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颐和园、圆明园、圆明园,这些园林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外游客争相游览的景点。
皇家园林汲取自大自然的灵感,以人工构造的方式营造出了优美的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让人们沉醉其中。
一、颐和园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郊,是中国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风景最优美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曾是清朝皇帝乾隆时期的行宫,占地达290公顷,其中湖泊占了四分之三。
颐和园融合了南北园林的特点,以“山水秀丽、名胜古迹、怡情养性”为主题,营造出了诸如万寿山、昆明湖、乐寿堂等景观,做到了“如画、似诗”的美学效果。
颐和园的园林设计以重山、铺绿、结水、设亭、竖额、倒影、错落有致为特色,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中国园林美学的典范。
二、圆明园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郊,与颐和园毗邻,是清朝的大型皇家园林,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圆明园建于1709年,历经乾隆、雍正、乾隆、嘉庆四朝,经过多次扩建和改建。
圆明园以“中西合璧、奇趣盎然”为特点,巧妙地将中国园林和西式园林有机融合。
园中多处仿照欧洲宫殿建筑和雕塑,如罗马水柱、凯旋门等。
圆明园的三大特色是:一是造境独特,有如童话仙境;二是建筑雕塑精美,充满神秘幽默的艺术气息;三是丰富多彩的景观和花木,让游人目不暇接。
三、颐和园中国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它们无论在造园手法、园林点缀、庭院风貌、规划布局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
最著名的苏州园林有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山塘街等等。
留园为中国文化遗产之一,寓意“一生中要留下一块园林”,建成于明朝时期,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设计最为优美的园林之一。
留园采取的是“不露全貌,强调曲线”的建筑设计风格,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每进院落均有独特的水槽、凉亭、假山和花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简述皇家园林的概念及特点

简述皇家园林的概念及特点摘要:一、皇家园林的概念二、皇家园林的特点1.规模宏大2.布局严谨3.建筑精美4.寓意丰富5.融入自然正文:皇家园林,顾名思义,是指皇室贵族所拥有的园林景观。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皇家园林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展现了皇室贵族的权力和地位。
皇家园林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内涵。
一、皇家园林的概念皇家园林是指皇室贵族所拥有和使用的园林,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皇城附近,是皇帝及其家族成员休闲、狩猎、宴请等重要活动的场所。
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建筑风格往往超越了民间园林,体现了皇室贵族的尊贵地位。
二、皇家园林的特点1.规模宏大皇家园林的规模通常极为宏大,占据大片土地。
为了彰显皇室的权威和财富,皇家园林的面积和建筑规模往往超越民间园林。
在古代,皇家园林不仅是皇帝的休闲场所,还承担着宴请外宾、举行庆典等重要活动的作用。
2.布局严谨皇家园林的布局讲究严谨,注重对称和轴线。
设计师通常会根据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进行巧妙布局,使得园林中的建筑、水系、植被等元素相互协调,呈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气象。
3.建筑精美皇家园林中的建筑精美绝伦,采用高品质的建筑材料和工艺。
建筑风格多样,有中式、西式等不同风格。
屋顶、檐角、彩画等建筑细节充满艺术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4.寓意丰富皇家园林中的建筑、植被、水系等元素都富含寓意。
例如,园林中的吉祥物、雕刻、绘画等艺术作品,往往象征着皇室的权威、繁荣和吉祥。
通过寓意丰富的设计,皇家园林彰显了皇室的文化底蕴。
5.融入自然皇家园林在设计时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设计师会充分利用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条件,将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的生态环境。
在皇家园林中,皇室成员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远离世俗喧嚣。
总之,皇家园林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展现了皇室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同时也彰显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这三个类型。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专供皇家宗室等休闲的园林,小巧精致;
3、3、寺观园林,多指佛寺和道观里的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三种类型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门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对于挂袋的统治阶级来说,国家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因此这类型的园林主要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比较多,且园中的建筑大多富丽堂皇,精美异常。
现存的皇家园林有颐和园、北海公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专供皇家宗室、王公官吏以及富商休闲的园林,规模比较小,里面的风景大多是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精致,色彩淡雅,颇具小桥流水之感。
现存的私家园林有恭王府、拙政园、豫园等。
3、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指的是佛寺和道观里面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相较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它里面的景观更加自然,带有宗教神圣的色彩。
皇家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介绍皇家园林是指皇家家族所拥有的园林,是一种展示皇家尊贵和美丽的特殊园林。
皇家园林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体现着古代皇室的权力与荣耀。
皇家园林的特点是建筑风格独特、造园技艺精湛和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在古代,皇家园林是皇帝接待贵宾、举办盛大宴会和进行政务活动的场所。
因此,皇家园林的规模通常都非常宏大,其中有大量的建筑物和花园。
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通常是宏伟壮丽的,充满了古代皇室的豪华与尊贵。
建筑物常常采用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如宫殿、亭台、楼阁等,它们的设计和布局都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建造。
园林中的建筑物通常是以红色为主色调,以体现皇室的威严和权威。
除了建筑物,皇家园林的造园技艺也非常精湛。
园林中通常有大量的池塘、湖泊和水流,这些水景与建筑物相得益彰,使整个园林更加美丽。
同时,园林中的植物种类也非常丰富多样,有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和灌木,它们的花朵和叶子的颜色都非常鲜艳美丽。
在园林中还有许多精心修剪的花坛和草坪,使整个园林显得更加整洁和美丽。
皇家园林通常还有一些特殊的景点和设施。
比如,园林中常常有一些供皇帝休息和观赏风景的亭子和阁楼,这些亭子和阁楼通常建在园林的高处,可以一览园林的全貌。
此外,园林中还有一些供皇帝举办盛大宴会和进行政务活动的大殿和厅堂,这些建筑物的规模通常都非常宏大,装饰也非常豪华。
总的来说,皇家园林是一种展示皇家尊贵和美丽的特殊园林。
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造园技艺精湛和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是古代皇室的权力与荣耀的象征。
在皇家园林中,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建筑和花园,感受到皇家的威严和尊贵。
因此,皇家园林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到古代皇室的辉煌和荣耀。
中国建筑史-皇家园林

2、颐和园建筑较宫殿建筑而言,多较活泼,结合地形, 随宜布置,使人有亲切轻松感。
3.采取园中有园的建筑手法,如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 手法,以水池为中心,周围环布轩榭亭廊。形成深藏一 隅的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区,万寿山前山部分,以佛香阁为中心;
第三区,昆明湖、南湖、西湖部份,一池三岛布局;
第四区,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有江南特色。
2、布局总指导思想: 佛国升天,极乐世界, 故建佛香阁、须弥灵境、一池三岛等佛教建筑
3、布局特点:
(1)主次分明,疏密相间。 (2)选择自然美地区作为风景区,再建造优美的 建筑组群,使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
(3)建造建筑物考虑了视线视域、构图。 (4)按照传统手法,在自然风景区内,一般在山际小畔 景域开阔的枢纽地带上就置阁建楼,楼阁不仅是点景重 要手段、观景重要场所,甚至成为整个风景区构图中心, 佛香阁 即为一例。
三、颐和园的建筑手法:
1.象征寓意手法的运用, 如一池三岛,神仙世界思想在颐和园的反映; 南湖岛上的“月波楼,望蟾阁” ; 铜牛,耕织图,牛郎织女,中间为天河; 南湖岛龙王庙,凤凰墩,龙凤帝后也。 前山西麓的城关“宿云檐”供关帝君像,昆明湖东岸城 关“文昌阁”供文昌星君像,代表左文右武象征。
皇家园林
一、概况:
苑囿规模大,历代帝王在苑内都设置许多 离宫别馆,作为帝王享乐之场所,因而具有多 种用途。苑中活动包括:起居、宴会、骑射、 观剧、祀祖、拜佛以及接见大臣、处理政务、 举行朝会等。
二.布局和造景思想:
1、布局:
清代苑囿布置有两大部分: (1)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占园前位置; (2)供游乐的园林,位于园后或园侧. 其布局多采取大分散、小集中、成群成组,即 园中有园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避 暑 山 庄 平 面 图
皇家园林实例
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
避暑山庄湖泊区
皇家园林实例
避暑山庄平原区
避暑山庄山岳区
颐和园佛香阁
皇家园林实例
颐 和 园 平 面 图
皇家园林实例
颐和园东宫门
颐和园万寿山
皇家园林实例
颐和园后山后湖
颐和园东堤
皇家园林实例
(二)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 是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占地面积564公顷, 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经清朝三 代皇帝,历时87年建成。是清帝夏日避暑和 处理政务的场所,有第二政治中心之称。 避暑山庄的总体布局按“前宫后苑”的 规制,宫殿区设在南面,包括正宫、松鹤斋、 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其后为苑林区, 苑林区又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山岳区三大部分。
中国古代园林:皇家园林
课件提纲
一、皇家园林概述 二、皇家园林特点 三、皇家园林实例
皇家园林概述
(一)商周时期,以自然的树木花草为主,鸟兽充其间,并挖池筑台,供 帝王贵族游乐狩猎,实际上就是狩猎园。代表作是有周文王的“灵囿”。
(二)秦汉时期,皇家园林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尚处于发展成型的初 期阶段。其规模虽然及其宏大,但却比较粗犷,殿宇台观只是简单地铺陈罗 列,并不结合山水的布局。代表作有长安城的上林苑。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宫苑的规模虽不及秦汉,但在内容上更严谨的规 制,表现出一种人工构建结合于自然山水之美,标志着皇家园林的发展已升 华到较高艺术水平。
皇家园林概述
(四)隋唐时期,皇家园林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 两者协调统一。代表作有洛阳 “西苑”和骊山“华清宫”。
(五)北宋时期,皇家园林的规模远逊于唐代,艺术与技法的紧密细致, 代表作有东京的御苑“艮岳”。
(六)元明时期,皇家造园活动相对地处于迟滞局面。代表作有元朝大 都御苑“太液池”,明代扩建为“西苑”。
皇家园林概述
(七)清代时期,皇家造园兴起一个新的高潮,建设的重点转到园林方 面。代表作有北京西北郊三山五园和承德避暑山庄。
北京西北郊三山五园
皇家园林特点
(一)规模宏大 (二)园址选择自由 (三)建筑富丽 (四)浓重的皇权象征意义 (五)吸收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皇家园林实例
(一)颐和园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 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 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 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整个园林 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 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 颐和园有四大景区:最东边是东宫门区、中间 高耸的万寿山前山景区、最北部的后山后湖景 区、南部的前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