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库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技术审查意见

合集下载

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secret

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secret

目录1综合说明 (1)1.1绪言 (1)1.2水文 (2)1.3地质 (3)1.4工程任务及规模 (3)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4)1.6施工组织设计 (5)1.7工程管理 (6)1.8工程占地及补偿 (6)1.9环境影响评价 (6)1.10水土保持 (6)1.11工程概算 (7)2水文 (7)2.1流域概况 (7)2.1.1流域自然概况 (7)2.1.2流域工程概况 (8)2.2气象 (9)2.2.1测站分布 (9)2.2.2气象特征 (9)2.3水文 (10)2.3.1测站分布及基本资料 (10)2.3.2径流 (11)2.3.3洪水 (12)2.4设计洪水 (12)2.4.1河道三要素 (12)2.4.2设计洪水成果 (13)3工程地质条件 (28)3.1区域地质条件 (28)3.1.2地层岩性 (28)3.1.3构造及地震 (28)3.1.4水文地质条件 (29)3.2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9)3.2.1地形地貌 (29)3.2.2地层岩性 (29)3.2.3水文地质条件 (30)3.2.4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 (30)3.2.5土堤填筑土料 (31)3.2.6垫层卵石及砂卵石混合料 (32)3.2.7毛石料 (32)3.3结论和建议 (32)4工程任务和规模 (34)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4)4.1.1社会经济情况 (34)4.1.2历史洪水灾害 (37)4.1.3防洪工程概况 (38)4.1.4存在的主要问题 (38)4.1.5工程建设必要性 (39)4.2工程任务和规模 (40)4.2.1工程任务 (40)4.2.2防洪标准 (40)4.3堤顶高程 (41)4.3.1 水面线推算 (41)4.3.1 堤顶高程计算方法 (44)4.3.2设计水位和堤顶高程 (46)4.3.3xx左岸保持原有堤防的说明 (46)4.4堤线布置 (48)4.4.2堤线的确定 (49)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50)5.1设计依据 (50)5.1.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50)5.1.2设计基本资料 (50)5.2工程布置 (52)5.2.1工程起点和终点 (52)5.2.2工程布置 (52)5.3主要建筑物 (53)5.3.2护砌材料尺寸 (54)5.4设计计算 (55)5.4.1防冲设计 (55)5.4.2护坡厚度计算 (55)5.4.3堤防渗流及渗透稳定计算 (56)5.5主要工程量清单 (63)6施工组织设计 (64)6.1施工条件 (64)6.1.1工程条件 (64)6.1.2自然条件 (64)6.2施工导流 (65)6.3主体工程施工 (65)6.3.1施工程序 (65)6.3.2施工方法 (65)6.3.3 施工机械 (67)6.4施工交通运输 (67)6.4.1对外交通运输 (67)6.4.2场内交通运输 (67)6.5施工工场设施 (67)6.6.1施工总布置原则 (68)6.6.2施工区布置规划 (68)6.6.3土石方平衡 (68)6.7施工总进度 (69)6.7.1 施工分期 (69)6.7.2 施工总进度 (69)7工程占地 (71)7.1调查依据 (71)7.2 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71)7.3 实物量调查成果 (71)7.4 工程占地投资估算 (72)7.4.1编制依据 (72)7.4.2工程占地补偿标准 (72)7.4.3工程占地动迁补偿投资估算 (73)8环境影响评价 (75)8.1概述 (75)8.1.1编制目的 (75)8.1.2 编制原则 (75)8.1.3 编制依据 (75)8.1.4采用的评价标准 (77)8.1.5 环境保护目标 (77)8.2工程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77)8.2.1 工程区环境现状 (77)8.2.2 预测时段 (77)8.2.3 预测方法 (77)8.2.4 预测内容 (77)8.2.5工程分析结论 (80)8.3 环境保护措施 (80)8.3.1施工期减免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80)8.3.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81)8.3.3生态环境补偿措施 (82)8.4环境监测与管理 (82)8.4.1环境监测管理 (82)8.4.2环境监测计划 (82)8.4.3环境监理 (84)8.5综合评价结论 (84)8.6环保投资概算 (84)9水土保持 (86)9.1水土保持设计依据 (86)9.1.1规范性文件 (86)9.1.2技术规范与标准 (86)9.2水土流失现状与水土保持现状 (87)9.2.1 水土流失现状 (87)9.2.2 水土保持现状 (87)9.3防治责任范围和责任者 (87)9.3.1防治责任者 (87)9.3.2防治责任范围 (87)9.4水土流失预测 (88)9.4.1预测范围 (88)9.4.2预测单元 (88)9.4.3 预测时段 (88)9.4.4 预测内容 (88)9.5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89)9.5.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89)9.5.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89)9.5.3分区防治措施 (89)9.6 水土保持监测 (90)9.6.1 监测的重点地段 (90)9.6.2监测点的布设 (90)9.6.3 监测内容 (91)9.6.4监测方法及监测设施 (91)9.6.5监测时段及频次 (91)9.6.6 监测机构 (91)9.7水土保持管理 (91)9.8结论及建议 (92)9.9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92)10.工程管理 (95)10.1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95)10.2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 (95)10.2.1工程管理范围 (95)10.2.2工程保护范围 (96)11工程概算 (97)11.1编制说明 (97)11.1.1工程概况 (97)11.1.2编制依据和原则 (97)11.2设计概算表 (98)11.2.1总概算表 (98)11.2.2建筑工程概算表 (98)11.2.3临时工程概算表 (98)11.2.4独立费用概算表 (98)1综合说明1.1绪言xx治理工程(xx桥上1公里—xx村xx)主要保护xx镇政府所在地xx村和xx镇xx村。

(最终审定2)察右前旗呼和勿素河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最终审定2)察右前旗呼和勿素河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呼和乌素河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乌兰察布市惠通水业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一年三月项目名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呼和乌素河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批准:赵俊生审定:毕利新审查:李贵工程负责人:张勇智工程参加人:张勇智白桂林侯志忠赵建国张珍张文元陈利娟贾文目录1 综合说明 (6)1.1概述 (6)1.2防洪工程概况及主要问题 (8)1.3工程任务和规模 (10)1.4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0)1.5工程管理 (10)1.6投资概算 (11)1.7经济评价 (11)1.8环境影响评价 (11)1.9编制依据 (12)2 水文 (14)2.1工程流域水系概况 (14)2.2气象要素特征 (14)2.3径流 (15)2.4设计洪水 (16)2.4.1 暴雨洪水特性 (16)2.4.2 设计洪水计算 (17)2.4.3 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21)2.4.4 泥沙 (26)3 工程地质 (27)3.1.1 地形地貌 (27)3.1.2 地质构造 (27)3.1.3 地层岩性 (28)3.1.4 水文地质条件 (28)3.2工程地质条件 (30)3.2.1 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 (30)3.2.2 水文地质条件 (32)3.3工程地质评价 (33)3.3.1 场区稳定性评价 (33)3.3.2 工程性质评价 (33)3.3.3 地基土渗透性评价 (34)3.3.4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34)3.3.5 液化判别 (35)3.3.6 土的渗透变形判别 (35)3.4天然建筑材料 (36)3.5岩土工程结论与建议 (37)4 工程任务及规模 (38)4.1社会经济情况 (38)4.2现提防状况 (39)4.3防洪标准及工程等级 (46)4.4工程总体布局 (46)5.1设计依据 (47)5.2标准及等级 (47)5.3堤线布置 (47)5.3.1 堤线布置原那么 (47)5.3.2 堤线布置 (48)5.4堤距确实定 (48)5.5堤型选择 (49)5.6堤身设计 (49)5.6.1 堤顶高程确实定 (49)5.6.2 堤防断面设计 (55)5.6.3 堤身结构设计 (56)5.6.4 防洪堤防护设计 (58)5.6.5 穿堤建筑物设计 (59)跨河公路桥过流能力验算 (59)6 施工组织设计 (62)6.1施工条件 (62)6.1.1 交通条件 (62)6.1.2 气象条件 (62)6.1.3 砂石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62)6.1.4 施工风、水、电供给 (63)6.2主体工程施工 (63)6.2.2 砼工程 (63)6.2.3 砌石工程 (64)6.3施工布置 (64)6.4进度安排 (65)7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66)7.1环境保护设计 (66)7.1.1 设计依据 (66)7.1.2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66)7.1.3 环境保护措施 (66)7.1.4 环境监测建议 (67)7.1.5 综合评价及结论 (67)7.1.6 环境保护设计 (67)7.2水土保持设计 (68)7.2.1 设计目标 (68)建设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69)8 工程管理 (70)8.1工程建设管理 (70)8.1.1 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71)8.1.2 建设管理措施和工作内容 (71)8.2工程运行管理 (72)8.2.1 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72)8.2.3 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 (73)8.3工程管理设施 (74)8.4工程管理、运行、维修经费 (75)9 投资概算 (76)9.1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及采用定额 (76)9.2编制方法及计算标准 (76)9.3工程总投资 (79)10 工程效益及经济评价 (97)10.1评价依据与原那么 (97)10.2工程费用 (98)10.3防洪效益汁算 (99)10.4经济评价 (101)11 综合评价结论 (103)1 综合说明1.1 概述察哈尔右翼前旗〔简称察右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12°48′~113°40′,北纬40°41′~41°13′,旗境东接兴和县,南邻丰镇市,西靠卓资县,北与察哈尔右翼后旗相连接;中部是乌兰察布市政府所在地集宁区。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本次七渔河黑臭治理工程河道整治范围自淮河路至保丰河,河道总长为3.8公里,设计河道底部宽度为12-25米,设计河底高程为24.05-24.40,河道常水位为27.50,排涝水位为28.48-28.32,河底淤泥量约为立方米。

现状七渔河人民路至一道河路河道景观已完成,泉河至人民路、一道河路至淮河路段已有设计方案。

保丰河至五道河段位于规划城区范围外,现状两岸为农田,由于倾倒大量建筑、生活垃圾,致使河道严重堵塞,过水断面锐减,严重影响城市汛期排涝。

因此,针对七渔河河道进行清淤拓宽、岸坡防护及景观绿化,彻底消除河道内源污染,净化水质,消除黑臭,并提高城市汛期排涝能力,防止出现城市内涝。

工程总布置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七渔河河道疏浚拓宽工程为线性工程,工程施工区位于阜阳市郊区施工环境较好。

经过踏勘七渔河K4+057.6~K3+357段东岸红线范围内已拆迁完毕,空地面积大约5万平方米,可用于布置淤泥晾晒场。

晒干淤泥可用于填补红线范围内低洼处,部分淤泥可用于深埋换填绿化种植土,其余按照招标初设方案外运至泉河、颍河防洪堤范围内。

根据具体的清淤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现场的布置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施工现场、材料仓库和生产生活区。

在考虑经济合理、方便生产和生活、尽可能减少占地的原则下进行布置。

对于施工用水,由于河道内水量充足,可以抽取河水经过沉淀处理后作为生产用水。

而生活用水则接驳当地自来水管网进行取用。

考虑到施工线路较长,施工用电主要采用柴油发电机组自发电为主,同时接驳当地电网进行供电。

对于具备动力电网接线条件的施工部位,采用网电和柴油发电机组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施工道路采取在河道两侧河岸修筑临时施工便道与城市主干道路连接的方式,宽度为5m,平整度达到推土机平整、20t 振动碾碾压密实的标准。

在上面铺垫厚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确保运输车辆通行要求。

(最终审定2)察右前旗呼和勿素河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最终审定2)察右前旗呼和勿素河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呼和乌素河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乌兰察布市惠通水业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一年三月项目名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呼和乌素河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批准:赵俊生审定:毕利新审查:李贵项目负责人:张勇智项目参加人:张勇智白桂林侯志忠赵建国张珍张文元陈利娟贾文目录1 综合说明 (1)1.1概述 (1)1.2防洪工程概况及主要问题 (3)1.3工程任务和规模 (5)1.4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5)1.5工程管理 (5)1.6投资概算 (6)1.7经济评价 (6)1.8环境影响评价 (6)1.9编制依据 (7)2 水文 (9)2.1工程流域水系概况 (9)2.2气象要素特征 (9)2.3径流 (10)2.4设计洪水 (11)2.4.1 暴雨洪水特性 (11)2.4.2 设计洪水计算 (12)2.4.3 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16)2.4.4 泥沙 (21)3 工程地质 (22)3.1.1 地形地貌 (22)3.1.2 地质构造 (22)3.1.3 地层岩性 (23)3.1.4 水文地质条件 (23)3.2工程地质条件 (25)3.2.1 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 (25)3.2.2 水文地质条件 (28)3.3工程地质评价 (29)3.3.1 场区稳定性评价 (29)3.3.2 工程性质评价 (29)3.3.3 地基土渗透性评价 (30)3.3.4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30)3.3.5 液化判别 (31)3.3.6 土的渗透变形判别 (31)3.4天然建筑材料 (32)3.5岩土工程结论与建议 (34)4 工程任务及规模 (35)4.1社会经济情况 (35)4.2现提防状况 (36)4.3防洪标准及工程等级 (42)4.4工程总体布局 (42)5.1设计依据 (43)5.2标准及等级 (43)5.3堤线布置 (43)5.3.1 堤线布置原则 (43)5.3.2 堤线布置 (44)5.4堤距的确定 (44)5.5堤型选择 (45)5.6堤身设计 (45)5.6.1 堤顶高程的确定 (45)5.6.2 堤防断面设计 (51)5.6.3 堤身结构设计 (52)5.6.4 防洪堤防护设计 (54)5.6.5 穿堤建筑物设计 (56)5.7跨河公路桥过流能力验算 (56)6 施工组织设计 (58)6.1施工条件 (58)6.1.1 交通条件 (58)6.1.2 气象条件 (58)6.1.3 砂石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58)6.1.4 施工风、水、电供应 (59)6.2主体工程施工 (59)6.2.2 砼工程 (59)6.2.3 砌石工程 (60)6.3施工布置 (60)6.4进度安排 (61)7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62)7.1环境保护设计 (62)7.1.1 设计依据 (62)7.1.2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62)7.1.3 环境保护措施 (62)7.1.4 环境监测建议 (63)7.1.5 综合评价及结论 (63)7.1.6 环境保护设计 (63)7.2水土保持设计 (64)7.2.1 设计目标 (64)7.2.2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65)8 工程管理 (67)8.1工程建设管理 (67)8.1.1 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67)8.1.2 建设管理措施和工作内容 (68)8.2工程运行管理 (68)8.2.1 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68)8.2.3 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 (70)8.3工程管理设施 (70)8.4工程管理、运行、维修经费 (71)9 投资概算 (72)9.1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及采用定额 (72)9.2编制方法及计算标准 (72)9.3项目总投资 (75)10 项目效益及经济评价 (93)10.1评价依据与原则 (93)10.2工程费用 (94)10.3防洪效益汁算 (95)10.4经济评价 (97)11 综合评价结论 (99)1 综合说明1.1 概述察哈尔右翼前旗(简称察右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12°48′~113°40′,北纬40°41′~41°13′,旗境东接兴和县,南邻丰镇市,西靠卓资县,北与察哈尔右翼后旗相连接;中部是乌兰察布市政府所在地集宁区。

贵港市水利局、贵港市财政局关于桂平市紫荆河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贵港市水利局、贵港市财政局关于桂平市紫荆河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贵港市水利局、贵港市财政局关于桂平市紫荆河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23.12.29•【字号】贵水审批〔2023〕28号•【施行日期】2023.12.29•【效力等级】地方行政许可批复•【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贵港市水利局、贵港市财政局关于桂平市紫荆河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桂平市水利局:你局《关于请求对桂平市紫荆河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进行审查审批的请示》(浔水报〔2023〕172号)收悉。

我局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桂平市紫荆河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项目代码:2309-450881-04-01-185445)进行了技术审查,贵港市财政局对工程概算进行了评审。

根据审查意见,现批复如下: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紫荆河流域为洪水频繁的地区。

流域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无护岸,天然河岸抗冲能力较差,易受洪水冲淘,两岸的农田经常遭受洪水的侵害,为了减轻流域内的洪涝灾害,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河道岸坡稳定,提高沿江乡镇农村的防洪能力,改善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经济发展,本次桂平市紫荆河河流综合治理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二、工程建设规模、等级和设计标准基本同意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本工程治理范围分为5段,总治理河长19.15km,新建护岸总长15.554km,其中新建左岸护岸长度为10.603km,新建右岸护岸长度为4.951km,新建堤防2.096km。

本工程共布置34处排水涵管、37处下河码头。

其中:紫荆河平山村-金田村段护岸工程(桩号K0+150~K1+400),新建左岸护岸1.186km、右岸护岸1.285km、排水涵管1座、下河码头4座;紫荆河金田镇段堤防工程(桩号K1+400~K7+085),新建右岸防洪堤5.707km(防洪土堤3.12km、防洪墙2.076m,保留现状防洪护岸0.511km)、排水涵管(含节制闸)17座、下河码头18座;紫荆河金田镇莫村段护岸工程(桩号K6+300~K9+050),新建左岸护岸2.80km、下河码头5座;紫荆河江口镇和合村段护岸工程(桩号K9+050~K19+150),新建护岸10.321km(其中左岸护岸7.521km,右岸护岸2.8km)、排水涵管16座、下河码头10座;紫荆河南木镇珠盏村段护岸工程(桩号K11+150~K12+000),新建右岸护岸0.866km。

河道治理可研报告

河道治理可研报告

河道治理可研报告篇一: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吴城水库大坝平安鉴定材料XXXXXXXX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证书号:建设部乙级XXXXX XXXXXX水利勘测研究院二0一0年十月目录1、综合说明 .................................................................. .. (1)1.1工程区概况 .................................................................. .. (1)1.2水文 .................................................................. . (2)1.3工程建设内容 .................................................................. . (3)1.4工程规划 .................................................................. . (4)1.5工程管理设计 .................................................................. .. (4)工组织设计 .................................................................. .. (5)1.7环境影响分析 .................................................................. .. (6)1.8工程投资估算 .................................................................. .. (6)1.9经济评价 .................................................................. . (7)1.10结论................................................................... . (8)2.水文 .................................................................. . (8)2.1流域概况 .................................................................. . (8)2.2气象 .................................................................. . (9)2.3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 ..................................................................102.4 成果合理性分析 .................................................................. . (16)3、工程地质 .................................................................. (17)3.1地形地貌 .................................................................. .. (17)3.2地层岩性 .................................................................. .. (17)3.3水文地质 .................................................................. .. (18)3.4区域地质构造 .................................................................. (18)4、工程任务和规模 .................................................................. (19)4.1社会经济概况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9)4.2河道整治指导思想和规划原那么 (20)4.3河道治理的目标 .................................................................. .. (20)5工程设计 .................................................................. (21)5.1设计依据 .................................................................. .. (21)5.2工程规划 .................................................................. .. (22)5.3河道整治规划设计 .................................................................. . (22)5.4河堤工程设计 .................................................................. (24)5.8清淤疏浚工程设计 .................................................................. . (32)5.9堤顶防洪道路设计 .................................................................. . (33)5.10平安防护栏设计 .................................................................. (33)6.工程管理 .................................................................. (37)6.3交通与通讯设施 .................................................................. .. (38)6.4防汛抢险设施 .................................................................. (38)7.施工组织设计 .................................................................. . (38)7.1施工条件 .................................................................. .. (38)7.2建筑材料 .................................................................. .. (38)7.3施工导流 .................................................................. .. (39)7.4主体工程施工 .................................................................. (39)7.5施工交通运输 .................................................................. (41)7.7施工进度 .................................................................. (42)8、环境影响评价 .................................................................. . (42)8.1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与依据 (42)8.2环境影响分析 .................................................................. (43)8.3环境保护措施 .................................................................. (44).................................................................... (46)9、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69.1 编制说明 .................................................................. (46)9.2 投资估算结果 .................................................................. . (49)9.3 资金筹措 .................................................................. (49)10.工程经济评价 .................................................................. .. (50)10.1概述................................................................... .. (50)10.2评价依据 .................................................................. (50)10.3国民经济评价 .................................................................. . (50)10.4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 .. 5211、结论与建议 .................................................................. (56)11.1综合评价 .................................................................. . (56)11.2结论 .................................................................. (57)11.3建议 ............................................................................................. 58 附: 1、**县北川河〔西山段〕河道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2、**县北川河〔西山段〕河道治理工程横断面图3、**县北川河〔西山段〕河道治理工程纵断图4、**县北川河〔西山段〕河道治理工程防洪堤标准断面图。

河道治理施工管理报告_河道治理报告

河道治理施工管理报告_河道治理报告

河道治理施工管理报告_河道治理报告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要说明①基础用C15毛石混凝土浇筑;②河堤土方填筑;③护坡用M7.5浆砌石衬砌及花格网和草皮;2、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施工情况说明根据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质量监督站对本工程的项目划分的批复,本标段共划分成为一个单位工程,三个分部工程。

工程于2012年9月20日开工,2013年4月20日工程全部完工。

施工工期为198天。

①工程于2012年10月25日开工,至2013年5月10日完工,完成的主要工程量:3、工程参建单位建设单位:澜沧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局质量监督单位: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质量监督站质量检测单位:昆明学院科技开发服务中心设计单位:云南能阳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云南润滇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云南九巨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工程设计变更情况本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设计调整,具体如下:二、工程投标1、我单位递交的澜沧县南朗河勐朗坝段河道治理工程的资格预审文件;并按招标文件规定时间被于2012年2月29日前在云南禹川建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递交了投标文件,经过评审我单位中标。

按照投标文件中规定工程中标价格为__.00万元。

2、合同工期为120日历天。

三、工程进度管理1、工期使用情况根据合同约定,本工程的合同总工期为120天。

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并签订施工合同后我施工单位立即组织人员及设备进场作施工准备,主要设备及人员于2012年10月1日之前均到位。

根据监理单位下发的开工令,本工程的开工日期为2012年10月25日,完工日期为2013年5月10日。

2、施工过程中进度保证措施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

为加快本工程的建设,优质快速完成本合同段的施工任务,项目部采取了以下工期保证措施:①从机械配备和人员落实上保证抽调精干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富有经验的项目管理班子组建项目经理部,统一指挥协调整个工程的施工;选派技术力量较强、机械设备先进的施工队伍投入本合同段的施工,从人员落实和机械设备配备上保证工程按期完成。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4)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4)

1 综合说明1.1 绪言××水库位于新疆和田地区县境内是普斯开河中游出山口上游7㎞前山区的一座小(1)型拦河式水库,水库位于东径78°35.5′,北纬37°06.8′,315国道以南33km处,承担普斯开河下游的防洪、调蓄和农田灌溉任务,灌溉面积4535亩。

水库规划设计总库容150万m3,竣工库容150万m3,现已基本淤满,除险加固后设计总库容仍为150万m3。

水库大坝正常蓄水位1891.5m,最大坝高22.2m,为水力冲填均质土坝,大坝全长450m。

××水库主要由大坝、放水涵洞、泄洪涵洞、放水渠等建筑物组成。

加固前后水库工程特性详见表1-11.2 水文××水库库区位于普斯开河中游,属典型大陆性气候。

最低温度-22.9℃,最高温度41℃°C。

最大风速集中在4、5、6月,主风为西风,多年最大风速为21m/s。

日照时数每月平均为233.6小时,日照百分率平均为63%。

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65.1mm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蒸发量为2424mm,为降雨量的37.2倍。

3-6月为多风季节,风速一般10-15m/s,最大21m/s多为南风,浮尘天气超过180天。

××水库为拦河式山区水库,普斯开河的水文、径流、洪水及泥沙对其影响较大。

××水库坝址处普斯开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0.23亿m3,每年6-8月份径流量占全年的71%。

根据推理公式计算可知30年一遇和300年一遇洪峰流量分别为126m3/s和264m3/s。

普斯开河的推移质泥沙含量为19.1万t/年1.3 地质××水库位于普斯开河中游出山口处。

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第三系古一始新统喀什群(E1+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аL新疆群)和全新统冲积层(Q4аL)以及人工淤积粉土(Q4S)和全新统风积(Q4to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市五道库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技术审查意见某市五道库河治理工程位于###省某市美溪区境内,五道库河美溪段。

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防洪、除涝和河道综合整治。

工程防洪保护耕地面积1.08万亩、两个林场经营所共约5800人。

2009年1月,某市水务局以伊水发[2009]22号《某市水务局关于五道库河近期治理规划的批复》对五道库河近期治理规划进行了批复,同意五道库河堤防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规划建设堤防长5.8千米、护坡2.3千米及涵闸3座等,规划批复工程总投资1641.43万元。

根据###省水利厅[2011]997号文件,###省某市五道库河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堤防长5.8千米,护滩、清淤河道长2.5千米,新建穿堤建筑物2座,新建护岸长2.3千米,工程总投资2550万元。

2012年8月31日,省水利厅在哈尔滨市主持召开了《###省某市五道库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以下简称《初设报告》)技术评审会,特邀专家、省财政厅、美溪区水务局、正业勘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省水利厅水利工程管理处、省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共2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成立了专家评审组(名单附后)。

与会人员听取了报告编制单位正业勘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初设报告》主要内容的汇报,并分组、分专业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和评审,提出了初步修改补充意见。

报告编制单位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初设报告》进行了相应修改、补充和完善。

专家组认为,修改后的《初设报告》基本满足初步设计阶段勘测设计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提出的《初设报告》基础资料翔实,指导思想正确,工程总体布局基本合理,设计内容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和2011年水利部下发的《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及相应规范、规定要求,基本同意《初设报告》成果,并提出审查意见如下: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五道库河为汤旺河支流,位于某市中部,发源于小白山南侧,自东北流向西南,在五道库经营所驻地东接纳桦皮羌子河后,折向南,在美溪区下游100米处注入汤旺河,河道全长80千米,流域面积1773平方千米。

五道库河属于山区性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频繁的洪涝及山洪灾害,使当地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五道库河现状河道两岸基本无任何工程防护措施,遇到一般性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

加之不合理的采砂及向河道倾倒垃圾和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致使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逐渐降低,对沿岸居民点和农田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壮大,固定资产和经济总量迅速增加,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会越来越大。

因此,尽快按照统一规划,建设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以保障沿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初步设计阶段对工程现场进行了详细勘察和方案优化,同意本次初步设计对《实施方案》确定的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进行合理和必要的调整。

二、水文(一)基本资料1、基本同意水文基本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成果。

2、采用永翠河上带岭水文站作为本次设计参证站。

(二)设计洪水1、基本同意历史洪水调查及重现期分析成果。

2、基本同意带岭水文站单站设计洪水分析方法及相应成果。

3、基本同意以带岭水文站为设计代表站,采用水文图集洪水参数等值线修正法推求的工程控制断面设计洪峰流量成果,五道库河道CS1断面处10年、20年和50年一遇洪峰流量分别为354立方米/秒、561立方米/秒和781立方米/秒。

(三)施工洪水基本同意施工洪水分析计算成果。

(四)排水1、排水模数基本同意旱田排水模数分析计算成果。

旱田5年一遇壤土、粘壤土和粘土排水模数分别为0.11立方米/秒/平方千米、0.152立方米/秒/平方千米和0.175立方米/秒/平方千米,10年一遇壤土、粘壤土和粘土排水模数分别为0.164立方米/秒/平方千米、0.210立方米/秒/平方千米和0.240立方米/秒/平方千米。

2、坡水基本同意坡水计算方法及相应成果。

(五)枯水基本同意枯水流量分析方法。

(六)洪水遭遇分析基本同意采用干、支流洪水同频率遭遇分析结论。

三、工程地质(一)工程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五星-关松镇中间隆起带—汤旺河-关松镇隆起区。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值为小于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属构造稳定较好区。

(二)基本同意三股流堤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结论。

堤防堤基主要由低液限粘土、级配不良(良好)砾和卵石混合土组成,堤基类型均为双层结构地基,堤基存在渗透稳定问题。

(三)基本同意护岸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结论护岸1段、2段岸坡为含砂低液限粘土、级配不良(良好)砾组成的砂土质边坡,岸坡土抗冲能力差,岸坡稳定性较差。

护岸3段岸坡为含砂低液限粘土组成的土质边坡,岸坡土抗冲能力差,岸坡稳定性较好,岸坡土具冻胀性。

(四)基本同意排水涵闸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结论。

(五)工程区附近风化料储量较丰富,拟定料场风化料勘察储量38.7万立方米,可满足工程需求;风化料岩性为含细粒土细砾,质量基本满足筑堤用土料质量要求;料场风化料平均运距7.0千米。

工程所需砂砾料和石料均需外购。

四、工程任务及规模(一)工程任务基本同意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新建堤防和护岸工程,全面提高五道库河三股流段的整体防洪标准,稳定五道库经营所段河岸、河势稳定,完善防洪体系,保障当地耕地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设计水平年和防洪标准1、设计水平年同意现状水平年为2010年,设计水平年为2015年。

2、防洪标准基本同意五道库河三股流堤防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

(三)工程总体布局基本同意在五道库河近期治理规划在基础上,根据河道现状实际情况确定的某市五道库河治理工程总体布局,即采用新建堤防结合局部河段进行护岸的工程总体布局方案。

(四)堤线布置基本同意三股流段堤线布置方案。

新建堤防总长4.767千米,起点于三股流经营所北侧公路,由北向南沿经营所东侧布置,至经营所南侧后,堤线与原村路结合,末端封闭于村路西侧高地,在堤防桩号0+605、1+130、2+855处各设排水闸1座。

(五)设计水面线1、基本同意水面线推求方法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2、基本同意现状和设计水面线分析计算方法及相应成果。

五道库河三股流堤防桩号0+000-3+343段20年一遇设计水位为223.69米-219.54米。

五道库经营所河道桩号0+600-1+100段、2+178-2+400段和2+700-3+000段20年一遇设计洪水水面线分别为248.98米-248.28米、246.70米-246.29米和245.74米-245.22米。

3、基本同意回水水面线成果。

4、基本同意设计水面线成果合理性分析。

(六)排水规划1、基本同意工程范围内排水分区、排水方式的确定。

2、基本同意排水建筑物布置及规模的确定。

在五道库河三股流堤防桩号0+605处设排水闸1座,排水方式为自排,设计排水流量为0.05立方米/秒;在五道库河三股流堤防桩号1+130处设排水闸1座,排水方式为自排,设计排水流量为3.77立方米/秒;在五道库河三股流堤防桩号2+855处设排水闸1座,排水方式为自排,设计排水流量为8.03立方米/秒。

招标设计阶段应结合排水分区范围进一步复核排水建筑物规模确定的合理性。

(七)工程建设规模基本同意工程建设规模的确定。

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新建堤防总长4.767千米,其中,干流堤防长3.233千米,回水堤总长1.534千米(其中:左侧回水堤长0.767千米,右侧回水堤长0.767千米);新建堤防护坡总长4.767千米;新建护岸3段,总长1.022千米;新建排水闸3座。

五、工程布置及建筑物(一)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1、同意某市五道库河治理工程等级为Ⅳ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

2、同意工程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堤顶超高采用1.0米。

3、同意平原排涝计算标准为5年一遇,坡地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

(二)堤线布置基本同意堤线布置,即三股流经营所堤防起点三股流经营所北侧公路至下游封闭于村路西侧高地的堤线布置方案。

(三)建筑物设计基本同意建筑物结构设计成果。

1、堤防工程堤防总长4.767千米,全部为新建堤防,其中,干流堤防长3.233千米,回水堤总长1.534千米。

干流堤防设计堤顶高程为224.69米-220.54米,回水堤堤顶高程为223.68米,设计堤顶宽4.0米,堤防迎水坡及背水坡坡比均为1:4.0,堤防迎水坡设混凝土板护坡,混凝土板厚15厘米,板下设15厘米厚砾石垫层和土工膜一层,护坡底部设梯形混凝土固脚,固脚顶宽0.5米,底宽1.0米,高1.0米。

护坡顶部设混凝土压顶,宽0.5米。

2、护岸工程在五道库河五道库经营所河段设岸坡防护工程共3段,分别位于河岸桩号0+600-1+100段、2+178-2+400段和2+700-3+000段,总长1022米。

护岸型式采用30厘米厚铅丝石笼护砌,石笼下设15厘米厚砂砾石垫层及土工布一层。

护砌范围为岸顶至河床缓坡处,岸顶水平段宽1米,岸底河床水平段宽2米。

3、穿堤建筑物堤防共设排水涵闸3座,分别为三股流1#排水涵闸、三股流2#排水涵闸和三股流3#排水涵闸,设计流量分别为0.05立方米/秒、3.77立方米/秒和8.03立方米/秒,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主要由引水渠、进口段、洞身、闸室、消力池及海漫防冲段组成。

三股流1#排水涵闸进口引水渠长5.5米,采用梯形结构,两侧边坡比为1:1.5,渠底顶高程220.30米,干砌石护坡、护底,干砌石厚30厘米,下铺15厘米厚砂砾石垫层和无纺布一层。

进口段采用钢筋混凝土U形槽结构,长4米,宽1.0米,底板顶高程为220.30米,底板厚40厘米。

洞身为钢筋混凝土方涵结构,单孔,长9.4米,洞径尺寸1.0米×1.5米(宽×高),底板厚40厘米,顶板和侧壁厚40厘米,进口底高程220.30米,出口底高程220.30米。

闸室位于洞身出口,长1.1米,宽2.6米,底板厚1.0米,底板顶高程为220.30米,设工作闸门1道,上部为启闭台,设螺杆式启闭机1台。

消力池采用底流式消能,钢筋混凝土U形槽结构,长5.0米,宽1.0米,深0.5米,底板厚50厘米,底板顶高程219.80米。

海漫防冲段长6.0米,喇叭口断面,底宽1.0米,两侧边坡比为1:1.5,采用30厘米厚干砌石护坡、护底,干砌石下设15厘米厚砾石垫层和无纺布一层,海漫末端接堆石结构防冲槽。

三股流2#排水涵闸进口引水渠长5.0米,采用梯形结构,两侧边坡比为1:1.5,渠底顶高程219.54米,干砌石护坡、护底,干砌石厚30厘米,下铺15厘米厚砂砾石垫层和无纺布一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