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洛克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

合集下载

洛克生平及主要思想

洛克生平及主要思想

洛克生平:洛克于1632年出生于英国,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

清教徒的父亲在内战期间为议会军队而战。

1646年洛克在威斯敏斯特学校接受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基础训练。

1652年克伦威尔主政期间,洛克到牛津大学学习,并在那儿居住了15年。

1656年洛克获得学士学位,1658年获硕士学位。

后来他还担任过牛津大学的希腊语和哲学老师。

在牛津期间洛克对当时盛行于校园内的经院哲学不感兴趣,反而比较喜欢笛卡尔的哲学以及自然科学。

他在36岁时曾被入选英国皇家学会。

也正是由于洛克的哲学观点不受欢迎,他最后决定从事医学研究。

这一时期洛克还结识了著名的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

1666年洛克遇到了莎夫茨伯里伯爵,并成为伯爵的好友兼助手。

在此期间洛克开始了其一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理解论》(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的创作。

1675年洛克离开英国到法国住了三年,结识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后来又回到伯爵身边担任秘书。

1682年莎夫茨伯里伯爵因卷入一次失败的叛乱而逃往荷兰,洛克也随行。

伯爵在翌年去世,而洛克则在荷兰一直呆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

在荷兰期间洛克隐姓埋名,并且完成了包括《人类理解论》在内的多部重要著作。

1688年洛克返回伦敦,并在次年写了两篇十分重要的政治论文。

他的《人类理解论》也在1690年发表。

晚年的洛克大部分的精力都投注在《人类理解论》这部书上,不过此时也认识了包括艾萨克·牛顿在内的几位科学家。

洛克终身未娶,在1704年溘然长逝。

哲学思想:洛克是不列颠经验主义的开创者,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完全贯彻这种哲学思想。

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

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

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省(reflection)的观念。

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省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

洛克教育思想总结

洛克教育思想总结

洛克教育思想总结洛克教育思想总结洛克教育思想是指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在其著作《论人类理解起源》中提出的一系列教育理念和原则。

洛克的教育思想对后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洛克强调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

他认为儿童的心智是一张白纸,教育应该以适应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为基础。

儿童应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去学习和发展,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

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其次,洛克主张教育应培养儿童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他认为理性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通过理性思维,人们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理智地评估和判断。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做出明智的决策,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此外,洛克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品德的培养。

他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们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的基础。

洛克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之能够成为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

最后,洛克主张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

他认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得到身心、智力和德育上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身体素质,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和社交技能,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综上所述,洛克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培养儿童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重视道德教育和全面发展。

这些原则和理念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最终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

洛克生平及主要思想

洛克生平及主要思想

洛克生平:洛克于16‎32年出生‎于英国,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

清教徒的父亲在内‎战期间为议‎会军队而战‎。

1646年‎洛克在威斯敏斯特‎学校接受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基础训练。

1652年‎克伦威尔主政期间,洛克到牛津大学学习,并在那儿居‎住了15年‎。

1656年‎洛克获得学‎士学位,1658年‎获硕士学位‎。

后来他还担‎任过牛津大‎学的希腊语和哲学老师‎。

在牛津期间‎洛克对当时‎盛行于校园‎内的经院哲学不感兴趣,反而比较喜‎欢笛卡尔的哲学以及‎自然科学。

他在36岁‎时曾被入选‎英国皇家学‎会。

也正是由于‎洛克的哲学‎观点不受欢‎迎,他最后决定‎从事医学研究。

这一时期洛‎克还结识了‎著名的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

1666年‎洛克遇到了‎莎夫茨伯里‎伯爵,并成为伯爵‎的好友兼助‎手。

在此期间洛‎克开始了其‎一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理解论‎》(Essay‎Conce‎r ning‎Human‎Under‎s tand‎i ng)的创作。

1675年‎洛克离开英‎国到法国住了三年,结识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后来又回到‎伯爵身边担‎任秘书。

1682年‎莎夫茨伯里‎伯爵因卷入‎一次失败的‎叛乱而逃往‎荷兰,洛克也随行‎。

伯爵在翌年‎去世,而洛克则在‎荷兰一直呆‎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

在荷兰期间‎洛克隐姓埋‎名,并且完成了‎包括《人类理解论‎》在内的多部‎重要著作。

1688年‎洛克返回伦敦,并在次年写‎了两篇十分‎重要的政治‎论文。

他的《人类理解论‎》也在169‎0年发表。

晚年的洛克‎大部分的精‎力都投注在‎《人类理解论‎》这部书上,不过此时也‎认识了包括‎艾萨克·牛顿在内的几位‎科学家。

洛克终身未‎娶,在1704‎年溘然长逝‎。

哲学思想:洛克是不列‎颠经验主义‎的开创者,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完全‎贯彻这种哲‎学思想。

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

洛克学前教育思想总结

洛克学前教育思想总结

洛克学前教育思想总结洛克(John Locke)是17世纪英国的一位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洛克强调了个体的天赋和自然状态。

洛克认为,每个人天生具有相同的理性和能力,这也包括了学前儿童。

他认为,儿童是从一个自然状态开始学习和成长的,没有先天的知识或道德观念。

这一思想对于现代学前教育来说非常重要,鼓励教育者去培养儿童的天赋和潜能,而不是把他们看作是空白的容器需要被填满。

洛克的这一观点对于学前教育的个性化和发展导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洛克主张通过感观经验来获得知识。

他认为,儿童通过直接感受和体验来获取知识,而不是从书本或教师那里被灌输。

他主张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发展认知和探索能力。

这一思想也为现代学前教育提供了借鉴,强调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和对实际经验的重视。

第三,洛克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

他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应该通过教育来培养正直、诚实和公正的品德,以及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心灵。

这一思想对于学前教育来说非常重要,鼓励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儿童的道德和品德教育,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认知能力。

在现代学前教育中,在课程中加入道德教育内容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做法。

最后,洛克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而独立的个体。

洛克认为,教育应该帮助儿童发展成为独立思考、自主行动的人。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儿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一思想在现代学前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强调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在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观点强调了个体的天赋和自然状态、通过感观经验获得知识、培养儿童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以及培养自由而独立的个体。

这些观点对于现代学前教育的个性化、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实践和道德教育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洛克的儿童教育思想

洛克的儿童教育思想

洛克的儿童教育思想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 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洛克出生于乡村小地主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

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他同时学习法学和语言学,阅读笛卡尔、培根、牛顿等人的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

他在医学上也很有研究,大学毕业后,曾经做过两年医生,并流亡荷兰。

1688年回国后在新建的政府中担任上诉法院院长和贸易殖民大臣等要职。

洛克的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年) 、《人类理解论》(1691年) 、《教育漫话》(1693 年)。

一、洛克的教育实践洛克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他所处的那个英国绅士的世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绅士教育理论。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教育漫话》这本书里。

《教育漫话》出版于1693年,这是继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之后的又一本教育经典著作,洛克在担任沙夫兹别利伯爵家的家庭教师时,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实际经验,后来他在流亡荷兰期间,又担任朋友爱德华•葛拉克的儿子的家庭教师,并与爱德华多次通信讨论关于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问题。

1693年,他在这些书信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成了这本《教育漫话》。

在这本书中,洛克详细阐明了自己的教育观点,提出了他的关于绅士教育的思想体系。

此书一问世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卢梭、对法国唯物主义者以及德国泛爱主义教育运动都有直接的影响。

二、绅士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洛克的教育思想与他的社会政治观和哲学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洛克的社会政治观从头到尾都是为君主立宪制政体作辩护的。

在哲学上,洛克是一个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他认为,在人的意识中没有先天的思想观念,人的心灵原来就像一块白板,人生下来时是一片空白,一切思想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都是从后天经验中获得的,这就是洛克著名的"白板说"。

洛克的"白板说"对于批判当时盛行的天赋观念起着很大的作用。

因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后天的经验,所以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非常必要。

教育漫话约翰洛克洛克《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约翰洛克洛克《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约翰洛克_洛克《教育漫话》读后感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即如何才能培养出有理性、有德性、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

他的绅士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

首先,在身体保健方面,洛克十分重视绅士的体育。

在他看来,“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他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全部教育的第一位。

这正应了现实生活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老话。

确实我们要学习,要工作,要有成功,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

书中,洛克还详细论述了养护和锻炼儿童健康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至今仍然可贵的建议。

如他提到的早起顶有益于健康;多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孩子的卧床,应该是坚硬的,宁可用絮绒,不可用羽绒。

将身体习惯为随遇而安,是人的一种大幸,也是成就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总之,他的体育理论可以集中为一句话:“要忍耐劳苦,不要娇生惯养。

”这些思想即具体意见对我们现今的早期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其次,在道德教育上,洛克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

”因为洛克的绅士教育除了体育外,可归纳为“德行、智慧、教养、学问”,而前三项都与德育有关,我也认为,精神品质的培养是一个人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

因此,管教儿童,要从极小时开始。

你要想孩子长大后服从你,首先要他在儿童时服从你。

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种权威。

洛克对儿童的德育也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如榜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奖惩教育、宽严结合等。

此外,我们也要警惕一种相反的倾向:儿童被管束太严,精神沮丧颓唐,失去活力和勤奋,(.9_wang.)那样更糟糕。

而放荡的青年,常生龙活虎一般,精神饱满;一但上了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

洛克教育思想

洛克教育思想

洛克教育思想总结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大臣。

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

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

主要著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等。

洛克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他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

我们幼小时所得到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却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洛克精辟、形象地论述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不仅回击了天赋观念论和遗传决定论,而且首创“教育万能”的思想;后经爱尔维修和欧文的继承和发展,概括成“教育万能论”。

虽然,洛克过分地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但毕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育的价值,从而把教育的作用推到了空前的高度,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反对溺爱洛克特别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溺爱是非常有害的。

他说:“我觉得一般人教养子女有个重大的错误,就是对这一点(指溺爱)没有及时加以充分的注意;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没有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

”接着,他分析了溺爱的成因:“'自然'很聪敏地使得做父母的人无不爱护自己的子女,但是那种自然的爱一旦离开了理智的严密监视,就极容易流于溺爱。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洛克(John Locke)是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被誉为英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他的《人类理解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中,洛克提出了一套深刻而影响深远的教育理论,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洛克的教育思想,并阐述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的成长观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帮助人们成长,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能力。

他认为,人从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先天的知识、想法和观念,只有经过教育和经验的熏陶才能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人格、思维和行为方式。

因此,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儿童建立正确的认识和价值观,促进其自我发展和成长。

二、教育的方法论洛克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即教师应该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讨论、实验、游戏、读书、写作等,使学习过程变得充满趣味和活力。

此外,洛克还提倡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导师和朋友,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鼓励他们抱着探究的态度和自信心去探索世界。

三、教育的核心理念洛克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自由”和“自主”,即人应该自由地学习、思考、选择和行动。

他主张通过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负责任感,鼓励他们在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和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他反对教育中的强制和压迫,认为这会抑制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探索欲望。

四、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洛克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独立而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可以掌握知识和技能,成为有用之才。

此外,在洛克看来,教育的价值在于使人更加幸福和自由,在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人格形成等方面都能够受益。

洛克还重视道德教育,认为教育应该在道德和社会价值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共性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五、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洛克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在现代教育中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他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成长观,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怀,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和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化教育”、“探究式学习”等理念一脉相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家洛克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约翰洛克于1632年出生于英国一个律师家庭,因此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1652年进入大学学院学习,并于1656年获得学士学位后留校。

洛克曾先后在大学担任过希腊文、修辞学和伦理学等科目的教师。

在当时,洛克对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著作颇感兴趣。

洛克在后来的《教育漫话》中所流露出的对学校教育的和绅士教育思想的形成,显然与他的这段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虽然在很多资料和文献中大家都认为洛克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但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对的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启蒙时代,作为启蒙运动的主力军,他对当时的欧洲封建进行了深刻
地,,强调与平等,他认识到要实现,人的是基础,教育则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进而提出了教育思想。

是洛克思想的核心价值,在启蒙时代多有哲学的意味。

虽他提倡社会契约论,都认为是人的自然,是天赋的,神圣不可的;虽然是神圣的,但必须是有限的,所以他的教育学正是按照展开的。

洛克的是下的,与人的、、法律紧密相连,有自然和社会之分,具有现实可行性,认为是的条件,因而趋向于教育。

通过研读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逐渐对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今世界上,一提到英国都会想到“绅士”一词,这离不开洛克的他《教育漫话》中“绅士教育”的深远影响。

他注重体育要求具有健康的身体以及良好的德行和优雅的风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仪态高雅,风度翩翩”。

在这“绅士教育”的下,《教育漫话》成为当时家庭教育中的育儿经,他的教育已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主流。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虽有一定局限性,但与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教育、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措施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如强调促进学生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强调教师的教书育人并重、强调学生的独特存在,同时也强调对学习内容的要注重广泛的、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等等。

用洛克的教育哲学思想来审视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大家最熟悉的白板说是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指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因此,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

在研究洛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洛克和法国的哲学家卢梭其思想联系紧密。

哲学上,他们都以唯物主义感觉经验论为基础,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推行经验主义;卢梭则主张天性论,遵循自然主义。

上,他们都主张主义,强调与平等,洛克认为是平等的前提,而卢梭认为平等是的保
障,但都主张通过社会契约的方式实现君主立宪或。

即使洛克的教育思想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但是他的理论内容仍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事业有着巨大的与启迪作用。

无论是需要备考的考生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研究者,我们都应该认真学习其宝贵的思想,未来的教育道。

更多教育理论备考资料,请查看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频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