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
高考诗歌鉴赏辅导之诗眼

【典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京口月夕书怀 (南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
诗眼是“凉”字。①用秋夜、山风、江气写天 气之凉,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心境之 凉,虚实结合,②表达了作者旅居他乡愁苦悲 凉的心情。③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
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 兵气销为日月光。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 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 明判断的依据。 参考答案:诗眼是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全诗 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 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 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 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 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 旨。
高考诗歌鉴赏辅导之
诗眼
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 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 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 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 或全句的字词句。 字词句
“诗眼”的词性特点及其一般位 置:
一般的说,从炼字角度看, 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 诗(第一、二句)或尾联(第七、 八句)。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 诗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而 隐藏在标题中。
答题步骤:
2 、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思 想情感)、营造意境所起的作用 或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 的作用。
1 、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
2003· 全国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题诗眼类

诗眼类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
(一)句中诗眼1、概念解说: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
2、提问方式:(1)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3、答题技巧: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
这类炼字型的诗眼往往是为写景状物叙事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思想情感的。
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处。
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辨析诗眼: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二、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三、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字词;四、抓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五、抓富有表现力的数词虚词。
具体来说,这种句中诗眼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
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动词类诗眼具有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更加鲜明的效果;形容词类诗眼具有生动形象展现意象特点、色彩鲜明、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的效果;副词类诗眼具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的效果。
4、答题步骤:(1)找出诗眼。
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解释含义。
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描述景象。
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
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
(4)点出效果。
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高考古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诗眼

高考古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诗眼中小学必背70首古诗的诗眼(解说诗眼在括弧中)导入•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它可能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往往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例如:•《爱莲说》:“可爱者甚蕃”•《荷塘月色》: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什么叫诗眼: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统领全诗、全联或全句最关键的字词句。
诗眼小诗眼:一句之眼,“一字之妙”。
使意境更丰富;增强诗歌的形象性、情趣味;大诗眼:指一首诗的眼目,是全诗的线索,统领全诗揭示全诗主旨,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大诗眼的判断和鉴赏方法诗眼举例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望岳》•白居易《琵琶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示儿》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题临安邸》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眼例三(诗题式)•《春夜喜雨》杜甫《书愤》陆游•《题李凝幽居》贾岛《田园乐》王维•《望月怀远》张九龄《山中留客》张旭•《喜弟卢纶见宿》司空曙•《征人怨》柳中庸指出下列诗歌的诗眼(句子)•杜甫《蜀相》《登高》•李白《将进酒》•《行路难》•李清照《一剪梅》•柳永《雨霖铃》指出下列诗歌的诗眼•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王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张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杜牧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语言之诗眼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 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 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 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思路导引】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包括直接揭示作者情感的 词和语义双关的词,如“愁”“忧”“思”和“冷”“孤”“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的诗眼 是什么?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案:“愁”为诗眼,表达了诗人的乡愁。
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
答 第二步 内容。阐述与该字(词)相关的内容描写及分析,注意
题 作者感情的抒发
步 从该字(词)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根据诗眼(
骤 第三步 词眼)所在位置谈结构,这样分析更为全面。一般谈到 “字(词)”的作用,离不开结构
【答题建模】
考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凝香斋① 曾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
5.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 个字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句的诗眼是 哪个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倍”为诗眼。“倍”,更加。反衬此时的孤单,强调思乡 念亲的情怀。
第一步 指出诗眼(词眼),并解释该字(词)含义(深意) 结合诗歌进行梳理,列举诗歌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
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

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或句子;也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
“诗眼”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称为句中眼;另一种是指一首诗的眼目,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主旨,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这是全诗的诗眼,称为诗中眼。
一、句中眼语文教育家陆精康先生认为,“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诗眼”一词是宋人分析唐诗的所用之言,并成为宋元诗话中一个很有生命力的术语;“诗眼”多产生于近体诗中,唐代大诗人杜甫堪称点睛圣手。
“诗眼”位于何处?下面我们就以近体诗为例,来探究局部诗眼在诗中的具体位置。
因为五言句型多为上二下三,七言句型多为上四下三,所以,往往把五言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诗的第五字,叫作“诗眼”,是所炼之字,要特别在这个字上下功夫。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归”“下”是炼字。
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中的“赴”是炼字。
但这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五言诗中有炼在第二字的,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也有炼在第五字的,如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浮”;还有炼在第二字和第五字的,如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尽”“入”“流”。
七言也有炼在其他字上的。
炼在第四字的,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炼在第七字的,如钱起《赠阙下裴舍人》“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中的“尽”“深”。
局部诗眼的锤炼,就是炼字,炼字有??字、虚字、响字、拗字等说法,这里主要说实字和虚字。
所谓实字,一般是指动词、形容词。
在近体诗中,所炼诗眼以动词、形容词较多,这一点可以从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略见一斑,故有炼实字以炼动词为主之说。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诗眼

分析:诗中的“不得意”三字,是全篇的诗眼。不仅 交代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 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
的诗眼。 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
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 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或使诗句更具有音乐美。 这是局部的诗眼。
有时,诗眼扩展为一句、一联。比如:“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如果不以“更上一层楼”作 结尾,若换个“劝君再抬头”之类,王之渙就不会那样出 名了;“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 边骨(写实)”,如不是“犹是深闺梦里人(写虚)”为 尾句,却换位“心上人”之类,陈陶也未必能催人泪下: 两首诗中的“楼”与“梦”均为诗眼。
(3)叠词:作用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 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4)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 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 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抓住能表 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思的原因: 独上江楼
思的环境:月光如水水如天
物 是
思人 思的对象:去年同来的望月人 非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诗眼

例:红杏枝头春意闹 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
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析:“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
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析:“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
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 【炼形容词】
答案:同意。“悲”字是点睛之笔,四联分别写眼前景 象的悲凉,时光飞逝、壮志难酬的悲慨,流落他乡的悲 苦,国破家亡的悲愁。四联均暗含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悲 痛心情。可见“悲”是全诗的关键。
(2007·︱四高川中总卷复)习阅︱一读轮下·语面文一首宋诗,然 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昏惨暗淡,清寂冷落,以景托情,漂泊烦乱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虚写在梦境,怀乡,点明“乱”部分原因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感慨国运,也是引发心绪烦乱原因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以景衬托旅人心烦意乱。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形容词不仅可从形色声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特点,
还能传递出作者的感情,绘景摹形,化抽象为具 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绿净春深好染衣 暮春时节,芳菲凋尽,万紫千红之色褪去,只留绿茵 浓密,一片纯净的绿,是染衣的天然好染料,既写出了绿 意浓密纯粹,又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解题指津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设问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方式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第一步,指出作为诗眼的词。 解题 第二步,结合诗句梳理全诗围绕该词写了哪些内容。 步骤 第三步,点明该词在奠定基调、营造意境、表达情感上所起的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赏析诗眼-优秀课件

【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答案 “清我心”的“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山水诗,着意描 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因为诗人在 朝廷屡遭排挤和打击,实感官场污浊,今见清溪潺潺流水,认 为可以“清心”,洁白自律,精神愉悦。(回答“悲”,又言之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步骤二:结合诗句梳理,列举全诗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的? 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步骤三:考虑该字(词)对主旨(情感)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 的表达、意境营造以及在结构上所
字的妙用。 起的作用。
考点二 赏析诗眼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 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 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请找出下列诗的诗眼或词眼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成理,亦可)
6.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2 赏析诗眼-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即学
即练]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长简仲咸【注】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请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并分析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表现诗眼的?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答案:本首诗的诗眼是“忧思”。诗中是这样表现诗眼的:首联通过诗 人夜中失眠,起来弹琴的动作描写,委婉地表达了诗中心中的忧愁。颔联 和颈联都是写景,描写“明月,清风,惨淡,孤鸿,翔鸟”等景象以动衬 静,渲染出一种凄清,惨淡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衬托诗人内心的孤 独和忧思。尾联,诗人直抒胸臆,点破伤心和忧思。
明。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结合诗歌注释可知,他为官清正,
有志改革,然而因为被人诬陷而获罪,被贬谪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满
腔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另外,诗歌中“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 了进一步渲染,后面三联也均承此而来。
答案
诗眼是“闲”。“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
考点二
赏析诗眼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
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 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请找出下列诗的诗眼或词眼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即学
即练]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长简仲咸【注】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注】 本诗作于诗人因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仲咸,
指冯伉,与王禹偁是同年进士,在商州时屡与王禹偁唱和。简,书信,这里是寄的 意思。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003 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这首山水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清我心”的“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山水诗,着意描 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因为诗人在 朝廷屡遭排挤和打击,实感官场污浊,今见清溪潺潺流水,认 为可以“清心”,洁白自律,精神愉悦。(回答“悲”,又言之 成理,亦可)
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
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 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5.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 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 要赏析。
确定“诗眼”主要有以下5个角度: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 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 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闲”字做了进一步渲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诗人有志改
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
人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溪行【注】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这首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753)秋游池州时所作。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
分析。
【答案一】(步骤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 眼”。(步骤二)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 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 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 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答案二】(步骤一)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 眼”。(步骤二)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 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 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 发出邀请。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 字你认为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指出其诗眼,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行具体说
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本P325 第4题、P326第9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 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 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 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一、设问方式
二、答题步骤 步骤一: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 此步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 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参考上面确定诗眼的5个角度。
步骤二:结合诗句梳理,列举全诗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的? 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步骤三:考虑该字(词)对主旨(情感)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 的表达、意境营造以及在结构上所 字的妙用。 起的作用。 6.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