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五隋唐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隋唐五代美术

凹凸花:指带有立体感建筑装饰图案,从六朝张僧繇开始表现,可能受希腊化艺术风格的影响。唐初于阗画家尉迟乙僧继续采用这种画法。
泼墨:中国画用墨名称。指画家以墨水泼洒再绢本或纸本上,随墨迹的形状,看出各种物象,然后用毛笔勾画,使这些偶然中获得的形象成为画面的构图内容。它可以是整幅的画面,也可以是局部的处理,完全因人而异。
破墨:中国画技法名称,指通过墨色干湿浓淡的相互协调所产生的层次变化,或以浓墨或淡墨,或者以干墨破湿墨,反之亦然。传六朝萧绎《山水松石格》最早有“或离合于破墨”的说法,到盛唐张子和、张璪等人,这一技法开始被重视起来。
皴法:中国画技法术语,主要用于山水画的表现。在勾线的同时,运用墨色的变化来表达物象的质感、肌理、阴阳向背等,对于山水树石的造型有决定性的作用。唐五代以来,皴法成为各地山水画家因地制宜表现自然景象的基本程式。
钩勒:中国画用笔名称。“钩”指以墨线钩画轮廓,“勒”指以墨线或色线复钩加工,可以增加线条的层次厚度,产生特殊的墨色效果。
吴带当风:指唐代吴道子的人物衣纹程式。他的用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故称之,和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画法相对。曹的用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称“曹衣出水”。
变相:佛教绘画术语。讲说佛经故事叫“变文”,以视觉形象表现佛经故事叫“变相”。它在图解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和佛经内容这几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唐代的经变故事在吴道子等人的努力下,创造出了《净土变相》、《地狱变相》等新的样式,在佛教中国化和世俗化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卷轴画:指画在绢本或纸本上的绘画,其尺幅有横条状的手卷和竖条状的立轴两种形式,和汉代的帛画有直接的联系。卷轴的装裱形式因时代的不同而有若干差异。
中国美术史大事记

中国美术史大事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而辉煌艺术历史的国家,其美术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美术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发展阶段。
本文将回顾中国美术史中的一些重要大事,并探讨它们对中国美术的贡献。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100年-前221年)在先秦时期,中国美术以岩画和陶器为主要表现形式。
尤其是陶器,如出土的仰韶文化陶俑,展示了早期中国人民的艺术天赋和审美观念。
2. 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这个时期是中国美术历史上的重要阶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大量文化作品被毁。
但是在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了东西文化的交流,这对中国美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美术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佛教的传入使得雕塑艺术风靡一时,著名的摩崖石刻和石窟艺术如莫高窟和龙门石窟便是亮丽的代表。
同时,绘画艺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以王羲之和顾恺之为代表的书法和唐朝壁画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4. 宋元明时期(960年-1644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美术进一步繁荣发展。
南宋时期的陆游和宋徽宗等人是杰出的文人画家,他们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要创作内容。
元代的赵孟頫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楷书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5. 清朝时期(1644年-1912年)尽管清朝时期中国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动荡,但在艺术方面仍有一些重要的成就。
乾隆皇帝是一个热衷于艺术的皇帝,他主持修建了颐和园,收藏了大量珍贵的艺术品。
此外,清朝时期的篆刻家石涛和画家郎世宁也有所成就。
6. 现代时期(1912年至今)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现代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文化与政治的变革,这也对中国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美术院的成立和五四新文化运动都为中国美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各种新的创作风格和形式,艺术创作的自由度大大增加。
(完整版)中外美术史-隋唐五代美术

教 案 用 纸
页
一、复习引入
二、讲授新课
石窟壁画
新疆的唐代石窟壁画,虽然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但中原的画风已逐渐波及。如克孜尔千佛洞第27窟的《说法图》与第80窟的涅槃变、菩萨、千佛等形象丰满。有的石窟根据佛经故事的情节,在须弥山之间加上大量的鸟兽花草,用色单纯而富丽。各种飞禽走兽姿态万千,极富情趣,体现了画工们对人物形象的人格化处理,使得佛经故事充满人情味。同时,在某些山水画中出现了比较简单的皴法。
五代绘画艺术
五代人物画
五代重要人物画家是南唐的周文矩与顾闳中。
周文矩现存作品有《重屏会棋图》与《宫中图》。据考证《文苑图》也是他的作品。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极得时人所重。
美术史家一般认为唐代鞍马画如此巨大成就的取得是由唐代统治阶层特别是皇室贵族对马的爱好决定的,因为马在唐代统一扩张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马所具有的进取精神和贤才、良将、忠臣等的象征意义也与唐代前期社会文化的辉煌气象相契合。鞍马绘画兴盛于唐代,与李唐统治基层的胡族血统相关,又是皇室贵族们胡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一、复习引入
1、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学习要求。作业、笔记、背诵。
2、检查并订正作业。
二、讲授新课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全面成熟、空前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美术间的交流;文学与美术的关系较之魏晋时期更加紧密与自觉;同时除人物画之外,山水、花鸟、鞍马等画科开始出现并且独立成科。
吴道子为强调其线条的表现力和独立功能,有意识的在画中将色彩弱化,“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从而突破了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当时称为“吴装”。此外,他还创作有“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为后世白描之先声。
中国美术史之隋唐美术精品PPT课件

五 台 山 佛 光 寺 大 殿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建中三年(782) 的南 禅寺大殿和唐大中十一年(857)的佛光寺大殿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尤其佛 光寺大殿,规模较大,艺术完美,具有宝贵 的价值。但它们都只是孤立的殿堂,要了解 唐代佛寺的群体布局,还得要依靠敦煌石窟 唐代壁画中的资料,其中数百幅以上的大型 净土经变画里的建筑群,就是寺院的反映。
唐代密檐式砖塔。位于今陕西西安荐 福寺内。因视慈恩寺大雁塔为小,故名。原 十五层,后几经地震损坏,现余十三层,塔 身方形,立在砖砌高台上,通高43.3米。底 层每边长11.83米,南北二面各开一洞券门 ,内辟方室置梯以通顶层。因底层特高,其 余各层逐渐变低矮,同时塔身的宽度自下而 上逐层收敛 ,轮廓并具轻微曲线 ,使整个 型体的轮廓线柔和、挺秀。
唐三彩马俑
第五章 隋唐美术 第一节 概 述
绘画:“灿烂而求备”。唐代绘画的新特点 : 1.人物画(第二节) 2.山水画(第三节) 3.花鸟画(第四节) 4.石窟陵墓壁画(第五节) 5.绘画理论(第六节) 6.唐代对绘画作品的流通、收藏也较前为活 跃。
历 代 帝 王 图
阎 立 本
江干雪霁图 王维
五牛图 唐 韩滉
敦 煌 壁 画
唐
第二节 人物画
概述:
隋:董伯仁、展子虔 唐:
初唐:阎立本、尉迟乙僧 盛唐:吴道子、张萱 中晚唐:周昉 、孙位
第二节 人物画
一、初唐阎立本与尉迟乙僧的绘画艺术
1.阎立本简介 2.《凌烟阁功臣图》
《秦府十八学士图》 《昭陵列像图》 《步辇图》 《职贡图》 《历代帝王图》
第五章 隋唐美术
隋:581-618 唐:618-906
中国美术史_05隋唐五代_54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_

《关山行旅图》 关仝
144.4×56.8厘米 绢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该画危峰巨石,高耸入云;秋山寒林,气氛逼真;皴 法严谨,顿挫有力;楼阁洞府,深幽邃远;野店村居, 意境超然。 但是关仝不擅长人物,因此画面上的人物多请他人代 笔。
• 此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山水画 中第一次出现了近、中、远三叠景致的山水楼阁,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 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大小李将军
• 唐宗室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是唐青绿山水的代表人物,以精美工细的画笔, 绚丽夺目的赋彩,在画坛上形成很大的影响。
李思训
• 李思训(651~718年),唐朝宗室,晚年曾任宗正卿,后任左羽林卫大将军 等职,史称大李将军。唐朝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
• 李思训画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为一家之法。继承、发展了六朝以来以色 彩为主的表现形式。
• 《历代名画记》言“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濑潺湲,云霞飘渺,时睹 神仙之事。”其对山水画的追求尚未脱离六朝以来求仙访道的范围,但绘画 则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中寄寓的情怀。
《明皇幸蜀图》宋—元摹本,李昭道(传)
• 绢本设色,55.9cm×8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图中所描绘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为避安史之乱,行于蜀中的情景。画面安排了
峻险的山岭,盘曲的石径,危架的栈道,云绕的天际,并巧妙地画出了随行 的庞大队伍。
• 画面构图雄奇,丘壑峭削,意趣微妙。山石以线勾勒,用石青、石绿等色渲 染,色彩明丽,无皴擦,画法古朴。虽为摹本,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唐代 绘画的风貌。
中国美术史(隋唐时期美术)

第三章隋唐美术.隋唐绘画艺术一.阎立本(承上启下的画家)1.阎立本绘画的艺术特色?a.与六朝相比,写实性较强,重视人物个性绘画b.取材多是历史故事和人物,用以借鉴贤愚,弘扬治国安邦的大业c.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服简练粗重。
相比顾恺之“春蚕吐丝”其更注重根据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d.设色更浓重2.代表作品:A.《步撵图》:a.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忠实表现了唐中央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b.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塑造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刻画出禄东赞强烈的高原民族的特征,唐太宗形象则深沉谦和的外表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c.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灰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B.《历代帝王图》:画中帝王或站立或坐,不以情节相贯穿,也不以背景为衬托,着力通过人物外貌特征的刻画,试图揭示每个帝王不同的心态。
使肖像画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此画用意为作为“兴废之戒”。
二.吴道子☆☆☆1.简述吴道子的艺术成就?a.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
b.创作成就表现在宗教绘画上:a.绘制玄元图,五圣图,千变万化的千佛形象.b.经变是画的最多的题材,地狱变相最为著称,有强烈的感染力。
c.技法特点:a.早年用较工细的技法,成熟时具有豪放的特点.b.用色“深浅晕成”“敷粉浅淡”,线条“磊落逸势”“笔力劲怒”,故称“莼菜条”.c.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造,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运动感与节奏感,提高了绘画艺术中的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
d.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时,注意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
d.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称为“吴家样”,是一种更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与“曹家样”具有显著的区别:“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概括了两个时代绘画风格的不同特点。
e.吴氏的风格被称为“吴装”,其形成的中国宗教绘画的基本样式一直影响到元明以后,近代民间画工仍奉他为祖师,并保持绘塑不分的传统都不是偶然的。
中国美术史笔记+口诀

(三)魏晋南北朝绘画时期特点: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陆探微:秀骨清像,张僧繇:受佛教绘画的影响顾得其神,陆得其骨,张得其肉2、顾恺之的三件传世作品及主要内容、表现手法《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四)绘画理论4、谢赫的六法论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一)隋唐五代人物画1、阎立本及其代表作品唐初人物画最高水平的代表。
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职贡图等2、吴道子的作品、风格特征、艺术成就送子天王图、地域变相图、伏生授经、鬼伯图用笔遒劲神速,白描,以宗教人物画成就最著4、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作品及画风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1.6、南唐著名的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周文矩:《宫中图卷》《重屏会棋图》等(二)隋唐五代的山水画1、隋展子虔的代表作品及其在山水画史上的意义展子虔《游春图》,今存最早的一幅完整的三水画。
2、唐青绿山水画派画家李思训、李昭道及其作品李思训及其子李昭道,父< 江帆楼阁图> 子<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圖>4、王维的山水画及技法特点5、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荆浩、关仝及其作品、风格荆浩:北方山水,《匡庐图》关仝:师法荆浩传《山豀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6、五代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董源、巨然及其作品、风格董源:《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等,擅长用披麻皴巨然:董源弟子,其画轻岚淡墨、烟云流动。
(韩滉《五牛图》、4、五代花鸟画“徐黄异体”指哪两种风格,各自有何特点黄筌“黄家富贵”;首创没骨法(强调院体)徐熙“徐家野逸”;线条为主色彩为辅2. 范宽《溪山行旅图》,重山叠岭,雄奇壮伟,笔力坚实,山石作“雨点皴”3.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4.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5.3、南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1. 李唐《万壑松风图》《清溪鱼隐图》大斧劈皴、水墨苍劲2. 刘松年:《四景山水》斯文细腻3. 马远《踏歌图》一角构图、人物情节与山水结合4. 夏圭《山水十二景》善于半边取景4、两宋其他的山水画家许道宁、翟院深、王诜等,燕文贵,赵令穰,米芾父子,王希孟萧照、马和之、江参等5、元初赵孟頫的代表作品及画风《鹊华秋色图》;倡古排宋、清雅朴素、书画结合。
《中国美术史》授课PPT之二:魏晋及隋代、唐代的美术

2 人物画
捣练图 张萱 唐
隋唐五代美术
2 人物画
中晚唐 仕女画
周昉,社会环境影响其作品多反映贵族妇女奢侈生活后的不幸和苦闷
簪花仕女图 周昉 唐
隋唐五代美术 中晚唐 仕女画
2 人物画
簪花仕女图(局部) 周昉 唐
隋唐五代美术
2 人物画
五代人物画
五代时期,画家笔下呈现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身边琐事;顾闳中、 周文矩等人物画作品不仅善于把握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而且十 分注意对在特定的环境和情节中的人物心理的表现,从而较为深刻地 揭示出社会的本质。
雪溪图
王维 江山雪霁图 局部
王维 江山雪霁图 局部
三 五代山水画
北方山水画派:荆浩、关仝
创作、理论
荆浩 匡庐图
理论创作:
《笔法记》 六要: 气:心灵主宰 韵:格调问题 思:构图立意 景:观察自然 笔:用笔节奏 墨:用墨浓淡
关 仝
关 仝
关 山 行 旅 图
山 溪 待 渡 图
南方山水画派:董源、巨然
魏晋南北朝美术
2 佛教美术
佛教美术的兴起
社会动荡、战乱不息的乱世为 佛教的广泛传布提供了社会环境。 在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希望在 精神上得到解脱,佛教宣扬的灵魂 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让他 们从中得到虚幻的慰藉。
佛教在西汉传入中国,佛教美 术是为了传播佛教思想而兴起的。 佛教美术大致包括三个部分:建筑、 雕塑和壁画。
隋唐五代美术 隋唐五代概况
1 概述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9年—公元960年),是中国古代绘画 全面发展的时期。由于隋唐两代的相继大一统,政治昌盛,国力强大, 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促进了封建文化步入鼎盛,是中国 绘画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滉,字太冲,长安人, 其《五牛图》留名画史, 画中五头牛布局自然,笔 法精妙,形神俱佳,线条 流畅优美,足见其写实功 力非同一般,是难得的唐 画佳作。
唐 韩滉《五牛图》
三、壁画 1、壁画艺术的辉煌时代 隋唐时壁画仍是绘画的主要形式,而且发展到相当兴盛的地
步,在继承汉魏传统的基础上,题材内容从图绘人物及佛道故事 扩大到山水、花竹、鸟兽等方面,形式技巧也有较大的创新。
一、人物画 1、阎立本 阎立本的绘画代表着初唐美术的新水平。他的主要成就在绘
画方面,毕生创作密切适应着唐王朝巩固政权的需要,歌颂唐帝 国的强盛,成为唐初政治事业的颂歌。
今传为阎立本的作品有《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
唐 阎立本《步辇图》
历代帝王图(局部) 唐 阎立本
2、吴道子与道释人物画 经历初唐100年左右的经营,唐代进入社会富足和文化高度
主的重彩填色,这种较早出现的山水样式被称为“青绿山水”, 并未后代不断遵循和发展。
展子虔 展子虔,渤海(今山东信阳)人,历经北齐、北周,后又
入隋为官,他擅作人物、山水、界画及车马。尤精山水人物画。 他所作《游春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是画家留存下来的唯一作 品,也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展子虔在绘画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图》的继承关系。
唐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2)吴道子、王维、张璪等人与水墨山水 在青绿山水画走向成熟的同时,水墨山水画也开始兴起。
最先在此一领域作出贡献的是吴道子,而后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 推王维、张璪等人。
吴道子 吴道子虽以人物道释绘画享名于世,但他于山水、鸟兽等 无所不能,且画风豪放。 王维 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人。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特别
2、薛稷、边鸾等花鸟画家 唐代花鸟、畜兽及鞍马已形成独立的画科,艺术上也有着显
著的进步。 唐代花鸟画以表现宫廷贵族喜爱的珍奇花鸟为主,多画于屏
风幛壁及团山上作为装饰和点缀。
唐边鸾《双凤鸣梧图》图
3、韩幹、韦偃等鞍马画家 韩幹
唐 韩干《牧马图》局部
照业白 唐 韩幹
韦偃
牧放图(北宋李公麟摹) 唐 韦偃
发展的昌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宗教画仍居于首要地位并呈现 新的水平,而且绘画技法多变化,艺术风格不断创新,使寺观 壁画成为体现时代绘画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影响最大者 当推吴道子。
吴道子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罕见的多产画家,一生曾作壁画 300余堵,并以丰富奇异之艺术想象、生动的艺术形象。独创 的艺术风格吸引着广大社会群众。
以写田园诗见长,他又精于绘画,曾受到吴道子的影响,以山水 画最为突出,能作青绿山水,但以破墨山水特别受到称誉。喜作 雪景、剑阁、栈道等题材,通过单纯墨色的运用可能更好地表现 他的恬淡心境和优美幽静的静物。
代表作《辋川图》《雪溪图》等。
唐 王维《雪溪图》
张璪 张璪,字文通,善画山水松石,是盛唐至中唐之际在水墨 山水画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画家。他对对绘画创作中的主客观关 系作了深刻的概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 展子虔《游春图》
李思训 真正将山水画推向新的高度的是盛唐时期的一批画家,在 青绿山水画中首推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他们所代表的青绿山水 画已走向了成熟。 李思训的绘画用笔工致严谨,傅色浓烈沉稳,画面宏伟,
富丽堂皇。传为他所作的《江帆楼阁图》描绘了山麓、丛林之中
的庭院楼阁和烟波浩渺的江景。从画法布局可看出该画和《游春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隋唐时期美术
(约公元581年至公元907年)
目录
第一节 绘画 1、人物画 2、山水、花鸟及鞍马画 3、壁画 4、绘画史论的发展
第二节 书法 第三节 雕塑
第一节 绘画
隋代国祚虽短,但曾出现一度辉煌局面,涌现出的一批杰出 的艺术家,他们在南北朝与唐代之间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是唐朝绘画灿烂发展的前奏。唐代国事隆盛,特别是初盛唐时 期长治久安,给绘画发展造成十分有利的条件。唐代绘画所达 到的艺术水平大大超过了以前各代,它是古代绘画发展中的又 一高峰,不仅为中国艺术增添了光辉,而且对世界美术也发生 着重要作用。
吴道子画的线条被世人称为“吴带当风”。
吴道子 宋摹本《送子天王图》
3、张萱、周昉与仕女画 反映贵族生活的风俗画在南北朝时期已出现,在唐代表现
仕女生活情态的绘画创作得到特别发展,代表人物是张萱和周 昉。
张萱 《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 张萱《捣练图》
唐 张萱《虢国夫人春游图》
周昉 《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挥扇仕女图 唐 周昉
二、山水、花鸟和鞍马画 1、山水画 隋唐时期绘画题材较前代已有很大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需
要得到多方面的满足,艺术欣赏水平亦随之提高,在魏晋的基础 上,反映自然景物的山水画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种。唐人著作中将 绘画分为六门,山水列为其中之一。
(1)展子虔、李思训与青绿山水 展子虔、李思训父子的山水画长于细笔勾斫,石青石绿为
莫高窟217窟壁画 观无量寿经变 唐 甘肃敦煌
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
3、墓室壁画
永泰公主墓壁画 唐 陕西乾县
章怀太子墓壁画 唐 陕西乾县
懿德太子墓壁画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847-850),山西人,于唐大中年间广泛采集前人
著述并阐发个人见解编纂整理为《历代名画记》。此书共十卷, 内容包括画学评述通论、对绘画的鉴藏、装裱临摹等方面,以及 自远古至晚唐会昌元年370位画家的传记史料,是现存中国古代 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的绘画通史著作。
2、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朱景玄(806-846),苏州人,所撰《唐朝名画录》记载了
从唐初至会昌年间的画家史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体例 的绘画史著作,其中较为全面的反映出当时绘画的发展与演变以 及知名画家的艺术成就。
隋唐时期宫殿衙署建筑及壁画早已坍塌毁坏不存,寺观壁画
也罕能保存至今,但敦煌莫高窟大量的石窟壁画以及考古发现的 墓室壁画,却为我们了解隋唐壁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2、莫高窟壁画 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南北朝佛教中流行宣传忍耐与牺
精神的本生故事已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大乘派中的净土宗得以 广泛传播,佛国净土成为人们向往追求的理想境界,而以描绘西 方极乐世界的西方净土变相更为人们所欣赏并大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