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少年心(昝圣骞)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12届九年级语文练习精品

2012届九年级语文练习精品

2012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复习卷(一)语文卷一、积累运用。

(34分)1、古诗词默写。

(10分)①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③,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④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⑤《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新境界的两句诗是:,。

⑥晏殊在《浣溪沙》中说明季节的变化,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诗句是:“,。

”⑦“诗以言志”,有许多古诗词名句展示了作者的个性,请写出李白在《行路难》中反映他自信豪放、坚定执着个性的两句诗是:,。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信仰,如同一支在黑夜里寂寞.()燃烧的蜡烛,即使全世界一片黑暗,而且它仍然有继续燃烧下去的理由。

信仰,像极了地表下运动的火焰,尽管我们肉眼看不见它内心的期待,但是在地表的重压下它没有停止奔腾。

当经过岁月风云的洗礼,地表chóng()山峻岭的锻打,总有一天它会找到突破口,在火焰喷涌而出的一刹那,炽.()热的岩浆在天地之间矗立一块绝美的丰碑,上面写着:信仰因爱而璀càn()!二、填空题(共7分)6.背诵、默写(4分)(1),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3)具体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一个句子是:,,。

(4)有人说《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作者柳宗元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7.名著积累(3分)根据提示写出人物的名称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概括情节限10字之内)(1)他是一位连鲁智深都钦佩不已的英雄好汉,一直安分守己,委曲求全,但最后却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逼造反的典型。

他是,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有:(2)他是一位下层侠义之士,崇尚忠义,有仇必报,后以“行者”身份行走江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有:(3)他是一位下层小吏、仗义疏财、急人所难,但却不容于黑暗的官场,最终被逼上梁山,却成了决定梁山命运的人。

贵州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

贵州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

贵州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知识积累 (共3题;共27分)1. (4分)(2011·滨州) 请给划线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失去了皑皑________白雪,收获了美丽春天;失去了明mèi________的阳光,收获了jiǎo________洁的月色;失去了童年的天真,收获了青春的朝________气。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就是这样,在失去的同时,收获也随即而来。

2. (10分)(2019·香洲模拟)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水何澹澹,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 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3)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4)崔颢的《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境界阔大、色彩鲜明的景色。

(5)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 (13分)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②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_③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④但微颔之________ ________⑤但手熟尔________ ________⑥康肃忿然________⑦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 ________⑧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⑨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⑩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二、阅读理解 (共6题;共87分)4. (2分)(2014·无锡) 对下列统计资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某省的一份调查显示,76%的学校已经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超过20%的学校在2000年以前就自觉开始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省教育部门要求下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占到近56%;有20%以上的学校正在着手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

《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惟有少年心(1) 整理书柜时,“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圣”三个字告诉我。

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我一直认为。

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

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

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

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

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

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 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动。

我尽量温柔的慢慢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动新书时“哗哗”的响。

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

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

一页页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

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

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

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

我那时大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大多是囫囵吞枣。

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

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

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

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做作”。

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

但有多少次。

“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

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惟有少年心昝圣骞 (1) 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

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

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我一直认为。

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

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

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

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

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

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

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

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

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

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

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

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

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

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

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

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

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

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做作。

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

但有多少次。

七上 月考1 语文模拟试卷 试卷

七上 月考1 语文模拟试卷 试卷

姓名:完成试卷用时:得分:对改订正用时:2020——2021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建议用时:6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55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8分)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色美不胜收。

春天来了,太阳涨.()红了脸,小草把贮.()蓄的绿色都拿出来了,万物开始zào()动起来了。

夏夜来临,qīng cuì()的蛙鸣,一声接着一声,彼此应和.()着。

秋雨来了,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使人jìng mì()、使人怀想,让人感到高邈.()、深远。

最妙的要数冬季不结冰的河流,chéng qīng()的河水像块空灵的蓝水晶。

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大自然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去小河边,去泥巴地里,感悟生命,拥抱自然。

(1)依次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涨.贮.和.邈(2)依次写出文段中的汉字:zào qīng cuìjìng m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运动会上的健儿们,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B.学生现阶段的任务是学习,不要总想着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C.辩论会上对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反方连连失误。

D.比赛结束后,观众争先恐后....地依次退场,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静,不只是环境的静,更要有心态的静。

因此, 。

, ,如此也就难于“明志”与“致远”了。

①如今,人们不仅被各种嘈杂之声所包围,而且被泛商品化催生的各种世俗欲望所追逼②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③心态既难于“淡泊”,也难于“宁静”④不恬静少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实现远大目标A①④②③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④①②③4.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他毫不气馁,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

惟有少年心阅读题答案.doc

惟有少年心阅读题答案.doc

惟有少年心阅读题答案《惟有少年心》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道理:人生难能可贵的是留有一份少年心。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惟有少年心》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惟有少年心》阅读原文:⑴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地想看看。

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⑵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摩着它的苍老。

天青色的封面泛灰得很厉害,边角都磨成了弧型,突得盖不住下面的书页。

封底已经没有了,两根锈光了的书钉还在坚持。

几道灰白的褶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10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⑶我一直认为。

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

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才,五岁就进了妈妈担任校长的小学里。

那时的农村小学还是五年制,十岁小学毕业已经不慢了。

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

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⑷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

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⑸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有了空气,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

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

我不敢用力,却又很想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九年前的心。

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

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⑹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

看到了《杨修之死》...... 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有的甚至就压在课本上。

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

我还记得,当时是很在意有没有把老师的讲解完整记下来,所以也不管盖没盖上课文,只是急速地写。

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二年级语文试题(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丁晓梅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4分)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有的欢快似潺潺溪流,有的凝重如飒飒.秋风;有的是大自然的天lài之声,有的是心灵世界的肺腑之音;有的声音飘动着明亮的希望,有的声音荡漾.着温暖的柔情……侧耳dì听,你会突然间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和谐的音符。

(1)看拼音写汉字。

天lài 之声侧耳dì听(2)给加点字注音。

飒飒.秋风荡漾.柔情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相对于该片浓厚气氛的营造,影片在人物刻画方面明显粗糙许多。

②气象工作人员每天定点风力,详细记录并认真分析有关数据。

③由于几名主力队员因伤病不能上场比赛,这支球队的实力有所。

A.薄弱观测削减 B.单薄观测削弱C.单薄观察削减 D.薄弱观察削弱3.下列句子中,表意准确的一项是(2分)()A.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B.图画中有人划独木舟猎河马,说明当时的撒哈拉有川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草原。

C.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D.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4.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②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⑤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A.③⑤④②① B.⑤④②①③ C.③⑤②④① D.⑤②④①③5.名句填空。

(10分,每空1分)(1)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

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写出了国家衰败的景象。

(2)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幸福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的献身情怀。

五岁的出走

五岁的出走

五岁的出走①这件事是妈妈讲给我听的。

②上小学以前,我一直被寄养在外婆家。

③五岁那一年,有一次,亲戚给外婆家送来许多螃蟹。

贪嘴的我从螃蟹一下锅就坐在桌旁,一直吃到所有人都离开饭桌了还意犹未尽。

舅舅开我的玩笑说:“行呀,你这陪客的功夫挺到家的嘛!”客人们一下子哄笑起来,连外婆也跟着笑。

没有人注意到我小小的自尊心已膨胀成一个大气球,在他们的笑声中濒临爆裂。

爆裂的结果是,我义无反顾地下定决心从外婆家出走,生平第一次只身踏上了回家的路。

④从外婆家到我家大约有十四五里的样子,一半的路程要走在一条名叫龙河的小河堤上,另一半则要走在棋盘一样整齐排列的对虾塘的堤坝上。

总之,沿途处处都是水,充满了诱惑,又布满了危险。

⑤那时三伏刚过,午后的太阳把河堤上的土烤得冒起了烟,龙河里的水清冽诱人,一群孩子正在水里嬉戏打闹。

看到他们,我走不动了。

外婆平日里绝对不允许我下水的,可是今天……⑥我在水里尽情地疯了一两个小时才上岸赶路。

经过虾塘的时候,免不了又和钓鱼摸虾的孩子们玩上一会儿,和路边的蝴蝶蜜蜂逗上一阵子。

直到天快黑了,我才进了家。

⑦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成功地回家,妈妈明显地有点惊喜,赶紧问我外婆知不知道我回家的事,我含含糊糊地说声知道,就饿虎扑食般扑向了饭桌。

⑧外婆把镇上的几条街都喊遍了,仍不见我的踪影,一家人立即陷入了恐慌。

外婆瘫倒在地上,站不起来,哆哆嗦嗦地命令舅舅和邻家的几个小伙子带上网沿龙河去打捞,命令二姨到六里之外爸爸教书的学校里找他,命令三姨飞跑到我家看看我有没有回家。

⑨“那时候哪里有电话呀,就是自行车全镇也才有两三辆。

”妈妈说。

⑩舅舅和那帮小伙子到了龙河边,也不知怎么那么巧,头一网下去真的就捞上来一个小孩。

我十七岁的舅舅吓得一头栽到水里,怎么也爬不上来。

邻居一看不是我,赶紧一边掐舅舅的人中,一边找了一口大锅让那小孩伏在上面控水抢救。

○11外婆在家一听说河里捞上来个孩子,一下子昏过去。

○12爸爸骑着好不容易借来的自行车,载着二姨回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

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
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

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我一直认为。

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

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

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

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

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

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

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

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

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

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

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

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

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

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

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

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
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

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

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做作”。

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

但有多少次。

“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

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
批”。

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

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

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

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

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9)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

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

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

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

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

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10)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旧课本中
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略有删改)9.阅读原文(4) -
(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

(3分)(1) ▲ (2) ▲ (3)
敬畏红字 (4) ▲ 10.阅读第(5)段,用原文句子回答画线句中。

“我”一连串的翻书动作为什么如此细腻与温柔。

(3分)11.结合语境品析第(7)段中。

“眉色飞舞”一词的妙处。

(4分)12.为什么。

“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

却能演绎“最最快活的童年”(4
分)13.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为什么“我”却无从寻觅了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4分) 答案:9.勤做笔记当众朗读画简笔画 10.因为“我”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

11.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示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

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

12.因为“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找到了一种创作的快乐,给枯燥的读书生活带来了乐趣。

或:因为“我”能忙里偷闲,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偷偷找乐,使“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13.因为“我”失去了儿时的天真,
失去了少年的期盼与梦想,失去了孩童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所以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就无从寻觅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