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森林鼠害防治方法
如何防治森林鼠害

如何防治森林鼠害
危害型,即专门啃食植物根部的鼢鼠类,分布于西北、东北等地,危害油松、华北落叶松和云杉等树种。
林业害鼠主要危害10年生以下树木,通过啃食幼苗或幼树的树皮、嫩茎、嫩芽、树根,盗食林木果实及直播造林的种子,影响树木生长发育,严重时引起大面积的毁林现象。
防治方法:(1)挖掘防鼠阻隔沟、加植害鼠厌食树种。
(2)利用鼠类天敌来抑制害鼠种群密度。
通过封山育林,禁捕、禁猎、人工招引等措施,保护和利用天敌(包括鹰、蛇、狐狸、黄鼬等食肉类动物)。
(3)幼树涂抹防啃剂驱避、使用新型抗凝血剂。
(4)利用捕鼠器械对害鼠进行人工捕杀,常用的物理器械有鼠铗、地箭、弓形铗等;还可以采取树干基部捆扎塑料、金属等防护材料的方式保护树体。
林场鼠害防治方案

林场鼠害防治方案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大,林场的鼠害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鼠害会对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造成危害,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在林场鼠害防治中,积极预防、综合治理、科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一、预防鼠害预防鼠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莫让鼠害有生存的土壤为鼠类提供的温食两用的环境对于鼠类来说非常吸引人。
因此,在预防鼠害的过程中,必须对森林环境进行改变,创造出鼠类不喜欢和难以生存的环境。
森林环境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森林管理。
及时对林分进行整理,清理掉枯落物、死树枝等垃圾,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开阔、乾燥、不易藏匿食物的环境。
•调整环境温度。
鼠类在温度较高时更易繁殖,因此,调低环境温度可以有效减少鼠害。
•控制森林湿度。
鼠类在湿度比较高的环境中更易繁殖和生存,因此减少湿度有助于防止鼠害。
2. 防范漏洞林场内的水渠、电缆、钢管等都可能成为鼠类穿行的通道,如果这些通道存在漏洞,则是鼠类进入林区的机会。
因此,必须认真检查各种通道,并及时修补漏洞。
3. 排查食品储藏问题森林中有许多储存食品的地方,如露天储水器、饮水箱、垃圾箱等,如果这些地方没有经常进行清理,堆积杂物,就容易吸引鼠类前来觅食。
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地方进行清理和封闭,严格控制食品储藏的环境。
二、综合鼠害治理在预防措施无效的情况下,就需要对鼠害进行综合治理。
鼠害综合治理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 生物治理生物治理是利用天敌对鼠类进行控制。
例如,大型猫科动物、毒蛇、鸟类等都是鼠类的天敌,可以利用这些天敌进行生物治理。
生物治理方法的优点是对环境污染小,并且可以长期控制鼠类数量,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天敌数量的不稳定性和长期控制效果难以保证。
2. 化学治理化学治理是利用药物对鼠害进行控制。
可以通过药饵、毒炭、毒饲料等方式,投放鼠类死亡药物,达到鼠类数量控制的目的。
但化学药物对环境和人体也有一定的污染和伤害,因此应该在投放时注意剂量和投放位置,确保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过多的影响。
如何防治森林鼠害

如何防治森林鼠害
森林鼠害是广泛分布于人工林和天然林中的一类啮齿动物,是林业生产的大敌。
林场和乡镇的鼠害发生以棕背平、红背平、大林姬鼠、田鼠、东北鼢鼠为主。
主要啃食针阔叶乔灌木的树根、树干、树枝嫩皮,使树木环状剥皮后死亡,导致成片树木死亡和大面积毁林,那么鼠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如何防治森林鼠害?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应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防治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秋季防治在10月上旬以后,霜降上冻或降雪后进行。
1、营林技术措施。
根据调查,害鼠喜栖息在向阳平坦地,主要危害樟子松、落叶松等,所以要广泛营造混交林,合理密植,使林分郁闭良好,加强林分卫生管理,创造不利于害鼠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建立自
控能力强的森林生态系统。
2、封山育林措施。
对林木稀疏、下木较多的成片林地进行封
山育林,逐步改变林分结构,保护冠下植被。
同时,当草超过苗高时,及时进行抚育,解除幼树被害环境,起到保护林木的作用;在抚育时,要将杂物堆放在离幼苗、幼树较远处。
3、生物防治措施。
主要是保护苗鼠、鹰、蛇、狐狸、黄鼬等害鼠的天敌,并创造其安全栖息的条件,可以人工设置鸟巢,竖招引竿、堆石块等,并进行宣传教育,严禁林内附近村屯群众捕捉、摸杀雏鸟和砍伐鸟巢树,创造定居繁殖场所,利用动物之间的食物链,从而控制和减少害鼠的数量。
提醒您:灭鼠器也是鼠害防止措施的一种,但是鼠害知识也不能忽视,只要懂得生物灾害知识和自然灾害知识那么就很容易对鼠害进行消灭了。
森林鼠害防治实施方案

森林鼠害防治实施方案森林鼠害是指在森林中对树木、林地和农作物造成危害的各种鼠类。
由于森林鼠害对森林生态系统和农作物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防治实施方案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一、生态环境调查。
首先,需要对森林鼠害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
了解森林鼠害的种类、数量、分布区域和活动规律,为制定后续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生态环境调查,可以更好地把握森林鼠害的规模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病原体和寄生虫等生物因素来控制森林鼠害的数量。
通过引入天敌和病原体,可以有效地控制森林鼠害的数量,减少对森林资源的危害。
此外,还可以利用寄生虫来控制森林鼠害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
三、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森林鼠害的数量。
在实施化学防治时,需要选择对森林鼠害有较好控制效果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药剂,避免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需要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是指通过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减少森林鼠害的滋生条件。
可以通过合理的森林整理和栽培措施,减少森林鼠害的栖息地,从而减少其数量,达到防治的效果。
五、社会宣传。
社会宣传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森林鼠害防治的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举办宣传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森林鼠害的危害性和防治方法,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共同参与森林鼠害的防治工作。
综上所述,森林鼠害防治实施方案需要从生态环境调查、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栽培管理和社会宣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森林鼠害的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场鼠害防治方案

林场鼠害防治方案1. 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森林作为生态系统具有的重要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在林业生产实践中,鼠害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鼠害对森林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噪音扰民、破坏林木以及传染疾病等,对于森林健康和长期管理来说,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 鼠害常见症状鼠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破坏林木•损毁林地设施•传染疾病•缺少食物3. 防治措施3.1 预防措施3.1.1 加强森林保护加强森林保护,避免野外焚烧,维护生态平衡,减少鼠害天然栖息地。
3.1.2 加强卫生管理及时清理、消毒病死动物、鼠类堆积物,密切观察鼠类迹象,及时发现疫情,封锁疫病传染的途径。
3.1.3 建设经济林在干燥地区,可以适当栽植防风林,减少鼠类无处可存的现象。
3.2 治理措施3.2.1 安排人员巡视安排人员巡视林场区域,密切注意鼠害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鼠害问题并且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3.2.2 灭鼠药剂施药在确定鼠害活动区域的情况下,可使用毒饵、药烟、化学药剂等方法进行防治。
3.2.3 布鼠夹通过设置布鼠夹,有针对性地消灭有害鼠兽,捕杀鼠害群体,达到防治目的。
4. 防治效果通过采用上述林场鼠害防治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鼠害数量,减少鼠类繁殖,降低鼠害对于林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5. 总结林场鼠害是影响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加强森林保护、卫生管理,合理建设经济林和对鼠害进行治理,是有效控制林场鼠害的关键。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鼠害类型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并且在实施防治的时候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森林鼠害防治方案

森林鼠害防治方案
背景
在森林中,鼠害是一种很常见的问题。
鼠害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森林管理者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鼠害。
鼠害种类
在森林中,常见的鼠害种类包括:
•松鼠
•老鼠
•田鼠
•鼩鼹
这些鼠类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包括破坏坚果和植物、影响土壤质量、损坏基础设施、传播疾病等。
防治方案
为了预防和控制森林鼠害,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预防和控制鼠害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使用天敌或天敌的天然捕食者来吃掉鼠类。
这些天敌通常是由自然而来的,如猫、鸟、蛇等。
通过增加这些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鼠害。
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的防治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化学物质来杀死鼠类。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毒饵、杀虫剂、有机化合物等。
在使用这些化学物质的时候,需要注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时还需要谨慎使用,以免对其他非目标生物造成危害。
3. 思维防治
思维防治是一个微型管理的概念,认为这些动物的存在反映了森林管理问题,往往是缺少适当的森林管理引起的。
通过管理森林栖息地,包括草木覆盖率和水源等,以及加强监测和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鼠害。
结论
鼠害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个重要威胁。
通过生物、化学和思维防治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鼠害。
在选择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因素,以便选取最合适的方法。
浅谈森林鼠害的综合防治对策

森林 鼠害是林业 鼠害的主要灾 害之一 ,被危 害的树木 轻者 啃皮不能正 常生长 ,重者树木死 亡 ,使森林 资源遭受 严重损 失。特别对新植 林地 ,如果不 及时采取对 策 ,造林 成果将毁于一旦 。
1 主要 害 鼠生 活 习性 1 . 1 红 背 平
红 背平是我省林 区 的主要 鼠种之一 ,喜栖 于低 洼潮湿 的地方 ,常在枯枝落 叶层下或倒 木旁筑造洞穴 ,经常昼夜 活动 ,以夜间活动 为主。喜食植 物的嫩枝 ,嫩 叶 ,有亦食 植物的花及果实 ,更食树木的种子 。
1 . 3沼 泽 田 鼠
沼泽 田鼠喜栖 于低洼潮湿多水环境 中, 有潜水 的本领 。 夏 天在塔头甸 子 ,苔草根丛 活动 ,当洪水 季节来临时 ,它 会成群迁移到农 田及渠堤上。 有春季迁移 习性 ,夏季喜栖 息于苔草 甸子 中,秋季迁 至 山坡越冬 。主要 以植物 的绿 色部分为食 ,嗜食苔草 和大 叶章 ,也啃食杨 、柳 枝条嫩皮 和人工林 的枝 干。一年繁殖 3胎 一 4胎 ,每胎 5只 ~ 1 3只 。
2 综 合 防治 对 策 2 . 1 生 态 控 制 措 施 2 . 1 . 1 造林 设计 时,首先考虑 营造针阔混交林和速生 丰
产林 ,要加 植害 鼠厌食树种 ( 如沙棘 、柠条 等 ) 、优化林分 及树种结构 ,并合理密植 以早 日密闭成林 。 2 . 1 . 2造林前 ,要结合鱼鳞坑 整地进行深翻 ,破坏 害鼠 栖 境 ;将造林 地内 的枝桠 、梢头 、倒木等 清理干净 ,以改 善造林地 的卫生条件 。 2 . 1 . 3造林时 ,要对幼苗用树 木保 护剂进行预 防性处理 ( 可 以用 防啃剂 、驱避剂浸蘸根 、茎 ) ;对 于有地下鼢 鼠活 动 的地 区 ,要实行深坑栽植 ,挖掘防 鼠阻隔沟。 2 . 1 . 4造林 后 ,在 抚育 时及 时 清除林 内灌 木 和藤 蔓植 物, 搞好林 内环境 卫生 , 破坏害 鼠的栖息 场所 和食物资 溉
森林鼠害防治

森林鼠害防治森林鼠害猖獗的原因,一是生态环境条件失去平衡,天敌减少,使鼠类失去控制而大量繁殖。
二是食物缺乏,当其它食物缺少或没有时,鼠类就不得不靠树皮、树根来维持生命,此外防治方法不当,也是造成猖獗的一个原因。
一、森林鼠害的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法预防措施:一是加强预测预报,在一个地区,对其优势种害鼠,应加强鼠情监测,必要时进行防治。
二是营造不利于鼠类生存的环境,在林区要经常清除地面的杂草,破坏鼠类的隐蔽条件,可减轻其危害。
营造宽度较大的乔木林带,不适宜草原和荒漠鼠类栖息,能阻隔它们流窜,还能招来益鸟益兽在林中栖息与繁殖,对控制鼠害极为有利。
具体防治方法有:(一)生态控制措施生态控制措施,是指通过加强以营林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措施,破坏鼠类适宜的生活和环境条件,影响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以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形成可持续控制的生态林业。
森林鼠害防治必须从营造林工作开始,要在营造林阶段实施各种防治措施,对森林鼠害进行预防性治理。
1、造林设计时,首先考虑营造针阔混交林和速生丰产林,要加植害鼠厌食树种,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并合理密植以早日密闭成林。
2、造林前,要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破坏鼠群栖境;将造林地内的枝桠、梢头、倒木等清理干净,以改善造林地的卫生条件。
3、造林时,要对幼苗用树木保护剂进行预防性处理(可以用防啃剂、驱避剂浸蘸根、茎);对于有地下鼢鼠活动的地区,要实行深坑栽植,挖掘防鼠阻隔沟。
4、造林后,在抚育时及时清除林内灌木和藤蔓植物,搞好林内环境卫生,破坏害鼠的栖息场所和食物资源;控制抚育伐及修枝的强度,合理密植以早日密闭成林;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树头、枝丫及灌木枝条等),让害鼠取食。
在害鼠数量高峰年,可采用代替性食物防止鼠类危害,如为害鼠过冬提供应急食物,以减轻对林木的危害。
对于新植幼林,营林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发现鼠害,要立即对害鼠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二)天敌控制措施根据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大力保护利用鼠类天敌,对控制害鼠数量增长和鼠害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森林鼠害防治方法
发表时间:2019-09-17T16:49:24.60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3期作者:马明臣
[导读] 近年来,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内,森林害鼠种群数量逐年上升,人工幼林面临着严重威胁。
(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黑龙江尚志 150600 )
摘要:近年来,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内,森林害鼠种群数量逐年上升,人工幼林面临着严重威胁。
因此,森林鼠害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森林;害鼠;防治
1生态学方法
生态学方法灭鼠是通过采取破坏森林鼠类适宜的栖息、繁殖、生存环境及食物条件等措施,使鼠类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从而影响鼠类数量的增长。
一是在森林采伐和培育过程中,应设法创造不利于鼠类栖息和隐蔽的条件。
二是在营林措施上应尽量减少鼠类的食源,如及时抚育消除杂草,修枝透光,适当加大造林密度,以提高人工林郁闭度。
在以地下生活的害鼠为主地区,造林时保留次生林和灌木,利用其发达的根系阻止害鼠活动,造林前沿坡向挖50cm深的垂直水平沟阻断鼢鼠取食通道。
营造宽度较大的针阔叶或乔灌木混交林带,减少鼠类食源,以阻隔鼠类流窜。
2器械法
器械灭鼠是使用鼠夹、捕鼠笼,以及其他各种捕鼠工具进行灭鼠的方法。
由于布放捕鼠器械用量较大、费工,所以不宜大面积使用,但在小面积鼠害比较严重的地块可采用鼠夹法。
对地下生活害鼠可采用弓形夹法,对树栖鼠类可采用绳套方法。
3化学毒饵法
毒饵灭鼠收效快、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适于林区大面积灭鼠使用,也可利用飞机投放。
毒饵通常由灭鼠剂、诱饵和附加剂三部分组成。
3.1灭鼠剂
灭鼠剂按作用速度和特点分为急性灭鼠剂、抗凝血灭鼠剂和不育性灭鼠剂三大类。
优点是急性灭鼠剂作用快。
鼠类只吃一次或几次毒饵就可毒死。
缺点是长时间使用会引起拒食,因此必须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
林业上常用的急性灭鼠剂有磷化锌、毒鼠磷、溴代毒鼠磷、灭鼠优、灭鼠安等。
抗凝血灭鼠剂其特点为作用缓慢,需多次进食,毒物蓄积后方可中毒致死,不易引起鼠类拒食,对人、畜危害性小,灭鼠效果优于急性灭鼠剂。
使用时需低浓度,保持有充分的毒饵供应。
抗凝血灭鼠剂有溴敌隆、敌鼠、杀鼠灵等。
不育性灭鼠剂是通过破坏鼠的生殖系统。
使其绝育或降低繁殖力,达到降低鼠类种群密度的目的。
3.2诱饵
诱饵是灭鼠剂载体,要选择对鼠有高度引诱力、便于同灭鼠剂混合均匀、制作毒饵方便的食物,大粒玉米或带皮的谷物不宜做诱饵。
鼠类一般喜食低蛋白、高糖、中等脂肪含量的种子,但不喜食高蛋白、高糖、低脂的豌豆、扁豆和绿豆等。
一般可选用鲜薯块、水泡麦粒、大米及玉米面等做诱饵。
3.3附加剂
附加剂种类很多,按其性质可分为引诱剂、增效剂、防腐剂和黏着剂等。
引诱剂是一种能引诱鼠类接近毒饵的物质,但目前一般是使用味觉增效剂,使鼠类增加摄食量。
常用的引诱剂有5%—30%食糖、5%植物油、0.5%—1%食盐、1%谷胺酸等。
增效剂主要用于抗凝血剂,如用石蜡油调配毒饵,可阻止维生素K的吸收。
黏着剂的作用是使灭鼠剂能均匀地黏在诱饵外面或与诱饵混合,常用的有植物油、矿物油、糖浆、米汤等。
防腐剂常用的有对硝基苯酚、硫酸钠、苯甲酸等,但一般要少用或不用,以防止鼠类拒食。
3.4毒饵的配制
配制毒饵要求诱饵新鲜,灭鼠剂必须符合规格。
不含影响适口性的杂质,严格按西方要求,浓度适宜,搅拌要均匀。
毒饵的西方主要根据灭鼠对象确定,配制方法应按灭鼠剂的理化性质和诱饵特点而定。
常用的有浸泡法、混合法、黏附法及蜡制法。
3.5毒饵的投放
投饵时要根据林地特点和降雨情况,最好用纸或塑料袋包装,减少鸟类取食。
对地下生活的鼢鼠,可用削尖的硬木棒在洞道上插一洞口,用勺或漏斗将毒饵投入洞内后将洞口用湿土封死。
在林内或洞口不易寻找的鼠类,可按5m×5m或5m×10m距离投放一堆,也可隔行按株投放。
这种等距离投饵,急性灭鼠剂投饵量一般为0.5—1.5kg/hm2,慢性灭鼠剂应加倍。
对于鼠类密度很高的林地,可用人工、机械、飞机均匀地单粒投撤。
最好是一粒毒饵可毒死1只鼠,可据此决定毒饵颗粒的大小和投放量。
4应用林木保护剂
林木保护剂是通过药剂作用强烈刺激鼠类的嗅觉、视觉器官,使鼠类产生拒食,从而达到保护林木的目的,是有发展前途的防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