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二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1 教 材 简 析
单、 学生分组等 。
5 教 学 过 程
苏科 版 初 中《 生物》 8年级 上 册 第 1 6章 第 2节
“ 人 体 对 信 息 的感 知 ” 中包 括 眼 与 视 觉 、 耳 与 听 觉
两 大 部分 内容 。继 第 1课 时 学 习 了眼 球 的结 构 和
5 . 1 活动导人 , 激趣质疑
动 做 好 准备 。
5 . 2 . 2 讨论会诊 . 自学解 疑
生
物
学
通
报
2 0 1 5年 第 5 0卷 第 5期
表 1 凸 透 镜 不 同 凸 度 下 的 成 像 距 离 测 量 表
环节 1 : 展示病 例 1 。陈 老 伯 6 0岁 , 去 年 经 历
了 一场 车祸 . 痊愈后发现看不清东西 , 视 力 大 幅下
2 0 1 5 年 第5 0卷 第 5期
生
物
学
通
报
3 3
“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 第2 课时) 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邢 菊 芳 ( 江苏 省 苏州 工业园 区 星 洲学校 江 苏 苏州 2 1 5 0 2 1 )
摘 要 “ 人 体 对信 息 的感 知 ” 一 节课 , 通 过 创 设 眼科 会 诊 室 的 情 境 , 提 供 解 决 问题 和 合 作 探 究 的机 会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帮 助 学 生 自主理 解 和 构 建新 知 , 以此提 高教 学 效 率 。 关 键 词 创 设 情 境 探 究 构 建新 知 中 国 图书 分 类 号 : G 6 3 3 . 9 1 文献 标 识 码 : c
上 课 伊 始 先 让 患 近视
的 学 生摘 下 眼镜 , 展示玛丽莲 ・ 梦露 和爱 因斯 坦 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6.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教案(新版)苏科版

(5)课堂反馈:通过提问、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对人体反射机制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通过学习人体对信息的感知,学生将能够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理解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生理机制,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学生将能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的特性和重要性。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相关书籍,如《神经科学原理》、《人体生理学》等,以加深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关于人体对信息感知的科普视频,如BBC纪录片《人体的秘密》、《生命科学》系列等,以形象直观地了解人体感知的科学原理。
2.拓展要求:
(2)感觉器官的感知功能:介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的感知功能。
(3)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生理机制:介绍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定义、组成部分和功能。
【精编】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6.如果异物为铁质小东西,可将磁铁放在耳道口,利用磁铁的磁性, 将异物吸出来。 7.如果异物为纸屑等柔软的东西,可以用细麻绳或琴弦,把断头散 开,粘上粘胶一类的胶质物,伸入耳道,将异物取出。
越努力越幸运
一般听觉保护的常识:
• 洗头及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耳朵发炎。 • 不要大力擤鼻子。 • 异物进入耳道时,切勿自行掏挖,以免弄伤耳膜, 应尽快求医。 • 避免长时间收听带耳塞的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 应调节至中度或以下。 • 在噪音环境中,要用手掩着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 • 在医生指导下,才可服用药物,因为过量服用某些 药物可能会导致耳鸣或失听。 • 当发觉耳部不适时,例如痛楚或流脓,应尽快找医 生诊治。
越努力越幸运
越努力越幸运
越努力越幸运
越努力越幸运
耳各个部分的功能
• • • • •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道: 外界声波传入中耳通道 鼓膜: 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听小骨: 运动将振动传到内耳(把声音放大) 咽鼓管: 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护正常听力的作用
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的
• 半规管: 旋转感觉 • 前庭: 位置、速度感觉 • 耳蜗: 有听觉感受器
•眼睛里能够折射光线的是什么结构? 晶状体
•感光细胞存在于眼球的什么部位? 视网膜 •光线到达眼内的感光细胞,要经过哪些结构?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越努力越幸运
(二)、视觉的形成
双凸透镜成像实验
越努力越幸运
双凸透镜成像实验
凸透镜---晶状体 白纸板---视网膜
越努力越幸运
物体
光线
越努力越幸运
----瞳孔----
中午
傍晚
中午和傍晚的猫,眼睛内主要是什么结构发生了 变化?你知道上面两幅图哪个是在中午,哪个在 傍晚吗? 瞳孔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PPT教学课件

第16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
1
小游戏:大家来找茬!(5处不同)
.
2
一、眼与视觉
.
3
眼球的结构
睫状体 8
虹 膜 3 角 膜 1
巩 2 膜 脉络膜 4
6 视网膜 10 视神经
晶状体 7
.
瞳 孔 5
9 玻璃体
4
阅读教材P41页的眼球结构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 为什么有的外国人的眼睛是蓝色的,这是由眼 球的什么结构决定的? 虹 膜 • 有人喜欢对别人“翻白眼”,人们通常所说的 “眼白”是什么结构? 巩 膜
D
)
3.眼球的结构中具有感光作用的是( B ), 含有丰富的血管,对眼球起营养作用的是( A.巩膜 E.晶状体 B.视网膜 F.脉络膜 C.角膜 D.虹膜
F
)
4.晴天的中午,你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时, 瞳孔会 变小 ,使进入眼球的光线 变少 ,
. 21
二、耳与听觉
.
22
我们上课听讲是主要靠 什么器官完成的呢?
6.如果异物为铁质小东西,可将磁铁放在耳道口,利用磁铁的磁性, 将异物吸出来。 7.如果异物为纸屑等柔软的东西,可以用细麻绳或琴弦,把断头散 开,粘上粘胶一类的胶质物,伸入耳道,将异物取出。
. 34
一般听觉保护的常识:
• 洗头及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耳朵发炎。 • 不要大力擤鼻子。 • 异物进入耳道时,切勿自行掏挖,以免弄伤耳膜, 应尽快求医。 • 避免长时间收听带耳塞的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 应调节至中度或以下。 • 在噪音环境中,要用手掩着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 • 在医生指导下,才可服用药物,因为过量服用某些 药物可能会导致耳鸣或失听。 • 当发觉耳部不适时,例如痛楚或流脓,应尽快找医 生诊治。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教案及反思

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眼与视觉的形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眼球附属结构和功能,概述眼球的结构以及与视觉形成的关系。
(2)理解眼球的成像过程,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描述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举例说明用眼卫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健康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2)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三、教学难点(1)眼球的成像过程(2)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四、教学方法:(1)“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2)探究法、游戏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流程:一、导入小游戏:邀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将眼睛蒙起来,试一试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学生观察思考:该同学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座位的原因?人的眼睛有何作用?反馈:眼是人体观察事物并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来源,有了明亮的双眼,才能欣赏到外界美丽的世界。
教师引入课题:那么,你想知道眼睛内部的结构以及它是怎么形成视觉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二、眼与视觉的形成(一)眼的结构1、认识眼的附属结构图片展示眼的附属结构,教师简要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功能。
2、眼球的结构(多媒体演示)外膜角膜 (无色透明,光线易通过)、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眼球壁中膜:脉络膜、睫状体、虹膜内膜:视网膜(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眼球房水内容物晶状体(具有弹性的透明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玻璃体教师分别介绍各结构的特征和功能,重点演示讲解瞳孔、晶状体的作用。
瞳孔: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能随着光线的强弱调整大小。
当光线变强时,瞳孔缩小;反之,当光线变弱时,瞳孔扩大。
(动画演示)晶状体:具有弹性的透明体,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多媒体演示晶状体的收缩和舒张的过程)知识反馈:(1)、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眼球附属结构的是() A、眼睑 B、睫毛 C、泪器 D、玻璃体(2)、当你从暗室中走出来的时候,瞳孔的变化是()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 C、没有变化 D、无法判断 (3)、下列结构中,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 A、角膜 B、巩膜 C、视网膜D、脉络膜(4)青少年经常上网,会使眼球发生的变化是() A、晶状体凸度过大 B、晶状体凸度过小 C、晶状体浑浊 D、视网膜发炎(二)视觉的形成 1、多媒体演示眼球成像的过程学生观察,分组讨论:(1)、在眼球的结构中,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2)、物像最终落在什么结构上?2、多媒体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1)蜡烛和凸透镜的变化(2)白纸版上出现的物像的特点想一想:白纸板和凸透镜分别相当与眼球的什么结构?【小结】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折射成像于视网膜,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视觉中枢,最终形成视觉。
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说课课件 (共25张PPT)

从学生学习方法来看,尽管初中学生思维方
式偏离感性,但经过不断的训练,也已具备
学习方法
初步的理性思维能力,这对突破本节课的教 学难点很重要。教师可提供更多学生感兴趣
的资料、图片让他们感知,再引导其理性思
维,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至于学生之
间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相
互帮助,共同提高。
本节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之余,也给
成像实验
(1)在白纸板上出现的物象有什么特点? 倒立 缩小
(2)对照眼球的结构分析,透镜和白纸 板分别相当于眼球的什么结构?
透镜 -------------- 眼球的晶状体 白纸板 ---------- 眼球的视网膜
依据眼球的结构和模拟眼球成像的过 程尝试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
视力的形成
光线
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初二 学生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再加上学生对“眼睛和视 觉”这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他们不仅对结构 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 趣,尤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更想 清楚地了解为什么。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关
知识结构 键是教师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引
导学生分析、归纳、自我学习,以期达到更 佳的效果。
新 课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讲
授
• 1、播放“视觉形成”的视频,在教师引导下 小组讨论,并总结出“视觉形成的过程”。
• 2、分组讨论“使人失明的原因”,在优美的旋
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唤起学生对盲人 的爱心。
• 3、开放性作业: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 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走访盲人家庭,献出自己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第二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鼓 室
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 之间,像是一个不规则的 小房间,容积约为1立方 厘米。鼓室内有三块听小 骨,还有与外界大气压力 相等的空气。
鼓室
听小骨
中耳有3块听小骨,是 人体内最小最轻的骨,根据 外形分别称为锤骨、砧骨和 镫骨。锤骨与鼓膜相连,镫 骨与内耳相连。三块听小骨 之间由韧带和关节衔接,组 成为听骨链。听骨链通过杠 杆式样的关节活动可将声波 对鼓膜的振动作用放大20倍, 并传至内耳。
视网膜上的像是正像还是倒像?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 径过长,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 的前方引起的。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纠正。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的前后径 过短,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 方引起的。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纠正。
近 视
远 视
近视的原因不外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环 境因素是形成中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用眼时间过长、 心理负担过重、采光不规范、课桌椅高度不合适、缺 乏户外活动等,都是形成近视的重要的环境因素。
眼球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阅读课本第42页图16-9,讨论眼球各 个组成部分有什么功能和作用。
眼球的结构
睫状体 1 虹 2 膜 角 3 膜 巩 7膜
脉络膜 8
9 视网膜
视神经 10 晶状体 5 玻璃体 6
瞳 孔 4
视觉形成的过程: 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 →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脉络膜
内膜
房水
视网膜
内容物
晶状体 玻璃体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我们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爱 护眼睛!
对照课本47页“耳的结构示意图”,联系信息库中 的有关内容,了解耳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八年级生物人体对信息的感知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眼是视觉形成的基础,但是并不是说有眼就有视觉。你知道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吗?良好的用眼习惯可以预防近视的形成,对视觉异常我们也可以进行矫正。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我们先拉上窗帘,对着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瞳孔;然后打开窗帘和灯,再次观察一下。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描述人体通过眼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突破方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难点:说出眼球的附属结构和功能。
突破方法:举例、观察法。
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归纳
能力培养: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课前
A不躺卧看书B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
C不在直射的阳光下看书D不在晚上看书
板
书
设
计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一、眼与视觉
1、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
2、视觉的形成
3、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信
息
反
馈
交流意见:
姓名:
学生:大脑受伤了,压迫神经了……
教师:由此可见,仅仅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图像还不够,还必须将图像的信息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形成视觉。
教师:通过提问复习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折射光线能力最大的是哪个结构?
学生:晶状体。
教师:我们都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和放大镜是一样的,现在有两个放大镜,同学们检查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戴眼镜。
教师:戴什么样的眼镜呢?哪位同学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
学生:中间薄,四周厚。
教师:这种镜子正好和放大镜相反,我们叫它“凹透镜”。仔细观察课本上“近视眼的补救措施示意图”解释凹透镜为什么能够矫正近视眼?
学生:凹透镜先使光线散开一些,再经过晶状体的汇聚,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教师:近视眼当然会给我们带来不便,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他的感受?
平罗七中教案
课题:§16—2-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授课类型:新课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说出眼球的附属结构和功能,概述眼球的结构以及与视觉形成的关系;描述近视与远视的形成和矫正的方法,举例说出用眼卫生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守门员注视从远处向他飞来的足球时,其眼球的变化是()
①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②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A、①②都正确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
5.假性近视是指()。
A.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的近视
B.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小而引起的近视
C.只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而引起的近视
D.由晶状体和眼球前后径变化引起的近
准备
教师准备:眼球结构示意图、模拟眼球成像过程的视频材料、视觉形成的视频材料、塑料箱、计时器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前提测评
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由进入眼球的内部,再经过等的折射作用,最后落在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了
的感光细胞,使感光细胞产生与视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传导到大脑皮层的,人就开成了视觉。
6.下列关于远视眼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视物时,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B.需配戴凸透镜才能矫正视力
C.远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经过短造成的
D.晶状体的弹性大
7.某人正在看书,远处有人叫他,他戴上眼镜看清此人面孔,请问这个人戴的是()
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太阳镜
8.预防近视眼的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眼保健操可以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帮助放松晶状体。你会做眼保健操吗?让我们从中医经络穴位理论的角度,再来学习一遍眼保健操吧。
学生:尝试寻找正确的穴位,做眼保健操。
教师:刚才同学们诉说了近视眼为他们带来的不便,可是如果我们彻底丧失了视觉,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展示一本精美的画册)现在我要请一位志愿者蒙上眼睛。然后我将把这本精美的画册放在我们班里一个同学的桌子上。大家只能用语言引导他,看看他要化多少时间才能拿到这本画册?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仪器。
教师:我们看到:蜡烛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汇聚到屏幕上呈现了清晰的影像。在我们的眼球里,也发生着同样的现象——物体反射出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物象。但是,在我们的眼球中,在光线到达视网膜之前,不仅经过了晶状体。请同学们观察课本41页的图,寻找出光线在到达视网膜前经过的结构,再想一想,其他结构有形成视觉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一个厚,一个薄
教师:那么,我们实验一下哪一个放大镜能更快地将光线汇聚起来?
学生:(实验)厚的折光能力强。
教师:让我们再实验一下,用厚放大镜汇聚什么距离的光线成像最清晰,是远距离的?还是近距离的?
学生:(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装置,将蜡烛从远处移到近处)近距离的成像更清晰。
教师:现在换成薄的放大镜实验一下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教师:请志愿者讲述自己的感受,请其他同学描述自己的感受。
教师:如果一个人双目失明,他不仅不能欣赏这些美丽的图画,生活中也面临很多困难。你在生活里遇见过盲人吗?讨论我们能为盲人做些什么?小组绘制一份宣传《角膜捐献》的宣传海报作为爱心作业。
(三)课堂小结
1、在眼球的结构中,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外界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的内部,在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使感光细胞产生与视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由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学生:用薄放大镜的时候,远距离的光源成像更清晰。
教师:我们的晶状体能灵敏地自动调节厚薄。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的时候(比如看书的时候)我们的晶状体就自动调节到比较凸起的样子。(用成像装置演示,将蜡烛移近,并换用厚凸透镜)但如果晶状体调节的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我们看远处物体的时候就会看不清楚(演示:将蜡烛移动到远端)。这就是同学们中间很常见的一种眼的折光异常现象。
学生:近视眼。
教师:这种晶状体调节紧张引发的近视眼叫假性近视,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使晶状体过度紧张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视力可以好转和恢复到正常。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到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就是说晶状体和视网膜中间的距离加长(演示:将屏幕向后移动)这时无论你怎么调节自己的晶状体,远处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都只能在视网膜前面成像,我们在视网膜上只能获得模糊
学生:我们的瞳孔也在光线暗的时候变大,光线亮的时候变小。
教师:瞳孔是眼睛的窗户,它通过调节改变自己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强度。光线进入眼睛后,又怎样形成了视觉呢?(出示眼的结构示意图)这里有一个凸出的结构,哪位同学认识它的名字?
学生:晶状体
教师:这是晶状体的侧面图,它的形状和我们熟悉的放大镜很相象。(示放大镜)我们都玩过用放大镜汇聚光线的游戏,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用物理学的实验仪器再重复一下这个现象。
A、使眼肌得到休息B、使睫状体内的肌肉得到休息
C、使视神经得到休息D、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
2.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视网膜
3.视觉模糊不清的原因是()
A、近视B、内容物不能透过光线
C、远视D、视网膜上的物像不清晰
2、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就会增加晶状体的负担,导致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结果使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前,造成视网膜上的物像比较模糊,人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达标测评
1.看书1h以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其主要原因是()
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总结: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虹膜保证了光线只能从瞳孔进入眼球;巩膜保护了眼球;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
教师:我们在电视上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故事情节:两个人在争执的过程中,其中一个人摔倒,撞伤了后脑勺,结果就失明了。这个人的眼球一点都没有受伤,为什么丧失了视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