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分相对区间信号机布置的影响

合集下载

接触网的电分段和电分相

接触网的电分段和电分相


士:网上开关自动断电方式
接触网技术
自动过电分相装置
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初期采用的电分相装置为八跨等接触 网绝缘锚段关节式的气隙绝缘结构,后来,随着电气化铁路 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用了由绝缘材料制作的分相绝 缘器,并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电分相地面自动转换装置, 1995年投入试运行。鹰厦、京郑线分别引进了瑞士AF公司的 柱上开关自动转换装置。广深线安装了地面磁铁传感车上自 动转换过分相子
分段绝缘器
接触网技术
2.14.2 分段绝缘器
XTK消弧分段绝缘器
1—接头线夹;2—桥绝缘子;3—绝缘滑板;4—导流滑板;5—A型引弧棒;6—B型引弧棒。 图:XTK分段绝缘器安装示意图
XTK菱形分段绝缘器系郑州铁路局西安科研所研制的一种新型接触网绝 缘分段设备,它具有结构精巧、重量轻、易于安装调整,适用于行车速度 ≤160km/h的线路。
接触网技术
2.14 接触网的供电与分段 目前现场常用的分段绝缘器有以下几种: 2.14.2 分段绝缘器
玻璃钢分段绝缘器 C1200高铝陶瓷分段绝缘器 菱形分段绝缘器 XTK消弧分段绝缘器 法国分段绝缘器 瑞士分段绝缘器
接触网技术
2.14.2 分段绝缘器
DXF—(1.6)型 DXF—(1.6)型分段绝缘器是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所研制的 。它有效地解决了电力机车通过分段绝缘器时对绝缘的电弧烧伤以及烧坏 接触线、绝缘器件、金属构件和绝缘器上方承力索等问题,其结构如下图 所示。
接触网技术
1、玻璃钢分相绝缘器 玻璃钢分相绝缘器一般由三根相同的玻璃钢绝缘件组成,每 根玻璃钢绝缘件长1.8m,底面做成斜槽,以增加表面泄漏距离 ,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分相绝缘器安装结构图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二)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二)

扣件阻力就是钢轨和轨枕之间的阻力。 试验表明,有螺栓扣件的阻力与螺栓扭矩摩 擦系数的大小有关,扣件扭矩越大,扣压力 越大,扣件能提供的阻力也越大。对于无螺 栓扣件,由弹条的变形量确定扣件的扣压力。
英国潘德罗(Pandrol)扣件(无砟)
英国潘德罗(Pandrol)扣件(有砟)
二、信号 (一)一般规定 1.信号系统设计应符合双线、双方向运行 的要求。正方向运行应采用自动闭塞,反方向 宜采用自动站间闭塞。 2.信号系统设计应符合规定的列车追踪运 行间隔时分的要求。
(二)地面固定信号
1.车站(含区间无配线站)应设进站、出
站信号机。根据需要,作业量较大的车站可设进
路信号机、调车信号机和复示信号机。作业较
沪杭线Ⅱ轨道板
已经生产出来的Ⅱ轨道板
沪杭线铺设Ⅱ型板
Ⅰ轨道板铺设完成后灌注CA砂浆
哈大线正在铺设Ⅰ轨道板
沪宁城际曲线处无砟轨道底座板准备施工(Ⅰ型板)
请思考: 板内钢筋交叉点为什么要绝缘?
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
路基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
双块式轨枕实物照片
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方法 首先预制双块式轨枕,运至现场后将用工具轨将 轨枕悬挂在道床板模板内,调整好工具轨的轨面标 高后,灌注混凝土,将双块式轨枕浇注在道床板内, 完成无砟轨道的施工。
3.车站及区间通信、信号等与行车有关的 一级负荷应由电力一级负荷、综合负荷贯通线 路提供两路相互独立电源供电,高压接引方式 宜为环网接线,并宜独立设置变电所;当供电 能力允许时,贯通线路可对难以取得外部电源的 其他用电负荷供电。
4.特大型旅客站房应设应急备用发电机组
(二)变、配电所
1.两路电源供电的10 (6) kV变、配电所应
为单一的中间站、越行站列车进路上可不设调

电分相对区间信号机布置的影响

电分相对区间信号机布置的影响

电分相长 度有 关 ,但 决定 于 “ ” “ ”标 的 断 合
位置 。
动能惰行通过。区间信号机 的设置应满足 :①列车 停于 该信 号点 后再起 动 ,并 以惰 行 的方式顺 利通 过 分相的需要;② C C 等级转换点不宜设在过分相 TS 区附近 ,如过分相区在等级转换点的制动距离范围 内 ,则应 改变 等级转 换 点位置 。
关 键词 :电分相 ;信 号机 ;安 全 ;通过 能 力
Absr c : Th sp p ra l z d t e c s so a it ftan fr to s i g t r u h a ne ta e to ta t i a e nay e h a e fa v re y o r i o mai n pa sn h o g u r ls cin
北京电 铁通信信号勘测设计院 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103 006
北京
料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助理工程师,060 120 北京
收稿 日 : 01 6 8 期 21- - 02
施 ,利用动能闯过电分相 ,因此 ,机车断电通过 的
区域应 从 “ ” 标 开 始 ( 高 速 度 大 于 10k / 断 最 2 m h
当信号 机在 分相前 方 时 ,应尽 量保 证列 车在信 号机前 停 车后再 起 动 ,能 达 到 闯分 相 需 要 的 速度 。 由于货物列 车 的起动 能力较 客车 差 ,在 同样 线路 条 件下 ,若 达到相 同速度 ,货 物列 车 的起 动距 离 比较 长 。因此 ,货物 列车 能够 闯过无 电 区 ,客 车一般 也 能 闯过 。若分相 处 于连续 下坡地 段 ,一般 列车 可 以 利用 惯性 闯过 ;若处 于上 坡地段 ,列 车起 动难度 增

铁路信号自动闭塞工程设计—区间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设计

铁路信号自动闭塞工程设计—区间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设计

3.通过信号机布置
通过信号机需在列车运行速度曲线和列车运行时分曲线绘制完成的基础上 ,再根据计算的列车追踪时间间隔及列车制动距离的要求予以初步布置,目前,这些 工作都由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进行。其间,人工可以根据司机瞭望要求、桥梁隧 道等建筑物位置进行实时调整,并进行再计算,直至符合规范要求。由于这些内容 已超出本专业要求,此处不再介绍。
2.轨道区段长度(Lv)计算
(2)轨道区段一端采用电气绝缘节,另一端采用机械绝缘节, 一端为电气绝缘节轨道电路区段长度如图2.7所示,轨道区段长度为机械绝缘节到 电气绝缘节空芯线圈之间的距离,表中Lv按轨道区段长度加上半个调谐区长度选 用,即Lv=L+L1.
3.举例练习
3.举例练习
自动闭塞工程设计
闭塞外区与轨道电路如图2.3所示,轨道区段的位置并不完全与通过信号机 并置。
2.轨道区段编号
轨道区段用防护该闭塞分区的通过信号机编号来编,如《自动闭塞图册》 中图(Ⅰ-01)597通过信号机防护的轨道区段称为597G。
若闭塞分区有分割点,则按运行正方向顺序编AG、BG。如自动闭塞图册》 中图(Ⅰ-01) 611通过信号机防护的轨道区段,称为611BG,611AG。
但获得通过信号机布置图时,应对闭塞分区长度进行核对,如超过轨道电路 允许长度较多时,应设分割点;如超过不多,应与有关部门协商,适当调整通过信号 机位置。
4.相关规范、规程与标准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中2.1.1条对预告标设置;2.1.3条对通过信号机的位 置设置,对通过信号机涂线;2.1.4条对容许信号装设:5.1.1条对闭塞制式采用;5.2.1 条对列车追踪运行间隔,时间:5.2.2条对闭塞分区划分;5.2.5条对反方向运行的闭 塞制式采用分别做了明确规定。

高速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1)

高速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1)

高速铁路信号设备维护标准1 总则《高速铁路信号设备维护标准》是高速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应满足的技术要求和标注,是维护及评定信号设备质量的依据。

高速铁路信号设备维护除应符合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铁道部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高速铁路信号设备包括计算机联锁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调度集中系统和信号集中监控系统等。

运用中的信号设备,除必须达到标准所规定的各单项标准外,还应满足总则中有关的要求。

信号设备所使用的器材、材料和配件,必须符合部颁标准。

高速铁路室外信号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应铁路建筑限界的要求。

各种基础或支持物物影响强度的裂纹,安设稳固,其倾斜限度不得超过10mm;高柱信号机机柱的倾斜限度不超过36mm;各种室外设备的周围应硬面化,保持平整、不积水、不影响道床排水。

各种信号设备的安装、装配机机械部分,均应符合下列要求:1)材料、配件的规格、材质、强度应符合规定标准,安装牢固,零件齐全,物裂纹、破损,焊口无开焊。

当机械性能达不到规定标准时,不得继续使用。

2)螺丝不滑扣,螺母须拧固,螺杆应伸出螺母外,最少与螺母平,不锈蚀,弹簧垫圈等防送配件能起到应由的作用;开口销劈开角度应大于60度,两臂劈开角度应基本一致。

3)机械活动部分动作灵活,互不卡阻,旷动量不超限,弹簧弹力要适当,并起到应有的作用。

4)各种连接杆整体、局部锈蚀或磨耗,不得影响机械强度性能,锈蚀或磨耗减少量不得超过1/10.5)轴孔、销子孔、摩擦滑动面积调整用螺扣等,应保持清洁、油润(用铅粉作润滑者除外)、无锈。

6)各种冷、热压零件寄机件中的部件不得活动和窜出。

各种信号设备的电器特性,除另外有规定外,均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气节点需清洁、压力适当、接触良好,接点片磨耗不得超过厚度的1/2;同类接点应同时接、断、定、反位接点不得同时接触,并保持规定的接点间隙。

2)各种电气链接牢固,不锈蚀、接触良好,插接(含弹簧端子)元器件的接触部分不变形,作用良好。

3)电容,耳机管等分离电子元器件,其特性达不到标准时,不得继续使用。

高铁接触网电分段与电分相

高铁接触网电分段与电分相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牵引变电所对接触网的供电方式
根据牵引变电所对供电臂的供电情况和线路单复线及上下行接触网间的连 接情况,牵引变电所对接触网的供电形式可分为单线单边供电、单线双边供电、 单线越区供电、复线单边并联供电、复线单边分开供电以及复线双边纽结供电 等多种形式。简言之,有单边供电、双边供电和越区供电三种方式。
七跨电分相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两断口
七跨式
八跨式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两断口
九跨式 十六跨式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三断口
五跨式 八跨式(无下锚)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三断口式接触网电分相
为了满足双列动车组重联运行的需要,首次采用了三 断口锚段关节式接触网电分相。 • 三断口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主要优点是:
1) 分段绝缘器空气绝缘间隙达到300mm,在同类产品中属于首创,填补了国内外的空 白。
2) 抗拉强度大,能满足接触网张力达到25+20KN的使用需求。
3) 选用自洁性好、耐电弧性能强、爬距达1730mm的硅橡胶绝缘棒,实现绝缘部件免维 修少维护。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4) 各类零部件选材优质、耐腐防锈、重量轻、连接可靠,辅助绝缘滑道采用进口的优质 耐弧材料,对辅助绝缘滑道的支架进行了补强,优化了锚头、导流滑道、悬挂组件等零部件, 选用轻质铝合金材料制作锚头等构件,降低分段绝缘器整体质量,减小弓网接触硬点;选用 耐腐蚀、免维修的导流滑道、悬挂组件等部件;结构小、重量轻,总重19kg。可以持续安全 可靠运行,达到免维修少维护要求。
高速铁路接触网 电分段与电分相
武汉高铁训练段 黄秋社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铁路信号运营基础 第三章区间闭塞 知识点总结

铁路信号运营基础 第三章区间闭塞 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区间闭塞第一节闭塞的基本概念一、相关概念1、区间的概念:为保证行车安全和铁路线路必要的通过能力,将铁路线路分成若干个长度不等的段落,每一段线路叫做一个区间。

(在同一个区间,同一时间只准许一列列车运行!)2、分界点的概念:相邻两个区间的分界称为分界点。

分界点是车站、线路所及自动闭塞区间的通过信号机的通称。

3、区间的分类:根据分界点的不同分为站间区间、所间区间、闭塞分区。

(1)站间区间:两端的分界点均为车站(2)所间区间:两端的分界点均为线路所或者线路所与车站间的区间。

(3)闭塞分区:通过信号机是自动闭塞区段上的分界点,或者一个通过信号机一个进站信号机/站界标。

4、区间与分界点的界限(1)区间与车站的界限单线:以进站信号机机柱中心线为界双线:进站信号机机柱或站界标的中心为界。

(2)区间与线路所或者通过信号机的界限以该区间通过信号机机柱的中心线为界。

5、闭塞的概念:用信号或者凭证,保证列车按照空间间隔法运行的技术方法。

6、列车由车站驶向区间运行的条件:(1)验证区间空闲(人工、轨道电路、计轴设备)(2)要有进入区间的凭证(出站信号机、通过信号机)(3)实行区间闭塞二、实行区间闭塞的基本方法:时间间隔法、空间间隔法1、时间防护(时间间隔法)指列车按照事先规定好的时间自车站发车,使两列列车之间间隔一定的运行时间。

(时间间隔法不可以保证列车运行安全)2、空间防护(空间间隔法)把铁路线路划分为若干线段,在每个线段内,只准许一个列车运行,使前行列车和追踪列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行车方法,也就是把列车在空间上间隔开。

我国采用此种方法。

三、实现区间闭塞的制式/闭塞分类:(一)站间闭塞1、人工闭塞定义:采用电气路签或路牌、路票作为列车占用凭证,由接车站值班员检查区间是否空闲。

分类:电话闭塞、电报闭塞、路牌闭塞、路签闭塞电话闭塞(备用方法):两站通过电话联系,列车凭路票行车。

电报闭塞:两站通过电报联系,设有专门的电报闭塞机,列车凭路票行车。

高铁信号与工务 供电 通信 防灾的关系

高铁信号与工务 供电 通信 防灾的关系

一.高铁工电接口简介(十二)
(10)FC型扣件系统组成
绝缘帽 钢轨 绝缘轨距挡块 快速弹条
预埋底座
橡胶垫板
二.高铁工电结合部维修重点(一)
1.钢轨绝缘接头状态检查
每季度由电务部门牵头、工务部门配合对绝缘接 头电阻联合测试一次。 测试结果工电双方签认。 高速铁路钢轨绝缘接头一般为胶接绝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有砟道床道碴顶面检查
一.普速铁路牵引供电简介(四)
3. 牵引主要供电方式(按设备与接线分):
(1)直接供电:结构简单、造价低、对通信干扰大、钢轨 电位高。 (2) BT供电方式:对通信干扰小、钢轨电位低,但结构 复杂,高速重载时易烧伤接触网线。 (3) AT供电方式:对通信干扰小、容量高、钢轨电位低 ,结构复杂,对桥隧要求净空高,高速重载时效果好。 (4) CC供电方式:结构简单、净空要求低、对通 信不会 造成干扰,但价格昂贵。 (5) 带回流的直供方式:供电方式设备简单,牵引网阻 抗低,供电可靠性较,国内普速铁路广泛采用。
一.普速铁路牵引供电简介(二)
(3)接触网实景图
一.普速铁路牵引供电简介(三)
2.接触网主要供电方式:
(1)单边供电:供电臂只从一端的变电所取得电流 。
(2)双边供电:供电臂从两端相邻的变电所取得电流的供 电方式 。
(3)越区供电:当某一牵引变电所因故障不能正常供电时 ,故障变电所担负的供电臂,经开关设备成分区亭同相 邻的供电臂接通,由相邻牵引变电所进行临时供电。 注意:熟悉供电臂的范围对报与供电有关的施工方案帮助 很大。
1.安全距离的要求及不达标的解决思路:
(1)安全距离的标准: a.距接触网2m; b.距回流线1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分相对区间信号机布置的影响摘要:本文分析了各种列车编组以不同速度通过电分相的情况,通过计算所需要的走行时间和距离,提出了起动距离的计算公式。

当通过信号机需要布置在电分相附近时,电分相对行车安全和通过能力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结合不同的线路条件,文章详细描述了这些影响,并且通过合理的区间信号机布置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字:电分相信号机安全通过能力铁路电气化和信号自动闭塞都是为了提高输送能力,由于铁路客、货运量的迅速增长,在实际铁路建设中,两者经常同时采用,从而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能力。

但电气化铁路存在电分相,对区间信号机布置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影响提高通过能力和保障行车安全。

因此,需要对这一问题展开全面的分析,以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

1.电分相的产生电分相的产生,是因为电网提供给铁路的是三相电源,而电气化铁路使用的是单相电,为了电网的三相尽可能平衡,一般都是相邻的区段依次使用三相电中的一相,中间分割的地方就是分相区,设置电分相,例如图1中分相绝缘器段即为电分相。

电分相一般设置在牵引变电所出口及供电臂末端。

常规电分相形式有器件式和关节式(又称为空气间隙式) ,后者又有两断口与三断口两种方式。

图1 器件式电分相各显示标示意图我国最早的宝成电气化铁路曾使用八跨电分相,这种八跨电分相无电区较长,在山区的电气化铁路坡度大,当时的列车速度低,机车闯八跨电分相后列车速度损失严重,易出现“途停”。

后来开发出了无电区较短的由3组绝缘部件构成的器件式电分相,并在国内接触网普遍采用。

铁路开始提速后,由于器件式电分相不能适应列车的高速运行要求,而关节式电分相有利于改善弓网受流质量,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2. 电分相对信号机布置的影响列车在通过电分相时,机车需要采取断电的措施,利用动能闯过电分相,因此,机车断电通过的区域应从“断”标开始(最高速度大于120km/h的旅客列车、行邮列车及速度为120km/h的货物列车从特殊断电标“T断”开始),至“合”标结束,包括电分相及其过渡段,“断”“合”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外侧30米处。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对电分相中性区段的定义,指远离中性段中心的两绝缘转换柱绝缘子内侧间的距离。

因此,接触网的实际电分相中性区段构成的无电区,与机车断电通过的区域不完全一致,而我们主要讨论机车,以下所说的“无电区”是指机车断电通过的区域。

该区域的长度与电分相长度有关,但决定于“断”“合”标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列车通过电分相的无电区长度不一,一般与线路设计的最高速度有关。

最高速度不大于120km/h的通常采用器件式电分相,无电区约为90米。

120km/h以上的常采用关节式电分相。

关节式电分相中性区段长度《技规》规定小于200米,或无电区大于220米。

目前,我国大部分铁路通常采用中性区段小于200米为标准,而无电区大于220米只在秦沈、京津城际采用。

由于地形条件不一,接触网每一跨距不完全一致(直线区段一般40米至50米),因此,计算无电区的长度需与实际线路条件结合,详见表1。

表1 无电区长度无电区对电气化牵引区段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机车应避免停在分相内,二是降低了既有通过能力。

通过合理的布置信号机,可以减小这两方面的影响,有利于保证行车安全和通过能力。

一方面,列车可能因为通过信号机布置不合理,停在无电区内无法起动。

例如,当通过信号机布置在无电区前方时,可能会出现列车停车后起动,在到达无电区前速度较低,动能不够无法闯过无电区,停在无电区内,导致需要救援;当通过信号机设置在无电区后方,并显示红灯时,列车在信号机前方停车,停在无电区内。

另一方面,列车通过无电区时,机车无法提供牵引力,只有利用动能和惯性惰行的方式,列车会因为坡度,曲线阻力,空气阻力等,造成一定的速度损失,并且,随着无电区的长度的增加,速度损失也增加,从而降低通过能力。

因而需要调整区间布点,以满足追踪间隔的要求。

3. 电分相区附近区间信号机的设置电气化铁路列车通过分相区时,机车断电利用动能惰行通过。

区间信号机的设置应满足①列车停于该信号点后再启,并以惰行的方式顺利通过分相的需要;②CTCS等级转换点不宜设在过分相区附近,如过分相区在等级转换点的制动距离范围内,则应改变等级转换点位置。

考虑到不同线路条件和列车编组,对列车制动距离和起动坡度的影响,需要分别研究几个不同速度等级下,列车通过电分相区所需要的技术条件。

区间信号机设置的位置,距离电分相越远,起动距离越长,速度越高,更有利于列车依靠动能闯分相。

相反,也需要计算出起动距离的极限值,避免布置信号机时,距离分相太近,因为司机为了保证不停在分相的无电区内,会提前减速,造成通过能力的降低,并且容易误停在分相的无电区内。

电分相与信号机的关系,一是信号机在分相前方,二是信号机在分相后面。

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研究。

3.1 信号机设置在分相前方当信号机在分相前方时,应尽量保证列车在信号机前停车后再起动,能到达需要的闯分相需要的速度。

由于,货物列车的起动能力较客车差,在同样线路条件下,达到相同速度,货物列车的起动距离比较长,因此,一般货物列车能够闯过无电区,客车一般也能闯过。

若分相处于连续下坡地段,一般列车可以利用惯性闯过,若处于上坡地段,列车起动难度增加,受到的阻力大,达到闯坡速度需要的时间和距离长。

通过对几种列车编组在不同坡度下,闯坡需要的速度和距离分析,可以知道分相区对信号机布置的影响大小。

首先需要确定列车闯分相时的初始速度,由于闯分相的过程是一个速度损失的过程,因此,必须保证出口速度大于机车的最低计算速度。

并且,出口速度越高,通过分相的时间越短,对通过能力的影响也就越小。

由于接触网设置电分相时方案比较多,这里只列举其中2种典型的,即无电区(机车断电通过区)为90米和165米的情况,并且一般分相设置在线路条件较好,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段因此,最困难考虑10‰的上坡。

出口速度V2与初始速度V1的差越小,分相对通过能力的影响也就越小。

出口速度计算公式如下:2v =式中 i ——线路坡度(‰)计算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坡度对速度造成的损失,随着无电区长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

对于90米的无电区,30km/h 的闯分相速度可以满足10‰的坡度;而165米的无电区,30km/h 的速度只能满足小于10‰的坡度要求,大于10‰的坡度需要满足40km/h 的闯分相速度。

综上,无电区长度为90米和165米时,合理的闯分相速度分别是30km/h ,和40km/h 。

列车起动后到达分相时的最低速度不小于以上初始速度,需要计算出不同列车达到上述速度所需要的距离,即分相的影响距离。

不同线路条件下的起动距离为:221()25.92()j j j j P v v s F W --=-∑式中 P ——牵引定数(t )v j ——初速度(km/h ) v j-1——末速度(km/h ) F j ——V j 时的牵引力(kN ) W j ——V j 时的阻力和(kN )根据不同列车编组,和线路条件,不同目标速度的起动距离计算结果见表3。

由于200km/h及其的线路一般为客货共线,客车的起动距离比货车要短,因此,考虑分相对区间信号机布置的影响距离应满足货物列车的起动要求。

120km/h及其以下的线路,保证列车以30km/h 的速度闯分相,需要应满足400米,困难时可以考虑以25km/h的速度通过,需要满足250米。

160km/h 和200km/h的线路,保证列车以40km/h的速度闯分相,无电区对信号机布置的影响距离约750米,困难时时可以考虑以30km/h的速度通过,需要满足400米。

实际司机驾驶中,停车位置一般距离信号机100米以上,因此,不需要再考虑额外的余量,200km/h及其以下的线路,区间信号机的合理位置,应尽量设置分相前方400米,困难时,应该设置250米的位置。

如无法达到上述要求,列车在通过分相区时,可能会因为速度过低降低通过能力,甚至误停在分相中。

3.2 信号机设置在分相后方当信号机设置在分相后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几种,①列车闯分相速度过快,无法停在信号机前面,②列车闯分相速度过低,误停入无电区。

为了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司机有可能选择停在分相前方较远的位置,来保证行车安全,然而,闭塞分区的划分很难考虑这部分的安全余量,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司机会选择快接近分相区时,提前将速度降低,来保证通过能停在合适的停车位置,列车运行速度的降低,导致通过能力的大幅降低。

在电分相设置通过信号机时,如果信号机距离分相太近,列车既要有一定的闯分相速度,又要保证能停在信号机前方,增加了司机的操作难度。

一般来说速度在20km/h的范围内,对司机来说是一个比较能接受的条件,考虑到列车闯过分相后应留有一定的速度余量(20km/h),那么司机闯分相的速度应控制在25km/h至45km/h之间,货物列车由45km/h至0 的制动距离约为300米,考虑100米的安全余量,信号机在分相区后方的合理距离为400米,困难时为300米。

4. 结束语电气化自动闭塞区段,接触网与信号结合日益紧密,合理布置区间信号机,能有效的缓解分相设置与区间信号机布置的矛盾,以保证行车安全,提高通过能力。

本文虽然详细分析时速200km/h 及其以下的线路,分相设置与信号机设置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但是,对于高速铁路来说,主要是客运动车组,区间信号设备与分相设置的关系与客货混跑线路不一样,更多的是注重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如果电分相设置不当会严重降低了通过能力。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考虑信号设备自身合理的布置,还应考虑结合接触网电分相合理布置,共同保证运输安全和效率。

参考文献[1] 沈志凌. 客运专线信号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J]. 铁道通信信号,2009,6:7.[2] 周凡. 大西客运专线接触网电分相的选择与应用[J]. 铁道通信信号,2010,6(141):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