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外国人常用的英语文化小常识讲解
外国文化常识

外国文化常识外国文化常识是指了解和理解外国人的社交礼仪、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外国文化思维和习惯已经成为了必修课,无论是商务交流还是旅游,都需要我们对外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外国文化常识。
1. 西方国家的社交礼仪在西方国家,社交礼仪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欧洲人见面会互相问候,不同国家的问候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法国人喜欢用“Bonjour!”(你好!)来打招呼,而英国人喜欢用“Good morning!”(早上好!)。
此外,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自信、礼貌,展示自己的素质和品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2. 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国用餐的时候,可以用筷子来夹菜,但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另外,不同的国家还有着不同的用餐习惯和餐桌礼仪,如法国人餐桌上一般不说话,而是享受美食,而英国人则讲究用餐文化。
3. 宗教和信仰世界上的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
了解外国宗教信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文化。
例如,了解伊斯兰的信仰和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背景、视野和思想倾向。
4. 节日和庆祝活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
例如,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就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相互赠礼,享受美食,在家人朋友欢聚一堂度过一个欢快的节日。
在中国,春节则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吃饺子、赏花灯、贴春联、放鞭炮等。
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融入外国人的社交生活中。
5. 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外国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例如,了解美国的民主制度和独立战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了解日本的秩序和礼仪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和社交礼仪。
总之,了解外国文化常识是与外国人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基础,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英美文化 2

英国:4月23日/7月---戏剧节--为纪念莎士比亚而举行的盛大文娱活动 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圣诞节---12月25日,情人节----2月14日;感 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开始,持续四天 感恩节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是美 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 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 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 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 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 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 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 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 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 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 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 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 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 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游戏
还有一种玉米游戏也很古老。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当年在粮 食匮乏的情况下发给每个移民五个玉米而流传下来的。游 戏时。人们把五个玉米藏在屋里,由大家分头去找,找到 玉米的五个人参加比赛,其他人在一旁观看。比赛开始, 五个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剥在一个碗里,谁先剥完谁得奖, 然后由没有参加比赛的人围在碗旁边猜里面有多少玉米粒, 猜得数量最接近的奖给一大意爆玉米花。
英语小常识

英语小常识第一篇:英语小常识英语小常识1、狮子(Lion)在西方童话故事中,狮子被尊为百兽之王。
狮子的形象是勇敢、有气势、威严的,因此,在引申到人时,也是如此。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如此解释:a person felt to be lke a lion especially in courage,ferocity,dignity or dominance(一个像是狮子的人,特别是指勇气、凶猛、威严或权势方面)。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的解释是:a person or a country that is considered to be strong and powerful,and which other people respect or fear(被认为是强大有力、人们尊敬或害怕的人或国家)。
英国国王理查一世(King Richard I)由于勇敢过人,因此被称作the Lion-Heart。
英国人以狮子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
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
A literary lion意思是文学界的名人。
动词lionize 的意思是把某人捧为名人。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lion在英语中的积极意义。
狮子在汉语中却没这样丰富的内涵,这可能是因为狮子在我国不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因此不易产生各种联想。
而相当于狮子地位的动物在我国则是老虎。
虎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动物,在华南有华南虎,在东北有东北虎,其他地方还有别的种类。
在民间传说中有武松打虎,在京剧中有《猎虎记》,与虎相联系的其他故事还不少。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老虎是百兽之王,它勇敢、凶猛、威严。
许多成语都和虎连在一起,表达这方面的意思,例如:虎视眈眈、放虎归山、谈虎色变、如虎添翼、藏龙卧虎、龙争虎斗等等。
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汇总

【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小汇】1、西方人士交往中注重礼仪,总爱说please,宣扬“After you!您先请”、“Lady first!女士优先”等绅士文化。
2、How are you?是西方人士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言,类似于中国人见面爱问“您吃了吗?”。
英国人见面通常以谈论天气来开始谈话,有时并不是真的想要知道天气情况。
3、在与西方人士交往时,不能随便问他人的年龄,尤其是女士的年龄。
涉及隐私的其他问题如:收入、婚姻等同样不能询问。
4、西方国家人士性格外露、直白,比较爱展现自己,同时也强调“团队精神”。
5、在西方,人们都比较崇尚独立与自由。
有些孩子在满18周岁后便会搬离父母身边独自生活;与父母的关系是平等互相尊重的,有时孩子还会直呼父母名字。
6、在西方国家并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家庭中孩子较多。
7、西方人在收到礼物时习惯当场拆开礼物,并及时向对方表示感谢,但决不能询问礼物的价格。
8、西方人在各种节日都比较注重送礼物给家人、朋友,但他们并不注重礼物的价值,注重的是礼物的意义,所谓“礼轻情谊重”,还喜欢DIY,自己制作礼物给朋友。
9、西方人士非常喜欢动物,有的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家庭成员来看待。
且宠物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千奇百怪,有的人还会养蜘蛛、蛇等。
在西方,人们普遍有较强烈的保护动物的意识,有“保护动物协会”、“反皮草协会”等。
10、在生日宴会上,不能询问寿星的年龄,这是一个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
11、参加他人的生日PARTY,要准时到达PARTY现场,并带好礼物。
12、在西方,在公共场合,人们都能自觉排队。
汽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有的家庭拥有多辆汽车。
城际火车等其他交通工具也很发达,在A城上班、B城工作,每天乘火车上下班也很普遍。
13、在西方,人们一般都能自觉尊重交通规则,对于违反的人政府的处罚也很严厉。
14、圣诞节是西方最盛大隆重的一个节日,圣诞节有各种的风俗。
15、“童子军”是西方少年儿童参加的一个组织。
7个英语文化小常识

7个英语文化小常识1、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十九世纪的时候,美国有些酒吧给顾客提供“免费的午餐”。
所谓午餐,其实不过是些用来和啤酒一起送出的脆饼;而所谓免费,当然不是真的,不买酒喝就没有饼吃。
所以,当时有人说: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写的一本书用了这句话做书名。
他在别的著作、演讲里也多次引用这句话。
于是,这句话就又流行了起来。
有时,我们不相信会得到一些优惠,就可以用这句“弗里德曼名言”。
例如:I don't believe he's giving us the money without any ulterior motive.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我不相信他送钱给我们不是别有用心,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2、Honeymoon大家一定都知道honeymoon吧?那么honeymoon是不是指的就是新婚夫妇结为伉俪的最初一段时光?结婚后的第一个月?其实并非一定是,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错觉。
honeymoon最早出现于16世纪,honey用以喻指新婚的甜蜜,但moon并不是指很多人认为的阴历月份(lunar-based month)。
它是一种苦涩的暗示,旨在告诫人们婚姻固然是幸福甜美的。
但这种甜蜜就像月亮的盈亏,只是暂时的(因此要十分珍惜才对喔!)。
婚姻更多的意味着双方要一起肩负生活的重担,一起承受人生的酸甜苦辣,一起经受生活的风风雨雨。
3、Teach a fish how to swim你听说过有不会游泳的鱼吗?你听说过鱼因不会游泳而淹死的事吗?如果谁有这样的担忧,就和那个被嘲笑了几百年的担心天会塌下来的杞国人没什么差别了,必定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作为一种本能,鱼儿天生就是会游泳的,完全适应水底生活,如果有人想教鱼儿how to swim,这和在鲁班门前卖弄使斧头的功夫,在孔老夫子面前卖弄写文章的本领又有什么区别呢?因此,teach a fish how to swim的含义就是“班门弄斧”,“在孔夫子面前卖文章”。
英语小常识

英语小常识英语小常识包括以下内容:1. 英语是全球第三大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母语使用者超过4亿人,非母语使用者接近10亿人。
2. 英语是国际商务和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大多数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都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3. 英语有26个字母,其中5个元音字母是a, e, i, o, u。
除了元音字母外,其他字母都是辅音字母。
4. 英语中最常用的字母是e,其次是t、a、o和i。
5. 在英语中,单词的重音可以改变单词的意思。
例如,"present"作为名词时,重音在第一音节,表示礼物;作为动词时,重音在第二音节,表示呈现。
6. 英语中有许多语言借词,尤其是拉丁语、法语和德语。
例如,"restaurant"来自法语,"alumni"来自拉丁语,"kindergarten"来自德语。
7. 英语中有许多同音异义词,即拼写和发音相同但意思不同的词,例如"bat"可以是棒球棍,也可以是蝙蝠。
8. 英语中的动词有不规则变化的情况,即在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中形式不规则。
例如,"go"的过去式是"went",过去分词是"gone"。
9. 英语中有一些常见的缩写词和缩写短语,例如"ASAP"是"as soon as possible"的缩写,"DIY"是"do it yourself"的缩写。
10. 英语中有很多习语和俚语,这些短语和表达方式通常无法通过字面意思理解,需要了解其习惯用法和上下文才能理解其真正含义。
例如,"break a leg"在演艺界用于祝福,意思是祝演员好运。
迄今为止最全英语文化小常识

迄今为止最全英语文化小常识常听说这样一句话: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没有免费的午餐),同学们,你知道这句话怎么来的?十九世纪的时候,美国有些酒吧给顾客提供“免费的午餐”。
所谓午餐,其实不过是些用来和啤酒一起送出的脆饼;而所谓免费,当然不是真的,不买酒喝就没有饼吃。
所以,当时有人说: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学家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写的一本书用了这句话做书名。
他在别的著作、演讲里也多次引用这句话。
于是,这句话就又流行了起来。
有时,我们不相信会得到一些优惠,就可以用这句“弗里德曼名言”。
例如:I don't believe he's giving us the money without any ulterior motive.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我不相信他送钱给我们不是别有用心,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Honeymoon同学们一定都知道honeymoon吧,honey(蜂蜜)和 moon(月)结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蜜月”。
honeymoon指的是新婚夫妇结为伉俪的最初一段时光(并非一定是结婚后的第一个月,虽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错觉)。
爱情经过长久的期盼和耕耘,相爱的情侣终于手拉手走到了一起,双方的感觉能不像蜜一样甘甜醇美吗?有一种说法认为honeymoon这个词来源于巴比伦的民俗传统。
这个古老的国家一直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在女儿出嫁的第一个月,女孩的父亲每天都会让女婿喝mead(蜂蜜酒),以希望后辈们的婚姻永远幸福甜蜜。
然而,从词源学的观点来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honeymoon 最早出现于16 世纪,honey 用以喻指新婚的甜蜜,但moon并不是指很多人认为的阴历月份(lunar-based month),它是一种苦涩的暗示,旨在告诫人们婚姻固然是幸福甜美的。
英语文化常识

公历一年有12个月,但不少人并不知道12 个月的英语名称的来历。
公历起源于古罗马历法。
罗马的英语原来只有10 个月,古罗马皇帝决定增加两个月放在年尾,后来朱里斯-凯撒大帝把这两个月移到年初,成为1月、2月,原来的1月、2月便成了3月、4月,依次类推。
这就是今天世界沿用的公历。
January——1月在罗马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雅努斯的守护神,生有先后两副脸,一副回顾过去,一副要眺望未来。
人们认为选择他的名字作为除旧迎新的第一个月月名,很有意义。
英语January,便是由这位守护神的拉丁文名字January演变而来的。
February——2月每年 2 月初,罗马人民都要杀牲饮酒,欢庆菲勃卢姆节。
这一天,人们常用一种牛、草制成的名叫Februa的鞭子,抽打不育的妇女,以求怀孕生子。
这一天,人们还要忏悔自己过去一年的罪过,洗刷自己的灵魂,求得神明的饶恕,使自己成为一个贞洁的人。
英语2月February,便是由拉丁文Februar-ius(即菲勃卢姆节)演变而来。
March-----3月3月,原是罗马旧历法的1 月,新年的开始。
凯撒大帝改革历法后,原来的1月变成3月,但罗马人仍然把3 月看做是一年的开始。
另外,按照传统习惯,3月是每年出征远战的季节。
为了纪念战神玛尔斯,人们便把这位战神的拉丁名字作为3月的月名。
英语3月March,便是由这位战神的名字演变而来的。
April——4月罗马的4月,正是大地回春.鲜花初绽的美好季节。
英文4月April便由拉丁文April(即开花的日子)演变而来。
May——5月罗马神话中的女神玛雅,专门司管春天和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女神,罗马人便用她的名字——拉丁文Maius命名5月,英文5月May便由这位女神的名字演变而来。
June——6月罗马神话中的裘诺,是众神之王,又是司管生育和保护妇女的神。
古罗马对她十分崇敬,便把6月奉献给她,以她的名字——拉丁文Junius来命名6 月。
英语6月June便由这位女神的名字演变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关于外国人常用的英语文化小常识讲解
今天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关于英语文化中的一些小常识吧,下次就不会再用错了哦。
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OK
Okay可能是除了Yes,No以外在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英语单词了。
但是,它从何而来呢?历来,语言学家们各执一词。
有人说,okay是印第安人发明的。
有这样一个印第安部落叫Chocktaw,居住在富饶的密西西比山谷中,以种植和捕鱼为生。
每当有问题发生,Chocktaw的领导人们就和部落首领围坐一圈,共同商议,如果有人同意其他人的意见,就点头示意,然后说“Okeh”,意思为“就是这样”。
欧洲人初到美洲时,听到了大量的印第安语,并将之发展为英语词汇。
现在美国的许多城市、河流、山脉,其名称都源于印第安语。
另外还有一种颇具可信度的说法:Okay这个词是在19世纪由一个政治团体发明的。
有一个人叫Martin Van Buren,准备参加总统竞选,他的拥护者成立了一个俱乐部为他做宣传,俱乐部的名称就叫“Okay Club”,据说O和K两个字母取自于Van Buren的故乡,纽约州的Old Kinderhook,那是他出生的地方。
对一个如此popular的词汇,自然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故事,不过,有一点,相信全世界都会同意:okay是一个纯粹的美语词汇,它是词汇跨越不同语言的优秀典范。
只是还有需要小小提醒一下的地方:okay通常用于口语,在书面语中,我们可以用agree,assent,approve,conform等等词汇来代替,使之更为正式化。
二、聚会上如何做介绍
在欧美国家,人们会参加很多聚会来扩大交际圈。
与陌生人交往,我们少不了介绍自己,或者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和家人。
在做正式的介绍时,英语常常遵循以下原则:
1、将年幼者先介绍给年长者
2、将职位低的先介绍给职位高的
3、如果双方是同辈,则要先将男性介绍给女性。
如果两人地位和年龄相差不大,用非定式的介绍即可。
介绍的过程中,被介绍人务必记住对方的姓名,这样别人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如果你真的没记住,或者没有听清楚对方的名字或因对方的姓名太长,可以真诚地请
对方再说一遍,或者直接问对方如何拼写。
在正式场合下,一定要说出自己完整的名字,并且,人们往往会通报自己的职业、家乡和国籍等。
当然,非正式场合如朋友生日聚会,人们常常只说出自己的名字(givenname或the firstname)。
有些人为拉近与朋友之间的距离,干脆说出自己的小
名(childhoodname),如Bob、John、Mary等。
三、Miss,Mrs. and Ms
Miss, Mrs. 和 Ms三个词都是对女士的称呼,那么,如何区别三者,并在不同的场
合正确地使用不同的称呼呢?
Miss和Mrs.是mistress的缩写。
在中世纪英语中,mistress这个词有很多意思,其中的一些沿用至今,例如女主人,女神,某一行业的女专家,女教师,和女家庭教
师等等。
Mistress总的说来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女人”,它也用作对未婚
和已婚妇女的礼貌称呼。
到1600年左右,mistress的意思逐渐缩小为对已婚妇女的称呼。
Miss首次出现在1645年《约翰·伊夫林日记》中,当时miss一词的意思是“a concubine; a kept mistress”,即小妾,被供养的女人。
大约20年后,萨缪尔·佩皮斯第一次将这个词第
一个字母m大写(Miss)用在女孩或未婚妇女的名字前面。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约翰·德
莱顿第一次将Miss用作称呼性用语,特指女孩或未婚女士。
和mistress相对的词是master,它指的是家庭中的男主人。
在16世纪,master
的拼写演变为mister,而它的缩写形式Mr. 则仅仅指男士或先生,并不表明其婚姻状况。
直到19世纪,Mr.和Mrs.一直作为一对反义词来使用。
而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Mrs.开始专门指已婚妇女了,并沿用至今。
Ms要算Miss, Mrs.,Ms三个词当中最令人不解的一个,它最早出现于1949年
马里奥-佩的《语言的故事》一书中。
从构词法上讲, Ms可能是Miss 和Mrs.两个词
的混合物,所以在意思上Ms既可以用作对未婚女子的称呼,也可以用作对已婚女子
的称呼。
相关文章:
1.英语文化知识
2.英美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3.生活常识
4.单招英语知识点
5.英语文化周手抄报内容资料
6.古代文化常识
7.小升初必考文学常识100题
8.大学英语必备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