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8 赤壁之战|语文S版 (5)

合集下载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赤壁之战》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赤壁之战》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作者词章韵律,掌握古诗的基本鉴赏能力,在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中提高汉字的认读能力和熟练运用能力。

2.情感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和阅读,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识和兴趣,以及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崇敬。

3.学科能力: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自主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驾驭古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了解故事情节和作者词章韵律,深入理解古诗的妙处和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适当利用多媒体手段和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献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教学过程1. 预习(15分钟)在课前,请学生预习《赤壁之战》,简单了解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准备参加本节课的阅读和文献鉴赏活动。

2. 阅读活动(30分钟)1.分组朗读《赤壁之战》原文并理解。

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分成4-5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朗读故事情节一部分,同学们可以一起阅读,互相掩盖文本,防止看到答案,或者进行跟读练习。

阅读后,教师提问并答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语法短语,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背景下的人物关系和战争策略。

2.欣赏古诗《赤壁怀古》。

教师汇报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妙处。

同学们跟读古诗,边读边学习词语和句式。

教师提问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加深意识,突出重点,理解古文深意。

3. 文献鉴赏(40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古诗《赤壁怀古》的部分,让同学们进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特点、构思技巧、想象力表达、思想感情、音韵意义、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诗歌分析,如何找齐韵尾、有无平仄、可読成对应关系、反复婆娑、情感深刻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

2.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阅读《赤壁怀古》中没有读过的部分,进行文献鉴赏和学习。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8、《赤壁之战》教案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8、《赤壁之战》教案

瓦金完小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8.赤壁之战》教案(s版上册28课)备课教师杜文钧执教教师杜文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幔、倘”等6个字;会写“巡、刃、倘”等9个生字;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拈、鏖、倘”等字词。

2、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像,说说曹操大败后的想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东吴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能根据提纲复述赤壁之战的经过。

2、教学难点:能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像,说说曹操大败后的想法。

主要教法读思议品诵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执教时间:2016 年12 月日节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帮助学生认识“幔、倘”等6个字;会写“巡、刃、倘”等9个生字;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拈、鏖、倘”等字词。

3.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标检测一、新知探究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用时:5分钟)1.谈话导入,交代故事背景。

2.板书课题。

3.赤壁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用时:15分钟)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赤壁之战》这篇课文读起来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3.教师讲解朗读时的方法。

4.理解词语,对朗读困难的句子做到正确断句。

1.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2.课前查阅资料:(1)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2)交战的双方是哪些人。

3.齐读课题。

1.自由读课文。

讨论这篇课文和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同桌间交流。

2.朗读方法: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断句要正确。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六单元 28 . 赤壁之战》优质课教学设计_5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六单元  28 . 赤壁之战》优质课教学设计_5

17、赤壁之战一、创设情境,感受战争画面。

1、师:同学们,让我们放松心情,来美美地欣赏一首歌曲吧!它的名字叫《滚滚长江东逝水》。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悲壮的画面,豪放的旋律,把我们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

一张张鲜活的面容,在眼前飞扬;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心间荡漾。

让我们淌过翻滚的长江水,走进历史的天空,去了解一场著名的战役吧![设计意图:激昂的旋律,悲壮的画面,激活了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了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了学生囚禁的情愫,使学生的心灵与一千多年前的历史产生了近距离的接触与碰撞。

]二、揭示题目,了解战争概况。

1、读课题,问:你能把这个课题改成一句话吗?2、面对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1)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2)为什么会发生赤壁之战?(3)赤壁之战描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战争?(板书:周瑜、曹操)(4)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用什么计策?(5)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可由学生当场释疑)3、现在,请大家把刚才几个意思连起来,用几句话说说赤壁之战的故事梗概。

[设计意图:学会提问、学会表达是语文课永恒的任务,这一环节的设计,把传授学习方法和训练语文基本功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三、初读课文,描绘战争示意图。

1、刚才同学们用上三言两语向我们介绍了赤壁之战的主要内容,那么,具体的战争经过是怎样的呢?请打开课本83页。

下面,请你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拿出纸和笔,描绘出一张战争示意图。

主要画出曹操和周瑜的军队各在哪里,兵力如何,周瑜的军队如何进攻曹军的,曹军怎样退却的,以及东南风的方向。

2、指名一学生把示意图放在展示台上展示并解释说明。

(有错误的可让其他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布鲁纳说过:“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而得到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动手描绘、上台展示、解释说明、评点补充等环节,对于曹操、周瑜双方军队的概况以及东南风的作用已一清二楚。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六单元 28 . 赤壁之战》优质课教学设计_11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六单元  28 . 赤壁之战》优质课教学设计_11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利用动手操作的方法,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猜字导入新课。

曰昌淼犇磨1、解题。

(1)听歌曲,猜名著名称《滚滚长江东逝水》介绍赤壁之战示意图介绍三国赤壁(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1)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以少胜多)(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课题)(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赤壁之战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赤壁之战语文S版
板书设计
28 赤壁之战
周瑜 火攻 曹操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28. 赤壁之战
主备人
陈晓艳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把握要紧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难点
把握要紧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授课类型
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第1课时(新授课) 月 日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安全教育:
1.讲卫生,勤洗手。
2.上下台阶不拥挤。
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情况的前因后果,培养阅读爱好。
授课类型
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Leabharlann .第2课时(新授课) 月 日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安全教育:
1.讲卫生,勤洗手。
2.上下台阶不拥挤。
课前诵读一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
二、明白得、感悟课文。
<一> 细读,认识故事人物。
课 题
28. 赤壁之战
主备人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陈晓艳
课前诵读一分钟: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想想每个自然段讲审美,故事的进展、高潮、结果是什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赤壁之战》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赤壁之战》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赤壁之战》,使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能够理解赤壁之战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和行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情怀;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理解赤壁之战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和行为。

三、教学内容1. 赤壁之战背景介绍根据学生的年级水平和课堂时间的安排,可以通过简单的讲解、图片展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重点讲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曹操和刘备之间的矛盾等内容。

2. 文本阅读与理解在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后,开始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可以使用课本中的《赤壁之战》相关章节,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进行问题提问和讨论。

1.学生可以先自主阅读文本,然后回答一些基础的阅读理解问题,如:“赤壁之战是在哪一年发生的?”、“曹操为什么要进攻刘备?”等。

2.对于一些理解较深入或需要引导的问题,可以进行小组或全班的讨论,如:“赤壁之战的结果对于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孙权和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有何不同?”等。

3. 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分析通过文本的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对赤壁之战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形象描写和分析。

可以以主要人物为中心,逐一进行分析。

1.使用课文中的描述,引导学生了解曹操、刘备、周瑜、孙权等人物的性格特点;2.鼓励学生根据文本描写,对这些人物的行为进行分析,如:“为什么曹操选择了赤壁之战?”、“刘备在赤壁之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特点。

2. 阅读理解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与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于赤壁之战的理解程度;2.评价学生对于赤壁之战中人物形象分析的准确度和深度;3.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8赤壁之战|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8赤壁之战|语文S版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在把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弄清曹操神态的前后变化及其原因,从而认识这个人物的生动形象。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做到有感情;火攻计划的步骤及周瑜、黄盖的性格特点。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火攻”计策的实施成功,充分的表现周瑜、黄盖性格特点
1、对于经典片段,引导学生去揣摩,去感悟,去学习方法
2、通过诵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想象并理解当时的情景
关注学困生,继续夯实基础
课堂检测
1、结合课后观看的《三国演义》影视片或读《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互相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补充词语波浪()()弓()箭漫天()地
(二)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火攻”计策的实施主要的步骤:
1.黄盖假降;
2.趁风行船;
3.备引火船;
4.二里点火。
5.伏兵追杀;
6.数军合围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学习生动的场面描写
出示:自学提示:熟读课后描写场面的一段话,想想当时的战斗场景,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
作业是否按时完成
总分
1、组长只考核小组成员,小组长由组员共同考核。
2、每周四班会上进行一次小组学习情况小结和反思,并且每周评选一次优秀小组成员和优秀小组长,获童年闪光卡。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周瑜火攻曹操
(三万兵)(八十万兵)
黄盖假降喜接降书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8 赤壁之战|语文S版 (5) - 副本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8 赤壁之战|语文S版 (5) - 副本

28《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是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的后面部分和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的前面部分,有删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它的起因是:东吴大将周瑜率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大将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与曹军隔江相对。

战前双方都在做战斗的准备:曹操为了大军渡江,叫人用铁索连船,周瑜针对曹军弱点,决定实施火攻。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我班有26名男生,21名女生。

喜欢阅读是班级最大的特色,尤其是对历史故事及典故大家更是到达痴迷的程度。

合作探究,自学自悟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已初具规模。

课前能积极预习,搜集资料,课堂采取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答疑,解惑,配合,提升。

使学生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不同之处。

2、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谈出自己的阅读见解,与大家交流讨论,从而理解曹操的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经过,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描写的顺序。

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扬长避短。

2、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描写的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8 赤壁之战
【教学目标】
一、了解什么是名著,感受名著的魅力。

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

三、感悟栩栩如的人物形象,欣赏宏伟壮观的战争场面,体会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名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欣赏宏伟壮观的战争场面。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了解名著
1、回顾本单元主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名著之旅)谁来说一说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分别选自那些名著?
2、什么是名著?
名著就是经过时间的检验,被人们广泛阅读,流传久远的文学作品。

(有价值的出名的著作)
3、今天我们用三读法来品读《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二、三读课文,欣赏名著
学习方法:三读法
1、一读:写什么
指名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关键词:人物、所用计谋、地点、结果
总结:周瑜用火攻于赤壁大败曹操。

(幻灯出示)
小结:把关键词连成一句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读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大家的归纳概括能力。

归纳概括的语言要尽可能的简练。

语言的高度概括凝练正是《三国演义》的特点之一。

2、二读:怎么写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作者是怎样再现这场战争的,最突出的描写是什么?(人物描写、场面描写)(1)人物描写
A、作者对那个人物的描写最多?画出描写曹操的语句,想:这是人物的什么描写?
操笑曰:“冬至前后,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操大喜,虽与众将来到水寨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
操醒悟,便问:“谁去止之?”
操叫苦连声。

B、齐读这六句话:曹操的神态前后发生了那些变化?为什么会
发生这样的变化?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抓住“笑、大喜、大笑”等体会曹操的“自信、自负、自傲”;从“安得无东南风”体会曹操的轻敌:从“醒悟、叫苦连声”体会曹操的醒悟、后悔莫及。

C、人物的神态变化真实地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内心情感变化又暗示了战争局面的变化。

请同学们读出这种变化来。

D、由此,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曹操?(傲慢轻敌)
傲慢轻敌是曹操大败于赤壁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傲慢轻敌也绝不是曹操性格的全部。

我们要想对曹操、对赤壁之战有更为全面的了解,还需大家细品《三国演义》整本书。

赤壁之战中除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外,还有宏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

(1)场面描写
文中最能体现周瑜利用“东南风甚紧”大败曹操的场面描写在哪里?请同学们画出了,一边读一边体会作者抓住那些景物来描写?
片段:火趁风势,风助火威,船如箭发,烟焰铁环锁着涨天。

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

操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

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A、生自由读。

B、师读,生闭眼想象。

说一说自己感受到的战争场面。

C、作者通过精彩的场面描写让我们感受骄兵必败。

《三国演义》中像这样的场面描写比比皆是,爱好和平的人们要想了解战争这个杀人机器的残暴,还请大家细品《三国演义》整部著作。

3、三读:读原著
《赤壁之战》节选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九、五十回。

今天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为我们如何品读原著打开了一扇窗。

(1)《三国演义》里面有成一千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等我们去结识。

如:诸葛亮、关羽、赵云等等待我们去认识:
(2)有难以计数的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去欣赏.
如: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三气周瑜大意失荆州
(3)有深入老百姓生活的成语、歇后语供我们去采撷。

如:三顾茅庐望梅止渴乐不思蜀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让我们捧起《三国演义》细细品味,从而丰富语言、拓宽视野,开启智慧。

如果同学们能够把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全部都读一读,收获会更丰厚。

三、名著推荐(幻灯片出示)
罗贯中《三国演义》
吴承恩《西游记》
施耐庵《水浒传》
曹雪芹《红楼梦》
(光明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板书设计:
28 赤壁之战
名著
三国演义
三读法一读:写什么
二读:怎么写
三读:读原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