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光子晶体的能带结构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含共振吸收层的一维光子晶体的光传输的开题报告

含共振吸收层的一维光子晶体的光传输的开题报告

含共振吸收层的一维光子晶体的光传输的开题报告
一维光子晶体是由周期性的介质层构成的光学结构,具有光禁带结构,可用于光传输、反射、吸收等应用。

为了增强光的吸收,常采用共振吸收层进行优化。

共振吸收层是一种厚度非常薄但具有特定折射率和吸收率的介质层,使得在特定波长处的光能被有效吸收。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含共振吸收层的一维光子晶体的光传输特性,并进一步优化其吸收效率。

具体步骤包括:
1. 建立一维光子晶体的理论模型,并设计含共振吸收层的光子晶体结构,确定材料参数和结构参数。

2.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光子晶体的光学特性,包括光子禁带结构、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等。

3. 分析共振吸收层对光子晶体光学性能的影响,优化共振吸收层厚度和折射率等参数,最大化光子晶体的吸收效率。

4. 验证优化后的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能,通过实验测量其吸收谱,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评估优化效果。

该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共振吸收层与光子晶体相结合,实现了对光的高效吸收。

研究结果对于设计高效光吸收器件、太阳能电池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维微带光子带隙结构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一维微带光子带隙结构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一维微带光子带隙结构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微带光子结构是一种具有光子禁带、高品质因子和小尺寸等优点的结构,近年来在微波和光子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许多研究工作都集中在二维和三维微带光子结构上,而一维微带光子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难题。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究一维微带光子带隙结构的特性,并通过对其结构设计与优化,实现其对光波的调控和传输。

具体目的如下:1.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一维微带光子带隙结构的物理特性和优势;2.通过模拟和实验,探究一维微带光子带隙结构的带隙宽度、品质因子等关键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3.设计和优化一维微带光子带隙结构,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该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理论分析:通过建立一维微带光子带隙结构的理论模型,探究其物理特性和优势。

2.数值模拟:利用COMSOL等有限元软件,对一维微带光子带隙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带隙宽度、品质因子等关键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3.实验研究:通过制备一维微带光子带隙结构样品,利用光学测量技术对其光学性质进行实验研究。

4.结构优化: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对一维微带光子带隙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其光学性能和应用价值。

四、研究意义与预期成果1.科学意义:该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微带光子结构、探索其物理特性以及优化其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技术意义:通过对一维微带光子带隙结构的设计和研究,可以实现光波的高效调控和传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3.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一维微带光子带隙结构的关键物理特性和优势,并实现该结构对光波的调控和传输。

同时,优化设计一维微带光子带隙结构的方法和技术,为未来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一维光子晶体的带隙控光特性与Bragg光纤光传输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维光子晶体的带隙控光特性与Bragg光纤光传输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维光子晶体的带隙控光特性与Bragg光纤光传输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光子晶体的发展,其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光子晶体是一种周期性调制折射率分布的材料,在其内部形成布拉格反射,实现光子波导或者光子晶体带隙效应,在光通信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现有研究中多数维度的光子晶体的制备与系统的性能分析,针对一维光子晶体的调制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战。

因此,对于一维光子晶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验意义。

本研究将探讨一维光子晶体的带隙调制特性,通过对一维光子晶体阵列的调制控制,研究其在光传输中的控光特性与Bragg光纤光传输特性。

二、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 设计与制备一维光子晶体阵列本研究拟采用常规的E-beam光刻与激光干涉技术配合制备一维光子晶体阵列。

选择合适的介质材料,制备出不同孔径,不同填充率的一维光子晶体阵列。

2. 实验测量光子晶体的带隙特性通过光谱仪测量分析一维光子晶体阵列的透射光谱与反射光谱,探究其在不同波段下的带隙阻挡效应。

3. 分析一维光子晶体阵列对光传输的控制特性研究一维光子晶体阵列中掺杂材料的光学性质,利用控制一维光子晶体阵列的带隙特性,研究其对光子晶体光传输与控光的影响。

4. 实验研究Bragg光纤光传输特性通过制备Bragg光纤,结合一维光子晶体阵列,系统研究Bragg光纤中光的传输特性。

5. 建立模型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模型建立和数值分析,综合分析实验得到的控光和光纤传输特性,逐步完善和优化。

三、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获得如下成果:1. 成功制备一维光子晶体阵列,测量其带隙特性;2. 分析一维光子晶体阵列的控光特性,并通过实验研究Bragg光纤的光传输特性;3. 建立模型分析实验结果,并优化系统的性能。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一维光子晶体的特性与性能,为其在光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此外,通过一维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应用,可对光子晶体的性能进行改善与优化,为光电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思想。

光子晶体传感器——开题报告重点

光子晶体传感器——开题报告重点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光子晶体的发展背景及意义微波波段的逞隙常称为电磁带隙(ElectromagneticBand-Gap,简称为EBG),光子晶体的引入为微波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光子晶体完全依靠自身结构就可实现带阻滤波,且结构比较简单,在微波电路、微波天线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而国内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所以从事光子晶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光子晶体是指具有光子带隙(Photonic Band-Gap,简称为PBG)特性的人造周期性电介质结构,有时也称为PBG结构。

所谓的光子带隙是指某一频率范围的波不能在此周期性结构中传播,即这种结构本身存在“禁带”。

这一概念最初是在光学领域提出的,现在它的研究范围已扩展到微波与声波波段。

由于这种结构的周期尺寸与“禁带”的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可比拟,所以这种结构在微波波段比在光波波段更容易实现。

微波波段的逞隙常称为电磁带隙(Electromagnetic Band-Gap,简称为EBG),光子晶体的引入为微波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光子晶体完全依靠自身结构就可实现带阻滤波,且结构比较简单,在微波电路、微波天线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而国内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所以从事光子晶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光子晶体传感器的优点光子晶体传感器是利用光子晶体的特性做城的传感器。

光传感器由于具有不受电磁干扰、灵敏度高等优点,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新型光学微传感器能够准确测定周围介质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它的设计对于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3.拟采取的解决方案;与半导体晶格对电子波函数的调制相类似,光子带隙材料能够调制具有相应波长的电磁波---当电磁波在光子带隙材料中传播时,由于存在布拉格散射而受到调制,电磁波能量形成能带结构。

能带与能带之间出现带隙,即光子带隙。

一维光子晶体理论分析及在光通信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一维光子晶体理论分析及在光通信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一维光子晶体理论分析及在光通信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化、高速化、智能化等趋势愈加明显。

而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率的通信方式,在信息传输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光通信中,光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光子晶体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它可以有效地限制光的传播和发散,改善光源的性质。

二、选题意义光子晶体是一种具有周期结构的材料,其周期性结构的特性使它在波导、滤波器、反射器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研究光子晶体的特性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领域,它在光学领域的研究、光通信等领域的应用都有很大的意义。

本论文将对一维光子晶体的理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维光子晶体的理论分析本论文将从光子晶体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出发,重点分析一维光子晶体的电磁理论,包括反射、透射、波导和缺陷模式等。

2、一维光子晶体在光通信中的应用通过对一维光子晶体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光学中的应用,结合目前光通信系统的需要,探讨一维光子晶体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滤波器、增益增强、光源调制等方面。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实验观察法和数学模型建立法等。

四、论文预期结果本论文的预期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一维光子晶体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了解其在光学中的重要性。

2、分析一维光子晶体的电磁理论及其在光学中的应用特点。

3、探讨一维光子晶体在光通信中的应用,包括滤波器、增益增强、光源调制等方面。

4、将理论分析和实验观察相结合,建立数学模型,系统地研究一维光子晶体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五、论文进度安排第一阶段:研究一维光子晶体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调研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光通信系统需求。

完成时间:两周。

第二阶段:分析一维光子晶体的电磁理论,包括反射、透射、波导、缺陷模式等,并将它们与光通信系统需要进行结合,寻找可应用的方向。

完成时间:两周。

光子晶体光纤的基本特性研究及结构分析的开题报告

光子晶体光纤的基本特性研究及结构分析的开题报告

光子晶体光纤的基本特性研究及结构分析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光子晶体光纤作为一种新型的光纤器件,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例如发光效率高、能够支持高速传输、带宽宽广等。

因此,这种光纤器件被广泛应用于通信、传感、光学仪器等领域。

然而,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较为复杂,研究其基本特性和结构分析非常有必要,可以为进一步深入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2. 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光子晶体光纤的基本特性和结构分析,探究其光学特性、传输特性和微结构性质,并尝试优化其结构和性能。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特点和光学特性,研究其光学传输机制;(2)对光子晶体光纤的微结构进行模拟和分析,寻求机制优化;(3)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构建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型,计算其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4)搭建实验平台,用于验证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与比较实验结果与模型的差异,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3. 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两个方面。

理论计算方面,通过数学方法和数值模拟等手段,确定光子晶体光纤的基本光学和传输特性,研究其微观结构、折射率、相位等参数。

实验验证方面,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光子晶体光纤进行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的实验观测和测试,以验证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 预期成果及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可以获得如下成果:(1)理论计算模型:建立一套适用于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型计算方法,能够预测光纤的基本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为进一步优化其性能提供理论支撑;(2)实验验证数据:通过实验测试和观测,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光纤结构提供参考;(3)应用价值: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通讯、传感等领域中得到切实的应用。

一维光子晶体的禁带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维光子晶体的禁带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维光子晶体的禁带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维光子晶体是由周期性介电函数或者周期性折射率分布构成的周期结构,它具有禁
带结构,可以控制光的传输性质。

一维光子晶体的禁带特性是指在一维光子晶体中,
当光波的频率满足特定条件时,光波被禁止在该晶体中传播的现象。

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 一维光子晶体的结构和物理特性:介绍一维光子晶体的结构特点,探究它的物理特性,包括折射率、反射、透射等性质。

2. 禁带的概念和特性:详细介绍禁带的概念,探究导致禁带产生的原因和禁带的特性,比如宽度、位置和形状等。

3. 禁带的调制和应用:探究用不同方法调制禁带和利用禁带的应用,比如在光通信和
光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

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光谱分析和光传
输特性的测量等方法,对一维光子晶体禁带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得到准确的禁
带宽度、禁带位置等信息。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一维光子晶体的禁带特性及其调制和应用,为光子晶体材料在光
子学和光电子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光子晶体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子晶体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子晶体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光子晶体是一种具有禁带结构的材料,可用于实现光子学上的一些新特性和功能,例如光子导波,光子隐身等。

目前,光子晶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备、表征等方面,而光子晶体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于光子晶体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光子晶体的理论研究可以进一步理解其电磁性能和物理机制,为光子晶体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通过对光子晶体的理论研究,可为新型材料的研发和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三、研究内容本文拟研究光子晶体的禁带结构和光子导波特性。

首先,将对光子晶体的电磁性质进行分析和建模,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

其次,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各种形状和排列方式的光子晶体进行计算,探究禁带结构和光子导波特性。

最后,结合实验结果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

四、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对光子晶体的电磁性质进行分析和建模。

2. 计算模拟: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光子晶体的禁带结构和光子导波特性进行模拟和分析。

3. 实验验证:结合实验数据对光子晶体的模拟结果进行验证。

五、研究计划1. 第一年:(1)光子晶体理论基础的学习和理解;(2)建立光子晶体的电磁性质理论模型;(3)初步设计计算光子晶体的禁带结构和光子导波特性。

2. 第二年:(1)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光子晶体的禁带结构和光子导波特性进行模拟和分析;(2)优化模拟结果,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3. 第三年:(1)结合实验数据对光子晶体的模拟结果进行验证;(2)撰写论文,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六、预期成果(1)建立光子晶体的电磁性质理论模型;(2)深入理解光子晶体的禁带结构和光子导波特性;(3)探究不同排列方式和形状的光子晶体特性差异;(4)对光子晶体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5)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为学术界提供研究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文献调研报告题目:一维光子晶体的能带结构研究学院:__理学院_专业:__光信息科学与技术__班级:_2008级学号:_ 080701110083学生姓名:__李辉_____指导教师:__徐渟_____2012年3月14日一维光子晶体的能带结构研究摘要:“光子晶体"的概念是1987年S.John和E.Yabloncvitch分别提出来的。

而在当今世界,科学家们在不断研究电子控制的同时发现由于电子的特性,半导体器件的集成快到了极限,而光子有着电子所没有的优越特性:传输速度快,没有相互作用。

所以科学家们希望能得到新的材料,可以像控制半导体中的电子一样,自由地控制光子。

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得光子晶体的制造不仅变得可能,还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可见光及红外波段可以制成具有所需能带结构的光子晶体,实现对光的控制。

因此近年来光子晶体得到深入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字:光子晶体能带结构半导体器件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Band Structures of one-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Abstract:The concept of"Photonic crystals" was put forward byS.John and E.Yabloncvitch in 1987.But nowScientists constantly study electronic control and fin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s been the limit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onic.And the photon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 speed,no interaction, which electron does not have.So scientists want to getthe new materials to free to controlphot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of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the photons crystal manufacturing not only become possible, also had a great progress.In visible and infrared light, it is possible to make into photonic crystal that band structurewas required, and realize the control of the light.So in recent years,photonic crystal has been studied and applied extensively.Key Word: photonic crystal, Band Structures, semiconductor devices1.1 前言20世纪50年代半导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

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建立在半导体材料基础之上的微电子技术。

如今,电子和微电子技术正在走向物理上和技术上的极限,如速度极限、密度极限。

这些难以逾越的极限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

其根本原因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中信息的载体是电子,而电子是费米子,带电量,存在库仑力,因此集成度过高时,电子之间互相影响,从而极大降低集成电路的性能。

如果光子作为信息的载体的话,则不存在以上问题,光子有着电子所部具备的优势。

光子晶体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学科,它吸引了包括经典电磁学、固体能带论、半导体器件物理、量子光学、纳米结构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家。

光子晶体从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发展至今,取得很大的成就。

如今,人们对波受到周期性调制的研究已超越光子晶体。

声波、等离子博体、磁子波等受到周期调制后也出现带隙和新现象,有可能发现新的应用。

1.2 国内外现状与展望国外自1987年光子晶体概念的提出至90年代初期,这期间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光子晶体禁带的理论计算和微波波段光子晶体的实验研究方面。

之后,有关红外波段、可见光波段、微纳米尺寸光子晶体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制作和加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为光子晶体应用于各种光学器件及计算机领域奠定了基础。

然而,由于我国对光子晶体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目前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光子晶体带隙特性的理论分析和计算上。

国内对光子晶体的研究,起初主要局限于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几所高校,如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

由于这些单位长期从事固态结构的研究,所以得到的信息也早,不过,他们主要的研究工作也仅仅局限于光子晶体带隙特性的理论分析和计算上。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剑教授,提出了光子带隙材料异质结构和量子陷阱结构以及可以用二维光子带隙材料来制作的偏振器等。

他们开展了光子带隙材料在国防科技上的应用,从理论上证明了光子带隙材料制作红外隐身材料的可行性等。

1.3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光子晶体具有调节光子运动状态的特性,在光通信、医学和国防科技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光子晶体具有光子能带、光子禁带。

通过运用光子晶体的能带和禁带理论,就能够控制光在晶体中的传播。

与电子晶体相似,光子晶体也具有一维、二维与三维结构之分。

本课题主要对一维光子晶体的能带、禁带进行深入地研究,这对设计和制备一维光子晶体具有指导意义。

本课题拟采用薄膜光学理论,分析光波在一维光子晶体中的传播特性,探讨光子晶体膜层的折射率、光学厚度、中心波长等对一维光子晶体光带隙性能的影响,从而为一维光子晶体的设计提供参考。

在光子晶体的研究主要根据其于电子运动的规律相似这一点,我们借用的理论很多都是固体物理学中的概念和方法来讨论光子晶体的运动规律。

但有一点必须明白:光子晶体和晶体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在光子晶体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特性传输矩阵法,平面波展开法,球面波展开法、有限时域差分方程法和N阶(Order-N)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

传输矩阵法简单实用,但是传统的传输矩阵法简化了非垂直入射以及多重散射的情况。

平面波展开法是光子晶体理论分析中应用最早、最广的一种方法。

在计算光子晶体光子能带结构时,平面波展开法直接应用了结构的周期性,将麦克斯韦方程从实空间变换到离散傅立叶空间,将能带计算简化为对代数本征值问题的求解。

应用超级元胞技术,平面波展开法也可以推广到分析光子晶体的局域态和光子晶体波导本征模特性上。

这两种方法均用到了介质分布的周期性,且只考虑了单色光的传输,属于谱域的方法。

但对于实际的光子晶体,在三个方向上均可能是有限的并可能存在各种缺陷。

这两种方法就不是很好了。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简称FDTD)可以让我们很容易弄明白光在光子晶体的传输过程,而且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表达简明,容易理解。

N阶(Order-N)法是引自电子能带理论紧束缚近似中的一种方法。

上述的光子晶体理论分析方法,只是在给定光子晶体的结构组成后,才能定性或者定量地得出准确的结论。

虽然我们知道有几个参量,如介电常数比、填充比、晶格结构等这些参量对光子晶体禁带有影响,但是到底是什么物理机制在光子禁带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我们还不是很清楚。

也就是说我们很难从物理上定性、定量或半定量得分析和设计光子禁带。

1.4 结束语光子晶体是一种人工介质材料,自然界中极为稀少。

目前人们利用精细加工方法和胶体溶液的自组织生长技术,已成功地制备出远红外、红外和可见波段的光子晶体。

人们可通过控制介质周期结构的对称性、介质中的连通性和占空比、相对折射率比值来控制光子能带结构,从而制备出所需要的光子晶体。

当然,光子晶体仍存在着理论和技术上的探索,如怎样从物理上定性,定量或半定量地分析和设计光子禁带;如果要得到一定频率范围的光子禁带应找什么样的光子晶体结构来构成等等。

但目前对光子晶体的研发迅速,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揭开自然界中许多新的物理规律,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1.5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祁建霞.光子晶体及其应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12(5):138-141.[2]茹宗玲.光子晶体结构制备技术和应用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2,2l(9):17-20.[3]Wang X.H.,Wang R.Z.,Gu B.Y,et a1.Decay Distribution of Spontaneous Emission from an Assembly of Atoms in Photonic Crystals with Pseudo gaps[J].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02,88(9):902-903.[4]张明理,李永安,贺毅.光子晶体的发展历程与前景[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3):95-97.[5]盛广沪,李鸿,高跃飞.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06,24(6):41-45.[6]黄昆,韩汝琦.固体物理学[M].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7]龚益玲,徐震宇,张若京.一维光子晶体的带隙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4,32(7):920-923.[8]房淑芬,李集思,苏适,张汉壮.一维光子晶体的禁带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2009,47(1):98-101.[9]张会云,张玉萍,郑义,苏希玉.一维无序结构光子晶体的能带特性研究[J].量子光学学报.2004,10(2):77-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