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提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
赏析《第五交响曲》——贝多芬

赏析 《 第五交响 曲》
石秀萍
贝多芬
摘 要 : 贝多芬 ( 《 第五 角响 曲》是 贝多芬 的思想观 点和艺术风格 的辉煌作 品之 一,一般 叫做 “ 命运 交响曲” 。几乎没有 另一部 音 乐作 品在 受到欢迎 的程度 上能够和贝多芬的 “ 第五 交响 曲”相 比拟。这部 交响曲,就 因为它这样鲜明地表 现 了 人 民的理想,意志 和力量 ,是一首 不朽 的人 民胜 利的交响曲。 关键词 :第五 交响曲 贝多芬 音乐
贝多芬 《 第五角 响曲》 ,一般 叫做 “ 命 运交响 曲”是那些最 足 以代 表贝多芬 的思 想观 点和艺术风格的辉煌作’ 品之 一。几乎 没有另一部音乐 作品在受欢迎的程度上能够和 贝多芬的 “ 第五 交响 曲”相 比拟 。 在“ 第五交 响曲”中。贝多芬十分深刻和鲜 明地 体现着法 国资产 阶级革命 时期人 民的崇高理想,表现 了他们 为争取 自由 和 幸福 而斗争 的无畏精神 和革命的英雄气概 ,他们 的胜 利信 息 和取得胜 利后的欢乐 。贝多芬 在他 的这部交响 曲中突破 了他 自 己的名 言:“ 艺术 的 目的就是为 了人类 的 自由和进 步。 ” 在 《 第 五交响 曲》 中,贝多芬 突出地表现 了在他所有重 要 的作 品中都 体现着 的伟大思想。 那就是 “ 通过斗争, 获得胜利 ” 。 在这部作 品中,贝多芬创造 了向黑 暗势 力作坚决斗争的光辉 的 英雄形象 。整个 交响 曲从头到尾贯 串着尖锐 的斗争 ,那就是英 雄的人 民向黑暗 势力进行英勇 的搏战 ,最后 是人民获得胜利 。 只是在这胜利 中,人们才体验到真正 的生命 的欢乐 。这里 ,贝 多芬揭示 了人 民革命斗争 的辩证规律 。 贝多芬 的 《 第 五交响 曲》和他 的 《 第三 交响曲》一样 ,都 是充满 了英雄主 义的精神 ,都表现着通过英雄主 义的斗争而获 得胜 利的过程 。不 同的是在 《 第三交响 曲》所歌颂 的是作为群 众代表 的个别英雄人物 ,而 “ 第五交响 曲”所歌颂 的是人 民, 是人 民的斗争和胜利 。此列 《 第五交响 曲》在艺术手法上 更为 洗炼和 集中。因而创造了更鲜明地 ,更具有典型的形象 。 贝多芬的这部交 响曲充分 反映着他 的时代 。但它 的思想, 它 的意义 ,却远远地超越 了他 的时代 。这部交响 曲所表现 出来 革命的彻底 性和 复杂性 ,那种 “ 通过 斗争,获得胜利 ”的革命 的辩证观 点,那种为人 民为全人类 的 自由与幸福而奋斗 的宏达 胸怀 ,都是 真正的属于未来J j 勺 。在今天 ,社会主义思想 已经在 越来越广 的土地 上变为现实的 时代 ,这部交 响 曲得到更多人 的 喜爱,完全可 以理解 。 交 响曲用 四个响亮的 ,震撼人心 的印象 开始 ,那便是 “ 命 运的音型 ” 。贝多芬 曾说过:“ 那就是命运在敲 门” 。在第一乐章 中,它是那尖锐地对立着 一个方面的核心 ,而后三 乐章中 ,变 作了一种回响,一种时隐时现的残余和征兆 。 命运的音型 由全部弦乐器象霹雳似 的奏 出来 , 威严而有 力。 接着 是弦乐器上分贝的呼应 。 仿佛霹雳 以后 田野 的回声。 “ 命运 ” 黑暗的势力笼罩着大地 。这就 是交响 曲第一乐章 的第 一主
音乐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音乐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1. 引言1.1 概述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触动我们的情感,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贝多芬作为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而深入人心的音乐语言而闻名于世。
其中,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他最著名且备受推崇的作品之一。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整篇文章,并明确阐述文章所要表达的目的。
其次,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这件艺术品本身。
然后,我们将介绍《命运交响曲》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
在第四节中,我们将深入剖析该乐曲的音乐特点、编配、主题等方面。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欣赏该作品所带来的体验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心灵共鸣。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这篇文章,强调本篇文章对于读者理解和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杰作,并启发读者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产生更丰富而深刻的体验。
我们希望通过揭示该交响曲背后的故事和音乐特点,使读者对这部作品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为他们提供欣赏这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时所需进行思考和感受的方向。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音乐欣赏如何引发心灵共鸣,以及如何从听觉上、情感上与这一作品连接起来。
注:以上只是大纲中“1. 引言”部分内容的摘要,具体文章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描述。
正文部分的内容: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无限的魅力和表达力。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广泛认为是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深邃、激昂和震撼人心的音乐特点而闻名于世。
《命运交响曲》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通过独特而精彩的方式展示了贝多芬的才华和创造力。
首先是第一乐章,它开始时以威严庄重而引人注目的弦乐旋律开场,随后进入副歌部分,由全体交响乐器共同演奏出豪放激情的主题。
这一部分不仅展现了贝多芬对音乐形式与结构的驾驭能力,也抓住了听众们的注意力。
分享你喜欢的外国器乐作品说说理由简短

我喜欢的外国器乐作品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
以下是我喜欢它的几个理由:
壮丽的音乐主题:《第五交响曲》的开头以著名的"咚咚咚咚"四个音符开始,这个主题在整个乐曲中贯穿始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它充满力量和激情,令人难以忘怀。
多样的音乐情绪:这部交响曲融合了多种音乐情绪,从一开始的紧张和战斗到后来的温暖和平静,再到最后的欢快和庄严,给人带来了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音乐结构的巧妙设计:贝多芬在《第五交响曲》中运用了多种音乐结构和技巧,如主题的变奏、对位法和回旋曲式等,使得整个乐曲既具有严谨的结构性,又充满了惊喜和创新。
指挥和演奏的挑战性:《第五交响曲》对指挥和演奏者的要求很高,需要他们准确地传达音乐的力量和情感,并在演奏中展现出对音乐结构和细节的理解和掌控。
这也使得每一次的演奏都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以其雄浑壮丽的音乐和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成为我喜爱的外国器乐作品之一。
它让我在聆听中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每次都带给我深深的享受和触动。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旋律片段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旋律片段简介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也被称为“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一部经典作品。
这部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一乐章是最为著名的部分,也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旋律片段。
第一乐章:开场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开场以一个著名的旋律片段开始。
这个旋律由四个音符组成,以短音符“咚咚咚嘭”(长音符)的形式出现。
这个简洁而有力的旋律在整个交响曲中反复出现,并成为了整部作品最具标志性和瞩目的主题。
第一乐章:发展部在第一乐章的发展部,贝多芬将开场旋律进行了变奏和发展。
他通过改变速度、节奏、音色等手法,使得这个简单的旋律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他还引入了其他主题和动机,与开场旋律进行对话和碰撞,增强了音乐的张力和表现力。
第一乐章:再现部第一乐章的再现部是对开场旋律的再次呈现。
贝多芬在这部分中保持了开场旋律的原貌,并通过和声、变奏等手法进行了修饰和装饰。
这个旋律在再现部中被反复演奏,不断加强了整个乐章的紧张感和激动情绪。
第二乐章:安静而神秘第二乐章是一个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对比的部分。
它以柔和、安静的旋律开始,给人一种神秘而沉思的感觉。
这个旋律由木管乐器演奏,轻柔而优美,给人一种宁静与平和的氛围。
第三乐章:欢快而活泼第三乐章是一个欢快而活泼的部分。
它以一个充满活力的旋律片段开始,由弦乐器演奏。
这个旋律快速而有力,带有明快的节奏感,给人一种愉悦和兴奋的情绪。
贝多芬在这个乐章中巧妙地运用了对位法和变奏等手法,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乐章:庄严而雄壮第四乐章是整个交响曲的高潮部分。
它以一个庄严而雄壮的旋律片段开始,由全体乐团齐奏。
这个旋律慢速而有力,给人一种庄重和威严的感觉。
贝多芬在这个乐章中通过层层叠加、渐强渐烈的方式,创造了一种宏大而壮观的音乐效果。
总结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旋律片段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影响力的作品。
开场旋律简洁有力,成为整个交响曲最著名和标志性的主题;发展部、再现部、第二、三、四乐章则通过变奏和装饰等手法,使得这个旋律在不同的情绪和氛围中展现出不同的魅力。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赏析摘要:《C小调第五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这部典型的贝多芬风格的古典交响曲以表现英雄和命运的斗争的主题,向人们展示了战胜命运、反抗封建压迫的壮丽凯歌。
关键词:创作背景作品主题风格特点艺术价值前言:《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重要的佳作,是一部英雄性的、史诗性的作品。
这部作品思想鲜明突出、哲理性强、情绪激昂、气势宏伟、动人心弦,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贝多芬的创作思想、艺术风格和革新精神,在这部交响曲中都得到集中的体现。
本文将就其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进行赏析。
一.创作背景。
早在1804年第三交响曲即将脱稿之际,贝多芬就已开始构思并动手写作《第五交响曲》,但后来却先完成了第四交响曲。
若以1808年12月22日在贝多芬亲自指挥下维也纳皇家歌剧院首演作为终结,那么这部作品共写了四年之久。
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贝多芬的创作黄金时期,但贝多芬在生活上却屡遭挫折和不幸。
恋爱的失败,耳疾加剧以及经济上的贫困,使他陷入无限痛苦的深渊。
1797年贝多芬耳疾的病情逐渐恶化,以至于耳聋。
他不得不放弃钢琴演奏,隐居维也纳乡村,创作交响音乐作品,凭借着坚强的毅力,贝多芬逐步进入创作的新发展阶段——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贝多芬在创作上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自然地摆脱了海顿、莫扎特的创作思维影响。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逐步在作品中融入了个人感情,开创了古典音乐流派迈向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第五交响曲》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反映了贝多芬全部创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伟大而纯真的思想。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始终贯穿在那些不朽的名作之中。
作品最开始的八个音符,刚劲沉重有力,仿佛命运之神在敲门,因此这部作品又称《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所谓的“命运”主要是指当时德国社会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
《命运交响曲》深刻而鲜明的体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民的崇高理想、大无畏的精神、革命英雄气概、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信念,热情的歌颂了人民的胜利。
音乐的天才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

音乐的天才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作为音乐史上的巨匠,贝多芬以其卓越的音乐才华和创新精神,对西方古典音乐作出了深远的贡献。
其中,他的第五交响曲,被誉为音乐界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探讨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以及其对音乐历史的影响。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也被称为“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具代表性和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
这部交响曲于1804年至1808年间创作完成,并于1808年首演。
贝多芬在这个时期正处于他创作生涯的巅峰阶段,同时也在经历一系列个人、音乐和社会上的挑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出了第五交响曲这一伟大的作品。
第五交响曲以C小调作为基调,由一部分表现力极强的四个乐章组成。
它的开头以著名的“命运”主题开始,这一主题由一连串强烈而坚定的四个音符组成。
这个主题贯穿了整个作品,象征着贝多芬对于命运的挑战和对自由的追求。
整个交响曲的结构严密而精确,富有戏剧性。
首先是具有宣示性质的开场乐章,随后是富有激情的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则是舒缓的慢板乐章,为整个作品带来一丝安宁。
最后,贝多芬以活力四溢的终章结束了这部交响曲。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对音乐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传统的交响曲惯例,引入了更加个人化的创作风格。
贝多芬通过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创新的音乐语言,使第五交响曲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
同时,它也为后来的作曲家铺平了道路,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第五交响曲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力。
这部作品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兼具悲壮与欢乐,体现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它的音乐力量和感染力令人难以忘怀,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结起来,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作为一部具有革命性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力对音乐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展示了贝多芬作为音乐天才的非凡才华,并为后世作曲家树立了新的艺术标杆。
通过欣赏和理解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贝多芬及其时代的音乐创作风格,以及音乐对人们情感的巨大影响力。
贝多芬最出名的五首曲子

1、《第五交响曲“命运”》《命运》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
这首曲子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堪称“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2、《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这是达到了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
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
题目“悲怆”,隐藏着生命的磨难,流露出内心的痛苦。
但音乐的本体,更多的是对不幸遭遇的“隐忍”,对命运的“挑战”和抗争,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
3、《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月光》这个名的由来众说纷纭,关于这首曲子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当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
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和三个人的身上。
有感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
无论如何,“月光”这个名称使这首奏鸣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奏鸣曲中包含着贝多芬至深的感情,是失聪的音乐家用心和灵魂谱写而成。
琴音轻推慢陈,如倾泻一地的月光,缓缓移至心房,照亮了那些许久不曾碰触的角落,勾起回忆联翩。
4、《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热情奏鸣曲》作于1804年至1806年间,正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
这首曲子是贝多芬的才能所获得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是一首举世闻名,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热情》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成熟时期贝多芬的思想感情,表明了贝多芬对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有着复杂的体会及不满。
这首奏鸣曲被公认为是登峰造极的钢琴奏鸣曲之一。
5、《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被称为什么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被称为什么贝多芬的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还有一个别的称呼。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别称,一起来看看。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别称第五交响曲被称为“命运交响曲”。
全名是《c小调第五交响曲》。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风格《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它的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
作为一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它的矛盾冲突、情绪对置及紧张的戏剧性,比以前的作品更集中、更统一、更尖锐。
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全曲情绪激昂,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浑然一体的雄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
有人曾经说过:“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中成为巨人的。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主题《第五交响曲》是《第三交响曲》之后又一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
贝多芬称第一乐章主题是“命运在敲门”,因此后人称之为《命运交响曲》。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令人窒息的德国封建社会,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争,达到胜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从与苦难“命运”抗争和与封建势力博斗,上升为欢乐和胜利。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简介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
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
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一提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声音,这就是著名的“命运的叩门”。
本文介绍了《命运交响曲》的基本信息,简明地表述我对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感受和认识。
它简明阐述命运交响曲各个章节给人的音乐感受。
关键词命运贝多芬恢弘力量
引言
一提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声音,这就是著名的“命运的叩门”。
在经过大学音乐鉴赏课的学习之后,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以下是我在课外时间欣赏《命运交响曲》后的一些感受和认识。
一、人物介绍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
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1] 之一。
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2]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
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
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的《月光曲》曾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
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
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二、创作背景和乐曲概述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
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
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
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
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
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展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激烈斗争和获得灵魂自由的胜利欢悦。
虽然贝多芬创作这部交响曲时,个人遭遇到许多苦难,但是他的音乐追求的却是人类的欢乐。
他不以一己之悲欢,局限自己的创作,因此,贝多芬的音乐具有崇高精神。
精一地崇高青窝在“通过苦难的欢乐”之中,它揭示出人类精神历程的艰难和战胜苦难的崇高之美。
第五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四个乐章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它们不仅是顺理成章的,而且还被那个著名的“命运主题”贾成一体。
贝多芬所说的“命运”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天命”或“天数”,这个命运是指人生的苦难和种种不幸。
而人应该战胜苦难,主宰自己的生活,达到人类光明的理想。
所以,他在给阿芒达牧师的信中说过那句名句:“我决心扫除一切障碍……我将扼住命运的喉咙。
”
三、音乐的感受与认识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奏鸣曲形式。
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
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
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第 3 页共 4 页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形成了乐章的高潮,最后,敲门动机的沉重音响结束了第一乐章。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贝多芬用了极活泼的快板。
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
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但是仔细品味,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它有如一首抒情诗,表现了人的感情体验的复杂世界。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
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
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
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在这个乐章里,命运动机的阴影仍然存在,但只是一个影子而已。
最后,当胜利和欢乐的终曲响起时,它已经完全销声匿迹,最后的狂欢是对人的力量的赞美
和歌颂。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
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
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
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
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这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总结,即前三个乐章是“通过斗争和思索,寻求自由和欢乐”,而这个乐章是作出“斗争取得了胜利,欢乐战胜了苦难”的结论,这个结论也是作者一生的总结。
“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是乐章的中心思想。
乐章开始是一段狂风暴雨般猛烈的号角声,这是引子,它嘹亮雄伟,像怒潮般的冲击,接着,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一一重现,又被一段段宣叙调一一打段。
在第一乐章的引子主题出现后,低音乐器回答道:“哦,不,不要这个,我要更愉快一些的”;接着管乐吹出第二乐章谐谑曲主题,立即又遭到拒绝:“也不要这个,这只是戏谑,要更好的,更高尚的”;于是管乐又吹起第三乐章的慢板主题,回答仍是不满意:“这还是老样子,太纤柔了。
一定要找出一些强有力的东西。
我想,还是让我唱给你听吧。
但是,要请你应和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