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检测模拟报告

合集下载

隧道检测报告

隧道检测报告

附加声明1、本报告出现下述情况时,将会导致报告无效:a、报告无本公司“检验检测专用章”无效。

b、未经公司批准,不得复制检测报告,复制需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否则无效。

c、报告无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d、报告数据有手写或涂改现象无效。

2、对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15日内向我公司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3、对于委托检验,样品的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地址:邮政编码:目录1.概述 (1)1.1.工程、地质概况 (1)1.1.1.工程概况 (1)1.1.1. 地质概况 (1)1.2.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2)1.2.1.隧道施工完成情况 (2)1.2.2.隧道支护设计参数 (2)1.3.检测内容 (3)1.4.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4)1.5.检测仪器 (4)2.检测结果 (5)2.1.锚杆施工数量、长度及锚固密实度 (5)2.1.1.锚杆施工数量 (5)2.1.2.锚杆施工长度及锚固密实度 (5)2.2.锚杆抗拔试验 (8)2.3.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缺陷 (9)2.4.隧道初衬后净空断面 (9)2.5.防水层施工质量 (11)3.检测结论与建议 (13)3.1.检测结论 (13)3.2. 建议 (15)受XX高速公路项目办委托,xxx工程质量检测咨询有限公司于2018年10月18日对XX 高速公路第11合同段XX隧道进口左洞ZK71+820~ZK71+880段、进口右洞YK71+605~YK71+645段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1.概述1.1 工程、地质概况1.1.1 工程概况XX隧道左幅隧道起讫桩号为ZK70+238~ZK74+010,长3772M,最大埋深约为154M;右幅隧道起讫桩号为YK70+235~YK74+035,长3800M,最大埋深约168M。

隧道进口高程约2036971M,出口高程约2090.359m,隧道进口位于R=1200的圆曲线上,接A-400的缓和曲线、直线和A-400的缓和曲线,出口位于R=1150圆曲线上,右线进口位于R=1200的圆曲线上,接A-400的缓和曲线、直线和A-400的缓和曲线,出口位于R-1100的圆曲线上。

隧道检测报告

隧道检测报告

目录第一章概述 (3)1.1 工程、地质概况 (3)1.2 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3)1.3 检测内容 (4)1.4 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4)1.5 检测仪器设备 (5)第二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技术 (7)2.1 检测方法及原理 (7)2.1.1 锚杆、小导管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7)2.1.2 锚杆拉拔试验检测 (7)2.1.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7)2.1.3 初衬后隧道断面净空量测 (9)2.1.4 初衬钢支撑榀数及间距 (9)2.2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汇总 (9)第三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结果 (10)3.1 锚杆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10)3.1.1 锚杆数量检测 (10)3.1.2 管棚数量检测 (11)3.1.3 锚杆施工质量检测 (11)3.1.3 锚杆抗拔力试验检测 (13)3.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14)3.2.1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测 (14)3.2.2 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及缺陷钻孔检测 (16)3.2.3 初衬喷射混凝土缺陷雷达检测 (18)3.3 钢支撑榀数及间距检测 (18)3.4 隧道初衬断面检测 (19)第四章检测结论与建议 (23)4.1 检测结论 (23)4.2 建议 (27)第一章概述1.1 工程、地质概况1.1.1地质概况***隧道以白云质灰岩为主,少量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碎石土厚度不大,结构松散,围岩稳定性一般。

岩层产状较平缓,风化中等,节理裂隙发育,岩层较破碎,岩质较软。

坡面现状基本稳定,洞口开挖后,岩层易产生垮塌、掉块等现象。

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隧区地形较简单,为单座山丘,山体总体呈向北东走向,属丘陵地貌。

测区中风化基岩出露情况较差,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地层及全、强风化岩层所覆盖。

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粉质黏土、碎石土,元古界板溪群变余粉砂岩。

隧道穿越区无断层,但隧道进洞口以南约240m发育有红石-太平区域性大断层,出口西北约20m沟谷间发育有局部断层。

隧道雷达二衬检测报告模版

隧道雷达二衬检测报告模版

检测报告委托单位: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名称:高速公路XX段隧道检测检测内容:XX隧道质量无损检测报告日期:二零XX年八月十五日XX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单位: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名称:XX段隧道检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审核:批准:检测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本报告共11份,其中正本2份,副本9份。

目录1检测内容 (1)1.1结构性破损及其他主要病害检查 (1)1.2二次衬砌质量 (1)2检测目的及依据 (2)2.1检查目的 (2)2.2检查依据 (2)3仪器设备 (2)3.1检测仪器 (2)4检测原理及实施方案 (3)4.1检测原理 (3)4.2实施过程 (4)5检测范围 (5)5.1检测范围 (5)5.2检测结果 (5)6结论及建议 (1)XX段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检测报告(XX隧道)XX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对XX 段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

我中心技术人员于XX年X 月X日进场对该隧道进行了检测,现提出报告如下。

1检测内容根据XX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XX段隧道检测技术合同”,本次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1结构性破损及其他主要病害检查1.2二次衬砌质量1)二次衬砌厚度;2)衬砌混凝土的均匀性、连续性与致密情况;2检测目的及依据2.1检查目的使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工程的二次衬砌结构实体进行无损检测,提供结构性破损或其他主要病害的客观资料。

2.2检查依据(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2)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3)参照《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T C22-2009);(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5)《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6)《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TG H30-2004);(7)《项目合同书》。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示范报告检测项目名称:某某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检测委托单位地址:检测单位名称:检测类别:委托检测报告日期:二0一四年七月三十日某某隧道检测报告检测人员:项目负责:审核人:批准人:检测单位:附加声明:1.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2. 复印本检测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3.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 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

5. 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目录1. 前言 (5)2. 工程概况 (5)3. 检测内容 (5)4.检测依据 (5)5.检测方法 (5)6.测试仪器 (7)7.检测结果 (7)8.结论及建议 (9)1. 前言2. 工程概况3. 检测内容3.1、二次衬砌厚度;3.2、二次衬砌背后的空洞及欠密实情况;3.3、钢拱架间距(抽检);3.4、隧道断面。

4.检测依据4.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4.3、《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4.4、由隧道施工单位提供的隧道设计参数表。

5.检测方法采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衬砌缺陷情况进行检测,检测衬砌的空洞、欠密实等缺陷的分布,并同时检测衬砌的厚度。

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

其工作原理为:地质雷达是以高频电磁脉冲波,由发射天线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的体时通常产生一定强度的反射波,并被地面接收天线所接收,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双程走时)、幅度频率与波形变化资料,可以推断介质的内部结构以及目标体的深度、形状等特征参数,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隧道强度检测报告

隧道强度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1隧道工程概况2强度检测工作原理混凝土强度质量检测采用超声回弹法检测。

声波测速法是利用纵波波速与强度的关系以及对反射波特性的分析对混凝土强度和质量进行检测。

超声回弹法是利用回弹仪和超声仪同时测量混凝土的回弹值 Rn 和声时值 Vn,按超声回弹综合测强曲线求得强度换算值,根据有关规范,得到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多相非匀质体。

对于正常的混凝土,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是有一定范围的,当传播路径遇到砼的缺陷时,声波要绕过缺陷或在传播速度较慢的介质中通过,声波将发生衰减,造成传播时间延长,使声时增大,计算声速降低,波幅减小,波形畸变,利用超声波在砼中传播的这些声时 Vn—强度参数的变化,来分析推定衬砌砼强度。

回弹法是用一弹簧驱动的重锤,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以回弹值作为与强度相关的指标,建立回弹值 Rn—强度曲线,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每10m 检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都垂直于隧道轴向布点,每个断面从拱顶中线起,每 2m 检查一个点,在有疑问段加密测线或测点。

混凝土强度的测定具体步骤如下:1、衬砌混凝土声时 Vn—强度参数的确定根据本工程的原材料品种、规格,按施工配合比配制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制作 150mm 立方体试块;有条件的最好在施工过程中随机抽取试样。

成型工艺和养护条件与工地现场保持一致。

根据衬砌混凝土龄期选取相同龄期的试件,选一对侧面测试试块声时Vn,然后测定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 fcu。

以数理统计方法对试验数据 Vn—fcu 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统计的数学模型,并确定回归的效果和误差范围。

2、回弹值 Rn—强度曲线的确定选取混凝土的另一对侧面,测定混凝土回弹值;然后测定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 fcu。

以数理统计方法对试验数据 Rn—fcu 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统计的数学模型,并确定回归的效果和误差范围。

3、现场测试衬砌混凝土的声时 Vn 和回弹值 Rn4、现场衬砌混凝土强度推定根据现场测试衬砌混凝土的声时 Vn 和回弹值 Rn,参照声时 Vn—强度参数和回弹值 Rn—强度建立的专用或地区混凝土强度回归曲线,可以得出衬砌混凝土强度。

冲击回波法检测隧道衬砌背后注浆缺陷检测模拟报告

冲击回波法检测隧道衬砌背后注浆缺陷检测模拟报告

模拟报告
委托编号:M2019-1227004
产品名称:隧道衬砌背后注浆缺陷检测
委托单位:
检测类别:模拟检测
2019年12月27日
声明
1、检测报告无*********************专用公章无效;
2、对本检测报告的复印件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公章无效;
3、检测报告无**************资质认定专用章无效;
4、检测报告无主检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5、检测报告无骑缝章、涂改均无效;
6、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十五条规定,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可以自收
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之内向检测机构提出复议,逾期不予受理;
7、对于委托检测样品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本公司仅对来样负责;
8、竭诚为您服务,真诚欢迎用户多提宝贵意见。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联系人:
E - mail:
地址:
批准:审核:主检:
编号项目测点编号结果图像
编号
注浆完全密
实相对频率
(HZ)
注浆完全脱
空相对频率
(HZ)
缺陷位置缺陷描述
1 隧道衬砌背
后注浆缺陷
002 Line2 9700 7500
0.00m,0.19-0.3
3m,0.53-0.64m
疑似注浆缺陷
结果图像
批准:审核:主检:。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范本模板】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范本模板】

示范报告检测项目名称:某某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检测委托单位地址:检测单位名称:检测类别:委托检测报告日期:二0一四年七月三十日某某隧道检测报告检测人员:项目负责:审核人:批准人:检测单位:附加声明:1。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2。

复印本检测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3.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4. 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

5. 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目录1。

前言 (4)2. 工程概况 (4)3. 检测内容 (4)4.检测依据 (4)5.检测方法 (4)6.测试仪器 (6)7.检测结果 (6)8.结论及建议 (8)1. 前言2. 工程概况3. 检测内容3。

1、二次衬砌厚度;3。

2、二次衬砌背后的空洞及欠密实情况;3。

3、钢拱架间距(抽检);3。

4、隧道断面。

4.检测依据4。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4。

3、《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4.4、由隧道施工单位提供的隧道设计参数表。

5.检测方法采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衬砌缺陷情况进行检测,检测衬砌的空洞、欠密实等缺陷的分布,并同时检测衬砌的厚度。

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

其工作原理为:地质雷达是以高频电磁脉冲波,由发射天线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的体时通常产生一定强度的反射波,并被地面接收天线所接收,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双程走时)、幅度频率与波形变化资料,可以推断介质的内部结构以及目标体的深度、形状等特征参数,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如图5-1所示;地质雷达的反射测试系统及反射剖面,如图5-2所示。

2016月湖泉隧道检测报告

2016月湖泉隧道检测报告

目录1. 隧道概况 (3)2.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4)3.检测主要依据 (4)4.隧道土建检测工作概述 (4)4.1隧道土建结构检测的内容 (4)5.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5)5.1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5)5.2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流程 (7)5.3隧道技术状况等级分类 (8)5.4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8)5.5相关说明 (10)6.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与养护建议 (11)6.1总体评价 (11)6.2病害原因分析及养护建议 (13)附录一: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表 (14)附录二:隧道病害明细表 (16)月湖泉隧道定期检查报告1. 隧道概况月湖泉隧道位于晋济高速,隧道采用分离式断面。

明洞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洞身段衬砌均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柔性支护体系结构的复合式衬砌。

洞门形式主要采用削竹式,洞门墙材料采用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明洞段采用双层土工布夹防水板及粘土隔水层防水,洞内复合式衬砌采用土工布加防水板防水。

隧道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复合路面。

土建结构评定结果见表1-1。

柏沟隧道上行入口柏沟隧道下行出口月湖泉隧道土建结构评定结果表1-12.检测的目的和意义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高速公路隧道的数量也迅速增加,一方面给经济发展、游人出行创造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隧道“老龄化”问题已摆在人们的面前。

由于隧道隐患带来的交通事故,往往是一些恶性事故,因而对隧道进行定期检修、寿命及承载能力的预测研究自然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隧道正常运营,保证高速公路隧道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对隧道进行检测和评定,并对存在病害的隧道进行及时养护和维修,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3.检测主要依据(1)《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4)《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5)《公路隧道设计技术规范》(JTG D70-2004);(6)《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7)晋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供的提有关隧道的设计、施工、竣工等技术资料以及其它相关标准、方法、规程、规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受******委托,于2007年9月5日对湖南省**公路***隧道进行了现场雷达无损检测。

一、隧道工程概况
***隧道位于**市**镇境内。

隧址区地貌属中低山区,地表最大标高884.45m,最低标高819.08m,地形剥蚀严重,地表岩层风化强烈,岩石破碎。

设计隧道长为337米,竣工后隧道长度为318米,桩号K*****。

隧道按山岭区高等级公路标准设计,为单洞单向行驶隧道,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隧道几何尺寸净空断面、照明计算标准按40Km/h设计,其中隧道行车道宽度为3.75×2米,设双侧人行道,宽度为0.75米,限高5.0米。

采用对称断面;内轮廓断面采用单心园;净宽8.5m,净高5.0m;洞内路面设计荷载采用汽- 20,挂-100。

整个隧道位于直线上。

根据围岩分级原则,结合隧道围岩岩体的坚硬程度以及层间结合情况,构造的发育及地下水的富集程度,将隧道划分为Ⅱ、Ⅲ、Ⅳ级三级围岩。

二、检测内容及要求
(一)检测内容
1.隧道外观检查;
2.二衬混凝土厚度;
3.衬砌与初期支护间脱空情况;
4.初支回填及二衬混凝土密实情况。

(二)技术要求
1.衬砌厚度
本次检测结果原则上每10米拱顶、左、右拱腰各给出一个厚度数值,以实际桩号列表记录,同时给出三条测线处实际二衬厚度与设计厚度对比曲线图。

2.衬砌与初期支护间脱空
定性描述检测段脱空分布情况,对于明显脱空区给出起止桩号、脱空区衬砌厚度。

为便于分类,将脱空或空洞的描述分为离缝和较小、较大脱空三类,离缝是指因混凝
土收缩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产生的缝隙,一般高度不大于5cm,较小脱空是指衬砌与初期支护间脱空高度介于5cm~15cm,较大脱空是指衬砌与初期支护间脱空高度超过15cm。

对于脱空的高度因脱空区域中空气的含水情况不同导致介质介电常数差别较大,因此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别也很大,所判断的脱空大小仅作为估计值供参考。

3.二衬混凝土均匀及密实情况。

对所检测洞段的三条测线,定性描述二衬混凝土的密实情况,对可能存在的明显欠密实区,给出对应起止桩号和混凝土厚度范围。

4.打印典型断面雷达回波彩图。

三、检测设备与工作原理
(一)检测设备
本次检测使用的仪器是美国生产的PS-24型地质雷达,针对本次检测目标的工程特点,采用工作频率为1GMHz的天线,该仪器的特点是分辨率高,擅长于进行大数据量、高密度的连续探测并实时显示彩色波形图,比较适合本工程的检测需要。

(二)仪器构成
PS-24型地质雷达,由主机、显示器、天线(含发射机及接收机,本次使用1GMHz 天线)、电源系统、连接电缆、操作软件和后处理软件组成。

使用时天线贴在隧道衬砌表面,系统的其余部份和操作人员均在测量车上。

(三)工作原理
地质雷达法通常是一种利用高频至特高频波段(及空气中电磁波波长10m波段至分米波段)电磁波的反射法无损探测方法。

在系统主机的控制下,发射机通过天线向隧道衬砌表面定向发射雷达波。

垂直于隧道壁向衬砌及围岩内传播的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介电常数、电导率、磁导率不同)界面或目标体时即发生反射,反射波被天线接收进入接收机,并传到主机,主机对从不同深度返回的各个反射波进行放大、采样、滤波、数字迭加等一系列处理,可在显示器上形成一种类似于地震反射时间剖面的地质雷达连续探测彩色剖面。

该剖面的横坐标沿隧洞轴向,表示距离,单位为米,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加,以等距离间隔扫描反射回一系列的反射波曲线。

纵坐标代表时间(ns ),即表示每条扫描取样反射
曲线上各个反射波往返旅行时间t 。

在相对介电常数r ε给定的情况下,纵坐标就可以通过下式
r =r
t
c ε2⋅
换算为深度r 。

式中c/
εr
为介质内雷达波传播速度,
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对介电常数r
ε不易确定,一般通过介质内已知目标深度求出介质中的电磁波速度或通过经验数据获得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数据处理时,首先根据反射回波的形态、反射强度及其变化在连续剖面上判别目标性质,再根据回波的时间和速度确定目标深度,然后将这些信息绘成剖面成果图,为隧道质量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其探测原理见图1。

通过大量工程探测实践,行之有效的解释方法有灰度图法、变面积法(wiggle )、单点波形法、横向衰减对比法等,本次数据资料处理所使用的方法为灰度图法。

地下介质的雷达波速获取方法有已知钻孔探测法、已知目的层的探测法、公式计算法或经验数据法。

四、检测过程
(一)技术参数
本次检测内容主要为混凝土衬砌结构内缺陷及厚度,衬砌厚度最大设计为65cm ,考虑部分地方存在超挖等现象,采用下列参数满足检测要求。

见下表1。

表1:技术参数汇总表
本隧道混凝土衬砌介电常数为:5.8,电磁波速度为0.125m/ns 。

(二)测线布置及实施过程
隧道检测测线位置及数量,按照合同要求并参照隧道地质雷达检测范例,沿隧道走向分别在拱顶、左右拱腰布置三条纵向测线,拱顶测线位于隧道拱顶,拱腰测线离路面高度约5.5米高,测线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雷达检测测线布置示意图
检测设备、人员位于工作台架上,按事先设置的检测测线进行连续检测。

检测过程中由于局部洞段特别是洞口段有障碍物,故有的测线局部段未能检测到。

五、检测结果
隧道洞身二衬轮廓线顺直,拱顶发现1处裂缝渗水、1处施工缝渗水,左拱腰发现2处麻面修补、2处裂缝渗水,右拱腰发现3处渗水,左、右边墙发现5处渗水,右边墙发现1处裂缝。

详细结果见表2隧道外观检查统计表。

1.衬砌厚度
综合二衬厚度检测纵断面图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相关规定可知:该隧道所检测洞段二衬厚度大于(含等于)设计值的比例为27.6%(按每10m一个断面进行统计)。

厚度分布情况详见***隧道二衬雷达检测结果表3及***隧道实测二衬厚度纵断面图。

2.衬砌与初支间脱空情况
***隧道所检测拱顶绝大部分洞段二衬与初期支护之间存在连续较大脱空,拱顶测线发现29处较大脱空,基本贯通于除明洞外的整个洞段。

脱空情况详见***隧道雷达检测结果表4。

3.衬砌、初支及围岩密实情况
***隧道左拱腰测线附近发现14处初支回填欠密实,右拱腰测线附近发现24处初支回填欠密实。

其欠密实情况详见***隧道雷达检测结果表4。

注:本次检测结果仅对测线所经过的位置处衬砌厚度、脱空及密实情况负责。

表2隧道外观检查统计表
续下表接上表
注:表中所列设计厚度值由委托方提供。

接上表
接上表
接上表
***隧道检测报告
11 附:本隧道检测过程中明显缺陷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