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实验技术---文本资料

合集下载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2019年1月5日星期六12时37分17秒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三 缓冲溶液
2.配制缓冲溶液
用刻度吸管取浓度为0.2M Na2HPO4 5.0毫升,浓度为0.2M
NaH2PO4 10.0毫升,混匀后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用刻度吸管取浓度为0.2M Na2HPO4 10.0毫升,浓度为0.2M
2019年1月5日星期六12时37分17秒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三 缓冲溶液
1.缓冲原理:
NaH2PO4—Na2HPO4 H2PO42- 是抗碱成分 HPO42- 是抗酸成分 在溶液加少量的碱时, OH-与H2PO42- 电离产生的H+生成H2O,使 溶液的PH值不发生明显变化。 在溶液加少量的酸时, H+与HPO42- 结合生成H2PO42- ,溶液的PH 值也不发生明显变化。 所以,缓冲溶液具有抗酸、抗碱的作用。
吕学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五、托盘天平的使用
1.调零点 2. 称量 称量时,左放物,右放码。
2019年1月5日星期六12时37分17秒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3.称量完毕
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至刻度“0”处,天平的两个托盘重叠
后,放在天平的一侧,使天平休止,以保护天平的刀口。
2019年1月5日星期六12时37分17秒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四、酒精表的使用
选择酒精表的测试范围在70%
~80% v/v。 在没有其他量器的条件下,将
酒精以适量蒸馏水稀释,用酒
精表检测浓度,当刻度指向75 时即为消毒酒精。
2019年1月5日星期六12时37分17秒

医学技能实验报告

医学技能实验报告

医学技能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医学技能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和掌握常用的医学技能,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实验原理:医学技能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包括静脉采血、皮下注射、口腔检查等。

本次实验主要介绍和训练静脉采血和皮下注射两项医学技能。

实验材料和仪器:针头、消毒棉球、酒精棉球、注射器、透明胶布、凡士林、手套、注射针、生理盐水、医疗垫等。

实验步骤:1. 静脉采血:a. 手部消毒:佩戴手套,用消毒棉球将手部进行局部消毒,重点消毒位置为手背、指间及患者要进行静脉采血的部位。

b. 寻找可静脉采血的部位:通常选择患者的前臂静脉,如桡动脉下侧腕静脉。

c. 固定血管:用无名指轻轻挫压患者的前臂,使血管突出,方便操作。

d. 用消毒后的针头插入静脉:将针头插入静脉后抽血,血流出时轻轻松开挫压,放置采血管接受血液。

e. 采血过程结束后,轻轻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按压采血点。

2. 皮下注射:a. 手部消毒:佩戴手套,用消毒棉球将手部进行局部消毒,重点消毒位置为手背及患者要进行皮下注射的部位。

b. 固定注射部位:选择患者的皮下脂肪组织较多的部位,如上臂外侧。

c. 注射部位消毒:用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以避免感染。

d. 调整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剂量等因素,将适当的注射器和针头装配好。

e. 用一手拉紧皮肤,一手捏紧皮下脂肪组织,将针头用快速、坚决的动作插入皮下组织,并将药液注射进去。

f. 拔针后,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避免药液流出。

实验结果及分析:本次实验通过实践训练了静脉采血和皮下注射两项医学技能。

通过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顺利完成了静脉采血和皮下注射,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实验总结:医学技能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的训练和实践,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本次实验对医学生的技能训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我们更加熟练地掌握了静脉采血和皮下注射的技巧。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将能更加自信和准确地进行相关操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学实验技术课件”

“医学实验技术课件”

常见实验技术
移液技术
学习正确使用移液器进行准 确和精细的液体传输。
凝胶电泳
分光光度测定
了解凝胶电泳的原理和应用, 用于分离和分析DNA、RNA 和蛋白质。
学习如何使用分光光度计测 量溶液的吸光度,并确定其 浓度。
现代实验室工具
基因测序仪
探索基因测序仪的原理和应用,用于解码 DNA序列。
细胞培养设备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标准
了解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 性,并学习如何制定和实施 标准。
仪器校准
学习仪器校准的基本原则, 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样本验证
探索样本验证步骤,以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管理
1 库存管理
学习如何管理和跟踪实验室耗材和试剂的库存。
2 团队合作
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有效地与实验室成员合作。
介绍细胞培养技术中的培养箱、培养皿和 培养基。
质谱仪
了解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用于分析样品中 的化合物。
分子模型工具
使用分子模型工具1
样本处理
学习如何处理和准备样本以进行进
数据分析
2
一步的实验。
探索数据分析技术,如统计分析和
图表制作。
3
实验设计
了解实验设计原则,并学习如何设 计有效的实验方案。
“医学实验技术课件”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探索医学实验技术的关键方面,包括实验室基础知识、 常见实验技术和现代实验室工具。
实验室基础知识
1
安全操作
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基本原则,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环境的安全。
2
测量与混合
了解如何正确测量试剂、样品和溶液,并学习混合技术。
3

(基础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基础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实验方法
免疫3~4次以后从耳静脉取血检测效价 • 酶联法:1:104以上,能达到1:106。 • 免疫双扩散: 1:16以上,能达到1:64
效价达到要求的可放血制备血清 • 可一次放血(颈动脉) • 也可多次取血(耳静脉)
多抗的特点
多抗是单抗的混合物,因此多抗的性质是一个群体综合 的性质。
基础免疫 • 0.5ml抗原(含0.25~0.5mg蛋白或108颗粒抗原) • 0.5ml佛式完全佐剂(CFA) • 制备抗原-佐剂乳化液 • 背部、颈部皮下多点注射或腿部肌肉注射
加强免疫 • 间隔2-4周,可进行多次 • 0.5ml抗原(蛋白量减半) • 0.5ml佛式不完全佐剂(IFA) • 制备抗原-佐剂乳化液 • 背部、颈部皮下多点注射或腿部肌肉注射
放血制备血清: 可一次放血(颈动脉) 也可多次取血(耳静脉)
佐剂的作用机理: 延长抗原的作用时间 增强吞噬作用 刺激抗原提呈
取血测效价: 加强免疫两次或 三次以后的第7天取
血。
促进细胞因子分泌 诱导淋巴细胞分裂、增殖 影响T细胞“极化”
实验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2000g(雌雄均可),健康,无病原
特点
• 成本较低,步骤较复杂。 • 抗体回收率很低。 • 抗体纯度高,电泳后杂带很少,适合于各种标记。 • 需要高速离心机,耐高速离心的玻璃离心管。
离子交换法
原理
• 利用溶液中各种带电粒子与离子交换剂之间结合力的差异进行物质分离. • DEAE是一种阴离子交换剂,自身带正电荷
(Diethylaminoethyl,二乙氨基乙基) • 将样品的pH值调至等电点以上,使样品带负电荷. • 采用盐溶液洗脱,通过高浓度的带同种电荷的离子(Cl-)置换被分离的组分.

临床检验技能操作资料

临床检验技能操作资料

实验一、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原理】将一小滴血液均匀涂在玻片上,呈单层紧密分布,制成薄血片。

用含天青B和伊红的Romannowsky 类染料进行染色。

细胞中的碱性物质如RBC中的血红蛋白及嗜酸性粒细胞胞质中的嗜酸性颗粒等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细胞中的酸性物质如淋巴细胞胞质及嗜碱性粒细胞质中的嗜碱性颗粒等与碱性染料亚甲蓝结合染成蓝色;中性粒细胞的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成淡紫红色。

【器材】1.载玻片使用前,必须仔细清洗,并用乙醇或软布清洁。

2.推片选择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在两角分别作斜线标记,然后用玻璃切割刀裁去两角,制成约15mm 宽度的推片。

3.吸耳球。

4.显微镜。

5.酒精灯。

6.采血针。

7.注射器和针头。

【试剂】1.瑞氏(Wright)染液(1)Ⅰ液:包含瑞氏染料1.0g、纯甲醇(AR级以上)600ml、甘油15ml。

将全部染料放入清洁干燥的乳钵中,先加少量甲醇慢慢地研磨(至少30min),以使染料充分溶解,再加一些甲醇混匀,然后将溶解的部分倒入洁净的棕色瓶内,乳钵内剩余的未溶解的染料,再加入少许甲醇细研,如此多次研磨,直至染料全部溶解,甲醇用完为止。

再加15ml甘油密闭保存。

(2)Ⅱ液:磷酸盐缓冲液(pH6.4~6.8),包含磷酸二氢钾(KH2PO4)0.3g、磷酸氢二钠(Na2HPO4)0.2g、蒸馏水加至1000ml。

配好后用磷酸盐溶液校正pH,塞紧瓶口贮存。

如无缓冲液可用新鲜蒸馏水代替。

2.吉姆萨染液包含吉姆萨染料0.75g、甘油35ml、甲醇65ml。

将吉姆萨染料、甘油和甲醇放入含玻璃珠的容器内,每天混匀3次,连续4天,最后过滤备用。

3.瑞-吉复合染液(1)I液:包含瑞氏染料1g、吉姆萨染料0.3g、甲醇500ml、中性甘油10ml。

将瑞氏染料和吉姆萨染料置洁净研钵中,加少量甲醇,研磨片刻,再吸出上液。

如此连续几次,共用甲醇500ml。

收集于棕色玻璃瓶中,每天早、晚各摇3min,共5d,以后存放1周即能使用。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课件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课件
• 酒精又叫乙醇,是最常用的皮肤消毒剂,75%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 50%的酒精用于防褥疮;20%~50%的酒精擦浴用于高热病人的物理 降温。不同浓度的酒精都是由高浓度(95%)酒精用蒸馏水稀释而成的。
• 酒精之所以能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 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 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 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 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 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 细菌,酒精浓度低于75%时,由于渗透性降低,也会影响杀菌能力。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基本操作技术 溶液的配制 缓冲溶液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基本操作技术
P8
溶液的配制
P39
缓冲溶液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P40
2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目的
掌握玻璃仪器的清洗; 学会正确使用吸量管、微量移液器、酒精计、 粗天平的使用。
玻璃仪器
烧杯、试管、量杯、量筒、刻度吸量管、滴管等。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1.缓冲原理:
• NaH2PO4—Na2HPO4
H2PO42- 是抗碱成分
HPO42- 是抗酸成分 • 在溶液加少量的碱时, OH-与H2PO42- 电离产生的H+生成H2O,使溶
液的PH值不发生明显变化。
• 在溶液加少量的酸时, H+与HPO42- 结合生成H2PO42- ,溶液的PH值也 不发生明显变化。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10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3.称量完毕
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至刻度“0”处,天平的两个托盘重叠后,放在天平的一侧, 使天平休止,以保护天平的刀口。

基本实验技术

基本实验技术

IF
TUNEL
五 细胞功能实验
细胞增殖检测 细胞生长曲线是测定细胞绝对生长数的常用方法,也是判 定细胞活力的重要指标,是培养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基本参 数之一。可用于研究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及细胞毒性实验 等。 MTS原理为淡黄色的物质被细胞生物还原为一种可溶性的 有色产物,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490nm处吸光值来反应细胞 的增殖与细胞活性。颜色越深,OD值越大,细胞相对数量 越多,细胞相对活力越高。 区别: MTS检测相对细胞数量与相对细胞活力(OD值与细胞数量 间为对数关系且与细胞活力共同影响OD值)。 生长曲线检测绝对细胞数量,及死活,但对细胞活性如何 无法得知。
载体构建将编码某一多肽或蛋白质的基因(外源基因)组 装到细菌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中,再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这样重组质粒就随大肠 杆菌的增殖而复制,从而克隆基因或表达出外源基因编码 的相应多肽或蛋白质。
目的基因的获得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筛选出含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克隆 克隆基因、克隆基因的表达
流式检测细胞凋亡 Annexin V/PI双染法,在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中,胞
膜的改变是最早的。在细胞凋亡早期,细胞膜内侧磷脂 酰丝氨酸(PS)从细胞膜内层翻转,暴露在凋亡细胞表 面,构成早期凋亡的重要生化特征, Annexin V是一种 分子量为 35~36kD的Ca2+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与磷脂 酰丝氨酸有高度亲和力,故可通过细胞外侧暴露的磷脂 酰丝氨酸检测凋亡早期细胞,PI是一种核酸染料,它不 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 PI拒染活细胞和早期凋亡细胞, 但对凋亡中晚期的细胞和死细胞,PI能够透过细胞膜而 使细胞核染红。因此将 Annexin V与PI匹配使用,就可 以将处于不同凋亡时期的细胞区分开来。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个人防护措施
实验服与护目镜
穿戴合适的实验服和护目镜,防止实验过程中化学品飞溅或粉尘 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
手套与口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和口罩,防止化学品接触皮肤和吸 入有害气体。
安全鞋与防护帽
穿戴安全鞋和防护帽,降低实验过程中意外摔倒或重物砸伤的风 险。
06
实验技术应用与拓展
02 动物饲养环境
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确保 动物健康。
03 动物饲料与饮水
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保证动物正常生 长。
实验器材准备
实验仪器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 仪器,如显微镜、分光光 度计、电泳仪等。
消毒与清洁用品
准备消毒液、酒精棉球、 无菌纱布等,确保实验过 程无菌操作。
可视化呈现技巧
合理运用颜色、标注和排 版等,提高图表的可读性 和美观度。同时,注意避 免图表误导和过度解读。
05
实验安全与防护
实验室安全规范
实验室准入制度
确保只有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 才能进入实验室,降低意外风险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 事项,确保实验人员能够正确、
安全地进行实验。
治疗技术
通过基础医学实验技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 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预防技术
利用基础医学实验技术对人群进行健康筛查和疾病预防,如疫苗接种 、基因检测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交叉融合
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基础医学实验技术将与更多领域相 结合,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细胞培养与传代
细胞培养基本知识
学习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培养基 的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水冲
3.比色杯
铬酸洗液浸泡
清水冲
蒸馏水洗
清水冲
盐酸洗液浸泡
清水冲
蒸馏水洗
3/13/2019 2:27:51 AM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二、刻度吸量管的使用
量取10ml以下的任意体积时用。 刻度标记有两种: 上为零刻度,下为总量刻度; 上为总量刻度,下为零刻度的。 放液后,将吸量管尖在容器 内壁上垂直停留15秒即可。
5 红 单
10 橘红 单
色标 环数
3/13/2019 2:27:51 AM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吸量管的使用
选择 执管 取液 调准刻度 放液 洗涤
3/13/2019 2:27:51 AM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三、微量移液器的使用
1.调体积选取钮至所需数值。 2.套上吸嘴,旋紧。 3.垂直持握微量移液器外壳, 按下大拇指至取液按钮。 4.将微量移液器吸嘴插入溶液, 徐徐松开大拇指,使其复原。 5.排放时,重新将大拇指按下, 比取液时高一档以排空。 注:移液过程中应控制速度, 力度。如需移取另一样品,按吸 嘴排放钮,更换吸嘴。
3/13/2019 2:27:51 AM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三 缓冲溶液
1.缓冲原理:
NaH2PO4—Na2HPO4 H2PO42- 是抗碱成分 HPO42- 是抗酸成分 在溶液加少量的碱时, OH-与H2PO42- 电离产生的H+生成H2O,使 溶液的PH值不发生明显变化。 在溶液加少量的酸时, H+与HPO42- 结合生成H2PO42- ,溶液的PH 值也不发生明显变化。 所以,缓冲溶液具有抗酸、抗碱的作用。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医学部 生物化学教研室 吕学儒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基本操作技术
溶液的配制
缓冲溶液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基 本 操 作 技 术
P8
溶液的配制
P39
缓冲溶液
P40
3/13/2019 2:27:51 AM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目的
掌握玻璃仪器的清洗; 学会正确使用吸量管、微量移液器、酒精计、 粗天平的使用。
吕学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五、托盘天平的使用
1.调零点 2. 称量 称量时,左放物,右放码。
3/13/2019 2:27:51 AM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3.称量完毕
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至刻度“0”处,天平的两个托盘重叠
后,放在天平的一侧,使天平休止,以保护天平的刀口。
3/13/2019 2:27:51 AM
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 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
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
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 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
细菌,酒精浓度低于75%时,由于渗透性降低,也会影响杀菌能力。
3/13/2019 2:27:51 AM
玻璃仪器
烧杯、试管、量杯、量筒、刻度吸量管、滴管等。
3/13/2019 2:27:51 AM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与清洁
(一)新购玻璃仪器的清洗
清水冲 沾洗衣粉刷 清水冲 蒸馏水洗
(二)使用过的玻璃仪器清洗 1.一般玻璃仪器 清水冲 2.容量仪器 沾洗衣粉刷 清水冲 蒸馏水洗
3/13/2019 2:27:51 AM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四、酒精表的使用
选择酒精表的测试范围在
70%~80% v/v。 在没有其他量器的条件下,将
酒精以适量蒸馏水稀释,用酒
精表检测浓度,当刻度指向75 时即为消毒酒精。
3/13/2019 2:27:51 AM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3/13/2019 2:27:51 AM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二 溶液的配制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1.75%酒精的配制: ① 用95%(ml/ml)酒精配制75%的酒精50mL。
② 用酒精表测75%的酒精度
2.配制0.1%新洁尔灭溶液50ml 3.配制生理盐水50ml。
4.制备1%TD消毒液10ml。
NaH2PO4 5.0毫升,混匀后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问题:两种比例不同的缓冲溶液pH值为何不同?
3/13/2019 2:27:51 AM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三 缓冲溶液
3.缓冲溶液的抗酸、抗碱作用
将制好的两种缓冲溶液各分成两份,分别加入少量盐酸及少量氢氧化
溶液后又有何变化,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3/13/2019 2:27:51 AM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知识拓展
酒精又叫乙醇,是最常用的皮肤消毒剂,75%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 50%的酒精用于防褥疮;20%~50%的酒精擦浴用于高热病人的物理 降温。不同浓度的酒精都是由高浓度(95%)酒精用蒸馏水稀释而成的。
酒精之所以能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二 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 熟悉三种浓度溶液配制;学习配制常用医用溶液 一、仪器与试剂 (一)仪器 托盘天平、量筒(100ml、)、100ml烧杯、刻度吸管(10ml、 5ml)、容量瓶(50ml)酒精计、玻璃棒、药匙、毛刷。 (二)试剂 95%乙醇、NaCl固体、新洁尔灭、TD。
3/13/2019 2:27:51 AM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三 缓冲溶液
2.配制缓冲溶液
用刻度吸管取浓度为0.2M Na2HPO4 5.0毫升,浓度为0.2M
NaH2PO4 10.0毫升,混匀后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用刻度吸管取浓度为0.2M Na2HPO4 10.0毫升,浓度为0.2M
3/13/2019 2:27:51 AM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吕学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近年来为了便于准确快速地选取吸量管,国际标准化组 织统一规定:在刻度吸量管的上方印上各种彩色环,以利 辨别,其容积标志如下表:
标准容量 (ml)
0.1 红 单
0.2 黑 单
0.25 白 双
0.5 红 双
1 黄 单
2 黑 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