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知识测试题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测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测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测试题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50分)
1.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具有性。

2.科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四方面。

3.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并为学生的奠
定基础。

4.2022 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把科学课程设置了个学科核心概念,分别是、、、
、、
、、、
、、
, 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解、
、、4个跨学科概念。

5.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后的表现,
反映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为主要维度,结
合, 对学生的整体刻画。

6.科学教学要以为宗旨,以为基础,加强,注重,精心。

7. 和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教与学的方式主要有、、、、
等。

9.课标评价建议中指出:小学阶段尤其要重视评价。

对于1~2年级学生,
以为主,重点关注,不进行书面考试。

10. 科学的核心是 ;技术的核心是; 工程的核心是。

二、简答题。

(30分)
1.2022版课标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10分)
2. 科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请根据新课标加以阐述。

(10分)
3. 技术与工程实践包括哪些要素? (6分)
4. 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是什么? (4分)
三、论述题:2022版课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给出的教学建议有哪些? (20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4套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4套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4套一、第一套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1.萝卜是属于哪一类蔬菜?答:根茎类蔬菜。

2.动物需要摄取哪些营养物质?答:动物需要摄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3.下面哪些动物是昆虫?A.蜘蛛B.蝴蝶C.鱼D.青蛙答:B4.我们常说“星期”,是由多少天组成的?答:星期是由7天组成的。

5.请问自来水厂有哪些处理工艺?答:自来水厂的处理工艺包括:过滤、净化、消毒等。

二、第二套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1.在生态环境中,请简述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答: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关系。

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氧气,同时又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形成食物链。

2.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用来测试酸碱度的?A.红茶水B.洗涤剂水C.醋水D.柠檬汁答:B3.竹编是我国某个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请问这个地区是哪里?答:浙江。

4.飞机是何时被发明的?答:飞机是在20世纪初被发明的。

5.钓鱼时该注意哪些事项?答:钓鱼时应该注意安全、环保,保护自然资源。

同时还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垂钓,捕捞过多,以免破坏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

三、第三套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1.请列举一些典型的绝缘物体?答:一些典型的绝缘物体包括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

2.如果身体中缺乏哪种维生素,会导致牙齿出现问题?答: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牙齿出现问题。

3.下列哪个选项是一种非常抗氧化的水果?A.香蕉B.苹果C.葡萄D.橙子答:D4.请问植物繁殖的方式有哪些?答:植物繁殖的方式主要包括:种子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等。

5.常常在秋天听到的“蟹季”是什么时候?答:蟹季一般是在秋季。

四、第四套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1.请问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答:大气污染会导致人体吸入有害气体,引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各种疾病。

2.请问下列哪个选项是一种淡水鱼?A.鲸鱼B.海龟C.鲫鱼D.海鱼答:C3.下列哪项属于草食动物?A.老虎B.大象C.狮子D.狼答:B4.常见的环保行为有哪些?答:常见的环保行为包括垃圾分类、减少用水、减少用纸、减少用电等。

【新课标】2022版小学科学课标之测试题

【新课标】2022版小学科学课标之测试题

【新课标】2022版小学科学课标之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22 版新课标修订原则,坚持了目标导向、()和创新导向。

A.原则导向B.结果导向C.过程导向D.问题导向2、科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四个方面A.实践创新B.态度责任C.学会学习D.科学精神3、()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 神经元B.细胞核C.细胞D.反射弧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属于()学段的科学探究目标。

A.1-2 年级B.3-4 年级C.5-6 年级D.7-9 年级5、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互相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属于()学段的科学探究目标A.1-2 年级B.3-4 年级C.5-6 年级D.7-9 年级二、多选题1、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是()A.戏剧表演B.科学游戏C.模型制作D.现场考察E.综合实践F.科学辩论会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包括()A.机械运动B.分子运动C.热运动D.电磁运动3、小学科学从()四个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A.物质科学B.生命科学C.地理科学D.地球与宇宙科学E.技术与工程4、教材编写的原则()A.把握方向性B.符合科学性C.体现探究性D.体现适切性5、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原则()A.综合性B.导向性C.科学性D.规范性三、判断题1、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

()2、科学思维是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3、探究式学习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方式()4、科学教师应将科学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最高准则。

()5、校本教研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际,校本教研的结果应应用于改进教学()四、简答题1、简述小学科学的课程性质2、简述小学科学的课程理念3、简述小学科学课程核心素养内容4、简述小学科学课程教育教学总目标5、在物质与结构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6、简述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教学建议7、简述小学科学课程实施过程性评价原则8、简述科学探究的实现途径9、简述小学科学课程设计思路10、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11、过程性评价有哪些?12、学业水平考试中题目命制要注意哪几点?13、2022 版新课程标准下,教材编写的原则有哪些?14、课程资源应如何开发和利用?15、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小学科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小学科学新课标测试卷一、填空(每空1分计20分)1、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以培育()为宗旨的()课程。

2、通过科学教育并使学生逐步领会(),乐意探究,(),并践行();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化解()、()中碰到的问题。

3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自己()、(),比()更有效率。

4、科学自学必须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就是科学自学的(),又就是()。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

5、新课和标准强调用()的学习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6、科学课程是进行科学教育的()、()。

7、()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8、科学课程的三个分后目标就是()()();9、科学探究大致涉及()、()、()、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对别人研究的结论()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10、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含()()()()1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当重点评价小学生()。

12、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13、科学课教学在确认教学目标中,牵涉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内容目标,其犯罪行为动词主要用()、()。

牵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目标,其犯罪行为动词主要用()、()。

牵涉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目标,其犯罪行为动词主要用()、()、()14、科学实验可以分为()、()和()。

新课程大力倡导()。

15、科学教育资源从空间上可分为()、()和()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三大资源。

二、推论(20分后)()1、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2、探究就是科学自学的唯一有效率的自学模式。

()3、科学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而不应包括家长。

()4、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一种本能。

()5、科学探究的重点应当立足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无声电流的现象?A. 磁铁吸引铁簁B. 电灯泡发光C. 电冰箱制冷D. 电源故障停电答案:A2. 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夜晚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B. 一天的长短由地球公转速度决定C. 地球自转的时间比公转时间长D. 季节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答案:A3. 下列哪个是静电现象?A. 电灯泡发光B. 电扇转动C. 橡皮棒吸铁簁D. 电脑断电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物质的三态变化?A. 融化B. 蒸发C. 冷凝D. 冻结答案:B5. 以下哪一个是物体的运动状态?A. 椅子静止在地上B. 电话铃响C. 小汽车行驶D. 书包掉在地上答案:C二、判断题1. 电视机插上插头,没有开机,电力没有得到利用。

()答案:错误2. 火柴经过擦拭后会燃烧是因为擦拭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正确3. 电池为电灯提供了正电流。

()答案:错误4. 冰块变成水是物质的物理变化。

()答案:正确5. 人体的呼吸可以使矿灯发光.( )答案:错误三、问答题1. 什么是浮力?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会浮起来?答案:浮力是指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向上的推力。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会浮起来,可以比较物体的密度和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那么物体就会浮起来。

2. 什么是电路?什么是闭合电路?为什么电路要闭合才能通电?答案:电路是由电源、导体和电器组成的电流传输路径。

闭合电路是指电源、导体和电器形成一个完整的路径,电流可以在这个路径上流动。

电路要闭合才能通电,是因为只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传输路径,电流才能顺利地流动,如果路径中有断开的地方,电流就无法流通。

3. 什么是声音?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哪几种?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的传播方式有空气传播、固体传播和液体传播三种方式。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叫空气传播。

在水中传播的声音则叫液体传播。

202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含部分答案(三套)

202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含部分答案(三套)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一)1.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和()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2.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3.()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

5.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

6.科学探究包括()、()、()、()、()、()、()、()等8个要素。

7.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策略是开展()与()。

8、在实事求是方面,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分别是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9.生命科学领域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0.运用科学、技术和,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

49.技术与工程领域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①。

②。

③。

11.教科书是的载体,它系统地呈现了的内容。

教科书的编写应以为指向,从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到呈现方式上,要力求体现以为本,而不是单纯呈现课程内容。

12.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和。

13.根据教师指导程度的不同,探究活动可分为、和。

14.小学科学倡导学习方式。

15.STEM是科学、、与的简称,是一种以、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

16.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时,教师应注意①。

②。

答案1.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适合的、公平的。

3.科学探究。

4.探究活动。

5.质疑与反思。

6.1-2年级: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3-4年级: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5-6年级: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详细答案(2022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详细答案(2022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详细答案(2022版)一、选择题1、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的影响是:()A、直接的B、指导性的C、限制较死D、控制严格2.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的综合性基础课程。

A.传统文化B.信息技术应用C.数学运算D.科学本质3.新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A.知识B.素养C.活动D.科学4.()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A.科学观念B.科学思维C.探究实践D.态度责任5、发展学生运用数据解释问题对实验数据有怀疑时:()A、凭感觉判断B、随意涂改C、重复实验,重获数据D、以上方法都不可行6、“科探究的内容标准框图”不包括:()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表达与交流D、大胆想象7、“对待科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有:()A、不迷信权威B、尊重证据C、想知道、爱提问D、珍爱生命8、“对待科学学习”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有:()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B、珍爱生命C、尊重证据D、选择探究的问题9、“认识科学探究”部分具体内容标准包括:()A、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B、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C、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问题。

D、应用知识经验解释现象。

10、“思考与结论”部分具体内容标准包括:()A、能倾听不同观点B、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C、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D、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二、填空题1、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逐步培养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2、学生是科学的学习主体,科学学习要以()为核心,科学课程内容要满足()和()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

3、()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4、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习的(),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与(),又是科学教育的()。

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带答案

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带答案

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共计 100 题,每题 1 分)1. 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答案:科学探究2.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基础课程,具有。

答案:综合性;实践性3. 科学课程是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等活动。

答案:实践性;观测实验;动手操作4. 基于学生的和,科学安排学习进阶。

答案:认知水平;知识经验5. 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涉及。

答案:物体与物质6. 科学教育资源从空间上可分为.和三类:从性质上涉及..三大资源。

答案: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人;物;环境7. 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涉及。

答案:多样的生物8. 评价主体和方法。

答案:多元;多样9. 学生,教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答案:主体;主导10. 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答案:细胞11. 科学课教学在拟定教学目的中,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的,其行为动词重要用.。

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的,其行为动词重要用.。

涉及知识的具体目的,其行为动词重要用...。

答案:会;可以;体验;意识;知道;结识;理解12. 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氦气大约占,氧气大约占。

答案:百分之七十八;百分之二十一13.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到.由到.由到再的过程逐步进行。

答案:简朴;复杂;教师扶着走;逐步放开;模仿;半独立;到独立14. 科学课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中,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能够。

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

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认识.理解。

答案:会;体验;意识;知道15. 以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与考试的..功能。

答案: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教学改进16. 银河系是有.和及围绕行星的卫星组成。

答案:行星;矮行星;小天体17. 科学课程设置个学科核心概念,是所有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知识测试题
工作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每题 1 分,共67分)
1、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2、课程标准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

3、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
4、科学探究大致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5、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
6、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
7、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
8、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
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9、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10、科学探究方面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做”科学的爱好、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

1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12、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
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13、科学课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中,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

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体验)、(意识)。

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知道)、(、认识)、(理解)
14、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新课程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15、科学教育资源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16、观察是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手段,其观察要点以(观察对象为标志)和以(观察现象
为标志)分为两种。

17、用做档案的方法做学生学业的全过程评价,这种评价法称为(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二、判断题。

(每题 1 分,共7分)
1、科学认识是对无限发展客体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认识,总是在逼迫正确的答案,但永远无法达到。

(X )
2、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V)
3、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进日常生活的方式与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V)
4、光是一切颜色的来源,没能光,也就没有颜色。

(V )
5、由学生参加的活动都是亲历活动。

(X请注意并非所有由学生参加的活动都是亲历活动)
6、现代教育技术即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来完成教育的优化。

(V )
7、定量评价一般总要优于定性评价。

(V )
三、简答题。

((每题3分,共12分))
1、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

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

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3、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什么?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 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而且,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

例如,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在头脑中把一个压扁的塑料球复原成圆球,也即借助想象对一个简单过程进行逆向思维。

又如高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用数据来检验某种假设或某种观点的思维方法。

即使低年级学生也决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人生早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基础。

2. 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
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

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

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重要
的。

3. 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教师的言语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和抽象定义,尤其要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把结论告诉儿童。

儿童的有意注意和坚持性尚在发展之中,所以课堂教学形式应灵活多变,课外中长期作业应简便易行。

4. 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爱好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完成个性化发展。

这需要教师注意观察和研究小学生的行为。

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常常会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

4、怎样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

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

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尾、按部
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把握。

建议:
1. 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布置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 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 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四、论述题。

(每题 6 分,共12分))如何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完成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重新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在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知识。

至于接受哪些知识,学习哪些内容,则是由大纲与课程事先规定了的,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和余地,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而教师通过设计教案,主持上课,指挥与操纵着课堂教学,处于主体地位。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认为学生在课堂里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因此,学生应该完全听教师的。

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不能自己在课堂里随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听从教师的话,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在这种学生观的支配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难完成的。

现代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学会的,其中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

在这类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是必须体现的。

为此,教师需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再按照以往的学生观看待学生在课堂里的角色,要建立学生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的学生观,从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出发,设计教案,并创设各种条件与机会,完成学生在课堂里的主动学习。

2、根据课标教学实施建议,举例谈谈怎样有效组织好科学教学活动。

(一)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二)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三)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四)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