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
对数总结知识点

对数总结知识点一、对数的定义1.1 对数的基本概念对数是指数的倒数,它描述了某个数在底数为固定值时的指数。
设a和b是两个实数,并且a>0且a≠1,若a的x次幂等于b,即a^x=b,则称x是以a为底b的对数,记作x=loga(b)。
其中,a称为对数的底数,b称为真数,x称为指数。
对数的底数a通常取2、e或者10。
1.2 对数的特性对数有几个重要的特性:(1)当b=a^1时,对数的值为1,即loga(a)=1;(2)当b=1时,对数的值为0,即loga(1)=0;(3)当b=a^0时,对数的值不存在,即loga(0)是无意义的,因为0没有对数;(4)当b=a^(-1)时,对数的值等于-1,即loga(a^(-1))=-1;(5)当a=1时,对数不存在,因为1的任何次幂都是1,没有唯一的对数。
以上就是对数的基本概念和特性,通过这些概念,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对数的意义和性质。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对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二、对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2.1 对数的性质对数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这些性质在对数的运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介绍对数的性质:(1)对数的反函数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互为反函数的,即a^loga(x)=x,loga(a^x)=x;(2)对数的除法性质:loga(x/y)=loga(x)-loga(y),即对数的商等于对数的差;(3)对数的乘法性质:loga(xy)=loga(x)+loga(y),即对数的积等于对数的和;(4)对数的幂性质:loga(x^k)=k*loga(x),即对数的幂等于指数与对数的乘积。
通过以上性质,我们可以在对数的运算中简化表达式,更方便地进行计算和推导。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对数的运算规则。
2.2 对数的运算规则对数的运算规则主要包括:换底公式、对数的乘除法、对数的幂运算等。
(1)换底公式:当底数相同时,不同的对数可以相互转化,即loga(b)=logc(b)/logc(a),其中a、b、c为正数,且a≠1,c≠1。
高中数学对数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对数的知识点总结一、对数的定义1. 对数的概念对数是指数的逆运算。
设a为正实数且a≠1,a的正实数b的对数写作logₐb,读作“以a为底b的对数”。
其中a称为底数,b称为真数。
即logₐb=c,是等价的关系式a^c=b。
例如,log₂8=3,即等式2^3=8成立。
2. 对数的性质(1)底数为1时,b=1,a=1,log₁1=0;即logₐa=0。
(2)底数为正数时,即a>0,且a≠1时⒈对于任意正数b,1≠b,底数相等时,对数相等,即a>0,a≠1时,logₐb=logₐc,当且仅当b=c。
即对于任意正数b,0<a≠1,等式a^x=b的解是唯一的。
⒉对于任意正数a,b,c,当a>0,a≠1时,loga(b*c)=loga(b)+loga(c)。
⒊对于任意正数a,b,c,当a>0,a≠1时,loga(b/c)=loga(b)-loga(c)。
⒋对于任意正数a,b,当a>0,a≠1时,loga(b^c)=c*loga(b),其中c是常数。
3. 对数的求值对数的求值即是用对数的性质,把对数的计算用其它运算替代。
4. 对数的应用对数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常见的概念,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工程、经济和社会等领域中,对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地震、声音、强度、音乐、语言学和政治领域等,都用到对数。
二、对数的基本概念1. 对数方程的解法对数方程的解法是通过对数的性质来解对数方程。
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把一个对数方程转化为同底数的对数方程,通过对数的定义和性质,解方程找到x的值。
(2)两个底数不同的对数方程,通过换底公式进行计算,转换成相同底数的对数方程。
2. 对数不等式的解法对数不等式的解法是把对数引入不等式组成的方程中,然后进一步思考分析,解不等式。
对数不等式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把对数不等式分解为多个对数方程,然后再求解。
3. 对数方程组的解法对数方程组的解法是将多个对数方程组合成一个方程,然后根据对数的性质和方程组的解法,求解出方程组的解集。
对数的概念

2 3
16
A.①②
B.③④
② logx8=6
2
③
lg 100=x
1 2
④ -ln e2=x -2
C.②④
D.②③
【思路导引】利用指数、对数的互化求解验证.
【解析】选C.由log64x=
2 3
得,x=
2
64 3
1
,所以①错误;由logx8=6得,
16
x6=8,所以x2=2且x>0,
所以x= 2 ,所以②正确; 由log10100=x得,10x=100.所以x=2,所以③错误; 由-ln e2=x得,x=-2,所以④正确;
D.4
2
【解析】选B.因为logx8=3,所以x3=8,解得x=2.
3.(教材二次开发:练习改编) 若10m= 3 ,则m=_______. 【解析】因为10m= 3 ,则m=lg 3 . 答案:lg 3
4.ln(lg 10)=_______. 【解析】ln(lg 10)=ln 1=0. 答案:0
D.2 2
【思路导引】1.先利用指数运算性质拆分,再利用对数恒等式求值. 2.利用指数对数互化表示出x,再代入利用对数恒等式求值.
【解析】1.选A. 21log2 2 21 2log2 2 1 2 2 .
2
2
2.由x=log43,
则2·4x+4-x=2· 4log43 4-log43 =2×3+ 答案:19
3
1 =6 1 19.
4log4 3
33
【解题策略】关于对数恒等式的应用 首先利用指数运算性质变形,变形为 alogab 的形式,再利用对数恒等式计算 求值.
【跟踪训练】
(2020·绍兴高一检测)若a=log23,则2a+2-a=_______.
数学 对数

数学对数
对数(Logarithm)是指某个数a,经过换底公式后,与另一个正数b
之积相等的指数p的值(p也称为以a为底b的对数,即loga b=p)。
即。
b=a^p。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a和b,a^(loga b) = b。
其中a称为底数,b称
为真数,loga b称为对数,p称为指数。
对数的性质包括:
1.对数具有唯一性,即两个不同的数不可能有相同的对数。
2.对数的值域为实数。
3.相同底数的对数可以用乘法法则和幂法则计算。
4.不同底数的对数可以用换底公式进行转换。
5.对数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则。
常用的对数包括:
1.自然对数(以e为底的对数):loge x(通常表示为ln x)。
2.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log10 x(通常不写底数,直接表
示为log x)。
3.二进制对数(以2为底的对数):log2 x。
对数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在指数函数中、在计算质数等方面。
对数公式大全

对数公式大全对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对数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对数公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对数。
1. 对数的基本概念。
对数是指以某个数为底数,使得这个数的幂等于另一个给定的数。
通常我们用log表示对数,其中底数为log的下标,后面的数为真数。
例如,以10为底数的对数,我们通常用log表示,如logx,其中x为真数。
2. 常见的对数公式。
(1)对数的性质。
对数的性质包括对数的加法性、减法性、乘法性、除法性和幂的性质。
这些性质在计算对数时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计算过程。
(2)常用对数公式。
常用的对数公式包括:对数的换底公式,logab = logcb / logca。
对数的乘法公式,logab + logac = loga(bc)。
对数的除法公式,logab logac = loga(b/c)。
对数的幂的公式,loga(b^c) = c logab。
(3)特殊对数公式。
特殊的对数公式包括:自然对数的底数e,lnx = logex。
以10为底数的对数,lgx = log10x。
3. 对数的应用。
对数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生物学中用于描述生长速率、在物理学中用于描述震级、在经济学中用于描述复利计算等。
对数的应用不仅限于数学领域,而是贯穿于各个学科和实际生活中。
4. 总结。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对数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对数公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数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对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数学学习中,对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对数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对数公式对于提高数学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对数,为数学学习和实际应用提供帮助。
对数及其运算性质

x
loga1=0 logaa=1 logaa =b a 3.对数的运算性质:
b
loga N
=N
log a(MN)=log a M+log a N
loga(M N )=loga M-loga N n loga(M )=nloga M(n ∈R)
-1
换底公式及推论:
1.换 公 : 底 式 2.推论:
log c b loga b= log c a
思考:
在复习提问3:log264=6,log24=2的基 础上增加log464=3,你还有何猜想?你 能证明它吗?由它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2
2
对数与对数运算(三 对数与对数运算 三)
复习提问: 1.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a = N ⇔ x = loga N(a > 0, a ≠ 1, N > 0) 2.对数的基本性质:
例6:科学研究表明,宇宙射线在大气中能够产生 :科学研究表明, 放射性碳14。 的衰变极有规律, 放射性碳 。碳14的衰变极有规律,其精确性可以 的衰变极有规律 称为自然界的“标准时钟” 称为自然界的“标准时钟”。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衰 变的碳14,可以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得到补充, 变的碳 ,可以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得到补充, 所以活着的动植物每无组织中的碳14含量不变 含量不变。 所以活着的动植物每无组织中的碳 含量不变。死 亡后的动植物,停止了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 亡后的动植物,停止了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机 体中原有的碳14按确定的规律衰减, 14按确定的规律衰减 体中原有的碳14按确定的规律衰减,我们已经知 道其“半衰期” 5730年 道其“半衰期”为5730年。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时碳14 14的残余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时碳14的残余 量约占原始含量的76 %,试推算马王堆古墓的 76.7 量约占原始含量的76 7%,试推算马王堆古墓的 年代。 年代。
数学中取对数的定义

数学中取对数的定义
在数学中,对数是指一个数以某个特定的数为底的幂运算的逆
运算。
通常我们用log表示对数,其中底数是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用ln表示。
对数的定义如下:
对于任意的正实数a、b(a≠1),其中a称为底数,b称为真数,n称为对数,表示为n=log_a(b)。
这个定义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为a^n=b,其中a是底数,n是
对数,b是真数。
换句话说,对数就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
对数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科学和工程领域。
它
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指数运算的问题,简化复杂的计算,以及在数据
分析和模型建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之,对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的定义和性质对于理
解和应用数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数与对数运算知识点

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如果a x=N(a>0,且a ≠1),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x=log a N,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2.对数的性质:(1)1的对数等于0 ;(2)底数的对数等于1;(3)零和负数没有对数3.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log 10N 记作lg N.4.以无理数e=2.718 28…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logeN 记作ln N5.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0,且a ≠1,M>0;N>0,那么:(1)log a (MN)=log a M +log a N ;log a (N1N2…Nk )=log a N1+log a N2+…log a N3;(2)log a (M /N)=log a M -log a N ;(3)log a M n =nlog a M6.对数换底公式:log aN=abN bloglog ;7.对数运算中的三个常用结论:N aNa =log ,log aa =1,log a 1=08.两个常用的推论:a ,b >0且均不为1,m,n,为正整数(1)logab ×log b a=1;log ab ×log bc ×log c a=1;(2) b a b a m n nm log log =;ba b anm n m log log =;9.指数和对数的关系:a x =N ⇔log a N=x比较指数式、根式、对数式:几个对数运算公式的证明证明下列公式:(1)对数的运算性质:log a (M /N)=log a M -log a N(2)对数的运算性质:log a M n =nlog a M(3)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ab=ab c c log log(4)对数运算中的常用结论:N a Na log(5)a ,b >0且均不为1,log a b×log b a=1 (6)a ,b >0且均不为1,m 为正整数,mmb alog =log a b(7)a ,b >0且均不为1,m,n 为正整数, n mb a log =m n log a b证明:(1)设a x =M ,a y=N ,则N M =y x aa =a x-y .∴x-y=log a NM,∵x=log a M ,y=log a N,∴x-y= log a M - log a N ,∴log a N M = log a M - log a N(2)设a x=M ,则x=log a M,∴nx=nlog a M.∵(a x )n=M n ,∴a xn =M n,∴xn=log a M n ,∴log a M n = nlog a M(3)设log a b =x ,则a x =b .∴log c a x =log c b x ,∴xlog c a =log c b ,∴x=log c b÷log ca ,∴logab =ab c c log log(4)设log a N =x ,则a x=N .∵log a a x=x ,∴xaa alog =a x,∴xaa a log =N(5)∵log a b =ab lg lg ,log b a =ba lg lg ,∴log ab ×log b a=a b lg lg ×ba lg lg =1(6)设mabm log =x ,则(a m)x=b m,∴a mx=b m,∴ mxa alog =log a b m ,∴mxlog a a=mlog ab,∴x=log ab ,∴mmb a log =log a b(7)设n a b mlog =x ,则(am)x=b n ,∴mxa alog =log a b n ,∴mxlog a a=nlogab,∴x=mnlog ab ,∴nmb alog =mn log a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数
导读:本文是关于对数,希望能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1) 了解对数式的由来和含义,清楚对数式中各字母的取值范围及与指数式之间的关系.能认识到指数与对数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2) 会利用指数式的运算推导对数运算性质和法则,能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描述对数运算法则,并能利用运算性质完成简单的对数运算.
(3) 能根据概念进行指数与对数之间的互化.
2.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和对数运算法则的探究及证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思维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通过对数运算法则的探究,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揭示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 对数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又是一种重要的运算,而且它是与指数概念紧密相连的.它们是对同一关系从不同角度的刻
画,表示为当时,.所以指数式中的底数,指数,幂与对数式中的底数,对数,真数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2)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难点是对数的概念.
对数首先作为一种运算,由引出的,在这个式子中已知一个数和它的指数求幂的运算就是指数运算,而已知一个数和它的幂求指数就是对数运算(而已知指数和幂求这个数的运算就是开方运算),所以从方程角度来看待的话,这个式子有三个量,知二求一.恰好可以构成以上三种运算,所以引入对数运算是很自然的,也是很重要的,也就完成了对的全面认识.此外对数作为一种运算除了认识运算符号“”以外,更重要的是把握运算法则,以便正确完成各种运算,由于对数与指数在概念上相通,使得对数法则的推导应借助指数运算法则来完成,脱到过程又加深了指对关系的认识,自然应成为本节的重点,特别予以关注.对数运算的符号的认识与理解是学生认识对数的一个障碍,其实与+,等符号一样表示一种运算,不过对数运算的符号写在前面,学生不习惯,所以在认识上感到有些困难.
教法建议
(1)对于对数概念的学习,一定要紧紧抓住与指数之间的关系,首先从指数式中理解底数和真数的要求,其次对于对数的性质及零和负数没有对数的理解也可以通过指数式来证明,验证.同时在关系的指导下完成指数式和对数式的互化.
(2)对于运算法则的探究,对层次较高的学生可以采用“概念形成”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具体例子的提出,让形式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法则,再利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完成证明,而其他法则的证明应引导学生利用已证结论完成,强化“用数学”的意识.
(3)对运算法则的认识,首先可以类比指数运算法则对照记忆,其次强化法则使用的条件或者说成立的条件是保证左,右两边同时都有意义,因此要注意每一个对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最后还要让学生认清对数运算法则可使高一级的运算转化为低一级的运算,这样不仅加快了计算速度,也简化了计算方法,显示了对数计算的优越性.
教学设计示例
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对数性质及运算法则,能初步运用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解题.
2.通过法则的探究与推导,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思想,渗透化归思想及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法则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对数的运算法则及推导和应用
难点是法则的探究与证明.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习了对数的概念,那么什么叫对数呢?通过下面的题目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看到这个式子会有何联想?
由学生回答(1) (2) (3) (4) .
也就要求学生以后看到对数符号能联想四件事.从式子中,可以总结出从概念上讲,对数与指数就是一码事,从运算上讲它们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既然是一种运算,自然就应有相应的运算法则,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对数的运算法则.
二.对数的运算法则(板书)
对数与指数是互为逆运算的,自然应把握两者的关系及已知的指数运算法则来探求对数的运算法则,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指数的运算法则.
由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看:,,.然后直接提出课题:若是否成立?
由学生讨论并举出实例说明其不成立(如可以举而 ),教师在肯定结论的正确性的同时再提出
可提示学生利用刚才的反例,把 5改写成应为,而
32=2 ,还可以让学生再找几个例子,.之后让学生大胆说出发现有什么规律?
由学生回答应有成立.
现在它只是一个猜想,要保证其对任意都成立,需要给出相应的证明,怎么证呢?你学过哪些与之相关的证明依据呢?
学生经过思考后找出可以利用对数概念,性质及与指数的关系,再找学生提出证明的基本思路,即对数问题先化成指数问题,再利用指数运算法则求解.找学生试说证明过程,教师可适当提示,然后板书.
证明:设则,由指数运算法则
得
,
即. (板书)
法则出来以后,要求学生能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
(1) 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由学生指出.注意是每个真数都大于零,每个对数式都有意义为使用前提条件).
(2)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条法则:两个正数的积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的和.
(3)若真数是三个正数,结果会怎样?很容易可得.
(条件同前)
(4)能否利用法则完成下面的运算:
例1:计算
(1) (2) (3)
由学生口答答案后,总结法则从左到右使用运算的级别降低了,从右到左运算是升级运算,要求运算从双向把握.然后提出新问题:
.
可由学生说出.得到大家认可后,再让学生完成证明.
证明:设则,由指数运算法则得
.
教师在肯定其证明过程的同时,提出是否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能否用上刚才的结论?
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把看成再用法则,但无法解决计算问题,再引导学生如何回避的问题.经思考可以得到如下证法
.或证明如下
,再移项可得证.以上两种证明方法都体现了化归的思想,而且后面的证法中使用的拆分技巧“化减为加”也是会经常用到的.最后板书法则2,并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叙述法则2.(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的差)
请学生完成下面的计算
(1) (2) .
计算后再提出刚才没有解决的问题即并将其一般化改为学生在说出结论的同时就可给出证明如下:
设则,.教师还可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它证明方法,可在课下研究.
将三条法则写在一起,用投影仪打出,并与指数的法则进行对比.然后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法则
(1) 了解法则的由来.(怎么证)
(2) 掌握法则的内容.(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叙述)
(3) 法则使用的条件.(使每一个对数都有意义)
(4) 法则的功能.(要求能正反使用)
三.巩固练习
例2.计算
(1) (2) (3)
(4) (5) (6)
解答略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
例3.已知,用的式子表示
(1) (2) (3) .
由学生上黑板写出求解过程.
四.小结
1.运算法则的内容
2.运算法则的推导与证明
3.运算法则的使用
五.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二.对数运算法则例1 例3
1. 内容
(1)
(2)
(3)例2 小结
2. 证明
3. 对法则的认识(1)条件 (2)功能
探究活动试研究如下问题.
(1)已知求证:或
(2)若都是正数且至少有一个不为1,且,则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证明略
(2)或.。